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朗军队的中国装备
伊朗陆军大举装备中国新型“红箭”反坦克导弹 美国表示强烈反对极力阻碍中国
《路透社》的媒体披露,在未来1~10年内,伊朗陆军对“红箭”的需求量将从1000多枚增至2万枚,从肩扛发射到陆地车载型和直升机机载型发射;广阔的伊朗真的要遍布“红箭”了。美国从自身安全考虑,担忧中国新型“红箭”反坦克导弹能击毁现役美军最新型坦克。据悉,美国正在极力阻碍中国向伊朗提供新型“红箭”反坦克导弹。
伊朗陆军现役的反坦克导弹大部分仍是苏联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的第一、二代反坦克导弹,体积庞大、自动化程度低、射程近和抗干扰性能差,对付不了现代坦克装置的新型复合装甲等新型防护装甲。正是这种情况促使伊朗陆军看中“红箭”反坦克导弹。
“红箭”具备“发射后不管”能力。“红箭”最终采取了无线电指令加被动红热外成像的复合制导模式。它的优点是分辨率高,能区分包括红外曳光弹、红外诱饵、红外干扰机在内的多种有源干扰系统与目标之间的红外波段差异。由于坦克车体上部的发动机排气舱口是一个巨大的热源,辐射大量的红外线,这使得采用红外热成像导引头可有效对坦克实施攻顶。
“红箭”采用双级串行式高爆战斗部。战斗部采用了当今先进的爆炸成形技术,前置装药的药型罩材料采用了钼,而不是常用的紫铜。在试验中,这种结构的战斗部成功地击毁了能有效防御紫铜罩串联战斗部的多层爆炸式反应装甲。为了提高攻击速度,减小被拦截几率,“红箭”动力装置采用先进的固体冲压式发动机,其推力达到普通固体发动机的两倍,在发射3秒后,导弹飞行马赫数即可超过1。导弹最大射程6公里.
灵巧轻便是“红箭”的一大特点。导弹采取管发射形式,包装筒兼作发射筒,有利于保养和携行。为了减轻弹体重量,“红箭”导弹70%的弹体材料用碳纤维和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制成,具有强度高、重量轻、体积小的优点。弹体重量仅9公斤,体积小,武器全长仅800毫米,便于士兵携带和肩扛发射。
通用性好是“红箭”导弹的又一特点。“红箭”导弹发展有陆地车载型和直升机机载型。载车由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制造。车上的回旋式发射筒上安装有4枚处于待发状态的“红箭”导弹,另有4枚备弹。车上装有自动装填系统。直升机型“红箭”导弹可安装在伊朗陆军现役的各种直升机和正在装备部队的中国产直升机-10上。标准的配挂方式为8枚导弹,由两具4联发射筒装载,分别挂在武装直升机的两个短翼上。直升机机头装有供导弹制导、火控使用的固定热成像仪和激光测速.
伊朗直到两伊战争末期才得到歼-7战斗机。他们对这种战斗机的认识来源于实战。在与伊拉克空军的长期空战中,伊朗空军中包括F-14A“雄猫”飞行员在内的各型一线战斗机飞行员都反映说米格-21是一个非常难对付的敌人,虽然没有米格-25的高空高速优势,但是却“非常灵活”。根据这些报告,伊朗空军决定引进一些歼-7,而促使伊朗下决心引进歼-7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战争的消耗,到了两伊战争后期,伊朗空军所有的主战机型都损耗严重,除了一部分在战斗中损失以外,多数战机由于缺少零配件而无法起飞作战,而那些能够升空作战的战机只能频繁出动以弥补战机数量上的不足,伊朗迫切需要引进一种新的主力制空战斗机。1987年,伊朗引进了36架歼-7N,最初这些战机被配属给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空军使用,但是在使用了一段时间之后就被转给了伊朗伊斯兰空军。这批歼-7N运抵伊朗时,两伊战争已经接近结束,因此它们没有得到实战的机会。但是这批歼-7N仍然为伊朗训练出了大量优秀的飞行员,并且至今仍然是伊朗空军中不可缺少的一员。根据一些专门研究伊朗军事的评论家的研究结果,现在伊朗伊斯兰空军主要将歼-7N用于训练新飞行员,轻便灵巧的歼-7N有助于让那些刚刚结束螺旋桨初级教练机课程的菜鸟飞行员们尽快地熟悉喷气式战斗机,另外歼-7N也被用于武器使用的训练课程。在不久前伊朗电视台播出的一段关于伊朗空军对地攻击训练的录像中,歼-7N率先出场,准确无误地命中了地面的目标靶,然后F-14A、F-4、F-5、苏-24才陆续出场演练。有趣的是,歼-7N还在伊朗过了一次明星瘾,在伊朗电影《Hamle on H-3》(《空袭H-3》)中,歼-7N负责扮演它的表兄弟——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1MF。《空袭H-3》是一部写实的影片,描述了1981年4月4日伊朗伊斯兰空军对位于约旦/伊拉克边境的伊拉克空军H-3空军基地的传奇式空袭。在这部总长度95分钟的片子中,居然有长达60分钟之久的战争场面。
关于伊朗歼-7N与米格-21的不解之缘,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为了保证武器来源的多 元化,伊朗于1989年向东德订购了一批二手的米格-21PF。然而就在这批米格-21PF经过翻修,准备装船运往伊朗之际,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塌了,东德不复存在,与伊朗达成的合同也随之作废。这批米格-21PF被留了下来,其中一架编号为3-0914,机身上涂有伊朗空军标志的米格-21PF后来被送到意大利的一家专门收集东欧国家战斗机的博物馆收藏。就这样,歼-7N失去了与它的表兄弟一齐并肩作战的机会。
3,两伊战争中的轰-6和C-601
在两伊战争中,伊拉克空军总共获得了四架轰-6和大约三十枚左右的C-601反舰导弹。这些轰-6的涂装很有特色:机身被涂成暗绿色,机腹部则被涂成浅灰色以适应波斯湾地区的作战环境。C-601反舰导弹的国内编号是鹰击-6,北约编号CSA-1“北海巨妖”,其平飞速度0.9马赫,有效射程120公里。C-601最显着的特点是有一个威力强大的弹头,足以击毁大型战舰以及超巨型油轮,1987年12月,伊拉克空军接收轰-6之后,立即将它们部署到伊拉克西部和约旦的空军基地进行集中训练,不久之后就将其用于与伊朗的袭船战之中,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轰-6使用C-601总计击毁击伤了六艘油/货轮。
轰-6虽然威力强大,但也有一个比较明显的弱点,那就是自卫能力较差。针对这个弱点,伊拉克空军发展了一种独特的战术。在接收轰-6后不久,伊拉克空军的技术人员就将苏制UPAZ空中加油吊舱整合到两架轰-6的机身上。在轰-6深入波斯湾执行远距反舰任务时,伊拉克空军总是会出动两架幻影F.1战斗机为其护航,在护航过程中幻影F.1的燃油不足时,由轰-6使用UPAZ空中加油吊舱为幻影战斗机空中加油,伊拉克人就是通过这个方法来保护轰-6的安全的。(千龙编者按:此说法需要考证,中国的轰油6飞机是将机腹弹舱改为油箱,实现空中加油能力,暂且不说伊拉克是否具备这样的改装能力,如果考虑到只使用轰6飞机自身的油箱,那么其油量很难实现给战斗机加油。)
1991年,在海湾战争爆发的第一夜美军对伊拉克的第一波空袭中,停在机场上的两架轰-6被美军炸毁。
伊朗也获得了数目不详的C-601反舰导弹,但是与伊拉克空军不同,伊朗人将C-601部署在海岸作为岸基反舰导弹使用。1988年4月18日早晨九时整,美国海军对伊朗海军设施发起攻击,“螳螂行动”开始。在这次攻击行动中,伊朗海军的“萨汉德”号护卫舰被从美国海军“企业”号航空母舰上起飞的A-6和A-7攻击机击沉,作为报复,伊朗立即向美国海军“杰克.威廉姆斯”号护卫舰(FFG-24)发射了至少五枚C-601反舰导弹。当时“杰克.威廉姆斯”号护卫舰的正向霍尔穆兹海峡以西行驶,位置恰好处于伊朗C-601岸基反舰导弹的射程之内。“杰克.威廉姆斯”急忙进行紧急闪避机动,并放出了所有的干扰箔条。五枚导弹都没能命中美舰。
在这之前,美国曾经正式警告过伊朗:如果伊朗的岸基反舰导弹对美国舰船做出敌意表示的话,美军将毫不犹豫地摧毁其发射阵地。然而,这次C-601攻击以后,美国居然一声不吭,这件事最后就不了了之了。究其原因,可能是美国人担心如果对伊朗内陆的反舰导弹阵地发起攻击的话,会引起美国与伊朗的全面战争的缘故。
4,伊朗的红旗-2
在两伊战争中,国产武器同样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战局的发展。
苏制米格-25“狐蝠”战斗机是世界上飞得最高最快的战斗机,在伊朗巴列维国王在位期间,苏联空军的米格-25曾经多次入侵伊朗领空执行侦察任务。而当时皇家伊朗空军所装备的最先进的F-4“鬼怪”式战斗机对“狐蝠”一点办法也没有。这让当过飞行员的巴列维国王大为恼火,责成空军负责人拿出解决的办法了,最后的结果众所周知,最终皇家伊朗空军购买了美国的F-14A“雄猫”战斗机,伊朗空军的F-14A威力强大,不仅在两伊战争中大放异彩,至今仍然是伊朗空军依仗的王牌。
然而即便是F-14A,在两伊战争中仍然无法完全压制伊拉克空军的米格-25“狐蝠”,虽然也曾在空战中击落过几架米格-25,但是飞行速度奇快的“狐蝠”一直是伊朗空军挥之不去的噩梦。在与伊朗空军中各种美制战斗机的对决中,米格-25也屡有斩,伊拉克空军着名的王牌飞行员“天隼”雷耶尔就曾经驾驶米格-25击落过包括F-14A、F-4、F-5在内的多架伊朗战斗机。虽然无法在空中击败“狐蝠”,伊朗人还有别的办法,那就是红旗-2防空导弹。
从1986年12月到1987年1月,伊拉克空军几乎每天出动米格-25RB战斗轰炸机轰炸了伊朗首都德黑兰和伊斯法罕,米格-25RB在两万至两万二千米的高空飞行,当时这两个城市周边的防空武器都无法对其构成威胁。两个城市的人们可以听到“狐蝠”飞行时发出的噪音,在晴朗的日子有时甚至可以看到它,但是就是无法击落它。在几天的空袭中,仅在伊斯法罕一处就至少有45名市民被米格-25RB扔下的炸弹炸死。
于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决定将新得到的红旗-2防空导弹部署到伊斯法罕。部署行动花费了两周,其中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在伊斯法罕城周边的沼泽地带选择一个合适的发射阵地上面。在这两周多的时间里,米格-25RB仍然在肆无忌惮地轰炸城市,带来死亡,狂妄的伊拉克“狐蝠”飞行员甚至每天都采取相同的飞行路线和飞行高度,因为他认为伊朗人根本没有办法威胁到他。
1987年1月14日,
“狐蝠”又来了,飞行路线还是不变,速度是2.2马赫,飞行高度是两万二千米。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士兵们静静地等待着,等米格-25RB进入伏击圈以后立即发射了一枚红旗-2,片刻之后又发射了第二枚。两枚导弹螺旋着向米格-25RB飞去。几乎在同时,在伊斯法罕城外设防的伊朗伊斯兰空军的防空部队也向“狐蝠”发射了一枚“霍克”防空导弹。两枚红旗-2和一枚“霍克”几乎在同时击中了“狐蝠”,巨大的爆炸声震撼了全城,米格-25RB被炸成几截,坠落到伊斯法罕城北的田野里。超过一百万名伊斯法罕城亲眼目击了这次防空战,事后,伊斯兰革命卫队和伊斯兰空军都宣称是自己的导弹击落了“狐蝠”,最终经过仔细调查,这个战果还是被判给了伊斯兰革命卫队和他们的红旗-2。
最后要提一下那个伊拉克“狐蝠”飞行员。在飞机被导弹击中时他及时跳了伞,伊朗伊斯兰空军立即派出直升机去他的着陆地点搜捕。伊拉克飞行员很机灵,他成功地避开了来抓他的直升机,但却在逃亡时慌不择路地一头扎进了伊斯兰革命卫队的阵地。这个倒霉的家伙最后被送到伊朗电视台,在当天晚上的电视节目中公开露面,电视画面中的他还仍然穿着由苏联设计的高空战斗机飞行员抗高G飞行作战服。
与苏制萨姆-2防空导弹相比,红旗-2具有威力更强的高爆弹头,当命中目标后能形成更多的破片,杀伤半径更大,因此威力也更大。通过实战证明,红旗-2完全有能力击落象米格-25这一级别的重型战斗机。关于这个结论,还有另外一个佐证:在两伊战争后期美国海军发起的旨在教训伊朗的“螳螂行动”中,虽然美国海军战舰和舰载战斗机在波斯湾海面上耀武扬威,但是包括F-14、A-6、A-7在内的舰载战斗攻击机却始终不敢接近并攻击伊朗本土的目标,而只能摧毁几个伊朗的海上石油钻井平台泄愤,很大一部分原因
B. 为什么伊朗总统在正式场合只穿西装不带领带
自成一家 不修边幅的首脑
平常我们在电视里看到的各国领袖人物一般都是西装革履,派头十足。然而近来世界政坛杀出了几位“异类”,从哈马斯最新提名的巴勒斯坦自治政府总理哈尼亚到伊朗总统内贾德,从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到德国总理默克尔,他们在公众场合的衣着都会让人眼前一亮,要么是太过休闲从而有些“不修边幅”,要么则过于正式而显得刻板。
哈尼亚 从不打领带
被哈马斯提名为巴勒斯坦新总理的哈尼亚出生于1962年,自幼家庭贫困,靠联合国的救济为生。上大学后,哈尼亚主修的是阿拉伯文学,也许是因为这样的缘故,哈尼亚很讨厌着正装,即便是在非常正式的场合,哈尼亚也极少打领带。2月18日,新一届巴勒斯坦立法委员举行就职仪式,作为哈马斯的高级领导人,哈尼亚依然故我“休闲上阵”,不打领带。对于哈尼亚的这样一身装扮,支持他的选民一点都不介意,在他们看来或许正是这样的衣着才使领袖和选民之间的距离很近。
默克尔 套装太古板
如果说男性的世界领袖不穿西装有些“另类”,那么女性的世界领袖穿得过于正式则又失去了女人味,让人觉得刻板,也可以称得上是女人中的“另类”,德国女总理默克尔就是这样一位领导人。其实默克尔在当上总理之后在形象上下了一番工夫,在这之前,她经常成为媒体和大众嘲笑的对象,有德国媒体曾经这样形容默克尔:“她的蘑菇头真可怕,脖子周围居然没有头发,刘海简直就像被剃光!”在德国民众的眼中,默克尔的形象显得刻板、土气。当上总理之后,默克尔把自己的头发弄得利落了许多,但在着装上依然是刻板的黑色套装一统天下,一点都不活泼、时尚。相比之下,无论是乌克兰美女总理季莫申科还是美国前第一夫人希拉里,都要显得时尚、女人得多。看来,出身东德的默克尔改不了从小就喜欢穿得方方正正的习惯。1
内贾德 夹克成时尚
伊朗总统内贾德不仅能够制造出震惊世界的言论,同时还能够制造时尚,引领潮流。在公众场合我们经常看到内贾德身穿米白色夹克,面带微笑,出身平民的内贾德通过这一身十分有亲和力的装扮拉近了自己与民众之间的距离。由于这套米白色夹克在伊朗媒体的曝光率很高,加上内贾德本人的吸引力,这一款式的夹克在伊朗逐渐成了畅销货,人们亲切地称之为“内贾德夹克”。如今在伊朗的大小集市上,人们很容易就能够买到既便宜又时尚的“内贾德夹克”,小商贩们对此更是津津乐道。
莫拉莱斯 没穿过西装
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似乎从来都没穿过西装,这位印第安人总统为了显示自己的出身而摈弃了政要们最常见的上镜装。莫拉莱斯最喜欢穿的是一种条纹毛绒衫,他在正式就职之前出访外国的时候就一直穿着,如今这种毛绒衫在玻利维亚已经成为其忠实拥护者必备的衣服。为了满足总统及其支持者的需要,制造这种毛绒衫的毛织品公司已经表示公司将设计800种此类条纹毛绒衫。天热的时候,莫拉莱斯的行头虽然变成了短袖衬衫和T恤衫,但同样是休闲十足,根本不管任何的着装礼仪。
C. 伊朗革命卫队和伊朗常备军有什么区别
1979年伊斯兰革命结束后,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并不信任曾经效忠巴列维王朝的正规军。他当时下令对军队进行“大清洗”,强调军队应该是“伊斯兰和人民的军队”。同时,为了进一步巩固伊斯兰政权,霍梅尼于1979年6月下令成立一支具有宗教属性的军队——伊斯兰革命卫队。 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后,革命卫队因在战争中冲锋陷阵,而从“准军事”组织迅速发展成为具有“海陆空三军”力量的精锐部队。与此同时,革命卫队因其具体执行霍梅尼“革命输出”的政策,在国内外建立了庞大的情报网络。 据美国媒体报道,黎巴嫩真主党是由革命卫队情报机构与黎什叶派联手创立的,并长期接受革命卫队的训练。革命卫队还向别国30多个什叶派和逊尼派的军事组织提供指导,其中包括“黎巴嫩真主党游击队”、巴勒斯坦伊斯兰抵抗运动在内的组织。 伊朗正规军负责保卫国家,革命卫队则负责保卫伊斯兰政权。因此,伊朗政府更倚重于革命卫队。目前,伊朗正规军的人数大约有50万人,革命卫队约12万人,虽然人数不如正规军,但据说革命卫队还领导着上百万人的非正规军“巴斯基”,即民兵。记者发现所有在政府部门工作的伊朗官员以及工作人员均为“巴斯基”。也就是说,几乎所有的政府人员都在革命卫队的领导之下。从军事力量上看,革命卫队控制了伊朗大部分精良导弹,还设有特种部队。因此,革命卫队在伊朗具有很大的能量。 伊朗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两年。在伊朗一些年轻人和大学生,他们按照义务都要去参军,但大多都在正规军服役。只有那些家庭出身良好(譬如烈士家属、宗教家庭)、对伊斯兰教极度虔诚或是政府相信其忠心耿耿的人才能进入革命卫队,革命卫队对队员的审查非常严格。参考资料: 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06-11/10/content_5313070_1.htm
D. 海陆空三军的衣服都分别是什么颜色
陆军,空军的服装制式相同,都是正装着硬肩章和配饰章,颜色的话常服就是陆军是松枝绿,空军是空军蓝,
海军的常服有点特殊,海军常服,礼服是没有肩章的,海军的着装其实就是西装,只不过他们的军衔都纹在袖口上。他们的军服是有两种颜色的,一种是白色,一种是藏青色。
E. 伊朗革命卫队是否相当于中国武警呢
伊朗革命卫队的全称是“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成立于1979年。当时,流亡国外的宗教领袖霍梅尼已经返回伊朗,国王的军队也宣布倒戈,伊朗政权完全转归革命者之手。但是,新政权不仅面临保皇派的反扑,而且面临同样反对国王的其他派别的挑战。
革命卫队当时只是一支维持治安的部队,其首要任务就是要捍卫革命的胜利果实。狂热支持霍梅尼的城市无产者和边远乡镇的青年纷纷加入革命卫队,他们穿着五颜六色的衣服,端着从军械库抢来的冲锋枪,把巴列维王朝的军政要员投进监狱,同时日夜守卫革命政权的重要机构,成为新政权的坚强支柱。
1979年3月8日国际妇女节那天,德黑兰15000名妇女集会示威,反对新政权要求妇女在公共场合佩戴头巾,但被革命卫队成员对空鸣枪驱散。1980年4月,为了使全国的高等教育实现伊斯兰化,新政权对所有大学开展“清校”运动。革命卫队一马当先,迅速包围、占领和关闭了大学,接着查封了60所研究机构。如果没有1980年~1988年的两伊战争,革命卫队也许充其量只是一支三四万人的治安部队。突如其来的两伊战争把伊朗的正规军和革命卫队同时送上战场。革命卫队的人员和装备不断扩张,迅速发展成为伊朗的主要作战力量之一。
当时,霍梅尼对前王朝的旧军队始终不放心,不仅对其进行人员清洗,还向其派去大量领袖代表进行改造和控制。而与此同时,革命卫队在两伊战争中冲锋陷阵、视死如归,在国内斗争中惟命是从、雷厉风行,深得霍梅尼的信任和赞赏。1985年9月,为了扩大、加强革命卫队,霍梅尼下令建立革命卫队的陆军、海军和空军。从此,伊朗成了世界上为数极少同时拥有两支陆海空编制军队的国家。
装备精良,政治影响巨大伊朗革命卫队发展到今天,兵力约13万人,拥有自己的陆、海、空军和特种部队等,主要在国外活动的特别部队“圣城军”和民兵组织“巴斯基”也受其领导。与伊朗正规军相比,以捍卫革命政权、维护国内稳定为宗旨的革命卫队在伊朗政权中拥有极其重要的政治影响,享受着很多正规军所没有的特权。
在政治上,伊朗现任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曾在革命卫队成立之初担任过卫队司令,总统内贾德曾作为卫队军官参加过两伊战争。现政府内阁中,有5名成员曾是卫队成员。此外,伊朗议会相当数量的保守派议员在革命卫队工作过。革命卫队在国内政坛的影响力由此可见一斑。
在军事方面,革命卫队可说是掌握了伊朗“最高端”和“最低端”的军事力量。一方面,伊朗的战略性威慑武器——包括“流星-3”在内的弹道导弹以及生化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几乎全部归革命卫队所有。另一方面,革命卫队统管着庞大的民兵组织“巴斯基”,这支队伍仅装备轻武器,平时约40万人,战时估计可动员至100万人,伊朗官员曾宣称可动员1100万人。“巴斯基”成员遍布伊朗各地,深入到各行各业,被认为是发动游击战和巷战的主力部队之一。
目前,革命卫队的陆军约10万人,大部分是配备轻武器的步兵,主要负责维护国内安全。革命卫队陆军编有2个装甲师、5个机械化师、10个步兵师、1个特种部队师和15~20个独立旅。面对美国的军事威胁,革命卫队陆军近年来越来越注重于“非传统”军事任务,积极为“不对称战争”做准备,加强游击战和巷战能力。在演习中,革命卫队曾用国产的肩扛式地对空导弹模拟袭击美制AH-64“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并利用地雷和简易爆炸装置(类似伊拉克战场上所谓的“路边炸弹”)袭击装甲部队。
革命卫队的海军大约有2万人,在海湾地区拥有若干基地,有能力攻击海湾的船只和海湾南岸国家。外界对革命卫队空军了解不多,这支部队往往与正规军共享空军基地,为革命卫队的快速反应部队提供近距离空中支援和空运能力。
进军商界,缔造“商业帝国”
近年来,革命卫队在伊朗的影响力不断向经济领域渗透,特别是曾在革命卫队任职的内贾德当选总统以后,革命卫队更是大举进入商界,涉足的经济领域五花八门,俨然成了一个庞大的“商业帝国”。
早在伊斯兰革命之后和两伊战争期间,由于西方国家对伊朗实行武器禁运,伊朗被迫重组和发展本国的军事工业,这项工作主要交由革命卫队负责,因此,革命卫队很早就涉足伊朗的国防工业。
两伊战争结束后,为了加快国家的重建,同时为了安置部分退伍的革命卫队士兵,伊朗又决定允许革命卫队成立包括民用范围的各种公司。据报道,当时第一家公司是由时任革命卫队情报局局长的里多伊少将建立的,这家公司成立后修理了数千辆被毁坏的军用汽车和一些军用设备。
目前名气最大的革命卫队公司戈尔博集团成立于1990年,其前身是伊朗革命卫队的工程部队。这支部队在两伊战争中主要负责挖战壕、修碉堡。而在战后,它一跃成为一家涉足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矿业、金融业、农业、设计和咨询业等领域的大公司。目前,戈尔博集团的总裁由革命卫队副司令阿贝德准将兼任。
戈尔博集团近年从政府部门获得了一大批利润丰厚的合同,其中包括将近23亿美元的南帕尔斯天然气田第15和第16期开发项目、13亿美元的波斯湾至巴基斯坦边境天然气管道项目、12亿美元的德黑兰地铁7号线项目和3.5亿美元的地铁4号线土木工程项目。
据沙特阿拉伯《中东报》称,革命卫队控制着伊朗南部60个边界通道,控制着伊朗除石油以外57%的进口和30%的出口,在境外还有560多家下属贸易公司。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的中东问题专家塔克伊说:“从制药、电信到石油行业,革命卫队深深卷入了伊朗的经济生活。他们是一个庞大的商业垄断组织。”
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成立于1975年5月5日,其使命是保护伊朗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保卫伊朗革命和维护伊斯兰教义。革命卫队还负责维持其国内秩序,监控国内的敌对势力,并建立了庞大的情报网络。
革命卫队:约125,000人陆军:约100,000人空军:4,000~5,000人海军:约20,000人(含海军陆战队:5,000人)舰艇:巡防舰3艘、护卫舰2艘、小型艇1,500艘以上特殊作战部队:约15,000人民兵、义勇兵部队正规士兵:约9万人预备役士兵:约30万人战争时可扩充至1,100万人。(伊朗正规军规模)
总兵力:约42万人陆军:约35万人海军:约18,000人(含海军陆战队2,600人)空军:约52,000人
革命卫队的海外行动接受海外情报委员会和海外行动委员会的共同指挥,由小分队和非政府组织的成员共同落实。目前,这支部队在伊朗和苏丹进行训练,在海湾地区具有重要影响。
2005年被美国政府定性为“国际恐怖组织”。
F. 除了空军海军陆军之外还有哪个国家的军人穿的是蓝色的衣服
美国海军陆战队
G. 十九世纪伊朗军队军服
H. 伊朗军队中满身白衣的是哪一个哪个军种
那是伊朗雪地部队
伊朗建军节阅兵式发布新的雪地部队制服,全身上下都是白色,脸部也用白布罩住,只露出眼睛和嘴巴
I. 现在伊朗空军都装备什么装备
海军航空兵 2000人。装备战斗机5架,武装直升机29架,海上侦察机共10架(其中P-3F型5架,130-228型5架),反潜机20架(其中SH-3D型14架,AB-212型6架),水雷战直升机1个中队(RH-53D型9架),运输机1个中队(“司令官”式4架、F-27型4架、“隼”20型1架,AB-205型5架、米-171型4架,AB-206型直升机若干架)。 海军陆战队 2个旅,共2600人。 空军 约4.5万人(其中包括1.5万名防空部队)。编有16个攻击/战斗机中队、1个侦察机中队、1个加油/运输机中队、5个运输机中队、5个地空导弹中队和16个地空导弹营。 战斗/对地攻击机:F-4D/E型66架、F-5E/F型60架、苏-24MK型24架,苏-25K型7架。 战斗机:F-14型25架、F-7M型24架、米格-29A/UB型30架。 海上侦察机:C-130H-MP型5架。 侦察机:RF-4E型15架。 加油机/运输机:波音707型3架,波音747型1架。 运输机:波音747F型6架、波音727型1架、C-130E型18架、“司令官”690型3架、F-27型15架、“隼”20型4架、“喷气星”式1架、PC-6B型10架、Y-7型2架,“伊尔”-76型若干架,Y-12型9架。 直升机:AB-206A型2架,“贝尔”214C型39架,“沙巴维兹”2061型若干架,CH-47型5架。 教练机:“比奇"F-33A/C型26架,EMB-312型10架,PC-7型40架,T-33型7架,FT-7型15架,F-5B型20架,TB-21型8架,TB-200型4架。 空地导弹:AGM-65A“小牛”式、AIM-9“响尾蛇”式、AIM-54“不死鸟”式各若干枚,另可能拥有PL-7型、AA-8/-10/-11型若干枚。 地空导弹:“霍克”式100部,“轻剑”式30部、“虎猫”式15部、“红旗”-2J型45部,SA-5型10部,另有SA-7型、FM-80型和“毒刺”式若干枚。
J. 60年代伊朗海陆空军规模和装备是怎样的
上世纪60年代,波斯的军事力量包括:
1、空军
主力战斗机包括70多架 F-84G、F-86F和100架左右的F-5A/B/E/F,人员约4万。
当时更先进的F-4和F-14尚未到货,这两种都是70年代购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