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困局怎么处理

伊朗困局怎么处理

发布时间:2022-10-19 11:51:34

⑴ 伊朗会成为第二个叙利亚么

从世界历史来看,近代以来丛林法则下,弱肉强食,尤其是西方强大后,那是可以为所欲为。为此世界不得安宁,很多原本稳定的国家,也最终走向凄惨。最典型就是叙利亚,原本是一个稳定繁荣的中等强国,而在西方的围堵和打击下,最终非常凄惨。国家四分五裂,百姓民不聊生,彻底垮塌了。而现在很多人担心,伊朗会重蹈覆辙,那么伊朗会成为第二个叙利亚么?你可能想不到。



所以这种危机一旦爆发,其实对于伊朗而言,整个国家的危险甚至比叙利亚还要凄惨。从现在来看,面对西方的挑衅,其实伊朗已经无能为力,因为国内问题已经很严重,面对国外威胁, 更加无奈和无力。从叙利亚和伊朗的状况也可以看到,一个无法让百姓富裕的国家,注定难以长久。

⑵ 如果伊朗战事爆发···

第1个问题:
中国不会有军事动作,中国的首要目标是经济发展,而经济发展的条件就是要有和平的环境。其2,朝鲜目前局势不稳定,中国在此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其3,南海问题及台湾问题等都牵制这中国,这关系到中国长远的国家利益。

第2个问题:
俄罗斯不会支援,其1,俄罗斯和伊朗有这石油方面的利益关系,伊朗打仗,俄罗斯就能在石油上或得更多的利益,其2,俄罗斯内部环境因素不安全,比如上次的地铁事件,先安内是首要任务。其3,俄罗斯同中国一样,在区域内有着很大的影响力,一旦这种区域平衡被打破,朝鲜,日本,印度等等的区域内的国家就会有可能影响区域的局势稳定。

补充回答:
你所说的其实就是美国在牵制中国的发展,其实在奥巴马上台之前,美国历来是这样做的,在小布什任期时,是由于对伊的动作才与中国表面有所缓和,对于中国的牵制,其实已经上升到了美国的国家战略之中。
关于凤凰卫视,这类的军事节目或多或少是存在炒作性的,目的就是为了收视率,我曾经不止一次的听到,凤凰卫视引用一些外媒的带有政治目的且不权威的内容在节目中发表,对于这类的节目我一般是不会直接采纳他们的信息作为最终结论的,不过看看倒也无妨,有些信息则需要经过自己的删选。

美国并不恐惧中国的崛起,只是美国不愿意美国之外的任何一个国家的崛起,尤其是欧盟之外的国家,在美国士兵中,多数人升至认为印度的军队比中国的强大,当然,这是由于美国政府一些带有目的政治宣传所造成的,但是你不得不承认“它”的确达到了目的。

以上的所有问题的回答,我都有所保留了,1是由于关系太多,我懒,2是由于网络的“和谐”经常会让这类军事,政治内容的帖子发不出,所以就写这么多吧,如果你有兴趣你可以另外了解。

⑶ 伊朗问题中国会怎么处理

一、中国不希望伊朗拥有核武器。
二、中国不希望伊朗问题迅速解决,主要是让伊朗拖住美国。否则美国战略重心会顺利转移到亚太地区。
中国与伊朗现在是相互利用的关系,没有什么正义与友谊可言。各自心知肚明

⑷ 请问目前伊朗的局势怎样,他们的核武器研制出来了吗有人说中国帮助他研制的,靠谱吗

伊朗的国内形势现在相当严峻。本来核危机就已经很严重了,再加上前两天的冲撞英国使馆事件,将当前的形势雪上加霜了。也给了美英国家制裁乃至动武的把柄。现在要看伊朗当局怎么样来化解当前的困局了。至于核武器,伊朗应该没有那么快成功。中国虽然是伊朗的重要战略伙伴,但我觉得不会冒这么大的风险来帮他造核武。

⑸ 伊朗被制裁是怎么回事

美国因为伊朗核问题制裁伊朗。

伊朗核问题于2006年被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由于伊朗拒绝停止其铀浓缩活动,安理会在2006年至2010年间先后通过了4份制裁决议,不断加大针对伊朗核计划的制裁力度。

美国于1980年与伊朗断交后一直对伊实施经济制裁。1995年,美国以伊朗支持国际恐怖主义及致力于发展核武器为由宣布对伊朗实施贸易禁运。

但是,伊朗被美国制裁,影响到了中国。因为美国主导的全面制裁空前严厉,更由于伊朗官方为应对外汇短缺的严峻形势,于2018年6月下旬出台覆盖10大类、1339种商品的禁止进口清单,理由是在列商品“非必需且有国内竞争者”。

这些产品大到机器设备,中到纺织轻工,小到瓜子零食,几乎无所不包。位于霍尔木兹海峡沿岸的伊朗主要港口阿巴斯港滞留约14万吨货物等待清关,其中的大多数在上述清单之列,只有被伊朗工业部门认定为“必需且不妨碍国内竞争者”后,才可被海关放行,这影响到数以千计的中国中小企业。

(5)伊朗困局怎么处理扩展阅读:

一、美国制裁伊朗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作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航运公司在中国最大合作代理,融商物流伊朗办事处负责人郭雍表示,现在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大型跨国船运企业由于需要平衡全球市场这个大盘子,不可能因伊朗一家而丢掉西方市场。但它们留下的市场空白总需要被填补,这对融商物流一类民企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郭雍说:“或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我们现在撤了,而不久之后伊朗局势真的好转了,届时大型国企和跨国公司因其体量和运营管理经验,依旧会是伊朗市场的座上宾,我们民企只能再度白手起家。与其这样,倒不如选择坚守,至少这意味着局势再度好转后的先发优势。”

二、美国制裁伊朗包括:

1、对伊朗多家国有和私营银行实施制裁,冻结这些银行在美国的账户和其他金融资产,禁止美国企业和个人同这些银行进行商务往来;

2、任何为伊朗提供汽油或者帮助伊朗炼油和发展炼油能力的企业或个人将受到制裁,与伊朗革命卫队或某些伊朗银行有往来的外国银行也将受到制裁;

3、对在伊朗石油或天然气部门工作的任何个人或实体实施制裁;

4、对参与伊朗铀矿开采、向伊朗出售油轮或向伊朗国家油轮公司提供保险服务的任何个人或实体实施制裁;

废止伊朗在美国境内的资金流转许可,禁止美国金融机构处理同伊朗有关的资金流转业务

⑹ 美国“极限施压”,伊朗作何应对

面对美国的 极限施压 伊朗有四个计划 当然并不是作战计划

首先是深度开发国内资源并将进口量降到最低水平,近几年伊朗的资源进口额都维持在数百亿美元规模,对钢铁,机械,药品,谷物,运输车辆等多款产品都有大量需求而他的主要供应商也大都是土耳其,韩国,欧盟等与美国关系匪浅的国家。以欧盟为例,伊朗每年从欧盟的进口额约为100亿美元,其实早在美国制裁实施前 伊朗就有意识的减少部分材料的进口额,以降低对伊朗的依赖,朝着自给自足的方向发展。

其实一句话概括完,美国对伊朗实施的一系列动作的“终极目标”就是谋求伊朗政权崩溃,“短期目标”则是摧毁伊朗经济。迫使伊朗坐上不平等的谈判桌并以此来维护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很显然伊朗并不会如美国所愿。

不管最后伊朗和美国的博弈结果如何,还是希望双方都能冷静下来,好好处理这个事情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

⑺ 20多万苏联军队占领了伊朗,为何最后不得不全面撤军

在这个问题上,苏联方面做出了让步。从苏联的角度来说,这次吃亏了。在此之后,苏联一方面加紧研究自己的原子弹,另一方面加强自己的陆军建设。为何要发展陆军呢?因为苏联暂时没有原子弹,也就只能用陆军装甲部队的优势来抵消对付的优势。美国固然拥有原子弹,但美国陆军装甲部队的数量有限,面对强大的苏联陆军,美国也没有底气。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平衡点,在伊朗问题上的较量已经是美苏之间矛盾的体现。随着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和马歇尔计划的开始,美苏之间的冷战逐步展开。1949年秋天,苏联的原子弹试爆成功,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结束。

1946年,世界上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美国和苏联在1945年似乎关系密切,但在1946年已经发生了冲突。在伊朗问题上,美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为了迫使苏联撤军,美国甚至使用了核威胁。那么,苏联军队是怎么在伊朗搞到的?他们为什么退出?

2、 为了迫使苏联撤军,美国首次使用核威慑力量

当然,依靠伊朗自己的力量无法赶走苏联军队,因此伊朗国王巴列维向美国总统杜鲁门求助。杜鲁门自然理解伊朗的重要性,并建议将此事提交联合国处理。因此,联合国设立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付伊朗和苏联。然而,苏联并不打算撤军。最后,杜鲁门做到了。1946年2月,杜鲁门要求驻扎在伊朗的苏联军队在1946年5月1日前从伊朗撤军,否则后果自负。当时,一些美国媒体开始吹嘘“300颗原子弹压平了……”。事实上,美国根本不会有那么多原子弹。这只是一种核威慑。当时,全世界只有美国拥有原子弹。因此,在美国的要求下,苏联最终从伊朗撤军。不过,为了挽回面子,苏联并没有在5月1日撤军,而是在6月才撤军。

⑻ 为何说霍梅尼毁了伊朗呢

从世界历史来看,国家的发展那是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而且国家的发展,那是有赖于强悍领导人,对国家的引导和管理。如果道路正确,那么自然事半功倍,快速强大。但是如果误入歧途,选择了错误的道路,那么自然发展缓慢甚至倒退。最典型的就是伊朗,伊朗现在的衰败和颓势,其实就是因为误入歧途。所以很多人说,霍梅尼毁了伊朗,为何这么说呢?其实原因主要是三点。



而未来来看,这个困局很难解决,也没办法解决。所以霍梅尼使得伊朗倒退,使得伊朗陷入发展的深渊,难以恢复了 。因此,从现在来看,霍梅尼确实毁了伊朗,毋庸置疑。

⑼ 伊朗内乱会如何收场

席卷伊朗的抗议浪潮仍如火如荼,暴露了这些年伊朗发展的底色。这场最初由保守派挑起、意图打压改革派的示威已完全走样。一片喧嚣中,通胀失业、伊斯兰神职人员腐败、伊斯兰革命卫队蛮横、伊朗在中东地区的深度介入和负担、甚至精神领袖哈梅内伊都一个个成了靶子。

当前,抗议者要求体制内的改革派和保守派双双滚蛋,这场运动的性质已经演变成反对伊斯兰政教合一、要求哈梅内伊下台并寻求政权更迭和制度革命的政治事件。1979年的伊斯兰革命终结了巴列维王朝,2009年的抗议浪潮支持了体制内的改革派,而这次运动的指向就是颠覆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翻版的"白色革命"噩梦

大规模游行抗议背后往往能看到民生的艰困。这一次示威抗议在伊朗各地的蔓延,最初动因上看不像是中产阶级追求公平正义,也不像是外国敌对势力的摇旗蛊惑,更多的像底层百姓的绝望和揭竿起义。

2017年,伊朗全国失业率超过13%,年轻人失业率更是高达40%,伊朗全国有近三百万人为温饱发愁。据说近段时间,由于禽流感等因素,鸡蛋和禽肉价格涨幅一度高达40%,而伊朗人食谱中最常见的洋葱价格居然从2-3块钱人民币一个猛涨到约10元一个。

当然,民生只是内乱和改革最直接和基础的动因。而人心思变社会中的政治秩序是最难把控的。在这点上,巴列维国王上世纪60-70年代推动的"白色革命"提供了最好的注脚。巴列维雄心勃勃,试图通过一系列的经济和社会改革,引导伊朗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国家。

改革之初,伊朗国力蒸蒸日上,号称"世界第九富国",但在短期的繁荣之后却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伊朗经济盛极而衰,良苦用心的"白色革命"换来的却是巴列维的"王冠落地"。

伊朗现任改革派总统鲁哈尼与巴列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有着良好的动机和糟糕的结果。2009年爆发的游行示威,主流民意是支持改革派的。2013年上台的鲁哈尼也被民众寄予厚望,2015年伊核协议的签署是鲁哈尼的巨大政绩,他原以为由此伊朗就可以逐渐摆脱西方制裁,增加石油出口和吸引投资,从而提振本国经济和改善民生。但流入缓慢的欧洲资本、繁重的援外负担、失败的经济政策、居高不下的物价,鲁哈尼并未能迅速扭转伊朗的经济局面,普通伊朗民众也没有感受到由此带来的经济利好,一场本可以消失于无形的内乱就此爆发。

变革中的政治失序是危险的,鲁哈尼和巴列维都尝到了失败的苦果。对鲁哈尼而言,不但要发展经济,又要抵挡来自保守阵营的围攻,还要促进社会开放和民主化进程,同时还面临职权有限的困局。

失序后如何恢复

当下的抗议示威活动,已经对体制内的改革派和保守派都失去了信心,诉求也不再是改革和改良,而是政治和社会制度的完全推倒重来。

抗议浪潮能否最终推翻现存的伊斯兰神权统治,这取决于在社会急剧变革中,有多少新的社会集团被迅速动员起来并卷入其中,目前来看现政权出现倾覆的可能性并不大。如果抗议被镇压,结果也相对简单,伊朗体制内的保守派会暂时得势,社会矛盾也会暂时被掩盖和调和。

如果说抗议活动旷日持久,甚至最后推翻了现政权,那伊朗的转型将是非常复杂和充满变数的。对一个国家来说,政治动荡后最终都需要恢复秩序,而恢复秩序需要权威。最后如何收场,要看社会的决定力量,在埃及如果论选举,占人口多数的穆兄会胜利了,但埃及军队是政治最终的稳定力量,泰国的情况也类似。国家失序后无法恢复秩序是危险的,阿富汗就是典型的例子。

一个强大能制衡政治参与和政治制度化的政府必须在政治参与之前做好,否则就容易出现政治不稳定的顽症。伊朗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出现了秩序重建,当年的群众运动催生了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而这种没有良好制衡能力和政治参与的体制一旦瓦解,风险系数是极高的,很有可能成为另一个阿富汗。

而从地缘上来看,不管这场伊朗内乱最后被镇压或者取得如"颜色革命"般的成功,伊朗都毫无疑问会从其"八爪鱼"般的国际干预中进行收缩。伊朗在叙利亚、黎巴嫩、也门的胡赛武装的触角会缩回来一些,这有利于美国和中东权力的再洗牌。当然,对于美国来说,既希望伊朗政权发生变化,又担心其中无限的风险。

作者:许辉(国际时政观察者)

- END -

微信公众号:华语智库(huayujunshi)

云集优秀记者,汇聚一流专家,实名专稿、权威分析、深度评论,最靠谱的原创资讯。关注“华语智库(huayujunshi)”官方微信号可查看更多专家评说,按国家查询文章内容列表。

⑽ 1980年间,伊拉克和伊朗在处理边界领土争端时采取了什么措施其结果如何

1979年,伊朗爆发了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之后,它与领国伊拉克的关系迅速恶化。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借口为抵御“伊斯兰革命”,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
造成两伊交战的原因相当复杂。首先是两国之间的领土纠纷,其中最突出的是关于阿拉伯河的划界问题。这一由来已久的争端可以一直追溯到奥斯曼帝国与波斯帝国争雄时期,当时双方曾在阿拉伯河流域长期争斗。而英、俄殖民势力的逐步插手使两国的纠葛变得更加复杂。1913年11月两大帝国在英俄裁定下,签订《君士坦丁堡议定书》。1914年根据上述议定书组成的划界委员会又达成了会谈纪要,规定阿拉伯河除靠近波斯的霍拉姆沙赫尔一段以河道深水线划界外,其余部分以伊朗一册浅水线为界,整个河流的主权属于奥斯曼帝国。1937年7月,独立后的两伊在德黑兰缔结边界条约,商定伊朗阿巴丹附近约4公里长的阿拉伯河改为以河道深水线划分,其余部分仍遵照《君士坦丁堡议定书》之规定。
随着石油资源战略地位日益突出,伊朗日益不能容忍阿拉伯河这一重要的油船航道为伊拉克所控制。况且随着石油出口而带来的财富增长,两国统治者多少滋长了扩张地区影响力,进而称霸波斯湾的野心,并视对方为最强劲的竞争者。1969年,伊朗国王巴列维单方面废除1937年的边界条约,两国一度因此断交。1975年3月,在石油输出国组织阿尔及尔首脑会上,巴列维国王和萨达姆总统达成了解决边界纠纷和发展睦邻关系的协议,即阿尔及尔协议。双方同意以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两国水上边界,并决定依照1913年议定书和1914年会谈纪要勘测陆地边界。伊拉克当时在边界问题上做出比较明显的让步,是为了换取伊朗停止对伊拉克库尔德族分离势力的支持。霍梅尼在伊朗建立伊斯兰共和国以后,伊拉克认为在边界划分中让步的前提已不存在。1980年9月17日,萨达姆总统正式宣布废除阿尔及尔协议。不久,阿拉伯河两岸成为两伊战争的主战场。
两伊战争开始后,各国际组织和有关国家曾多次进行调停。面对战争扩大化的危险,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通过598号决议,再次做出结束战争的努力。该决议规定:(1)两伊立即停火,并将军队撤至国际公认的边界内;(2)在敌对行动停止后,立即释放和遣返战俘;(3)由联合国秘书长和两伊协商,委托一个公正团体调查冲突责任问题;(4)由联合国秘书长会同两伊及其他有关国家审查保持该地区安全与稳定的措施。该决议得到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一致支持,并首次引用联合国宪章第39条和第40条,规定如有一方拒绝执行,安理会将“开会审议确保决议获得遵守的进一步措施”,即实施制裁。从而对两伊构成了强大压力。
两伊此时都已战至精疲力竭。伊拉克立即接受了联合国决议,而伊朗自恃占有伊拉克的法奥半岛,在讨价还价中地位有利,职责联合国决议没有明确战争责任而拒不接受。1988年4月,伊拉克军队发动攻势收复法奥地区,并趁势攻入伊朗境内。同时,美国等西方国家一再要求安理会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在外交和军事双重压力下,伊朗被迫于7月18日宣布接受598号决议。8月20日,双方正式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结束。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情况。

阅读全文

与伊朗困局怎么处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华人在印尼都做什么工作 浏览:475
印尼巴士全程多少公里 浏览:579
印尼印不清是怎么回事 浏览:557
西班牙伊朗比分应该是多少 浏览:154
伊朗联通的流量多少钱 浏览:995
如何买到越南摩托 浏览:125
印尼什么皮肤药最好 浏览:96
印尼鹰航怎么买 浏览:308
印度人到上海要多少年 浏览:213
伊朗和阿联酋有什么关系 浏览:615
哪个地方可以投注中国队进世界杯 浏览:5
NATCO在印度什么地方 浏览:924
一元兑换多少印尼盾 浏览:627
为什么印尼总是海啸 浏览:752
中国第一碗面在哪里 浏览:603
2020中国哪个村最有钱 浏览:38
伊朗中国哪个国家富裕 浏览:226
意大利科威在哪个城市 浏览:669
一英镑等于多少印尼盾 浏览:618
意大利修道院是干什么的 浏览: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