㈠ 伊朗与以色列是宿敌,为何生活在伊朗的五万犹太人不愿回以色列
中东地区是一个冲突较多的地方,发生的冲突数不胜数。所以,这个地区被称为世界上最不和平的地区。中东地区信奉伊斯兰教的主要就是伊朗和土耳其,但是两国之间的关系只能够说一般。唯一能让这两个国家站在同一战线的,那就是对付他们共同的敌人以色列了。伊朗与以色列的矛盾非常的深,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就已经产生了矛盾,在70年代之前两国关系非常友好,但是随着伊斯兰革命的爆发,伊朗与以色列的关系也就逐渐变得紧张了起来。
虽然说伊朗和以色列这两个国家经常有冲突,有的时候甚至会动用武力!但是,这两个国家之间的冲突对于伊朗的犹太人来说并不是问题,他们对于这些冲突根本就不在意,毕竟是两国之间的矛盾。就连伊朗的领袖都曾说过,他们反对以色列这个国家,但是并不反对犹太人!所以伊朗境内的两个民族是可以相互交流,共同生活的,这部分犹太人在伊朗境内生活毫无顾虑,他们更不会担心自己受歧视!
㈡ 以色列和伊朗关系问什么那么僵
在1979 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之前,由于有波斯人和犹太人之间古老的文化纽带和共同的战略利益的维系,伊朗和以色列一直是紧密盟友。即使在今天,双方的长远战略利益也显示,波斯人- 犹太人伙伴关系的恢复尽管不会很快到来,终究却是无法避免的。二战期间驻欧伊朗外交官曾营救过数以千计的犹太人免遭大屠杀劫难;1948 年以色列独立战争爆发后,伊朗曾经作为众多伊拉克犹太人逃往以色列的跳板。事实上,伊朗是最早与以色列国建立外交和贸易关系的穆斯林国家之一。在随后30 年中,由于有逊尼派阿拉伯人这一共同敌人,波斯人和犹太人一直互为亲密朋友。伊朗国王礼萨·巴列维曾将以色列视作一个稳定的军火和情报来源,以色列则将伊朗当成它与中东非阿拉伯国家“周边政策”安全联盟中的一员, 其他成员还有土耳其、埃塞俄比亚,以及黎巴嫩的基督徒。在三次阿以战争中,伊朗都作壁上观。甚至在1970 年代阿拉伯国家实行石油禁运时,它仍继续向以色列供应石油。在伊朗的10 万犹太居民为保持伊以贸易的活力作了贡献。即便在阿亚图拉·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切断了这些关系,并驱逐了多数伊朗犹太人之后,利益的交集仍促使这两个敌国继续做生意。对伊拉克的共同敌视,以及以色列想对伊朗温和派保持影响力的愿望,都导致以色列在1980 年代继续向伊朗供应武器,包括充当里根政府“以武器换人质”交易的中间人。1990 年代尽管由于伊朗支持黎巴嫩真主党和巴勒斯坦武装组织,并卷入了以色列驻阿根廷使馆及犹太文化中心被炸事件,双方关系变得相当紧张,然而伊以之间仍不时磨擦出亲近的火花。伊朗总统哈塔米任期的头一年,当时以色列官员正在寻找渠道,争取偿还革命前对伊朗的石油欠债。当时以色列对伊朗的出口据说超过了3 亿美元,主要是经由欧洲第三方中转的农业设备。尽管德黑兰、耶路撒冷和华盛顿的强硬派一直在阻挠双方恢复对话的尝试, 伊朗和以色列的共同利益到今天仍然存在。避免以色列攻击伊朗核设施、防止伊拉克因教派之争分裂化对双方都至关重要; 万一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爆发更广泛的地区性战争,两国将又一次找到一个共同的对头。以色列需要伊朗和叙利亚来管束真主党、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组织,伊朗则需要借助以色列及其在华盛顿的强大游说力量之力,劝阻美国对伊实施经济制裁。事实上,由于华盛顿结束了长达27 年的不与伊朗直接对话的政策,扩大伊美接触的大门已经打开,尽管可能只是一条窄缝。但对于德黑兰和华盛顿来说,和解之路都要经过耶路撒冷。一旦两国政府有此意向,最好的桥梁将是通过两国人民间的传统文化纽带。以色列拥有20 万来自伊朗的犹太人,包括一位副总理、一位军方首脑和一位会说法尔西语( 即波斯语) 的总统,他们很适合出面与故国重建新的贸易和往来关系。伊朗民众将会欢迎以色列作出的友好姿态,以该国的2.5 万犹太人为首( 这是以色列之外中东最大的犹太人族群)。只不过是内贾德上台后。以伊关系才不好!长远来讲他们不太可能会发生战争!
㈢ 以色列与伊朗为什么不和
以色列主要以犹太人为主,而伊朗是一个多民族国家,由占半数多的波斯人统治,阿塞拜疆人占24%左右。伊朗在阿拉伯语中是上等人的意思,所以波斯人有很强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自豪感。这也就决定了波斯人不愿看到其他民族的国家强于自己。波斯人历来看不惯犹太人(前身希伯来人),民族之间的冲突早有渊源。
可以肯定的是没有水资源问题。
主要是民族问题,又加上美国为了实现中东构想支持以色列,实际上美国籍犹太人后裔占据了很大的政治经济份额。
最近伊朗核问题逐渐升级,以色列人很是担心。
㈣ 以色列和伊朗有什么仇恨
有的,首先以色列跟阿拉伯国家的矛盾由来已久,从以色列的建国史就可以看出,犹太教和伊斯兰教的冲突,战争爆发过多次;其次以色列认为伊朗一旦拥有核必会对其产生巨大威胁,这是以色列人的价值观,先发制人,利用高技术,精确打击;还有以色列是美国安插在中东的一个棋子,而美国自从伊朗伊斯兰革命后便与交恶。
㈤ 以色列为什么这么恨伊朗呢
都是宗教惹的祸,事实上伊朗和以色列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伊朗是古代波斯人的后代,以色列人则是古老犹太人的传承,波斯人和犹太人都是中东的古老民族,而且两个民族很早就有很深的渊源,并一度十分的友好。
犹太人在公元前6世纪被新巴比伦王国给征服,犹太人被全部迁往现在伊拉克地区接受巴比伦人的统治和压迫,这在犹太人的历史上被称作是"巴比伦之囚",后来波斯人崛起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横跨亚欧非的大帝国—波斯帝国,波斯人摧毁了新巴比伦王国,并拯救了犹太人,因此犹太人对波斯人感恩戴德,心甘情愿的接受波斯人的统治,而波斯人也比较尊重犹太人的生活传统和宗教信仰,两个民族相安无事。
伊朗的宗教意识形态终于让伊朗和以色列彻底交恶
在伊朗当前这种意识形式的指导下,美国、以色列是敌人,逊尼派的阿拉伯人比如沙特等国也成为伊朗的敌人,而什叶派则是兄弟。当国外什叶派势力受到影响,比如叙利亚政府、黎巴嫩真主党等受到威胁,伊朗则全力以赴的支持,也门的什叶派势力崛起(胡塞武装)伊朗也全力以赴的支持。特别是伊朗接入伊朗内战后,使得伊朗势力直接渗透到以色列的后院,对以色列形成巨大威胁,于是以色列一方面军事打击叙利亚境内的伊朗势力,另一方面鼓动美国老大哥加大对伊朗的制裁,要断伊朗的财路,而伊朗与以色列、美国关系更趋恶化。
当什叶派伊斯兰教的意识形态作为伊朗的唯一对外政策标准后,伊朗和以色列的仇恨就开始不共戴天了。
㈥ 伊朗跟以色列为什么有那么大仇恨
这个问题问得伊朗和以色列人都想打人。
其实,历史上伊朗和以色列关系非常“铁”,只是后来因为各种原因关系变得恶化。
伊朗和以色列关系的演变:
从地理位置上看,伊朗跟以色列相差很远,隔着上千公里,且两国之间还有其他国家相隔开,并不是接壤关系。所以,客观上说,国家应该是没有任何的领土冲突及矛盾的。而且历史上,以色列的犹太人和伊朗的波斯人两个民族是没有矛盾的,毕竟相隔十万八千里。而以色列和美国是盟友,为此,“改朝换代”的伊朗人民公开高举反美、反以色列的旗帜,最终两国关系走向恶化。
㈦ 伊朗和以色列两国之间的关系为什么不融洽,为何总是要
说起伊朗和以色列,它俩绝对是中东地区的一对死冤家,彼此之间有过多次未见硝烟的暗战角逐。作为中东地区的大国,两个国家不仅在政治领域进行残酷的角力,还在经济、科技、文化、体育等领域时时刻刻、明里暗里的进行较量,这对中东局势的走向影响深远。有意思的是两国本来曾是联手合作的好战友,再到如今成为相憎相恨的死敌,两国关系绝对变换的十分快速。
那么问题就来了,他俩既然不是邻国,历史上又没什么恩怨,理论上伊朗应该和以色列建立友好关系的啊,为何如今双方怎么都恨成这样了?这是为哪般?首先,先从伊朗角度来看,以色列如今占领了伊斯兰教圣城耶路撒冷,伊朗作为重要的伊斯兰教国家,对于异教徒占领圣城的行为,伊朗自然是要仇视以色列。
还有就是,在核问题上,以色列自己拥有核武器,但是却紧随美国敌视伊朗的,千方百计阻挠伊朗拥有核武器。最后,以色列为了防止伊斯兰世界做大,同时也紧随美国,自1979年伊朗变天以来一直给与伊朗强烈制裁,打击伊朗的石油出口。
再从以色列的层面看,伊朗不同于其他的伊斯兰国家,军事实力远强于其他国家,不仅能造先进武器,不像中东土豪们只知道去买却没实力造;而且他还能发展出射程很远的导弹,现在正紧锣密鼓的进行核实验,伊朗有向以色列投射核武器的能力,这就让以色列坐卧不安,头痛欲裂了。
重要的是伊朗不但有丰富的石油资源,还有较为完整的工业能力,人民文化素质高,军队战力强,同时又和中俄交好,加上经济军事俨然已经成为老大了,这也是美国直到如今都不敢攻打伊朗的原因。同时,以色列作为美国的盟友,怎么能不替盟友解忧,以色列就要主动站起来为美国分忧敌视伊朗,跟随美国脚步制裁伊朗布局中东,企图打击消灭伊朗的核能力,好让自己继续保持对伊斯兰世界强而有力的优势,也好让美国进一步的扶持帮助自己
㈧ 什么仇什么怨为什么伊朗总想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
宗教问题、与美国的关系以及中东的局势使得伊朗与以色列之间敌对关系。
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主要的宗教是伊斯兰,以色列的主要宗教是犹太教。伊斯兰客观上说是一个排斥性很强的宗教,世界上的穆斯林常常因为生活习惯问题和其他人格格不入,那么伊朗旁边的以色列就成了最大的“排斥地”。
恢复过来的伊朗可不安静,积极插手其他国家事务,比如叙利亚内战、伊拉克内部事务以及拉海湾国家。这就使得美国和以色列极为紧张,恐惧伊朗的军事实力扩张,尤其是伊朗插手的也门内战当中,伊朗扶持的一支非官方民间胡赛武装部队竟然战胜了政府武装部队。
这三个因素成了伊朗和以色列关系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要解决的话,花上一个世纪的时间也未可知。
㈨ 以色列和伊朗的历史过结到底是怎么样的
其实曾经的伊朗和以色列关系还不错,只是在伊斯兰革命后,两国关系才开始恶化,我找了一段资料,你自己看一下。
亲密的准同盟——巴列维王朝与以色列
流散到欧洲的犹太人备受歧视与迫害,虽然犹太人在经济、教育与科技领域成绩斐然,但欧洲反犹思想根深蒂固,政治上一有风吹草动犹太人便往往首当其冲,成为替罪羊。19世纪末,作为一种犹太民族解放的思潮,犹太复国主义兴起,号召犹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园复兴犹太民族。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开始移居曾经的故土——巴勒斯坦。纳粹兴起后大肆迫害犹太人,二战期间有600万欧洲犹太人惨遭屠杀。民族的悲惨命运使犹太人渴望建立自己的国家。但是犹太人曾经的故土已成为阿拉伯人的家园,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进入自己的家园。犹太移民与当地的阿拉伯人矛盾激化,双方冲突不断。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者”——英国面对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压力左右为难,干脆把这个难题丢给刚成立不久的联合国。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两个国家。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
以色列建国后,阿拉伯国家拒绝承认这个犹太国家,在本·古里安宣布建国的次日,阿拉伯联军就发动军事进攻要把这个国家扼杀在摇篮中。以色列军民浴血奋战终于站稳脚跟。伊朗作为中东的非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则对以色列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伊朗虽然出于同阿拉伯国家搞好关系的考虑,在联合国投票反对以色列进入联合国,但同时也表示不愿介入阿以冲突。摩萨台政府甚至一度宣布承认以色列。摩萨台倒台后,巴列维国王逐渐掌握了伊朗的实权。巴列维想实现伊朗的现代化,梦想恢复波斯帝国的光荣。以色列在逆境中的辉煌成就吸引了国王,认为以色列的军事、经济和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他实现“白色革命”。美国犹太社团对国会决策有着巨大的影响。伊朗与以色列搞好关系,可以借助美国强大的犹太社团的力量敲开美国国会的大门,帮助伊朗实现自身的利益,而且也可以借助以色列的力量去遏制纳赛尔革命后兴起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维护伊朗的利益。以色列也想与伊朗搞好关系,摆脱在中东的政治孤立,从伊朗获得必需的石油。这一时期以色列与伊朗关系密切,双方人员来往络绎不绝,以色列领导人本·古里安、梅厄、贝京、达扬、佩雷斯和拉宾等都曾访问过伊朗。双方的合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作也开花结果。政治上,双方共同致力于遏制纳赛尔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共同在也门对抗纳赛尔,共同遏制伊拉克,支持伊拉克的库尔德游击队,并通过伊朗把伊拉克境内的犹太人转往以色列。在军事上,以色列帮助伊朗建立和训练特务机构“萨瓦克”,并进行军事和情报合作。有趣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曾提议与伊朗联合研究核武器计划,但是伊朗国王巴列维认为伊朗没有必要开发核武器,甚至认为拥有核武器对伊朗来说是很危险的,因此拒绝了以色列的提议,并批评以色列在核武器问题上的立场,提倡建立“中东无核区”。两国虽在核武器问题上观点不一,但却签署了代号为“鲜花工程”的联合开发可以携带核弹头导弹的秘密计划,该计划因伊朗发生革命而中止。在经济方面,以色列帮助伊朗在农业、军工等方面进行建设,而伊朗则在阿拉伯对以色列实行严格的经济贸易禁运时向以色列提供石油。1959年到1971年以色列80%-90%的原油是从伊朗进口,到1976年伊朗则提供了大约以色列75%的石油需求。伊朗石油对以色列在中东战争中帮了大忙。面对阿拉伯国家对伊朗与以色列关系的指责,伊朗声称“我们是穆斯林,但不是阿拉伯人”。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伊朗巴列维政府都基本上保持中立,甚至对以色列军队在“六·五战争”中的成就表示钦佩。在十月战争后,埃以和平进程中,巴列维也尽了绵薄之力。
冰河时代——以色列与伊斯兰共和国
1979年1月,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巴列维流亡国外,宗教领袖霍梅尼回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对以色列国家的理解与认识决定了以色列与伊朗关系必然发生逆转。早在1960年霍梅尼就在一次演讲中,呼吁伊斯兰世界和世界穆斯林团结一致,共同反对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政策。霍梅尼把以色列看作西方殖民主义在中东的工具,反对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国,不承认以色列的合法性。他认为“殖民主义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都企图消灭伊斯兰民族和伊斯兰国家,殖民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正在包围伊斯兰各民族,掠夺他们的财产和自然资源。以色列是西方殖民主义的产物,西方殖民主义建立以色列政权的目的是镇压和殖民伊斯兰各民族。”因此,霍梅尼反对伊朗国王与以色列政权建立友好关系。在巴列维时期,霍梅尼通过演讲、发表声明和撰写文章向穆斯林阐述以色列政权对伊斯兰世界构成的威胁,认为以色列政权是伊斯兰世界心脏的毒瘤,如果不铲除,其后患无穷。
伊朗伊斯兰革命使两国的蜜月戛然而止,以色列驻伊朗的机构、专家全部撤出,伊朗驻以色列的机构也关门闭市,许多合作项目半途而废,其中包括“鲜花工程”。革命后的伊朗奉行“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政策,号召伊斯兰世界铲除以色列这个“毒瘤”,把每年的斋月最后一个周五主麻日定为“古都斯日”,旨在唤醒穆斯林,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消灭以色列政权。自此后,每年的“古都斯日”,世界穆斯林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活动,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反对以色列政权。但需要注意的是,霍梅尼反对犹太复国主义,但他不是个反犹主义者。在伊斯兰革命时期,他曾许诺保护伊朗的犹太社团,不许伤害生活在伊朗的犹太人。在80年代,霍梅尼允许愿意离开伊朗的犹太人取道巴基斯坦前往以色列、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目前,在伊朗还生活着数万犹太人。伊朗宪法保护他们的宗教习惯和风俗,并在议会留有一个席位。
革命后的伊朗虽然激烈反对以色列,但是两国也不是老死不相往来。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在国际上极其孤立,武器弹药缺乏。这时,被伊朗视为“小撒旦”的以色列雪中送炭,主动拉了死对头伊朗一把,向伊朗输送了大量军火。一来,以色列认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不希望伊拉克在中东做大,希望伊朗能平衡一下伊拉克。二来,“风物长宜放眼量”,以色列希望伊朗的极端主义是暂时的现象,会很快退烧,两国可以重温旧好。1987年,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的前总理伊扎克·拉宾总结以色列政府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政策时说,“伊朗现在从其奉行的哲学上来说是以色列的危险的敌人。……但同时,伊朗28年或者37年后将会是以色列的朋友。”两伊战争时期,以色列不仅自己卖军火给伊朗,而且还在美伊之间穿针搭线,帮助伊朗借助在黎巴嫩的美国人质获得美国军火。霍梅尼时期,伊朗虽然购买以色列的军火,但其反以思想并未软化,积极支持巴解组织、黎巴嫩真主党的反以行动,并与叙利亚在反以问题上互相支持。以色列也强烈谴责伊朗的反以言论和行为。
以色列经过多年的奋战,终于基本摆平了阿拉伯国家,老对头巴解组织也逐渐软化。到20世纪90年代,以色列改善了建国以来所处的艰险环境。面对现实,一种新的和平主义之风吹拂阿以政坛。1993年以色列与巴解组织签署《奥斯陆和平协议》,开始了巴以和平进程。但是伊朗却依然故我,伊朗不相信当时的和平进程是公正的,认为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谈判不会实现真正的和平。旗帜鲜明地要求“公正”——解决1948年以来的巴勒斯坦难民权利、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占领、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扩建犹太人定居点,以及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的占领问题。伊朗表示原则上接受巴以和平进程,但是不接受《奥斯陆协议》,因为这个协议是“不公正的、傲慢的,归根结底是荒谬的”。在人们对巴以和谈寄予厚望,憧憬中东和平美景之际,伊朗的特立独行显得与主流格格不入。以色列对伊朗的态度十分恼怒,认为伊朗是“最危险的敌人”,但对伊朗也无可奈何。
继巴以和谈之后,伊朗核计划又成为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严重问题。两伊战争后,伊朗重新启动巴列维时期的核计划。这时的以色列一反以前对巴列维核计划的支持,强烈反对伊朗重启核计划,指责伊朗寻求核武器,并力促美国、欧盟等国家向伊朗施压,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伊朗核问题成为核危机,以色列与伊朗的敌对也进一步加深。2005年伊朗强硬保守派内贾德当选总统。内贾德上台不久就语出惊人,声称要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以色列也以牙还牙要求联合国开除伊朗。内贾德还对二战期间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表示置疑,以色列则指责内贾德犯了反人类罪,双方你来我往,口水战不休。但我们也可以看出,内贾德的言论无非是要转移阿拉伯对伊朗的核计划的担心,并借反以言论,凝聚国内共识,获得政治支持。内贾德严辞反以但他并不是反犹太主义者,2006年12月,他本人还向德黑兰一犹太医院捐款。伊朗的犹太人的生活也没有受到内贾德言论的影响。
总起来看,以色列与伊朗之争并非出于直接的国家利益之争,而是出于意识形态原因。伊朗反以无非是把以色列视为西方代理人,认为以色列建国是西方对伊斯兰世界的阴谋。可以说反以色列是伊朗反西方影响,维护伊斯兰利益的表象,其实质是反以色列后面的西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其实,以色列也不愿与伊朗为敌,希望伊朗有一天能回心转意重修旧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