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伊朗航空655号班机空难的击落经过
伊朗航空公司655号班机是空中客车A300B2型,注册编号EP-IBU ,由穆尔辛·礼萨扬驾驶,他是一位拥有7,000小时飞行经验的资深机师。这架飞机在德黑兰时间(UTC+0330)上午 10:17 于阿巴斯港离开,比原定的起飞时间延迟27分钟,原本应该是总计28分钟的航程。在起飞之后,这架飞机由阿巴斯港塔台指挥开启其应答器,向波斯湾前进。飞行航线是惯常编定的琥珀59空中走廊,航程200英里,直线飞往迪拜机场。因为距离短,飞机采用简单的飞行模式,先爬升至14000英尺(约4300米),巡航片刻后在迪拜降落。
当时美国海军的导弹巡洋舰文森斯号正在邻近,位于霍尔木兹海峡,由舰长威廉·罗杰斯三世指挥,舰上配备当时先进的神盾战斗系统。
1988年7月3日 文森斯号和伊朗炮艇交火时闯进伊朗水域。较早时,文森斯号和伊朗炮艇也闯进阿曼水域,直至被一艘阿曼军舰驱逐。美国军舰赛茨号和埃尔默·蒙哥马利号正在附近。
上午10:24,距离655号班机11海里远,文森斯号发射两枚SM-2MR地对空导弹,都击中了655号班机。开火后,文森斯号舰员发现飞机原来是民航客机。
击落客机事件引发激烈争执。伊朗严正斥责击落事件是野蛮行径。而当时的美国副总统乔治·赫伯特·沃克·布什,在联合国强辩称击落事件属战时事故,文森斯号船员在当时的情况采取了适当行动。
‘贰’ 伊朗航空波音747SP
是老款的747系列了,现在基本绝迹了,只有象IRAN这样的航空公司才会飞。都是美国80年代淘汰下来的品种,伊朗IR800 801飞机里面的内饰不敢恭维,貌似还有用胶带粘的。安全性方面么:还没有听说掉下来过!
‘叁’ 图-154是什么飞机啊哪里生产啊
图-154(Ту-154)是前苏联图波列夫设计局研制的三发动机中程客机。当年在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代号称为“大意”(Careless)。同类机型是美国的波音727、英国的三叉戟客机。 图-154于1966年开始设计,用以代替前苏联民航的图-104、伊尔-18客机。1968年初在莫斯科附近的茹科夫斯基工厂进行地面滑行试验,1968年10月14日首次试飞。共有6架原型机和预生产型机用于试飞,从第7架开始交付给前苏联民航局使用。1971年前苏联民航用所接收的第一架图-154进行初步验证飞行和机务人员训练飞行,1971年5月开始邮件和货物运输,7月开始投入莫斯科-第比利斯之间航线客运飞行,1972年2月9日开始莫斯科-北高加索矿水城的航线飞行,同年8月1日,开始莫斯科-布拉格的国际航线飞行 俄罗斯航空公司的图-154M。 图-154机身尾部装3台发动机以及“T”型尾翼的基本布局,与波音727相似。图-154结构稳固,推进力-重量比(推重比)较好,起飞表现良好,能从凹凸不平的跑道上起飞,拥有14个大型低压轮胎使其能于积雪而未平整的跑道上降落。对习惯波音客机的乘客来说,图-154的机舱好象比较狭窄。这是因为机舱截面内部呈椭圆形和天花板比一般西方研发的客机低。图-154客舱门也比西方同类机型的小,而且客舱顶行李架的位置亦十分有限。 截止2006年停产时,图-154各型已生产935架。大部分由前苏联以及俄罗斯民航使用。国外用户有保加利亚、匈牙利、罗马尼亚、古巴、波兰、朝鲜、叙利亚、伊朗和中国等。 [编辑本段]主要型号 图-154 图-154客机有很多型号。除了在重量和发动机等一般的分别外,图-154亦有不同利用不同燃料的型号。很多图-154都装上降噪装置,有一些还被改装成货运机。 图-154 基本型。动力装置装3台库兹涅佐夫NK-8-2涡轮风扇发动机。载客量167人。1971年7月开始交付使用。 图-154A 发展型。载客量和外形尺寸无变化,装3台NK-8-2U涡扇发动机,提高了发动机功率。加设中部燃油箱,增加了最大起飞重量,改进了设备和系统,提高了飞行性能和可靠性,降低了维护要求,并加装更多紧急出口。1973年下半年首次试飞,1974年4月在前苏联民航进行试运行,1975年正式投入航班飞行。 图-154B图-154B 改进型。动力装置与A型相同。新增加了可供Ⅱ级自动着陆的汤姆逊/CSF/SFIM公司自动飞行控制和导航设备。在操纵系统中采用了低速横向操纵扰流器,扰流器沿展向增大,外段低速副翼变短,改善了飞行横向操纵性。增加了最大起飞重量。机身后气密隔框后移,增加客舱长度,载客量180人。在A型上用来压舱的燃油在B型上可作为正常燃油使用。1977年开始批生产。图-154B-1升级了操控设备。图-154B-2引入了西方的飞行控制和导航系统,包括一个侧风降落系统和新雷达系统。此型号以出口为主。 图-154C(图-154S) 货运型。1982年提出方案。在B型的基础上进行改进,机身左侧机翼前方增开一宽2.8米、高1.87米的货舱门。强化的货舱地板。主货舱容积73米3,整个货舱地板上装有滚珠、滚棒系统,可装运9个2.24米×2.74米的集装货盘。地板下的行李舱中还有38米3的空间装运散装货物。图-154C正常载重量20000千克,航程2900公里。 图-154M图-154M(原称图-164) 最新改进型。在图-154B生产开始后,图波列夫设计局对其结构进行必要的修改,于1980年提出图-154M。1984年12月27日首次交付前苏联民航使用。对尾翼重新设计,机翼的缝翼减小,扰流片加大,尾部中央发动机进气口扩大,原位于中央发动机下的辅助动力装置移至机身尾锥内。换装索洛维耶夫D-30KU涡轮风扇发动机,比先前的型号经济、宁静和可靠。俄罗斯航空图-154M的出勤可靠率持续高于99%。中国民航曾经引进30架此型号。 图-154M还有以下型号:图-154M-LK-1用于接载要员的型号。图-154M2是双发动机型号,配备两台PS-90A涡轮风扇发动机。图-154-100重新设计了驾驶舱及客舱。 图-155/图-156 是使用氢或天然气作燃料的型号。图-155的中央发动机可使用天然气或甲烷,并于1980年代后期首飞。图-156的全部3个发动机都可使用氢或天然气。在研发这两种型号的过程引入了低温物理学的技术。 [编辑本段]设计特点 机翼 悬臂式下单翼,普通全金属三梁破损安全结构。1/4弦线后掠角35°。中梁向左右两侧延伸至副翼内端。5段前缘缝翼占每侧机翼前缘的80%。三缝式襟翼。缝翼为液压驱动,襟翼为电动。每侧机翼有4个扰流片,机翼内侧的两个扰流片可作为减速和卸升装置。外段副翼提供横向操纵,内段副翼在飞行中可作为减速板。前缘缝翼为电热防冰。 尾翼T型悬臂式全金属结构。水平尾翼1/4弦线后掠角40°,垂直安定面前缘后掠角45°。方向舵和升降舵为蜂窝结构。尾翼全部操纵面均为液压操纵。垂尾、平尾前缘均为发动机引气防冰。 机身 普通圆截面全金属半硬壳式结构。机身截面直径3.8米。除机头雷达罩内和装有辅助动力装置的尾锥为非增压舱外,其余各舱均为气密增压舱。全部蒙皮均由化学铣加工而成。 起落架 液压可收放前三点式。前起落架向前收入机身,主起落架向后收入机翼后缘整流罩内。圆盘刹车,有防滑装置。前起落架为并列双轮,主起落架为6轮小车式,这种小车式起落架可以使图-154在180毫米厚的水泥跑道上使用。 动力装置 基本型装3台库兹涅佐夫NK-8-2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93.16千牛(9500公斤),其中两台悬挂在机身尾部两侧,中间一台位于机尾,其进气道弯曲延伸至垂直尾翼根部。图-154A装3台NK-8-2U涡扇发动机,单台推力102.9千牛(10500公斤)。图-154M换装索洛维耶夫D-30KU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104千牛(10604公斤)。燃油全部储存在机翼的6个整体油箱内,为调节各油箱的燃油量,各油箱都同集油油箱相连,在应急强迫着陆情况下,可用二氧化碳气体迅速冲放掉油箱中的燃油。发动机进气道前缘有发动机引气防冰装置。各型都装一台TA-95辅助动力装置。 机舱 驾驶舱内有正、副驾驶员和飞行工程师3个座椅。基本型的标准布局为每排6座,前舱54座,后舱104座,共158座。最新型图-154M座位增加到180个。共有4个客舱门和4个应急出口。货舱为增压舱,前后两个舱门,并有货物装卸机械。 系统 空调系统为客舱增压。3套液压系统由发动机驱动的液压泵供压。任何一套液压系统都可以独立地驱动机轮刹车、操纵系统助力器、襟翼、扰流片和起落架收放。发动机带动3台交流发电机,还有一套36伏交流和27伏直流发电系统,另有4个蓄电池。每个发动机短舱内都有灭火系统,辅助动力装置带动一台直流发电机或交流发电机,作为应急电源系统。行李舱内有烟雾报警器。两套防冰系统,机翼前缘为电热防冰,尾翼前缘采用发动机引气防冰。 机载设备 自动飞行控制系统和惯性导航系统,测定相对地面导航台距离和航向的无线电导航系统,修正偏航角和对地速度的多普勒雷达系统,活动地图显示器,可记录惯性导航系统和无线电导航系统的数据。数字/模拟混合型计算机可以综合来自飞机大气数据传感器和导航设备的数据,提供给自动飞行控制系统使用。应答器提供本机速度、高度以及对地面雷达的识别。3套迎角传感器,PB-5无线电高度表,APK-15型无线电罗盘,短波和超短波通信电台,装在机头罩内的气象雷达。图-154M还有与自动驾驶系统配套使用的3通道自动驾驶仪,飞机起飞到400米以后到降落至30米之前这一飞行阶段可使用自动飞行操纵系统。 [编辑本段]技术数据 翼展 37.55米 机翼面积 201.45平方米 机长47.90米 机高11.40米 机身直径 3.80米 客舱长×宽×高 22.57米×3.58米×2.02米 载客量:150-180人 空重55300千克 最大商载 18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100000千克 最大燃油重量 39750千克 最大巡航速度 950公里/小时 朝鲜高丽航空公司的图-154 经济巡航速度 900公里/小时 最大巡航高度 11900米 实用升限 12,100 米 最大载重航程 3740公里 最大燃油航程 6600公里 [编辑本段]安全纪录 图-154的安全纪录比较差。但意外的原因通常是由于长时间于恶劣和极端的天气、频繁的航班、低素质的维修和人为失误,而很少是设计上的瑕疵。 图-154服役以来一共有62架因意外而损失。在这些失事的图-154中,有6架是因为恐怖袭击或被军队击落所引致。当中亦有一些明显是由于恶劣天气在跑道起降,包括一次与意外留在跑道上的除雪车碰撞。也有由于低劣的航空交通管制,例如于2002年7月2日,因为瑞士航空管制中心有人疏忽,导致巴什基尔航空公司2937号班机与DHL611号班机(波音757货机)在德国巴登-符腾堡邦 乌伯林根上空相撞。 重大意外事故 1980年7月7日 一架图-154B-2型客机从阿拉木图机场起飞后坠毁,163人死亡。 1984年10月15日 一架图-154客机在鄂木斯克机场的跑道上与一辆加油车相撞,150人在大火中丧生。 1985年7月10日 一架图-154客机从塔什干机场起飞后进入螺旋并坠毁,造成200人死亡。 1991年5月23日 一架图-154客机在列宁格勒的普尔科沃机场进场时失速坠地,机上164名乘客,12 人死亡,34人受伤。 1992年7月20日 一架图-154货机因超载在第比利斯机场坠毁,7名机组人员和6名送货人员死亡。 1993年2月8日 伊朗航空公司一架图-154客机与伊朗空军一架战斗机相撞,130-135人死亡。 1994年1月3日 一架从伊尔库茨克飞往莫斯科的图-154客机起飞后不久,因故障在返回机场途中坠毁, 9名机组人员和111名乘客全部遇难。 1994年6月6日 中国西北航空公司一架图-154M型客机(B-2610号)在西安附近坠毁,160人死亡。经事后调查操纵系统的维修差错故障是导致事故的原因。 1995年12月7日 俄罗斯一架图-154客机从南萨哈林飞往哈巴罗夫斯克途中坠毁,机上88名乘客和8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1996年8月29日 俄罗斯一架图-154客机在挪威斯匹次卑根群岛的朗伊尔机场进场着陆时坠毁,机上10名机组人员和131名挪威矿工全部遇难。 1997年12月15日 塔吉克斯坦斯坦航空公司一架图-154客机在阿联酋沙迦机场进场时坠毁,机上86名乘客中,只有一人幸免于难。 1998年8月31日 古巴航空公司一架图-154客机从厄瓜多爾尔尔基多机场起飞过程中坠毁,70人遇难。 1997年9月13日 德国一架图-154客机在纳米比亚与美国一架C-141军用运输机相撞,33人遇难。 1999年2月24日 中国西南航空公司一架图-154客机(B-2622号)从成都飞往温州途中,在下降着陆过程中失速坠毁在距温州机场30公里的地方,64人丧生。经调查事故原因是由于大修厂发生升降舵操纵连杆装配错误、日常维修又未能发现问题隐患,导致该机在航班运营中升降舵操纵连杆脱开、失去俯仰操控能力而失速坠地。 2001年7月3日 俄罗斯一架图-154M型客机在伊尔库茨克机场进场过程中,坠毁在距机场20公里的地方,机上127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2001年7月3日 俄罗斯一架图-154客机在伊尔库茨克机场以西22公里的地方坠毁,机上136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2001年10月4日 俄西伯利亚航空公司一架图-154客机的从特拉维夫飞往新西伯利亚途中,在黑海上空被乌克兰防空部队导弹击中,机上78人全部遇难。 2002年7月2日 俄罗斯巴什基尔航空公司一架图-154客机在德国南部巴登-符腾堡邦 乌伯林根上空与一架波音757货机相撞,客机上的69人与货机上的2名机组人员全部丧生。 2002年2月12日 伊朗航空公司的一架图154客机在伊朗西部霍拉马巴德附近山区坠毁,机上105名乘客和12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2004年8月24日 俄罗斯西伯利亚航空公司一架图-154客机从莫斯科飞往索契途中,被一名叫捷比尔汉诺娃的车臣“黑寡妇”实施自杀性恐怖袭击,在罗斯托夫州坠毁,机上46人全部遇难。 2006年8月22日 俄罗斯普尔科沃航空公司一架图-154客机在乌克兰东部城市顿涅茨克附近坠毁,机上160名乘客和10名机组人员全部遇难。 2009年7月15日,伊朗 里海航空公司 一架载有168人的图154客机(由伊朗的德黑兰飞往亚美尼亚的埃里温的 7908航班) ,在伊朗西北部加兹温省坠毁。机上共有153名乘客和15名机组人员全数罹难。 2010年 1月24日,在伊朗东北部城市马什哈德机场,伊朗一架图154客机在马什哈德机场迫降时着火,造成至少46人受伤。这架伊朗塔班航空公司的俄罗斯制造图-154型客机载有乘客157人 ,机组人员13人。 2010年4月10日,波兰总统卡钦斯基乘坐的飞机在俄罗斯斯摩棱斯克机场坠毁,包括卡钦斯基夫妇在内的88(原报道为132人,已更正为97人)名高级官员以及9名机组人员共97人全部遇难。飞机黑匣子以找到,官方声称是飞行员擅自不听从机场指挥人员的指挥以及飞机机龄较长而导致这起空难。死者名单如下: 1、列赫-卡钦斯基,1949年6月18日出生 (总统) 2、玛丽娅-卡钦斯卡娅,1942年8月21日出生 (总统夫人) 3、雷沙尔德-卡丘罗夫斯基,1919年12月18日出生 (波兰最后一位流亡总统) 4、约安娜-阿加卡-因杰茨卡,1964年12月18日出生 5、叶娃-巴科夫斯卡娅,1962年8月2日出生 6、安杰伊-布拉济克,1962年10月11日出生 7、克里斯蒂娜-博切涅克,1953年6月30日出生 8、安娜-玛丽娅-巴罗夫斯卡娅,1928年7月20日出生 9、巴尔托什-巴罗夫斯基,1978年6月3日出生 10、塔杰乌什-布克,1960年12月15日出生 11、米龙-霍达科夫斯基,1957年10月21日出生 12、切斯拉夫-萨文斯基,1926年3月10日出生 13、列舍克-杰尔图拉,1953年2月25日出生 14、兹比格涅夫-杰布斯基,1922年11月29日出生 15、格热戈什-多利尼亚克,1960年2月17日出生 16、爱德华-杜赫诺夫斯基,1930年1月16日出生 17、亚历山大-费多罗维茨,1971年7月27日出生 18、亚宁娜-费特林斯卡娅,1952年6月14日出生 19、约尔德斯拉夫-弗洛尔扎克,1969年2月12日出生 20、阿尔图尔-弗兰库斯,1971年11月10日出生 21、弗兰齐舍克-贡戈尔,1951年9月8日出生 (波兰军队总参谋长) 22、杰西卡-格拉日娜,1951年12月13日出生 23、卡济米尔-吉拉尔斯基,1955年5月7日出生 24、普舍梅斯拉夫-戈谢夫斯基,1964年5月12日出生 (着名议员) 25、布拉尼斯拉夫-戈斯托姆斯基,1948年11月9日出生 26、马里乌什-汉吉克,1965年6月11日出生 (总统办公厅部长) 27、罗曼-因杰丘克,1931年11月14日出生 28、帕维尔-亚涅泽克斯,1973年4月16日出生 29、达里乌什-扬科夫斯基,1955年7月8日出生 30、伊莎贝拉-亚鲁卡-诺瓦茨卡,1950年8月23日出生 (着名议员) 31、约瑟夫-焦尼克,1959年10月12日出生 32、塞巴斯季扬-卡尔皮纽克,1972年12月4日出生 33、安杰伊-卡尔维塔,1958年6月11日出生 34、马里乌什-卡扎娜,1960年5月8日出生 35、亚尼什-科哈诺夫斯基,1940年4月18日出生 36、斯塔尼斯拉夫-科莫尔尼克,1924年7月26日出生 37、斯塔尼斯拉夫-科莫罗夫斯基,1953年12月18日出生 38、帕维尔-克拉热夫斯基,1975年7月28日出生 39、安杰伊-克列梅尔,1961年8月8日出生 (副外长) 40、日季斯拉夫-克罗尔,1935年5月8日出生 41、约尼什-克鲁普斯基,1951年5月9日出生 42、索菲娅-克鲁祖姆斯卡娅-尤斯特,1952年5月10日出生 43、亚努什-库尔特卡,1960年8月13日出生 (国家纪念所所长) 44、安杰伊-克瓦兹尼克,1956年11月10日出生 45、布拉尼斯拉夫-克维亚特科夫斯基,1950年5月5日出生 46、沃伊采赫-柳宾斯基,1969年10月4日出生 47、塔杰乌什-柳托博尔斯基,1926年6月6日出生 48、巴尔巴拉-马明斯卡娅,1957年11月10日出生 49、泽诺娜-马蒙托维奇-洛切格,1937年12月22日出生 50、什杰凡-涅拉克,1946年8月13日出生 51、托马什-梅尔塔,1965年11月7日出生 52、斯塔尼斯拉夫-米基,1947年9月11日出生 53、亚历山德拉-纳塔丽-斯菲特,1959年2月20日出生 54、亚宁娜-纳图谢维奇-米勒,1940年1月1日出生 55、彼得-诺泽克,1975年9月20日出生 56、彼得-努罗夫斯基,1946年6月20日出生 57、布拉尼斯拉夫-阿莱维克-洛夫勒,1929年2月16日出生 58、扬-阿津斯基,1975年3月24日出生 59、亚当-皮尔茨,1965年6月26日出生 60、卡塔尔日娜-皮斯库尔斯卡娅,1937年3月2日出生 61、马采-普拉任斯基,1958年2月10日出生 62、塔杰乌什-普洛茨基,1956年3月9日出生 63、弗洛济梅日-波塔申斯基,1956年7月31日出生 64、安杰伊-普舍沃兹尼克,1963年5月30日出生 (斗争和蒙难纪念警卫委员会秘书长) 65、克里斯托夫-普特拉,1957年7月4日出生 66、雷沙尔德-鲁马涅克,1947年11月7日出生 67、阿尔卡季乌什-鲁比茨基,1953年1月12日出生 68、亚采克-萨辛,1969年11月6日出生 69、安杰伊-萨里乌什-斯卡布斯基,1937年11月20日出生 70、沃伊采赫-泽维龙,1939年8月31日出生 71、斯拉沃米尔-斯克希佩克,1963年5月10日出生 (国家银行行长) 72、列舍克-索尔斯基,1935年11月23日出生 73、弗拉迪斯拉夫-斯塔夏克,1966年3月15日出生 (总统办公厅主任) 74、亚采克-苏罗夫卡,1974年7月2日出生 75、亚历山大-希格洛,1963年10月27日出生 (国家安全局长) 76、叶热-斯马津斯基,1952年4月9日出生 (副议长) 77、约兰塔-什马涅克-杰列兹,1954年7月12日出生 (着名议员) 78、伊莎贝拉-托马舍夫斯卡娅,1955年9月13日出生 79、马列克-乌列里克,1975年1月6日出生 80、安娜-瓦连季诺维奇,1929年8月15日出生 81、杰列扎-瓦列夫斯卡娅-普沙尔科夫斯卡娅,1937年9月10日出生 82、兹比格涅夫-瓦谢尔曼,1949年9月17日出生 (着名议员) 83、维斯拉夫-沃达,1946年8月17日出生 84、爱德华-沃伊塔斯,1955年3月1日出生 85、帕维尔-维佩赫,1968年2月20日出生 (总统办公厅部长) 86、斯塔尼斯拉夫-扎恰格,1949年5月1日出生 87、亚尼什-扎克任斯基,1936年3月8日出生 88、加布里埃拉-祖克,1941年5月31日出生 89、索菲娅�6�1克鲁申斯卡-古斯特(女性官员) 因身体不适而在最后关头放弃登机
‘肆’ 伊朗第四代隐形战斗机Qaher-312
嗯,推出了。模型也首飞了。
飞机设计很科幻的,绝对不是山寨的。但有点让人看不懂。
首先该机为单座单发飞机,从飞机气动上来看为四翼面布局(不是鸭翼布局)。机体非常小。进气道为上进气道。
分析:
1.气动方面,说实话这种气动布局很独特,完全不能以传统的各式气动布局来分析。所以我也不能乱说。
2.机体大小,这飞机非常小,你可以以座椅为参照物看,这飞机绝对不超过10米。机头也小的可怜,根本不能装下常用的机载雷达。具体分析还要等飞机更多的信息。但就现在所得信息来看,这飞机可以说不可能量产。
3.进气道,此飞机为上进气道,这点基本上就否决了此飞机做为战斗机的可能性,因为上进气道在飞大仰角动作的时候,发动机根本不可能得到,满足发动机正常运作的空气。除非飞机在做大仰角动作和空中格斗时,先做180°横滚。
这飞机现在数据不多,但是要说四代还为时过早。只能算有个隐身外形。但也没内部挂仓。一旦外挂武器,隐身设计就基本没用了。 更多的分析还要看,这飞机的后续报道以及参数。
‘伍’ 伊朗空军当年二选一时为何不选择F15A战斗机,而是选择了F14A战斗机
政治问题 当时F-15是很先进的美国咋会卖给伊朗?
‘陆’ 介绍下伊朗的曙光战机
伊朗“曙光”单发轻型喷气式战斗轰炸机第一次公开是在2002年。在2002年马来西亚航展上,伊朗第一次公开展示了国产最先进的“曙光”单发轻型喷气式战斗轰炸机的模型。“曙光”计划由伊朗国防部亲自掌握。主要有伊朗航空大学负责研制。同时伊朗还集中了包括德黑兰大学在内的大量科研力量进行配合。伊朗“曙光”单发轻型喷气式战斗轰炸机脱胎于前苏联米格设计局的“米格I.2000第五代轻型战斗机计划”。由于经济原因该项目在俄国下马,于是伊朗引进了部分该项目技术和少量俄国技术人员。“曙光”的气动布局和“米格I.2000第五代轻型战斗机计划”如出一辙。采用典型的翼身融合设计,采用大倾斜双垂危和梯形主翼,最特别的是该机的主翼采用的大边条翼非常有特色。“曙光”采用独特的“圆盘”式大边条,整个边条翼呈圆形从前缘一直延伸到机翼后部。这对提到机动性有很大好处。飞机采用两个矩形进气道在肋下,整个机体融合、过渡非常平滑,机身大量采用复合材料而且喷涂有俄罗斯研制的新型雷达吸波涂层,加上良好的气动布局设计使“曙光”具有优异的隐身性能。从公开资料看,“曙光”的座舱采用典型的“一平三下”布局,属于流行的“玻璃化座舱”。该机共有7个外挂点,机翼下各有3个,机腹中线一个。该机将采用一台俄制RD-33涡扇发动机的改进型,动力相当强劲。伊朗“曙光”单发轻型喷气式战斗轰炸机空重5000公斤,机长14米,翼展12米。主要执行对地攻击任务,同时具备优异的空战能力。其总体技术水平要强于印度空军LCA战斗机,而且伊朗“曙光”单发轻型喷气式战斗轰炸机的研制进展要比印度空军LCA战斗机快得。多按原计划“曙光”本来要在2008年首飞。但今年8月5日,伊朗在宣布国产“闪电”式战斗机开始批量生产的同时,公开宣布伊朗空军国产最新型战机于当天在中部城市伊斯法罕首飞成功,这就是“曙光”。“曙光”的进度比原来提前了很多。按现在的速度估算,伊朗“曙光”单发轻型喷气式战斗轰炸机将在2010年进入批量生产。“曙光”的首飞成功标志伊朗正式成为中东地区仅有的两个能独立研制、生产喷气式战斗轰炸机(注:“闪电”仍属于改进)的国家之一(注:另一个是以色列)。
‘柒’ 伊朗航空公司 飞机怎么样 如 IR801
伊朗航空的机队很旧,他们的飞机机龄一般都超过20年。像IR801是用747来执飞,但具体机型要看当天情况,伊朗航空拥有747SP,747-100和747-200。747SP和747-100的机龄差不多35年,而他的747-200机龄也超过20年。
‘捌’ w5078是什么飞机
空客A340-300,网上找到的W5078航班简介
2014年11月5日,伊朗马汉航空正式开通了北京往返伊朗伊斯兰共和国首都德黑兰的直达航线,作为目前伊朗国内规模最大的私营航空公司,该公司此前已于2011年和2013年先后开通了德黑兰往返中国上海和广州两条直达航线。伊朗马汉航空在北京至德黑兰航线上以定期正班形式运营,初期使用机型为空客A340-300,座位布局采用30个公务舱、269个经济舱座位的布局,班期为每周三班,计划进港时刻为每周一、三、六清晨6时20分,计划出港时刻为每周二、四、日凌晨0点40分,在首都国际机场T3航站楼运营。随着该航线的开通,中伊两国在经济贸易、旅游、文化等各方面的交流会更加深入和广泛,同时也会方便更多中国旅客选择直飞航班抵达这座享有“东方巴黎”美誉的西亚最大城市——德黑兰。
‘玖’ 伊朗有什么无人机为什么伊朗无人机技术比俄罗斯好
2010年2月,伊朗官方新闻机构报道该国的两种无人机刚刚投入生产,这两种无人机分别为:侦察型的“先兆(Nazir)”和轰炸型“雷鸣(Ra’ad)”无人飞行器。该报道还称伊朗在2009年6月对一种可躲避雷达攻击无人飞行器进行了测试,报道称被测试的无人机为七分之一比例模型,并且即将生产全尺寸版本。伊朗还宣称他们已于2009年3月开始筹建可大规模生产无人机的工厂,建成后,该工厂将生产包括无人直升飞行器在内的各类无人飞行器。
根据伊朗出版的《2009年UAS年鉴》,一个由3名伊斯兰革命卫队(IRGC)成员组成的研发小组在1984年曾向Pasdran的指挥官演示了无人机的运用价值;显然,经历了海巴尔山口之战后,伊朗军方对拥有及时的战场监视能力越来越重视。据推测,推动伊朗进行无人机研发的一大因素是常规空中侦察平台不断老化且所处战场环境越来越恶化。而向伊斯兰革命卫队成员征求意见则表明,当前的伊朗政府更多的依赖该军事组织而非其正规军,因此其所提供的建议或许并非特别的准确。
伊朗在1984年7月首次使用无人机,无人机提供了清晰度惊人的战场图像和实时情报。实际上,该无人机只是一架简单的无线电遥控飞机,其上安装有一部长焦镜头(135毫米)的瑞典哈苏照相机,该机以50米的高度飞过伊拉克的阵地。当伊朗的指挥官看到返回照片上的大范围伊拉克阵地要塞时,取消了可能成为自杀性进攻的作战计划。后来,伊朗使用飞得更高的无人机拍摄垂直或倾斜侦察照片,这些照片对其进攻行动帮助巨大(如伊朗在1985年3月、1986年2月和1987年1月的进攻作战)。伊朗还以同样的无人机为平台,研发了能发射火箭的攻击无人机并投入实战,如“候鸟或莫哈杰(Mohajer)-1”(可挂载6枚RPG火箭弹),从一幅照片中可以看到该机采用了引擎后后置的双尾撑机体设计,下设三个挂载点。该机的作战半径约为30千米。
在伊斯兰革命卫队研发出第一批战时无人机后,无人机研发项目被转移到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所属的圣城航空工业(Qods)公司。该公司的第一架无人机为“奋进-1(Talash-1)”,在后来的两伊战争中成功地用于侦察任务。“奋进-2”(也称“靶标(Hadaf)3000”)是一种无人靶机。
圣城航空工业公司的“候鸟-2”无人机为早期“候鸟”无人机(航速180千米/小时,任务半径50千米)的增强型,其性能参数为:翼展3.80米,机身长2.91米,最大起飞重量85千克,续航时间1.5小时(任务半径69千米,速度200千米/小时,实用升限3353米)。“候鸟-2”也采用了双尾撑后推式机身设计,该机首次亮相于2005年,较之前面的“候鸟”飞行器,该机除性能有提升外,还拥有全新的可旋转照相机舱。
“候鸟-3”无人飞行器(也称“蓝鸟(Dorna)”)是一种全天候监视/侦察无人机,与以色列的“先锋(Pioneer)”无人飞行器类似,其任务半径为100千米,航速与“候鸟-2”相同。“候鸟-4”(也称Hodhod,带头巾的鸟)是一种双尾撑结构侦察/监视无人机,续航时间5至7小时,任务半径150千米,航速与早期型号相同;动力由一台38马力发动机(“候鸟-2”和“候鸟-3”采用的是25马力发动机);最大弹射重量为175千克,实用升限5486米。
圣城航空工业(Qods)公司的喷气式无人飞行器为“候鸟-5”,该公司还推出了“猎人(Shekarchi)”无人机,该机同以色列的“哈比(Harpy)”反雷达无人机非常相似(以色列曾向中国提供“哈比(Harpy)”无人机,而中国则是伊朗最大的武器提供国)。此外,圣城航空工业公司公司还生产一种手持发射无人机。
除圣城航空工业(Qods)公司外,伊朗飞机制造工业公司(IAMI)也进行无人飞行器的研发生产。该公司生产的大型“阿巴比(Ababil,意为‘神秘鸟’)”无人飞行器。
据报道,1997年10月,公司试飞了短程的“阿巴比II”无人飞行器,并在1999年3月正式对外公布。“阿巴比II”无人飞行器采用了改进的飞行控制系统,可能是2000年对外公布的“阿巴比S”监视无人机的原型。
“阿巴比T”攻击无人飞行器集成了一枚45千克重弹头,其独特之处在于采用了双尾结构(另两种型号均为单尾设计);此外,该机采用了鸭翼式气动布局,主翼为无尖窄三角翼;动力为后置式螺桨推进器。“阿巴比”无人飞行器可在远离地面控制站180千米的空域执行任务,也可按照预先设定的侦察路线飞行;采用GPS/惯性制导。每套“阿巴比”无人系统由两家飞行器、1具弹射器和1辆地面控制车构成。2005年对外展出的“阿巴比”无人飞行器在机首配置了透明的照相机整流罩。根据伊朗报纸的报道,2006年3月至2007年3月间伊朗飞机制造工业公司共生产58架“阿巴比”无人飞行器。“阿巴比S”/“阿巴比II”无人飞行器的其性能参数为:翼展3.25米,机身长2.88米,最大起飞重量83千克(负载40千克);续航时间1.5小时(巡航速度370千米/小时);任务半径120千米,实用升限3048米。
“阿巴比T”攻击无人飞行器的主要使用者为黎巴嫩真主党,并重新命名为以“米尔萨德(Mirsad)-1”无人飞行器。2004年11月7日,一架“阿巴比”飞行器降落在以色列的地中海沿岸;2005年4月,另一架“阿巴比”飞行器深入以色列领空30千米,并在被拦截前逃离。在第一次侵入以方领空事件中,“阿巴比”飞行器采取了低空飞行方式(高度低于90米),躲过了雷达探测。根据联合国军售记录,伊朗曾在2004年向黎巴嫩(可能是黎巴嫩真主党)提供8架“阿巴比”攻击型无人机。黎巴嫩真主党掌握的“米尔萨德”无人飞行器在分别在2004年11月7日和2006年8月7日被击落(可能还有其他未报道的记录)。
2009年,伊朗飞机制造工业公司开始研发喷气式“阿巴比”无人机和手持发射的无人机。其中,该喷气无人机名为“阿巴比-喷气”或“Hadaf-1”,该机主要基于来自中国的C802导弹发动机改制的“黎明(Toloue)”小型发动机制造,设计最大速度约为700千米/小时。
此外,伊朗飞机制造工业公司还公布三种手持发射的小型无人机:“阿巴比A”、“阿巴比B”和“阿巴比C”。这些机型采用电力驱动,其性能参数为:续航时间30分钟,航程15千米(“阿巴比A”为10千米),最大航速60千米/小时;最大起飞重量6.5千克(其中“阿巴比A”负载1千克,另外两个型号负载为1.5千克)。
在小尺寸无人机研制方面,法拉亚洲科技公司(Faraz Asia Technologies Company)还提供了一种可放置于背包的手持发射无人机:“法拉(Faraz)-2”。该机采用了高单翼、螺桨推进器及引擎前置的配置。其续航时间为30分钟,视频传输距离10千米。
2009年,伊朗国防部副部长阿玛德·瓦希迪宣布即将研发一种1000千米航程的无人飞行器,这也是伊朗首次计划此类高级无人飞行器研究的研发。
除前述无人机外,伊斯兰革命卫队还宣称他们拥有三架几乎完好无损的美国和英国无人飞行器,并打算对其进行逆向工程研究。这三架无人机中目前至少可以确定两架:美国的RQ-7“暗影(Shadow)”无人机(于2008年7月4日坠落)和以色列的“赫尔墨斯(Hermes)”450无人机(于2008年8月25日坠落)。
尽管伊朗在其防务装备展上展出了大量的无人机,但很难让人相信这些无人机已经大规模服役。前面介绍的型号也大多只是一些样机。
2007年,伊朗同意向委内瑞拉提供大约12架“阿巴比”和“候鸟-4”无人飞行器飞行器;这些无人机还有可能将由委内瑞拉进行许可生产。
伊朗无人机,在战火中淬炼成长:伊朗开始研制无人机,始于本世纪初,伊朗最早的无人机技术来自于从俄罗斯进口的老式无人机,这些无人机属于上世纪70、80年代的产物,技术水平较低,以小展弦比飞航式布局为主,电子技术水平非常落后,技术相当简陋。然而此时的中东,已经成为世界新型无人机试验和较量的主战场,以美军为首的新型无人机部队在中东地区极为活跃,侦察、监视、通信中继、定点清除,几乎无所不能,甚至经常潜入伊朗以及其邻国,执行各种秘密渗透侦察任务。无人机在中东的活跃,不但让伊朗感受到相当大的压力,而且也使伊朗充分认识到无人机作为一种全新技术兵器的重要性,伊朗下决心攻克无人机技术难关。伊朗先从技术较为简单的中小型无人机做起,在2008~2010年左右,在伊朗阅兵式上,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中小型无人机层出不穷,但其中大多数都属于原理样机,最终没有定型量产;而在2011年,以美国最先进的隐身侦察无人机RQ-170被伊朗俘获为契机,伊朗开始模仿、学习美国的无人机技术,通过对RQ-170以及随后几年间搜集到的美军故障、坠毁无人机,伊朗获得了宝贵的无人机设计以及子系统相关技术,从模仿开始,逐步掌握了无人机的关键核心技术,在短短几年间,技术水平突飞猛进,推出了几款新型大中型侦察无人机。
伊朗人认为无人机研制出来就是拿来用的,很快便将新研发的无人机投入了邻国伊拉克、叙利亚等地的武装冲突中,执行侦察监视等任务。其中一款量产定型列装伊朗空军的侦察无人机叫做“莫哈杰”-4,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战场上成功应用,为打击恐怖主义组织立下了汗马功劳,同时也使得该机型在实战中不断改进提升,也使得伊朗在其基础上研发出个头更大的新型“察打一体”无人机——“莫哈杰”-6。
“莫哈杰-6”无人机
‘拾’ B747sp 飞机的一切资料
波音747SP
伊朗航空波音747SP
波音747SP(Special Performance,特殊性能):又称为747-100SP,是-100型的缩短型,后机身缩短14.3米,加大了航程,用于低密度远航程航线,载客量较747-100型少(三级客舱布局220人左右),续航距离达到12,300公里。用于与道格拉斯DC-10及洛克希德L-1011飞机竞争。1975年7月4日首次试飞,1976年3月投入使用。不过,由于在实际运作中航程仍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销售状况不理想,至1982年停产(1987年曾重新启动生产线为阿联酋政府特别制造一架747SP)。747SP总共生产了45架。747SP空气力学特性与一般747-100或-200不同,拥有稳定气流降低了阻力,据此波音公司后来推出了加长上层客舱长度的-300/-400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