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为什么美国是由财政部出面控制伊朗石油的
美元地位将被削弱谁之过?特朗普制裁伊朗惹的祸;
① 对伊朗实施制裁显示出美国财政部的影响力之大。尽管在伊朗政策上存在广泛分歧,但美国财政部迫使全球许多国家一致削减从伊朗进口的石油;
② 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是美国能够阻止世界上许多国家从伊朗购买石油的原因。石油是以美元进行交易的,因此许多国际贸易都是以美元计价的。即使欧洲各国政府支持从伊朗进口石油,但以美国为基础的金融体系仍会让伊朗空欢喜;
③ 美国也不要高兴的太早。“美国优先”的外交政策、贸易战以及其他地缘政治竞争,都可能将美元推下高位。制裁的广泛使用可能是最终削弱美元主导地位的最重要因素。在伊朗问题上尤其如此;
④ 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人在努力提振欧元,或进行以欧元计价的石油销售,再加上其他一些旨在削弱美国金融主导地位的举措以及特朗普政府对伊朗实施零容忍制裁的激进做法,可能在长期来看将削弱美元。
Ⅱ 中东局势持续升级,美伊一旦开战,对经济将有什么影响
据美国《国会山》报道,沙特王储萨勒曼(Mohammed bin Salman)日前接受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采访的时候表示,如果美国对伊朗开战,全球经济或将直接崩盘,而且美国会受到最大的影响。
萨勒曼这次表态,被外界认为可能是在给美伊关系降温。他还表示,中东地区出口的化石能源约占了世界能源供应的30%,占全球贸易通道的20%,占全球GDP的4%。沙特两处原有设施遭到胡塞武装袭击,就使得沙特的石油产能锐减一半,从正常情况下的每天980万桶减到570万桶。如果美伊爆发大规模战争,势必会波及到中东地区其他国家,也包括沙特。
沙特油田遇袭
美国是世界上第一大原油消费国,每天的石油消耗约为2000万桶。与此同时,美国超越了俄罗斯和沙特,成为了世界第一大产油国。但尽管如此,美国每天的原油产能也只有1000万桶左右,所以说其大量石油依赖进口,而且缺口仍然巨大。
美国对伊朗开战,最大输家是美国。这句话从伊朗死敌、美国盟友的沙特嘴里说出来,不仅有说服力,也更加讽刺。
Ⅲ 为什么美国要在伊拉克、叙利亚、伊朗不断挑起战争
至于叙利亚战争的爆发,依然是绕不开石油这个大问题的,叙利亚靠近地中海,其港口多铺设有往欧洲输送油气资源的管道,以及运往其他国家的油轮也多在叙利亚港口停靠。而中东其他国家的输油管道也大都要经过叙利亚才能往他国输送,比如伊拉克。 不过我们提起向外出售石油以及天然气资源的时候,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能源输出大国,那就是俄罗斯。从苏联时代开始,俄罗斯就主要是以石油等天然资源换取外汇。 尽管经历了苏联解体这样的混乱时代,国内许多油气田落入了金融寡头手中,但经过普京多年来的励精图治,这已然成为了俄罗斯换取外汇的主要来源。
这也正是俄罗斯的弱点,一旦国际油价出现了波动,那么俄罗斯的经济必然会出现巨大的损失,以西方诸国也多次控制原油价格跌涨,通过这种方式打压俄罗斯,意图要通过这种手段制裁俄经济运转。此次叙利亚内战的爆发,美国正是打着全面控制中东地区的油气输送的主意,并想借此将中东的石油借此输送全世界,以此将俄罗斯彻底从国际能源市场给排挤出去,以此来让俄罗斯再也翻不起身,而战争是打击叙利亚最好的手段。
Ⅳ 伊朗究竟是为了什么原因和美国交恶
主要原因是伊斯兰革命的胜利。
起因事件:
1、伊斯兰革命:
1951年,穆罕默德·摩萨台成为伊朗民选首相,把被美国与英国占有的石油资源,实现了国有化,归伊朗人们所有。
英美岂能白白让自己利益受损,于是,英国军情六处和美国中央情报局共同策动了一场‘阿贾克斯行动’,成功在1953年推翻时任总统摩萨台,让巴列维国王重新上台。
巴列维上台后宣布施行‘白色革命’,依照美国蓝图来进行改革,同时打压国内宗教势力,还签下了美国军事人员在伊朗的治外法权。
那时的德黑兰俨然成了西方文化大都市,妇女着装西化,可口可乐大广告牌随处伫立。这引起民族、宗教人士的极度不满。
伊朗开始爆发大规模的反对国王的群众运动,政府出动军警镇压,在德黑兰,有数万示威者被打死,
1979年,宗教领袖发动伊斯兰革命,全国各地大规模示威和罢工,交通中断,伊朗军方宣布中立,巴列维被迫流亡,巴列维王朝覆亡。
2、美伊断交
1979年4月1日,霍梅尼宣布改国名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举行公民投票,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制度。
同年10月,流亡国王巴列维前往美国治疗淋巴瘤的消息被传回国内,愤怒的德黑兰穆斯林群众冲入了美国大使馆,扣留了使馆人员,自此美国与伊朗断交。
这场人质危机始于1979年11月4日,一直持续到1981年的1月20日,长达444天。
电影《逃离德黑兰》讲述的就是这一伊朗人质危机事件。
(4)为什么说美国伊朗是金融战扩展阅读:
美国制裁对伊朗的制裁:
路透社称,为遏制伊朗导弹与核计划并削弱伊朗在中东地区影响力,特朗普5月宣布退出伊核协议,8月重启对伊非能源领域制裁,现在又宣布新制裁,试图用一系列“组合拳”令伊朗最终屈服。
美国财政部发布通告称,从5日起对涉及伊朗金融、航运、航空、能源等领域超过700个个人、实体、飞机和船只实施制裁,其中包括50家伊朗银行及其境内外分支机构、伊朗国有航空公司及旗下67架飞机和伊朗原子能机构。
此次制裁重点瞄准伊朗石油出口。伊朗石油蕴藏量位居世界第四,是石油输出国组织中仅次于沙特和伊拉克的第三大产油国。按特朗普所说,制裁是要“迫使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降至为零”,以限制伊朗介入也门、叙利亚等国,并迫使伊朗同意就核问题重新谈判。
此外,美国国务卿蓬佩奥5日宣布,美国将暂时允许8个国家或地区在美对伊朗制裁后继续购买伊朗石油。这些国家或地区包括:中国、印度、意大利、希腊、日本、韩国、土耳其和中国台湾地区。豁免期限只有180天,到期后不会延长。
另据报道,为展示高大形象,特朗普在宣布对伊朗新制裁时,模仿美剧《权力的游戏》“凛冬将至”桥段,在“推特”上发布一张海报图。图中他从层层迷雾中走来,配以“制裁将至,11月5日”字样。
对此,《权力的游戏》制作方美国HBO电视网迅速声明“不希望商标被用于政治用途”。接下来,美国网友轮番斗图,以相同底图绘制“诉讼书将至”“米勒将至”(注:米勒是负责调查特朗普团队“通俄门”的特别检察官),甚至“牢狱将至”。
Ⅳ 美国宣布制裁伊朗18家银行,美国和伊朗有啥深仇大恨
美国与伊朗的主要矛盾便是石油利益。
01、美国宣布制裁伊朗18家银行。10月8日,这一天对于伊朗来说是注定难受的,美国财政部部长在这天宣布制裁18家银行,主要体现就是美方对阻止非法使用美元的承诺。
受制裁的银行在美国的资产将会被查封,而且还规定美国公民不得与其进行交易,如果有人或者金融机构与其交易将会受到次级制裁。
这个时候伊朗算是和美国闹掰了,处处抵制美国,而美国在中东算是失去了控制权,石油利益也在逐渐缩小,这也是美国与伊朗的主要矛盾所在。
伊朗宗教获得政权后还想要除掉以色列,以色列主要是由世界犹太人支持建立的,其中美国就是背后推手,而伊朗的行为无疑再次加深与美国之间的仇恨。这也是两国由友好到交恶的原因。
Ⅵ 伊朗与美国是否开战
从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制定的《大中东计划》(从摩洛哥到中国的新疆)来看,美国打伊朗是早晚的事。美国金融危机的真实内幕就是切开伊朗,把中东和西亚分裂成数百个小单元,从而牢牢掌控世界能源的总开关和地缘战略要地的制高点。美国的野心能否成功就看中俄是否能抗衡到底了。丢了伊朗,俄国的南大门彻底敞开,同时也切断了中国西部大开发欲从伊朗铺设输油管道、在波斯湾争夺能源拱卫中国西大门的战略计划。
Ⅶ 美国什么时打伊朗为什么打
今年什么日子?各国大选年。欧盟尚未走出金融危机。伊朗还控制着石油重要出口路线霍尔慕兹海峡。伊朗与俄罗斯仅一海之隔。伊朗的导弹能给海湾地区的亲美国家带来灾难。总结上述原因你就知道美国对伊朗是恐吓还是动真格的了。另外,就算打、也要等美国大选完了奥巴马连任的前提下,如果不是奥巴马当总统,那他肯定不能打。而新总统也要等下年才能正式升效,而新总统决定打伊朗也要等到2013年了,到时候伊朗很可能已经拥有核武器了。还有中俄不会参战。因为中国现在不希望和平发展的道路被终止,另外俄罗斯已经没有苏联时的能力了。
Ⅷ 美国长时间对伊朗进行严厉制裁,到底对伊朗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美国对于伊朗的制裁是多方面的,涵盖军事、金融、石油等多个领域,给伊朗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也影响了其民生的发展。
自2006年开始,伊朗就遭受了联合国实施的制裁。而在2012年往后,美国对伊朗分别实施了石油和金融上的制裁。
冤冤相报何时了,漫长的斗争下,两国其实都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失,而伊朗更是近乎停滞发展(当然也离不开他们自己有点作),伊朗的民众更是苦不堪言。
Ⅸ 1973年美国金融危机
1973年,爆发了第四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运用石油武器来对支持以色列的国家实行石油禁运,削减石油产量。结果是石油价格暴涨,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到了1978年,伊朗发生政治局势的变换,造成了石油生产的不稳定,生产一度从每天600多万桶降到了70万桶。这样,第二次石油危机也出现了。
石油危机的出现,大大影响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尤其是日本。第一次石油危机, 就马上使日本出现了严重的经济萧条,导致了外汇的大量外流。
这次由石油危机所引发的经济危机有一个最为突出的特点,就是这次危机造成了西方资本主义经济较长时间的“滞胀”。所谓“滞胀”,就是指经济增长停滞和通货膨但是,由于70年代的通货膨胀持续时间长,幅度大,由于担心引起更为严重的通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很难继续使用国家干预刺激经济的手段,由此也就更难走出经济萧条胀同时存在的现象。
Ⅹ 二战是美国的那些金融集团在背后操纵吗
这些都是地摊文化出来的阴谋论。其实二战以前,世界早已进入工业化时代的资本主义经济,世界经济和金融已经早已完善成形了。而由于美国经济越来越强,美国纽约逐渐代替了英国伦敦成立新的世界金融中心。世界经济发展史离不开金融中心的各种资金融资等等。
就像现今时代,以中美关系为例,中国许多企业都要在美国融资的,美国华尔街也拥有大量的私营的风险投资,包括大量互联网企业,如网络等,还有巴里巴巴等,还有许多外资企业,和资质企业。同样也有大量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总之二战前时期,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他们的经济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特别是美国资金更加雄厚。而这些资金都是私人资金。德国与英美战争,是因为德国崛起扩张要改变领土现状,收回与波兰的领土纠纷,最后导致德国挑战英国等西方大国主导的国际秩序,引发了战争。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包括一些严谨的二战历史书籍,也可以看出,包括希特勒也是不愿意看到与西方列强发生大战的。只是双方利益冲突,逐步逐步,相互猜疑,相互敌视,相互误判,最终走向了兵戎相见。双方就是为了波兰问题,大打出手。
就像现在中美关系。中美经济关系非常紧密,但是中国国力强盛,希望能够解决南海争议,收回中国认为属于自己国土。而美国呢?美国认为这个区域是有争议的区域,美国主导国际秩序,因此中国用武力解决领土,就会影响美国全球领导地位和号召力,因此美国就不会同意中国武力解决。
所以从中美双方看,经济利益紧密,中美商界们都是不希望中美冲突。但是如果突发事件发生,中国与美国在南海问题上檫枪走火,战争扩大,那么商界是亏损最大的,但是也没有办法,本来在其他国家投资融资就是有风险的。例如美国军工企业,希望中美战争吗?例如波音这个巨无霸,企业,许多民用航空设备都是靠中国市场的。另外中美处于不战态势,一点都不影响波音在美国军火销售。同样洛克希德也是如此,和平时期,一样可以赚大钱,但是苹果公司呢?苹果公司要比洛克希德公司财力雄厚多,中国市场是非常大的。所以美国绝大多少企业不是军工企业,而军工企业贸易额占据美国企业比例是非常非常小的。
所以从整个商界来说,他们都是不愿意看到中美爆发冲突的。但是由于中国国力崛起,以及美国在亚太领导地位,中国在南海方向和美国还是有可能爆发冲突的,一旦冲突,商界就会成为损失巨大,所以中美双方都要保持一定克制,但是双方一旦误判,还是出现檫枪走火的可能的,最终演变成战争的。
当年德国与美国、英国关系也是如此。希特勒太激进,太极端,总是认为用武力解决周边小国领土纠纷,英国等西方国家是不会为了小国,而牺牲自己利益与德国爆发冲突。而英国为首西方国家由于一战的原因,厌战,所以对于德国起初的重整军备和在周边国家吞并,采取了绥靖政策。结果反而提高了希特勒在国家声望,而反对采取军力解决领土问题的军方和反对人士收到了排挤,而且使得希特勒更加大胆和冒险,因此转向了波兰,而波兰是英国的小弟国家,英国法国不出面,英国在世界的领导地位和主导的秩序就会土崩瓦解,因此这个时候双方都没有退路了,经济利益,不得已让位给了双方国家在世界的主导利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