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土耳其“吞并”阿塞拜疆,为什么还要向伊朗索要领土
埃尔多安有点飘啊,阿塞拜疆已经被埃尔多安视为土耳其的势力范围了。近日,土耳其外交部长恰武什奥卢公布重磅消息,土耳其和阿塞拜疆一体化工程迈出了实质性一步,土耳其视阿塞拜疆为兄弟国家,两国达成协议,土耳其和阿塞拜疆两国居民只需要使用本国身份证,就可以在两国自由旅行,畅行无阻。
这是什么意思?很明显,这就是土耳其在撬墙角,在薅羊毛。现在来看,土耳其不仅仅要从俄罗斯手中把阿塞拜疆“夺走”,而且要替阿塞拜疆出头,向伊朗索要阿塞拜疆省(在伊朗西北部),埃尔多安认为,伊朗侵吞了阿塞拜疆部分领土,理应归还。近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前往阿塞拜疆参加庆祝纳卡战争胜利大会。
对此,伊朗绝对不会答应,哈梅内伊就是阿塞拜疆人,对于阿塞拜疆省的分裂主义分子一向警惕,现在土耳其闹这么一处,伊朗会加紧步伐,防范土耳其动手。不得不说,埃尔多安确实强势,四处出击。现在的节奏是,撬俄罗斯墙角,通过一体化步骤“合并”阿塞拜疆,向伊朗索要领土。以后的历史不知道如何评价埃尔多安,埃尔多安以凯末尔自比,要恢复奥斯曼帝国的荣光,不过,一不小心就会弄巧成拙,由英雄变成小丑角色。关注本号,了解更多。
2.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被指帮伊朗逃避国际制裁吗
12月1日,一名关键证人周四(11月30日)在美国纽约召开的一场法院公开听证会上表示,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曾下达一系列指令以帮助伊朗逃避联合国和美国制裁的计划。
近年来,土耳其与伊朗关系多有反复。2002年后,土耳其与伊朗关系实现了实质性改善,双方在各领域签署了一系列合作协议。不过,自叙利亚国内局势陷入动荡之后,由于双方各自支持叙利亚不同政治派别,导致两国之间关系不断恶化。2016年后,由于叙利亚局势逐渐稳定,加之库尔德分离势力等两国共同威胁日趋严重,土伊关系又再次好转。
3. 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的人物经历
雷杰普·塔伊普·埃尔多安 (Recep Tayyip Erdogan) ,土耳其现任总统。反对派称他为“土耳其第一狂人”。1954年2月26日生于伊斯坦布尔一个虔诚的穆斯林家庭,儿时家境贫寒。在一个盛产美男子的国度,他的长相顶多算周正,但他从小就有着过人的抱负,并在多个领域“全面发展”:学习方面,他毕业于马尔马拉大学商学院;体育方面,年轻时他曾是个职业足球运动员,一直以加入国家队为目标;政治领域,他在15岁时就加入了支持政教合一的土耳其繁荣党青年预备队。
在埃尔多安出生前两年,土耳其就加入了北约;在他5岁的时候,土耳其表达了加入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兴趣,当时,欧共体只有区区六个会员国。可以说,从出生到长大成人,埃尔多安见证了土耳其这个国家“脱亚入欧”的艰辛历程。1963年,土耳其与欧洲经济共同体签订了结盟协定,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成员、欧洲委员会首任主席沃尔特-霍尔斯坦称颂此项协定是对“土耳其是欧洲一部分”的明确承认。可悲的是,那似乎成了土耳其与欧洲关系最近的一刻,半个世纪过去了,霍尔斯坦的同党后辈默克尔明确表态,不支持土耳其成为欧盟正式成员国。国内政治也一样,在土耳其,政党出现得快,消失得更快,形形色色的政治联盟组建了,又反目成仇,军队时不时还会出面将出格的政府赶下台。几十年的政治生涯里,这些挫折埃尔多安全都经历过。1994年,40岁的埃尔多安当选土耳其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市的市长。当时土耳其刚刚经历了长达15年同库尔德分裂势力的战争,内战导致3万多人死亡。上任后,埃尔多安把一个拥挤喧嚣的第三世界大城市治理得整洁、干净,甚至一度解决了腐败问题,他当市长期间,伊斯坦布尔经济繁荣,治安良好,外国游客纷至沓来。但一场巨大的挫折也正在等待着他。 美国《时代》周刊这样评价埃尔多安:他表面上是个世俗派,骨子里是个伊斯兰保守派。他总是西装革履,也主张妇女在公共场合不要蒙面纱,但他的妻子不论什么时候都会用头巾严严实实地裹住自己的头发。在反对派眼中,埃尔多安是一个狂热的宗教主义者。他不抽烟、不喝酒,每个星期五到清真寺做祷告。国父凯末尔规定土耳其是个政教分离的世俗国家,要土耳其人抛弃阿拉伯文,改用拉丁文;取消一夫多妻制,让男子剃掉胡须,让妇女摘下头巾,甚至规定,妇女在政府机关及学校佩戴头巾为非法。然而,这一规矩遭到埃尔多安夫人和女儿的挑战。她们佩戴传统的头巾出现在各种公开场合。外人或许很难理解一条小小的头巾竟然会成为土耳其政治斗争的焦点,但很多土耳其人的确把头巾看作是“保守”和“世俗”的分水岭,更担忧这背后有西方女权势力的入侵。
1998年,他在一次公开演讲中引用了一首古诗:“宣礼塔是我们的剑,穹顶是我们的头盔,清真寺是我们的兵营,信徒们是我们的士兵,”这首诗因为隐含原教旨主义的极端思想,一直被主导世俗化的土耳其军方认定为“禁诗”。刚讲完这几句,就有几位秘密警察冲出来拉住埃尔多安,在被拖走前,他大呼:“这首诗还没颂完!”随后,埃尔多安因“反世俗罪”被判处4个月监禁,剥夺政治权利5年,他所在的政党也被取缔。但在这段时间里,他率领相对温和的旧党派同僚创建了土耳其正义与发展党,该党成立不久就在2002年的议会选举中获胜,随后对相应宪法条款进行修改,恢复了埃尔多安的从政资格。2003年3月9日,埃参加地方议会补选并当选议员,同月11日,原总理,正义和发展党副主席阿卜杜拉·居尔辞职,艾哈迈德·内杰代特·塞泽尔总统任命埃为总理并授权组阁。遭遇牢狱之灾5年后,埃尔多安终于成功的迈上了政治生涯的顶峰。 埃尔多安能够卷土重来,是因为土耳其在1999年和2001年连续经历了两次经济危机,通货膨胀率接近40%,100万土耳其里拉只能兑换1美元,成为全球最不值钱的货币之一,银行利率一度高达1000%,但依然无法阻止大量资本外逃。无奈之下。土耳其只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条件苛刻的110亿美元紧急援助方案,同意推动私有化改革,政府也开始了紧缩政策。军队干政的情况才有所收敛。上台之后,埃尔多安和他的正义与发展党一直牢牢把持着土耳其的政权。对此,卡内基基金会的土耳其专家亨利·巴尔基评价说:“大多数人看自己的钱包投票。”埃尔多安任总理后,不仅成功地将通货膨胀率控制在5%-8%左右,还让土耳其GDP的年平均增长率达到7.3%,速度超过俄罗斯、巴西和韩国。从2003到2011年,人均产值从2500美元增加到10522美元。来自沙特和阿联酋等富裕阿拉伯国家的投资源源而来,土耳其的企业也和伊朗、叙利亚、伊拉克等国做起了生意。可以说,土耳其就是中国在中东的翻版。它的制造业、建筑业快速发展,土耳其建筑公司还成了中国企业在中东地区最有力的竞争对手。
2007年7月17日,土耳其议会大选前夕,他再出狂言:“如果我们不能独立组建政府,我将从此退出江湖,再不过问政治。”23日,选举结果揭晓,他领导的正义与发展党大胜,在550个席位的大国民议会中获得340席,稳居议会第一大党地位,并将继续单独组阁。 埃尔多安在政治领域的改革更为大胆。军方干政在土耳其历史上屡见不鲜,过去40多年里,军方曾经四次政变,推翻民选政府。埃尔多安执政后,却对给予军方太多权力的法律进行了修改,引起军方的不满,他还依靠强大的民意,数次大规模清洗军队高级将领 。
未来除了继续推进改革,在外交上,埃尔多安手中还有两张路线图,它们分别指向美国与欧洲。一张是伊拉克问题路线图。埃尔多安认为,美国应该尽快拿出一份从伊拉克撤军的时间表,并表示不排除土耳其军队“越界清剿”伊拉克境内库尔德工人党武装的可能。而且,对于美国所谓“驻军伊拉克是防范伊朗”的说法,埃尔多安也不以为然。他相信伊朗发展核能是出于和平目的。他认为:“一把刀子,要是在兇手手里,就会杀人。要是在医生手里,就会救人。”
而另一张路线图指向的则是欧盟。这张图,从上世纪末他当伊斯坦布尔市市长时就开始成形。伊斯坦布尔是亚欧两大洲的联结点,兼具东西方血缘,但有99%的人信仰伊斯兰教的土耳其,究竟是该走向西方还是东方?埃尔多安的回答是:走向西方,加入欧盟。但欧盟内部对于土耳其入盟分歧严重,阻力颇大。在埃尔多安看来,罗马是欧洲之父,伊斯坦布尔是欧洲之母。欧洲人却无法像接纳自己的母亲一样接纳土耳其,原因就在于西方浓重的“宗教情结”。
“欧盟到底是一个一视同仁的文明的联盟,还是一个基督教的俱乐部?如果是前者,那么土耳其愿意参加;如果是后者,那么就别再浪费双方的时间了。”埃尔多安2006年在会见德国总理默克尔时这样表达了自己的无奈和失望。虽然为了满足欧盟提出的入盟条件,土耳其一直在进行改革,但在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尊严方面,埃尔多安表示,让步是有限度的。
一个优秀的政治家懂得抓住时机,埃尔多安就是如此。2011年,他先后走访了埃及、突尼斯以及利比亚,然后又在联合国大会上大出风头,奥巴马亲热地赞美埃尔多安在中东地区显示出了“伟大的领导能力”。美国总统并不是一直这样称赞埃尔多安的。2003年,埃尔多安坚决拒绝美国越境对伊拉克展开军事行动;他对境内的库尔德人进行了强硬的镇压,同伊朗的态度暧昧不明;作为北约中的军事强国,土耳其在埃及、利比亚和突尼斯问题上常常不顾北约和美国单独行动;最重要的是,埃尔多安对以色列态度强硬,而这一点,尽管让美国非常不满意,却让他赢得了众多阿拉伯国家的尊敬。 当穆巴拉克下台后,埃尔多安访问埃及时,迎接他的场面仿佛是歌迷在等待一位摇滚巨星——数千平民高呼他的名字,举着印有他头像的大幅海报。在他走下舷梯的一刻,许多人失声痛哭,摄影记者的闪光灯将黑夜照得如白昼一般。走进专车的刹那,埃尔多安挥手向人群致意,埃及人大声喊道:“你是个真正的穆斯林,不是懦夫!”2010年。美国马里兰大学出资在伊斯兰国家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题目是:谁是你们最尊敬的伊斯兰国家领导人。结果埃尔多安以绝对优势当选。在埃及、突尼斯等国的年轻人走上街头开始游行前,他们在Facebook上留言说,希望本国也能诞生埃尔多安这样的领导人。
4. 土耳其是美国盟友,为何如今要与伊朗走近
因为土耳其看清了美国的面目。
与美国的表面盟友相比,北约共同防御的吸引力和先进装备的引进不能从根本上影响土耳其的政治决策。此外,美国与土耳其之间的合作并非双赢。作为地中海地区,重要的美国军事转口和中东撤离基地,美国在土耳其驻扎了许多年的部队和装备多年,并多次向土耳其方面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在2016年的军事政变中,美国与土耳其的关系跌至冰点。
5. 伊朗油轮将去土耳其,土总统埃尔多安就不怕美国制裁吗
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并不是不怕美国的制裁,这是因为现在土耳其和美国之间也发生了一些矛盾,所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想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赚取更多的谈判筹码。但是我们都知道土耳其和美国之间都是北约成员国,所以双方在一些地区安全,还有军事合作方面都有着非常大的联系比如土耳其向美国采购f35战机。
当然我们也可以看到土耳其这样的小国,必须通过这样的方式才能够得到发展的机会,当然也不能真正得罪像美国俄罗斯这样的国家,因为一旦得罪这样的国家,将会使得自己的国家受到严重的威胁。
6. 在大国博弈的中东地区,土耳其为何要与伊朗绑定在一起
因为土耳其这些年一直在打击土耳其与叙利亚边境地区的库尔德武装,而伊朗境内也有数量非常多的库尔德人,如果伊朗和土耳其之间发生矛盾的话,将会导致伊朗支持库尔德人武装,这将会给现在的土耳其政府构成巨大的压力,所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一直和伊朗之间的关系非常的密切,甚至为此土耳其不惜得罪自己的盟友美国。
不过土耳其和伊朗这两个国家都是中东地区非常有影响力的国家,所以也希望两个国家能和中东地区其他国家保持和平共处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两国的老百姓过上安稳的日子,只有安稳的生活才能够发展自己国内的经济。
7. 双边会谈前,埃尔多安让普京等了近一分钟!两国关系如何
政治人物在台面上的一些表现以及互动细节也是充分反映了国与国之间力量的相互博弈。毕竟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博弈当中,既没有永恒的敌人,也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
7月19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和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双边会晤,两位在国际上的强势政治人物在互动当中也是发生了一些小插曲。在会谈开始之前,埃尔多安竟然让普京在会场等了一分多钟,虽然是短短的一分多钟,但是埃尔多安的姗姗来迟却让普京总统在现场显得有些焦躁,看来艾尔多安辞此举很有可能是对普京在两年前让他罚站两分钟所进行的小报复。
身为土耳其总统的艾尔多安也算得上是一位强势的地区政治强人,以至于不论是美国乃至俄罗斯都不得不对他礼让三分甚至忍气吞声,看来在世界的政治舞台之上,埃尔多安确实拥有不凡的实力。
8. 普京伊朗会晤埃尔多安,美国直接发出威胁!拜登彻底“失去”中东
虽然一战二战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战争带来的痛苦远不止这些。中国已经远离战争40多年了,但我们仍然不能掉以轻心。目前,世界正处于最长的和平时期,但在一些地区仍有少数局部战争。两人可能就叙利亚问题再次进行了谈判。俄罗斯绝不会让叙利亚再次陷入混乱,土耳其只是想向美国示好。所以从达成的三点协议来看,叙利亚只是暂时迎来了和平。
这可以看做是俄罗斯不愿意成为第三世界国家,在向西方社会传递它还是一只老虎(虽然已经没那么凶了),他们不可能随意欺负。这一点在叙利亚战场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就算俄罗斯薄,也不能随便欺负。
9. 埃尔多安可谓野心勃勃,为何他不敢和美国一起侵略伊朗呢
埃尔多安是土耳其的总统,在国际上是一个牛人。作为一个二流国家的领导人,他怼特朗普怼普京,怼完之后,特朗普、普京还不能把他怎么样,甚至还要讨好他,牛逼轰轰得很。这么一个牛人之所以不敢和美国一起侵略伊朗,原因有三:1、伊朗不好欺负;2、和美国合作等于引狼入室;3、和美国入侵伊朗不符合土耳其国家利益。
3、和美国入侵伊朗不符合土耳其国家利益
土耳其作为地区性的大国,在中东地区,有着非常多的利益,也涉及到土耳其的国家安全。土耳其出兵叙利亚就是一个例子。按照美国一向独食的丑陋吃相,埃尔多安和美国侵略伊朗,就算短时间内能拿到好处,但长远来看,必然会严重损害土耳其在中东地区的国家利益。这也是埃尔多安不敢和美国合作的原因。
10. 土耳其跟那些国家的关系不好,分别是为什么
与亚美尼亚的关系
亚美尼亚与土耳其东部接壤,两国拥有330公里的共同边界。由于对所谓的“亚美尼亚大屠杀”有不同看法,土亚两国一直没有建立正常外交关系。
亚美尼亚和土耳其伊斯兰盟友阿塞拜疆的领土争端也加深了土亚之间的罅隙,土耳其一直站在阿塞拜疆一边。由于阿塞拜疆
和亚美尼亚就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主权归属僵持不下,土耳其从1993年开始关闭了与亚美尼亚的陆地边界,以示对阿塞拜疆的支持,对1991年才正式宣
布独立的亚美尼亚实施贸易禁运。两国贸易主要通过格鲁吉亚进行,年贸易额达1亿美元。
土亚在改善关系上面临逐渐上升的现实需求和国际压力。土亚数次释放关系解冻的信号。2008年7月,土耳其时任外长巴巴詹表达了土政府与亚美尼亚实现两国关系正常化的意愿。同年9月,土耳其总统居尔前往亚美尼亚首都埃里温观看两国足球队2010年南非世界杯预选赛的比赛,成为第一个访亚的土耳其国家元首。
“亚美尼亚大屠杀”是指1915年至1917年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150万亚美尼亚人死亡的事件。土耳其历届政府均否认这是大屠杀事件。
与塞浦路斯的关系
自从1960年,塞浦路斯摆脱英国统治而独立以来,塞浦路斯希腊族和土耳其族一直处在内战之中。希腊族人多于土耳其,比例为4:1或5 :1。
1974年8月16日,土耳其军队入侵塞浦路斯岛,塞浦路斯岛北端被3万土耳其部队控,并成立了所谓的北塞浦路斯土耳其共和国(全世界只有土耳其承认她的合法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