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伊朗武器禁运解除在即,当初对伊朗实施武器禁运究竟是如何产生的
伊朗退出了《伊核协议》之后,美国害怕伊朗迅速补充自己的军事实力,所以在联合国提议伊朗一段时间内不能买其他国家的武器装备,而兔子和俄罗斯也认为伊朗这个时候和美国翻脸没有胜算,于是这个法案就通过了。因为伊朗这个国家实在是有违常理,作为一个宗教国家是很激进的,在当时的情况下很容易以卵击石去和美国开战,所以协定这个法案是对双方都有好处。
而现在伊朗准备好了,只等协定过期,就能从俄罗斯和兔子那里买到军火,这个时候美国再出来阻挠伊朗购买军火就有点为时已晚了,毕竟联合国已经不可能再通过美国提出延期的提议了。现在的美国要么和伊朗正面开打,要么乖乖回到谈判桌上与伊朗协商一下如何制定《新伊核协定》。
㈡ 两伊战争的战争进程
第一时期,战争在伊朗境内进行。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等15座城市和空军基地进行空袭。23日凌晨2时,出动地面部队5个师又2个旅,1200余辆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起进攻。到10月底,伊朗挡住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从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转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将其军队撤出所占伊朗领土,两国边界又恢复战前状态。
面对伊拉克的强大攻势,伊朗军队仓促应战。其空军袭击了伊拉克境内的16个目标。地面部队调整部署,向边境机动。在前线集结了7个师又2个旅的兵力,此外还有大批的革命卫队。伊朗设防的重点在北线,以扼守主要通道,迟滞伊拉克军队的进攻。伊朗阻滞了伊拉克的进攻势头后,渐渐夺取并把握了战争的主动权。1981年9月,伊朗开始大举反攻。9月底,伊朗集中10余万兵力,发动大规模的阿巴丹反击战,解除了伊拉克对阿巴丹的包围。1982年3月下旬,经过周密部署,伊朗又发动了“胜利行动”攻势,全歼伊拉克2个旅,重创2个师,共毙伤伊拉克士兵2.5万人,俘虏1.5万人,击毁坦克360辆,击落飞机20余架,缴获了上百辆坦克和装甲车。4月20日,伊朗又集中近3个师的兵力和大批革命卫队约10万余人,发起以收复霍拉姆沙赫尔市为目标的“耶路撒冷圣城行动”攻势。经过25天激战,终于收复了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尔。6月10日,伊拉克提出全线停火建议,并单方面实施停火,宣布承认两国于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继续有效,并准备在伊拉克根本权利得以承认的基础上同伊朗谈判。6月20日,又宣布10天内从伊朗境内撤回全部军队。6月29日,其军队已基本撤出伊朗。
第二时期,战争在伊拉克境内进行。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2万军队,发动了第一次巴士拉战役。经过多次拉锯战,至9月底伊朗军队控制了伊拉克境内面积约200多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从10月开始,伊朗又出动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前后组织7次反击,将伊朗军队阻挡在边界一带。1983年2月以后,伊朗在中线和北线再次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线。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势基本停止。
为了进一步迫使伊朗罢兵言和,自1984年4月起,伊拉克采取“以战迫和”方针,在地面和海上连续向伊朗发起主动出击。在局部地区对伊朗军队发动一系列的小规模袭击,并在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与此同时,伊拉克还利用其空中优势,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袭船战”。
1986年,两伊战争再度激烈,战争进入第三时期。伊朗一反过去打消耗战的方针,力争速战速决。1986年2月初,伊朗出动9万余人的兵力,发动了规模较大的代号为“曙光—8号”的攻势,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奥。与地面战场相呼应,1986年,两伊“袭船战”一再升级,遭到袭击的船只达106艘,其中有28艘进出科威特港口的船只遭到袭击。由于两伊“袭船战”影响到非交战国的利益,科威特于1986年11月和12月,先后向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苏联、中国、法国和英国提出租船和护航要求。苏美相继同意为科威特油轮护航,并以此为由不断向海湾派遣军舰,从而使原来就很紧张的海湾局势增添了更大的危险。为避免战争进一步升级,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过了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双方立即停火。598号决议通过后,由于两伊积怨已久,在停火问题上立场各异,分歧较大,谁也不愿主动作出让步,因而联合国598号决议迟迟得不到贯彻落实。
第四时期,1988年,是两伊战争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2—4月,双方使用了数百枚导弹袭击对方的城镇,掀起了一场空前规模的“袭城战”。此后,在相持中,伊拉克渐渐占了上风,4月17日,伊拉克军队对法奥地区的伊朗守军发动了代号为“斋月”的攻势,经过两天激战,于18日下午全部收复被伊朗占领两年之久的法奥地区。外国军事专家评论,这是“两伊战争的转折点”,它“打开了结束两伊战争的大门”,“为两伊通向和平开辟了道路”。伊朗在欲战不能,欲罢不忍的境况下,被迫于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8月20日,两伊双方实现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从1984年4月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双方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至1988年7月,伊拉克所占伊朗领土几乎全部丧失。
㈢ 两伊战争发生的经过
两伊战争
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属于西亚。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夏特阿拉伯河的
主权而产生争议。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伊斯兰革
命”,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成为继
越南战争外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整个战争进程可分为:第一阶段,伊拉克进攻,伊朗
防御;第二阶段伊朗由战略相持转为战略反攻,伊拉克丧失战场主动权;第三阶段伊朗进
攻,伊拉克防御。
第一阶段时间为1980年9月22日至10月底。9月22日起,伊拉克出动大批飞机,大
肆轰炸伊朗的10个空军基地。地面部队5个师分三路向伊朗境内推进,迅速攻占伊朗近2
万平方公里的领土。迫使伊朗西部边境的4个师退守阿巴丹等重要城镇。10月初,伊朗利
用伊拉克军队兵力分散,作战协同不好的特点,迅速从后方调集3个正规师和大批革命卫
队,有效地迟滞了伊拉克军队的进攻。
第二阶段时间为1980年11月至1982年6月底。伊拉克军在第一阶段未达成战略目的
时,又在北线马万里地区开辟了新战场,使整个战线延长至610多公里。伊朗军队调整部
署,在战斗中大量使用革命卫队,以重大代价粉碎了伊拉克军队迅速占领胡齐斯坦省以切断
伊朗经济命脉,迫使伊朗谈判的企图。尔后,伊朗军队集中主力于中线和南线,重点围歼伊
拉克军的有生力量,解除了阿巴丹的包围,收复了南线全部,中线的大部分失地,逐渐取得
了战场主动权。
第三阶段时间为1982年7月3日至1988年8月20日。1982年7月13日夜,伊朗军
队发动了“斋月行动”的攻势,攻入伊拉克境内,经多次战斗,占领了伊拉克境内的马季农
岛、海湾的法奥港和北部战线的一些高地。伊拉克军开始全线转入防御,采取以攻为守,以
迫使伊朗人坐下来谈判。随着战争的持久,双方均未能打开战场僵局,随即为了引起国际社
会的关注,不断发动“油轮战”、“袭城战”及“经济战”,在地面战场上互有攻守,导致
战争不断升级。战争中,美国海军为本国油船护航与伊朗海军发生冲突。而且,由于伊朗国
内经济形势恶化,无法支撑战争,在国际上的处境十分孤立。经过国际社会的加紧调解,伊
朗在战和问题的立场上发生重大变化,同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8月20日两伊
宣布停火,战事遂告结束。
两伊战争实际上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消耗战。8年中,两国军费开支和经济损失总计
达6000亿美元,交战双方人员伤亡148万人,被俘8万人。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
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
艘;伊拉克军队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
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同时,非交战国也蒙受巨大损失,被击沉击毁船只90
艘,击伤546艘,另有90艘被困于阿拉伯河,大部损坏。
㈣ 中国对伊朗军售
对于美国国务院27日指责6家中国公司向伊朗提供武器和技术,并将受到美方制裁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秦刚昨天表示,美方的做法无助于双方在防止武器扩散方面的合作,并要求美方立刻纠正这一错误做法。
秦刚28日在答记者问时说,中方对美国政府根据所谓国内法制裁中方公司表示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秦刚说,中国政府在防扩散问题上一贯采取严肃、负责的态度,并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出口管制。美方上述做法不利于双方防扩散合作,我们要求美方改变这种错误做法。
佐立克力推制裁决定
美国国务院27日宣布,6家中国公司,2家印度公司和1家奥地利公司因向伊朗出售武器和技术已经受到美国的制裁。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埃雷利说,美方的做法基于“确切的信息”做出,他还指责中国公司已经不止一次违反美方禁令,向伊朗提供敏感武器和技术,尤其是中国北方工业公司(NOR-INCO)。
据悉,美国的制裁已于12月23日生效,期限为1年,到2007年12月为止。美国政府将不会继续与被制裁公司展开高新技术合作,并禁止美国公司在向这些公司出口敏感产品时获得许可证。
美国对中国公司进行制裁自2003年7月以来已是第三次,当时布什政府曾提出一份中国公司涉嫌向伊朗出口导弹和化学武器技术的名单。而自2001年至今,全世界已有40家公司和个人列入美国“黑名单”,并遭到美国制裁,“罪名”是向“无赖国家”出口敏感武器和技术。
美国《华盛顿时报》27日指出,此次中国公司遭制裁事件的幕后推动者为美国副国务卿佐立克,他从今年4月起就开始考虑制裁事宜,并在过去数周里最终做出决定。其依据是美国2000年通过的《伊朗防扩散法案》,这部法案禁止国际社会向伊朗提供核生化武器和导弹技术。
中国公司:有自主贸易自由
对于美方的指责和制裁,中国公司予以了回击。中国北方工业公司28日在其网站上发表声明说,美方的指责毫无根据,该公司进行自由贸易的权利应得到保护。
声明说,“自2003年5月23日以来,美国政府数次对中国北方工业公司进行制裁,这是毫无根据并且极其错误的,我们对此强烈反对。”声明表示,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一直严格遵守中国政府在防止武器扩散方面的法律和规定,以及相关的国际条约。该公司对于美国经济也贡献良多,因此美国方面应停止制裁。
除中国北方工业公司外,中国航空技术进出口有限公司(中航技)、山东淄博化工设备有限公司、江西洪都航空工业股份有限公司、Ounion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和Limmt冶金矿产公司也被美国列入制裁名单。
有媒体指出,此次中国公司遭制裁有更大的国际背景。美国和欧盟一直希望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并多次寻求中国和俄罗斯的支持。中俄同美国和欧盟官员虽然进行了多次接触,但一直拒绝在核问题上对伊朗制裁。而要安理会通过对伊朗的制裁,中俄两国是美欧必须争取的选票。
㈤ 伊朗百亿军购大单已敲定,俄罗斯将全力交付,美国能否阻止
随着美国对伊朗武器禁运即将结束,对于已经几十年没有从外界采购伊朗军队来讲,犹如如获至宝。近期,伊朗开出一份百亿美元军火清单,全球各国军火商纷纷望眼欲穿,希望可以从中分一杯羹。
如今随着对伊朗武器禁运时间即将到期,而美国想要延长对伊朗武器制裁,已经遭到全球绝大多数国家反对,对伊朗武器禁运一旦到期,伊朗完全有权可以进行正常军购权力,在以俄罗斯“战斗民族”性格,美国想到阻止俄罗斯对伊朗正常军售已经为时已晚!
㈥ 两伊战争的经过。急急急急急急急急
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夏特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伊斯兰革命”,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成为继越南战外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
这场战争以伊拉克的惨败而告终。
㈦ 伊朗跟美国是联盟
曾经是(巴列维王朝时期),现在互为假想敌
追溯到70年前,英国和苏联于1941年8月对伊朗的占领,伊朗骤然上升为一个备受国际社会瞩目的国家。二战期间伊朗在盟军的军事行动、特别是运送盟国对苏联的援助物资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正是伊朗所具有的这一特殊功能,才使得先前与它关系淡漠的美国大规模的涉入伊朗,美伊关系也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随着二战临近结束,盟国在石油资源非常丰富、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的伊朗产生了较为激烈的利益纷争。在此期间以及二战结束后的一段时间内,当伊朗与英苏发生冲突时,美国大都小心谨慎的站在伊朗一边,或者至少不是很明显的与伊朗作对,这使得伊朗人对美国的好感与日俱增。
1953年伊朗政变的成功以及随后伊朗石油国有化危机以有利于美国的方式获得解决,标志着美国在伊朗优势地位的最终确立以及美伊依附关系的最终形成。 当美国成为对伊朗影响最大的外部国家后,在美国的帮助下重新执掌大权的巴列维国王选择了亲美外交路线,他寄希望于在美国的帮助下获得国家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在冷战的氛围中,美国也看到了伊朗在遏制苏联方面的重要作用。于是双方各有所求,在至1979年巴列维国王倒台为止的三十多年中美伊建立并发展了非常巩固的双边关系。
在美伊关系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巴列维统治的最后10年中,美国对伊朗的军售在双边关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巴列维向美国购买大量的武器,这固然增强了伊朗的军事实力,提升了伊朗的国际地位,增加了美国的出口以及为美国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但是不可避免的是,他将大把的石油美元花费在武器上的同时,忽略了对伊朗更为重要的经济建设的投资,这也为他统治的覆灭、为日后美伊关系的恶化埋下了伏笔。
在这长达40余年的美伊关系发展过程中,虽然也有肯尼迪总统以及卡特总统向巴列维施加的改革压力,但是他们的初衷并非是希望伊朗走向现代化的民主社会,而是希望巴列维政权能保持长期的稳定,伊朗能更好的为美国利益服务,鼓吹人权、呼吁削减对外军售的卡特政府对巴列维侵犯人权的漠视、对伊朗武器出售的积极姿态恰好说明了美国对伊政策的上述主要诉求。
1979年巴列维国王的出走他乡以及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王朝时代在伊朗的陨落,也标志着二战后美伊亲密关系的终结。
目前由于伊核问题、伊朗对美国霸权地位的不服从态度、地缘政治问题(与以色列交恶),还有历史上的“德黑兰人质事件”等恩怨,美伊之间相互敌视。内贾德卸任后,现任伊朗政府外交言辞变得比较怀柔,总体关系由敌视转为冷淡,没那么剑拔弩张了。
㈧ 俄罗斯为什么不敢卖先进武器给伊朗
俄罗斯不是不敢卖先进武器给伊朗,而是不太愿意卖给伊朗。俄罗斯与伊朗的关系非常复杂,现阶段是因为叙利亚问题与反美才有的共同立场。从俄罗斯的角度,并不愿意看着伊朗在中东地区做大。再加上,俄罗斯必须遵守联合国安理会的武器禁运决议。到了2020年7月,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的武器禁运决议解除。出于共同反对美国中东战略的立场,俄罗斯必然会出售给伊朗一批先进武器。强调一点,国与国之间没有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这一点上,俄罗斯做得非常到位,利益至上。
苏-57战斗机
当然,俄罗斯与伊朗之间很难成为真正的盟友。从伊朗的角度,作为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只会与什叶派国家成为盟友,其他国家最多只能算是普通朋友而已。
㈨ 伊朗现在的经济状况
2016年1月,根据《联合全面行动计划》(JCPOA)解除大部分与核有关的制裁,伊朗石油产量和收入恢复,推动了国内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但随着石油产量趋于平稳和特朗普重启制裁后,伊朗2017年GDP增速大幅下滑到约不足5%,失业率居高不下,失业最为严重的是在妇女和受过大学教育的伊朗青年。通胀也愈发加剧,据美联社报道,由于美国制裁,伊朗货币大幅贬值,通胀严重。从水果、蔬菜到轮胎、石油,所有东西的价格飞涨。伊朗原油储量占全球石油储量约10%,经济严重依赖石油工业。在特朗普制裁前,伊朗的石油产品出口量居于全球前列。在美国制裁影响下,伊朗原油出口下降严重,以至于伊朗既然对印度发动贸易战,逼迫印度买伊朗的石油。现在美伊矛盾加剧伊朗需要一段时间适应美国制裁。
㈩ 伊朗军售案
对伊朗军售与美国对台湾军售不可对等。中国对伊朗军售是国家与国家,美国对台湾军售是干涉内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