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没落的贵族,一个你不知道的伊朗
“ ”伊朗的人民从大人到小孩都透着一种淡定,怎么形容呢,你可以想象是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伊朗人处处呈现出对本民族文字、文艺、工艺、审美的自信……” 伊朗之旅纪实。摄影_王晨光 “ ”遥远”的波斯 伊朗高原古波斯帝国曾显赫一时,然而在文化层面,却往往被我们当作遥远的异域。 我们更愿意将秦汉帝国与古罗马进行比较,但事实上,诚如李零先生所言, *** 与罗马帝国之间缺少明显的交流,把二者放在一起比较更像是在找不同。相比之下,处于东西方十字路口的波斯帝国疆域广大,建立了大一统体制,且与中华交往密切,似乎是更好的比较对象。 相比波斯人控制的两河流域、小亚细亚、埃及等地,从历史地缘和政治制度角度而言,希腊才是文明的边缘地带。然而拜启蒙时代的哲学家所赐,希腊这些小城邦被塑造成自由民主的化身,一遍遍重复。而伊朗至今在世界上仍是一个模糊的阴暗的恐怖形象。 古波斯帝国版图 现代影视不断通过夸张和戏谑的方式抹黑波斯,背后当然和好莱坞的西方式政治正确相关。无论是《斯巴达300勇士》还是《逃离德黑兰》,作为什叶派的伊朗连同这片土地上曾经出现的文明,都被塑造成邪恶的形象。 电影《斯巴达300勇士》 熟知文明史的学者都清楚一个现实,即伊朗无论如何也是第二级向内亚、东南亚、东亚输出文明的核心区。波斯帝国早在大流士一世时期(BC550-486),已经采取总督制统治着印度、西亚、希腊、埃及,是一个跨民族的帝国。而当时,中国刚刚进入战国时代。大约三百年后,伊朗的治理方式才从内亚传到秦晋,最终我们才有了统一的秦帝国。但我们实在缺乏帝国的治理经验,秦的郡县制只持续了十几年。 因此,如果跳脱出我们的语言环境,放在世界范围内审视我们很多引以为傲的朝代,可能更容易清醒。 即使在当下,大多数人连波斯文和 *** 文都分不出来,就截然判定这里随时战火纷飞,仿佛不知道两伊战争已经结束三十年了。所以,来伊朗旅行反倒可成为我们“ ”窥镜自视”的机会。 波斯波利斯。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即位后,为纪念阿契美尼德王国历代国王建造的第五座都城 伊朗人的自信 2019年7月,我游访伊朗。在不了解的人眼中,伊朗仿佛和印度、伊拉克等第三世界国家一样。我以前也只有这种模糊的印象。然而此次游访真实颠覆了这种印象。 伊朗的人民从大人到小孩都透着一种淡定。 怎么形容呢,你可以想象是一个家道中落的贵族。既不像印度,总想着怎么赚点快钱,也不像东亚大多数国家,表面上富裕,但内在的日常民众生活各个层面从根子上丧失文化自信,彻底成为欧美文化的信徒。 摄影_王晨光 伊朗人处处呈现出对本民族的文字、文艺、工艺、审美的自信。抛开敏感的政治话题,我们可以从艺术来阐明这一原理。什么是艺术,毫无疑问,艺术依靠的是技艺,技艺的核心是复杂的工艺和高超专业化的技师。只有当文明衰落、财富匮乏,无法再进行高难度创作,无法使用珍贵的矿石材料和金银时,另一种虚假的审美话语才逐渐上升。真正的审美,必然来自专业化技艺和财富积累。 摄影_王晨光 伊朗保持的艺术审美和工艺程度就是文化自信的表现。在伊朗伊斯法罕,尽管有工业化生产的模套器皿,但依然保存着不多见的传统手工铁匠,他们一锤锤设计每一件独一无二的铜器、锡器、银器,无法复制的图案。这些人根本不是工匠,而是艺术家,或者我们可以理解古代的艺术家本身就是家族传承的工匠,而非现代艺术学院批量生产出的艺术学生。他们一出生就有固定客户,在村镇或宫廷。 摄影_王晨光 “ ”彻彻底底的不夜城” 伊朗是个绝对夜生活的国家,但他们不需要KTV酒吧之类 *** 感官的所谓“ ”现代娱乐”。伊朗人保有夜间聚会的习惯,从伊斯法罕的八重天宫公园到马什哈德的HolyShrine *** 寺广场,持续到凌晨两三点乃至通宵,全是带着餐布席地而坐聚餐的家人。几乎所有家庭都友好地邀请我合照吃东西,享受自然的平民乐趣。 “ ”不夜城”伊朗。摄影_王晨光 在马什哈德,伊朗以及 *** 世界的信徒多数会选择夏天来 *** 寺朝拜,新婚的夫妇也认为在这里可以获得爱情护佑。所以这是彻彻底底的不夜城。整个广场由大约二十几个小广场组成,每个小广场玉石铺地,上面是厚厚的波斯地毯,完全可供人们睡觉。广场周边是一圈房间,包含图书馆、学校等。当然,也有教法学家和学生彻夜不眠,讨论经典问题。 反观很多国家的日常生活,往往陷入了一种幻象,认为生活需要购买,需要消费,需要足够的金钱,需要竭尽全力占据资源,才能成为人上人,才能快乐,无数人正向变态的“ ”娱乐”深渊疾驰。伊斯法罕的伊玛目广场面积很大,不用担心儿童走失,不用担心危险。这只是圣城的其中一个角落。 在这种语境下,我们不禁要反思一个问题,即在世界文明的宏观场景中,是什么决定一个文明有没有竞争力,又是什么决定文明自身的延续性? 我们纵然可以从古籍和博物馆中找到各种标榜文明的符号,但平心而论,学术内卷化的时代,很多文科生读到博士,大量精力不过是在自己圈内争来抢去,如果一个文明没有新生力量,只是在自己辖域内反复重复那个消逝的神话,本质不过是在消耗文明遗产,是死的文明,而不是向外传播价值。这是值得我们反省的。 在伊朗,经常可以看到战斗英雄纪念品商店。在不同城市的这种商店内,会销售各自城市为自己英雄制作的周边纪念品。 两伊战争已经结束三十多年了,伊朗人民无时无刻不在纪念战争中为国捐躯的战士。英雄纪念被落实在具体社群内部,从大路两边的手绘涂鸦,到小巷子、地铁站墙上大大小小各种材料的海报。每个社区的 *** 寺都会为自己的英雄唱颂歌曲,会悬挂自己社区里牺牲的人的照片,你甚至感觉他们似乎昨天刚刚牺牲一般。 其他很多国家的爱国教育,很难看到对个体的重视,这也导致人们无法在心中形成真实的荣耀感和敬畏感,那些牺牲的英雄,从不知他们的家乡,他们与人们无关,只是一个遥远的符号,一个空洞的形象。在这些方面,似乎应该更多向伊朗学习。 摄影_王晨光 来自“ ”大家族”的安全感 在伊朗,有几晚我住在朋友塞里曼家,塞里曼是神学院博士,没想到他竟然靠一本简陋的纸质教材自学汉语,现在能够和我们无障碍交流。 似乎这边的人比我们更有语言天赋,很多人都会两三门外语。相比于研究学者,塞里曼更热情地将自己所学教义至善至美的地方实践传播。在他身上,我看到一个严格的道德自律者,如他所言,什叶派 *** 的核心就是严格遵守经典,从饮食到行住坐卧严格律己,对妻子忠贞,照顾家庭,救助贫困人,开车时会帮助路边无钱坐车的朝圣者等等。 对于 *** ,我们的印象通常是恐怖和极端。事实上, *** 分为很多派别。人们不会用一个差生判断一所学校的教育水平,但奇怪的是,总以最极端卑劣的个别行为来辨识世界的第二大宗教。 诚然,“ ”仓廪实而知礼节”,但是伊朗的奇迹在于另一句话,即“ ”君子固穷”,他们没有因为被封锁就“ ”穷则思滥”,反而处处体现自律和文明,以及团结互助和干净整洁。国民更考虑礼节和外貌穿着。我几乎听不到司机鸣笛,看不到随地乱丢垃圾或吐痰。在伊朗几天,我已经习惯别人对我微笑、帮助我,我也习惯对陌生人打招呼,表示友好。 在伊朗,我无数次看到大家族聚会,大家族出现的时候往往伴随着一种荣誉感和安全感,当然大家族最重要的是在风险社会抵御洪水的能力。 由此,我们可以重新思考教育。简单说,在伊朗,一个小孩继承家族的产业(无论是大的企业还是小店铺),从小帮家里打工,与陌生人训练交流技巧,保持行为端庄礼貌,每天按时与家中长辈去社区 *** 寺,严谨地修养品格,熟悉社区的邻居,互相帮助,待长大到足以独当一面,在家人的帮助下经营自己的分店,这就是最真实的“ ”素质教育”。 孩子从小帮家里打工,与陌生人交流,修养品格,学习为人处世,直到能独当一面。摄影_王晨光 从本质上,素质教育、兴趣爱好班,以及挤破头去参加各种考试,这本身就是社会被打散成小家庭的结果。当大家族被改造变成三口之家那一刻,每个人已经彻底成为没有抵御力的国民。而文明的持续性来自哪里?不是各类指标,而在于这个文明体内部的人能够在感到安全的情况下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 “ ”宗教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古兰经》首先是一部律书和法典,它的神圣不在于故事引人入胜和哲理的深奥, *** 最大的成就是把法带到 *** 世界,以法构建了社群秩序。 底层人民最需要的不是故事和哲学的安抚,是明确的抛弃模棱两可的法理。抛弃模棱两可就是抛弃不公。 *** 世界的法是如此明确,一个 *** 通过古兰的学习,完全能明白基本的法理,细节则可交由教法学家来判决。教法学者是法官,但是因为每个人都懂法,这几乎最大程度限制了不公正的判决和执行,达到全民和教法学家团的全面监督。 在伊朗,我们可以重新理解宗教。尽管我们常常将宗教作为一个客体,一个可以选择或者旁观的对象,进行外在的审断。但我们遗忘了,宗教首先是一种生活方式。 世界各大宗派的创始祖师的故事都伴随着“ ”出逃”。什么是出逃?这分两层,一层是逃离已经污浊的城邦和必将降临的迫害,一层是获得新的神启后率领新人类建立新的共同体。所以,真正的宗教绝不是崇拜神灵、求神问卜、祈求个体修仙等等。宗教的内核在于:缔造新的法,塑造新的做人的规则、群体的规则,使得出逃的人们不再陷落和败坏。 *** 教的核心在于沙里亚法,沙里亚教法的根本是维护社群凝聚力,激发共同体意识和武德精神。这最终获得的是不断增强的安全感。 所以,是因为你愿意接受一种教法约束自己并且与服膺这个教法的群体一起生活,因此才皈依宗教。而不是相反。简单说,不是宗教决定你的身份,而是你追求一种身份和生活方式而选择宗教。 所以某种程度可以将宗教范围放大,比如一个书院形成学规,自别于周边腐化的环境;比如某小支民族迁徙,顽固按照自己的规则繁衍互助交易等。一个 *** 处处坑蒙拐骗偷,那么他不是 *** ;一个佛教徒天天声称普渡众生,但只知道自求解脱迷恋世间富贵,那么他不是佛教徒。 在这种视野下,我们进而可以理解语言本身的效用。比如,为什么存在古典学研究?大学里的学生误以为目的在于理解文献,但真相是选择新的族群。这就犹如上世纪末年轻人流行学粤语,他们不仅是为了读懂歌词,而是形成一种群体认同。又比如突厥人的 *** 宗师也学 *** 语,不仅是为了读懂阿语《古兰经》或阿语希腊文献,这背后是一种族群认同。这也是学习语言的原本内涵。 我相信,在伊朗,我们不仅能理解波斯文明,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参照,从一个小的国族情结投入到宏观的人类文明中,对自身所处的环境进行反思,由此才不至于陷入自我设置的文化框架。 摄影_王晨光 原创自志道教育《新教育家》杂志,文/王晨光、摄影/王晨光 附作者简介:王晨光,哲学博士,主要研究中国思想史、知识社会学,着有《明清中越交通与越使朝贡问题研究》。
⑵ 美国为什么向伊朗禁运
美国对伊朗执行高科技产品出口禁运是美国对伊朗一系列制裁的一部分,美国对伊朗制裁的原因分析如下:
自从1979年伊朗发生重大变化之后,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就从原来亲密盟友成为深仇大恨的仇人。美国不仅支持仇视伊朗的阿拉伯国家对伊朗进行打击,比如就想方设法支持萨达姆打击伊朗势力。与此同时还对伊朗执行一系列的制裁。数十年来,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基本没有改善。特别是21世纪以来,伊朗为了民用以及防卫发展核武器的时候,美国率领西方国家对伊朗进行一步步的制裁。高科技产品禁运属于制裁的一部分。
关于为什么要执行高科技产品的禁运,主要是因为高科技会大大促进伊朗民用技术的发展和军事技术的变革。民用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伊朗的经济,如果封杀了伊朗的高科技产业,可以让伊朗的工业水平被先进国家来开代差,从而对经济发展更加不利。而军用技术就更明显了,可以让伊朗军队战斗力倍增的技术当然要想尽一些办法封锁了。
至于美国对于伊朗的制裁,比如美国和西方国家近期和伊朗签署了协议。伊朗放弃发展核技术,采取一些实际手段,比如接受国际原子能委员会的监督,拆除部分离心机。而美国和西方国家放松对伊朗的制裁。但是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并没有就此改变,美国解除部分制裁之后不久,又以伊朗发展远程导弹为由重新制裁伊朗。所以伊朗的制裁问题很可能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内持续下去。
⑶ 伊朗为什么被美国制裁
伊朗被美国制裁的原因:
伊朗与美国发生了激烈冲突并长期对立,在美国政府眼中,伊朗是对国家恐怖主义最积极的支持者。
1995年4月30,美国总统克林顿宣布对伊朗实施新一轮经济、贸易制裁,严禁美伊之间的一切投资和贸易行为,不许美国石油公司及其海外分公司进口伊朗石油。这意味着美国每年取消对伊朗3.26亿美元的商品出口,停止购买30一40亿美元的伊朗石油。
(3)伊朗什么时候被封锁扩展阅读:
世界各国的看法:
美国的做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反对。
英国外交大臣金德就明确指出,美国正在采取的行动原则上是错误的,是将其国内法律延伸到国际社会,会造成西方盟友的分裂。
2017年9月2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签署最新旅游禁令,伊朗在新版旅行禁令名单中。
2018年5月8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白宫宣布美国退出伊核协议,并将对伊朗实施最高级别的经济制裁。
⑷ 伊朗科技为何强大
伊朗科技强大的原因如下: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原本是美国盟友的伊朗,立刻转变性质,成为美国的死敌,开始和美国公开的对抗,为此美国开启了对伊朗的制裁,封锁。
在炼油、钢铁、电力、汽车制造、机械、食品加工、建筑建材、电器、化工、冶金、造纸、水泥等工业部门,更加具有优势。
而且伊朗军工产业,基本不需要进口武器,从子弹、枪支、坦克、战机、导弹、军舰等基本上自己都能生产,而且自成体系。
伊朗跟其他中东国家不同的是,其拥有最强的工业基础,早在巴列维王朝时代,白色革命加上美国的帮助,就已经给伊朗建立了相对完备的工业体系。
所以伊朗基础良好,这也是当时伊朗发展那么快,整个国家日益强大的基础。这是伊朗还能建立强大工业的基础,如果不是巴列维王朝的贡献,伊朗是不可能有现在的工业规模的。
对于国家发展而言,如果顺风顺水,能够有所依靠,那么往往进步很慢。但是一旦置之死地,往往能够激发出所有的潜能。
所以伊朗被封锁40年,正是在极端恶劣,艰苦的条件下,伊朗人团结一致。在原有的工业基础上进一步的拓展,进一步的研发,进一步的发展,使得工业全面进步,在原有工业基础上建立强大的工业体系。
⑸ 伊朗70年代是个很开放国家,为什么现在这么保守
你说的是巴列维时期,后来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推翻了巴列维王朝,建立了政教合一,用伊斯兰教法统治国家,使伊朗社会在精神生活上保守化。但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确立的政治体制是宗教力量与世俗力量达成妥协的结果,加上什叶派本身所具有的的变通性和包容性,伊朗本民族的文化传统以及犹太教、基督教等其他宗教都得到了充分的尊重,妇女的地位也较其他伊斯兰化国家为高,妇女可以受教育,可以抛头露面参加公共社交、文化、体育活动。加上原来巴列维时期打下的良好基础,伊朗是中东地区现代化程度最高的三个国家之一,总体上来说并不如许多人想象的那么保守。认为伊朗专制保守,是人们先入为主或受西方对伊朗妖魔化宣传的影响
⑹ 伊朗被制裁是怎么回事
美国因为伊朗核问题制裁伊朗。
伊朗核问题于2006年被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由于伊朗拒绝停止其铀浓缩活动,安理会在2006年至2010年间先后通过了4份制裁决议,不断加大针对伊朗核计划的制裁力度。
美国于1980年与伊朗断交后一直对伊实施经济制裁。1995年,美国以伊朗支持国际恐怖主义及致力于发展核武器为由宣布对伊朗实施贸易禁运。
但是,伊朗被美国制裁,影响到了中国。因为美国主导的全面制裁空前严厉,更由于伊朗官方为应对外汇短缺的严峻形势,于2018年6月下旬出台覆盖10大类、1339种商品的禁止进口清单,理由是在列商品“非必需且有国内竞争者”。
这些产品大到机器设备,中到纺织轻工,小到瓜子零食,几乎无所不包。位于霍尔木兹海峡沿岸的伊朗主要港口阿巴斯港滞留约14万吨货物等待清关,其中的大多数在上述清单之列,只有被伊朗工业部门认定为“必需且不妨碍国内竞争者”后,才可被海关放行,这影响到数以千计的中国中小企业。
(6)伊朗什么时候被封锁扩展阅读:
一、美国制裁伊朗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作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航运公司在中国最大合作代理,融商物流伊朗办事处负责人郭雍表示,现在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大型跨国船运企业由于需要平衡全球市场这个大盘子,不可能因伊朗一家而丢掉西方市场。但它们留下的市场空白总需要被填补,这对融商物流一类民企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郭雍说:“或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我们现在撤了,而不久之后伊朗局势真的好转了,届时大型国企和跨国公司因其体量和运营管理经验,依旧会是伊朗市场的座上宾,我们民企只能再度白手起家。与其这样,倒不如选择坚守,至少这意味着局势再度好转后的先发优势。”
二、美国制裁伊朗包括:
1、对伊朗多家国有和私营银行实施制裁,冻结这些银行在美国的账户和其他金融资产,禁止美国企业和个人同这些银行进行商务往来;
2、任何为伊朗提供汽油或者帮助伊朗炼油和发展炼油能力的企业或个人将受到制裁,与伊朗革命卫队或某些伊朗银行有往来的外国银行也将受到制裁;
3、对在伊朗石油或天然气部门工作的任何个人或实体实施制裁;
4、对参与伊朗铀矿开采、向伊朗出售油轮或向伊朗国家油轮公司提供保险服务的任何个人或实体实施制裁;
废止伊朗在美国境内的资金流转许可,禁止美国金融机构处理同伊朗有关的资金流转业务
⑺ 为什么伊朗在七十年代那么开放,现在却越来越封闭
因为伊朗的宗教阶级推翻了君主立宪政体,推行了伊斯兰教法。所以伊朗整个国家在宗教阶级的治理下国家经济倒退几十年,整个国家给外界的感觉就是又封闭又落后。
最后,霍梅尼等教士们成功上台之后,他们没有想着把国家往更加好的方面带领,而是建立封建迷信的政教合一政权,推行伊斯兰教法,一下子国家从开放慢慢过渡到了封闭落后。比如我们现在看到伊朗国民都是清一色的黑袍,还有宗教阶级发动这次革命,就把国家从前挣下来的家底都打没有,国家经济一下就倒退几十年,慢慢就变成中东最落后、最封闭的国家。
⑻ 美国为什么要对伊朗进行经济封锁
因为美国想打击伊朗,顺便把全波斯湾的时候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一个强大的伊朗肯定不好打,所以美国先封锁伊朗!在经济上搞垮伊朗,然后再军事打击之!
⑼ 以色列与伊朗目前的状况
1948年以色列建国后和伊朗有比较密切的合作关系。两国在对抗苏联的控制,和反对阿拉伯人有共同利益。两国在军事,外交,贸易上有很多的友好合作,伊朗也是以色列石油的重要来源地。1979年伊朗革命后,亲美派沙阿(伊朗君主)领导的伊朗君主立宪政体在过程中被推翻,伊朗在1979年4月1日成为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成为国家的最高领袖。两国关系开始改变。
1980年伊拉克入侵伊朗后,伊朗得不到西方国家支持,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从以色列购买武器,弹药,但这个在提升双方关系上并没有起到很大作用。之后因为伊朗经常不能按时付款,双方终止了交易。
1982年,以色列入侵黎巴嫩,并在贝鲁特成立了亲以政府。但几天内,伊朗就在黎巴嫩地区部署了‘革命卫队’支持敌对以色列的什叶派。
伊朗训练了一个什叶派组织,之后发展成了很强大的‘真主党民兵’,对以色列形成了巨大的威胁。真主党民兵在黎巴嫩对以色列驻军发动过多次袭击。到了2010年,以色列和伊朗关系更加紧张,以色列担心伊朗研发核武器会对其产生巨大威胁,甚至考虑过单方面发动军事打击消灭伊朗的核计划,不过还是把更多希望寄托于美国及西方国家对伊朗发展核武器的控制。近日川普退出伊核协议,并把美国使馆搬迁到耶路撒冷无疑像以色列表示更坚决的支持。伊朗会更加强化其军事防范及各种措施,以色列对伊朗支持的老敌人叙利亚打击也更加激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