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伊拉克和伊朗之间为何会进行长达8年的战争
1980年,中东这个“火药桶”又一次被点燃,使得海湾地区成为全世界所关注的热点中的热点。9月22日凌晨,伊拉克军队突然向伊朗发起了全面进攻,在一周之内深入伊朗境内15-30公里,打得伊朗军队措手不及。一些军事分析家、政治家和新闻记者据此预言,训练有素、装备精良的伊拉克军队只需几个星期就能赢得战争。但恰恰相反,这场战争成了一场拉锯式的消耗战,一打就是8年之久。
这场战争的爆发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这中间还夹杂着民族纠纷、宗教矛盾、领土争端、个人恩怨等,使得战争的原因更加纷繁复杂。伊朗人多数是波斯民族,伊拉克人是阿拉伯民族,在现代历史上,两个民族曾多次兵戎相见,相互都有被统治的经历,都视对方为宿敌,结怨很深。围绕半条阿拉伯河的主权归属问题,两国斗了70年。
1983年到1998年期间,战争同时在陆上和海上展开。陆上战斗大多是“袭城战”,在海上双方展开了“油轮战”。这不仅给两国的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也给中立国的油轮带来严重的威胁。美苏两国以此为借口,争相护航,并在海湾地区明争暗斗,使海湾局势进一步复杂。
两伊武装冲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严重关注,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全体一致通过了要求伊朗、伊拉克立即停火的决议,即598号决议。伊拉克在第二天就作出了反应,表示欢迎安理会的决议。
一年之后,伊朗迫于战争形势非常不利,在国际上形象孤立,国内经济衰败、政局不稳,人民厌战情绪加剧,军队损失惨重,于1988年7月18日,宣布接受598号决议,霍梅尼说:“接受这一现实比喝毒药还要厉害,为了使真主满意,我要把它喝下去。”两伊终于在血战8年之后实现停火。
战争没有解决两国之间的争端,一场战争,两个输家。
⑵ 伊朗和伊拉克为什么发生战争
伊朗-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宗教纠纷(伊斯兰教分什叶派和逊尼派),二是领土纠纷,三是由宗教纠纷和领土争端引起的民族矛盾,其中还夹杂着双方领导人个人的决策
1980年9月16日,萨达姆与幕僚们针对伊朗与伊拉克的边境问题举行了一次高层会议。会议上,他们决定一周后将向伊朗全面开战。
而就在此前一周,为试探伊朗的反应,萨达姆的军队占领了伊朗边境的两个小村庄。伊朗当局的沉默态度使萨达姆大吃一惊,也更坚定了其出兵伊朗的决心。因为,伊朗的“无反应”正是霍梅尼虚弱的表现。萨达姆相信,霍梅尼政权对前国王军队的“大清洗”正严重侵蚀伊朗军队的战斗力,而霍梅尼本人也正在丧失对伊朗军队的动员能力。只要在这“腐朽的门上”踹上一脚,伊朗必将崩溃,这正是复兴阿拉伯的良机。
1981年,萨达姆和伊拉克军队领导人视察两伊战争前线的伊拉克防空设施。
而此时的伊朗也没有做好准备。伊朗情报机构1980年的报告中这样记载着,“伊朗当前没有能力去进攻伊拉克,亦没有能力抵御伊拉克的大规模入侵。”尽管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区的大规模军事集结引起了伊朗方面的注意,但是伊朗仍不相信伊拉克会在这个时候发动战争。
霍梅尼相当乐观。伊斯兰革命在伊朗的成功鼓舞了他,并给了他继续“革命”的勇气。最为重要的是,伊朗军队经过巴列维国王全盘美式的训练,仅从数字上也看是海湾地区最强的军事力量。萨达姆之流不值一惧。对于萨达姆方面,两伊战争其实在1980年9月4日就已经开始了,因为伊朗先动手炮击了两伊边境中部地区的村庄。
然而,历史终将铭记1980年9月22日这一天。因为这一天,萨达姆军队从南、北、中,三个方向发动了对伊朗全方位的军事行动。
许多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将两伊战争归咎于伊斯兰革命后,霍梅尼输出革命的愿望,或是萨达姆的个人野心,亦或是中东宗派分歧的使然,亦或是中东地缘政治的必然。
细究极恐,这场展现在世人面前长达八年的战争,实是在为西方的殖民历史善后。西方殖民者所留下的遗毒,至今仍在中东发酵。
⑶ 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的战争,为什么会打了八年之久
因为双方的军事实力都彼此相当,而且在很多的方面都存在着分歧,萨达姆本想趁着伊朗政权不稳的时候,迅速的将霍梅尼打下台,结果却落入到战争的深渊中,两伊战争持续了八年。
三、在萨达姆的计划中,本来很快的就能击溃伊朗,但是现实非常的残酷,虽然伊朗的军事实力并不如伊拉克强大,但伊朗依靠着有利地形和伊拉克不断的开展着袭击战,人海战术,阵地战,防御战等多种战法,由于双方的士兵军事素质比较差,所以战争一直持续了八年,双方两败俱伤,除此之外,没有任何的利益,两国消耗了大量的财力和物力,尤其是伊拉克,直接负债约700多亿美元,造成数十万人民的伤亡,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几千亿美元,这场战争直接导致国家经济衰退,没有真正的胜利者。
⑷ 伊拉克与伊朗战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我很少复制粘贴来进行回答,不过这个问题可以用新华社的通用新闻资料来解释,就不费力自己敲键盘了。
(以下为引用内容)
伊朗-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宗教纠纷,二是领土争端,三是由宗教纠纷和领土争端引起的民族矛盾,其中还夹杂着双方领导人个人的决策。
一,两伊同是伊斯兰国家,但伊朗五千多万居民信仰伊斯兰教的什叶派,伊拉克一千六百万人口中有半数以上为什叶派,但当政者是逊尼派。伊朗推翻巴列维王朝的 “伊斯兰革命”胜利后,毛拉们(宗教专职人员)掀起宗教狂热,公开鼓吹对外输出“伊斯兰革命”,伊拉克是伊朗的邻国,什叶派穆斯林又占全国人口的半数以上,因此首当其冲。伊朗领袖霍梅尼从1964年起,流亡到伊拉克,1978年被伊拉克现总统、当时的第二号领导人萨达姆·侯赛因以煽动当地什叶派叛乱的罪名驱逐到巴黎,为此,双方结下了“一箭之仇”。二,领土争端的两个问题:一是伊拉克要求收复阿拉伯河的全部主权。这个问题本来根据萨达姆同伊朗已故国王巴列维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已经解决了,协议规定构成两国共同边界的阿拉伯河一段以河流主航道中心线划界。但萨达姆签约后一直感到后悔,趁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动乱之机废除了协议。另一领土争端问题是间接的。伊拉克要求伊朗将其在1971年英国实行撤出苏伊士以东政策时被伊朗占领的霍尔木兹海峡附近的阿布穆萨、大通布和小通布3岛归还给阿拉伯国家。三,由于双方领导人都采取针锋相对的政策,互不让步,激起了历史的民族矛盾和怨恨,导致爆发了战争。
⑸ 两伊战争伊拉克战败,仅仅是因为军事实力不足吗
伊拉克与伊朗打了8年的战争,可以说不分胜负,而伊拉克同英美联军打了2个月,却被迅速击溃,两场战争为何会出现迥然不同的结局呢?铭苏先生认为,两伊战争和海湾战争之所以会出现不同的结局,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
第一、伊拉克经过8年两伊战争,实力已大幅削弱。
第三、伊拉克的军事战争思想已经远远落后于美军的战争思想。
战争的胜负武器的先进程度固然非常重要,但是一个国家军事作战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先进军事思想的指导,那么即使有再多的人,面对的是高度机动灵活的美军新式打法,根本无招架之力。而当时的伊拉克军队还停留在传统的军事作战思想上,比如阵地战、防御战等战术思想,就连装甲集群突击作战都没有进行过,这与美军的新式作战方式相距甚远。也正是伊拉克做了美军的实验品,才引起很多国家的高度重视,对传统的军事作战思想进行革新,发挥各兵种的优势,注重海陆空三军的协同作战和高科技战争,从而提升军事作战水平。
⑹ 伊拉克和伊朗是因什么而发动战争的
1980年4月1日,在巴格达穆斯坦西里亚大学举行的“世界经济讨论会”上,一名伊拉克籍的伊朗青年扔出一枚手榴弹,将出席会议的伊拉克总理阿齐兹炸伤,死伤数人。萨达姆冒着大雨来到事发现场,发表了煽动战争的激励演讲。伊朗总统霍梅尼则针锋相对,这位上台后就神权治国,不仅要在伊朗搞伊斯兰革命,还要来个世界性的,伊拉克首当其冲,扬言“一直打到巴格达。”
萨达姆·侯塞因可是个硬派人物,1980年9月,他宣布废除1975年协议。
9月22日,伊拉克10万大军以收复被占领土为由,从陆地到空中发起立体战争,占领了伊朗近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两伊战争正式开始。
1988年,两伊战争也陷入了僵持局面。法国一家报纸将两伊比喻为“两个精疲力竭、旗鼓相当的拳击手,谁都无力击败对手”。早在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停火。此时,在联合国的多次调解下,两伊终于接受了598号决议,于1988年8月20日停火。
两伊战争是20世纪80年代伤亡人数最多,持续时间最长,物资消耗和经济损失最大的一场战争。双方造成200多万人伤亡,经济损失达八千亿美元,给两国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给世界经济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⑺ 伊拉克与伊朗为何在1984年的战争经过是怎样的
1984年4月,伊拉克为了改变地面战场的被动局面,向伊朗的海上石油运输线发动了空中攻势,大批赴伊朗运输石油的外国油轮被击沉。伊朗随之采取报复行动,波斯湾袭船战全面展开和逐步升级。伊拉克海军远远不如伊朗海军,两伊战争爆发后不久,伊朗海军就封锁了阿拉伯河口,使船只不能进出伊拉克的惟一港口巴士拉。但伊拉克的石油除了海运外,还可以经过约旦、沙特阿拉伯、丰耳其的石油运输管道外运,海湾石油国家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由于僧恨伊朗革命,源源不断地用自己的石油美元来帮助伊拉克。在这种情况下,伊朗海军的袭船战的目标主要指向了前往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运输石油的油轮。
1987年伊朗海军在波斯湾航线上布雷,美国出动直升飞机扫雷,但成效甚微。
1987年4月,科威特租运3艘苏联油轮运油。5月,美国让科威特油轮统统挂上美国国旗,并把更多的美国军舰开人波斯湾。5月16日,一艘苏联轮船遭伊朗炮艇攻击,另一艘触雷。5月17日,美国导弹驱逐舰遭到一枚法国造的飞鱼式空对舰导弹的袭击,37人死亡,但发射这枚导弹的飞机不是伊朗而是伊拉克的。7月,改挂美国国旗并由美国军舰护航的科威特油轮触雷。美国以此为借口,从8月起在波斯湾大举开展针对伊朗的护航行动,英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随后参加。
⑻ 为什么伊拉克入侵伊朗,意图是更多的石油吗
你指的是两伊战争吧,战争的起因是伊拉克谋求海湾地区霸权,实际上也是谋求石油霸权,因为中东是世界最大的石油产区,所以争夺的是话语权不是单纯更多石油。
⑼ 伊朗、伊拉克本是同根生,为何要打两败俱伤的两伊战争
其实这一切还是美国在捣鬼的。当初美国和伊朗关系特别的好,但是后来因为一些利益冲突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就走到了无法挽回的地步。所以美国就开始策划一系列的措施来惩治伊朗。
之后,霍梅尼因为一些政治原因重新走上了政治舞台,也同时拥有了很高的威望,霍梅尼因为当时伊拉克领导人萨达姆当时的驱逐就很痛恨他。霍梅尼就开始策划攻打伊拉克的战争。当然萨达姆也不会害怕,在霍梅尼把伊朗军队大换血后,萨达姆也不害怕伊朗的进攻,伊拉克和伊朗的战争就开始大面积爆发了。两伊战争也是持续了好多年,死伤无数,把两个国家的财力状况拉低很多。
⑽ 两伊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两伊战争的结果及影响
两伊战争爆发的原因
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伊斯兰革命”,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不久,战局发生转变,1982年之后,伊朗侵占了伊拉克的领土,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成为继越南战争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
整个战争进程可分为:第一阶段,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第二阶段伊朗由战略相持转为战略反攻,伊拉克丧失战场主动权;第三阶段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第四阶段伊拉克实施短暂的反攻,夺回大部分失地。
两伊战争的起因纷繁复杂,既有长期积累的历史原因,也有愈演愈烈的边境纠纷;既有两伊之间的内部矛盾,也有国际影响的推动作用;既有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仇恨,也和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个人问题有关。但总的来说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边境纠纷、宗教矛盾、民族仇恨。其中,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为边境纠纷。
两伊战争的原因是什么 两伊战争的结果及影响
两伊战争
边境纠纷
两伊边界长1200多千米,领土争端是两国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两伊战争爆发前的阿拉伯河界线问题是战争的主要导火索。阿拉伯河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伊拉克境内汇合而成,下游约100千米长的一段为伊朗伊拉克两国界河。
1847年,当时统治伊拉克的鄂图曼帝国和当时的波斯王国签订的协议中,阿拉伯河以波斯一侧的浅水区域为界,也就是鄂图曼帝国掌握着大部分的水域。1913年,双方计划重新划分国界,但因一次世界大战而取消。
至1937年,已脱离鄂图曼帝国独立的伊拉克与伊朗签订的协议,又将国界画到了河面上主要航线的中间位置,也就是两国各分一半。1975年3月15日,在阿尔及利亚总统的斡旋之下,双方签订了阿尔及尔协议,协议将国界确定为阿拉伯河的中央。
由于阿拉伯河是伊拉克唯一进出波斯湾的出海通道,对伊拉克十分重要,伊拉克认为要将阿拉伯河水道与伊朗平分是对伊拉克大大不利,更认为阿尔及尔条约为不平等条约,并于开战前的9月17日撕毁条约。此外,波斯湾上的阿布穆萨岛、大通布岛和小通布岛也是两国争执的对象。
这些岛屿原本归英国所有,60年代之后英国将其控制权交给沙迦,但沙迦与其他国家组成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尚未独立,不能在这些区域建立实际的控制。1971年11月英军撤走后伊朗便出兵占领了这些地区。这些岛屿靠近霍尔木兹海峡,伊朗占领这些岛屿后扩大了其在海峡地区的控制能力,引发了伊拉克的担忧。伊拉克认为伊朗应将这些岛屿归还给阿联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