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拿破仑战败后的维也纳会议为什么和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凡尔赛会议不同.
拿破仑战败时候,根本就么有统一的德意志,另外,法国虽败,英国也不愿过分削弱法国,仍然希望大陆维持均势状态。而一战之后,协约国遭到德奥为首的同盟国的沉重打击,他们就急切地渴望削弱二国来加强自己的安全感。
Ⅱ 维也纳会议上获取利益最多的国家是
维也纳会议上获得利益最多的国家是美国
Ⅲ 什么是维也纳会议历史在学拿破仑求解释
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提议和组织的。其目的在于重划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和领地。过争吵和讨价还价,最后决定: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限制法国,保证欧洲均势,按照大国的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分割海外殖民地,英国夺得了许多原属法国的海外殖民地,进一步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继续维护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局面.维也纳会议确定的欧洲统治秩序和国家体系称为维也纳体系.
Ⅳ 能在维也纳和会上保住全部领土的法国,为何会被列强打败
近代的法国大革命,把全世界的秩序被翻了个底朝天,给世界带来激烈了的动荡。
1914年,拿破仑被第六次反法联盟打败,欧洲各国跑到维也纳开会商讨战后秩序,没想到拿破仑又悄悄回到巴黎,欧洲各国被迫组织起第七次反法联盟,再把拿破仑打败。
这个时候,作为战败国的法国,在维也纳会议上的命运无疑是任人宰割。但是当时法国的外交部长塔列朗,却凭借高超的外交技巧,让法国在和会上重回欧洲列强行列。
这个经典的外交案例,深刻体现出政治高手是如何在国际博弈中获得优势的。或许对于现在中国企业出海遇到困局,有一些启发。
塔列朗
寻找突破口
塔列朗知道各国在拿破仑战争之后都筋疲力尽,都在想着保住和平,于是他把握住了两个原则。
第一,欧洲各国的势力均衡,这是能够大致保持和平的基础,第二,要考虑人们对于正当秩序的想象。如果各方在这种想象上针锋相对,就总会有人对现状不满,那么和平也不容易成为可能。
塔列朗认为要让法国成为欧洲打造势力均衡时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还有法国要主动倡导一种能够获得最多人支持的正当秩序观念。只要抓住这两点,就能把对手带进自己的节奏。
Ⅳ 维也纳会议的目的、内容及作用、对欧洲各国有什么影响
维也纳会议是欧洲各封建君主国在打败拿破化帝国后,为消除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恢复欧洲的封建统治秩序而如开的一次国际会议,俄、英、奥、普四国操纵会议,拼命想为自己多挣一些地盘,因此,这次会议也可以说是一次战胜国的分赃会议,经过激烈的争吵,于是1815年6月9日签置了《最后总决议》。主要内容:(1)、恢复了法国、西班牙、葡萄牙等许多欧洲国家封建旧王朝的统沼,开始了欧洲规模的复辟。(2)、任意瓜分欧洲领土及海外殖民地,波兰、西印度群岛、非洲和亚洲的殖民地被重新划分。(3)、建立德意志邦联,由行意志三五四个邦和国上个自由市组成,奥地利代表主持邦联会议。(4)、把法国限制在1790年的疆域,北部的比利时划归茶兰,东北边境的十七个城堡被联军占领,瑞士确定为中立国。法国赔款七亿法郎,交出军舰。(5)、维持意大利的四分五裂局面,把它的大部分部领土置于奥地利的主宰之下。
Ⅵ 维也纳会议的性质是什么
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提议和组织的。其目的在于重划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和领地。
性质:
第一,恢复欧洲许多国家封建王朝的统治。法国、西班牙、意大利那不勒斯的波旁王朝,都相继复辟。
第二,列强任意处置欧洲和海外领土。波兰再次遭到瓜分,拿破仑时期的华沙大公国的大部分领土为沙俄所得,波兹南和格但斯克被普鲁士占有,西里西亚割给了奥地利。波兰剩下的克拉科夫及其附近地区组成一个共和国,由俄、奥、普共同“保护”。沙俄还占据了芬兰和罗马尼亚的比萨拉比亚。普鲁士得到了德意志邦国萨克森的北部和莱茵省,其疆域扩大到了莱茵河左岸和波罗的海南岸。英国取得了许多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海外殖民地,如马耳他,原法属多巴哥、毛里求斯等地以及原荷属南非开普殖民地和锡兰,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地位。
第三,维持德意志和意大利的分裂局面。
第四,防范法国东山再起。把法国局限在1790年的疆界内,东北边境的一些重要城堡和要塞由反法盟军占领3~5年,占领费用由法国负担。法国赔款7亿法郎,交出军舰。比利时并入荷兰,成立尼德兰王国,卢森堡公国也由尼德兰统治者兼管,以抗御法国。扩大瑞士,把许多战略上重要的山隘都划归瑞士,确立瑞士为永久中立国。
维也纳体系是一种历史的反动,这是因为:第一,它恢复欧洲旧的统治秩序,维持德、意分裂状态,这些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第二,它按照大国意志,重新划分欧洲版图,和海外殖民地,进一步确定了英国的殖民霸主地位,是大国强权政治的表现;第三,神圣同盟和四国同盟都是欧洲封建君主镇压革命、任意践踏弱小民族利益,用高压手段维护欧洲封建统治的工具。
但在维也纳体系下,各国采用召开会议的办法来解决国际争端,客观上促使近代国际关系进入一个新的时代。
Ⅶ 维也纳会议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俄、英、奥、普等欧洲各反动君主国打败拿破仑帝国后,从1814年10月到1815年6月,在奥地利首都维也纳召开了处理战后事务的国际会议。这次会议被称作“维也纳会议”。会议的主要目的是重新瓜分欧洲和殖民地领土,复辟旧王朝,镇压各国革命运动。俄、英、普、奥等少数大国操纵会议。围绕波兰和萨克森问题,英、奥与俄、普之间形成了尖锐的对立。法国不愿俄国称霸欧洲,而站到了英、奥一方,1815年1月3日,法、英、奥三周结成秘密同盟,与俄、普相对峙,最终在1815年2月11就波兰一萨克森问题达成协议。
正当欧洲封建列强为分赃明争暗斗不休之时,拿破仑从厄尔巴岛返回巴黎,不发一弹便重登皇位。欧洲封建列强慌忙重组反法同盟联军对付拿破仑,并在维也纳会议上做出妥协,于1815年6月9日匆忙签署了《最后总决议案》。
根据会议总决议,奥地利占有了萨尔斯堡、提罗尔、达尔马提亚沿海地区、伦巴弟、威尼斯和波兰的加里西亚地区等。俄国占有大部分波兰领土、芬兰和比萨拉比亚。普鲁士占有波兰的波兹南和但泽、荷兰的欧庞和马尔梅迪、原属瑞典的波美拉尼亚、萨克森的2/5领土和莱茵地区与易北河沿岸一些要塞。英国占有了法国、荷兰、西班牙的许多殖民地,包括锡兰、马耳他、特立尼达、塞舌尔等等。总决议还决定建立德意志邦联。但是。德意志邦联不过是个松弛的政治联盟,实际上仍保持分裂局面。意大利又恢复了原来的四分五裂的局面。罗马教皇也恢复了对所辖地的统治。
1815年9月26日,在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的倡议下,俄、奥、普三国首脑在巴黎共同发表宣言,缔结“神圣同盟”,以维护维也纳会议所建立的欧洲封建统治秩序。不久,所有欧洲大陆封建君主都先后参加了这个同盟。但到1830年,逆历史潮流而行的“神圣同盟”就彻底瓦解了。
Ⅷ 维也纳会议后哪个国家掌握了世界霸权的格局
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各国的外交会议,是近代史上一次规模最大、时间最长的会议 。会议目标是处理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俄罗斯沙皇亚历山大一世目标在维也纳会议取得最大利益,他决心夺取波兰,进军西欧,像拿破仑那样,成为欧洲的新霸主。
Ⅸ 维也纳会议召开的原因是什么
维也纳会议是从1814年9月18日到1815年6月9日之间在奥地利维也纳召开的一次欧洲列强的外交会议。这次会议是由奥地利政治家克莱门斯·文策尔·冯·梅特涅提议和组织的。其目的在于重划拿破仑战败后的欧洲政治地图。
会议的主要目的是:恢复拿破仑战争时期被推翻的各国旧王朝及欧洲封建秩序,防止法国东山再起,战胜国重新分割欧洲的领土和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