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怎么看待伊朗防长

怎么看待伊朗防长

发布时间:2022-09-09 22:11:36

Ⅰ 假如美伊开战,你认为伊朗可以支撑多久

伊朗支撑不了太长时间,因为美国不会去打持久战,会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结束战争,实现对伊朗的控制。

今天的伊朗面临着和伊拉克一样的困境,伊朗的军事实力和美国相比,并不在一个层次上,海空军实力也不能和美国相比。美国一旦发动海空力量的打击,伊朗的海空力量很难在打击中存活下来,没了海空控制权,就只能被动挨打。所以美伊战争注定不会朝着持久战的方向去打,伊朗很难坚持太长时间,就得投降。

Ⅱ 伊朗军事实力如何有较全资料吗

伊朗军事实力揭秘

伊拉克战争以后,在美国的军事多米诺骨牌游戏中,阿富汗骨牌和伊拉克骨牌已先后倒掉,对其中东宿敌——伊朗实施军事打击的条件更加成熟。然而,面对巨大的压力,伊朗方面毫不示弱,“伊朗不是伊拉克”,这是伊朗国防部长沙姆哈尼在面对世界上最强大军事机器发出的威胁和警告后的表态。伊朗的确不是伊拉克。它是中东地区的“大块头”,其人口是伊拉克人口的2.5倍多,面积相当于伊拉克的4倍。综合国力也是海湾地区最强的,近3年来,伊朗经济发展在中东、海湾地区是比较突出的,经济年增长率超过5%。随着伊朗经济的迅速发展伊朗军事力量又有了新的提升。
伊朗武装力量由正规军、革命卫队和准军事部队组成。正规军分陆、海、空三个军种。革命军卫队由地面部队、海上部队、陆战队和航空部队组成。1989年7月正规军和革命卫队合并,组成松散的联合。自从第一次海湾战争爆发后;伊朗就一直在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并拥有了中东最强大的导弹库和首屈一指的武装部队。

波斯铁骑

伊朗陆军是伊朗武装力量的主体,总兵力约35万人。编有4个军部、4个装甲师、6个步兵师、1个空降旅、2个特种作战师、若干独立装甲旅和步兵旅、5个炮兵群。主战坦克约1400辆,其中不乏先进的T-72型和“酋长”主战坦克。特别是伊朗自行生产的“佐勒菲卡尔”系列坦克,吸取了西方的先进技术,成为伊朗地面装甲力量的骨干。

伊朗地面武装力量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除了坦克,伊朗陆军还拥有近百辆装甲侦察车、上千辆步兵战斗车和装甲输送车。其拥有的近600架直升机更非伊拉克、阿富汗可比。此外,伊朗还拥有牵引火炮约2000门、自行火炮约300门,以及数量庞大的火箭炮,尤其是伊朗的导弹更是其威慑美以的“撒手锏”武器。

伊朗军方公开表示,如果美国和以色列袭击伊朗核设施,伊朗将用导弹进行还击。如果美国对伊朗实施“斩首”行动,发动大规模军事攻击,伊朗将采取诱敌深入战术,利用伊朗领土广阔和地形复杂的特点阻击入侵者。同时,火力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切断海上石油通道,将战火烧到整个地区,使美国在军事和外交上陷于被动。伊朗人的种种表现说明,面对美国他们很自信,除了强大的武装力量外,这种自信是建立在伊朗的“撒手铜”之上的。

伊朗现在装备部队的“流星”、“飞毛腿”和“征服者”系列导弹以及正在研制的隐形导弹,射程分别为200公里到1300公里以上。首先是中远程导弹。用伊朗外长的话说,伊朗的军事战略日益依赖精密的远程导弹,如“流星-3”和“法塔赫-110”导弹,两者都可以击中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的任何目标。“流星-3”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1300公里,弹头重1600磅,如果将该型导弹部署在伊朗西部地区的话,几乎整个中东和海湾地区都将在打击范围之内。有消息称,升级后的“流星-3”射程可以达到2000公里,能够打到欧洲中部。

这些导弹虽然打不到美国本土,但是要打击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打击以色列的战略目标已经不在话下。此外,伊朗现行装备的“飞毛腿”B型导弹(射程为325公里)达300多枚,“飞毛腿”C型导弹(射程为550公里)达60多枚,可打击美军驻阿富汗基地。虽然“飞毛腿”导弹的精确度不高,但数量如此庞大的导弹群打出去谁也受不了。

伊朗的“征服者”型导弹(射程约200公里)是使用固体燃料的新型中短程导弹,伊朗军方人士称它是全面解读伊朗军事实力“世界上打击精度最高的导弹之一”。伊朗的这些导弹的确使美军深感头疼,也是其能够抗衡美国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可以说,各类导弹是伊朗实施抗美计划最有力的“本钱”。

水中蛟龙

在海湾地区,伊朗算得上是一个海军大国。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伊朗一直比较注重海军实力建设。在前国王巴列维时期,伊朗就从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购买了大量的海军装备,建立起了当时本地区最为强大的海军。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伊朗霍梅尼政权受到国际社会的制裁,美、英等国对伊朗实行武器禁运,再加上后来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伊朗海军发展受到严重阻碍。自80年代末,伊朗把海军建设重新提上议事日程,海军在每年的国防预算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其中1996年大约为27亿美元,近年更是大幅上升。

波斯湾长约1000千米,平均宽200千米,平均水深60米,最窄处霍尔穆兹海峡宽46千米。由于受到狭小水域的限制,伊朗海军并没有采购大型军舰(除数艘老式驱护舰和3艘“基洛”级潜艇外),转而对一些小艇十分感兴趣。伊朗认为,其岸舰导弹足以封锁霍尔穆兹海峡,进而扼住波斯湾咽喉。为此,伊朗海军采购了大量机动灵活、善于突击的战斗小艇,给人一种“海上游击队”的感觉。您可别小瞧这支“游击队”,它的小艇战斗群机动性特强,而且艇的干舷较低,能够躲避反舰导弹,可以在己方岸舰导弹的掩护下,形成对波斯湾航道和海域的封锁和半封锁状态。

近年,随着国防工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伊朗海军现代化步伐明显加快。由伊朗国防科技大学研制的“游泳者15”号袖珍潜艇,于2000年8月29日在阿巴斯港建成下水,这是伊朗海军的第一艘国产潜艇。1996年宣布自行建造3艘1000吨级驱逐舰,至2002年上半年,首艘“摩杰”号(Moje)完工,这是伊朗海军的第一艘国产驱逐舰。据伊朗海军称,这艘驱逐舰安装有先进的电子系统,具备反潜、防空作战能力。除自行建造外,伊朗海军还积极谋求从国外引进新型武器装备。据报道,伊朗海军正在考虑购买中国新式导弹攻击快艇“中国猫”。该艇长23米,动力装置为2台柴油机,最大航速约50节,装备4枚C802或C701反舰导弹,伊朗将是“中国猫”的第一个客户。

目前,伊朗海军拥有兵员2万人左右(包括约2000人的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主要海军基地有5个,其中在波斯湾有阿巴斯港、布什尔和霍梅尼港,在印度洋有恰赫巴哈尔(潜艇基地),在里海沿岸有恩利泽。主要作战舰艇包括俄制“基洛”级潜艇3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3艘和轻型护卫舰12艘。

潜艇俄制“基洛”级3艘,被分别命名为“塔列克”号(901)、“诺尔”号(902)和“尤尼斯”号(903),1988年签约订购,为877EKM型,1992年开始加入伊朗海军战斗序列。潜艇全长73.8米,水下排水量达到3000吨,最大下潜深度300米。主要攻击武器是鱼雷,艇艏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外加12枚备用鱼雷,满装共18枚鱼雷,并可携带24枚水雷。“基洛”级潜艇使伊朗海军战力得到大幅提升,可说是伊朗最具威慑力的“王牌战舰”。

另外,还有4艘袖珍潜艇。其中3艘水下排水量90吨,艇长19米,宽2.8米。1艘为2000年建成的国产货。这些袖珍潜艇可执行布雷、运送蛙人、水下突击及侦察等任务。

驱逐舰“巴布尔”级3艘,原为上世纪40年代建成服役的美舰,伊朗巴列维国王时期购入。舰长114.8米,满载排水量3250吨,双轴,最大航速34节。主要武器有4座“标准”SM-1MR箱式舰空导弹发射架,备弹8枚;双管127毫米炮和23毫米炮各2座。舰上装有各种雷达和1架AB204AS直升机。

护卫舰“阿勒万德”级3艘,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服役。舰长94.5米,满载排水量1350吨,最大航速39节。主要武备有1座5联装“海杀手”Ⅱ型舰舰导弹发射架、1座114毫米炮、2座双管35毫米炮、3座20毫米炮、2挺12.7毫米机枪和1座3管火箭发射装置。

轻型护卫舰“巴延多”级2艘,20世纪60年代开始服役,满载排水量1135吨。主要武备有2座Mk34 76毫米炮、2座双管“博福斯”40毫米炮、2座20毫米炮和2挺12.7毫米机枪。

导弹艇“沪东”级10艘,中国造,1994年开始服役。艇长33.6米,满载排水量205吨。武备有4枚C802(亦说C801)反舰导弹、1座双管30毫米炮,安装有SR-47A对海搜索雷达、FMl070导航雷达、“谷灯”341火控雷达。

“卡门”级10艘,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服役,满载排水量275吨,航速37.5节。武备有4枚“鱼*”或C801反舰导弹、1座“奥托·梅莱拉”76毫米炮、1座“博福斯”40毫米炮。另有原苏制“奥萨”Ⅱ级导弹艇1艘。

除上述外,伊朗海军还拥有炮艇3艘、大型巡逻艇3艘、近岸巡逻艇90艘、后勤登陆舰6艘、坦克登陆舰5艘、气垫艇10艘、近岸扫雷艇3艘、近海扫雷艇2艘、补给船1艘、供给船2艘、支援船7艘、淡水船4艘、供给艇13艘,另有数十艘小艇。海军航空兵约2000人,装备各类飞机20多架。海军陆战队有两个旅。

伊朗海军一直对军事训练予以高度重视,并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频繁参加或单独举行各种军事演练,以期通过军演显示其军事存在,提高部队的综合作战能力。在众多的军事演练中,代号为“胜利”的军演最为频繁,几乎每年都要举行1—2次,且规模大、针对性强。

Ⅲ 为什么伊朗军队在两伊战争后期表现远远不如第一年耀

阿富汗对两伊战争的态度
两伊战争,这个被世界军界评论为‘先进武器打低水平战争地最典型范例,当时自吹的世界军事强国,动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先进武器(化学武器都用上了),F14,F4,幻影战斗机,飞毛腿导弹,打了8年,死伤百万人,最后掐得筋疲力尽,民不聊生,谁也奈何不得,差点经济崩溃亡国,最后停战了事。

两伊战争(Iran-Iraq War),在伊朗被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从1980年至1988年,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属于西亚。又称为第一次波斯湾战争,在伊朗被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神圣抗战、或伊朗革命战争,伊拉克方面称为萨达姆的卡迪西亚,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但双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战斗。
2015年9月22日,伊朗举办纪念两伊战争爆发35周年伊朗举行盛大阅兵式。
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
两伊战争--物资调配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逗伊斯兰革命地,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不久,战局发生转变,1982年之后,伊朗侵占了伊拉克的领土,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成为继越南战争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整个战争进程可分为:第一阶段,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第二阶段伊朗由战略相持转为战略反攻,伊拉克丧失战场主动权;第三阶段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第四阶段伊拉克实施短暂的反攻,夺回大部分失地。
两伊战争的起因纷繁复杂,既有长期积累的历史原因,也有愈演愈烈的边境纠纷;既有两伊之间的内部矛盾,也有国际影响的推动作用;既有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仇恨,也和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个人问题有关。但总的来说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边境纠纷、宗教矛盾、民族仇恨。其中,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为边境纠纷。

边境纠纷
两伊战争
两伊边界长1200多千米,领土争端是两国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两伊战争爆发前的阿拉伯河界线问题是战争的主要导火索。 阿拉伯河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伊拉克境内汇合而成,下游约100千米长的一段为伊朗伊拉克两国界河。1847年,当时统治伊拉克的鄂图曼帝国和当时的波斯王国签订的协议中,阿拉伯河以波斯一侧的浅水区域为界,也就是鄂图曼帝国掌握着大部分的水域。1913年,双方计划重新划分国界,但因一次世界大战而取消。至1937年,已脱离鄂图曼帝国独立的伊拉克与伊朗签订的协议,又将国界画到了河面上主要航线的中间位置,也就是两国各分一半。 1975年3月15日,在阿尔及利亚总统的斡旋之下,双方签订了阿尔及尔协议,协议将国界确定为阿拉伯河的中央。 由于阿拉伯河是伊拉克唯一进出波斯湾的出海通道,对伊拉克十分重要,伊拉克认为要将阿拉伯河水道与伊朗平分是对伊拉克大大不利,更认为阿尔及尔条约为不平等条约,并于开战前的9月17日撕毁条约。此外,波斯湾上的阿布穆萨岛、大通布岛和小通布岛也是两国争执的对象。这些岛屿原本归英国所有,60年代之后英国将其控制权交给沙迦,但沙迦与其他国家组成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尚未独立,不能在这些区域建立实际的控制。1971年11月英军撤走后伊朗便出兵占领了这些地区。 这些岛屿靠近霍尔木兹海峡,伊朗占领这些岛屿后扩大了其在海峡地区的控制能力,引发了伊拉克的担忧。伊拉克认为伊朗应将这些岛屿归还给阿联酋。

宗教矛盾
伊朗和伊拉克都为伊斯兰国家,信奉伊斯兰教。伊朗的伊斯兰教徒以什叶派为主,伊拉克虽然也是什叶派穆斯林占多数,但掌握国家政权的却是逊尼派。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后,其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号召伊拉克民众推翻萨达姆的政权。由于霍梅尼曾被流放在伊拉克,在当地什叶派穆斯林中有不小威望,他的号召对萨达姆的统治构成了一些麻烦。什叶派穆斯林聚集的伊拉克南部爆发了一些反政府武装骚乱的事件。这也增添了萨达姆对他的个人仇恨。而历史上,伊拉克为什叶派发源地,掌握了国家政权的伊朗什叶派不满于伊拉克逊尼派大权在握的现状,同样令他们不满意的还有伊拉克并非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并不像伊朗那样重要。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暗中支持伊拉克,间接加强了萨达姆入侵伊朗的信心。

民族仇恨
伊朗人口主要由波斯人组成,而伊拉克及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为阿拉伯人占多数。两族人民在历史上有过多次大大小小的冲突,积累了不小的宿怨。而两个民族在对方国内则互为少数民族,利益得不到足够保障。例如伊朗西部的胡齐斯坦省,是伊朗境内阿拉伯人的主要聚集区。历史上,该省曾归属于鄂图曼帝国的伊拉克行省。这一地区的阿拉伯人也曾多次反抗伊朗统治,追求民族独立。 而这一地区也是伊朗主要的石油和粮食产地,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此外,伊朗和伊拉克国内均存在作为少数民族的库尔德人,两国也都支持着对方的库尔德人取得民族独立以造成国家分裂。
另一方面,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后,许多原先效忠王室的优秀军官被清洗,军队整体素质大幅下降。军队内部整肃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 而伊斯兰革命的去西方化也使得西方世界对新兴的伊朗政权没有好感。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如果能够占领阿拉伯河下游地区,进而打击尚不稳定的伊朗政权便可能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 于是在1980年9月22日,与伊朗存在诸多历史矛盾的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后政局动荡,经济恶化,军心不稳,与美国断交的时机,选择了阿拉伯居民聚集、具有重要经济地位的胡齐斯坦省,对伊朗发动了旨在收复失地、打击霍梅尼输出革命、争夺海湾霸权的战争。

战争爆发

伊拉克在从苏联获得了很大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则提供了经济援助。另外,美国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自1985年起,美国在出售给伊拉克武器的同时也出售给伊朗。这引发了后来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
发动者萨达姆
这场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战争中伊朗常常使用类似于一战中的人海战术攻击。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剂在内的化学武器。尽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战争和使用化学武器,国际社会对其并没有施加太大的压力。
1982年6月,伊朗发动的一系列反攻夺回了伊拉克在战争初期占领的土地。伊拉克鉴于可能被彻底打败,向伊朗提出休战的建议。此时,伊朗试图打垮伊拉克政权,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这样导致战争又进行了六年。
在此期间,西方海军力量介入该地区,试图保护海湾航道畅通。由此导致伊拉克导弹攻击美国斯塔克号护卫舰;以及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击落伊朗民航客机,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丧生。

战争进程

第一时期,战争在伊朗境内进行。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等15座城市和
战争场景
空军基地进行空袭。23日凌晨2时,出动地面部队5个师又2个旅,1200余辆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起进攻。到10月底,伊朗挡住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从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转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将其军队撤出所占伊朗领土,两国边界又恢复战前状态。
面对伊拉克的强大攻势,伊朗军队仓促应战。其空军袭击了伊拉克境内的16个目标。地面部队调整部署,向边境机动。在前线集结了7个师又2个旅的兵力,此外还有大批的革命卫队。伊朗设防的重点在北线,以扼守主要通道,迟滞伊拉克军队的进攻。伊朗阻滞了伊拉克的进攻势头后,渐渐
两伊战争
夺取并把握了战争的主动权。1981年9月,伊朗开始大举反攻。9月底,伊朗集中10余万兵力,发动大规模的阿巴丹反击战,解除了伊拉克对阿巴丹的包围。1982年3月下旬,经过周密部署,伊朗又发动了逗胜利行动地攻势,全歼伊拉克2个旅,重创2个师,共毙伤伊拉克士兵2.5万人,俘虏1.5万人,击毁坦克360辆,击落飞机20余架,缴获了上百辆坦克和装甲车。4月20日,伊朗又集中近3个师的兵力和大批革命卫队约10万余人,发起以收复霍拉姆沙赫尔市为目标的逗耶路撒冷圣城行动地攻势。经过25天激战,终于收复了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尔。6月10日,伊拉克提出全线停火建议,并单方面实施停火,宣布承认两国于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继续有效,并准备在伊拉克根本权利得以承认的基础上同伊朗谈判。6月20日,又宣布10天内从伊朗境内撤回全部军队。6月29日,其军队已基本撤出伊朗。
死伤的士兵
第二时期,战争在伊拉克境内进行。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2万军队,发动了第一次巴士拉战役。经过多次拉锯战,至9月底伊朗军队控制了伊拉克境内面积约200多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从10月开始,伊朗又出动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前后组织7次反击,将伊朗军队阻挡在边界一带。1983年2月以后,伊朗在中线和北线再次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线。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势基本停止。
为了进一步迫使伊朗罢兵言和,自1984年4月起,伊拉克采取逗以战迫和地方针,在地面和海上连续向伊朗发起主动出击。在局部地区对伊朗军队发动一系列的小规模袭击,并在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与此同时,伊拉克还利用其空中优势,发动了举世震惊的逗袭船战地。
1986年,两伊战争再度激烈,战争进入第三时期。伊朗一反过去打消耗战的方针,力争速战速决。1986年2月初,伊朗出动9万余人的兵力,发动了规模较大的代号为逗曙光—8号地的攻势,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奥。与地面战场相呼应,1986年,两伊逗袭船战地一再升级,遭到袭击的船只达106艘,其中有28艘进出科威特港口的船只遭到袭击。由于两伊逗袭船战地影响到非交战国的利益,科威特于1986年11月和12月,先后向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苏联、中国、法国和英国提出租船和护航要求。苏美相继同意为科威特油轮护航,并以此为由不断向海湾派遣军舰,从而使原来就很紧张的海湾局势增添了更大的危险。为避免战争进一步升级,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过了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双方立即停火
战场上戴着防毒面具的伊朗士兵
。598号决议通过后,由于两伊积怨已久,在停火问题上立场各异,分歧较大,谁也不愿主动作出让步,因而联合国598号决议迟迟得不到贯彻落实。
第四时期,1988年,是两伊战争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2—4月,双方使用了数百枚导弹袭击对方的城镇,掀起了一场空前规模的逗袭城战地。此后,在相持中,伊拉克渐渐占了上风,4月17日,伊拉克军队对法奥地区的伊朗守军发动了代号为逗斋月地的攻势,经过两天激战,于18日下午全部收复被伊朗占领两年之久的法奥地区。外国军事专家评论,这是逗两伊战争的转折点地,它逗打开了结束两伊战争的大门地,逗为两伊通向和平开辟了道路地。伊朗在欲战不能,欲罢不忍的境况下,被迫于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8月20日,两伊双方实现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从1984年4月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双方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至1988年7月,伊拉克所占伊朗领土几乎全部丧失。

停战协商

为使两伊战争尽快结束,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通过了要求两伊立即停火的第598号决议。次日,伊拉克表示欢迎联合国决议,并决定暂停袭击伊朗海上目标,以示诚意。但
两伊战争
伊朗没有表态,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号决议。从两伊战争停火后的第5天即8月25日开始,在联合国秘书长主持下,两伊外长举行了多次会谈,但谈判毫无结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后,伊朗利用危机逼使伊拉克最终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条件,承认伊朗对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权,并从伊朗领土撤出了军队。
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果两败俱伤。伊拉克伤亡和被俘4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伊朗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5400亿美元,双方的综合国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

战后结果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
残酷的8年,两伊战争
战争结束时,它的外债是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18万、伤25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500亿美元。伊朗也欠外债450亿美元,死亡70万、伤110多万,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战争使两个国家都受到惨重损失,经济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骤降,死伤人数以百万计。伊拉克因此也背负了大量的债务,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即达140亿美元。这也是后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情况。
这场战争是二战以后伤亡最大的战争之一,仅次于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具体伤亡数字有很多说法,一般认为死亡人数为一百万人左右。
伊拉克军队由战前的24万人发展到战后的120万人。
两伊战争实际上是一场逗马拉松地式的消耗战。8年中,两国军费开支和经济损失总计达6000亿美元,交战双方人员伤亡148万人,被俘8万人。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军队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同时,非交战国也蒙受巨大损失,被击沉击毁船只90艘,击伤546艘,另有90艘被困于阿拉伯河,大部分损坏。[2]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战争中受到严重损失,除常规战争外,在战争过程中采取了袭城战、袭船战、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的手段。伊拉克还对伊朗军队、平民动用了化学武器。作为军事实力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战争中曾使用诸如苏式米格-25战机、美式F-14战机、法式飞鱼导弹等当时较为先进的武器,但同发达国家主导的战争相比,这场战争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别。例如,在战争中鲜有集群化坦克长距离突击作战,而一战中的壕沟战、人海攻击却颇为常见,甚至还出现了没有武装的平民在狂热的宗教信仰支撑下集体冲锋,踩爆地雷的场面。这与士兵在紧急征召之下入伍,缺乏操作现代化设备的训练、领导人指挥不当以及武器装备配件不足,难以维修、保养有一定关系。不过另一方面,在战争中也出现了用直升飞机打直升飞机、用防空导弹打小艇的新战术,在袭船中和袭城战中双方大量使用了先进的反舰导弹与地对地导弹,这场战争也揭示了战争动员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启示影响

伊朗士兵在首都德黑兰参加阅兵式
(一)巨额资金能够买到现代化武器装备,但买不到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引进外国先进的武器装备,一定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两伊是中东地区富有的石油输出国,自1973年以来,两国耗资数千亿美元,从国外竞相引进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但两伊的工业基础薄弱,许多先进武器的零配件本国无力修配,弹药主要靠国外供给;两国士兵的文化程度很低,要掌握诸如苏制逗萨姆地和英制逗轻剑地、逗霍克地型地空导弹,驾驶T—72坦克和米格—23战斗机等先进武器,是相当困难的。
(二)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固然应当重视速战速决,但同时还应当有长期作战的准备。战争初期,伊拉克采取突然袭击的闪电行动,旨在实现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其把战争赌注完全押在这一点上,在思想上和物资上缺乏长期作战的准备,因此,一旦速战速决企图被对方粉碎,便力不能支,逐渐由主动转为被动。伊朗依仗自身国大人多的优长,采取了逗持久战地的战略。
(三)现代局部战争中,仍应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应过分纠缠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两伊战争中,几乎所有的战役战斗都是以城市(镇)为目标的攻防战,双方满足于攻城掠地的表面逗胜利地,忽视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
(四)现代局部战争,武器装备和物资损耗大,给后勤补给提出了新课题。两伊战争虽然称不上是高水平的现代化战争,但战争消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局部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如战争初期,伊拉克仅对席林堡这样一个1000户的小镇就发射了几万发炮弹。两伊陆军主要是装甲和机械化部队,油料消耗多,据估算,伊拉克军队每天消耗的油料达2000至3000吨。伊朗顶住了伊拉克军队的进攻后,也因补给困难而拖长了反攻的时间。转入反攻后,伊朗多次向伊拉克发动地面攻势,但两次战役之间的间隔比较长,有时竟长达5个月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后勤系统混乱,武器装备等作战物资供应跟不上,因而续战能力不强。

战争影响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逗马拉松地式的消耗

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双方经济损失惨重,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骤降,战争中的军费支出和战争导致的经济破坏共计到达6000多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
两伊伤亡人数约270万,其中,死亡约100万,受伤约170万。伤亡人数约占两国总人口的4.5%,相当于4次中东战争伤亡人数的17倍。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30万、伤60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 500亿美元。直接损失3 000亿美元。
交战双方人员伤亡148万人,被俘8万人。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军队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同时,非交战国也蒙受巨大损失,被击沉击毁船只90艘,击伤546艘,另有90艘被困于阿拉伯河,大部损坏。

后世评价

两伊战争,这个被世界军界评论为‘先进武器打低水平战争地最典型范例,当时自吹的世界军事强国,动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先进武器(化学武器都用上了),F14,F4,幻影战斗机,飞毛腿导弹,打了8年,死伤百万人,最后掐得筋疲力尽,民不聊生,谁也奈何不得,差点经济崩溃亡国,最后停战了事。

Ⅳ 伊朗为何从来不与中国翻脸

虽然有西方和香港的媒体分析说,美国只是来中国拿东西的,一旦拿不到,后面可定会对中国执行更加严厉的措施和行动。 按照中国传统,来的都是客,既然这些美国的大官们来到中国来,就要充分的给予热情的招待。吃吃喝喝,那是小意思,更重要的是在对话问题上,中国和美国尽量的平起平坐。但是一个非常不对等的现象出现在人们的面前:美国国务卿,相当于中国的总理啊,另外美国的军方人员也非常的多,比如太平洋司令也参加了中国的这次对话。 但是反观中国的参加人员,清一色的文官,没有武将。而此时中国防长却恰巧在巴基斯坦访问。印度心惊,巴国心平——伊朗对中国没有批评本来中国防长访问一个国家,不相关的国家是没有必要猜测的。但是印度看到中国防长访问巴基斯坦,不知道是处于恐惧,还是处于嫉妒,对此事异常的敏感。专门批出大幅的媒体篇幅,介绍中国防长此次访问。 还一再的声明,中国给予巴基斯坦的支援是太多了,从飞机,坦克,到各种各样的武器,中巴关系,已经超过了国与国之间的正常的关系了。印度怎么吃醋,与中国军方确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关系。反观巴基斯坦,却平静的多。此次除了确定上次谈到的核能合作之外,还将考虑再建,两座核电站的项目。至于其他的就是保密的东西了。我们只能简单的猜测和分析。 就在中国防长访问巴基斯坦的时候,伊朗出乎人意料的开始对制裁伊朗的国家进行了批评。西方更是不在话下了,而对俄罗斯的批评更是罕见。但是批评来批评去,却发现,其中没有中国的影子,为什么?如果说到制裁伊朗的问题,中国也有份,难道是中国没有明确态度,还是有其他的原因?防长,突然之间访问巴基斯坦或许能给个不确切的解释。 中巴,还有多少的军事合作于无声处巴基斯坦的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北部是阿富汗,西部是伊朗,南部是印度。中国如果在巴基斯坦驻军,或者通过巴基斯坦创建战争通道,可以说,环巴基斯坦战争圈,都是中国一日可以抵达的战争地点。 也就是说,通过巴基斯坦,中国可以在一天之内,对其周边需要帮助的国家,进行援助,同时还能以巴基斯坦作为隐蔽的场所,而不露声色。可以说,中巴之间的对于未来战争的合作,已经到了非常紧密的地步。这个不仅仅是巴基斯坦国家安全的保证,更是中国应对未来战争的保证。援助伊朗,水路之外只剩下巴基斯坦的陆路一旦伊朗发生不测事件,空中援助的目标太大,实在是无法逃过美国空中之眼。 水路,更是会早早的受到了封锁,所以只有走陆路。陆路就不可能回避巴基斯坦的存在,因为实在没有比这条路更近的道路了。伊朗为何从来不与中国翻脸,那是因为中国是仅有的可以救援伊朗和美国抗衡的。所以,巴基斯坦不但是中国运兵或者支援的战略要冲,更是中国达到国家目的的一个重要的保证。陆路,能够充分的体现出中国军队的本色来。

Ⅳ 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命的防长是谁

美国总统特朗普任命的防长是疯狗马蒂斯作为国防部长
现年66岁的马蒂斯,服役长达44年,曾作为海军陆战队指挥官参加海湾战争、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自称喜欢接触战场,鄙视“城堡将军”。2010年至2013年,马蒂斯出任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监控中东与南亚,并监督美军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军事行动。因对奥巴马的伊朗政策不满,他提前5个月离职。路透社称,选择马蒂斯,表明特朗普将改变奥巴马的外交政策——奥巴马依靠盟友来打击伊斯兰极端势力、牵制俄罗斯和中国。

Ⅵ 奇闻!旅长的军衔居然高于国防部长,伊朗的最高军衔为何只有少将

这几天,整个伊朗都沉浸在无比悲痛的气氛之中,原因是在今年1月3日,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下辖的圣城旅旅长苏莱曼尼在乘坐一辆轿车时被美国的精确制导炸弹炸死。

所以这个人被美国炸死了,伊朗人该有多愤怒你知道了吧。

Ⅶ 怎么看待伊朗国防部长1月7日称不会对美国和以色列的威胁保持沉默

伊朗表示称不会对美国和以色列的威胁保持沉默,意思就是说要崛起反抗,不畏惧这两个国家的威胁,美国和以色列威胁伊朗也不是一两次了而且几年的时间了,但是伊朗非但没有被打压下去,反而越战越勇。主要是因为伊朗的总统是硬派角色,还有国家人民的上下齐心。

近年来,以色列和伊朗对峙持续,尤其是在叙利亚内战爆发后,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伊朗国防部长哈塔米7日表示,面对美国和以色列的威胁,伊朗不会保持沉默。

现在,伊朗军方对于以色列对叙境内的打击做出的强烈回应称,以色列如果继续这样不顾后果的行动,那么它离从地球上被抹灭的日子不远了,同时也声明伊朗对以色列的导弹已经全部处于待命状态,一旦以色列做出任何过激行为,那么伊朗的导弹将飞向以色列境内。





Ⅷ 两伊战争中,伊朗的正规军为何不堪一击

很多人不理解的是,当年那么强的伊朗正规军,为何如此不堪一击?这个原因主要有被减少员,军官被清洗,不信任这两个主要原因!

首先我们来解释下伊朗的正规军,其实伊朗正规军就来自于巴列维时期的共和国卫队,和特别卫队。当年巴列维可是重金打造这支军队的,先后花了几百亿美元,从美国购买了很多先进的战机,以及其他的武器装备。整个军队的装备水平,在中东地区那是第一位的。

这造成当时伊朗军队内部人心惶惶,伊拉克也正是看到这一点才敢发动战争的。所以当时的伊朗正规军基本上是群龙无首,而且战战兢兢,士气低落,所以自然不堪一击。

Ⅸ 如果没有俄罗斯,美国会打伊朗吗

说实话,美国敢不敢打伊朗和俄罗斯关系并不大!这既和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有关,更与伊朗的“不可预测性”因素有关。比如说,切断霍尔木兹海峡又该如何呢?而这一点恰恰是伊朗反复拿出来威胁美国的一把“达摩克利斯之剑”。

说到底,伊朗作为中东最大的什叶派国家,更是整个地区什叶派阵线的领袖。美国要对伊朗动手就要准备应对什叶派阵线的全力出击。伊朗绝不是因为有别的国家“撑腰”才硬气,用伊朗防长的话来说,“伊朗见证了无数帝国的起落沉浮,也包括自己的帝国,伊朗人民不惧任何帝国。而有些国家的历史还没有多长呢!”

Ⅹ 特朗普为什么这个时候强硬更换防长,他究竟想干什么

对于美伊关系持续紧张升温的原因,伊朗外长扎里夫曾明确指出,这背后是“B团队”不断推行“B计划”的结果。所谓“B团队”,用法新社的解释来说,就是指那些主张对伊朗强硬的人——主要代表人物有两个,一个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物助理博尔顿,一个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以及他们背后的支者;而“B计划”,则包括了对分伊朗进行严厉经济、甚至军事打击的计划。

分析人士指出,商人出身的特朗普由于缺少从政经验,外交知识严重缺乏,在国际关系问题处理方面几乎就是一个“小白”,因此,他的对外关系行动深受身边人的影响,有时候甚至简单到时只听一些报告或材料,就仓促做出重大决定。而特朗普本人所具有的强硬、保守色彩,也为美国白宫所谓的“鹰派”提供了影响总统的空间。

也许,这对于当前不断升温的美伊关系来说,是一个好消息。毕竟,对话比对抗好,谈起来比打起来好!然而,值得观察的是,特朗普是否真的打算放弃“B团队”和“B计划”还要打个问号,从博尔顿的日韩之行来看,他暂时似乎还没有被“打入冷宫”,如果卷土重来,埃斯珀刮起的美伊这股“和风”,恐怕不会吹多久。更何况,伊朗也曾表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与美国进行谈判,那么,美伊关系将会何去何从?

阅读全文

与怎么看待伊朗防长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四纹印尼虎长什么样 浏览:306
为什么要抢印度市场 浏览:894
伊朗带什么口罩 浏览:165
印尼共享单车怎么样 浏览:966
英国河流为什么这么小 浏览:18
印尼最出名的早餐是什么 浏览:174
中超和越南哪个厉害 浏览:592
越南一个包菜多少钱 浏览:918
英国的二手书市场怎么样 浏览:738
意大利劳力士手表怎么样 浏览:220
美国被伊朗制裁中国做了什么 浏览:761
越南怎么联系婚介所 浏览:488
印尼花什么钱美元可以吗 浏览:759
印尼手机号怎么用 浏览:226
中国的纪录片有哪些 浏览:20
英国隐形眼镜护理液在哪里买 浏览:287
伊朗藏红花最低多少钱一克 浏览:276
伊朗人在古代是什么人 浏览:296
中国潘家书中如何培养姐 浏览:660
印度疫苗为什么不用推 浏览: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