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世界上十大海峡
世界十大海峡,你知道吗?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世界十大海峡是?
世界上十大海峡
1、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欧洲、亚洲和非洲的海上交通纽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马六甲海峡因沿岸有马来西亚古城马六甲而得名,西岸是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岛,东岸是西马来西亚和泰国南部,面积为65000平方公里。海峡现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3国共管。海峡处于赤道无风带,全年风平浪静的日子很多,海峡底质平坦,多为泥沙质,水流平缓。
马六甲海峡呈东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通印度洋的安达曼海,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海峡全长约l080公里,西北部最宽达370公里,东南部最窄处37公里,水深25至150米。马六甲海峡东端有世界大港新加坡,海运繁忙,每年约有10万艘船只(大多数为油轮)通过海峡。日本从中东购买的石油,绝大部分都是通过这里运往国内的,被称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由于海运繁忙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被誉为“海上十字路口”。
2、霍尔木兹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位于亚洲西南部,介于伊朗与阿拉伯半岛之间,东接阿曼湾,西连海湾,呈人字形,是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东西长约150千米,最宽处达97公里,最狭处只有48.3公里;南北宽56-125千米,平均水深70米,最浅处10.5米,最深处219米。海峡中多岛屿、礁石和浅滩。由于它是海湾与印度洋之间的必经之地,霍尔木兹海峡素有“海湾咽喉”之称,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和航运地位。
海湾沿岸产油国的石油绝大部分通过这一海峡输往西欧、澳大利亚、日本和美国等地,合计承担着西方石油消费国60%的供应量,因而西方国家把霍尔木兹海峡视为“生命线”,称之为“石油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是连接波斯湾和印度洋的海峡,亦是唯一一个进入波斯湾的水道。海峡的北岸是伊朗,有阿巴斯港,海峡的南岸是阿曼,海峡中间偏近伊朗的一边有一个大岛叫做格什姆岛,隶属于伊朗。霍尔木兹海峡自古以来就是东西方国家间文化、经济、贸易的枢纽,16世纪初葡萄牙开始入侵该地区,其后成为英国、荷兰、法国、俄国等争夺的重要目标。
3、望加锡海峡
望加锡海峡是印度尼西亚群岛中段的海峡,位于加里曼丹与苏拉威西两岛之间,北通苏拉威西海,南接爪哇海与弗洛勒斯海,既是中国南海、菲律宾到澳大利亚的重要航线,也是美国军舰来往于西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最重要的航道。海峡长约800公里,一般宽250公里,平均水深967米。
望加锡海峡是亚洲和欧洲间的重要洲际海上航道,是从中国南海、菲律宾到澳大利亚的重要航线,也是东南亚区际间航线的捷径,是世界上有重要军事和经济意义的八大海峡之一。它与龙目海峡相连,成为连结太平洋西部和印度洋东北部的战略通道。美国、俄罗斯、日本、等国的舰艇常常经由望加锡海峡和龙目海峡往来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争夺海峡控制权,日本联合舰队与盟军曾在1942年1月在望加锡海峡进行过闻名于世的望加锡大海战,是各国激烈争夺与控制的海上要道。
横亘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印度尼西亚群岛由13667个大大小小的岛屿组成,星罗棋布的岛屿形成了纵横交错的水上通道,在世界海洋交通格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最为着名的当属望加锡海峡、龙目海峡和巽他海峡,这三条海峡是穿越印度尼西亚群岛,沟通两大洋的海上咽喉要道。
4、白令海峡
白令海峡,位于亚洲最东点的迭日涅夫角和美洲最西点的威尔士王子角之间的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平均深度约30-50米,最狭处约85千米;峡内岛屿罗列,包括代奥米德群岛(约16平方公里)及海峡南边的圣劳伦斯岛(约2560平方公里)。两侧的大洲分别是亚洲、北美洲,美俄国界在此穿过。这个海峡连接了楚科奇海(北冰洋的一部分)和白令海(太平洋的一部分)。它的名字来自丹麦探险家的维他斯·白令,他在1728年俄国军队任职时候穿过白令海峡,是第一个穿过北极圈和南极圈的人。
海峡连接了楚科奇半岛与阿拉斯加半岛;沟通北冰洋与白令海(太平洋),太平洋和北冰洋间的惟一通道。
白令海峡所在的白令海是太平洋最北部的海域。西面是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东部为美国的阿拉斯加,南面是阿留申群岛,北面通过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连。白令海的形状接近一个三角形,东西宽、南北长,面积约为230万平方千米。白令海的水深约为1640米。白令海的底部平坦宽阔,坡度很小,东北部有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架,水深不过150米。西南部为深水海盆,一般水深3600米。白令海峡海底的的峡谷长400千米,宽32千米,有50多条小分支峡谷组成。科学家认为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底峡谷。
5、曼德海峡
曼德海峡,位于亚洲阿拉伯半岛西南端和非洲大陆之间,连接红海和亚丁湾、印度洋。苏伊士运河通航后,成为从大西洋进入地中海,穿过苏伊士运河、红海通印度洋的海上交通必经之地,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曼德海峡长50千米,海峡宽约26-32公里,平均深150米,其间分散着一些火山岛,丕林岛将海峡分成小峡和大峡,小峡在亚洲一侧,宽约3.2公里,水深30米,是红海进入印度洋的重要航道;大峡在非洲一侧,宽约25.8公里,水深 323米,因暗礁、险滩多不便航行。
靠近非洲海岸还有索瓦比群岛,也叫七兄弟群岛。由于海峡内暗礁和浅滩众多,风力强大,给古代航行船只带来很大的危险和困难,使来往的旅客不禁畏惧而泪下,故阿拉伯语意为“泪之门”。
曼德海峡及其附近地区在地质构造体系上属东非大裂谷的东支北端,第三纪时因受非洲板块和阿拉伯板块分离作用发生地层断裂沉陷而成。地峡形成后仍然在不断地扩张、加宽,500万年来每年扩张约2厘米。
6、土耳其海峡
土耳其海峡(又称黑海海峡)是连接黑海与地中海的唯一通道,包括博斯普鲁斯海峡(又叫伊斯坦布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又叫恰纳卡莱海峡)三部分,整个海峡呈东北--西南走向,是亚、欧两洲的分界线。东北端为博斯普鲁斯海峡,西南端为达达尼尔海峡,两海峡之间是土耳其内海马尔马拉海,两岸主权均属于土耳其。冷战时期,美苏均将黑海海峡确立为全球最重要的海上咽喉之一,冷战后,北约仍视黑海海峡为欧亚大陆的战略要点之一。
海峡自西而东由达达尼尔海峡、马尔马拉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3部分组成。东连黑海,西通爱琴海,全长361千米。达达尼尔海峡长65千米,宽1.7-7.5千米,水深57-70米。马尔马拉海是个内海,南北宽约70千米,东西长约266千米,面积1.18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357米,最深处1355米。博斯普鲁斯海峡长约30千米,东北部最宽处3.7千米,中部最窄处仅747米,水深27.5-124米。
土耳其海峡是西亚、北非和南欧通往黑海的咽喉。这种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它都将是兵家必争之地。近两个世纪来,欧洲列强为争得海峡的控制权进行了长期激烈的斗争。其中俄国为此曾几次发动对土耳其的战争,英法军队也曾占领过海峡地区。1936年,有关国家召开了土耳其海峡问题的国际会议,并达成协议。它规定了各国的船舶可以自由通过海峡,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也可以通过,唯航空母舰例外,可非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通过则有一定限制。如今,苏联解体,华约不复存在,北约积极东扩,土耳其加盟北约,成为北约的南翼,所以,土耳其海峡的战略地位日益突现,它对世界列强的全球战略具有重要的影响。对俄罗斯来说,土耳其海峡是其南下地中海和印度洋的战略屏障。因此,土耳其海峡理所当然地成为当今世界关注的焦点。
7、直布罗陀海峡
直布罗陀海峡是沟通地中海与大西洋的海峡,位于西班牙最南部和非洲西北部之间,长58公里,最窄处在西班牙的马罗基角和摩洛哥的西雷斯角之间,宽仅13公里。直布罗陀一名源于阿拉伯语,直布罗陀海峡得名于东北侧的塔里格建造的直布罗陀港。直布罗陀海峡西端,在北部的特拉法加尔角与南部的斯帕特尔角之间,宽43公里;海峡东端,在北部的直布罗陀岩赫丘利斯柱与南部的休达正东的阿科山之间,宽23公里。海峡是北非阿特拉斯山与西班牙高原之间所形成的弧状构造带的一个缺口,平均深度365米。由于海峡具有重大的战略和经济价值,早期为大西洋航海家所利用,至今仍然是经大西洋通往南欧、北非和西亚的重要航路。
直布罗陀海峡扼地中海和大西洋航道的咽喉,和地中海一起构成了欧洲和非洲之间的天然分界线。海峡的北岸是英属直布罗陀和西班牙,南岸是摩洛哥。对于大西洋和地中海来说,直布罗陀海峡真像它们的咽喉一样重要。
1869年苏伊士运河通航后,尤其是波斯湾的油田得到开发之后,它的战略地位更加重要,成为西欧能源运输的“生命线”,是大西洋与地中海以及印度洋、太平洋间海上交通重要航线。每天有千百艘船只通过海峡,每年可达十万艘,是国际航运中最繁忙的通道之一,具有重要的经济和战略地位。
8、麦哲伦海峡
麦哲伦海峡是南美洲大陆南端同火地岛等岛屿之间的海峡。因航海家麦哲伦于1520年首先由此通过进入太平洋,故此命名。峡湾曲折,长563千米,宽3.2-32公里,最深处达1170米,是沟通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的通道。当年麦哲伦率领船队在海峡航行时,夜晚曾见南边岛屿上升起一个个火柱,这是印第安人点燃的烽火,因此这个岛屿也就被称为“火地岛”。火地岛是海峡南边的最大岛屿,面积4.8万平方公里,东部属阿根廷,西部属智利。
海峡东端与阿根廷相接,东起大西洋畔的维尔赫纳斯角与圣埃斯皮里图角,西至德索拉西翁岛皮勒角抵太平洋。海峡主要港口阿雷纳斯角在伯伦瑞克半岛,为智利羊肉集运港。两侧岩岸陡峭、高耸入云,每到冬季,巨大冰川悬挂在岩壁上,景象十分壮观,每逢崩落的冰块掉入海中,会发出雷鸣般巨响并威胁船只航行。东段开阔水浅,主航道最浅处只有20米,两岸是绿草如茵的草原景观,海峡处于南纬50多度的西风带,强劲而饱含水汽的西风不仅给海峡地区带来低温、多雨和浓雾,而且造成大风、急浪,是世界闻名的猛烈风浪海峡,不利于航运发展,但在巴拿马运河开通前,是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间的重要航道。
麦哲伦海峡的一些港湾可停泊大型舰只。因为航道曲折艰险,自从巴拿马运河通航后,来往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船只一般不再经过这里。
9、英吉利海峡
英吉利海峡又名拉芒什海峡,是分隔英国与欧洲大陆的法国、并连接大西洋与北海的海峡。海峡长560公里,宽240公里,最狭窄处又称多佛尔海峡,仅宽34公里。英国的多佛尔与法国的加莱隔海峡相望,历史上曾在此发生多次军事冲突和海战。
英吉利海峡是大西洋的狭长海湾,分隔英格兰南部海岸和法国北部海岸,自西向东渐窄,东端有多佛海峡接北海。面积约75000平方公里,在欧洲大陆棚的浅海中最小,平均深度由120公尺向东递减至45公尺。对历史上由欧洲入侵英国的人来说,英吉利海峡是通道也是障碍,这使之成为早期水道测量的重要地区,其海底是全世界探勘最频繁的海床,近岸边的海底陡降十分厉害,西部通常平坦,东部起伏。约4000万年前形成的英吉利海峡在科学上有显着特色,尤其是关于强大潮汐的影响。
英吉利海峡属于温带海洋气候,海峡区气候冬暖夏凉,气温年较差小,常年温湿多雨雾,降雨均匀,日照甚少。多佛尔海峡的法国海岸一侧,全年有200多个雨日;在英国海岸一侧年降水量要少些,每周雨日也有3天。海峡地区多雾,经常灰雾茫茫,又加白浪滔滔,严重影响舰船的航行。
10、莫桑比克海峡
莫桑比克海峡是西印度洋的一条水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东为马达加斯加岛,西为莫桑比克。科摩罗群岛横列海峡北端,印度礁和欧罗巴岛位于海峡南口。峡全长1670公里,呈东北斜向西南走向。海峡两端宽中间窄,平均宽度为450公里,北端最宽处达到960公里,中部最窄处为386公里。峡内大部分水深在2000米以上,在北端与南端超过3000米,中部约2400米,最大深度超过3500米,深度仅次于德雷克海峡和巴士海峡。
据地质学家研究,约在1亿多年以前,马达加斯加岛是和非洲大陆连在一起的。后来在东非地壳运动时发生断裂并与非洲大陆分离,岛的西部下沉,形成的巨大地堑,才形成了这条又长又宽的海峡。
峡内炎热多雨,夏季时有飓风。由于水深峡阔,巨型轮船可终年通航。海峡盛产龙虾、对虾和海参,有莫桑比克暖流南下,气候湿热,多珊瑚礁。赞比西河从西岸注入,为东非重要航道,旅游资源丰富,莫桑比克海峡的经济价值日益凸显。
由于重要的地理位置,莫桑比克海峡历来为殖民者所垂涎。从十六世纪起,葡萄牙、荷兰、法国、英国先后染指该地区,之后,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沦为葡萄牙和法国的殖民地。葡法两国分别在莫桑比克和马达加斯加修建了大量港口,包括东岸马达加斯加的马任加、图莱亚尔,西岸莫桑比克的马普托、莫桑比克城、贝拉、克利马内等。其中,莫桑比克城更是有着悠久的历史,作为地理大发现和新航路发现时期的古老港口,它曾经在海上交通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从该港口出发,铁路与非洲内陆的铁路网相连接,可以横贯非洲大陆南部,直抵安哥拉位于大西洋岸边的港口。这不仅使得莫桑比克海峡成为沟通印度洋及大西洋最便捷的交通要道,而且也使海峡地区成为殖民者向东非和亚洲侵略扩张的基地。为了获得独立,海峡地区的人民进行了几个世纪英勇顽强的斗争,马达加斯加于1960年6月26日宣告独立,莫桑比克人民共和国于1975年6月25日正式宣告成立,海峡北端的科摩罗群岛也于1975年7月6日正式独立,海峡地区逐渐摆脱了殖民统治。
Ⅱ 霍而木斯海峡最短处多少米
38.9公里
霍尔木兹海峡位于阿拉伯半岛和伊朗南部之间,形似人字型,是波斯湾通往印度洋的唯一出口。东西长约150千米,最宽处达97公里,最狭处只有38.9公里;南北宽56~125千米,平均水深70米。作为通往海湾地区的一条要道,霍尔木兹海峡是全球水域中最为重要的一条航道。
Ⅲ 伊斯坦布尔海峡最窄处有多长
博斯普鲁斯海峡又称伊斯坦布尔海峡。海峡全长30.4公里,最宽处为3.6公里,最窄处708米,最深处为120米,最浅处只有27.5米。
Ⅳ 三个国家共同管理的海峡,最窄处只有28米,你敢去吗
导读:也许很多小伙伴都听说过这个海峡,到了这个海峡,就相当于同时到了3个国家旅游,因为他是由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三国共同管辖。海峡全长约1080千米,海峡最窄处只有37千米,是连接沟通太平洋与印度洋的国际水道,东南端连接南中国海,由于海运繁忙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马六甲海峡被称为“海上十字路口”。
原创声明:本文由旅游之后编辑小旅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亲爱的爱旅游的小伙伴,很高兴今天给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闻,虽然你们不能跟小旅一起体验旅行过程中激动和快乐,但是小旅会用最真实、最真情的感受,写出更好的文章,让你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乐趣;在合适的时间,到合适的地方去旅行,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小旅愿陪你走完这一场!
Ⅳ 世界油气运输通道
世界石油的主要消费国是西方和泛太平洋的工业化国家,而产油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里海、南美和西非这几个欠发达的地区,这种格局必然导致石油贸易的国际化。国际石油贸易涉及的地区范围广泛,它由数十万千米的管道、数百个口岸、数千艘油轮和庞大的航线网构成海陆联运系统。石油运输可以采取海运、陆运、空运、联运、管道运输等多种形式。由于主要的石油进口国和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之间远隔重洋,而且进口数量庞大,所以,目前石油运输主要是海上船运。海上船运具有运量大、运费低、不受道路和铁路限制等优点。而天然气则由于其多以气态的形式存在,因而天然气的运输比石油更复杂,它还涉及气态天然气液化的问题。
海上航线 目前,海上运输线主要有: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航线,波斯湾—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日本线,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线等。随着国际石油贸易的蓬勃发展,各大运输通道发挥的作用和重要性都大大提高了。作为这些航线的起点或是中继站的海峡与运河,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更成为保障石油航运顺畅无阻的“咽喉”。
海上运输线
(1)曼德海峡。
曼德海峡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与非洲大陆之间,周边国家有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和也门,该海峡呈西北—东南走向,连接红海南端与阿拉伯海亚丁湾,被世人称为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水上走廊”。曼德海峡长18千米,宽25~32千米,在入口处有几个小岛,其中较大的是丕林岛,面积为13平方千米。目前石油日通过量为320万~330万桶。石油出口主要目的地是欧洲、美国和亚洲。
(2)霍尔木兹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位于伊朗和阿拉伯半岛之间,连接波斯湾和阿曼湾,东西长约150千米,南北宽64~97千米。目前石油日通过量为1300万桶。石油出口主要目的地是欧洲、北美、东南亚和大洋洲。
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的出口,川流不息的巨型油轮通过该海峡后,分三条航道将石油源源不断地送到消费国家和地区:一条经波斯湾—好望角—北大西洋,到欧洲国家;一条经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也到欧洲国家;另一条经波斯湾—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到日本、北美和大洋洲国家。因此,霍尔木兹海峡可谓西方国家的石油“大动脉”。在波斯语中,“霍尔木兹”意为“光明之神”,一旦它被封锁或受到影响,西方世界将陷入黑暗之中。
(3)博斯普鲁斯海峡。
博斯普鲁斯海峡又称伊斯坦布尔海峡,它北连黑海,南通马尔马拉海和地中海,把土耳其分隔成亚洲和欧洲两部分。海峡全长30.4千米,最宽处为3.4千米,最窄处708米,最深处为120米,最浅处只有27.5米。目前石油日通过量为200万桶,几乎全部为南向运输,主要是原油,外加每日数十万桶的成品油。石油运输主要目的地是西欧和南欧。
博斯普鲁斯海峡是沟通欧亚两洲的交通要道,也是黑海沿岸国家出外海的第一道关口,地理位置尤具战略意义。
该海峡虽然最狭窄之处仅有708米,但却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峡之一,每年大约有5万艘船只通过,包括5500艘左右的油轮,从而使其成为世界上最难航行的“咽喉”水道。海湾石油的众多出口线路中,有许多是向西经过黑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到达地中海和世界石油市场上的。
(4)巴拿马运河/穿越巴拿马的石油管线。
巴拿马运河位于美洲巴拿马共和国的中部,连接位于太平洋的巴拿马城和位于加勒比海的科隆市(巴拿马港),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运要道。巴拿马运河全长81.3千米,水深13~15米不等,河宽150~304米,整个运河的水位高出两大洋26米,设有6座船闸。目前石油日通过量为61.3万桶。石油运输主要目的地是北美。
2002年,在所有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船载物资总量(以吨位统计)中,石油和成品油的运输量最大,占16%。油轮中有64%的船只是南向行使,通过运河从大西洋进入太平洋,且以运输成品油为主。
(5)苏伊士运河/萨米德石油管线。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道,沟通红海与地中海,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运河全长175千米,河面平均宽度为135米,深度为22.5米。苏伊士运河/萨米德(Sumed)石油管线目前石油日通过量为380万桶,其中萨米德管线的日输量(石油全部来自沙特阿拉伯)为250万桶,剩余130万桶通过运河运输。石油出口目的地绝大部分运往欧洲,也有一小部分运往美国。
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8009千米;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千米;对黑海沿岸来说,则缩短了12000千米,它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水道。如果苏伊士运河和萨米德管线因故遭封锁而中断石油运输,那所有的油轮不得不绕道好望角,这将导致运输时间和成本大大增加。
(6)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印度洋和南中国海及太平洋的一条狭窄水道,全长约1080千米,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重要海运通道,号称“东方直布罗陀”。海峡的东南出口处就是新加坡。目前石油日通过量为1030万桶。石油出口目的地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和其他环太平洋国家。
(7)俄罗斯油气出口管线/港口。
俄罗斯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六位,石油产量和出口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储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俄罗斯的油气出口港主要是位于黑海的新罗西斯克港和位于波罗的海的普里莫尔斯克港(列宁格勒州北部、芬兰湾沿岸)。油气出口管线主要经过乌克兰、白俄罗斯、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等东欧国家。2002年,俄罗斯石油日出口量超过450万桶;天然气年出口量超过67000亿立方英尺(合1896亿立方米)。油气出口目的地包括东欧、荷兰、意大利、德国、法国以及其他西欧国家。
管道运输 采用管道运输石油具有运量大、安全、方便和运费低等优点,因而成为各国油田与油港、炼油厂之间的纽带,在石油进出口贸易中,也是与油轮相辅的运输方式。世界油气管道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形成了远距离、大口径的管道系统,二是管道分布广,但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原苏联地区,那里的天然气管道星罗棋布并已实现了国际联网。例如,天然气干线密度在美国为185米/平方千米,在荷兰为265米/平方千米,法国48米/平方千米。美国在天然气管输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复杂性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截至1999年末,美国有天然气长输管道40825公里,100余个州际天然气管输公司,管网遍及本土48个州。此外,美国与加拿大和墨西哥还分别有6条和4条国际供气管道。
西欧天然气供应最初是区域性的,但从荷兰发现格宁根气田后,西欧开始了天然气管网系统的建设。东欧也在积极扩建其输气管道。就参与国的数量而言,欧洲的天然气市场是全世界最复杂的天然气管网,天然气用户有两亿。
近几年,随着天然气需求的增长,输气管道的建设稳定增长。欧洲对情节燃料需求的增长,正推动着由原苏联地区、北非以及北海外输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的实施。欧洲目前在建和计划建设的项目中,有起自北海和阿尔及利亚的Zeepipe II管线、“欧洲管线”、霍尔滕管线以及欧洲—马格里布管线。在东欧输气、配气管线的修复与新建计划正在进行。北非输气管线长度的增长与欧洲天然气扩建项目密切相关。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正在开始建设欧洲—马格里布管道系统在其本国的系统。在亚太地区,天然气和管道建设发展前景巨大。由俄罗斯远东地区向韩国和日本输送天然气项目正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管道项目。
就世界各国(地区)的管道建设与发展来看,有如下特点:
第一,油气管道建设与经济和资源的关系密切。世界油气运输,特别是天然气运输业最发达的北美、西欧和原苏联地区,前两者是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后者是世界天然气蕴藏量最大的地区。他们都有强烈的油气消费欲望。
第二,油气消费量是管道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北美、西欧、原苏联地区和中东地区是天然气和石油管道最发达的地区,同时前三者也是世界天然气最大的消费区。
第三,油气产区远离消费区是油气管道发展的前提。从世界储量分布分析,这种产、需区域严重分隔的现象将不断推动油气管道的发展。
液化天然气船运 液化天然气是将气态的天然气进行液化处理,以便于运输,这种运输主要是指海上船运。亚太地区是液化天然气贸易量最大的地区,其次是欧洲。出口液化天然气的国家主要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阿尔及利亚、卡塔尔、文莱等国。其中亚太地区除马来西亚有少量液化天然气向欧洲出口到西班牙外,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的液化天然气全部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另外,中东地区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阿曼等国的液化天然气除少量出口到欧美地区外,很大数量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到日、韩两国。中国可以从印度尼西亚等国进口液化天然气,确保中国能源供应的多元化。从以上液化天然气的进出口国别来看,与石油进出口方向基本一致,因此,其运输特点也基本一致。要保证国家油气供应必须兼顾所有这些运输渠道的安全。
Ⅵ 美国只是针对伊朗实施“最严厉制裁”,为何不敢贸然对伊朗发动战争
主要是因为成本太高,伊朗不仅是中东主要产油国,还控制霍尔木兹海峡。这条狭窄而漫长的海峡,不仅是国际主要输油路线,在军事上还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美国最忌惮的是这个,一旦伊朗封锁了霍尔木兹海峡,就天下大乱了。其实还有一个就是,伊朗不同于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它的军事实力还是很强的,所以并不好打,打起来也很费钱。
这样狭长但又狭窄的地方,就意味着美国军队航母战斗群,只能深入波斯湾才有可能参与战斗。但是在如此狭窄的海域里,航母根本无法展开,这样导致的结果就是,防御会大大减弱,而穿行的地方,在伊朗的反舰导弹的射程范围之内。不仅仅如此,如果伊朗大量在水中布置水雷,那全世界任何一艘油轮都不要再想从这路过了,这会直接构成封锁的状态。
Ⅶ 横跨两大洲的海峡,两个半岛的分界线,最窄处有多大
导读:看了标题之后,你听说过或者是见过这样的海峡吗?它位于亚欧大陆最东点的迭日涅夫角和美洲大陆最西点的威尔士王子角之间,约85千米宽,最窄处约37千米,是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航道,也是北美洲和亚洲大陆间的最短海上通道。同时,也是两个国家(俄罗斯和美国)、两个半岛(阿拉斯加半岛和楚克奇半岛)的分界线。今天小旅就带大家走进神奇的海峡——白令海峡!
原创声明:本文由旅游之后编辑小旅原创,感谢分享,文章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抄袭,发现必究!亲爱的爱旅游的小伙伴,很高兴今天给大家分享新一期的旅行趣闻,虽然你们不能跟小旅一起体验旅行过程中激动和快乐,但是小旅会用最真实、最真情的感受,写出更好的文章,让你们一起来感受其中的乐趣;在合适的时间,到合适的地方去旅行,你会收获很多;人生太短,等不及茶凉,若是常驻,小旅愿陪你走完这一场!
3.白令海峡在冰封期可以开车去吗?我小时候地理课说白令海峡目前还开不过去,是不是现在技术提升了,能开过去了?实话实说吧,其实是可以开车过去的,不过还要看运气。因为白令海峡一是处于北冰洋冰盖边缘区,可能会遇到裂隙,二是冬季多暴风雪容易出事故。第三呢,是因为冰冻得最硬最安全的时候,也就是极夜就可以安全一点。这里每年六月到十月是无冰期,时间选择对的话,再沿Nome往北沿海岸线百迈就到白令海峡了,建议你要是去的话,在那扎营等白令海峡结冰走过去,50、60迈就可以。前几年有人花15天走过去,也有人开改装车过去。这样你就到白令海峡西岸也就俄罗斯地盘了。
Ⅷ 请问如果美军和伊朗在波斯湾开战伊朗能坚持多久
看了伊朗军队的实力和美国的比就清楚了 伊朗军事实力
伊拉克战争以后,在美国的军事多米诺骨牌游戏中,阿富汗骨牌和伊拉克骨牌已先后倒掉,对其中东宿敌——伊朗实施军事打击的条件更加成熟。然而,面对巨大的压力,伊朗方面毫不示弱,“伊朗不是伊拉克”,这是伊朗国防部长沙姆哈尼在面对世界上最强大军事机器发出的威胁和警告后的表态。伊朗的确不是伊拉克。它是中东地区的“大块头”,其人口是伊拉克人口的2.5倍多,面积相当于伊拉克的4倍。综合国力也是海湾地区最强的,近3年来,伊朗经济发展在中东、海湾地区是比较突出的,经济年增长率超过5%。随着伊朗经济的迅速发展伊朗军事力量又有了新的提升。
伊朗武装力量由正规军、革命卫队和准军事部队组成。正规军分陆、海、空三个军种。革命军卫队由地面部队、海上部队、陆战队和航空部队组成。1989年7月正规军和革命卫队合并,组成松散的联合。自从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后;伊朗就一直在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并拥有了中东最强大的导弹库和首屈一指的武装部队。
波斯铁骑
伊朗陆军是伊朗武装力量的主体,总兵力约35万人。编有4个军部、4个装甲师、6个步兵师、1个空降旅、2个特种作战师、若干独立装甲旅和步兵旅、5个炮兵群。主战坦克约1400辆,其中不乏先进的T-72型和“酋长”主战坦克。特别是伊朗自行生产的“佐勒菲卡尔”系列坦克,吸取了西方的先进技术,成为伊朗地面装甲力量的骨干。
伊朗地面武装力量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除了坦克,伊朗陆军还拥有近百辆装甲侦察车、上千辆步兵战斗车和装甲输送车。其拥有的近600架直升机更非伊拉克、阿富汗可比。此外,伊朗还拥有牵引火炮约2000门、自行火炮约300门,以及数量庞大的火箭炮,尤其是伊朗的导弹更是其威慑美以的“撒手锏”武器。
伊朗军方公开表示,如果美国和以色列袭击伊朗核设施,伊朗将用导弹进行还击。如果美国对伊朗实施“斩首”行动,发动大规模军事攻击,伊朗将采取诱敌深入战术,利用伊朗领土广阔和地形复杂的特点阻击入侵者。同时,火力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切断海上石油通道,将战火烧到整个地区,使美国在军事和外交上陷于被动。伊朗人的种种表现说明,面对美国他们很自信,除了强大的武装力量外,这种自信是建立在伊朗的“撒手铜”之上的。
伊朗现在装备部队的“流星”、“飞毛腿”和“征服者”系列导弹以及正在研制的隐形导弹,射程分别为200公里到1300公里以上。首先是中远程导弹。用伊朗外长的话说,伊朗的军事战略日益依赖精密的远程导弹,如“流星-3”和“法塔赫-110”导弹,两者都可以击中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的任何目标。“流星-3”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1300公里,弹头重1600磅,如果将该型导弹部署在伊朗西部地区的话,几乎整个中东和海湾地区都将在打击范围之内。有消息称,升级后的“流星-3”射程可以达到2000公里,能够打到欧洲中部。
这些导弹虽然打不到美国本土,但是要打击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打击以色列的战略目标已经不在话下。此外,伊朗现行装备的“飞毛腿”B型导弹(射程为325公里)达300多枚,“飞毛腿”C型导弹(射程为550公里)达60多枚,可打击美军驻阿富汗基地。虽然“飞毛腿”导弹的精确度不高,但数量如此庞大的导弹群打出去谁也受不了。
伊朗的“征服者”型导弹(射程约200公里)是使用固体燃料的新型中短程导弹,伊朗军方人士称它是全面解读伊朗军事实力“世界上打击精度最高的导弹之一”。伊朗的这些导弹的确使美军深感头疼,也是其能够抗衡美国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可以说,各类导弹是伊朗实施抗美计划最有力的“本钱”。
水中蛟龙
在海湾地区,伊朗算得上是一个海军大国。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伊朗一直比较注重海军实力建设。在前国王巴列维时期,伊朗就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购买了大量的海军装备,建立起了当时本地区最为强大的海军。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霍梅尼政权受到国际社会的制裁,美、英等国对伊朗实行武器禁运,再加上后来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伊朗海军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自80年代末,伊朗把海军建设重新提上议事日程,海军在每年的国防预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中1996年大约为27亿美元,近年更是大幅上升。
波斯湾长约1000千米,平均宽200千米,平均水深60米,最窄处霍尔穆兹海峡宽46千米。由于受到狭小水域的限制,伊朗海军并没有采购大型军舰(除数艘老式驱护舰和3艘“基洛”级潜艇外),转而对一些小艇十分感兴趣。伊朗认为,其岸舰导弹足以封锁霍尔穆兹海峡,进而扼住波斯湾咽喉。为此,伊朗海军采购了大量机动灵活、善于突击的战斗小艇,给人一种“海上游击队”的感觉。您可别小瞧这支“游击队”,它的小艇战斗群机动性特强,而且艇的干舷较低,能够躲避反舰导弹,可以在己方岸舰导弹的掩护下,形成对波斯湾航道和海域的封锁和半封锁状态。
近年,随着国防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伊朗海军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由伊朗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游泳者15”号袖珍潜艇,于2000年8月29日在阿巴斯港建成下水,这是伊朗海军的第一艘国产潜艇。1996年宣布自行建造3艘1000吨级驱逐舰,至2002年上半年,首艘“摩杰”号(Moje)完工,这是伊朗海军的第一艘国产驱逐舰。据伊朗海军称,这艘驱逐舰安装有先进的电子系统,具备反潜、防空作战能力。除自行建造外,伊朗海军还积极谋求从国外引进新型武器装备。据报道,伊朗海军正在考虑购买中国新式导弹攻击快艇“中国猫”。该艇长23米,动力装置为2台柴油机,最大航速约50节,装备4枚C802或C701反舰导弹,伊朗将是“中国猫”的第一个客户。
目前,伊朗海军拥有兵员2万人左右(包括约2000人的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主要海军基地有5个,其中在波斯湾有阿巴斯港、布什尔和霍梅尼港,在印度洋有恰赫巴哈尔(潜艇基地),在里海沿岸有恩利泽。主要作战舰艇包括俄制“基洛”级潜艇3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3艘和轻型护卫舰12艘。
潜艇俄制“基洛”级3艘,被分别命名为“塔列克”号(901)、“诺尔”号(902)和“尤尼斯”号(903),1988年签约订购,为877EKM型,1992年开始加入伊朗海军战斗序列。潜艇全长73.8米,水下排水量达到3000吨,最大下潜深度300米。主要攻击武器是鱼雷,艇艏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外加12枚备用鱼雷,满装共18枚鱼雷,并可携带24枚水雷。“基洛”级潜艇使伊朗海军战力得到大幅提升,可说是伊朗最具威慑力的“王牌战舰”。
另外,还有4艘袖珍潜艇。其中3艘水下排水量90吨,艇长19米,宽2.8米。1艘为2000年建成的国产货。这些袖珍潜艇可执行布雷、运送蛙人、水下突击及侦察等任务。
驱逐舰“巴布尔”级3艘,原为上世纪40年代建成服役的美舰,伊朗巴列维国王时期购入。舰长114.8米,满载排水量3250吨,双轴,最大航速34节。主要武器有4座“标准”SM-1MR箱式舰空导弹发射架,备弹8枚;双管127毫米炮和23毫米炮各2座。舰上装有各种雷达和1架AB204AS直升机。
护卫舰“阿勒万德”级3艘,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服役。舰长94.5米,满载排水量1350吨,最大航速39节。主要武备有1座5联装“海杀手”Ⅱ型舰舰导弹发射架、1座114毫米炮、2座双管35毫米炮、3座20毫米炮、2挺12.7毫米机枪和1座3管火箭发射装置。
轻型护卫舰“巴延多”级2艘,20世纪60年代开始服役,满载排水量1135吨。主要武备有2座Mk34 76毫米炮、2座双管“博福斯”40毫米炮、2座20毫米炮和2挺12.7毫米机枪。
导弹艇“沪东”级10艘,中国造,1994年开始服役。艇长33.6米,满载排水量205吨。武备有4枚C802(亦说C801)反舰导弹、1座双管30毫米炮,安装有SR-47A对海搜索雷达、FMl070导航雷达、“谷灯”341火控雷达。
“卡门”级10艘,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服役,满载排水量275吨,航速37.5节。武备有4枚“鱼*”或C801反舰导弹、1座“奥托·梅莱拉”76毫米炮、1座“博福斯”40毫米炮。另有原苏制“奥萨”Ⅱ级导弹艇1艘。
除上述外,伊朗海军还拥有炮艇3艘、大型巡逻艇3艘、近岸巡逻艇90艘、后勤登陆舰6艘、坦克登陆舰5艘、气垫艇10艘、近岸扫雷艇3艘、近海扫雷艇2艘、补给船1艘、供给船2艘、支援船7艘、淡水船4艘、供给艇13艘,另有数十艘小艇。海军航空兵约2000人,装备各类飞机20多架。海军陆战队有两个旅。
伊朗海军一直对军事训练予以高度重视,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频繁参加或单独举行各种军事演练,以期通过军演显示其军事存在,提高部队的综合作战能力。在众多的军事演练中,代号为“胜利”的军演最为频繁,几乎每年都要举行1—2次,且规模大、针对性强。较就清楚了
Ⅸ 白令海峡最窄处有多宽
白令海峡最窄处宽35千米。
86千米是最宽处的宽度。
附:白令海峡相关资料
白令海峡(Bering Strait)是沟通北冰洋和太平洋的唯一航道,也是北美洲和亚洲大陆间的最短海上通道。位于亚洲东北端楚科奇半岛和北美洲西北端阿拉斯加之间。北连楚科奇海,南接白令海,白令海峡长约60千米,宽35~86千米,平均水深42米,最大水深52米。海峡的狭窄和水浅削弱了北冰洋和太平洋间深层水的交换。
在距今1万年前的第四纪冰期时,海水低于现在海面约100~200米,海峡曾是亚洲和北美洲间的“陆桥”,两洲的生物通过陆桥相互迁徙。
海峡水道中心线既是俄罗斯和美国的国界线,又是亚洲和北美洲的洲界线,还是国际日期变更线。
白令海峡地处高纬度,气候寒冷、多暴风雪和雾,尤其冬季,气温剧降,最低气温可达-45℃以下,海峡表层结冰,冰层厚达2米或更多,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结冰期,严重影响航行。
海峡中海水主要是从北冰洋流来沿海峡西岸流入白令海,来自太平洋的温暖海水沿海峡东岸流入北冰洋。
海峡和沿岸地区生活着适宜冰雪生态环境的海豹、海象、海狗、海獭、海狮以及北极燕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