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关于中东局势的问题
中东地区动荡的主要成因
一、宗教冲突引爆地区局势
中东地区是世界三大宗教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发源地,虽然三教出自同门,但彼此间的争执、冲突一直延续千余年。宗教间的不包容和极强的排他性,使中东地区自古就被打上了动荡的烙印。
首先,巴以问题不解决,中东难有宁日。巴以问题一直是中东地区稳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以色列凭借美国的支持,在本地区始终占据优势,其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一直处于紧张的状态,这也促使中东地区的民族矛盾不断升级。
其次,伊斯兰教派之争使中东动荡局势加剧。中东地区除以色列外,其他国家大多以伊斯兰教为本国的第一大宗教,伊斯兰教又分成逊尼和什叶两大教派,这两大教派间的纷争、冲突千余年来未曾中断,至今仍在继续。叙利亚内战难以平息、伊拉克局势不断加剧,均源于什叶派执政的当局与反政府的逊尼派武装之间的冲突;什叶派的伊朗与逊尼派执政的沙特、巴林之间的龃龉难以消除;甚至沙特和巴林内部也存在什叶派和逊尼派之间的矛盾,不能排除两国政坛出现动荡的可能性。
此外,伊斯兰教势力与世俗势力间的难以调和也使得一些阿拉伯国家陷入动荡。埃及穆兄会通过选举掌权,随后被世俗军方势力赶下政坛,颇令埃及伤筋动骨,也加剧了本地区的紧张局势。
二、域外势力不断插手
中东地区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并且油气资源十分丰富,一直为世界大国所重视并力图将其控制。冷战时期,美国和苏联就在中东形成了泾渭分明的两个战线。苏联崩溃后,一家独大的美国改变了其依靠代理人以色列制衡阿拉伯国家的常规,亲自出马向宗教色彩极为浓烈的中东地区国家强行输出西方民主模式。美国在十几年间,两次挥兵攻打伊拉克,一次兵犯阿富汗,至于美国帮助反对派颠覆地区国家的实例更是比比皆是。
阿拉伯媒体曾披露,欧盟一直觊觎中东丰富的油气资源,也不断染指中东。据披露,欧盟曾有意大量购进卡塔尔天然气以使自身的油气供应呈多元化,摆脱过渡依靠俄罗斯天然气的被动局面。欧盟与卡塔尔甚至试图铺设一条由卡塔尔途径叙利亚再经土耳其最终将天然气送至欧洲的管道。但叙利亚出于维护与俄罗斯传统友好关系的战略考虑予以拒绝,由此激怒了卡塔尔和欧盟。因此欧盟和卡塔尔不遗余力地支持叙反政府武装推翻叙利亚现政府,除了价值观上的差异,其与阿萨德政权在现实利益上的分歧也是重要因素。
三、阿拉伯国家内部相互猜忌,难以包容对方
阿拉伯民族号称是一个大家庭,并且还成立了一个协调各国立场的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但成员国间的相互指责、谩骂甚至冲突并没有因此减少。埃及指责卡塔尔支持穆兄会,伊拉克和叙利亚则批评沙特、卡塔尔等海湾国家资助反对派武装,沙特、阿联酋、巴林因为对卡塔尔的不满愤然召回大使,等等。在颐指气使的以色列和动辄颠覆阿拉伯国家政权的美国面前,阿拉伯国家全无“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理智和大局观,只是醉心于内部争斗,使中东丧失了稳定的基础。
影响目前中东局势的地区国家因素
中东局势目前看似眼花缭乱,复杂难测,实则有迹可循。埃及、沙特、以色列、伊朗四个地区强国,无论内政还是外交均对本地区产生较大影响,是影响地区的主要大国;叙利亚、伊拉克虽曾有过地区强国的辉煌,但当下内乱严重,当局自身难保,尚无力他顾,只是本国的战乱极有可能殃及邻国以及其他国家,但这也只是当事国非本意的战火外溢;外部势力尤其是美国插手中东,使中东局势更趋紧张;其他域内国家由于国小力微,对整个地区局势影响不大。而当下,也门危机是中东地区所面对的主要问题,如处理不当,甚至会导致整个地区的剧烈动荡。
一、也门因素
也门前总统萨利赫于2011年11月23日在沙特首都利雅得签署权力移交协议后,并未将实权真正交到副总统哈迪手中。在萨利赫时期,政府军和胡塞武装是“官匪”关系,政府军多次对胡塞武装进行围剿,甚至还击毙了胡塞现任领导人阿卜杜勒?马利克?胡塞的父亲和兄长。但下台后的萨利赫试图东山再起,重掌权柄,便与背后有伊朗支持的胡塞组织暗通款曲,利诱胡塞武装大举攻击哈迪政府,致使包括也门首都在内的大部地区被胡塞占领。其实胡塞部落总人口不足百万,仅占也门人口的5%左右。属于什叶派的萨利赫与胡塞为了共同利益走到一起,取得了极大成功,距呼之欲出重新掌权几近半步之遥,如任其发展下去,也门则很可能为伊朗所掌控,如此以来沙特将面对的局面是:北部是亲伊朗的叙利亚、伊拉克什叶派政权,南面则是亲伊朗的也门,而东面就是伊朗,逊尼派执政的沙特实际上将处于伊朗势力的三面包围之中,这是沙特万万不愿意看到的。于是,沙特不顾国际法,也不经过联合国授权,突然空袭胡塞武装和支持萨利赫的军队。现在的也门问题实际上已经不由也门人决定了,最终还要看伊朗、沙特的角力或讨价还价的结果。
以沙特为首的联军对也门的轰炸,客观上还为基地组织的壮大提供了难得的肥沃土壤。4月4日,驻守在也门东部省会城市木卡拉的亲萨利赫军队在未受到空袭的情况下,突然撤出木卡拉,基地组织武装旋即占领该城,并从监狱里释放了300多名囚犯,其中包括也门基地组织指挥官哈立德等许多基地组织重要成员,基地组织势力迅速壮大。更为可怕的是,支持萨利赫的军队在撤离时,遗留下大量武器装备,甚至包括坦克、大炮等重型武器。这些先进的武器装备,是也门基地组织之前从未有过的,其战斗力必获惊人提升。联军发言人艾哈迈德?阿西里也承认此事后果严重,“也门将因此处于不稳定状态中”。其实,岂止是也门,就是整个中东也难保证不遭到来自也门基地组织的袭击。
二、埃及因素
埃及是阿拉伯世界的政治和文化大国,无论是和以色列的战争,还是率先承认以色列,埃及对整个中东局势的影响十分巨大,即使埃及由于穆兄会和埃及军方势力为争夺国家最高领导权而发生直面冲突陷入混乱的境地,其在中东地区的作用也难以令人忽视。但埃及军方推翻穆兄会政权,尤其是将穆尔西判处死刑的过激行动,已经引发了骚乱,穆兄会的报复行为加剧,埃及局势短期内难呈平静。
穆兄会在2012年通过选举上台执政,立刻引起了全球关注。穆兄会在埃及掌权及其势力日渐扩大,势必削弱沙特在伊斯兰世界的宗教地位,这使沙特惶恐不已。所以,沙特不遗余力地资助埃及军方世俗势力打压穆兄会。2013年7月埃及军方推翻穆兄会穆尔西政权不久,沙特便牵头与阿联酋、科威特联合向资金极为拮据的埃及临时政府提供超过百亿美元的援助,以稳定埃及日益下滑的经济,帮助军政权获取民心。沙特还承诺为塞西与俄罗斯签订的总额接近30亿美元的军购协议合同埋单,希望借埃及军方之手打压穆兄会并防止其东山再起。
三、沙特因素
沙特是全球石油大国,在中东地区的能量不能忽视。并且由于依靠美国在背后撑腰,经常在地区事务中“任性”作为。其置联合国与国际法于不顾,挑头空袭也门便是实例之一。
沙特以最正牌的伊斯兰教大国自居,一直怀有地区第一伊斯兰国家的梦想,但现实是其近邻伊朗是什叶派国家并且综合国力还在沙特之上,沙特防伊朗胜过防以色列。沙特和伊朗两国一直是冤家对头,而沙特东部地区的什叶派群体也时常有反政府的游行示威等行为。因此,沙特最大担心的并不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民主价值观”向中东地区的输出,而是伊朗和什叶派执政的伊拉克与叙利亚,这也是沙特积极支持叙利亚和伊拉克的逊尼派反政府武装的原因。
四、伊朗和以色列因素
美国搞乱中东,明面上帮助了以色列,暗地里无意间成就了伊朗,这是美国始料未及的,伊朗和以色列是地区动荡的受益者。美国推翻逊尼派的萨达姆,实际上为伊朗和以色列除掉了一个劲敌。而在美国占领下成立的伊拉克政府又是什叶派执政,历届亲伊朗,就此意义而言伊朗比以色列所得实惠更多。阿拉伯世界所发生的所谓“阿拉伯之春”,都没有实现政局稳定、经济增长,相反使当事国陷入动荡,结局是伊朗和以色列趁势坐大。
伊朗已经成功打造了一个从巴林、伊朗、伊拉克延伸至叙利亚和黎巴嫩的什叶派“新月地带”,对中东局势的影响举足轻重。伊朗4月2日与相关六国就核问题达成框架协议,6月底极可能达成最终协议。西方对伊朗的制裁将逐步解除,伊朗与西方的关系将缓和,其综合实力将继续增加,对本地区的影响力将随之上升,伊朗因素将愈发重要。
以色列目前处于前所未有的有利时机。阿拉伯国家内乱不止,阿拉伯民族的综合实力被极大削弱,对手伊朗正饱受制裁之苦,土耳其与以色列关系良好。以色列的应对策略是乐见阿拉伯分裂、争斗,并利用有利时机进一步发展壮大自己。但在原则问题上,以色列依然保持强硬,比如数度空袭叙利亚境内目标、打击巴勒斯坦哈马斯等。中东乱象似乎与以色列无关,但实际上以色列与阿拉伯世界的纠葛一直是中东最难解的问题。
中东局势向何处去?
中东目前的热点是也门局势、伊拉克和叙利亚问题,但巴以问题还是中东未来潜在热点。埃及在塞西当选总统后能否实现政局稳定、海湾国家政体是否被冲击甚至被更换门庭、伊拉克库尔德区的分裂图谋能否得逞等,依然被国际社会所关注。
一、也门问题短期内难以解决,以沙特为首的联军对也门的轰炸使也门问题复杂化,并有可能向地区化转变
沙特空袭也门实是一大败招:不仅没有降服胡塞和萨利赫,反而呈骑虎难下之势,欲进无力,欲退不甘。沙特在空袭前为胡塞武装和支持萨利赫军队划出的不准进入亚丁的红线被轻易踏破,被沙特承诺恢复合法地位并重返也门执政的哈迪政权还尴尬地滞留在利雅得,胡塞和萨利赫依然是左右也门政局的主要力量。目前,也门境内已经燃起了战火,也门基地组织火中取栗,得以壮大,沙特的空袭将也门推向伊朗几成定局。与此同时,靠近也门的沙特边境地区自空袭后屡屡遭到胡塞武装的袭击,沙特的边界安全值得重视。
二、“伊斯兰国”的突起加剧中东紧张局势
伊拉克在美军撤出后局势骤然恶化,逊尼派反政府武装针对政府军警的袭击不断增多,尤其是自2014年6月份以来“伊斯兰国”武装由叙利亚掉头南下伊拉克,攻城拔寨,直逼首都巴格达。于是,已经从伊拉克开溜的美国又空袭了“伊斯兰国”,伊拉克总理马利基也充当了一回替罪羊被撤换。
然而人数不过万余人的“伊斯兰国”何以搅动整个中东局势,着实引人深思。其实,从基地组织派生出来的“伊斯兰国”和叙利亚其他反对派组织都曾得到过沙特、卡塔尔等海湾国家以及美欧等西方国家的资助。有分析人士认为,“伊斯兰国”或许可以成为美国在中东可资利用的一张牌。因为伊拉克、叙利亚和“伊斯兰国”缠斗的结果是阿拉伯民族力量的被削弱,并且“伊斯兰国”这股祸水还可以“酌情”被美国引向伊朗甚至沙特。至于2014年8月8日美国开始空袭“伊斯兰国”则更容易被人理解:因为美军当天空袭的目标是“伊斯兰国”武装用于攻击伊北部城市埃尔比勒库尔德守军的火炮阵地,也就是说“伊斯兰国”是在和库尔德人作战时遭到了美军的空袭。事实上,美国一直企图将伊拉克肢解为什叶派、逊尼派、库尔德派控制的三个地区,美国参议院2007年9月26日就已通过了这一项肢解伊拉克的决议。不难看出,当“伊斯兰国”的攻击目标偏离了美国允许的范围时,其才遭到了来自美国的空中打击。而美国和“伊斯兰国”在伊拉克的肆虐是否有关联,看看美国曾经武装萨达姆和本?拉登的事实便可得出结论。
三、埃及局势不容乐观
穆兄会虽然被取缔,但其在基层民众中拥有众多的支持者,并且穆兄会过去数度被当局打压、取缔,有着顽强生存能力和开展各类斗争的经验,上台后的塞西轻松摆平穆兄会的可能性不大。另外,埃及经济短期内难有复苏迹象。埃及当前内外债总额达1.7万亿埃镑(约合2400亿美元),约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93%,每年仅利息就有2000亿埃镑(约合282.4亿美元),如此高额的外债和利息足以吓退外来投资者并最终压垮埃及经济。
四、巴以冲突虽告一段落,但将来难免再起冲突
巴以问题堪称中东问题的根源,耶路撒冷归属、巴勒斯坦难民回归、水资源分配等,均是摆在巴以双方面前现实但又难以找到解决办法的难题,巴以和解难似登天。而阿拉伯国家不管是否出于内心的真情还是来自表面的假意,在巴以冲突中必须发出支持巴勒斯坦人民事业的支持声,因此巴以问题不解决,阿以也不会有全面和平,中东难有安定。
综上,中东地区局势未来依然呈紧张之势,并且有可能会加剧。然而,毫无疑问的是,阿拉伯世界是美国式民主输出的冤大头:阿拉伯国家陷入动荡,整体力量明显下降,民族复兴又被推后,与以色列、伊朗的实力差距更加拉大,中东地区实现和平与和解的愿望短期内难以实现。
② 既然美国控制中东是为了制约西欧,那为何欧盟还反对伊朗拥有核技术
欧盟担忧伊朗一旦掌握核技术,可能带来核武器向恐怖组织扩散的危险,这将威胁到欧盟自身的安全和在中东的利益。但与美国不同的是,欧盟更崇尚通过外交和和平的手段解决国际争端的理念。另外,欧盟对伊朗的政策反映的是欧盟的经济利益。伊朗是欧佩克组织重要成员国,一旦因战争等原因暂停石油出口,欧盟国家的经济将首当其冲地受到打击。正因为这些因素,欧盟主动出面与伊朗谈判。即便在要求联合国安理会介入伊朗核问题的今天,欧盟仍不排除谈判解决问题的可能性。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表示,随着安理会的介入,伊朗核问题将进入一个新阶段,但这并不一定意味着谈判的中止。欧盟对伊朗核问题的解决开始做长期、困难的思想准备。
③ 伊朗问题是否已取代巴勒斯坦问题成为中东的核心问题呢
我认为伊朗问题没有取代巴勒斯坦问题成为中东的核心问题。
随着伊朗问题受到了全球媒体的高度关注后,很多人都觉得伊朗问题已经成为了中东地区的核心问题,但是在我看来,巴勒斯坦问题才是中东地区的永恒主题。
虽然伊朗在中东地区也有很多的竞争对手,但是大家之所以会如此关注伊朗,主要还是因为伊朗和美国之间的矛盾。如果没有美国方面的参与,那么伊朗问题只能够算得上是一件小问题,正是由于伊朗没有成为中东地区的核心问题,所以我才认为伊朗问题没有取代巴勒斯坦问题。
从伊朗问题和巴勒斯坦问题就能够看出,中东地区一直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如果其他国家依旧参与中东事务的话,那么必然会给中东地区的老百姓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所以我希望美方为首的欧美国家能够选择撤出中东地区。
④ 从巴以到伊朗:中东核心问题变化背后有着怎样复杂的博弈
个人单方面认为,伊朗问题已取代巴勒斯坦问题成为中东的度核心问题,因为伊朗问题 涉及以色衟列、伊朗、美国、俄罗斯、欧盟等。
中东的主要冲突仍然围绕着巴以冲突和伊朗核问题。长期以来,在巴以冲突中,新生的以色列国一直被阿拉伯国家围困在中东。以色列存在的最初几天,给以色列这个小国带来了巨大痛苦,但由于美国和犹大的支持,以色列处于危险之中,后来,以色列也增加了对军事技术的投资。以色列也已成为中东最发达的国家。尽管在其他中东国家的支持下,巴勒斯坦在对抗以色列方面一直处于劣势。
也就是说,如果伊朗崛起,将严重威胁美国在中东、中东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利益伊朗有很多矛盾和不满,即使是中东其他阿拉伯国家也不会允许伊朗变大。
⑤ 欧盟为什么跟着美国制裁伊朗对欧盟什么好处
和美国没有任何关系,说被美国支配的都是白痴中的白痴。首先,欧盟本来就是独立的,你说北约被美国支配没错,因为美国是组织中最强大的个体,欧盟和美国本来就没有任何关系,很多问题上都和美国对这干,无非是白痴不知道而已。其次,欧盟内的国家和其他所有正常国家一样,都坚决反对恐怖主义的伊朗拥有核武器,这和美国也没有任何关系。当初欧洲部分国家和伊朗有很好的外交关系,现在伊朗铁了心搞核武器也都中断了外交关系,包括中国和俄罗斯也都同意了当初的联合国制裁决议。最后,伊朗的石油出口有限,尤其是对于能从世界各地和自己的北海开采石油的欧洲来说,调整进口来源根本不是难事。而且西方这方面不仅经验丰富而且早有准备,想当初73年中东战争的时候,整个中东阿拉伯世界对西方石油禁运,西方也没怎么样,最后还是阿拉伯国家自己松口再也不提石油禁运的事了。
⑥ 你怎么看待伊朗问题
伊朗不乖,山姆大叔不开心要打他,叙利亚又和伊朗玩跷跷板,伊朗翘起,美国就想打伊朗,然后叙利亚又翘起,美国又想打叙利亚,这属于抱团取暖,以色列看不过就急着打,山姆大叔又要安抚以色列,所以山姆大叔很纠结
⑦ 特朗普制裁伊朗,为何欧盟却反而资助给伊朗
欧盟与美国在地缘政治上分歧,以及对美国中东政策的失望,可以解释这个问题。
对于钱的问题,美国的欧洲盟友们可以说是一毛不拔,甚至于军费问题吵了好几个月,也没吵出个所以然来。然而,近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加大对伊朗制裁后,美国的盟友们却开始送钱给伊朗。究其背后原因,还是因为美国在制裁伊朗时从来不考虑欧洲的感受,欧洲需要用行动表明,欧洲会在必要情况下为保护欧盟的利益抵制美国的霸权主义,甚至于反水也在所不惜。
图为默克尔和特朗普
追溯伊朗问题起源,就不得不谈伊朗核问题。美国想让伊朗放弃核武器,却对以色列拥有核武器的事实默许,双重标准难免引起伊朗的不爽。目前,美国变本加厉明显是没事找事,想彻底废除伊朗研制核武器的能力,这放到任何一个主权国家,都是难以接受的。欧盟的此次支援也是对伊朗的力挺,也能避免伊朗因为美国的制裁做出什么出格的事来。
⑧ 你怎么看待欧盟制裁伊朗
对于这次欧盟制裁伊朗的举动,我感到非常震惊和意外,因为已核协议,还能否继续的发挥作用,可以说这个东西是关系到整个欧洲国家的安全问题,毕竟欧盟里面数10个国家都直接忽略了这条这条河红线,相当于破罐子破摔了,欧盟直接效仿美国对伊朗进行制裁,在逻辑上面确实有些说不通。
其实就算这个制裁实施起来,对伊朗也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伤害,它只制裁了伊朗其中的一个机构和两个人的资金往来,但真正让伊朗感到不对劲的是其中的两点。其一,这是美国退出核协议后,欧盟首次对伊朗进行的制裁,其二,欧盟表示不排除继续制裁伊朗的可能性。
欧盟的制裁决定是自“伊朗核协议”达成后首次对伊朗制裁,他们的这个决定肯定是受到了法国还有以色列的热烈欢迎,但是伊朗的外交部部长却直接抨击欧洲的各国都私藏了恐怖分子,所以欧盟的这一做法确实令人感到非常蹊跷。
⑨ 世界对伊朗的态度
如今,石油已经成了各个国家工业发展的必需品,这就好比水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物质一样,一个国家对于石油的控制,战略储备,运输,在对石油需求量越来越大的当今,显得尤为重要。而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他对石油的需求量为全球之最,石油已经成了他们的经济命脉,其作用几乎和货币相当。因为他们担心中东石油的运输,觊觎伊朗的石油,以及担心伊朗有核武器,所以他们对伊朗实行了经济制裁,并呼吁欧盟各成员国也对其进行经济封锁。这3个对其经济制裁的理由和当年他们打伊拉克的理由不尽相同,只不过他们攻打伊拉克还有推翻萨达姆独裁和反恐以及更多的理由作为幌子。。。
首先,说说伊朗。
关于伊朗的核问题,我是十分支持布什政府的政策----坚决打击之,一定不能让伊朗拥有核武器。因为伊朗一旦拥有核武器,他会引领中东,亚欧,乃至世界的核军备竞赛。一旦伊朗拥有了核武器,由于伊朗的安全措施程度不够,很可能使核技术流失到恐怖分子手里,这个麻烦就大了。一旦伊朗拥有了核武器,他就有了傲的资本,他会变本加厉的可以干一些其他事情。所以我强烈支持布什的做法。
尤其是前几天《卫报》报道,英国近几个月已经有60多个伊朗籍人氏获得英国国家安全部门的许可,可以去英国大学进修有关制造核武器相关的技术学科(当然,这些学科脸上没有贴着制造核武器,只不过在制造核武器的过程中,需要这些技术。)。尽管,英国已经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但是,伊朗人离成功制造核武器的目标越来越近。这更需要加大对伊朗的制裁。
而且,我也十分讨厌内贾德。难道是我受到了美国媒体妖魔化内贾德的影响?。。。。这个我也不太清楚 ,可能是我对于伊朗人民十分支持伊朗政府搞核计划这件事感到反感。我一看到这民众的情况,与伊朗媒体的民调----百分之68。5的人支持核计划。。。我即对此表示担忧,又对伊朗人民十分厌恶。伊朗人民怎么这么不谙道理,还搞核武器? 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我们中国处在伊朗的位置,没有核武器,我们也肯定会支持政府搞核武的。所以,我还是抛弃了厌恶伊朗人民的想法,毕竟这个想法与我们中国和平崛起时不相符的。但我仍是坚决反对伊朗的核计划。
所以单从伊朗方面来看,我认为美国的做法十分正确。欧盟各成员各,包括我们中国和俄罗斯,都应该纷纷效仿。事情也应该按照如此套路解决。
但是,事情并没有我想得这么简单。
在俄罗斯方面,普京竟然答应伊朗,帮助其修建用于发电项目的和平核设施。对此,我在看到消息时,十分吃惊,后来一想,才想明白。普京此举应该有3方面原因吧(我只想到这么多,估计还可能有更多内幕)。
1 普京是为了国家杜马选举, 获得选民好感。普京这个克格勃出身的小子,权欲心比较重,而且他心里确实放心不下他的下一任可以做好总统,毕竟现在俄罗斯的糟糕的经济民生问题严重。他为了表达其反美的立场,迎合现在的大官以及选民的心意(因为凡是具有选举能力的人,以及在政治经济领域能说的上话的人,无一不是冷战时期过来的人物,他们的思想里被烙上了反美的重印)获得更多的支持。他不但不顾及他和布什的私人交情,反而鼓吹美国在波兰境内的导弹部署是在重演古巴导弹危机,并在伊朗方面,十分支持伊朗。
2 俄罗斯要崛起的战略需要。 俄罗斯欲重新树立地位,抗击老美,必须提高自己的影响力。要做到这些,俄罗斯最近的活动集中表现为:在独联体中,煽动反美情绪;在东欧国家中,暗中支持了季莫申科(说句题外话,季莫申科好漂亮啊)的橙色革命以及一系列东欧的政治革命;在伊朗问题上,走和平谈判之路。
3 俄罗斯小小的报复,顺便获得伊朗的石油供应。 伊拉克北部有一块探明储量为110亿吨的超级超级超级超级大油田。这本来是萨达姆作为欠俄130亿美元巨款偿还的一部分。但在伊战后,被伊拉克政府收回(当然是美国暗箱操作),择日另选其他国家的公司进行开发。伊拉克政府的举动使俄十分愤怒。所以俄支持伊朗。 尤其是,伊朗也是石油大国。在如今几个斯坦断绝与俄罗斯的部分天然气,石油供应的今天,俄罗斯迫切需要一个新的合作伙伴,于是他们就把目光瞄准了孤立无援的伊朗。而在此时援助伊朗,这无疑是给伊朗一科救命稻草,此举使得俄罗斯在伊朗民众间的地位大大提高,伊朗也由此欠俄罗斯的一个人情。一旦未来战争爆发,俄罗斯可通过伊朗直接控制中东局势,获得石油资源。
所以,俄罗斯出人意料,也可以说是情理之中的支持了伊朗。
再说我们大中国。我们中国如今一心一意谋发展,和平崛起,自然不会太插手伊朗的事务。且中国部分公司与伊朗公司有经济贸易往来(这条是我自己猜得),中国采取了俄美中立的态度----要求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即不支持,也不经济封锁。其实,诱导我们中国领导人如此做法的真正原因,我认为,应该是关于中东石油的供应。众所周知,中国的进口石油大部分来自非洲,而中东的石油始终由美日欧控制。如果中国的和平态度获得了伊朗当局的好感,那么,这无疑给中国未来的石油进口提供了一个新的伙伴和良好的契机。中国也可以从中东石油中分一杯羹。
所以,我们中国采取了中立的态度。。。不过显得有点卑鄙。。。。
现在该说所欧美的制裁了。
老美对伊朗制裁的3点理由,我都打完了。反正,布什今后身背骂名那是注定的了。美国制裁伊朗也是铁定的局面了。美国乱七八糟的事,我就不说了。可能明年1月份前后,我会总记录有关美国的事情,到时候再说美国次贷,信贷危机,国会的财政,国防部失败的研发以及美国的房地价格等等。
NOW,看EU27个成员国。美国对伊朗的制裁不是一天两天的了,他们呼吁EU 各成员国对伊朗的制裁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了。但是欧洲各大国家如今还没有采取措施,只是观望,这是为什么呢??我对于他们欧洲大国没有附和美过的做法十分怀疑,但找不出理由没,只好硬憋出两个,不知道对不对。。。。
1担忧中国和俄罗斯(估计这个比较准)。欧洲各成员国,害怕欧美在对伊朗实行经济措施的时候,中俄有机可乘,让中俄获得伊朗更多的支持,从而损坏欧美在中东的利害关系。
2担心原油供应。这个和中国采取中立态度的我分析的主要原因相似,我就不详说了。(估计这条不算太主要)
对了,欧盟还有可能担心伊朗的爱国恐怖分子。。。。不过这个也不算什么太大的事,不作为原因了。
总之阿,欧洲各国现在还没有具体的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具体原因,还是那句老话----有内幕阿。。。。我们这些平民就不多琢磨了。。。。多琢磨对我的学习不会有提高。。。。但按照长河(我们物理老师的别称)的话讲---这是训练发~散~思~维~!还是有大大的好处的。
下面我作下预言。
预言的前提:因为美国对于北约的统治,欧盟各国对伊朗的制裁应该是早晚的事,但是否实行全方位经济制裁,我就不得而知了。 如果欧盟27个成员国基本都同义对伊朗的制裁,那么反对制裁伊朗的德国也会顺应民意。所以欧美对伊朗的制裁势在必行。(实现性百分之70)
分类讨论(我们集合和函数天天用的东西):
A 伊朗顾及世界经济以及全球和平。放弃铀浓缩,不发展核计划。欧美逐步取消制裁。
B伊朗终止铀浓缩。但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发展核电力项目。其结果也分三种1欧美认命 2欧美阻挠,干涉 3发生WAR3
C伊朗实施报复。减少原油产量,把原有的产量在不太影响伊朗本国的民工生计和石油供应的基础上,努力降到最小,并减少原油出口甚至不出口。那么国际原油期货价格必将突破100美元一桶的价格,甚至达到200美元一桶,然后全球运输成本增加,劳动成本增加,全球股市大跌,N个运输公司,航运公司,铁路公司倒闭破产。失业人数增多。尽管,国际会增加其他地区的原油开采量,来稳定局面,但这不是长久之计。随着经济的倒退越来越明显,所有行业(因为所有行业都离不开交通运输)的成本增加,物价飞涨,通货膨胀现象严重,于是人们手中的实际存款代表的实物少了,钱不值钱,引起社会动荡,影响社会生活水平和经济发展(此段是政治书上写的通货膨胀的影响,我写得大体正确)。美国政府对此束手无策。。。。。
最终我选定C~!悲哀啊~!
总之,但愿国际社会可以和平解决伊朗问题吧~!
⑩ 欧盟反对美制裁伊采取什么措施
当地时间8月7日零时,美国将正式重启对伊朗的经济制裁,在国际上点燃了一颗“巨大炸弹”的引信。今年5月,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退出奥巴马政府签订的暂停对伊朗制裁的伊核协议,这次重启的首批制裁措施主要集中在金融、汽车、飞机等非能源领域,对伊朗经济至关重要的石油业的制裁将于11月4日生效。美国国务卿蓬佩奥5日威胁称,要让“伊朗政权做出巨大变化”。
“欧盟宣布抵制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德国、法国和英国的外长与欧盟外交和安全政策高级代表莫盖里尼6日发表共同声明,反对美国重启对伊制裁。声明称,“欧盟对美国恢复对伊朗的制裁深感遗憾”。欧盟决心保护欧盟企业免受美国制裁的可能后果,欧盟修订后的“阻断法规”将于7日生效。“阻断法规”旨在鼓励欧盟公司无视美国的制裁威胁,它还规定欧盟将补偿欧盟公司因为在伊朗进行合法的交易而受到的损失。欧盟的声明还称,“解除对伊朗的相关制裁是伊核协议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根据欧盟法律和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我们决定保护欧盟经济实体与伊朗开展合法业务”。
美国近来还派高官前往世界各国,试图说服各国支持其对伊制裁和削减伊朗石油进口,但大多遭到拒绝。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耿爽3日曾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国和伊朗在不违反各自国际义务的前提下,保持着正常交往与合作,这合情合理合法,无可非议。他称,中方一贯反对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这个立场是坚定明确的。中方的合法权益应该得到维护。
日本NHK电视台5日报道称,日本外相河野太郎在新加坡参加东盟系列外长会时同伊朗外长扎里夫举行了会谈。河野赞扬伊朗在维护中东稳定方面的作用十分重要。对于美国要求各国11月完全停止从伊朗进口石油一事,河野强调,日本将会和美国协商,今后日本“将继续从伊朗进口石油”。
“华盛顿和布鲁塞尔之间的拉锯战又将开始”,德国新闻电视台6日称,尽管欧美贸易战暂时熄灭,但是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又让欧美形成对抗。莫盖里尼强硬表示,尽管美国拒绝对欧盟企业实施豁免,但欧盟仍决心坚持到底。报道称,在美国重启对伊制裁前,伊朗购买的5架新的欧洲商用飞机周日已经交货。
制裁通常只有在盟友合作时才能奏效。报道引述智库新美国安全中心高级研究员罗森伯格的话称:“我们曾经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对古巴实施制裁的国家。但其他国家仍然与古巴有生意往来。显然在伊朗问题上,美国可以退出伊核协议,但除非有所有盟友支持,否则制裁不会产生重大影响。”
来源环球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