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东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出现在哪国
波斯社会主义苏维埃共和国,又称吉兰苏维埃共和国,是建立在今伊朗吉兰省的一个短命的苏维埃共和国,1920年6月建立,1921年9月灭亡。它由吉兰宪政运动的领袖穆尔扎·库切克·汗和他的森林军在红军的帮助下建立。它是中东地区第一个苏维埃政权。
吉兰苏维埃共和国 邮票
㈡ 伊朗的地理位置
伊朗位于亚洲西南部,北邻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西与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东面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斯坦相连,另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隔海相望。南面濒临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和阿曼湾。
伊朗是文明古国。公元前550年,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领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公元前247年建立安息帝国,7世纪后遭不同异族先后入侵。
18世纪前期,纳迪尔沙推翻外族统治建立阿夫沙尔王朝。19世纪后期起,英国和俄罗斯势力不断侵入。1925年建立巴列维王朝。1979年成立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制度。
(2)伊朗吉兰省是哪个省扩展阅读:
一、地形地貌
伊朗国土绝大部分在伊朗高原上,是高原国家,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间。
西南部为厄尔布尔士山与科彼特山,东部为加恩-比尔兼德高地,北部有厄尔布兹山脉,德马万德峰海拔5670米,为伊朗最高峰。
西部和西南部是宽阔的扎格罗斯山山系,约占国土面积一半。中部为干燥的盆地,形成许多沙漠,有卡维尔荒漠与卢特荒漠,平均海拔1000余米。仅西南部波斯湾沿岸与北部里海沿岸有小面积的冲击平原。西南部扎格罗斯山麓至波斯湾头的平原称胡齐斯坦。
二、气候特征
伊朗气候四季分明。北部春夏秋季较为凉爽,冬季较为寒冷,南部夏季炎热、冬季温暖。伊朗大部分地区的冬季温暖和湿润,降水也往往形成于此,这和北下的冷空气有关系。
这就是伊朗1-4月(即冬季)降水较多的原因。而夏天的时候,伊朗由于处于副热带高压的控制下,气温很高,且降水不多。德黑兰最高的气温是7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气温分别是22℃和37℃,最低气温是1月,平均最低和最高温度是3℃和7℃。
㈢ 伊朗艺术家阿迪希尔•莫哈萨斯个人简介及作品
1938年9月9日生于伊朗里海沿岸的吉兰省首府拉什特(Rasht),2008年10月9日卒于美国纽约,是旅居美国的插花艺术家和漫画家。
生于拉什特,长于吉兰省拉希詹(Lahijan),他的父母来自于拉希詹的富裕家庭。1962年,他毕业于德黑兰大学政治学专业,1963年成为了《世界报》(Kayhan)及其他当地报纸的插画家和漫画家。在职业生涯中于德黑兰开办了若干次个展。
在伊朗出版的作品集包括:
《仙人掌》(Cactus),《时代记录》(Daftarha-ye Zamaneh)杂志特刊, 包括1961年至1966年的作品,1971年德黑兰出版;
《与Ardeshir Mohassess和他的木偶一起》(With Ardeshir Mohassess and his Puppets),包括1967年至1971年的作品,1971年德黑兰出版;
《当前事件》(Current Events),1971年作品选集,1973年出版于德黑兰;
《Momenten》,1968年至1972年作品选集,1973年出版于荷兰哈莱姆(Haarlem);
《身份证》(Identity Card),1972年作品选集,1973年出版于德黑兰;
《仪式》(Ceremonies),1972年作品选集,1973年出版于德黑兰;
《新世界》(Jahan-e No),特刊,包括1972年若干作品,1973出版于德黑兰;
《阿迪希尔和暴风》(Ardeshir and Stormy Winds),1967年至1973年作品选,1973年出版于德黑兰。
㈣ 伊朗的行政区划
行政划分:30个省、324个地区、865个郡、982个县、2,378个乡: 编号名称编号名称1德黑兰省16恰哈马哈勒-巴赫蒂亚里省2库姆省17科吉卢耶-博韦艾哈迈德省3中央省18布什尔省4加兹温省19法尔斯省5吉兰省20霍尔木兹甘省6阿尔达比勒省21锡斯坦-俾路支斯坦省7赞詹省22克尔曼省8东亚塞拜疆省23亚兹德省9西亚塞拜疆省24伊斯法汗省10库尔德斯坦省25塞姆南省11哈马丹省26马赞达兰省12克尔曼沙汗省27戈勒斯坦省13伊拉姆省28北霍拉桑省14洛雷斯坦省29霍拉桑省15胡齐斯坦省30南霍拉桑省主要城市:德黑兰、伊斯法罕、设拉子、马什哈德、克尔曼、大不里士等。
㈤ 伊朗唯一的国中国,只存在一年就灭亡了,至今已被遗忘
从世界历史来看,整个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无数的国家和 *** ,至今到现在,全世界依旧保留了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是大部分国家都如大浪淘沙,在历史进程中不断昙花一现,被淘汰。尤其是很多国中之国,那更是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产生的很突然,灭亡的也很突然。最典型我国近代国内产生伪满洲国,就是典型的国中国,而且很快消失在历史中。除此之外,包括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过国中国,但是都很快的灭亡了。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伊朗的唯一国中国,存在一年就被灭亡,到现在已经被遗忘了。
这个国家就是波斯苏维埃共和国。波斯苏维埃共和国,建立于1920年6月,主要领土范围是伊朗北部的吉兰省,是伊朗三十一个省之一,领土面积1.3玩平方公里,人口240多万。主要是伊朗的吉兰人,建国后,定都拉什特市,是伊朗近现代史上,唯一的国中国。那么这个国家怎么建立的呢?
这还要追溯的近代,伊朗面临的英国和沙俄入侵的危险,当时整个伊朗被英国和沙俄南北夹攻,不断的被入侵和占领,整个国家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当时在北部的吉兰省,那是深受沙俄的势力影响。而在1919年,苏联十月革命爆发后,深受沙俄影响的吉兰省,开启了 *** 运动,在苏联帮助下,建立了苏维埃政党。
而且此时,苏联的策略是要输出革命,而且也害怕西方国家通过英国,从伊朗向北进攻苏联。所以苏联派遣里海舰队,进入吉兰省的里海港口安扎利港,这使得吉兰省的苏维埃运动受到极大的鼓舞。面对当时伊朗王朝和英国的威胁,在苏联的支持下,吉兰省苏维埃的领袖穆尔扎·库切克·汗,在吉兰省宣布建国,成立波斯苏维埃共和国,定都拉什特市,正式建国了。
而且建立了由11位委员组成的最高领导机构,但是实际大权掌控在苏联派驻的委员手里,波斯苏维埃成立后,很快势力扩展到了临省马赞德兰省。为此,伊朗 *** 和英国都非常紧张,害怕苏维埃在伊朗的扩展,为此英国开始不断的给苏联施压。
最终苏联为了不激怒英国,保障自己的安全,所以最终妥协,跟英国签订了和平协议,英国保证不会从伊朗攻击苏联。而苏联必须撤军,必须停止对波斯苏维埃的支持。而且跟英国人谈好后,伊朗王朝 *** ,跟苏联也签订了《伊苏友好协定》,保障了跟苏联的和平。
所以苏联看到自己的安全得到保障,而且当时国内局势吃紧,内战激烈的时候,开始主动从波斯苏维埃撤军。失去外部支持的波斯苏维埃立刻陷入困境,而且更加重要的是,因为错误和激进的政策,使得波斯苏维埃共和国内部,那是矛盾重重,最后被推翻。到1921年9月份,波斯苏维埃这个国中国,存在1年3个月就灭亡了。
伊朗军队进驻吉兰省,重新控制全国,波斯苏维埃共和国,昙花一现,就消失在整个伊朗历史中了。但是直到现在,伊朗北部地区,对于俄罗斯还是有很大的好感,所以比较亲俄罗斯。但是这个昙花一现的国中国消失后,逐步被伊朗人遗忘,现在很少有人能够知道,这个曾经存在一年多的波斯苏维埃共和国了。
参考文献:《伊朗近现代史》。
㈥ 安扎里在伊朗位置
伊朗北部。安札里港市场位于伊朗北部吉兰省的港口城市即安里港市,位于里海南岸,这个城市都被看作是伊朗通往欧洲的窗口,安扎里的全名叫做班达尔安扎里。
㈦ 跪求伊朗各省及其首府名称
伊朗首都:德黑兰 全国划分为29个省,195个县,500个区,1581个乡。29个省为:德黑兰、中央、吉兰、马赞德兰、东阿塞拜疆、西阿塞拜疆、克尔曼沙汗、胡泽斯坦、法尔斯、克尔曼、霍拉桑、伊斯法罕、锡斯坦-俾路支斯坦、库尔德斯坦、哈马
伊朗巴姆市的巴姆城堡
丹、恰哈马哈勒-巴赫蒂亚里、洛雷斯坦、伊拉姆、博韦艾哈迈德-科吉卢耶、布什尔、赞詹、塞姆南、亚兹德、霍尔木兹甘、阿尔达比勒、加兹温、库姆
㈧ ZANGAN是伊朗哪个城市
不是ZANGAN,是ZANJAN,赞詹,为赞詹省省会,赞詹省是伊朗西北部省份,面积为21773平方公里,北面是东阿塞拜疆省和阿尔达比勒省,西面是西阿塞拜疆省和库尔德斯坦省,南面是哈马丹省,东面是吉兰省和加兹温省。
㈨ 谁来介绍一下伊朗的mazandaran啊,谢谢了!!!
马赞德兰省位于伊朗北部﹔东面与戈勒斯坦省交界,南面连接德黑兰省和塞姆南省﹐西面与加兹温省接壤和吉兰省接壤﹐北面濒临里海。
马赞德兰省有生产米, 五谷, 果实, 棉花, 茶, 烟草, 甘蔗, 并且丝绸。油工业也刺激了食物处理产业, 水泥, 纺织品, 棉花, 并且渔 (鱼子酱)。
马赞德兰人是伊朗穆斯林民族之一。人口160万(1985)。主要居住在伊朗马赞德兰省境内。种族、语言和文化习俗与波斯人极为相近。一般认为,他们是与古波斯人有血统关系的土着部落的后裔。平原和低地居民主要从事水稻、玉米、柑桔、棉花、亚麻和蔬菜种植业。山地居民多从事畜牧业和林业,饲养山羊和绵羊,也耕种小片土地,主要种大麦和小麦。早期马赞德兰人奉行氏族部落神和祆教信仰。11世纪以后,伊斯兰教在马赞德兰地区开始广泛传播。主要信奉什叶派,占总人口的90%,其中以十二伊玛目派信徒最多,也有部分诺克塔维派(即栽德派的支派)。日常生活习俗和传统,如婚丧嫁娶、财产继承、宗教节日等通常都按伊斯兰教办理。1979年实施《伊斯兰宪法》后,大小城镇一般都设有宗教专门学校,中小学校加强了宗教课程的教学。政府派有宗教教职人员掌管马赞德兰地区的宗教事务。
㈩ 蒙古帝国向西扩张时,最远到达了哪一地带
最远达到了中东欧
蒙古第一次西征
元太祖十四至十九年(1219—1224年),成吉思汗率军与花剌子模国进行的一场战争。
成吉思汗西征花刺子模战争在中国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特点为军事、政治、外交综合运用。成吉思汗的战略基本原则是:摧其坚、夺其魁,以解其体。在政治上,争取对方贵族、官吏、宗教领袖、军事首领等代表人物降服,在军事上,针对花剌子模分军防守要点的特点,采用迂回及突然袭击等战术,逐次占领对方战略要点,从而取得了第一次西征的胜利。
蒙古第二次西征
即蒙古汗国的第二次西征。元太宗八年至十四年(1236—1241年)窝阔台汗遣拔都等诸王率军征服伏尔加河以西诸国的战争。
蒙古灭金战争结束后,窝阔台汗在中原和中亚建立了巩固的统治。也儿的石河(今新疆额尔齐斯河)以西、乌拉尔河以东之地为蒙古的征服地区,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领土。但是,乌拉尔河以西的钦察、斡罗斯等还未平定。元太宗七年(1235年),窝阔台召集忽里勒台,决定征讨钦察、斡罗斯等未服诸国。居住在伏尔加河和乌拉尔河之间的钦察部首领忽鲁速蛮惧怕蒙古军,已先遣使纳款,蒙古军至,准备投降。惟居住在伏尔加河下游的钦察部首领八赤蛮坚决抗战。斡罗斯和波兰、匈牙利当时分为诸公国,各自为政,不听大公号令,德、意、奥诸国卷入十字军东征。欧洲形势对蒙古西征有利。
八年春,成吉思汗长子术赤长子拔都、次子察合台长子拜答儿、三子窝阔台长子贵由、四子拖雷长子蒙哥各统本王室军,万户以下各级那颜亦分遣长子从征,以拔都为统帅,速不台副之,共15万大军,自各地出发,秋季抵伏尔加河东岸集中。诸王商定后,各率本部兵前进。速不台率先锋军取不里阿耳(今俄罗斯维亚特卡一波利亚纳东)。是年冬,蒙哥进征伏尔加河下游的钦察部,斡勒不儿里克部首领八赤蛮出没于密林,不时袭击蒙古军队。次年春,速不台自不里阿耳境移师南下,增援蒙哥。八赤蛮闻速不台至,大惧,逃入海中。蒙哥率军进攻宽田吉思海(今里海)岛屿,俘八赤蛮处死。于是,宽田吉海及外高加索山以北诸部震服。九年(1237年)夏、秋,在伏尔加河以东休养士马,决定征讨斡罗斯(今俄罗斯欧洲北部的基洛夫州和鞑靼自治共和国以西地区和乌克兰、白俄罗斯)。十二月,拔都等诸王率军渡过伏尔加河,攻克烈也赞(今莫斯科东南亚赞州里亚赞城)、科罗木纳(今莫斯科东南科洛姆纳城)诸城。次年二月,围攻斡罗斯弗拉基米尔大公国都城弗拉基米尔(今俄罗斯莫斯科东北)。大公阔儿吉弃城逃跑,至昔迪河(今伏尔加河上游)畔等待基辅公国援军。蒙古军围攻五日,并强迫斡罗斯人参加攻城战,城破。拔都分军数路攻取弗拉基米尔城附近的罗斯托夫、莫斯科等10余城。三月,拔都派一军突然袭击昔迪河畔之大公军营,全歼其兵,大公战死。蒙古军由此向基辅公国古都诺夫哥罗德(今俄罗斯诺夫哥德州诺夫哥罗德城)挺进,至城20里,忽改道南下向高加索北进军,蒙哥、贵由镇压阿速叛部,拔都经略伏尔加河以东诸地,并在钦察草原休养士马。十年,蒙哥、贵由攻取铁门关(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杰尔宾特西),打通高加索南北交通线。是年秋,召蒙哥、贵由东归。十一年,拔都遣军渡过顿河,复入斡罗斯南部抄掠。斡罗斯王公们忙于争权夺利,不能团结对敌,使蒙古军攻取别列思老勒、契尔尼果夫二城。攻打契尔尼果夫城时,蒙古军使用于巨型抛石机。是年秋,拔都亲率大军进抵乞瓦城(今乌克兰基辅城),诸路军云集。拔都下令四周架炮,昼夜不息,猛烈攻击。十一月十九日,方才攻克。攻取乞瓦城后,蒙古军继续西进,攻取加里奇公国都城弗拉基米尔--沃伦(今乌克兰西北部沃伦州弗拉基米尔沃伦斯基)和境内其他城市。加里奇公丹尼勒逃往马札儿。斡罗斯被蒙古军占领。
十二年初,蒙古军除留3万军镇守南斡罗斯外,其余12万人分三路向马札儿(今匈牙利)进军。北路以拜答儿为统帅,率领察合台部下的3万人摧毁马札儿外援波兰;南路以合丹为统帅,率领窝阔台部下的3万人,绕过喀尔巴阡山脉,自南迂回前进;中路以拔都、速不台为统帅,率领6万大军,越过喀尔巴阡山直向京城丕思惕(今匈牙利布达佩斯市附近)进军。南北二路军先发。拜答儿将南路军分数路,渡维斯多拉河向波兰进军。是时波兰分为若干小封国,国王波列斯拉夫只管辖直属之地,基余诸封国各自为政。十二年二月,蒙古军先后攻下波兰共主波列斯拉夫所辖桑多米尔城(今波兰华沙东南维斯瓦河西岸散多梅希城)。三月,败波兰军,攻取都城克拉克夫(今波兰南部克拉科夫城),纵火烧毁。然后蒙古军向波兰藩屑国西里西亚(今波兰西南部之西里西亚)进攻,乘筏渡过奥得诃,攻其都城弗洛斯拉夫(今波兰西里西亚府弗劳兹拉夫)。西里西亚王亨利二世退守勒格尼兹(今德国德雷斯登州之格尔利次附近),集结波兰、日尔曼、条顿骑士团共3万军队准备迎战。拜答儿放弃进攻弗洛斯拉夫城,进至勒格尼兹附近,引亨利出战。四月初,亨利率军出战,蒙古军佯败撤退,亨利尾追。蒙古军趁亨利部疲劳,突然发起反攻,尽歼其军。亨利被俘斩。蒙古军乘胜南下,攻入莫拉维亚(今捷克南部摩拉维亚地区),焚掠诸地后,遂向马札儿与拔都会合。合丹统帅的南路军绕过喀尔巴阡山进入马札儿,先后攻取鲁丹、瓦剌丁诸城,四月,在匈牙利平原与拔都会合。
拔都、速不台所率中路军分二路向匈牙利进攻。国王贝拉四世仅派少数军队扼守喀尔巴阡山诸隘口,伐木塞道。三月十二日,蒙古军奇袭喀尔巴阡山诸隘口,至十五日将其全部攻破。拔都率军向帛思忒城进攻,所过焚毁。贝拉四世闻讯,自佩斯至帛思忒城,集结10万大军守城。蒙古军抵城下,攻而不破。匈牙利军不出战。拔都率军引退。贝拉四世出城追击,至赛约河(今匈牙利东部蒂萨河)河西(今索尔诺克)驻营,遣兵1000守桥,以防蒙古军进攻。蒙古军退至匈牙利军不防之处、河东之沼泽地下营,夜分二路进攻:一路由拔都率领,遣兵夺桥,置炮攻击,失利;一路由速不台率领,从河下游结筏潜渡,迂回匈军侧后。拔都猛攻守桥军,夺取桥梁。黎明时,两路军四面围攻匈军营地,发起突然袭击。匈军突围,拔都放西面一条路,匈军向西逃窜,蒙古军三面伏击,尽歼其军。贝拉四世逃入奥地利。蒙古军进抵佩斯城,攻破其城。此役,蒙古军亦损失惨重。夏、秋,全军在佩斯城附近的诺伊施达城,遇奥地利、波西米亚两公国的反击,旋即退走。十二月,多瑙河封冻后,进攻匈牙利古都格兰城。该城处多瑙河畔,绕以深壕,城有戍楼。蒙古军抵城下,置炮30攻城,驱俘虏填壕,进攻甚急。城内之法、德等国商人,尽焚其财帛。蒙古军破城后,将城焚毁。拔都遣合丹统军往追贝拉。贝拉闻蒙古军追至,避入亚得里亚海岸边的岛上。合丹至海边,掠斯帕剌托、卡塔罗二城。元马乃真后元年(1242年)初,窝阔台死讯传至,拔都召回合丹。合丹经塞尔维亚,与拔都会合。三月,拔都率军东还。
点评:蒙古军在征服欧洲诸国的战争中,军力削弱,已无力继续维持欧洲战事;窝阔台死后,成吉思汗诸子孙关注汗位继承人;蒙、宋战争还在继续。因上述诸原因,使蒙古统治集团无暇顾及欧洲战争。拔都率军经瓦刺吉亚(今罗马尼亚西部克里瓦纳)、摩尔达维亚(今摩尔达瓦),于马乃真后二年初到达伏尔加河下游拔都营地。拔都留镇钦察。其它诸王将帅率军东还。此战争,为金帐汗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元宪宗九年、(1259年),蒙哥汗死后,拔都建金帐汗国,都萨莱城(今俄罗斯伏尔加河下游之萨拉托夫),统治斡罗斯达200余年。
蒙古第三次西征之战
元宪宗二年至世祖中统元年(1252年一1260年),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领10万大军攻波斯的战争。即蒙古第三次西征。
蒙古军灭花刺子模、征服保加尔、钦察、斡罗斯、波兰、匈牙利军后,蒙古帝国的实力已经扩展至中亚和欧洲。元宪宗元年(1251年),蒙哥即汗继位后,遵奉祖父成吉思汗遗训,拓展疆土,开藩建汗。窝阔台汗在位时,曾派大将绰尔马罕进攻波斯。经过几次远征,绰尔马罕等仅使札兰丁(花刺子模国王摩诃末之子)覆没,高加索和小亚细亚等部称藩,而对波斯尚未征服。蒙哥即位时,在波斯境内,尚有两个国家保持独立:一是立国于马三德兰地区(今伊朗北部马赞德兰省)的刺客派之木刺夷国;一是建都巴格达的黑衣大食王国(报达国)。其西还有叙利亚国。此三国彼此不相声援,地位孤立。其中木刺夷人屡劫蒙古商旅。蒙哥大汗为了维护蒙古汗国的权益,扩大疆土,决定远征波斯,以图在该地建立一个统一的政权。
二年七月末,旭烈兀命令怯的不花为先锋率领1.2万人先发,为大军攻战做准备。旭烈兀本人仍留在和林,继续筹组西征军。三年十月初九,旭烈兀率军出征,命宗王巴剌寒、秃塔儿率拔都从征之军为前锋。旭烈兀大军经过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县霍城镇西北阿脱诺克),到达土耳其斯坦(今哈萨克巴尔喀什湖以南、锡尔河以北地区)、河中(今锡尔河与阿姆河之间地区)两地。四年夏,旭烈兀大军留驻土耳其斯坦。五年九月,旭烈兀大军进抵撒麻耳干(今乌兹别克之撒马尔罕),休整40天之后,继续西进抵铁门关(今乌兹别克斯坦南部杰尔宾特西),又在此地‘留居一个月。六年春,旭烈兀率领大军,渡过阿姆河,开始向木剌夷地区(今伊朗北部)进迫。
木剌夷国的军队总兵力有10万余人,在库希斯坦(今阿富汗西北部和伊朗东北部)境内有六七万人,在鲁德八儿区(今伊朗北部、里海西南鲁德巴尔一带)守兵有五六万人。在旭烈兀西征军怯的不花率前锋,进入木刺夷境内时,首先攻下库希斯坦的几个城堡,而后围困其要堡古儿都苦。在此期间,怯的不花部先后消灭木刺夷军5万余人,削弱了鲁克赖丁的实力,至鲁克赖丁嗣位之时,旭烈兀西征大军,已通过撒麻耳干,向其国境迫近。后旭烈兀率领西征军进驻水干城,命拜住带领军队移居小亚细亚。同时命亚美尼亚和格鲁吉亚的公爵们,领军参加远征。而后,旭烈兀大军进至撒瓦。派库喀伊尔喀率部,支援怯的不花,合攻库希斯坦诸堡。两位将军攻克秃温(今伊朗东部呼罗珊省费尔道斯)后,与旭烈兀大军会合。旭烈兀继续经过徒思(今伊朗东北部马什哈德),抵达尼沙不耳州哈不衫(今伊朗东北部萨布泽瓦尔)。派贝克帖木克赴木刺夷谕降。木剌夷拥有重兵,凭险据守,未可即下。旭烈兀遂取逐步消耗之策略。六年六月,鲁克赖丁见旭烈兀大军步步压境,感到无力自保,故派其弟沙歆沙,去旭烈兀统帅部请投降。旭烈兀致书鲁克赖丁:若鲁克赖丁毁其数堡,亲自来营谒见,可保其国不受损害。鲁克赖丁接到旭烈兀信之后,堕其数堡,并把部分要塞削平。旭烈兀亦命拜住帐前将军牙撤兀儿,退出木剌夷边境。但是,鲁克赖丁对出谒一事,则请宽限一年。九月,旭烈兀于比斯塔姆,再对鲁克赖丁谕以恩威,命其来见。鲁克赖丁仍以宽限为请,并求除保有阿剌模特(今伊朗西北部吉兰首府拉什特)、兰巴撒耳(今伊朗北部里西南的兰加鲁德附近)、刺勒三堡外,其它诸堡一律献出,并谓已命吉儿都苦堡和库希斯坦守将,赴营纳款。鲁克赖丁以为冬寒将临,旭烈兀大军不可能冒寒在山国作战,故作口头退让,以拖延时间,等待良机。旭烈兀认为鲁克赖丁没有投降诚意,决心以武力解决。他把全军分为三路,向木刺夷国都堡--麦门底司堡(今伊朗剑北部吉兰省与马赞达兰省交界之厄尔布尔土山中)进攻。经激战,鲁克赖丁军不支,被迫于十一月十九日出降(参见麦门底斯之战)。十二月,旭烈兀率领大军进入兰麻撒耳附近。命令塔亦儿不花军和波斯军一起,围攻兰麻撤耳堡。塔亦儿不花军和波斯军奋战数十天,才将兰麻撤耳攻克。于七年元月初二班师。至此,木剌夷国全部被旭烈兀占领。七年九月二十一日,旭烈兀率军向报达(今伊拉克)进攻。报达国教主木思塔辛宣战,立即召集重臣,研究抵击方略,决计组织7万军队迎战。旭烈兀首先派怯的不花率领骑兵,进入木刺夷和报达之间的山地,打开从哈马丹通往巴格达通道,接着,分三路进攻报达;右军,由拜住率领,从毛夕里(在今伊拉克北部边境)渡底格里斯河,向报达西北进攻。左军,由怯的不花、忽都孙率领,向报达东南罗耳之地进攻。中军,由旭烈兀亲自率领,向开尔曼沙(今伊朗赫塔兰,原克尔曼长)、火勒完(今巴格达之东北)一道进攻。十一月间,三军同时向报达国首都巴格达城前进。旭烈兀中军首先攻破开尔曼沙,于十二月十八日,进至火勒完。同时,怯的不花率左军占领了罗耳之地大部;拜住率右军在塔克利特(今伊拉克巴格达西北萨拉赫丁省提克里特)附近渡过了底格里斯河,与报达将领费度丁所部1.2万余相遇,拜住乘夜决堤,用水淹没报达军营后方之平原,后向费度丁军发起进攻。全歼费度丁军。木思塔辛见费度丁军败,立即下令修缮巴格达城墙戍楼,沿街布置障碍。此时,拜住右军已进占巴格达城河西之附郭;怯的不花左军已进抵撤儿撤儿;旭烈兀中军于八年正月十八日,已集结于巴格达城东。对报达首都巴格达构成合围之势,三十日诸军同时开始进攻。二月初十,木思塔辛知道败局已无法挽救,故带领其3个儿子和官员、贵人3000余,走出巴格达城,向旭烈兀投降。十三日,旭烈兀大军进入巴格达城。报达国至此灭亡。
旭烈兀占领报达后,继续向西进攻。西行千里,进至阿拉伯,又攻下百余城池,降服巴尔苏丹。九年九月,旭烈兀军进至叙利亚。叙利亚军约有10多万人。旭烈兀军分为三路,开始进攻。进至额弗刺特河(今幼发拉底河)时,叙利亚王纳昔儿大震,立即召集诸大臣和将领议战策,因意见分岐,致军心涣散,乱作一团。纳昔儿王派人赴开罗,求救于埃及王。埃及内乱,无暇援助。这时,旭烈兀已攻下额弗刺特河畔的毕莱特。接着,强攻在额弗剌特河岸上的9个堡垒(参见额弗拉特河之战)。继向阿勒颇城挺进。元世祖中统元年(1260年)正月二十四日,开始攻阿勒颇城。经过7天的连续进攻,克城。旭烈兀军从阿勒颇城逼进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纳昔儿王得悉阿勒颇城失守后,离开大马士革逃走。大马士革城民迎接旭烈兀军。三月初一,怯的不花率领部抵达,宣布安民教令,不许侵害生命财产。三月二十一日夜,怯的不花军围攻大马士革子城,经过激战,至四月初六子城守军投降。旭烈兀全部占领叙利亚国。之后,继续进攻小亚细亚(今土耳其小亚细亚半岛),又击败巴尔干诸国之联军。旭烈兀又命郭侃渡海,陷富浪国(即塞浦路斯岛),使地中海诸国,大为震动。东罗马朝廷和西欧之耶稣教国家,亦纷纷派来使者,与旭烈兀联络,欲与联盟,共讨回教国家。旭烈兀进至亚洲西南端之地后,准备进攻埃及。此时,蒙哥大汗去世,旭烈兀命怯的不花,镇守叙利亚,自率部东归。蒙古军第三次西征至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