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为什么越过红线

伊朗为什么越过红线

发布时间:2022-10-23 16:26:28

A. 你怎么看待欧盟制裁伊朗

对于这次欧盟制裁伊朗的举动,我感到非常震惊和意外,因为已核协议,还能否继续的发挥作用,可以说这个东西是关系到整个欧洲国家的安全问题,毕竟欧盟里面数10个国家都直接忽略了这条这条河红线,相当于破罐子破摔了,欧盟直接效仿美国对伊朗进行制裁,在逻辑上面确实有些说不通。


其实就算这个制裁实施起来,对伊朗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伤害,它只制裁了伊朗其中的一个机构和两个人的资金往来,但真正让伊朗感到不对劲的是其中的两点。其一,这是美国退出核协议后,欧盟首次对伊朗进行的制裁,其二,欧盟表示不排除继续制裁伊朗的可能性。

欧盟的制裁决定是自“伊朗核协议”达成后首次对伊朗制裁,他们的这个决定肯定是受到了法国还有以色列的热烈欢迎,但是伊朗的外交部部长却直接抨击欧洲的各国都私藏了恐怖分子,所以欧盟的这一做法确实令人感到非常蹊跷。

B. 伊朗拒绝和美国就弹道导弹问题进行谈判,伊朗拒绝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因为这是关于一个国家的军事问题,伊朗方面是肯定不能妥协的。一个国家的军事力量都能和别国妥协的话,那么这个国家就失去了自己的威慑,这是非常危险的。

即使伊朗要和美国谈判,也不是伊朗和美国单独谈判,必须有第三方参与。其实就是当事方,包括伊核协议国和相关国际组织。如果仅仅是美国和伊朗谈判,并没有什么用。美国胆敢在众目睽睽、光天化日之下退出伊核协议,如果与伊朗谈出结果了又认为对美国不利要反悔,伊朗与美国的谈判岂不是白谈了。

C. 这次美伊战争之前伊拉克所发生的战争有几次 怎么回事

一、两伊战争。
指发生于1980年9月到1988年8月的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的战争。两伊边界全长1 280千米,其中最南端以阿拉伯河为界。阿拉伯河对两伊来说都是重要的水道。两伊的大油田、大油港和主要炼油厂都集中在这条河的两岸。阿拉伯河还是伊拉克唯一的出海口。两国在阿拉伯河的主权问题上长期存在争议。1975年3月两国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签订边界协定,规定这段边界以主航道中心线为界。当时在伊拉克掌握实际权力的是革命指挥委员会副主席萨达姆·侯赛因,在伊朗当权的是国王礼萨·巴列维。但到了1978年,伊朗国内政局发生了极大变化,什叶派宗教人士发动的伊斯兰革命席卷全伊朗。1979年4月1日,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伊朗长达2 500年的君主制终结;宗教领袖霍梅尼成为国家的最高领导人。两伊关系随之恶化。1980年9月,伊拉克宣布废除阿尔及尔协议,同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战争主要在两国的边境地区进行。双方动用了飞机、重炮和导弹,袭击包括对方首都在内的重要经济中心和军事设施,还互相袭击停泊在对方港口的油轮,遭到袭击的油轮共有540艘之多。后经联合国多次调停,1988年8月两国宣布停火。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

二、海湾战争
导致海湾战争爆发的主要原因和背景是:伊拉克侵占科威特。
1990 年 8 月 2 日凌晨 1 时(科威特时间),在空军、海军、两栖作战部队和特种作战部队的密切支援和配合下,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三个师越过科威特边境,向科威特发起了突然进攻。由 1 个机械化步兵师和 1 个装甲师编成的主攻部队,沿萨夫万——阿卜代利——科威特市之轴线实施进攻,在 350 余辆坦克的引导下,首先向南攻占贾赫腊山口,然后折向东进攻科威特市。由另 1 个装甲师编成的助攻部队,在主攻部队西侧向南进攻,在贾赫腊山口与主攻部队会合后,继续南下,在通往沙特边界的主要通道上建立阻击阵地。 5 时 30 分,主攻部队与特种作战部队在科威特市会合。经过约 14 小时的城市战斗,下午 7 时,伊军完全占领了科威特首都。随后继续发展进攻,后续部队源源不断地进入科威特。 8 月 3 日中午,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至 8 月 6 日,进入科威特的伊军达到约 20 万人,坦克 2,000 余辆。 8 月 8 日,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吞并科威特,将其划为伊拉克的“第 19 个省”,并称它“永远是伊拉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伊拉克侵占科威特的主要目的在于:通过夺占科威特,勾销所欠科威特的巨额债务,并用这个“金库”来解决由于连绵 8 年的两伊战争给国民经济带来的严重危机;夺占科威特,可将其海岸线从 50 公里延展至 213 公里,从而大大改善其海军的活动领域和石油出口及其他对外贸易的海上通道;通过吞并科威特,解决两国长期以来存在的边界争议问题及由此带来的边界地区石油开发争端;夺占科威特,还可以“杀鸡儆猴”,起到震慑海湾国家及其他中东国家的作用,为其争夺阿拉伯世界领导地位,称霸中东地区扫平道路。
伊拉克武装侵占科威特,引发了海湾危机,成为海湾战争的直接导火索。

联合国安理会和各成员国对海湾危机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异常迅速且几乎完全一致的反应。 8 月 2 日,联合国安理会就以 14 票赞成, 0 票反对, 1 票弃权,通过了谴责伊拉克违反联合国宪章,要求其撤军的第 660 号决议。从 8 月 2 日至 11 月 29 日,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了 12 个谴责和制裁伊拉克的决议。这些决议,使伊拉克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等方面处于极端孤立的地位。其中的第 678 号决议,规定了伊拉克必须撤军的最后期限为 1991 年 1 月 15 日,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伊拉克如不撤军,决议授权联合国会员国可以使用“一切必要手段”来执行联合国通过的各项决议,这就为以美国为首的 38 国组成联军出兵海湾,用武力解决这场危机提供了法律依据。
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国际社会为化解这场危机作了极大的努力。许多国家的领导人从中斡旋,设计出多种调解方案,联合国秘书长亦亲抵巴格达做伊拉克的工作,希望伊从科撤军。但所有这些努力都未能使伊拉克改变立场。战争已经不可避免。

此外,伊拉克还参与了中东战争

D. 两伊战争发生的原因、经过及结果

两伊战争是因为领土纠纷、民族和教派矛盾才发生的。1971年9月22日出兵伊朗,战争爆发。战争初期,伊拉克得势,占领伊朗约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981年3月底,双方形成僵局。1982年4月,伊朗发动反攻,基本上收复全部失地。7月,伊朗军队越过边界,占领伊拉克境内的一些城镇和据点。10月,伊拉克遏制了伊朗的攻势,双方进入相持阶段。1984年4月起,战争向海峡水域和城市区扩展。

1987年7月20日,安理会通过结束两伊战争的598号决议。伊拉克宣布接受,伊朗则坚持应惩办战争祸首,要求萨达姆下台,拒绝接受。1988年初,伊拉克连续发动进攻,收复失地后于7月又进入伊朗境内。

1987年7月18日,伊朗改变以往强硬态度,宣布接受安理会的598号决议。8月20日,双方宣布停火。8月25日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双方开始直接谈判。至此,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

关于两伊战争的后果。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战争中受到严重损失,除常规战争外,在战争过程中采取了袭城战、袭船战、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的手段。伊拉克还对伊朗军队、平民动用了化学武器。作为军事实力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战争中曾使用诸如苏式米格-25战机、美式F-14战机、法式飞鱼导弹等当时较为先进的武器;

但同发达国家主导的战争相比,这场战争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别。例如,在战争中鲜有集群化坦克长距离突击作战,而一战中的堑壕战、人海攻击却颇为常见,甚至还出现了没有武装的平民在狂热的宗教信仰支撑下集体冲锋,踩爆地雷的场面。

以上内容参考人民网——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爆发

E.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友情事件

长期以来,两伊存在领土纠纷、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初,双方发生边境冲突。(LiShiJinTian.com)1975年在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的斡旋下,两伊签订《国界和睦邻条约》(即《阿尔及尔协定》),规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伊朗同意将克尔曼沙赫省的约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伊拉克。两国矛盾有所缓和,但未真正解决。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诺。1979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执政后,两伊关系急剧恶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称要废除边界协定,双方边境冲突逐步升级。

9月17日,伊拉克宣布对阿拉伯河拥有全部主权。22日出兵伊朗,战争爆发。战争初期,伊拉克得势,占领伊朗约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1981年3月底,双方形成僵局。1982年4月,伊朗发动反攻,基本上收复全部失地。7月,伊朗军队越过边界,占领伊拉克境内的一些城镇和据点。10月,伊拉克遏制了伊朗的攻势,双方进入相持阶段。1984年4月起,战争向海峡水域和城市区扩展。

为破坏对方经济和切断石油出口运输线,发生了“油轮战”和“袭城战”,’双方竞相攻击对方的石油基地、中心城市,袭击出入对方港口的油轮。两伊战争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联合国、伊斯兰会议组织、不结盟国家等都曾多次出面调停,但由于双方条件相距甚远,未能奏效。1987年7月20日,安理会通过结束两伊战争的598号决议。伊拉克宣布接受,伊朗则坚持应惩办战争祸首,要求萨达姆下台,拒绝接受。1988年初,伊拉克连续发动进攻,收复失地后于7月又进入伊朗境内。7月18日,伊朗改变以往强硬态度,宣布接受安理会的598号决议。8月20日,双方宣布停火。8月25日在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的主持下双方开始直接谈判。至此,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结束,

这场战争使双方死亡约100万人,伤约170万人,相当于四次中东战争人员伤亡总数的17倍,整个经济损失高达约6000亿美元。

F. 求高手指点,关于英语新闻有句话不太理解

redline:A safety limit, as marked on a gauge.
引申过来,表示美国对伊朗或者北韩的容忍限度。
draw a redline,可以翻译成“发出警告”,也有好多网上的新闻文章就直接翻译成“划下红线”或者“划下战争红线”了。

zigzag:本意是锯齿形,曲折前进等意思。
zigzagged all over them,我觉得在这里可以翻译成“时不时地挑战美国的容忍限度”,或者直译成“时不时地越过红线”。

希望对你有帮助。

G. 二战中的伊朗,为何会被苏联与英国联合夹击

因为伊朗的地理位置太特殊了,谁都想要。

为了推翻里礼萨·汗的统治,英军选择不宣战而突然发动进攻。 8月25日零时,苏联开始入侵伊朗。由诺维科夫将军指挥的一支可容纳2000人的苏联机动部队越过阿塞拜疆南部纳希切万地区的边界河阿拉斯,进入伊朗领土。他们迅速占领了马库和霍伊,然后一路向东进攻。面对苏维埃的突然进攻,大多数没有准备的伊朗部队在营房中解除了武装。为了威吓伊朗军队和平民并放弃抵抗,苏联飞机在入侵伊朗的那天轰炸了大不里士,拉什特,第二天轰炸了德黑兰郊区,为期两天的空袭共杀死了83名伊朗平民和12名士兵。

H. 伊核谈判是什么,内容具体是什么伊朗想达到什么目的

伊核谈判
2003年12月,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并一度暂停浓缩铀活动。

但在这之后,伊朗与西方在浓缩铀等利用原子能的问题上再现分歧。2006年1月初,伊朗宣布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伊核问题再度升温。7月,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推动下,伊核问题被提交至联合国安理会。为迫使伊朗放弃核活动,安理会通过多份对伊制裁决议,遭到伊朗的强烈反对。

伊核问题被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后,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美、英、法、俄、中与德国六国官员多次举行会晤,寻求伊核问题解决方案,形成了关于伊核问题的六国磋商机制。
六国与伊朗自2008年7月以来举行多轮对话,但由于双方在铀浓缩、制裁等核心问题上分歧严重,谈判一直未取得明显进展。

2013年8月伊朗新总统鲁哈尼上任以来,伊核问题谈判出现了新的契机。9月26日,伊朗外长扎里夫首次与伊朗核问题六国(美、英、法、俄、中和德)外长就解决伊核问题面对面交换意见。10月中旬,六国与伊朗在日内瓦举行了伊新政府成立以来的首轮对话。11月上旬,各相关方再度在日内瓦举行谈判。11月24日,六国与伊朗在日内瓦就解决伊核问题第一阶段措施达成协议。
内容
伊朗铀浓缩活动引起西方国家的极度不安。为避免伊朗将来制造出武器级的“高浓铀”,包括美国在内的西方国家通过制裁等一系列手段,迫使伊朗就范。从此,是否停止铀浓缩活动与是否取消对伊制裁,成为伊朗与西方国家较量的关键。铀浓缩问题是伊核谈判的核心问题。长期以来,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和西方国家在是否停止铀浓缩活动问题上一直僵持不下。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伊朗拥有浓缩铀就意味着拥有核武器,因此多次要求伊朗停止一切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促成安理会通过一系列对伊制裁决议。然而,面对西方的制裁,伊朗不仅没有停止铀浓缩活动,反而加速了浓缩铀生产进程。伊朗一直坚称其核计划出于民用目的。
自伊朗新总统鲁哈尼就职以来,伊朗多次表示希望通过对话解决伊核问题,并与国际社会达成和解。伊核谈判峰回路转。与此同时,伊朗明确表示,运出浓缩铀、停止铀浓缩活动都是伊朗的“红线”。伊朗不会在这方面做出让步。
伊朗达到目的
解除对伊朗制裁及其行动计划、核技术合作、对协议实施的监控、对伊朗核能力的设限以及联合国安理会决议的草案等关键方面的内容。

I. 国际社会为何不谴责暗杀伊朗科学家的行为

在美国政府进行权力交接的敏感时期,伊朗顶级核物理学家法赫里扎德27日遇害身亡,进一步搅动中东局势和伊核问题走向。尽管尚无任何势力出来“认领”,但伊朗官方已将矛头直指美国和以色列。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要求对兇手及幕后主使施以“明确惩罚”,而民众则哭喊要进行报复。此外,伊朗已致信联合国称,以色列应为伊朗科学家法赫里扎德遇刺身亡负责,但德黑兰得到的回复却是希望他保持克制。那么,为何连联合国都不替伊朗说句公道话?

事实上,伊朗将矛头指向美以并非没有根据。11月17日美国驻伊拉克大使馆遭遇火箭弹袭击,白宫随即就指责是由伊朗支持的什叶派武装发动的袭击,但德黑兰予以矢口否认。虽然美国官员建议特朗普不要对伊朗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打击,但特朗普决定“将一名美国人的遇害”划定为“红线”,如果跨过这条红线,将立即对伊朗展开“毁灭性”报复。而就在特朗普与他的安全团队商议对伊朗采取行动被媒体曝光后,负责伊朗海外特别行动伊朗圣城旅指挥官,到访巴格达并敦促各方不要刺激美国。奇怪的是,美国大使馆遭遇袭击并未有人员伤亡,伊朗怀疑特朗普在使用“苦肉计”,目的是为在离任前打击伊朗寻找理由。而蓬佩奥刚结束对以色列的访问,伊朗核专家就遇刺身亡,这显然不只是巧合。

目前,美以对法赫里扎德遇刺身亡均保持沉默。有分析认为,刺杀者的动机是给拜登政府“使绊子”,为后者重返伊核协议增加难度;但也有观点指出,是以色列借此阻断伊朗核计划推进。曾任美国国务院负责核不扩散事务的一名官员认为,伊朗的核计划早已迈过了需要依赖个别科学家的时期,这意味着刺杀者的真实目的并非是为了阻断核计划,而是以此阻断美国和伊朗重启伊核协议。因为此前拜登已明确表示,将在自己上任后寻求重回伊核协议,而在美国政府即将换届之际,法赫里扎德遇刺无疑将给美伊关系再次增加变数。以色列前军事情报局负责人亚德林则一针见血地指出,在法赫里扎德遇刺一事上,美以显然存在某种程度的“合谋”。

必须指出的是,无论是谁光天化日之下刺杀了法赫里扎德,都是赤裸裸的恐怖主义行为,但对于如此的野蛮、无耻的行径,西方国家却集体保持沉默。试想一下,若是美国核专家被暗杀,西方舆论绝不会像现在这般鸦雀无声,而是会像海啸一般席卷全球。其实,这也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当今世界奉行的仍是赤裸裸的丛林法则,而所谓的国际道义与规则不过是强者用来对付弱者的工具。进一步来说,在美国的霸权主义淫威下,几乎无人敢出来为正义发声,更不要期望有人替伊朗说句公道话,更别说伸张正义了,而即便是联合国也是如此。归根结底,在国家与国家间的矛盾无法调和时,靠的不是讲道理,而是靠拳头,靠谁的枪杆子更硬。

有分析指出,法赫里扎德遇刺身亡,还证明了“科学无国界”只是谎言与欺骗。一个正常的逻辑是,法赫里扎德服务于伊朗,所以成为了美国的“眼中钉”。更为过分的是,特朗普竟然在社交媒体发文称,法赫里扎德的死亡是一次重大的心理和业务层面的打击,其冷血本质暴露无遗。事实上,美国针对他国科学技术的扼杀和阻碍,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特别是全球性封杀华为5G技术,更是无所不用其极。除了手法上没有像对付伊朗那样采取“暗杀”方式,但其本质都是维护美国的科技霸权主义。有网友甚至怀疑“马航谜案”极有可能也与白宫有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J. 伊朗处决美国间谍,会不会成为美国鹰派怂恿特朗普对伊朗动武的借口

不会成为美国鹰派怂恿特朗普对伊朗动武的借口。对于美国来说对于伊朗动武的可能性已将变得很小,不仅仅是因为伊朗的军事实力越来越强大,是因为美国也不想在伊朗的泥潭越陷越深,所以美国争取和伊朗谈判,或者对伊朗加强制裁。


美国曾经多次威胁伊朗,在前段时间伊朗击落了美国的无人机并发布对伊朗的的报复行动的时候,特朗普及时制止了美军的军事行动。可以看出美国的行动开始变得谨慎,对于伊朗来说发展自己的国家才是当务之急而并不是发动战争。

阅读全文

与伊朗为什么越过红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意大利人怎么评价中国人的 浏览:184
越南为什么称为自卫反击战 浏览:223
意大利黑水鬼什么档次 浏览:277
7月中国哪里还在下雪 浏览:722
印度海岸线到底多少公里 浏览:760
意大利出名的建筑设计师有哪些 浏览:681
如何购买越南户口 浏览:426
英国海军怎么发家的 浏览:849
中国沙漠军演2020在哪里 浏览:803
意大利女人用什么洗发水 浏览:386
中国劳动参与率为什么高 浏览:326
印尼盛产什么金属 浏览:450
伊朗核和美国有什么关系 浏览:694
印尼现在是什么样的国家 浏览:435
越南龙氏有多少人 浏览:961
印度的金三角有多少人口 浏览:156
留学英国打工有什么待遇 浏览:441
伊朗前生是哪个国 浏览:865
意大利面那不勒斯是什么口味 浏览:689
伊朗世界杯属于哪个区 浏览: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