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国俄罗斯为什么支持制裁伊朗
俄罗斯和美国之间有些事情,俄罗斯做得让我们很难理解,他们外交方面的谈判进退,相互讨价还价非常地明显,比方说这次制裁内容里头,专门有一条,禁止任何国家向伊朗出口坦克、飞机、舰艇、导弹。俄罗斯投了赞成票,这是一个很神圣的决议,15个国家参与,两个国家反对,一个国家弃权,绝大多数国家还是同意的,俄罗斯作为常任理事国也同意这个事情,但是最后他马上宣布我们S—300导弹还接着卖,S—300是一个重型导弹,射程100、200公里,200、300公里,射高20、30公里,而且会对美国造成很大的威胁。如果卖给伊朗的话,伊朗会拿这个东西在将来打仗的时候,美国飞机来的时候,打美国的飞机正好,也可以打美国的巡航导弹。这个实际上就感觉俄罗斯好象跟制裁决议有些矛盾,这是一个。
第二个,俄罗斯说我没有矛盾,我2005年我就签了协议了,我不是说在你1929号决议之后。按《国际法》这也不行,以前签的可以作废,你不能说有这个法了你还照运,一般的制裁协议是这样的。俄罗斯这次为什么行,因为他和美国做了一个交易,这个幕后有交易。你要不同意我卖S—300,我就不会投赞成票,这个做了一个交易。这个交易是什么?美俄之间在很多问题上要进行讨价还价,这个交易有可能是换得俄罗斯允许美国在波兰部署导弹,因为2008年的时候当时小布什要在波兰、捷克部署导弹,离着俄罗斯的领土有大约60、70公里,100公里这么远,所以俄罗斯就很生气,你不能部署这个导弹,双方就开始吵,吵到奥巴马的时候,奥巴马说那就算了吧,不部署了。结果现在突然美国又在波兰部署导弹。双方又开始权衡,美国在波兰部署导弹,俄罗斯说那好,我卖给伊朗武器,你也别说什么。这等于就是这样。美国和俄罗斯的外交那就是谁都不吃亏,为了维护国家的利益,你让我吃亏,那你也得吃个亏,我占一个便宜,你可以占一个便宜。他们两家很明显,这是美俄之间的关系。
中国现在有些人认为,伊朗是跟中国关系很好,中国为什么要同意制裁伊朗。这个道理就好象原来说朝鲜跟中国关系很好,为什么中国同意制裁朝鲜。中国我们从1964年以来,我们的核问题上的观点就是说中国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最终提倡全面销毁核武器,我们一直是这个。以后我们就把这个观点放大,赞成加入核不扩散条约,所有的国家都加入核不扩散条约,有核国家要限制发展和最终销毁核武器,无核国家不要核扩散,这样全世界才能保持和平。另外我们支持在东北亚建立无核区,在中东地区建立无核区,今年我们中国胡主席参加了4月6号在华盛顿举行的核安全峰会,接下来又参加核不扩散审议大会。不管是朝鲜还是伊朗,不管任何人,只要你进行核扩散我们都是反对的,你不核扩散我们怀疑你核扩散这个也要制裁,因为这个主要是维护世界的安全。
这一点上中国的立场是明确的,另外中国讲制裁它不是一个目的,它是一种手段。这种手段用到什么程度,应该是专门针对就事论事,你发展核武器我就制裁你发展核武器,你发展导弹我就制裁你发展导弹,与此无关的不制裁。老百姓跟这个有什么关系?老百姓要吃,要喝,生病了要有药品,石油进出口贸易这些东西还要保持,这个国家还要正常运行,这个不要对它进行制裁,就对他进行和核有关的这方面进行制裁。
通过的决议现在看起来,我不知道内幕,但是中国应该是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在此之前我们看到西方国家为了让中国同意这个制裁,他们做了很多的工作。比方说希拉里跑到沙特,中国人想从伊朗搞石油,咱们制裁伊朗向任何国家出口石油。好了,中国需要的石油在沙特买,沙特说可以,你买多少油,我又能赚钱,我卖给他多好呢?这个方案存在一定的风险,沙特阿拉伯和美国的关系很好,万一将来出了什么事,沙特不卖给中国,这也是一个问题。但是我感觉这样的一个制裁方案对于中国来讲,作为一个大国,我们体现了维护联合国的尊严,维护核不扩散条约的尊严,我们中国作为核不扩散签约国,作为一个核大国我们投了赞成票,这是作为一个大国应有的一个态度,同时在制裁方上我们又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利益,我们在伊朗有很多的经济利益,伊朗和中国的贸易额比伊朗对整个欧洲的贸易额都大,这样维护了我们一些企业和我们国家的根本利益。
我感觉在这一轮制裁当中,中国作为大国能够发挥这么重要的作用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一个事情,而且内贾德在决议通过了以后第二天就到上海参加世博会伊朗日,当然这个事情是提前安排好的,也说明了伊朗对中国的一种理解。
Ⅱ 俄国——伊朗战争的过程是怎样的
1804年6月,集结在埃里温地区的伊军主力在王储阿拔斯·米尔扎统率下,为夺取梯弗里斯展开了军事行动。俄军出动迎击。6月22日,图奇科夫部队在古姆拉附近击溃伊军一部,7月2~3日,高加索俄军总司令齐齐阿诺夫将军统率的俄军主力在埃奇米阿津修道院围墙附近战胜了阿拔斯·米尔扎军队。1805年,卡拉巴赫、希尔凡和舍基等汗国,以及舒拉格利苏丹国自愿归属俄国。同年,俄军对巴库和腊什特进行了一次海上远征,但未能取得战果。1806年夏,俄军击退了入侵卡拉巴赫的2万伊军,占领了努哈、杰尔宾特、巴库和其他一些居民点。
英法两国支持伊朗。1807年5月签订了伊朗法国同盟条约,随后又签订了旨在反对俄国的英国伊朗条约。俄伊战争曾有过几次较长时间的停息,并由于在此期间俄国同土耳其战争、同瑞典战争和进行卫国战争,而使俄伊战争对俄国不利。伊朗政府得知拿破仑进攻俄国后,于1812年8月初中断与俄国政府的和平谈判。阿拔斯·米尔扎的军队侵入塔雷什汗国,8月21日侵占连科兰要塞。1812年10月,为了打击俄军,阿拔斯·米尔扎的8万军队集结在阿拉斯河的阿斯兰社兹徒涉场附近。但是,科特利亚列夫斯基上校指挥的一支俄军前出到伊军后方,出其不意地击溃了伊军,并继续扩大战果,于1813年1月13日强占了连科兰。10月24日,伊朗被迫签订古利斯坦和约。根据和约,伊朗承认塔吉斯坦、北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归属俄国。在战争中,外高加索非正规军事组织和外高加索居民积极援助了俄军。
俄国伊朗战争伊朗政府并未放弃其对外高加索的侵略企图。由于东方危机的产生,出现了对伊朗有利的国际形势,沙赫企图乘机采取报复行动。他在英国人的帮助下改编了部队,英国人向它提供武器和派遣教官。土耳其苏丹也支持沙赫,旨在分散俄国对巴尔干事件的注意力。英国企图将俄国逐出近东,因而支持伊朗与俄国交战,并把1814年11月25日签订的旨在反对俄国和阿富汗的奴役性的德黑兰条约强加给伊朗。按照英国的计划,外高加索和中高加索应由俄国转归伊朗,并置于英国的势力范围之下。俄国政府力图避免战争,当准备割让出部分领土时,开始与伊朗进行谈判。但1826年夏,在以阿拔斯·米尔扎为首的沙赫宫廷中有狂热思想的黩武集团的影响下,伊军不经宣战即侵入卡拉巴赫汗国和塔雷什汗国,其中部分伊军推进到巴库和库巴,并指望当地居民举行起义反对俄国。但是,当地居民没有支持已投靠伊朗的封建主。俄军总司令叶尔莫洛夫将军遂能用不多的兵力抗击敌人。东亚美尼亚和北阿塞拜疆的居民给俄军以援助,他们组成了各为1.2万人的骑兵民团和步兵民团,东格鲁吉亚也派出了2000人的骑兵民团。1826年7月,伊军包围舒沙要塞,俄国卫戍部队顽强坚守了48天,从而使俄军马达托夫将军的部队于9月15日在沙姆霍尔战役中击溃了伊军。1827年10月13日,俄军在已任俄军总司令的帕斯科维奇将军的统率下,迅猛地夺取了埃里温要塞。1826~1827年间,俄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占领了许多城市和要塞,如纳希切万、阿巴萨巴德、梅连德、大不里士、乌尔米亚和阿尔杰比利。沙赫政府开始求和。谈判结果,双方于2月22日在土库曼查伊镇签订土库曼查伊和约,根据和约,埃里温汗国和纳希切万汗国归属俄国。
俄国在俄伊战争中的胜利使外高加索人民和塔吉斯坦人民免遭伊朗侵略者的蹂躏和屠杀,使英法两国的侵略企图化为泡影,也使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塔吉斯坦各族人民得到了民族发展的机会。
在1804~1813年和1826~1828年的俄伊战争中,俄军在数量上较之伊军并不占优势,但伊军战斗素质不强,军事组织不完善,以及技术装备落后,所以尽管有英法两国的援助,仍然战败。俄军的胜利也是由于得到了外高加索人民的大力支援。在战术方面,俄军采用疏开战斗队形和纵队与射手散开队形协同行动的战法具有很大意义。战斗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还由于俄军善于在山林地区使用炮兵和使用得到炮兵加强的独立步骑兵部队。俄军经常以防守山隘和山道的要塞为依托。在俄伊战争中,俄国非正规骑兵也起了重要作用,他们主要部署在步兵两翼和用来追击溃逃之敌。俄军在山区、山林地区和半沙漠地区展开战斗行动所积累的经验,在19世纪30~40年代的俄军条令中有所反映。
Ⅲ 1979年12月,苏联为什么要入侵阿富汗
莫斯科向南望
科尔曼将1979年 4月初在土库曼看到的那一幕以“莫斯科向南望”为题在美国《 新闻周刊》发了一篇报道。人们不禁要问,阿富汗是一个贫穷落后的内陆国家,人口 仅1500万,身为超级大国的苏联为什么要和这样一个国家过不去,竟要闹到大军压境 的地步 ?如果人们分析一下前因后果,就不难找到答案了。据说俄国最着名的沙皇彼 得大帝曾经有一份一直保存在保险柜中的遗嘱,直到他死后50年,即1775年才公布于 世。彼得大帝在这份遗嘱中说,不论谁继承他的王位,都应该向南推进到君士坦丁堡 和印度。因为在他看来,“不管谁在那里统治,谁就将统治世界。”他扬言:“当俄 国可以自由进入印度洋的时候,它就能在全世界建立自己的军事和政治统治。”彼得 为他的后代设想了俄国南下的 3条路线:一条是从黑海经土耳其的博斯普鲁斯海峡到 地中海;第二条是从南高加索经伊朗到波斯湾;第三条是从中亚经阿富汗到阿拉伯海。 人们翻开地图就会发现,在这三条路线中,经阿富汗这条通道为最近。 彼得大帝的后继者们可以说是不负先皇使命,拼命向印度洋方向扩张。在19世纪 下半叶和20世纪初,老沙皇们曾与老牌殖民帝国英国为争夺阿富汗险些大战一场。本 世纪初,由于新生的德国像一只饿狼对英俄都虎视眈眈,英俄才在1907年达成了着名 的《英俄协约》,形成协约国与德国为首的同盟国的抗衡。然而,沙皇妄图夺取阿富 汗的野心并未泯灭。1907年 3月,沙皇政府的参谋长毫不掩饰地说,对于沙俄来说, 在中亚具有最大战略意义的不是阿富汗,而是伊朗和巴基斯坦。沙俄的意图昭然若揭, 他们要以阿富汗为跳板,然后直指伊朗和巴基斯坦,进而南下印度洋。 十月革命胜利后,苏联基本上一直和阿富汗保持着友好的关系。随着苏联逐步成 为超级大国,在世界各地都和美国展开争夺,阿富汗也成了苏联与美国争霸的一个棋 子。50年代,阿富汗与巴基斯坦围绕着普什图尼斯坦问题发生了严重的争执,两国火 并一触即发。苏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表示坚决支持阿富汗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趁 机打击亲美的巴基斯坦,一下子把阿富汗拉入了苏联的怀抱。勃列日涅夫上台后,更 加强了对阿富汗的渗透和控制,向阿富汗提供大量的武器装备,使阿富汗的军队基本 上苏式化。苏联还加强对阿富汗政权的干预和控制,要求阿富汗政权听任苏联的摆布, 当阿富汗领导人稍微表现出某些独立倾向或向美国暗送秋波时,克里姆林宫会立即支 持更加忠实的走狗发动政变,确保阿富汗政权掌握在亲苏派手中。但是,阿富汗的局 势并不总是顺遂克里姆林宫的意愿。到70年代末,苏阿关系闹到了要刀兵相见的地步。 那么,阿富汗对于苏联究竟有多么重要的战略地位呢 ?如果苏联处于守势,阿富 汗是苏联南部的一道屏障,是一个缓冲区;如果苏联处于攻势,阿富汗则是南下的一 个前进基地。在70年代,美苏争霸出现了苏攻美守的棋局。苏联继承老沙皇南下战略 的衣钵,企图以阿富汗为南下的基地,进而打通陆上通道直下印度洋,威胁中东产油 区和迂回包围欧洲,并与其太平洋战略互相呼应,最终实现其世界称霸的目的。可见, 苏联悍然入侵阿富汗决不是偶然和局部的行动,而是它全球战略的一个组成部分。
Ⅳ 为什么说俄罗斯和伊朗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中东也是俄罗斯的后院啊
Ⅳ 俄罗斯警告伊朗,俄罗斯为什么忍无可忍
因为继续在忍下去俄罗斯会陷入困境。
因此,最近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叙利亚反对派喊话,如果叛军和恐怖分子继续对伊迪普发动攻势,俄罗斯将采取更强有力的措施,甚至可能派兵亲自袭击。不仅仅是当前的军事支持模式,普京这次的讲话可以说是非常霸道,这无非是宣战。普京的有力演说并不夸张,因为叙利亚的局势实际上比预期的要复杂。如果继续像现在这样纠缠不休,那不仅会给俄罗斯的军事力量造成巨大损失,而且叙利亚的和平统一也可能会无限期推迟,这显然对局势极为不利。因此,俄罗斯现在必须采取更多“强硬”手段,才能真正平息叛军背后的大国。普京的话并不是对叛乱集团的警告,而是对这些集团背后国家的呼喊。
Ⅵ 俄罗斯力挺伊朗的原因请看下面的文章!
因为在地理位置上说,伊朗远比格鲁吉亚重要。格鲁吉亚只是南部的一个小国,对俄罗斯造不成威胁,南奥赛梯问题也可以缓一缓,但万一伊朗被占领,不仅缓解了美国的石油压力,使美军更能快速移动执行任务,更可怕的是,这意味着美国的中远程导弹已可从南部直接威胁俄罗斯,使俄罗斯国家安全出现重大隐患,所以,俄罗斯以大局为重,作出如此决定。
Ⅶ 二战中的伊朗,为何会被苏联与英国联合夹击
因为伊朗的地理位置太特殊了,谁都想要。
为了推翻里礼萨·汗的统治,英军选择不宣战而突然发动进攻。 8月25日零时,苏联开始入侵伊朗。由诺维科夫将军指挥的一支可容纳2000人的苏联机动部队越过阿塞拜疆南部纳希切万地区的边界河阿拉斯,进入伊朗领土。他们迅速占领了马库和霍伊,然后一路向东进攻。面对苏维埃的突然进攻,大多数没有准备的伊朗部队在营房中解除了武装。为了威吓伊朗军队和平民并放弃抵抗,苏联飞机在入侵伊朗的那天轰炸了大不里士,拉什特,第二天轰炸了德黑兰郊区,为期两天的空袭共杀死了83名伊朗平民和12名士兵。
Ⅷ 俄国伊朗战争是怎样的
俄国——伊朗战争指俄国同伊朗争夺外高加索和里海沿岸统治权的战争。战争是由于伊朗封建主企图侵略19世纪初归属俄国的格鲁吉亚和外高加索其他地区而引起的。
外高加索诸小王国和汗国因内讧造成在政治上软弱无力,伊朗和土耳其在英法两国的唆使下,企图乘机兼并整个外高加索。外高加索人民在反对伊朗和土耳其封建军事扩张的斗争中,多次请求俄国给予援助,并不止一次地提出要归属俄国。1801年,东格鲁吉亚自愿归属俄国,明格列里亚公国、伊美列丁王国和古里亚公国也先后得到俄国的保护。
俄国——伊朗战争军事行动的起因是,俄国拒绝接受伊朗于1804年5月23日提出的要求俄军撤离外高加索的最后通牒。
1804年6月,集结在埃里温地区的伊军主力在王储阿拔斯·米尔扎统率下,为夺取梯弗里斯展开了军事行动。俄军出动迎击。6月22日,图奇科夫部队在古姆拉附近击溃伊军一部,7月2~3日,高加索俄军总司令齐齐阿诺夫将军统率的俄军主力在埃奇米阿津修道院围墙附近战胜了阿拔斯·米尔扎军队。1805年,卡拉巴赫、希尔凡和舍基等汗国,以及舒拉格利苏丹国自愿归属俄国。同年,俄军对巴库和腊什特进行了一次海上远征,但未能取得战果。1806年夏,俄军击退了入侵卡拉巴赫的2万伊军,占领了努哈、杰尔宾特、巴库和其他一些居民点。
英法两国支持伊朗。1807年5月签订了伊朗法国同盟条约,随后又签订了旨在反对俄国的英国伊朗条约。俄伊战争曾有过几次较长时间的停息,并由于在此期间俄国同土耳其战争、同瑞典战争和进行卫国战争,而使俄伊战争对俄国不利。伊朗政府得知拿破仑进攻俄国后,于1812年8月初中断与俄国政府的和平谈判。阿拔斯·米尔扎的军队侵入塔雷什汗国,8月21日侵占连科兰要塞。1812年10月,为了打击俄军,阿拔斯·米尔扎的8万军队集结在阿拉斯河的阿斯兰社兹徒涉场附近。但是,科特利亚列夫斯基上校指挥的一支俄军前出到伊军后方,出其不意地击溃了伊军,并继续扩大战果,于1813年1月13日强占了连科兰。10月24日,伊朗被迫签订古利斯坦和约。根据和约,伊朗承认塔吉斯坦、北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归属俄国。在战争中,外高加索非正规军事组织和外高加索居民积极援助了俄军。
俄国伊朗战争伊朗政府并未放弃其对外高加索的侵略企图。由于东方危机的产生,出现了对伊朗有利的国际形势,沙赫企图乘机采取报复行动。他在英国人的帮助下改编了部队,英国人向它提供武器和派遣教官。土耳其苏丹也支持沙赫,旨在分散俄国对巴尔干事件的注意力。英国企图将俄国逐出近东,因而支持伊朗与俄国交战,并把1814年11月25日签订的旨在反对俄国和阿富汗的奴役性的德黑兰条约强加给伊朗。按照英国的计划,外高加索和中高加索应由俄国转归伊朗,并置于英国的势力范围之下。俄国政府力图避免战争,当准备割让出部分领土时,开始与伊朗进行谈判。但1826年夏,在以阿拔斯·米尔扎为首的沙赫宫廷中有狂热思想的黩武集团的影响下,伊军不经宣战即侵入卡拉巴赫汗国和塔雷什汗国,其中部分伊军推进到巴库和库巴,并指望当地居民举行起义反对俄国。但是,当地居民没有支持已投靠伊朗的封建主。俄军总司令叶尔莫洛夫将军遂能用不多的兵力抗击敌人。东亚美尼亚和北阿塞拜疆的居民给俄军以援助,他们组成了各为1.2万人的骑兵民团和步兵民团,东格鲁吉亚也派出了2000人的骑兵民团。1826年7月,伊军包围舒沙要塞,俄国卫戍部队顽强坚守了48天,从而使俄军马达托夫将军的部队于9月15日在沙姆霍尔战役中击溃了伊军。1827年10月13日,俄军在已任俄军总司令的帕斯科维奇将军的统率下,迅猛地夺取了埃里温要塞。1826~1827年间,俄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占领了许多城市和要塞,如纳希切万、阿巴萨巴德、梅连德、大不里士、乌尔米亚和阿尔杰比利。沙赫政府开始求和。谈判结果,双方于2月22日在土库曼查伊镇签订土库曼查伊和约,根据和约,埃里温汗国和纳希切万汗国归属俄国。
Ⅸ 俄罗斯为什么支持制裁伊朗,伊朗和中国的关系
伊朗是伊斯兰国家,它是什叶派的伊斯兰国家,全球唯一一个。教义告诉它,不许跟世俗国家称兄道弟的,而教派不同,又导致它跟伊斯兰国家其实也不能称兄道弟的。这就很尴尬了。在这个尴尬的世界上,有巴基斯坦这个骑墙派,有中国这个异数,这是它为数不多的可以蹭点好处的地方(当然,还有朝鲜)。至于俄罗斯,它太强大了,或者说它曾经太强大了,它没有什么朋友,它真的没有什么朋友,它没有什么真的朋友
Ⅹ 为何中国俄罗斯要支持伊朗
反对美国霸权主义,可是,美国会不会打伊朗还很难说!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 NPT)
又称“防止核扩散条约”或“核不扩散条约”,是英国、美国、苏联等59个国家1968年7月1日分别在伦敦、华盛顿和莫斯科签署的一项国际条约,旨在防止核扩散,推动核裁军和促进和平利用核能的国际合作。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共有11条规定,主要内容是:有核国家不得向任何无核国家直接或间接转让核武器或核爆炸装置,不帮助无核国家制造核武器;无核国保证不研制、不接受和不谋求获取核武器;停止核军备竞赛,推动核裁军;把和平核设施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国际保障之下,并在和平使用核能方面提供技术合作。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于1970年3月正式生效。中国于1992年3月正式加入该条约。1995年4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缔约国在联合国总部召开的审议和延长该条约大会上,决定无限期延长这个条约。截至2003年1月,条约缔约国共有186个。
为了更有效地防止核扩散,1997年5月15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核准了保障协定附加议定书。这是自1970年通过第一批依照《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与无核武器国家缔结的全面保障协定实施细则以来,对机构保障体系所作的最重要修订。附加议定书的标准文本由序言、18条正文和2个附件组成,内容包括:有关国家提供有关核燃料循环的一切信息,以及视察员进入这些场所的权利;有关一国核场址上的一切建筑物的信息及视察员临时通知进入这些建筑物的权利;改进视察员指派过程的行政安排,发放多次入境签证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利用现代通信手段的权利;国际原子能机构遵守实施的卫生、安全、实物和其他保安方面的规定及尊重个人权利,并采取一切预防措施保护由此得知的商业、技术和工业秘密及其他机密信息等。
正是因为这个条约,才出现了今天的这种状况。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这个条约既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又带有某种大国强权性质。
1.在伊朗核问题中伊朗需要强大的盟友作支援;
2.中\俄都是大国,有支援它的实力;
3.中\俄都与美国暗中较量;
4.伊朗明白自己对于中\俄的战略利益,(对于俄罗斯它和伊朗是唇亡齿寒;对于中国伊朗有它喜欢的石油)所以中\俄会帮助它;
5.伊朗同中\俄没有利益冲突.
6.其它西方大国大都敌视伊朗;
7.伊朗的周边邻国不是敌视它就是太弱.
伊朗的核问题来自伊朗的立国原则与美国国家利益的不可调和性。伊朗的立国原则就是成立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教国家,向所有的伊斯兰教信徒为主体的国家输出伊斯兰意识形态的革命,渐而向全球输出伊斯兰意识形态。这立国原则可以从伊朗的宪法和国家政权的结构及外交原则上得出。伊朗的外交原则是奉行独立、不结盟的对外政策。宣布“不倾向东方,也不倾向西方”,反对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积极发展同伊斯兰、第三世界和不结盟国家的关系,重视同西欧、日本等国的交往与经贸联系。除美国、以色列和南非外,愿同所有国家在互拖嗷プ鹬氐幕∩戏⒄构叵怠<岢质涑鲆了估家馐缎翁了估荚谄渫饨徽咧懈哂谝磺校恢糜谝磺泄依嬷稀R晾实牧⒐蛞彩且晾时J嘏烧稳宋锏恼伪Ц海歉稣卫硐搿H欢饫硐敫拦依嬖斐闪思蟮某逋弧?nbsp;
在世界上公开有核力量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未公开的据推测有核力量可能性非常高的国家有以色列、巴西。然而这些(除美国外)公开的和未公开的核国家都没有受到美国极其盟国以实际军事打击为手段逼迫这些国家停止核开发,是因为这些国家有些是美国的友邦国,有些是美国无能为力去制止,有些则是制止的成本太高的原因。伊朗就不同了。
首先伊朗是个中小型国家。其次伊朗是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再次伊朗在世界比较孤立。再其次伊朗的军事实力不是很强。最后伊朗还是个丰富的产油国。最根本的是伊朗的核成功将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及中东利益构成致命性的打击。所以伊朗才会面临着美国以直接的军事打击为威胁以促使伊朗放弃核开发的危机。由于伊朗是弱小的,而且美国的军事打击的成本可以从伊朗丰富的石油中减少甚至获利,所以理论上讲美国军事打击伊朗是可行的。可以说伊朗的核危机就是伊朗国家政权的危机。
美国的国家利益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为了维护美国的利益,美国必定要维护当前的超级大国地位和继续加强自己地位的牢固性。作为一个国家的利益对外表现形式主要为对外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影响。美国的军事、政治、经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现在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取代美国成为世界的超级大国地位,但是会有几个国家对美国继续加强超级大国地位的牢固性造成深刻的影响。这就是地区性大国的出现和加强地区性大国地位的现实。目前能够作到地区性大国及扩大影响范围的国家及国家联盟有中国、俄罗斯、欧洲联盟。对美国来说,未来最大的挑战者必定是中国,这是由于中国的历史和现实条件决定的。为了继续加强超级大国的牢固性,美国就必须限制及瓦解现有的地区性大国的对外影响,防止其他地区的地区性大国的出现,继续扩充自己的势力范围,以美国现有的有利条件影响整个世界。在军事上,美国战略意图是在每一个可能对美国的利益造成极大影响的地区进行军事部署,从而压制对方的影响力。在东亚,美国以日本基地、韩国基地、关岛基地及最近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对中国进行军事围堵。对俄罗斯的军事战略扼制,美国以在中亚的军事存在和北约对东欧各国的吸引来围堵俄罗斯。在欧洲,美国以北约的领导作用和对北约内部的几个国家的拉拢及对东欧国家的军事合作来牵制欧洲大陆。在东南亚,美国以其战略盟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对印度及东南亚国家进行军事潜伏。在非洲,目前及以后一段长时间还不会出现对美国利益有重大影响的国家出现,所以在非洲美国以其他方式来钳制非洲。在拉美,对美国的军事威胁以本土的军事力量就可以对付了。在中东,美国以其盟国以色列、土耳其及最近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存在来应付中东的军事威胁。除了军事手段,美国还以政治、经济、文化影响及扼制世界上所有对美国国家利益造成
逐鹿中东
中东的资源是富有的,但是中东的力量是贫穷的。中东是没有一个地区性大国的地区。所以对中东的争夺就变成了地区外大国的逐鹿战场了。美国在这场逐鹿中先拨头畴。美国先安排自己的盟国以色列对付中东各国,然后对阿富汗及伊拉克进行军事打击,造成美国军事力量在中东的直接存在。在这场逐鹿中,主要的逐鹿大国还有现有的各地区性大国,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在中东问题上,美国与欧盟的共同点比较多。美国与中国和俄罗斯的共同点比较少,甚至是冲突点比较多。这些都是美国为了加强超级大国的牢固性而采取的战略。也是各地区性大国为了削弱美国的牢固性而采取的策略。美国想把中东揽为己有,这样可以加强牢固性。各地区大国为了削弱美国的牢固性,纷纷对中东进行某种帮助。这样在中东的逐鹿就变成了加强超级大国地位和削弱超级大国地位的斗争了。目前有一条鹿跑到了兵营,杀鹿和救鹿的游戏开始了。
伊朗的核成功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和中东利益带来了极大的威胁。然而对中国和俄罗斯而言反而是好事,最起码不是一件坏事。各地区性大国如果只想保住自己的地区性大国地位,那么在全球各地区都出现对自己比较友好的地区性大国的局势是有利的。目前没有地区性大国的地区有南美、中东、非洲。伊朗是想做中东地区性大国的一个国家。多极世界对各地区性大国有利,但是美国不允许,美国想做单极世界的领袖。现实的是美国节节胜利,各地区性大国节节败退,特别是在中东。美国在中东位于有利的地形,急切想射下伊朗,中国和俄罗斯及欧盟想尽办法不让美国得逞。然而中国和俄罗斯对伊朗帮助目的和方式跟欧盟是不同的。欧盟是不希望伊朗成为中东的地区性大国的,他们对伊朗的核问题的态度跟美国基本是一致的,即不允许伊朗拥有核力量,只不过欧盟对伊朗的态度比较温和而已。不管是为了什么目的,得到利益是最重要的。如果美国射下伊朗,那么美国的利益将是最大的,中国和俄罗斯的利益甚至是零或负数,欧盟却会多多少少得到一些利益。如果中国和俄罗斯给于伊朗军事和外交上的帮助使美国的军事打击变得失败,那么中国和俄罗斯的利益将是最大的,欧盟其次,美国的利益甚至是零或负数。如果伊朗放弃核开发,那么美国的长远利益为最大,中国和俄罗斯的短期利益比较大,欧盟的利益也会有所得
战争还是和平
战争还是和平的主角是伊朗。问题的关键是伊朗是否放弃核开发。伊朗如果认为伊朗的军事条件能够抵挡美国的军事打击或美国不可能军事打击伊朗,再加上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的强硬态度,那么伊朗会继续进行核开发。伊朗如果认为美国会军事打击伊朗且伊朗会败退,或想缓和下局势待其他有利时机再开发,那么伊朗就会暂时不开发核力量。伊朗认为美国不会军事打击的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
(1) 伊拉克的局势还不稳定,且美国的对伊拉克战争受到国际及美国国内的批评。
(2) 美国支持不了对伊朗的全面军事进攻。
(3) 国际上大多数国家不会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