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长城有多长从哪到哪
国家文物局公布我国调查、认定的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千米,分布在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15个省区。西起嘉峪关,东至辽东虎山。
长城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是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也是与我国的“国山”泰山、埃及金字塔齐名的建筑,还是人类的奇迹。在遥远的两千多年前,是劳动人民以血肉之躯修筑了万里长城。长城是中国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长城的长度问题,由于我国历史上有二十多个朝代和诸侯国修筑过长城,而且每个朝代和诸侯国修筑长城的位置和长度都不一样,因此,它的长度要分别情况,具体计算。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长城超过一万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二万多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一万四千七百多里的长城。还有金代的长城也将近万里。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大约在十万里以上。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途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9个省、市、自治区,随着不同的地形、山势和地貌而筑,大都建在山岭最高处,全长7300千米(14600华里)以上,号称万里长城。其中从鸭绿江到山海关段,由于工程比较简单,毁坏较为严重。山海关到嘉峪关段,工程较为坚固,保存也较完整,两端两个关城东西遥遥对峙,长度为6700千米(13400华里)。
② 长城的英文简介
The Great Wall of China is a series of fortifications made of stone, brick, tamped earth, wood, and other materials, generally built along an east-to-west line across the historical northern borders of China in part to protect the Chinese Empire or its prototypical states against intrusions by various nomadic groups or military incursions by various warlike peoples or forces. Several walls were being built as early as the 7th century BC; these, later joined together and made bigger and stronger, are now collectively referred to as the Great Wall.
Especially famous is the wall built between 220–206 BC by the first Emperor of China, Qin Shi Huang. Little of that wall remains. Since then, the Great Wall has on and off been rebuilt, maintained, and enhanced; the majority of the existing wall was reconstructed ring the Ming Dynasty.
Other purposes of the Great Wall have included border controls, allowing the imposition of ties on goods transported along the Silk Road, regulation or encouragement of trade and the control of immigration and emigration. Furthermore, the defensiv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Great Wall were enhanced by the construction of watch towers, troop barracks, garrison stations, signaling capabilities through the means of smoke or fire, and the fact that the path of the Great Wall also served as a transportation corridor.
The Great Wall stretches from Shanhaiguan in the east, to Lop Lake in the west, along an arc that roughly delineates the southern edge of Inner Mongolia. A comprehensive archaeological survey, using advanced technologies, has concluded that the Ming walls measure 8,850 km (5,500 mi). This is made up of 6,259 km (3,889 mi) sections of actual wall, 359 km (223 mi) of trenches and 2,232 km (1,387 mi) of natural defensive barriers such as hills and rivers. Another archaeological survey found that the entire wall with all of its branches measure out to be 21,196 km (13,171 mi).
长城,是不同时期古代中国为抵御不同时期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修筑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现存的长城遗迹主要为始建于14世纪的明长城,西起嘉峪关,东至虎山长城,长城遗址跨越北京、天津、青海、山东、内蒙等15个省市自治区,总计有43721处长城遗产。长城同时也是自人类文明以来最巨大的单一建筑物,以及修缮时间持续最久的建筑物。
2009年4月,中国国家测绘局及国家文物局报告最新的完整考古研究显示,明长城全长8851.8公里,其中人工墙体的长度为6259.6公里,壕堑长度为359.7公里,天然险的长度为2232.5公里,墙体平均高6至7米,宽4至5米。
2012年6月5日,国家文物局宣布,历经近5年的调查和认定,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为21196.18公里。这是中国首次科学、系统地测量历代长城的总长度。该长度比位列第二位的伊朗戈尔干长城(195公里)长约108倍。
③ 长城全长约为几千米
全长约6,700千米,通称万里长城。
④ 长城全长多少千米
明长城总长度为8851.8千米,秦汉及早期长城超过1万千米,总长超过2.1万千米。
长城横亘中国北方辽阔的土地上,宛如一条巨龙盘旋于起伏的群山之巅,气势磅礴,壮严雄伟。
⑤ 长城有多长,多高
长城全长8851.8千米,长城的高度平均为7.8米。
由于年代久远,早期各个朝代的长城大多数都残缺不全,保存得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人们一般说的长城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就的是明长城的长度。
国家文物局和国家测绘局2009年4月18日联合公布,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至甘肃嘉峪关,从东向西行经辽宁、河北、天津、北京、山西、内蒙古、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十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56个县域,总长度为8851.8千米。
长城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防御工程体系,墙身是城墙的主要部分,长城墙身的高度平均7.8米,有些地段高达14米。凡是山岗陡峭的地方构筑的比较低,平坦的地方构筑得比较高;紧要的地方比较高,一般的地方比较低。
因此可以明确:
1、长城的长度=明长城长度=8851.8千米。
2、长城的高度=长城墙身平均高度=7.8米。
1、长城的军事意义
中国古代的军事发展是和长城的产生发展同步前进的,所以长城对于古代军事作战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秦皇汉武,包括明初,无不是在主动出击、军事上取得压倒优势时修建长城的。这说明,修筑长城既是一种积极防御,又是积蓄力量、继续进取的谋略。
2、长城的文化意义
许多外国人知道中国是从长城开始的,长城是世界上其它国家人民了解中国历史、中国文化、中华民族的一个最好的切入点。万里长城这一凝结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智慧与力量的宏伟建筑,在人类历史上留下的宝贵遗产。
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将万里长城定为世界文化遗产,证明长城所具备的历史文化和人文价值已被世界所承认,长城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3、长城的象征意义
一方面不断地向世界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创造能力,另一方面也在展示人类的坚强意志和雄伟气魄。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而且也是人类文明的象征,地球和平的象征,全人类都将从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中得到益处。
⑥ 长城长几千米
长城总计长5万多千米!
长城的长度问题,由于我国历史上有二十多个朝代和诸侯国修筑过长城,而且每个朝代和诸侯国修筑长城的位置和长度都不一样,因此,它的长度要分别情况,具体计算。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长城超过一万里的有三个朝代:一是秦始皇时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万里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新疆,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二万多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全长一万四千七百多里的长城。还有金代的长城也将近万里。若把各个时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大约在十万里以上。这些长城的遗址分布在我国今天的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内蒙古、河北、北京,天津、辽宁、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和山东等十多个省、市、自治区。
早期各个时代的长城大多残毁不全,现在保存比较完整的是明代修建的长城。所以一般人谈长城,主要指的是明长城。所称长城的长度,也指的是明长城的长度。以前人们大多以为明长城的东端起点是山海关,其实这是一个误会。经过考古调查,确定了东端起点在丹东虎山。本来历史记载的就很清楚,东起鸭绿江,西达嘉峪关。
最近有媒体报道考古发现长城一直延伸至新疆罗布泊。其实,《汉书》中早有记载:亭障至盐泽。盐泽就指现今的罗布泊地区。
⑦ 长城的长度为多少公里
长城的长度为21196.18公里。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事,是一道高大、坚固而且连绵不断的长垣,用以限隔敌骑的行动。长城不是一道单纯孤立的城墙,而是以城墙为主体,同大量的城、障、亭、标相结合的防御体系。
长城的防御工程建筑,在两千多年的修筑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长城并不只是一道单独的城墙,而是由城墙、敌楼、关城、墩堡、营城、卫所、镇城烽火台等多种防御工事所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防御工程体系。这一防御工程体系,由各级军事指挥系统层层指挥、节节控制。
长城影响意义
自秦汉至明清,长城沿线的许多关口成为农、牧两大经济、文化系统民族交易的场所或中心,有的逐渐发展成为长城沿线的重要城镇。长城既保证了农业经济、文化与畜牧业经济、文化的正常发展,又为二者的交流和相互补充提供了场所和方便。
又起着调解两种经济,使农、牧业经济朝着主辅相互配合的方向发展的重要作用。因此,长城不单纯是曾起过将两种经济、文化分割开来的作用,还曾担负着将两种经济、文化紧紧系在一起的重任。
在文化方面,长城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和发展上也起了重要作用。长城的修建和戍守,长城区域的争战,反而促使了中国古代汉族和十几个少数民族进行了广泛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