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国外的通货膨胀的例子以及经济分析
美国通货膨胀史分析与经济周期理论
Lin, Ershen (PhD)
英文原文: 2001年11月16日 ━ 2002年5月16日
中文译文: 2007年9月14-17日
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使用曾经极大地促进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然而,如何事物都有两个方面。货币的负面影响是造成通货膨胀。这篇文章将对于通货膨胀的起因和各方面的后果进行实证性的分析,并讨论货币稳定性问题。
第一部分 通货膨胀与经济周期
一、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的关系
通货膨胀作为货币供应量过剩的结果对于经济,特别是成长率具有重大影响。为了说明通货膨胀与经济成长的关系,美国的通货膨胀率、经济增长率、失业率 (包括官方失业率U1数据和根据就业率计算出来的真实失业率U2) 的历史数据将作为分析的对象。数据系列将涵盖繁荣的1920年代、大萧条的1930年代、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经济扩张期、滞胀的1970年代以及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的成长期。由于经济本身具有周期性,一个足够长的数据系列是避免系统性偏差的唯一有效方法,也是为什么要采用美国历史数据的原因之一。另外一个原因当然是美国历史数据的相对可靠性。再者,美国在西方经济中的领导地位使其免受外来因子的干扰。在所有这些方面,其他国家的数据是难以匹敌的。
在二十世纪的上半叶,美国经济在扩张与收缩之间大幅度振动 (图1)。到了下半叶,振幅明显减小,而通货膨胀则成为经常性的特征,并在各种线性与非线性回归分析中表现出来。与此同时,U2则自从1947年的劳工部开始统计以来呈现持续的下降趋势。
为了系统地分析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的关系,通货膨胀率系列与GDP增长率系列在不同的对应位置作线性回归并得出斜率与回归系数 (R) 的平方,这两个数据被用于对时间作图 (图2A)。总的来说,线性相关性较弱,但可以看出两者在-3至-1年之间的正相关性 (-3年的α ≈ 0.05) 和在1-4年区间的负相关性。也就是说,GDP上升领先于通货膨胀三年,而后者领先于GDP下降一年。如果在分析中使用GNP代替GDP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果。上述结果可以与以下两种可能性相容:(1) 高增长-高通货膨胀-低增长;(2) 低增长-低通货膨胀-高增长。
为了对于上述两种可能性进行验证,必须对于通货膨胀时期和通货紧缩区别对待。因此,分别对于两个时期的历史数据作回归分析。
首先,是1927-1940年间的通货紧缩和萧条时期 (图2B)。1920年代早期的通货紧缩时期没有被包括进去是为了防止1910年代的通货膨胀的任何潜在的滞后影响干扰分析结果。分析结果在-1至+1年间显示显着的正相关性 (α < 0.01) 和+3至+4年间显示弱负相关性 (α > 0.05)。显然,经济衰退与通货紧缩并存,两者领先于成长3-4年。这一结果支持低增长-低通货膨胀-高增长的推理。
其次,是1941-1999年间的成长与通货膨胀时期 (图2C),两种的速率都比较低。在-1至+1年间,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之间呈现显着的负相关性 (α < 0.05)。这一结果与高增长-高通货膨胀-低增长的推理相容,但仅此尚不足以做出证明。
以上分析也表明图2-1的总体分析包涵了通货紧缩时期的正相关性与通货膨胀时期的负相关性,而总的特征理所当然的是由通货紧缩时期的强相关性统治着。大部分信奉凯恩斯理论的经济学家中间广泛流传的所谓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说法显然是将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的效应加成并混淆不清并且仅仅观察0年的相关性而得到的错误结论。在这里,他们同时犯了两个不可饶恕的错误:一是没有区别对待经济周期不同的时相;二是没有做不同系列之间不同时间点的“滑动”的分析,而被即时效应所迷惑。
由于美国的通货膨胀率一直被控制在较低的范围内,有必要检验根据美国数据得出的结论是否适用于更高的通货膨胀率。为此目的,选择了二十个由世界银行公布的世界上各区域的主要经济体在1960-1994年间的通货膨胀率和增长率历史数据用于分析。这二十个经济体被分为两组:四个属于高通货膨胀率组 (年通货膨胀率 > 50%),包括阿根廷、巴西、智利、印度尼西亚;其余16个属于中、低通货膨胀率组,包括德国、埃及、西班牙、法国、伊朗、韩国、日本、马来西亚、墨西哥、荷兰、沙特阿拉伯、南非、瑞典、瑞士、土耳其、美国。在这里,标准是选择各个大陆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体。某些大经济体由于缺乏可靠的数据而被排除在外。
对于这两组数据做线性回归得到不同的结果 (图2D, 2E)。中、低通货膨胀率组显示通货膨胀率与GDP成长率自0年开始的负相关性,其峰值在1年 (α < 0.01)。这一结果表明在世界范围内通货膨胀略为领先于经济衰退 (与美国的即时相关性略有不同)。因此,可以推测通货膨胀有可能引发衰退,从而证实了由美国通货膨胀数据导出的“高增长-高通货膨胀-低增长”的推理。另一方面,高通货膨胀率组的分析显示从-2年到0年期间极为显着的通货膨胀率与GDP增长率的负相关性 (α < 0.01)。在这里,经济衰退领先于高通货膨胀一到两年,显示经济萎缩可能造成产品短缺和通货膨胀。
综上所述,通货膨胀率与经济增长率具有负相关性:通货膨胀可以在短时间内引发经济衰退,经济衰退可以减低通货膨胀,低通货膨胀则有利于经济增长。这就构成了经济周期的最基本的几个环节。在上述的一般描述中尚有两个环节未能得到充分解释,即如何从经济增长过渡到通货膨胀增加,以及如何从经济衰退过渡到通货膨胀降低。上述分析对于相关性的证明是肯定的,对于因果关系的推理则是假设性的。另一方面,高通货膨胀的起因是比较复杂的;它不完全是货币供应量增加的结果,也是经济萎缩的结果。这是对于通货膨胀理论的重要补充。
二、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
经济活动与失业率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通货膨胀影响到经济增长,也必然要影响到失业率。因此,有必要研究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由于美国劳工部数据系列始于1947年,这里使用线性回归分析了1947-1999年间通货膨胀率与U1、U2之间的关系 (图3A, 3B)。通货膨胀率与U1之间在1-4年以及7年存在正相关性 (α < 0.01),与U2之间在4,8,9年显示负相关性 (α < 0.05),在-3至-1年也有弱的负相关性趋向 (α > 0.05)。由此可见,U2下降领先于通货膨胀,后者领先于U1的增加2-3年和7年,而U1增加之后1-2年都会有U2的下降。这里能够导出的一般推理是“失业率持续下降-通货膨胀-U1增加-U2减少”。
如果从上述推理要作出因果关系的假设,首先可以认为失业率持续下降可能引发通货膨胀。其次,通货膨胀可能造成中下阶层的经济困难,迫使更多的人参与到劳动力市场中来,从而增加失业率U1。应该注意的是U1的增加是有滞后的,所以与GDP下降的即时效应不是同时的。换句话说,U1增加不是发生在衰退早期,而是发生在衰退之后的复苏时期。当U1下降到正常范围的时候,U2就降低了,说明全社会的就业率提高了。所以,通货膨胀本身并不刺激就业,而是通过增加生活费用来迫使非就业人口在衰退之后的复苏时期参与市场。
第一部分未能解释如何从经济增长过渡到通货膨胀,而这一环节恰好可以通过失业率持续下降引发通货膨胀而得到解释。从经济衰退过渡到通货膨胀降低存在两种途经,即失业率增加和工资下降。对于U2的分析表明衰退早期的失业率只是略有上升,没有显着意义,说明工资下降可能有重要作用。因此,通货膨胀时期的一个经济周期可以被假设为以下事件系列:(1) 经济增长使更多的人进入劳动力市场 (U1增加);(2) 更多的人就业导致失业率U2持续下降;(3) U2持续下降最终引发通货膨胀率上升;(4) 通货膨胀率上升在短时间内引发经济衰退;(5) 经济衰退减低工资以及就业率;(6) 低工资以及低就业率减低通货膨胀率;(7) 低通货膨胀率有利于经济增长。在这一系列事件中,通货膨胀率的改变与经济增长率的改变是紧密相连的两个事件。可见通货膨胀在经济周期中起了关键的作用。对于通货紧缩时期,GDP数据上述假设相容,但由于就业数据的缺乏,目前尚无法验证上述假设是否适用。
第二部分 通货膨胀的作用机理
在各种与通货膨胀相关的现象中,经济增长率的下降是关系最为密切的。现在的问题是如何解释通货膨胀带来经济衰退?
首先,通货膨胀减少了可用于再生产的资本存量,其结果要么是减少生产,要么是增加借贷以维持再生产水平。在宏观水平上,两种效应必然同时存在。后者将增加对于金钱的需求和价格,使利率上升。
其次,通货膨胀减少储蓄的本金和实际利率,从而减少储蓄的欲望。尽管利率随着通货膨胀而增加,但往往不足以弥补通货膨胀带来的损失。美国1970年代的情况便是如此。通货膨胀也同样影响到股东的增值与红利。在通货膨胀期间,小投资者的回报在扣除税收之后往往成为负数。在这种环境中,超前消费变成一种时尚,银行的坏帐会增加。这是一种中长期的现象。
由于国内资本形成途径受阻,通货膨胀必然增加对于外国资本的依赖性。与此同时,通货膨胀很可能触发货币贬值,造成资本外流、资金短缺,触使利率进一步上升。当利率上升和银行坏帐的增加达到一定程度时,经济衰退就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
上述分析预期利率上升与两个因子相关联:(1) 短期资本存量的减少;(2) 中长期储蓄的减少以及资本外流。于是,通货膨胀造成的利率上升是短期现象与中长期现象的加成。这一预期已经为美国通货膨胀率与基础利率在-1至8年的正相关性 (α < 0.01) 所证实 (图4A)。显然,在0-1年的峰值反映了短期效应,而其后的长尾反映了中长期效应。此外,美国通货膨胀率与一年期国债利率也具有类似的正相关性。
利率改变对于GDP增长率具有即时的影响,正如预期的那样。美国基础利率与GDP增长率的负相关性显示于在0年 (α < 0.01) 和1年 (α < 0.05),正相关性显示于3-4年 (α < 0.05) (图4B)。美国一年期国债利率与GDP增长率也显示类似的关系。
以上定量分析充分证明了本文对于通货膨胀在经济周期中的两种作用机制的理论推理。
有人以为通货膨胀可以鼓励消费而达到刺激经济的作用。其实,这种刺激是通过减少储蓄率而达到的。应该认识到储蓄并不意味着资本停止循环,而是减少消费以扩大再生产 (包括基本建设、教育、研发的费用),资本始终没有停止流动。减少储蓄丝毫不会增加社会的总需求量,而仅仅改变其消费方式。当然,储蓄率不是越高越好,但美国社会长期依赖日本和中国的储蓄来填补其预算赤字,其自身储蓄率过低则是毫无疑问的。通货膨胀可以减轻政府和企业的债务负担倒是一点不假。但这种好处是短期的。随着储蓄的减少和利率的上升,长期经济增长率下降是不可避免的。在美国,这种负面影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虽然已经相当明显,但问题尚不十分严重。这是因为美元最为储备货币的地位和美国最为世界经济体系中心的地位决定了资本向美国集中的倾向,抑制了利率的上升,其它国家决不可能效仿美国的榜样。
最后应该指出的是通货膨胀必然改变整个社会的消费模式。长期来看,通货膨胀必然减少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从而减少对于消费品的需求和储蓄。某些美国经济学家认为通货膨胀不会降低消费者的购买力,因为工资是与物价指数挂钩的。然而,挂钩不是普遍的,况且银行储蓄的下降无论如何不可能挂钩,两者对于消费者的实际购买力均有影响。通货膨胀说到底是财富从民间向政府的再分配过程,相当于一种税收。既然是税收,就不可能不影响民间的购买力和需求。除此之外,通货膨胀也可以被雇主用于抵消工资的增长,是一种劫贫济富的方式。这里的所谓贫者主要不是指赤贫者,而是广大中下阶层。所以,通货膨胀必然使消费品市场特别是基本消费品市场疲软。但是社会总需求量确实可以不受影响,民间的购买力减低可以被政府购买力的增加所抵消,社会中下层的购买力减低可以被上层购买力的增加所抵消,尽管这是一种不同的需求。
第三部分 国际货币体系极其前景
美国的通货膨胀在世界上具有特别的意义。今天的国际货币体系以美元代替黄金最为储备,所以这个体系可以称之为美元标准。这种情况与十九世纪英镑的统治地位相类似,但又有所差别:美元与过去的强势货币不同,它已经无法按固定牌价转换为黄金。美元仅仅是一种法定货币,其币值很容易在货币市场上被高估,而且这种情况早已发生。
说美元被高估有两条证据。首先,联合国公布的PPP比例显示美元对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被高估。其次,美元大量持续地流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边缘国这一事实无疑是Gresham定理无处不在的体现。美元在边缘国比在中心国身价更高,所以流向边缘国。这种单向流动不会因为达到平衡点而终止,因为纸币的供应量可以无限增大,同时又完全符合美国的短期利益。美国以印刷的纸张换取其它国家的产品和服务,而其它国家接受这种交换因为他们以为美元是一种保值的手段。
当然,这一过程不可能永远地延续下去。英镑在四个世纪之内贬值了三个半数量级,从而沿着通货膨胀的路子完成了自我毁灭。美元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里也已经贬值了一个半数量级。如果美元要避免英镑的噩运,美国必须采取负责任的财经政策,放弃那种以通货膨胀来消灭债务和增加税收的如意算盘。不过,在国债利息占用财政支出一半的时代,采取负责任的财经政策对于白宫的主人来说是个难以想象的挑战。
某些美国经济学家宣称只要国债与GDP的比值不增加,国债不会成为问题。这种思维的背谬在于它一旦被各主要经济体所接受,整个体系就会进入赤字预算年代,到那时就没有人能够出来填补赤字,最终导致国际金融体系的崩溃。
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通货膨胀一直在统治世界经济。大多数国家包括美国都乐于以凯恩斯疗法对付经济衰退,尽管凯恩斯主义在理论界早已风光不在。这种情况大概还会持续相当长的时间。
通货膨胀的诱惑力可以从几个方面得到解释。一是通货膨胀增加财政收入而不必增税。二是通货膨胀减轻债务负担,西方各国政府往往是国内最大的债务人。三是通货膨胀对于富人有利,因为在西方国家富人总是超前消费的主力军,也是主要的债务人群体。最后一点是因为采用大量注入资金的方式挽救危机中的大银行和资本市场,加重通货膨胀。不久前美国及西方各国对次级房屋贷款危机的处理就是沿用了这个老办法。这种注资虽然可以暂时缓解危机,但却造成长期的停滞,因为经济错位无法得到矫正。总之,只要权宜之计仍然成为治国的方略,通货膨胀就会成为一个挥之不去的幽灵,而美元的下滑轨迹也不会改变。
② 世界上各国的通货膨胀率各是多少
津巴布韦的通胀率世界最高,达到2370000%,而不得不发行面值为100亿的纸币,美国今年的通胀率为8%<估计>,英国为9%,法国据估计为8.34%,冰岛仅为0.7%
③ 美国背信弃义制裁伊朗,伊朗如果失败了,结局会如何你怎么看
如果伊朗失败了,那么伊朗将面临着一个十分严峻的局面。因为单就两国国力对比,美国确实无论在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上都领先伊朗好几个层级。伊朗想要反抗,基本就是胳膊拧大腿。
而一旦一个国家的经济发生动摇,那么这个国家离动荡也就不远了。如果美国真的实现了对伊朗政权的更替,中东地区将处于巨大的混乱之中;欧盟也将受到巨大冲击,难民问题、能源问题、金融问题将纷至沓来;俄罗斯的处境将变得更加艰难;美国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将更加严格。
所以一旦伊朗出现巨大的国家问题,附带会有一系列周边伤害。这是很多国家不想看到的。欧盟土耳其及伊朗周边国家会力挺伊朗,所以综合各种因素来看目前美国的阴谋并不能得逞。
④ 通胀率2021
我国2021年全年度的平均通胀率为3.13%。
今年我国4月份的年度消费者物价指数比同年3份上涨了0.4%,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0.9%。
⒈2021年4月份的 PPI(工业品价格变化)同比增涨了6.8%,超过了2017年10月份以来的最大增幅。2021年5月份的 CPI(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和PPI(工业品的价格变化)进一步上涨,并出现分化,分别上涨1.3%和9%。
⒉2021年中国的经济市场基本保持平静稳定。因为中国的经济学家在对第二季经济增长状况进行分析的时候,就对我国第二季度经济增长势头减弱的担忧远远超过通货膨胀。
⒊通货膨胀不会直接给一个官方的数据,而是需求经过其他的目标去进行衡量的,很多目标中,最常用的便是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了,简称CPI。CPI反映的是跟居民有关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的变化状况。
⒋我国的财务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制定者几乎没有采取控制流动性的压力。因为虽然 CPI(消费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比去年同期上升1.3%,但5月份却下降了0.2%,核心 CPI(消费者和服务的价格变化)仅仅上升了0.9%。
拓展资料
⒈国家过于担心的政策对应,导致了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被不断地削弱,现如今,对外出口又一次地成为了国家经济增长的推动力,而且中国也一直在试图寻找打破这种不可持续的模式的方法政策。
⒉通货膨胀率都是默认等同于消费者价格指数(CPI),通货膨胀率的涨幅可以在国家统计局的网站上进行查找。通货膨胀率(InflationRate),也被称之为物价变化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间的比值,通货膨胀率是用来反映通货膨胀和货币贬值的程度的数据。
⒊ 通货膨胀率的基本计算方法是通过价格指数的变化情况来进行计算的:通货膨胀率(物价上涨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⑤ 全球每年的通货膨胀百分比是多少
爬行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3%之内)
温和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3%~6%之间)
严重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6%~9%)
飞奔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10%~50%以下)
恶性的通货膨胀(每年物价上升比例在50%以上)
通货膨胀率是货币超发部分与实际需要的货币量之比,用以反映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的程度;而价格指数则是反映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
计算公式:通货膨胀率=(现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基期物价水平
⑥ 解释伊朗2013年通货膨胀率比2012高,已知2010政府停止对食物和燃油的补贴导致燃油通货膨胀
这个问题太长了,看不全,通货膨胀率又叫物价上涨率,它是指纸币的发行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⑦ “通货膨胀率超过40%”,网络经济蓬勃发展的伊朗为何会这样
伊朗受到美国的通信制裁,以及伊朗自身国内油价大幅度上涨,引起伊朗国内人员的不满。让伊朗处于现在困窘的境地。
美国对伊朗的通信制裁就是因为伊朗的油价上涨,让伊朗国内的人员对这个举措不满意。他们会拍视频传到网上,美国对他们伊朗实行通讯制裁就是为了以防视频被传到网上。受到通讯制裁的影响伊朗的通货膨胀,也让伊朗损失了不少的经济。如果伊朗有自己独立的通信设备,那么将不会受到美国的控制。伊朗想要摆脱这种困境,只能去研究更高端的通讯设备,或者等美国的通讯制裁结束
⑧ 伊朗现在的经济状况
2016年1月,根据《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解除大部分与核有关的制裁,伊朗石油产量和收入恢复,推动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但随着石油产量趋于平稳和特朗普重启制裁后,伊朗2017年GDP增速大幅下滑到约不足5%,失业率居高不下,失业最为严重的是在妇女和受过大学教育的伊朗青年。通胀也愈发加剧,据美联社报道,由于美国制裁,伊朗货币大幅贬值,通胀严重。从水果、蔬菜到轮胎、石油,所有东西的价格飞涨。伊朗原油储量占全球石油储量约10%,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工业。在特朗普制裁前,伊朗的石油产品出口量居于全球前列。在美国制裁影响下,伊朗原油出口下降严重,以至于伊朗既然对印度发动贸易战,逼迫印度买伊朗的石油。现在美伊矛盾加剧伊朗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美国制裁。
⑨ 全球年通货膨胀率最高的是哪一个国家
5月7日,援引法新社报道称,委内瑞拉在野党率领的国民议会于当地时间5月7日公布的研究指出,该国过去一年通货膨胀率飙升13779%。
据报道,尽管这个南美洲国家石油蕴藏量居全球之冠,仍出现部分债务违约,且粮食和药物严重短缺。而委内瑞拉外汇存底减少,总统马杜罗政府不断印钞,致货币玻利瓦尔变得几乎一文不值。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网(北京)
⑩ 伊朗为什么经济发达
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丰富。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目前伊朗是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已探明的石油储量为930亿桶,占世界总储量的10%,居于世界第五位。已探明的天然气储量为24万亿立方米,占世界总储量的16%,仅次于俄罗斯,居世界第二位。石油是伊朗的经济命脉,目前,日产能力可达410万桶,石油收入占全部外汇收入的90%,伊朗成为欧佩克成员国中第二大原油出口国。森林是伊朗仅次于石油的第二大天然资源,面积达1800万公顷。伊朗水产丰富,鱼子酱举世闻名。伊朗水果、干果十分丰富,开心果、苹果、葡萄、椰枣等远销海内外,其中2001年伊朗开心果总产量为17万吨,出口量约9.3万吨,创汇2.88亿美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开心果出口国。有5000多年历史的伊朗地毯编织艺术闻名全球,其精湛的工艺、美丽的图案、和谐的色彩搭配倾倒了无数文人墨客,留下了大量的诗歌、神话、绘画。波斯地毯已成为伊朗享誉世界的传统大宗出口产品。其他工业有纺织、食品、建材、地毯、造纸、电力、化工、汽车、冶金、钢铁和机械制造。农业比较落后,机械化程度较低。政府预算收入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石油收入、税收和其他收入。
1979年以前伊朗除了石油工业外,绝大部分经济成份属于私人所有。1979年伊斯兰革命胜利之后,当时由私人财团掌握的重要厂矿、农场、银行、保险公司、饭店等均收回国有。目前伊朗的经济体制是一种混合体制,由三种成分即国营、集体和私人成分构成,其中国营成分占伊朗总经济成分的75%以上。国营成分包括所有重要工业、矿山、发电设施、水坝、灌溉网路、广播电视、邮电、航空、航运、公路、铁路、对外贸易、银行、保险等等,国营企业由政府统一实行中央计划经济管理,其收支由国家列入单独预算。最近几年,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渐下放管理权限,减少政府对企业的干预。集体成分包括经营物资生产和分配的公司,以及在乡镇建立的类似机构。私人成分包括从事工业、贸易和服务的公司以及从事农业、畜牧业的家庭生产单位,它们是国营和集体成分经济活动的补充。
伊朗的经济在长达八年的两伊战争期间受到严重破坏,战争结束后,面临着百业待兴的困难局面,为此政府开始战后重建计划。1988年制定了第一个社会经济发展五年计划,从1989年3月21日开始实施。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期间,政府将建设重点放在石油、采矿、交通、能源等基础工业方面,但由于缺乏计划性,建设摊子铺得过大,进口过度膨胀,资金发生短缺。在五年计划后期(1992年-1993年期间)原油国际市场价格大幅下跌,伊朗外汇储备急剧匮乏,资金严重不足,为了保持制定的高经济增长的目标,不得不向国外借债,不久债台高筑,无力偿还欠下的巨额中短期外债,导致伊朗银行信用空前危机,使伊朗经济建设和发展受到严重影响。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执行期间,政府在经济政策上做了大量的调整,缩小建设战线,关停了许多不急于上马的项目,同时缩小进口规模,扩大非石油产品出口,节约外汇,偿还在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期间借下的中短期外债,此期间经济增长率维持在3.5%左右。1998年下半年至1999年4月期间,原油国际市场价格突然连续下跌,伊朗石油收入大幅减少,比上年减少三分之一,第二次给伊朗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失业率和通膨率升高,外债增加,1999年的实际经济增长率只达到1.8%,迫使第三个五年计划推迟一年,这使政府充分认识到经济上严重依赖石油的弊病。为此政府通过调整预算的方法,加大税收,缩减政府开支,扩大吸引外资,出让政府公司股份给私人公司等方法摆脱经济困难。1999年9月,伊朗总统哈塔米宣布了一项雄心计划,将几个主要的工业,包括通讯、邮电、铁路、石油化工,甚至石油上游工业进行私有化,作为总体经济结构改革的一个重要部分。不久制定第三个五年计划(2000年-2004年),第三个五年计划总结了上两个五年计划的经验教训和伊朗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发展目标,体现了政府对经济政策重大调整。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总体经济目标主要有:
(1). 所有经济的发展和增长必须体现社会公正,缩小贫富差别,消灭贫穷;
(2). 扩大非石油产品出口,减少国家对石油产品出口的依赖;
(3). 对农产品和消费品的需求相对达到自给自足;
(4). 开发和培训国内人力资源,全面提高技术和专业水平,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
(5). 鼓励投资,保证投资安全,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6). 改革税制,增加国家收入,支持和发展金融和资本市场;
(7). 控制通货膨胀率,使之适应中下等收入家庭的购买力;
(8). 向私人经济成分转让国营公司股份,加快私有化进程。
根据第三个五年计划制定的目标,在执行过程中,伊朗近年采取了以下重要的举措:
原油价格从1999年4月回弹以后,伊朗原油收入又大幅增加,改善了伊朗的外汇收支状况,外债负担减轻,9.11事件以后,原油价格受全球经济放缓影响曾一度下降,但一直保持较高的水平,对伊的经济未造成影响。从2000年4月开始,国家每年将预算石油收入的超出部分存入中央银行特设的石油外汇稳定基金帐户,基金的50%用于抵销今后由于油价下跌引起的预算赤字,另外50%为投资提供贷款,鼓励非石油产品出口企业和生产企业的投资,其中为私人企业提供的信贷占相当的比例。
石油工业是伊朗的支柱产业,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为了维持目前的石油产量,保证足够的外汇收入,同时巩固伊朗在OPEC中的地位,从1998年开始,伊朗石油部陆续开放伊朗油气田的勘探与开发,对外提供了40多个开发项目。迄今已与外国石油公司以产品回购方式(BUY-BACK)签订了数十个油气田开发合同,成功吸引外部资金270亿美元,计划未来再吸收130亿美元的投资。为了改变单一的石油经济结构,实现石油产品的多元化,国家大力开发天然气资源,由天然气代替原油,并将天然气出口到欧洲和亚洲市场,同时大力发展石油下游工业,增加石油产品的附加值,扩大石化产品的出口。
2001年5月伊朗议会批准了“吸引和保护外国投资法”,此法是伊朗自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来出台的第一部外资法。由于伊朗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间的分歧,此法没有立即生效,遭到伊朗宪法监督委员会的两次驳回,直到2002年5月才正式生效。2002年8月通过投资法实施细则。新投资法的出台是两派斗争的产物,虽然许多条款仍有限制性,但毕竟向改革方向迈进了一步。新的投资法拓宽了投资领域和方式,包括了除石油工业以外的所有工业领域,投资比例没有严格限制,投资的本金和利润可以自由汇出境外,投资安全度有所提高。由于伊朗投资配套的法律还不健全,投资环境不理想,外国公司在伊朗的投资还处于探索阶段。
2002年2月,伊朗议会通过立法改革国家的税制,减少公司税,增加增值税,所得税从原来的54%降到25%,鼓励私人成分向生产企业投资。同时对一些国营企业和穷人基金会取消免征税务的特权待遇。
2002年3月21日伊朗中央银行合并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建立统一的银行协定汇率,与国际通行的汇率制度接轨,取消对国营公司的汇率补贴,使私人公司和国营公司的处于平等的竞争条件。汇率统一引起了通膨率上涨,国家为了减少通膨压力,仍保持对生活必需品的补贴,对进口商品进行价格补贴,这种上涨影响预计在2003年度有所减小。
伊朗在执行第三个五年计划期间,实现了一些经济指标,如原油收入、控制政府支出、完成国民生产总值等,但也面临着许多问题,主要的问题有:
高失业率是伊朗政府面对的重大社会问题,目前伊朗有350万劳动适龄人口,预计在三年内将达到500万,第三个五年计划的目标之一是每年解决75万人的就业,由于缺乏投资和劳动力市场,每年只有40万人就业,如不加大吸引外资和鼓励私人投资,就业问题很难解决。
国营企业由国家垄断,经营方式没有纳入市场运行的轨道,效率普遍低下。
巨额补贴是政府财政的一个沉重包袱。伊朗每年用于能源的补贴高达100亿美元,用于粮食和药品的补贴20亿美元,能源补贴除了造成能源浪费外,重要的是使企业竞争力下降,产品不能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另外,伊朗一直遭受美国的经济制裁,在美国的资产被冻结,9.11事件后,布什总统延长达马托法,宣布伊朗为“邪恶轴心”国,阻止伊朗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将对伊朗的经济发展长期产生不利影响
伊朗近期经济数据
工业生产增长率:3.5% (包括石油)(2004估计数据) / 3%(不包括石油)(2005 估计数据)
通货膨胀比率:15.5% (2004 估计数据) / 16% (2005 估计数据)
劳动力:2300万 熟练劳动力短缺(2004 估计数据)/2368万--熟练劳动力短缺(2005 估计数据)
劳动力分配:农业30%,工业25%,服务业45%(2001 估计数据)
失业率:11.2%(2004,估计数据)
贫困人口:40%(2002 估计数据)
投资(固定总投资) :30.5%(2005 估计数据)
国家收入433.4亿美元(2004)/ 国家收入488.2亿美元(2005)
支出: 477亿美元,包括国家支出76亿美元(2004估计数据)/ 604亿美元,包括国家支出76亿美元(2005,估计数据)
出口:387.9亿美元FOB (2004估计数据)
国际债务:134亿美元(2004 估计数据)/ 27.5% GDP(2005 估计数据)
农产品:小麦,大米,其他谷物,甜菜,水果,坚果,棉花,乳制品,羊毛,鱼子酱
工业产品:石油,石化产品,纺织,水泥和其他建筑材料,食品加工(特别是糖精,蔬菜油加工),金属预制件,武器.
经济援助已收到:40800万美元(2002 估计数据)
电力生产:1290亿千瓦(2002)
已探明石油藏量:1380亿 bbl (2004估计数据) / 1333亿桶(2005估计数据)
已探明天然气藏量:267亿立方米(2004) / 266.2亿立方米(2005)
电话:1257.11万(2003)
移动电话:337.65万台(2003)
因特网主机: 5269 (2004)
因特网用户: 4300万(2003)
铁路: 7203 km
高速公路: 167157 km
飞机场: 305 (2004 估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