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是哪个国家的边界

伊朗是哪个国家的边界

发布时间:2022-10-07 03:45:13

A. 中国边界线有哪些国家

邻国包括陆上邻国和海上领国。

中国陆上邻国共14个: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老挝和越南。

海上领国6个:日本,菲律宾,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

中国的边境城市分别有:

东港市、丹东市 、集安市、白山市、临江市 、和龙市 、龙井市 、延吉市 、图们市等城市。

1、东港市。位于我国海岸线最北端,东依鸭绿江,南临黄海,与朝鲜隔海相望,与日本一衣带水,是中国唯一的“三沿”城市。

2、丹东市。地处辽宁省东南部,东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新义州市隔江相望,南临黄海,西界鞍山,西南与大连市毗邻,北与本溪市接壤。

3、集安市。集安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东南与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隔鸭绿江相望,边境线长203.5公里。

4、白山市。是吉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吉林长白山西侧,东与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相邻。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中国边界

B. 伊朗高原属于伊朗吗﹖

你好。不完全属于伊朗。伊朗高原由小亚细亚和高加索开始,一直向东延伸,包括现今阿富汗的绝大部分和巴基斯坦的很大部分。伊朗高原面积约250万平方公里。

C. 伊拉克和伊朗是什么关系

伊朗在中国西面,伊拉克在伊朗西面。他们是相邻的阿拉伯兄弟,都信伊斯教。

然而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后,伊拉克趁伊朗局势未稳之际,发动两伊战争。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伊斯兰革命”,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

但自从萨达姆政府被推翻以后,伊拉克和伊朗的关系就开始发生微妙的变化,两国越走越近,出现明显的缓和局面。

(3)伊朗是哪个国家的边界扩展阅读:

伊拉克共和国,简称“伊拉克”,位于亚洲西南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南方是沙特阿拉伯、科威特,北方是土耳其,西北是叙利亚,伊朗和约旦各位于其东西两侧。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简称“伊朗”。位于西亚,属中东国家。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紧靠里海、南靠波斯湾和阿拉伯海。

两伊战争,又称为第一次波斯湾战争,伊朗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神圣抗战、或伊朗革命战争,伊拉克称为萨达姆的卡迪西亚,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战争中受到严重损失,除常规战争外,在战争过程中采取了袭城战、袭船战、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的手段。伊拉克还对伊朗军队、平民动用化学武器。

D. 中国边界有哪些国家

中国边界与朝鲜、俄罗斯、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和越南14个国家的实际管辖领陆接壤。

1、朝鲜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朝鲜语:조선민주주의인민공화국, 英语:Democratic People's Republic of Korea),简称“朝鲜”(North Korea)。是位于东亚朝鲜半岛北部的社会主义国家,执政党是朝鲜劳动党。南部与韩国以三八线朝韩非军事区分隔,北部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接壤,西临渤海,与山东半岛隔海相望,东临日本海。首都平壤。

2、俄罗斯

俄罗斯联邦(俄:Российская Федерация)又称俄罗斯(俄:Россия),简称俄联邦、俄 。是由22个自治共和国、46个州、9个边疆区、4个自治区、1个自治州、3个联邦直辖市组成的联邦共和立宪制国家。国旗为白、蓝、红三色旗。国徽主体为双头鹰图案。

俄罗斯位于欧亚大陆北部,地跨欧亚两大洲,国土面积为1709.82万平方公里,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也是一个由194个民族构成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主体民族为俄罗斯人,约占全国总人口的77.7%。

3、蒙古国

蒙古国(蒙古语:Монголулс,英语:Mongolia),简称“蒙古”。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俄罗斯之间,被两国包围的一个内陆国家,蒙古虽然不与哈萨克斯坦边境接壤,但其最西点到哈萨克斯坦的最东端只有38公里。首都及全国最大城市为乌兰巴托,占全国总人口的45%。

4、哈萨克斯坦

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哈萨克语:Қазақстан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简称哈萨克斯坦。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内陆国家,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国。国名来自其主体民族哈萨克族。与俄罗斯、中华人民共和国、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等国接壤,并与伊朗、阿塞拜疆隔里海相望,国土面积排名世界第九位。

5、吉尔吉斯斯坦

吉尔吉斯共和国(吉尔吉斯语:Кыргыз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 Kyrgyz Respublikasy),通称吉尔吉斯斯坦 ,是一个位于中亚的内陆国家。北边与哈萨克斯坦相接,西边则为乌兹别克斯坦,西南为塔吉克斯坦斯坦,东边紧邻中国。比什凯克是吉尔吉斯斯坦的首都和最大城市。

E. 我国什么地区与伊朗搭边

从中国地图上看,我国的陆地邻国俄罗斯、蒙古、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巴基斯坦、阿富汗、朝鲜。我国和伊朗之间并没有直接相邻的边界。从方位来看,新疆比较接近伊朗。

F. 科威特 沙特阿拉伯 伊朗 伊拉克 阿富汗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这六个国家哪一个不属于阿拉伯国家

伊朗不属于阿拉伯国家。

阿拉伯国家包括阿尔及利亚、巴林、科摩罗、吉布提、埃及、伊拉克、约旦、科威特、黎巴嫩、利比亚、毛里塔尼亚、摩洛哥、阿曼、巴勒斯坦、卡塔尔国、沙特阿拉伯、索马里、苏丹、突尼斯、阿联酋、也门、叙利亚。

(6)伊朗是哪个国家的边界扩展阅读

阿拉伯国家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地区,包括巴勒斯坦、约旦、叙利亚、黎巴嫩、沙特阿拉伯、伊拉克、也门、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阿曼这12个西亚国家;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利比亚、苏丹、埃及这6个北非国家;另外还有非洲东部的吉布提、索马里、科摩罗以及非洲西部的毛里塔尼亚。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伊朗不是阿拉伯国家(其主体民族为波斯人),但其与伊拉克同属于什叶派穆斯林掌权的国家。土耳其也不是阿拉伯国家(主体民族是土耳其人)。阿拉伯世界总面积13132327平方千米,约占世界总面积的9%。

G. 伊朗是一个国家吗,在哪个地方

伊朗是一个国家,位于亚洲西南部,北邻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西与土耳其和伊拉克接壤,东面与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相连,南面濒临海湾和阿曼湾。

H. 请告诉我伊朗的历史

伊朗古称波斯,是一个拥有古老文明的国家,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古波斯人曾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在其历史上先后有多个帝国建立、兴盛和衰亡.

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648年-前330年)

阿契美尼德帝国,又称波斯第一帝国。公元前549年居鲁士二世统一波斯各部,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鲁士二世击败了当时统治波斯的米底人(Median),使波斯成为一个强盛的帝国。前539年,居鲁士占领巴比伦,将古老的巴比伦文明融入波斯。
到了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波斯王崇尚武力,对外积极扩张,使第一帝国的疆域得到了空前发展。大流士一世向东部进军印度河流域,占领了包括今天巴基斯坦和印度西北部在内的广大地区;在西线则向当时欧洲着名的文明发源地古希腊诸城邦发动了入侵,但遭到古希腊人的英勇抵抗,在马拉松战役(前490年)中遭到失败而功败垂成。其子薛西斯一世继位后曾再度向希腊用兵,但被准备充分的古希腊军队击败。
阿契美尼德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马其顿(希腊)统治时期(前330年-前170年)

公元前334年,当时已经征服希腊各城邦的马其顿王国,在新任国王亚历山大的统治下,以报昔日波斯入侵希腊之仇为口号,带领希腊大军进攻波斯第一帝国,在高加米拉战役中彻底击败大流士三世的百万大军,波斯第一帝国被吞并,成为希腊化的亚历山大帝国的一部分。但亚历山大帝国在亚历山大大帝病逝后,很快陷入分崩离析。亚历山大手下大将塞琉西一世自立塞琉西王朝,以叙利亚为中心,统治波斯地区。
这一时期波斯成为东西方交流的一个枢纽。丝绸之路由此连接中国和西方,佛教从印度传往中国,琐罗亚斯德教则西去影响了犹太教。

塞琉西王朝后期,约在前238年,其东部的安息(帕提亚)和大夏(巴克特里亚)先后从帝国分裂独立,东部边境又不断遭受贵霜王朝侵扰,西部边疆又面临罗马帝国的大肆扩张,最终被罗马帝国和安息瓜分,塞琉西王朝灭亡。

安息王朝(公元前170年-公元226年)

新兴的安息帝国(公元前170年-公元226年)继承了塞琉西王朝的波斯帝国主体地位。安息帝国位于今天的伊朗的东北部,与罗马帝国隔幼发拉底河为界,首都泰西封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这两大帝国之间战争不断。同时安息帝国与东邻贵霜王朝也是战事频发。

公元前53年,即西汉甘露元年,古罗马帝国执政官之一的克拉苏率7个军团4.5万人的精锐部队,越过幼发拉底河,发动了对古帕提亚王国(安息)的侵略战争。在卡尔莱战役中,英勇善战的安息军成功地围歼了罗马军团于荒漠深处,罗马军团残部从亚美尼亚撤出时又遭袭击,克拉苏被俘斩首。克拉苏长子普布利乌斯率精锐的第一军团6000余人,从这场恶梦般的战争中突围东逃,辗转于防御薄弱的安息东部地区;最后流亡到西域康居国(今哈萨克斯坦境内),为在此称雄的北匈奴郅支单于所收容。据《汉书"陈汤传》记载:公元前36年,汉西域都护甘延寿、付校尉陈汤,率4万将士西征匈奴郅支单于于郅支城,并“生虏百四十五,降虏千余人”。这支部队就是罗马军团残部,他们投降后被安置在甘肃永昌县境内,汉政府在祁连山麓设置了“骊靬县”。

频繁的战争造成安息帝国国力衰竭,各地军阀割据,全国陷入一片混战,帝国末期名存实亡。

萨珊王朝(公元226年-650年)

公元226年,阿尔达希尔一世经过两年的战争,推翻了安息王朝,建立新的萨珊王朝,定都泰西封。萨珊王朝因阿达希尔的祖父而命名。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国之后首次重新统一,史称波斯第二帝国。
萨珊帝国多次与罗马帝国爆发战争,曾俘虏过一个罗马的皇帝。
萨珊帝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全体人民分为教士、军人、文人、和平民四等。***中天主教被迫害,景教则得以发展。
由于对东罗马帝国连年征战,萨珊帝国对臣民横征暴敛,同时加强对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乱迭起,先后在629年和642年,帝国两任皇帝都遇刺身亡,帝国走向了崩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和波斯间的友好往来频繁,《魏书》记载,波斯使臣来中国交聘达数十次之多,给北魏皇帝带来的各种礼品,有珍物、训象等。1970年,在甘肃张掖大佛寺出土了六枚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就是明证。帝国崩溃后,萨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俾路支逃往中国避难。

伊斯兰教时期(公元650年-1290年)

混乱的萨珊帝国很快被新兴的伊斯兰教控制下的阿拉伯帝国击溃。波斯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在阿拉伯人统治初期,当时同样处于强盛时期的大唐帝国在波斯呼罗珊地区与阿拉伯帝国发生了激烈交锋,虽然唐军由于深入敌境作战,双方兵力悬殊等原因败北,从而失去了对中亚的控制权,但此战中唐军表现出的惊人战斗力令阿拉伯人胆战心惊,从此打消了东侵中国的企图。此后,阿拉伯语成了通行的语言,伊斯兰教迅速取代了琐罗亚斯德教,各地大量兴建清真寺。

公元750年阿拔斯王朝统治阿拉伯帝国,而波斯人则在政府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在这期间波斯的文化得到巨大的发展。

9世纪后,阿拔斯王朝因内部叛乱不断而国势日衰,割据局面形成。

公元1037年从东北方来的塞尔柱人占领波斯;

公元1205年花剌子模王国征服波斯。

蒙古统治时期(1219年-1500年)

公元1219年,蒙古帝国成吉思汗率大军攻灭花剌子模王国,之后他的孙子旭烈兀又相继征服波斯和阿拉伯帝国残部,建立了伊儿汗国。公元1295年伊儿汗国大汗入伊斯兰教。
从公元1370年到1405年,波斯成了帖木尔帝国的一部分。帖木尔汗死后波斯再次陷入了混乱和割据。
伊儿汗国时期,中国和波斯的文化交流得到了空前发展。不少精通中国天文、历法、医药的学者随旭烈兀来到波斯进行了广泛的文化交流。
公元1405年到1433年,中国明朝的穆斯林太监郑和带领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多次到达波斯。郑和在斯里兰卡立的石碑用中文、泰米尔语、波斯语三种文字写成。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在明朝穆斯林的经堂教育中被广泛使用。

萨非王朝(公元1500年-1722年)

萨非王朝(又译萨法维王朝)是一个由突厥人建立的帝国,其建国的英主伊斯迈尔一世统一波斯,并把疆土扩展到今天的阿塞拜疆、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一部分,以什叶派的“十二伊玛姆”教义为国教。萨非王朝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争不断。公元1588年阿拔斯大帝继位,迁都伊斯法罕,与土耳其谈和,驱逐乌兹别克人,并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得波斯湾中的小岛巴林,使波斯成为***世界最重要的文化中心。

但很可惜,这是波斯在世界近代史来临前最后的辉煌。

欧洲列强的“大博弈”(公元1722年-1914年)

公元1722年,沙皇俄国彼得大帝联合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入侵波斯,之后波斯国内又爆发了逊尼派教徒为抵抗被迫强制信奉什叶派的暴动,萨非王朝灭亡。
公元1779年至1925年,波斯在卡扎尔王朝的统治下,北面的俄国和东面以印度为基地的英国纷纷对其蚕食,其领土中被割裂出英国殖民统治的巴林和阿富汗的一部分,由俄国侵占的阿塞拜疆、吉尔吉斯斯坦、土库曼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区。俄英两大殖民帝国在波斯的这种战略竞争在史书上被称之为“大博弈”。

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之后(公元1914年-193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的俄国、土耳其、英国(经阿富汗)和德国(经土耳其)均向波斯派出军队以控制波斯的油田。战后波斯北部被英国驻军占领。1925年礼萨·沙·巴列维推翻卡扎尔王朝建立巴列维王朝。俄国和英国对巴列维王朝保持着深厚的影响力。

1935年,礼萨·沙·巴列维将波斯在国际上更名为伊朗。
第二次世界大战及冷战中期***革命(公元1935年-1979年)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的轴心国集团和同盟国集团围绕伊朗的战略资源油田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德国,苏联,英国,美国等纷纷进入伊朗。战后,巴列维王朝为了摆脱英国和苏联的巨大影响力和控制而追随美国,但不幸的是,伊朗的地理位置和石油这一战略物资的存在,使其成为美国对苏联集团的冷战基地,在70年代初更成为美国在中东的重要立足点。

20世纪70年代是伊朗的暴富时期。这期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油价猛涨,波斯湾沿岸一批产油国迅速致富。几年内伊朗的国民生产总值就翻了好几番。但是,在财富迅速增长的同时,伊朗社会内部各种固有的矛盾也开始激化。

巴列维在此情况下欲重温昔日波斯帝国旧梦。于是他一再修订经济发展计划,大幅度地增加投资,强行加速度地推进工业建设,并宣称到本世纪末要把伊朗建成一个与工业发达国家平起平坐的工业国,成为世界“第五大强国”。强国梦的悲剧由此就产生了。

大批失地农民流入城市,首都德黑兰集中了伊朗1/5的人口。以国王、王室为首的2000家豪富聚敛财富,巧取豪夺,贪污腐化,挥金如土,而广大农民和城市贫民几乎未从激增的石油财富中受益,贫富差距与社会财富同步增长,社会矛盾严重激化。巴列维只能以军警和秘密特务组织“萨瓦克”维持其统治。在外交上,巴列维对美国唯命是从,甘心充当美国在波斯湾的宪兵,民族矛盾伴随着人民对西方文化大举吞食***文化的愤怒,使巴列维政权坐到了火山口上。

1977年12月,流亡在伊拉克纳杰夫的霍梅尼向国内学生和信徒发出进行反对国王的“圣战”的号召。1978年初刊登在伊朗《新闻报》上的一篇文章对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进行了亵渎,由此在1月7日至9日,引发了数千名神学院学生在宗教圣城库姆举行抗议游行示威,但遭到军警镇压,造成约70人死亡、400人受伤的流血惨剧。

当年9月,伊朗国内爆发了持续数周的总罢工,全国陷入严重瘫痪状态。12月10~11日,首都德黑兰发生大规模示威,有成百万群众参加。游行的组织者发表17点声明,要求结束君主制,接受霍梅尼为最高领导人,建立***政府,恢复农业,保护宗教,让流放者回国等。12月18日,为抗议军队镇压,全国再度爆发总罢工,政府机构完全陷于瘫痪。国王被迫于12月30日任命“民族阵线”领导人之一巴赫蒂亚尔为首相,并于1979年1月13日组成以巴赫蒂亚尔为首的摄政委员会。

巴赫蒂亚尔虽同意组阁,但要求解散现议会和萨瓦克,由政府控制军队警察,国王立即出国度假,将来做一名立宪君主。但巴赫蒂亚尔本人却因与国王合作被民族阵线开除。革命浪潮已不可阻挡。1978年底国王统治的基础走向崩溃,它赖以维持统治的军队发生了动摇,一些士兵倒向革命阵营,王室成员、高级官员及军官纷纷向海外转移财产。巴列维的统治濒临崩溃。
美国在关键时刻改变了一贯支持国王的态度,准备放弃巴列维政权,转而与霍梅尼合作。1979年的1月26日巴列维国王在美国的压力之下乘飞机出国流亡。霍梅尼从巴黎回到伊朗,建立了伊斯兰政权。1979年4月1日,伊朗***共和国宣布成立。统治了伊朗半个世纪的巴列维王朝寿终正寝。

1979年10月,因美国收留被废黜的国王巴列维,伊朗国内掀起反美浪潮。同年11月4日上午,在伊朗首都德黑兰,数百名伊朗男女学生占领了美国大使馆,扣押66名使馆人员当作人质,要求美国政府立即引渡巴列维。美国政府断然拒绝伊朗方面的要求。伊朗方面表示,若不引渡巴列维,则不释放人质。
人质事件引起轩然大波。1980年4月7日,美国宣布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并正式对伊朗实行经济制裁。美国还要求西欧盟国采取同样措施。4月22日,卡特总统下令执行武装秘密营救人质的“蓝光”计划,结果机毁人亡,行动失败。直到9月两伊战争爆发。伊朗以美国归还伊朗140亿美元的资产,取消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为条件释放了全部美国人质。
旷日持久的美国人质问题虽然得到了解决,但是,它为日后的美伊关系打下了难以解开的结。人质事件加上新政权公然宣传“输出革命”极大地损害了伊朗伊斯兰革命的形象,因此在日后爆发的两伊战争中,尽管伊朗是被侵略的一方,但是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谴责萨达姆,也没有一个国家同情伊朗。

***革命后的伊朗***共和国(公元1979年后起至今)

旷日持久的人质事件加上“向全世界输出伊斯兰革命”的非理性宣传极大地损害了伊朗的国家利益,伊朗在国际社会陷入孤立境地。

伊朗和伊拉克都是亚洲西部的阿拉伯国家。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1200公里,长约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长期以来两国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另外,宗教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两国虽然同属信奉***教的国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教的什叶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教的什叶派。1979年伊朗爆发***革命,伊朗政府强调要向所有***国家“输出原教旨主义的***革命”,公开号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叶派“进行***革命”,推翻伊拉克现政权建立“***共和国”。伊拉克则支持伊朗境内少数民族如库尔德族的民族自决要求。随着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边界武装冲突的加剧,1980年9月22日两伊战争全面爆发。

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战,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这项决议,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这项决议。在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后,两伊同意从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战。这是两伊从战争走向和平的重要转折。

伊朗和伊拉克从1980年9月到1988年8月进行的这场近八年的战争使两国人民的生命财产和国民经济遭受了巨大的损失。伊朗死伤60多万,伊拉克死伤40多万。无家可归的难民超过300万。两国石油收入锐减和生产设施遭受的破坏损失超过5400多亿美元。估计两伊在这场战争中至少损失9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随着冷战的终结,世界格局发生了剧烈变化,波斯湾地区的局势也随之发生了巨大改变。美国先后于1991年和2003年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1991年海湾战争摧毁了伊拉克的武装力量,2003年美国以“反恐怖”为名入侵并占领了伊拉克。美国的军事行动虽然打垮了伊朗的宿敌伊拉克,但也让伊朗面临美国更直接的威胁。

在两伊战争结束以来,伊朗的实力得到恢复,国力得到增强。而且其国内的政治变化有明显地回归世俗政权的迹象,但宗教势力的影响力仍然极为强大。因此,伊朗对美国的态度仍然非常强硬,美国也一样。

去年以来,伊朗核问题愈演愈烈,围绕这一核心利益,美国与伊朗频频叫板对方,美国不断地宣布向海湾地区增兵,而伊朗则针锋相对地以多次军事演习回应。就在几天前,美国又向海湾集结了一支庞大的海军舰队,波斯湾地区战云密布,等待伊朗和美国的将会是什么呢?

I. 金新月国家是指哪三个国家

金新月国家是指阿富汗,巴基斯坦,伊朗三个国家。金新月的名字是因为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这三个国家的中间交界地带形状非常像一轮弯弯的月亮。金新月是阿富汗,巴基斯坦和伊朗三个国家的交界地带,这里人口稀少、交通不便,居住着帕坦族和俾路支族,他们不受任何国家的管理,可以自由的来往于这三个国家的边界地带。

阿富汗介绍

阿富汗伊斯兰共和国,简称阿富汗,是一个位于亚洲中南部的内陆国家,坐落在亚洲的心脏地区。阿富汗的位置有不同的定义,有时候会被认为处在中亚或者南亚,甚至被归类于中东地区。

阿富汗与大部分比邻的国家有着宗教上,语言上,地理上相当程度的关联。阿富汗的名字在普什图语中的意思就是普什图人的地方,而普什图人亦是现时阿富汗人口最多的族群。

巴基斯坦的介绍

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简称巴基斯坦。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南濒阿拉伯海,东接印度,东北邻中华人民共和国,西北与阿富汗交界,西邻伊朗。海岸线长980公里。南部属热带气候,其余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气温27℃。

伊朗介绍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简称伊朗,位于西亚,属中东国家,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紧靠里海,南靠波斯湾和阿拉伯海。

素有欧亚陆桥和东西方空中走廊之称。海岸线长2700公里。境内多高原,东部为盆地和沙漠。属大陆性气候。

J. 巴基斯坦和伊朗的关系

巴基斯坦和伊朗既是邻国,又是波斯湾地区的伊斯兰大国,在印巴分治巴基斯坦建国以后,巴基斯坦与伊朗建立了亲密的盟友关系,两国关系经历了长期的考验。但是随着1979年伊朗原有政权的颠覆,巴伊关系也出现微妙的变化,再加上两国在阿富汗有利益冲突,使两国之间出现矛盾分歧,两国关系变得越来越疏远。

今天铭苏先生就为大家简单梳理一下两国关系发生转变的具体历程和原因:

一、巴基斯坦和伊朗的蜜月期

1947年巴基斯坦建国,建国后的巴基斯坦与印度由于领土争端问题爆发了三次战争,巴基斯坦由于国家实力比印度弱,所以巴基斯坦就需要加强同中东地区穆斯林国家的关系,以便获得他们的理解、支持和援助。

同为伊斯兰国家的伊朗,在印巴冲突中支持巴基斯坦,并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力所能及的援助。伊朗之所以积极发展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一方面伊朗作为波斯人与阿拉伯国家存在矛盾,二来伊朗也面临北部苏联的威胁,这使伊朗加强了同为伊斯兰兄弟邻国的巴基斯坦合作。早在1950年两国就签署了《友好条约》,1956年两国成立了边界委员会,共同勘测边界,并签署了两国边界划分协定。

伊朗和巴基斯坦发展友好关系还有一个外部因素,那就是两国都同美国建立了密切的盟友关系。二战后,美国为了阻止苏联南下,美国同巴基斯坦建了密切的盟友关系,向巴基斯坦提供军事、经济援助。同样,在中东地区美国扶持伊朗巴列维王朝,使伊朗和以色列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最重要的两个盟友。由于伊朗和巴基斯坦都是美国的盟友,两国之间的合作关系更为密切。

在70年代,随着国际油价的大幅增长,伊朗获得了巨额的石油收益,经济实力增强后,通过购买西方国家先进武器装备,伊朗成为中东地区的军事大国。而巴基斯坦由于在第三印巴战争中被印度肢解,自身实力大幅削弱,这一时期伊朗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的经济和军事援助。

伊朗认为,如果巴基斯坦实力削弱,那么印度和苏联就会威胁到伊朗的国家安全,所以伊朗支持巴基斯坦也是为了减少印度和苏联对自身的威胁。伊朗作为当时的地区大国,积极参与调解巴基斯坦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之间的矛盾冲突,并对印度和阿富汗进行经济援助,这个时期伊朗和巴基斯坦关系上伊朗明显占据主导地位,但是两国的关系却依然非常密切。

二、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巴伊关系开始出现裂痕

进入八十年代,伊朗和巴基斯坦都加速了伊斯兰化进程,伊朗革命后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巴基斯坦齐亚.哈克政权深受沙特阿拉伯瓦哈比教义影响,巴基斯坦伊斯兰化过程中瓦哈比教义特征引发了国内什叶派的不满,从而加深了教派冲突。伊朗作为什叶派为主的国家,自然对巴基斯坦不满。而且巴基斯坦与美国、沙特等国建立了广泛的政治、经济、军事合作,这也使巴伊关系恶化。

八十年代发生的两件大事对巴伊关系产生了影响,一是苏联入侵阿富汗;二是两伊战争。

伊朗和巴基斯坦都反对苏联入侵阿富汗,因为苏联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会影响巴伊两国的国家安全。但是两国在是否直接同纳吉布政权谈判以及苏联撤军条件等问题上存在分歧。伊朗八十年代与邻国伊拉克进行了8年的战争,这牵制了伊朗大量的精力,使伊朗对外活动处于低谷。而巴基斯坦被西方国家当作抵抗苏联南下的屏障,国际社会援助阿富汗的物资都要经过巴基斯坦进入阿富汗,巴基斯坦这时也接受了国际社会的大量援助。这一时期,尽管巴基斯坦和伊朗存在分歧,但是还保持了较为密切的关系。

90年代,伊朗调整了对南亚过国家的政策,开始加强同印度的合作。印度是一个南亚大国,也是世界能源消费大国,而且国防基础要比巴基斯坦雄厚,伊朗同印度合作有着广阔的前景。所以伊朗在尊重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利益关切的同时,积极发展与印度的政治、经济合作,这引起巴基斯坦的不满。事实证明,伊朗同印度的合作为伊朗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此后印度变成了伊朗最大的石油出口对象。

伊朗和巴基斯坦在阿富汗问题上分歧也比较严重。伊朗在阿富汗抵抗苏联入侵时期就支持阿境内的什叶派武装,在苏联撤军以后,阿富汗逊尼派的普什图人掌握国家政权,沙特和巴基斯坦支持阿富汗政权,引发伊朗的担忧。美国和沙特在阿富汗实力的壮大会危及自己的国家安全,所以伊朗支持阿富汗境内的什叶派力量加强自己在阿富汗的存在。在希克马蒂亚尔竞选失败以后,巴基斯坦开始支持塔利班武装,这也引起伊朗的不满。

这一时期,伊朗和巴基斯坦关系没有以前那么密切了,两国教派冲突、阿富汗问题、伊朗加强同印度的合作、巴基斯坦同沙特和美国的密切关系,这些都导致伊朗和巴基斯坦之间不再是密切的盟友关系,两国变成了既合作又竞争的关系。

不过,近期美国对伊朗实施经济制裁,伊朗的处境非常不好,这也使伊朗不得不加强同周边邻国的合作,以化解美国的制裁。美国在反恐和阿富汗战争结束以后,巴基斯坦在美国的南亚战略中的地位已经下降,美国削减了对巴基斯坦的军事和经济援助,加大对印度的扶持,这也使巴基斯坦对美国不满。伊朗和巴基斯坦作为邻国,还是有合作的现实需要。

阅读全文

与伊朗是哪个国家的边界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在伊朗靠什么赚钱 浏览:595
在印尼怎么招聘当地人 浏览:257
越南产的泡菜哪个牌子好 浏览:57
印尼6011是哪里 浏览:921
英国私人部队有多少 浏览:220
印度十大特产有哪些 浏览:914
印度为什么用猪头 浏览:414
为什么外国人喜欢越南妹 浏览:971
中国酒魂如何发掘 浏览:16
伊朗足球赛为什么没有女人观战 浏览:26
非洲和印度哪个生活水平高 浏览:859
印尼加鲁达鹰航空怎么样 浏览:103
印度大流感如何治疗 浏览:730
去印尼可以带什么药水 浏览:792
英国共有多少郡 浏览:265
印度象神为什么被砍头 浏览:516
意大利首都是哪个城市地图 浏览:802
在印尼带点什么回国 浏览:804
印度太阳能车怎么样 浏览:108
印尼的岛是怎么统一的 浏览: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