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朗里海,波斯湾沿岸降水多的原因
波斯湾的气温较高,常年在20℃左右,夏季可达32℃以上。西北风强,将沙漠地区的沙土吹入湾中,海水浑浊。夏季有尘暴和霾,秋季有飑和龙卷风。
波斯湾地处北回归线高压带,气候炎热,海水蒸发量超过注入量,夏季水温可达30-33℃,边缘地带甚至高达36℃,因此,波斯湾也是水温最高的海湾。
海湾地区降水稀少,日照强烈,东西两岸又多为副热带干旱荒漠。水温很高,西北部水温为16-32℃,东南部为24-32℃,浅海区夏季水温高达35.6℃,成为世界上最热的海区之一。高温、干燥增强了海面蒸发力,年蒸发量达2000毫米以上,大大超过了年降水量(300毫米)和河流注入量的总和,因而海水盐度较高,东南部为37-38,西北部为38-41,都大于霍尔木兹海峡以东的阿拉伯海,海峡两侧海区的盐度不等,引起阿拉伯海海水从海峡表层流向波斯湾,而波斯湾中盐度较大海水从海峡底层流入阿拉伯海。
波斯湾地处副热带大陆西岸,终年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蒸发大于降水,海水盐度高,密度大,水面较低,而相邻的阿拉伯海,盐度低,密度小,水面高。于是,表层海水就由水面较高的阿拉伯海流入水面较低的波斯湾。底层海水则由盐度较高的波斯湾流入阿拉伯海。 海湾中岛屿众多,大部分是珊瑚岛,较大的有巴林岛、格什姆岛、阿布阿里岛等。海湾北部由于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等河流带来大量泥沙的堆积以及地壳缓慢上升,致水深逐渐变浅,海湾北岸岸线以每年56米的速度向前推进,海湾在缩小。高温、干燥增强了海面蒸发力,年蒸发量达2000毫米以上,大大超过了年降水量( 300毫米)和河流注入量的总和 ,因而海水盐度较高,东南部为37-38,西北部为38-41,都大于霍尔木兹海峡以东的阿拉伯海,海峡两侧海区的盐度不等,引起阿拉伯海海水从海峡表层流向波斯湾,而波斯湾中盐度较大海水从海峡底层流入阿拉伯海。波斯湾海底和周围陆上是世界最大的石油宝库,约占世界石油储藏量的53%-58%。石油产量约占世界石油总产量的1/3。石油输出量占世界石油总出口量的60%,主要供给世界上经济发达的美国、日本、西欧一些国家。渔业资源也很丰富,盛产多种鱼类,珍珠和珍珠母的采集着称于世 。 沿岸和湾内重要港口有 :阿巴丹 、哈尔克岛、布什尔、巴士拉、法奥、科威特港、阿布扎比、迪拜等。
⑵ 伊朗高原为什么气候
亚热带大陆性(草原)和沙漠气候。
绝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大陆性草原和沙漠气候,冬夏温差大、雨量少,水源大都来自高山降水。河、湖两岸零星散布的绿洲是高原主要人口聚居地,发展灌溉农业和畜牧业,主要生产小麦、甜菜、葡萄和绵羊。农业、居民点、交通线受地形与水源的限制,大部集中在山麓地带与山谷中。中等高度山地为夏季牧场。地处南亚、印度洋的阿拉伯海、波斯湾、阿拉伯半岛、高加索、里海、中亚与帕米尔高原之间,古代为众多文化中心所怀抱,近代又处在国际交通要冲,战略地位重要。伊朗高原是由于阿拉伯版块与欧亚大陆版块碰撞之后形成的多折山脉带地形。伊朗高原是亚热带干旱和半干旱气候,降水稀少,寒暑变化剧烈,温度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很大。绝大部分地区为草原、荒漠,但可以放牧。有水的绿洲可以种植小麦、棉花。有煤、铁、铅、锌、铜等矿。是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近代仍为国际交通要冲。
⑶ 干旱的伊朗高原为何能孕育辉煌的波斯文明
波斯帝国作为公元前世界上的超级大国,其龙兴之地“伊朗高原”却是一块相当干旱崎岖的土地,其人口承载力显然不能与大河流域的诸文明相比,然而伊朗高原却有很强的防御性,有利于波斯人的内部整合和制度经济建设,厚积薄发,并养育波斯文明绵延数千年而不绝,可见这块“荒漠”并不那么简单。
占据伊朗高原意味着对东西两边都具有很强的地理优势,无论是长期扎根于此的波斯人、外来的希腊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要想建立庞大的帝国都不能缺少伊朗高原这一重要基地。如果将伊朗以西的西亚低地视为地中海世界,那么伊朗可能才是亚欧大陆陆上的最重要枢纽。
⑷ 伊朗比起日本 缅甸 越南 印度相比 气候存在差异 主要原因是什么
欧亚大陆东部南部受季风影响极大,季风会带来海洋的水汽,从而为日本、缅甸、越南、印度等国带来湿润的气候,然而伊朗地处大陆西部,并不在季风路线上,季风即便到达伊朗,其内部携带的水汽也已经消耗殆尽,所以伊朗干旱少雨。
⑸ 伊朗干旱是以色列搞的鬼
伊朗近年来不断受干旱问题所困扰,这回似乎找到了原因。近日,一名伊朗官员“语出惊人”,称伊朗干旱全是以色列搞的鬼,并指其“偷走了伊朗的降雨云”。
“以色列和其他国家有联合小组,专门确保伊朗天空中的云彩无法降雨。最重要的是,我们正面临着云和雪被盗的问题。”贾拉里援引调查结果称,阿富汗和地中海之间的所有2200米以上的山区都被雪覆盖,“只是除了伊朗”。
贾拉里的言论引发了各方关注,也遭到了伊朗气象机构的质疑。据悉,伊朗气象局局长阿哈德反驳道:“有可能是我没注意到这些文件,但是根据气象知识,一个国家不可能偷走云或雪。”
阿哈德认为,伊朗遭受着长期的干旱问题,但这与全球气候趋势有关,并不仅仅是伊朗的问题。他批评贾拉里的观点称:“提出这些问题不仅不会解决我们的问题,还会阻止我们找到正确的解决办法。”
报道也称,伊朗官员就干旱问题发表惊人言论的事件并非第一次发生,2011年,前伊朗总统内贾德就曾公开抛出“西方偷雨论”,直指西方国家使用特殊设备把雨水降到了欧洲,他们阻止这些降雨云到达伊朗和其他国家。
本文来源:海外网
⑹ 分析伊朗高原气候特点的形成原因
伊朗高原地处亚热带大陆的内部,属于亚热带大陆性干旱与半干旱气候 。干旱气候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或因有山地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又兼这里地处亚热带,故夏季高温,冬季温和。半干旱气候属于由干旱气候向其他气候的过渡类型。
⑺ 伊朗高原降水特点是
绝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大陆性草原和沙漠气候,冬夏温差大、雨量少。
干旱气候的形成是由于深居内陆距海远或因有山地阻挡,湿润的海洋气流难以到达,又兼这里地处亚热带,故夏季高温,冬季温和,降水非常少。
⑻ 伊朗的气候类型主要是其气候干旱,农业以为主,其传统的手工业是
温带大陆性气候。
农业以(畜牧业)为主,传统的手工业是(编制地毯业)。
⑼ 伊朗降水空间分布特征及成因(详细)
纬度是影响一个地区气候类型的重要影响因素,热带地区有四种气候类型,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亚热带地区有两种气候类型,分别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温带地区有三种气候类型,分别是温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地区主要就是极地苔原或者是冰原气候。
伊朗的温带大陆性气候
世界上分布面积最广的气候类型就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40°至60°的温带地区,从地区分布来看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和南美洲东南部地区。其中亚欧大陆内部的中亚地区是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最典型分布区域,由于中亚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形成了温带大陆性气候。
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
也就是说“深居内陆”是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最主要原因,其气候特征多表现为“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大,降水稀少”。但是我们在观察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地区分布时发现有例外的地方,比如位于亚洲西亚地区的伊朗也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但是伊朗的纬度范围大约为25°N至40°N之间,很显然比温带大陆性气候常规的分布纬度要低得多。
伊朗高原山区
伊朗南部地区甚至都很靠近北回归线,如果从热量带的角度来说,伊朗大部分地区都位于亚热带。为什么地处亚热带地区的伊朗,会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呢?虽然,伊朗的纬度是中低纬度,但是由于伊朗地处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的消亡边界附近,板块挤压隆起形成了伊朗高原,所以伊朗的地形主要是高原地形,平均海拔在1000至1500米左右。
伊朗地形图
对流层大气,大约没事升高1000米,气温就会下降约6℃,由于高原地形的影响,使得伊朗虽然纬度较低,但是大部分地区气温却很像温带地区的气温状况。此外,伊朗虽然南临波斯湾和阿曼湾,距离阿拉伯海也很近,绝对不能算是一个深居内陆的地方,但是伊朗确实年降水量较少,表现为大陆性特征。
干旱的伊朗高原
由于,伊朗纬度较低,南部地区靠近北回归线,所以夏季受到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的时间较长,盛行下沉气流,降水稀少,北印度洋地区的西南季风偶有影响伊朗,但是伊朗的西南方向是干旱的阿拉伯半岛和北非撒哈拉地区,西南季风几乎不能带来什么水汽。
西亚地区卫星地图
到了冬季,伊朗被来自亚洲内陆的冷空气控制,降水也不多,冬季来自大西洋的西风带是伊朗的主要水汽来源,但是总体上伊朗大部分地区都是年降水量在400毫米以下的半干旱和干旱地区。综合以上因素,我们发现伊朗的气候特征表现为“年均温倾向于温带地区,冬冷夏热,气候干旱,年降水量稀少”,基本就符合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