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伊核协议六国是哪六国
2005年8月,伊朗强硬派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上台后不久,就在联合国演讲强调,伊朗有权研发核能。
2006年2月,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伊朗核问题报告之后,宣布恢复铀浓缩活动。
2006年6月,中美俄英法这五个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与伊朗的重要贸易伙伴德国开始就解决伊朗核问题展开磋商,并从此形成机制。
2006年-2010年,2006年12月,安理会通过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的第一份决议,之后四年间,安理会一共通过六份决议,并逐渐加大针对伊朗的制裁压力。
2009年9月,在艾哈迈迪内贾德赢得连任后不久,美国总统奥巴马声称,伊朗拥有地下铀浓缩设施。美国和以色列正认真考虑采取军事打击伊朗核设施的消息随后外泄。
2013年3月-6月四年后,艾哈迈德内贾德任满前夕美伊关系出现缓和,两国官员展开秘密会谈。
2013年9月,而就在被视为更加务实的温和派伊朗总统鲁哈尼上台的三个月后奥巴马就致电鲁哈尼,这是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伊领导人的首度接触,被视为两国由对抗转向合作的新开端。
2013年11月,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之后的谈判似乎顺利起来,双方两个月后在日内瓦达成一份被称为“联合行动计划”的临时性协议。
2014年7月,却未能按要求达成一项全面协议,之后谈判的最后期限两度延期。
2015年3月,伊核问题六国与伊朗外长在瑞士洛桑举行外长会,为协议文本定稿。
2015年4月,伊朗与六国宣布达成框架协议,并将双方达成全面协议的死限定在六月底。
2015年6月-7月,伊朗与六国在维也纳展开最后一轮密集磋商,并在两次延期加时磋商后,于7月中旬完成这场,长达9年的长跑谈判。[1]
2015年7月,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伊核问题全面协议。[2]签署《联合全面行动计划》(即伊核问题全面协议),协议于2016年1月生效。根据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国际社会解除对伊制裁。国际原子能机构负责督查伊朗履行协议情况,已多次出台报告确认伊朗履行了该协议。
2017年10月5日,特朗普在白宫会见美国军方高级将领时再次公开表示,伊朗没有遵守伊核协议“精神”。这是特朗普上任以来多次威胁退出伊核协议后,释放的又一最新信号。尽管目前尚不能确定美国是否会撕毁伊核协议,然而美伊关系在特朗普的多次强硬表态之下已然蒙上厚厚的阴影。[3]
② 美国为什么向伊朗禁运
美国对伊朗执行高科技产品出口禁运是美国对伊朗一系列制裁的一部分,美国对伊朗制裁的原因分析如下:
自从1979年伊朗发生重大变化之后,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就从原来亲密盟友成为深仇大恨的仇人。美国不仅支持仇视伊朗的阿拉伯国家对伊朗进行打击,比如就想方设法支持萨达姆打击伊朗势力。与此同时还对伊朗执行一系列的制裁。数十年来,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基本没有改善。特别是21世纪以来,伊朗为了民用以及防卫发展核武器的时候,美国率领西方国家对伊朗进行一步步的制裁。高科技产品禁运属于制裁的一部分。
关于为什么要执行高科技产品的禁运,主要是因为高科技会大大促进伊朗民用技术的发展和军事技术的变革。民用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伊朗的经济,如果封杀了伊朗的高科技产业,可以让伊朗的工业水平被先进国家来开代差,从而对经济发展更加不利。而军用技术就更明显了,可以让伊朗军队战斗力倍增的技术当然要想尽一些办法封锁了。
至于美国对于伊朗的制裁,比如美国和西方国家近期和伊朗签署了协议。伊朗放弃发展核技术,采取一些实际手段,比如接受国际原子能委员会的监督,拆除部分离心机。而美国和西方国家放松对伊朗的制裁。但是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并没有就此改变,美国解除部分制裁之后不久,又以伊朗发展远程导弹为由重新制裁伊朗。所以伊朗的制裁问题很可能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内持续下去。
③ 伊朗有什么中国武器
太多了,以前是轻武器为主,现在出口品种也多了,不过伊朗现在绝对是以毛子武器为主的。所以就不要YY中国和伊朗的关系了,纯粹的是石油换武器而已,并且中国再傻,也不会像2楼的白痴那样把核技术出口给别人,尤其是出口给一个支持恐怖分子的国家。
④ 关于禁止核武器实验条例的内容
《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Comprehensive Nuclear-Test-Ban Treaty,CNTBT)(以下简称《条约》)是一项由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Comprehensive Nuclear-Test-Ban Treaty Organization,CNTBTO)领导的、旨在促进全面防止核武器扩散与促进核裁军进程,从而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的条约。
早在1954年印度领导人贾瓦哈拉尔·尼赫鲁首次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缔结一项禁止核试验国际协议的要求。1994年1月,日内瓦裁军谈判会议正式开始谈判《条约》。1996年8月22日,谈判结束。9月10日,第五十届联大续会以158票赞成、3票反对(印度、不丹和利比亚)、5票弃权(古巴、黎巴嫩、叙利亚、坦桑尼亚和毛里求斯)的压倒多数票通过决议,正式认可《条约》文本。9月24日,《条约》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开放供签署。中国自始至终参加了《条约》谈判,并在东道国美国之后,于当日第二个签署了《条约》,同时发表了中国政府声明,重申了中国一贯主张全面禁止和彻底销毁核武器,并为早日实现这一目标继续努力奋斗的原则立场。
《条约》的宗旨和目标是:全面禁止核武器试验爆炸及其他任何核爆炸,有效促进全面防止核武器扩散及核裁军进程,从而增进国际和平与安全。《条约》由序言、 17项条款、两个附件和1个议定书组成,主要内容有:
(一)缔约国承诺不进行、导致、鼓励或以任何方式参与进行任何核武器试验爆炸或任何其他核爆炸,并承诺在其管辖或控制下的任何地方禁止和防止任何此种核爆炸。
(二)在维也纳设立《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组织,所有缔约国均为《条约》组织的成员。组织机构包括缔约国大会、执行理事会和技术秘书处。
(三)为确保《条约》得到遵守,建立以国际监测系统、磋商与澄清、现场视察及建立信任措施为主体的国际核查机制。国际监测系统由地震、水声、放射性核素等全球监测网络组成;建立信任措施主要是指缔约国对大规模化学爆炸进行自愿申报;磋商与澄清是指缔约国澄清并解决就遵约问题产生的怀疑;现场视察是指对发生可疑事件的现场进行核查来澄清是否发生了违约核爆炸。
(四)根据《条约》规定,《条约》在其所列的44个有核能力国家全部交存批准书后第180天起生效。44国是美、俄、英、法、中五个核国家及印度、巴基斯坦、以色列等“核门槛”国家和其他有核能力的国家。
(五)《条约》无限期有效,在《条约》生效10年时,将召开审议大会,届时如有缔约国要求,会议将审议是否允许为和平目的进行地下核爆炸。
(六)缔约国若断定与本条约主题有关的非常事件已使其最高利益受到危害,有权行使其国家主权退出条约,等等。
1999年10月,联合国在维也纳首届召开促进《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大会。
2001年11月,第二届《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大会在纽约举行。
2003年9月,第三届促进《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生效大会在维也纳举行。
已签约国家/地区
下表包含177个国家/地区,已签约的有177,已批准的有138个,39个未批准。
国家/地区 签约日期 批准日期
安道尔 1996年09月24日 2006年07月12日
阿根廷 1996年09月24日 1998年12月04日
澳洲 1996年09月24日 1998年07月09日
奥地利 1996年09月24日 1998年03月13日
巴林 1996年09月24日 2004年04月12日
白俄罗斯 1996年09月24日 2000年09月13日
比利时 1996年09月24日 1999年06月29日
玻利维亚 1996年09月24日 1999年10月04日
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1996年09月24日 2006年10月26日
巴西 1996年09月24日 1998年07月24日
保加利亚 1996年09月24日 1999年09月29日
布隆迪 1996年09月24日
加拿大 1996年09月24日 1998年12月18日
智利 1996年09月24日 2000年07月12日
中国 1996年09月24日
哥伦比亚 1996年09月24日
歌斯达黎加 1996年09月24日 2001年09月25日
克罗地亚 1996年09月24日 2001年03月02日
塞浦路斯 1996年09月24日 2003年07月18日
丹麦 1996年09月24日 1998年12月21日
厄瓜多爾尔尔 1996年09月24日 2001年11月12日
萨尔瓦多 1996年09月24日 1998年09月11日
斐济 1996年09月24日 1996年10月10日
芬兰 1996年09月24日 1999年01月15日
法国 1996年09月24日 1998年04月06日
佐治亚 1996年09月24日 2002年09月27日
德国 1996年09月24日 1998年08月20日
希腊 1996年09月24日 1999年04月21日
海地 1996年09月24日 2005年12月01日
梵蒂冈 1996年09月24日 2001年07月18日
冰岛 1996年09月24日 2000年06月26日
印度尼西亚 1996年09月24日
伊朗 1996年09月24日
爱尔兰 1996年09月24日 1999年07月15日
意大利 1996年09月24日 1999年02月01日
日本 1996年09月24日 1997年07月08日
科威特 1996年09月24日 2003年05月06日
拉脱维亚 1996年09月24日 2001年11月20日
卢森堡 1996年09月24日 1999年05月26日
马耳他 1996年09月24日 2001年07月23日
马绍尔群岛 1996年09月24日
毛里塔尼亚 1996年09月24日 2003年04月30日
墨西哥 1996年09月24日 1999年10月05日
密克罗西亚岛 1996年09月24日 1997年07月25日
摩洛哥 1996年09月24日 2000年04月17日
纳米比亚 1996年09月24日 2001年06月29日
荷兰 1996年09月24日 1999年03月23日
尼加拉瓜 1996年09月24日 2000年12月05日
挪威 1996年09月24日 1999年07月15日
巴拿马 1996年09月24日 1999年03月23日
菲律宾 1996年09月24日 2001年02月23日
波兰 1996年09月24日 1999年05月25日
葡萄牙 1996年09月24日 2000年06月26日
卡塔尔 1996年09月24日 1997年03月03日
韩国 1996年09月24日 1999年09月24日
罗马尼亚 1996年09月24日 1999年10月05日
俄罗斯 1996年09月24日 2000年06月30日
塞舌尔群岛 1996年09月24日 2004年04月13日
斯洛文尼亚 1996年09月24日 1999年08月31日
南非 1996年09月24日 1999年03月30日
西班牙 1996年09月24日 1998年07月31日
斯威士兰 1996年09月24日
瑞典 1996年09月24日 1998年12月02日
瑞士 1996年09月24日 1999年10月01日
土耳其 1996年09月24日 2000年02月16日
土库曼 1996年09月24日 1998年02月20日
英国 1996年09月24日 1998年04月06日
美国 1996年09月24日
乌拉圭 1996年09月24日 2001年09月21日
瓦努阿图 1996年09月24日 2005年09月16日
越南 1996年09月24日 2006年03月10日
科特迪瓦 1996年09月25日 2003年03月11日
埃塞俄比亚 1996年09月25日 2006年08月08日
洪都拉斯 1996年09月25日 2003年10月30日
匈牙利 1996年09月25日 1999年07月13日
以色列 1996年09月25日
巴布亚新几内亚 1996年09月25日
巴拉圭 1996年09月25日 2001年10月04日
秘鲁 1996年09月25日 1997年11月12日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1996年09月25日 2000年09月18日
柬埔寨 1996年09月26日 2000年11月10日
乔丹 1996年09月26日 1998年08月25日
莫桑比克 1996年09月26日
圣多美岛和普林西比岛 1996年09月26日
塞内加尔 1996年09月26日 1999年06月09日
阿尔巴尼亚 1996年09月27日 2003年04月23日
安哥拉 1996年09月27日
比宁 1996年09月27日 2001年03月06日
布基纳法索 1996年09月27日 2002年04月17日
列支敦士登 1996年09月27日 2004年09月21日
新西兰 1996年09月27日 1999年03月19日
乌克兰 1996年09月27日 2001年02月23日
哈萨克斯坦(卡扎科斯坦)1996年09月30日 2002年05月14日
莱索托 1996年09月30日 1999年09月14日
斯洛伐克 1996年09月30日 1998年03月03日
也门 1996年09月30日
亚美尼亚 1996年10月01日 2006年07月12日
佛得角 1996年10月01日 2006年03月01日
利比里亚 1996年10月01日
摩纳哥 1996年10月01日 1998年12月18日
蒙古 1996年10月01日 1997年08月08日
多哥 1996年10月02日 2004年07月02日
多米尼加 1996年10月03日
加纳 1996年10月03日
比基尼 1996年10月03日
尼日尔爾尔 1996年10月03日 2002年09月09日
所罗门群岛 1996年10月03日
乌兹别克斯坦 1996年10月03日 1997年05月29日
委内瑞拉 1996年10月03日 2002年05月13日
刚果共和国 1996年10月04日 2004年09月28日
圣卢西亚 1996年10月04日 2001年04月05日
加蓬 1996年10月07日 2000年09月20日
立陶宛 1996年10月07日 2000年02月07日
圣马力诺 1996年10月07日 2002年03月12日
塔吉克斯坦斯坦 1996年10月07日 1998年06月10日
乍得 1996年10月08日
吉尔吉斯 1996年10月08日 2003年10月02日
尼泊尔 1996年10月08日
赤道几内亚 1996年10月09日
马达加斯加 1996年10月09日 2005年09月15日
马拉维 1996年10月09日
萨摩亚 1996年10月09日 2002年09月27日
格林纳达 1996年10月10日 1998年08月19日
埃及 1996年10月14日
阿尔及利亚 1996年10月15日 2003年07月11日
突尼斯 1996年10月16日 2004年09月23日
吉布提 1996年10月21日 2005年07月15日
孟加拉国 1996年10月24日 2000年03月08日
斯里兰卡 1996年10月24日
乌干达 1996年11月07日 2001年03月14日
牙买加 1996年11月11日 2001年11月13日
捷克 1996年11月12日 1997年09月11日
泰国 1996年11月12日
肯尼亚 1996年11月14日 2000年11月30日
爱沙尼亚 1996年11月20日 1999年08月13日
缅甸 1996年11月25日
赞比亚 1996年12月03日 2006年02月23日
科摩罗 1996年12月12日
苏里南 1997年01月14日 2006年02月07日
文莱 1997年01月22日
刚果 1997年02月11日
马里 1997年02月18日 1999年08月04日
几内亚比绍 1997年04月11日
安提瓜和巴布达 1997年04月16日 2006年01月11日
阿塞拜疆 1997年07月28日 1999年02月02日
老挝 1997年07月30日 2000年10月05日
摩尔多瓦 1997年09月24日 2007年01月16日
马尔代夫 1997年10月01日 2000年09月07日
库克群岛 1997年12月05日 2005年09月06日
马来西亚 1998年07月23日
马其顿共和国 1998年10月29日 2000年03月14日
新加坡 1999年01月14日 2001年11月10日
危地马拉 1999年09月20日
阿曼 1999年09月23日 2003年06月13日
津巴布韦 1999年10月13日
圭亚那 2000年09月07日 2001年03月07日
基里巴斯 2000年09月07日 2000年09月07日
瑙鲁 2000年09月08日 2001年11月12日
尼日尔爾利亚 2000年09月08日 2001年09月27日
塞阿里昂 2000年09月08日 2001年09月17日
塞尔维亚 2001年06月08日 2004年05月19日
利比亚 2001年11月13日 2004年01月06日
伯利兹 2001年11月14日 2004年03月26日
喀麦隆 2001年11月16日 2006年02月06日
中非共和国 2001年12月19日
博茨瓦纳 2002年09月16日 2002年10月28日
冈比亚 2003年04月09日
帕劳 2003年08月12日
阿富汗 2003年09月24日 2003年09月24日
厄立特里亚 2003年11月11日 2003年11月11日
圣基茨和尼维斯 2004年03月23日 2005年04月27日
苏丹 2004年06月10日 2004年06月10日
坦桑尼亚 2004年09月30日 2004年09月30日
卢旺达 2004年11月30日 2004年11月30日
巴哈马 2005年02月04日
黎巴嫩 2005年09月16日
黑山共和国 2006年10月23日 2006年10月23日
⑤ 请介绍一下《伊核协议》的主要内容,谢谢!
初步协议内容包括,伊朗不得从事5%以上丰度的铀浓缩,停止阿拉克重水反应堆建设,允许更多核查,有关六国将不追加对伊新制裁并松绑部分现有制裁,伊朗同意不提炼丰度5%以上的浓缩铀停建阿拉克重水反应堆。
2015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伊朗核协议。长达10年的伊朗制裁将被取消。若伊朗在未来十年内违反协议,联合国将重新对其进行制裁。
伊朗总统鲁哈尼发表电视讲话,称伊朗一直遵守伊核协议,尽管美国退出,伊朗将暂时留在伊核协议中,继续维持该协议框架。
(5)伊朗武器禁令什么时候解除扩展阅读:
中国政府、外交部一直就关于伊朗核问题的顺利解决尽最大的外交努力。中方多次表示始终认为,通过对话、谈判等外交手段,找到能够满足各方关切的方案,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正确途径。
2019年8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耿爽主持例行记者会。耿爽表示,中方一贯强调,冲突对抗不是解决办法,对话协商才是正确途径。在伊核问题上,中方始终主张通过对话沟通缓解当前紧张局势,也为挽救伊核全面协议作出了大量努力。
⑥ 美国7日重启对伊制裁伊朗总统如何回应的
美国7日重启对伊制裁 ,伊朗总统回应:美国将后悔。
8月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俄亥俄州出席“让美国再次伟大”集会
面对美国重启对伊制裁,欧盟委员会当地时间6日发布声明称,欧盟将启用“阻断法令”(Blocking Statute),以保护在伊朗境内运营的欧盟企业免受美国制裁。欧洲企业仍将在欧盟保护下,继续在伊朗境内从事合法生意。此前,法国、德国、英国外交部长在联合声明中表示,对美国制裁伊朗表示遗憾,同时欧洲会致力于与伊朗保持经济往来,包括其石油和天然气出口。
中国外交部也反复声明,中国和伊朗在不违反各自国际义务的前提下保持着正常的交往与合作,这合情、合理、合法,无可非议。与此同时,中方一贯反对单边制裁和“长臂管辖”,中方的合法权益理应得到维护。这一立场是坚定的、明确的。
来源:网易新闻
⑦ 欧盟联合中俄六国召开会议讨论伊朗核问题,美国被排除在外
是的。美国提出希望恢复安理会对伊朗的制裁遭到羞辱性冷遇后,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联合委员会将于9月1日举行会议,美国被排除在外。
欧盟对外行动署8月21日发布消息显示,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联合委员会将于9月1日在奥地利维也纳举行会议。欧盟对外行动署秘书长施密特将主持会议,中国、法国、德国、俄罗斯、英国及伊朗代表将参会。由于美国不再是伊核协议的成员国,因此被孤立排除在外。
在这之前,美国国务卿蓬佩奥8月20日通告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伊朗不履行《联合全面行动计划》的控诉书,要求根据2231号决议启动恢复对伊朗实施制裁的程序。安理会几乎所有成员国都认为,美国无权启动恢复制裁的机制,因为这个国家已经不再是该计划的伊核协议的成员国。
据俄罗斯卫星网报道,美国国务卿蓬佩奥称,美国将于9月20开始恢复对伊朗制裁。此前,联合国安理会绝大多数成员国都反对美国提出的启动对伊朗“快速恢复制裁”机制的要求。
(7)伊朗武器禁令什么时候解除扩展阅读
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
2015年7月,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达成伊朗核问题全面协议,签署了《联合国全面行动计划》(JCPOA,即伊核协议)。根据协议,伊朗承诺限制其核计划,同时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国际社会解除对伊朗实施的制裁措施。安理会随后通过第2231号决议,认可伊核协议,规定联合国对伊朗的武器禁运于2020年10月18日终止。
美方则认为,尽管自身退出了《伊核协议》,但仍在第2231号决议内,因而完全有权要求恢复制裁。
在联合国安理会召开的视频会议上,联合国安理会本月轮值主席、印度尼西亚常驻联合国代表迪安·查尼表示,鉴于安理会成员在关于美国要求启动对伊朗“快速恢复制裁”机制问题上存在分歧,因此,安理会不会就美方要求采取行动。
蓬佩奥等人近日则不断威胁称,阻止恢复对伊朗全面制裁的国家将面临白宫的制裁。蓬佩奥说,华盛顿将动用一切可被动用的手段,确保相关国家无法向伊朗交付威胁美国的武器系统。
⑧ 俄罗斯为什么不敢卖先进武器给伊朗
俄罗斯不是不敢卖先进武器给伊朗,而是不太愿意卖给伊朗。俄罗斯与伊朗的关系非常复杂,现阶段是因为叙利亚问题与反美才有的共同立场。从俄罗斯的角度,并不愿意看着伊朗在中东地区做大。再加上,俄罗斯必须遵守联合国安理会的武器禁运决议。到了2020年7月,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朗的武器禁运决议解除。出于共同反对美国中东战略的立场,俄罗斯必然会出售给伊朗一批先进武器。强调一点,国与国之间没有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在这一点上,俄罗斯做得非常到位,利益至上。
苏-57战斗机
当然,俄罗斯与伊朗之间很难成为真正的盟友。从伊朗的角度,作为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只会与什叶派国家成为盟友,其他国家最多只能算是普通朋友而已。
⑨ 美国提出的延长对伊朗武器禁运决议的目的是什么呢
美国提出的延长对伊朗武器禁运决议的目的是为了维护在中东的霸权地位,逼迫伊朗在伊核问题上让步。
美国在联合国煽动延长制裁,对伊朗进行极限经济封锁。单方面退出伊核协议,又想在联合国上针对伊朗发号施令,要求无限期延长对伊朗武器禁运协议,但是美国昭然若揭的野心并没有得到国际支持。
从特朗普的一系列动作来看,有可能伊朗的铤而走险正是他所希望,美国长期战备也有能力应对突如其来的战争。
⑩ 联合国拒绝美要求恢复制裁伊朗,美方有何表示
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凯丽·克拉夫特,声称安理会已经"迷失方向",并且已经"和极端分子站在一起"。同时,克拉夫特还不忘扯上中俄,称中俄一定在因为这样的结果而"狂欢"。
不过目前看来,尽管已经吃了两次大亏,但美国制裁伊朗的野心仍未停止。克拉夫特也在采访中表示,美国会继续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10)伊朗武器禁令什么时候解除扩展阅读
由于针对伊朗的武器禁令即将到期,美国反复要求联合国延长这一禁令。8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对美国提出的决议草案进行了第一次表决。
但令美国没想到的是,除了多米尼加共和国以外,没有国家支持美国的决议草案。中国和俄罗斯还投出了反对票。
此前唯美国"马首是瞻"的欧盟各国也没有支持美国,导致该决议并没有通过。这对于美国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政治失败。
吃了这样一个大亏的美国并没有死心,而是把目光转向了"伊朗核协议"。根据该协议,美国等六国拥有"回退"权,可以要求安理会重新表决。
重新表决后,安理会如果不能在30日内裁定同意伊朗制裁措施继续失效,那么该制裁措施就将重新恢复效力。
但出人意料的是,联合国安理会再次将美国孤立了起来,将美国的如意算盘砸了个粉碎:投票结果显示,15个国家中有13个都认为由于早已退出伊朗核协议,美国完全没有权利发起此次投票,其动用"回退"条款的举动是违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