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伊朗有核弹吗
截至2020年11月,伊朗没有核弹。
对于伊朗来说,开始提炼高纯度的浓缩铀,扬言制造核武器,更多的是表现一种态度给美国人看。除此之外,从客观条件来看,伊朗想要制造核武器也是困难重重的。
伊朗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他们现在已经能够得到4.5%丰度的浓缩铀,之前的伊朗核问题协定规定伊朗浓缩水平必须限制在3.67%,显然现在伊朗已经突破了这个限定。
即使如此,想要把浓缩铀丰度提高到武器级别的90%以上也是相当不易的。也许伊朗未来可以做到,但现在根本做不到,至少还需要好几年的努力才可以。
(1)伊朗是哪个国家的核武器扩展阅读:
核武器爆炸时释放的能量,比只装化学炸药的常规武器要大得多。例如,1千克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约8×10^13焦耳,比1千克TNT炸药爆炸释放的能量4.19×10^6焦耳约大2000万倍。
因此,核武器爆炸释放的总能量,即其威力的大小,常用释放相同能量的TNT炸药量来表示,称为TNT当量。美、俄等国装备的各种核武器的TNT当量,小的仅1000吨,甚至更低,已有微型核武器,爆炸当量在几十吨。
核反应还产生各种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碎片;向外辐射的强脉冲射线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造成电流的增长和消失过程,其结果又产生电磁脉冲。这些不同于化学炸药爆炸的特征,使核武器具备特有的强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电磁脉冲等杀伤破坏作用。
❷ 世界上哪些国家有核武器
世界上有九个国家有核武器。 包括:美国(1945.7)、俄罗斯(1949.8)、英国(1952.10)、法国(1960.2)、中国(1964.10)、以色列(60年代末)、巴基斯坦(1972)、印度(1974)、朝鲜(2006.10)。
❸ 伊朗和以色列有核弹吗
伊朗和以色列有核弹吗?从目前的公开报道看,以色列是没有核弹的。伊朗也还处于发展核弹的阶段,伊朗和美国之所以有争端,就是因为核问题。伊朗通过各种渠道,据传是从朝鲜购买了铀浓缩装置。
大家都知道要制造核武器的话,必须有铀235这种元素,而铀的提炼是非常麻烦的。所以就就要通过购买铀浓缩装置,来提炼u235这种材料,作为发展核武器的关键原材料。
❹ 哪些国家拥有核武
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有: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朝鲜。除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中国已掌握核武器外,印度在1974年进行过一次核试验。巴基斯坦也在1998年05月29日首次核试验成功。以色列和日本虽未公开进行核爆试验,但以色列是公认的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日本被认为是准核国家。朝鲜进行过三次核试验,并且正在向着核武器更小型化方向发展,以便未来能够实现实战能力。
除此之外,以色列也被国际社会确认拥有核武,哈萨克斯坦作为苏联解体后第三大核武器拥有国,因原苏联时期核试验多在哈萨克进行,其国家和人民深受其害,独立主动放弃核武器,并关闭苏军建立的数千座核试验设施,另外乌克兰与南非因和平原因放弃其核武,属于曾经拥有核武的国家,而关于日本,大多数国家都认为日本是准核国家,因为日本拥有大量核电站并且拥有大量的铀,而日本已经完全掌握了核武器技术至于制造核武器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被称为“巴基斯坦核弹之父”的阿卜杜勒·卡迪尔·汗已经对外承认了自己向朝鲜、利比亚和伊朗三个被美国称为“流氓政权”的国家出售核武关键技术,其中朝鲜已核试验成功,利比亚卡扎菲迫于美军压力已宣布放弃核武计划,伊朗革命卫队称在俄朝提供核弹头所需钚的协助下核武研发成功。
(4)伊朗是哪个国家的核武器扩展阅读:
核武器是指包括氢弹、原子弹、中子弹、三相弹、反物质弹等在内的与核反应有关的巨大杀伤性武器。
核武器爆炸时释放的能量,比只装化学炸药的常规武器要大得多。例如,1千克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约8×10^13焦耳,比1千克TNT炸药爆炸释放的能量4.19×10^6焦耳约大2000万倍。因此,核武器爆炸释放的总能量,即其威力的大小,常用释放相同能量的TNT炸药量来表示,称为TNT当量。美、俄等国装备的各种核武器的TNT当量,小的仅1000吨,甚至更低,已有微型核武器,爆炸当量在几十吨;大的达1000万吨,前苏联曾试爆过5000万吨当量的氢弹。
核武器爆炸,不仅释放的能量巨大,而且核反应过程非常迅速,微秒级的时间内即可完成。因此,在核武器爆炸周围不大的范围内形成极高的温度,加热并压缩周围空气使之急速膨胀,产生高压冲击波。地面和空中核爆炸,还会在周围空气中形成火球,发出很强的光辐射。核反应还产生各种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碎片;向外辐射的强脉冲射线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造成电流的增长和消失过程,其结果又产生电磁脉冲。这些不同于化学炸药爆炸的特征,使核武器具备特有的强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电磁脉冲等杀伤破坏作用。核武器的出现,对现代战争的战略战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❺ 公开宣称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是…
美国、俄罗斯(继承苏联)、英国、法国、中国、括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
目前全世界一共有8个主权国家已经成功试爆核武器,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内容则认定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为“核武器拥有国”,其中各国成功获得核武器的先后次序分别为美国、俄罗斯(继承苏联)、英国、法国和中国。
自从1972年《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订之后,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3个未签署该条约之国家也陆续展开自己的核武器计划。朝鲜虽曾于1985年正式同意《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然而在2003年宣布退出协议内容。
此外以色列也被广泛认为具有核武器的存在,但以色列政府则一直拒绝证实或者否认这一消息,不过也曾经间接透露已经进行了核武器试验。对于这些已经确认拥有核武器或者被广泛认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有时候也会将它们称作“核武俱乐部”。
(5)伊朗是哪个国家的核武器扩展阅读:
一、匿核国家
匿核国家指涉嫌秘密非法研制和拥有核武器,但尚未公开进行核试验并宣布成为拥有核武器的国家。
1、以色列
有人认为,以色列曾经进行过一次地下核试验。但在印巴连续进行试验后,以色列再次声称它不会最先把核武器引进中东地区。
以色列可能拥有64~112枚核弹头,其弹道导弹的射程为1500公里。
2、伊朗
虽然伊朗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签约国,但美国认为它正在运用核能工程发展核武器。
伊朗的弹道导弹的射程为1500公里。
二、弃核国家
弃核国家包括停止研制和放弃核武器的国家。
1、阿尔及利亚
1991年西方发现他们正在建设一个能够生产武器级核原料的核反应堆。
后来阿尔及利亚同意把反应堆置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控之下,并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2、阿根廷和巴西
阿根廷和巴西两国在20世纪80年代曾经实施核武器发展计划,但在1990年后停止了核工程。
两国已经签署了一项使拉丁美洲成为无核区的协定。
3、前苏联遗留
1991年苏联解体后,前苏联的一些核武器就留在了这几个国家。
后来,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和乌克兰三国同意拆除这些核弹头并加入《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4、南非
在世界上发展核武器的国家中,南非是第一个自动放弃核武器的国家。
1991年,德克勒克政府拆除了南非的核武库并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❻ 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有哪些
截止2017年,拥有核武器的国家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除此之外还有以色列、朝鲜、伊朗、日本可能潜在的拥有,通过计算机已经模拟出了核试验,而且储存大量核废料,需要的时候可以在短时间内拥有核武器。
❼ 伊朗有核弹武器吗
伊朗是没有核武器的,只不过伊朗具有短时间内制造核武器的能力。伊朗在2015年签订伊核协议之后,就将铀浓缩的丰度降低到了核武器(5%)以下的级别,直到2018年美国撕毁伊核协议,伊朗仍没有将铀浓缩的丰度。
核武器:
1、核武器爆炸时释放的能量,比只装化学炸药的常规武器要大得多。例如,1千克铀全部裂变释放的能量约8×10^13焦耳,比1千克TNT炸药爆炸释放的能量4.19×10^6焦耳约大2000万倍。因此,核武器爆炸释放的总能量,即其威力的大小,常用释放相同能量的TNT炸药量来表示,称为TNT当量。美、俄等国装备的各种核武器的TNT当量,小的仅1000吨,甚至更低,已有微型核武器,爆炸当量在几十吨。
2、核反应还产生各种射线和放射性物质碎片;向外辐射的强脉冲射线与周围物质相互作用,造成电流的增长和消失过程,其结果又产生电磁脉冲。这些不同于化学炸药爆炸的特征,使核武器具备特有的强冲击波、光辐射、早期核辐射、放射性沾染和核电磁脉冲等杀伤破坏作用。
❽ 核武国家有哪些呀
核武国家有哪些
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包括中国,美国,俄罗斯,法国,英国,印度,巴基斯坦,朝鲜,以色列,伊朗,日本。
核武器介绍
利用能自持进行的原子核裂变或聚变反应瞬时释放的巨大能量,产生爆炸作用,并具有大规模毁伤破坏效应的武器。
主要包括裂变武器,第一代核武器,通常称为原子弹和聚变武器,亦称为氢弹,分为两级及三级式。核武器也叫核子武器或原子武器。
从广义上说核武器是指包括投掷或发射系统在内的具有作战能力的核武器系统。
核武器通常指狭义的核武器,即由核战斗部与制导,突防等装置装入弹头壳体组成的核弹。
核战斗部的主体是核爆炸装置,简称核装置。核装置与引爆控制系统等一起组成核战斗部。
将核战斗部与制导、突防等装置装入弹头壳体,即构成弹道导弹的核弹头。
广义的核武器通常指由核弹、投掷/发射系统和指挥控制、通信和作战支持系统等组成的、具有作战能力的核武器系统。
❾ 五大核国家都有谁,世界五大核武器国家
世界上公认的五个核大国是中国、美国、 俄罗斯、英国、 法国
但非法拥有核弹数量最多的一个国家就是印度。印度会有那么多核弹与美国是有莫大的关系的。因为印度方面施加的压力,与印度素来不和的巴基斯坦感觉到了浓浓的危机感。所以在中国的帮助下巴基斯坦也成功拥有了核武器。
而美国和俄罗斯的核弹数量分别达到5000、4000。特别是俄罗斯是首先动用核武,可以对无核国家发动打击。其次中国的核打击能力仅次于美国和俄罗斯。而英国和法国最弱,两国都已经放弃了空中和陆基核力量,改为海基的战略导弹核潜艇。
美国海军还部署着“恐怖大鳄”——“俄亥俄”级核潜艇。整个“俄亥俄”级核潜艇部队虽然只有14艘,却配备了540枚威力极大的D—5型弹道导弹。每枚D—5可以携带8个W88核弹头,每个核弹头拥有47万吨核当量。
(9)伊朗是哪个国家的核武器扩展阅读: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第九条第三款规定:本条约所称有核武器国家系指在一九六七年一月一日前制造并爆炸核武器或其他核爆炸装置的国家。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只有联合国安全理事会5个常任理事国才是被普遍承认有核国家地位的国家。
1992年美国政府宣布暂停核试验,至此美国总共进行了1032次核试验。其弹道导弹的射程为13000公里。2010年4月5日,美国政府明确承诺不对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
根据瑞典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公布的2014年度世界核武器储备报告,美国拥有核弹头数量7300枚。
❿ 伊朗有核武器吗
技术绝对是有的,但是原材料铀235或钚239不好弄,下面的材料网络可以自行补脑,原理不是什么高科技。
40年前,美国人的核垄断之梦还没尝到滋味,苏英法中相继成功实验了原子弹。美国人发愁了,照此以往,一定会有N个国家拥有原子弹!一个问题让美国坐立不安:一个没有任何核经验的国家制造一颗原子弹的难度究竟有多大?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促使五角大楼推出了一项绝密的计划——“第N国计划”。
6月24日,英国《卫报》刊出了该报记者对“第N国计划”参与者的独家采访。制造一颗原子弹到底有多难?得到的答案是:头脑灵光的两名大学生,一张规模稍大图书馆的阅览卡,几本笔记本,外加两年时间,足以设计出一颗真正能用的原子弹!
三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被选中
美军当年相中了三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鲍博·谢尔顿、戴维·派普诺姆和戴维·多普逊来进行实验。美军相中他们的原因是,他们完全符合“第N国计划”参予者的条件——掌握物理学知识,没有任何的核经验,更不可能接触到真正的秘密,另外还得年轻。戴维·派普诺姆因私人原因很快就脱离了“第N国计划”,因此,在整个“N国计划”中,也就鲍博·谢尔顿和戴维·多普逊两人参加。当年28岁的谢尔顿回忆那时的情景恍如昨日:“毕业后,我突然得到一条消息:美国的氢弹之父、美军核计划最高领导人爱德华·泰勒要见我!我立即赶到华盛顿,与他呆了一个晚上。氢弹之父开始考问我设计制造原子弹的详细事宜。这我哪知道呀,真可谓是一无所知。随着他考问越来越专业,我所知道的也就越来越少,因此也越来越觉得失望。
然而,两天后,一个电话打到我这里告诉我说:命令你立即赶到利弗莫尔。”利弗莫尔其实是利弗莫尔辐射研究实验室,这是美军设在加利福尼亚的一处绝密军事科研设施。和谢尔顿一样被莫名其妙带到利弗莫尔的还有第二个年青人,他就是戴维·多普逊。
实验室下达设计出原子弹的绝密任务
实验室的负责人最终给他们交待任务了:他们得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设计出原子弹来!他们设计原子弹的条件是:利弗莫尔实验室负责为他们提供一个办公室,但他们不允许进入实验室其它任何地方,严禁向任何有原子弹研发知识的人请教。另一方面,他们俩经手的任何东西——画有图表的笔记本,写在信封背后的小便条全都是“最高机密”!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两个年轻的核武器门外汉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一个免费的引路人,它就是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核和平利用计划”公开出版物中的内容。这些公开出版物让两位年轻人如同阿里巴巴进了四十大盗的宝库,他们大量引用公开的信息,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设计计划。
他们制造了可以再炸广岛的原子弹
他们所做的每一步设计都会被移交给原子弹研发机构的专家们评定。如果设计得到专家们的一致首肯,就说明他们的设计通过了。每隔一段时间,两位年轻人就把他们的设计通过一个实验室专门指定的人送往核武器研发专家那里。几天后,他们的设计成果是否有效便反馈回来。1966年底,也就是两位年轻人参加这一绝密行动两年半之后,他们终于完成的任务就是一份简明但绝对可操纵性的报告,以十分专业的语言详细说明制造原子弹要用哪些东西,将如何进行。整份报告如此之详尽,美国的原子弹军工厂完全可以拿着它照单抓药,直接进行原子弹的生产!
在报告递上去之后的两个星期里,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吉姆·弗兰克把两位年轻人拉到一边,神秘地告诉他们说:“如果按你们的方案制造原子弹的话,爆炸的强度跟当年投掷到广岛的没有什么两样!”
今天,当全世界都面临着恐怖威胁的时候,五角大楼40年前展开的“第N国计划”又有了现实意义,因为“基地”随时可能对它相中的目标发动核生化恐怖袭击,部分“流氓国家”正在加紧研发核武器。因此,尽管有许多人相信个人根本不可能设计制造出真正的原子弹,可40年前“第N国计划”得到的结论却实实在在证明,个人或者团体制造原子弹并非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