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怎么解决伊朗存在的青少年问题

怎么解决伊朗存在的青少年问题

发布时间:2022-09-09 09:32:33

⑴ 伊朗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给你设计了3条最清晰的线索来把握!
首先你要了解伊朗-----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这个被美国视为“邪恶轴心”、“无赖国家”、“流氓国家”的伊斯兰教国家。远的不讲,最重要的一个划分阶段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也是现代大国关系的始端。必须要了解现代伊朗的历史,要不然想搞清楚伊朗核问题仍是迷糊,我简单总结了一下。
1、巴列维王朝统治(1941年至1979年)。此时,伊朗实行的是亲西方政策,跟美国、英国关系非常好。全国开放,向西方世界学习,在首都德黑兰大街小巷都能见到西式生活广泛,比如酒吧,女子穿超短裙,烫着卷发。这种社会风尚冲击着伊朗固有的伊斯兰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引起穆斯林的普遍不满。此阶段是亲西方政策,跟西方后面走。
2、霍梅尼领导“伊斯兰革命”。1979年推翻巴列维统治,在国内推行“全盘伊斯兰化”的政策。最重要把是,霍梅尼完全扭转巴列维的亲西方政策,提出“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输出伊斯兰革命”的口号。伊朗伊斯兰革命的胜利和伊斯兰政治体制的确立,对伊斯兰世界产生了广泛深远影响。这就是现代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由来(简单讲述)。这个人非常重要,是伊朗革命中的伟大领袖!!!从他后,伊朗与西方关系恶劣一直闹得很僵硬!!!
3、核问题由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可以在面对这个问题上可以讲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上世纪50年代还是在巴列维统治时(他是亲西方的),美国等西方世界支持伊朗搞核研究。1980年美伊断交后(霍梅尼革命打击了美国),美国曾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前后的大转变,关键是美国的国家利益!!当年,伊朗是从黑市向号称“核弹之父”的巴基斯坦的卡迪尔·汗手中购买获得了核研发的技术(朝鲜也是!)。从2003年开始到今天,伊朗核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具体的什么会议哇,文件啊,你自己看。
比较简单的总结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⑵ 伊朗和问题的产生和现状

伊朗核问题
伊朗核能源开发活动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得到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支持。1980年美伊断交后,美国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
2003年初,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能为其核电站提供燃料的铀后,美国对伊朗核能开发计划提出“严重质疑”,并多次警告伊朗停止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甚至威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国际原子能机构也通过多项相关决议,要求伊朗与其合作,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终止铀浓缩活动。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在代表欧盟的法国、德国、英国积极斡旋下,伊朗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2003年12月18日,伊朗正式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2004年4月,伊朗宣布暂停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
为说服伊朗彻底终止铀浓缩活动,德法英3国还与伊朗举行了多轮会谈,并于2004年11月初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由于双方在关键问题上的分歧,巴黎协议未能得到落实。
为了打破伊朗核问题的僵局,去年12月,俄罗斯向伊朗递交了两国在俄境内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的提议,以确保伊朗的核技术不会用于军事目的。但伊朗表示其铀浓缩活动必须在本国境内进行。
今年1月3日,伊朗宣布已恢复中止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工作,并于10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揭掉了核燃料研究设施上的封条,正式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此举引起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3月28日,安理会通过要求伊朗在30天内中止一切核活动的主席声明。
6月1日,俄罗斯、美国、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举行外长级会议,提出一项旨在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新方案,并要求伊朗尽快对这一方案作出答复。伊朗认为,六国方案虽包含“积极措施”,但也有“模糊不清之处”,有待进一步探讨,并多次表示将在8月22日前对六国方案作出答复。
由于伊朗的消极反应,六国外长7月12日在巴黎发表声明,决定将伊朗核问题重新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尽管声明隐含制裁的威胁,伊朗依然重申,伊朗尊重国际法和国际准则,但决不放弃获得核技术的权利。
7月31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第1696号决议,要求伊朗在8月31日之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相关的活动,并呼吁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开展合作。但伊朗表示,伊朗的铀浓缩活动只会继续和扩大,不会中止。
伊朗核问题在2006年初成为美国伊朗关系的核心问题,并成为美国伊朗战争的潜在导火索。
伊朗核问题的历史与现状
1950年代开始核能源开发
1980年美伊断交,美国多次指责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
2003年初伊朗宣布提炼出核电站燃料铀
2003年12月18日伊朗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2004年4月,宣布暂停组装浓缩铀离心机
2004年6月底,宣布恢复浓缩铀离心机的组装,但暂停提炼浓缩铀
2004年9月21日,宣布开始将37吨铀矿料中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
2004年11月,德法英3国与伊朗在多轮会谈后在巴黎初步达成协议,德法英承诺提供核技术、核燃料和一座轻水反应堆
2004年11月22日,伊朗宣布中止铀浓缩
2006年1月10日,伊朗恢复中止了两年多的核燃料研究
2006年4月11日,伊朗宣布已成功生产出纯度3.5%的低纯度浓缩铀,成为国际核八强之一(五常任理事国,印巴,伊朗)
4月2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向该机构理事会和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报告。报告说,伊朗未能在联合国安理会规定的期限内中止铀浓缩活动,也没有和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进行全面合作。
2006年5月3日,中美法英德俄六国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协商会议未能达成成果。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伊朗核问题的决议
2003年的决议
6月19日,发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主席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总结性声明”敦促伊朗:
迅速纠正总干事巴拉迪在其报告中提到的伊朗在执行与《不扩散核武器条约》有关的保障协定中存在的所有问题,立即和无条件地签署和执行保障协定的附加议定书
9月12日,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开其核计划,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突击检查其核设施,终止提炼浓缩铀
11月26日,再次通过决议
2004年的决议
3月13日,理事会通过决议批评伊朗没有公开其部分核计划
6月18日,理事会通过决议协助解决核计划的剩余问题
9月18日,理事会在维也纳通过决议要求伊朗终止一切与制造核武器有关的核活动
11月29日,理事会通过决议不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2004年的决议
8月11日,理事会通过决议要求伊朗立即停止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核活动
9月24日,理事会通过决议认定伊朗多次不履行《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义务
美国对伊朗核问题的态度
美国目前准备以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理由,发动对伊朗的战争。
美国主战派
美国总统小布什
国务卿赖斯
主战派观点:现在不打,后患无穷;对伊朗动武代价很高,但容忍伊朗拥有核武器对美国的安全角成威胁代价更高;在动武和纵容其拥有核武器之间选择动武。
美国主和派
前卡特政府国家安全顾问兹比格涅夫·布热津斯基
主和派观点:目前局势类似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美国政府处于“要么默许敌人拥有危险武器,要么动武阻止敌人”的两难困境;动武则美国将陷入20至30年的另一个伊拉克泥潭。

⑶ 评价伊朗问题(政治方面)

伊朗核问题的实质是伊朗的国家地位问题。
简介:
自美国总统克林顿1997年5月为惩罚伊朗核计划而签署单方面制裁的行政命令以来,“伊朗核问题”已经存在了13年。13年以来,伊朗在发展核技术上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联合国安理会从2006年起已相继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1个警告决议和3个制裁决议,新的决议也在酝酿之中。但在安理会的压力面前,伊朗不仅没有屈服,反而争取到了4年的发展时间,伊朗核技术水平已经在制裁年代里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关伊朗“研制核弹头”的传闻和“军事解决”的推测也出现于各国媒体,“核问题”在逐渐向“核危机”演变。

伊朗的核计划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伊朗核危机到底会如何收场,需要从多方面展开探讨,而探讨的结果只能是更多的担忧。

核武器的持有者与核不扩散体系的无奈

一般来讲,在国际事务中,大小国家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在核武器问题上,各国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存在着“双重标准”,甚至“多重标准”。自《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联合国大会获得通过并于1970年3月生效后,这种不平等就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已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可以保留核武器,但不得输出核武器及其制造技术,而其他国家则不可以发展和拥有核武器。中国是1992年3月正式递交条约加入书的,因此中国对该条约也承担相应义务。

需要指出的是,合法拥有核武器的5个国家,恰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5个主要战胜国和当今国际体系的缔造国,对世界和平负有特殊的责任,在核武器问题上与其他国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他们拥有的核武器属于“大国核武器”。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不仅是“大国一致”的宣言,也大体表达了188个签约国的共同愿望。但在条约生效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压力,于1998年5月以11次核爆炸的竞赛方式同时挤进了核武器拥有国的行列。世界在震惊之余意识到,这两个多次交战的宿敌同时拥有核武器,或许会避免新的战争,于是就采取了默认态度,一些制裁也只是程序性的,无碍大局。他们拥有的核武器属于“定向核武器”,尽管违法,但被容忍。

不过,如果伊朗也拥有核武器,局面就不一样了。如同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宿敌在南亚的核竞赛,伊朗和伊拉克这对宿敌在中东的核竞赛也曾经紧锣密鼓。两个国家的核计划都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伊拉克核计划的哺育者是苏联,伊朗核计划的哺育者是美国;伊拉克的首座应用性核反应堆的提供者是法国,伊朗的首座应用型核反应堆的提供者是德国。20世纪70年代的竞赛高峰期,伊拉克领袖萨达姆说:“你要问这世界上的任何人是否想拥有核武器,他都会告诉你说,他想拥有”;伊朗国王巴列维说:伊朗“毫无疑问会以世人想不到的速度拥有核武器”。

但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扭转了两伊核竞赛暨阿拉伯人与波斯人核竞赛的进程。革命后的伊朗以西方为敌,自然失去了西方的支持。在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中,萨达姆空军的8次轰炸严重毁坏了伊朗未完工的德国反应堆,以色列的空军则彻底摧毁了伊拉克即将投入运行的法国反应堆,两国间的核竞赛不得不中场停歇。

战后,萨达姆错误地入侵科威特,引发了联合国授权、美国主导、有40多个国家参加的解放科威特的战争,萨达姆不仅“被打回了老家”,还接连承受了13年的制裁,莫要说恢复核计划,最后连政权都丢掉了。萨达姆的错误导致伊拉克核计划的彻底破灭,意味着阿拉伯人输掉了同波斯人的核竞赛,同时也意味着伊朗的核计划从此成为西方国家和阿拉伯世界的眼中钉,不可能不受到严控和高压。恰似印度和巴基斯坦中的任何一方弃核,另一方也必须弃核。《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这里被认真地派上了用场。

简而言之,无论是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还是根据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的基本认识,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都会“严防死守”。也就是说,当今的国际环境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装。

伊朗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难以补偿的高昂代价

早在1957年,美国就同伊朗签订了和平利用核能协议,那时候的伊朗是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坚定盟友。两年后,美国帮助伊朗在德黑兰大学建立了核研究中心,向伊朗提供了实验型核反应堆。1974年3月,巴列维公布了他的宏远规划:在1994年建成总能量为2300万千瓦的核电站(相当于23个目前俄罗斯帮助伊朗建设的布什尔核电站)。

一个石油输出国竟然制定了如此庞大的核计划,不能不引起世界关注。刚刚以盛大的波斯帝国2500周年庆典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巴列维国王,丝毫不掩饰伊朗核计划的真实目标,于1974年6月在巴黎对媒体公开表示伊朗的目的就是要制造核武器。当年年底,伊朗同西德联合电力公司签署了在布什尔建设两座总价值为50亿美元的核反应堆协议,伊朗核项目年度预算也从3000万美元增加到10亿美元。1977年5月,法国也同意为伊朗建设两座90万千瓦的核反应堆。

1979年4月伊朗新体制建立之时,布什尔的两座核反应堆已完成过半,其中一座完成了85%。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布什尔工程被迫中断,但伊朗的努力从未停止。尽管伊朗总理曾在1981年2月表示“核电站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核开发应该限制在研究领域”。但从1984年起,伊朗核计划的恢复步伐加快,大量留学生被派出学习,并在伊斯法罕建立了新的核设施。由于德国坚持在两伊战争结束后方能继续执行协议,有关伊朗开始向中国、巴基斯坦、阿根廷和瑞士等国寻求技术援助的报道随之频繁出现。据西方媒体最新披露的消息,早在两伊战争最艰苦的鏖战阶段,即1986年,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的专机就从巴基斯坦秘密运来了用于铀浓缩的离心机样机与制造核弹头和运载导弹的设计图纸。显而易见,战争使得伊朗更深层次地意识到了建立核威慑的必要。

1992年9月,伊朗同中国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中国领导人表示:如果伊朗能够“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有关核查和监督的规定,接受中方有关原则,中国愿意考虑向伊朗提供核电站设备”。次年2月,双方达成了建设两座30万千瓦核电站的意向合同。孰料来自中国的核技术显然不能满足伊朗的全部需求,未及中国同伊朗的核电站建设商业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伊朗便于1995年1月同俄罗斯签署了100万千瓦核电站的建设合同,紧接着又在同年4月同俄罗斯签署了开发铀矿资源和建造铀浓缩设施的协议。

处于战后经济恢复期的伊朗在发展核能力方面如此投入,引起了美国的警觉。1995年5月1日 ,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发表声明说:“我们知道,自80年代中期以来,伊朗已建立了组织机构,负责获取和发展核武器”,“从其组织、计划、采购和隐蔽活动来看,伊朗正按照目前正在谋求核能力的几乎所有国家所采取的典型路线发展核武器”。一周后,克林顿总统正式签署了断绝美伊贸易和投资的行政命令,严禁美国石油公司同伊朗进行任何石油贸易,以迫使伊朗放弃拥核尝试。

新形势下,俄罗斯取消了为伊朗建设铀浓缩设施的计划,中国则停止了同伊朗的核技术合作。而伊朗在得到俄罗斯继续建设核电站承诺的同时,抓紧自行发展铀浓缩技术,秘密建造相关的核燃料循环设施,并取得了显着进展。

美国认为伊朗开发铀浓缩技术是伊朗核武器计划的组成部分,因为伊朗一旦建成了铀浓缩设施,就能在任何时间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迅速生产出武器级浓缩铀,而伊朗在巨大的压力和一连串制裁决议面前,丝毫没有表现出放弃既定核计划的意图,对抗在所难免。

对于自己的核计划,伊朗政府一贯否认有制造核武器的意图,再三重申是为了发电和满足医疗与农业所需。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并不支持伊朗的表白,2009年11月伊朗秘密建立新的铀浓缩设施的消息传出后,伊朗的处境进一步孤立。2010年2月19日,西方媒体广泛报道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即将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指责伊朗正在秘密研发核弹头的消息。该机构新任总干事明白相告,“我们获取的情报显示,伊朗过去或眼下都在秘密研发用于导弹的核爆炸装置”,他还证实了关于伊朗生产纯度为20%浓缩铀的说法。

从伊朗的角度来看,放弃和退缩意味着彻底失败。因为以往半个世纪,这个国家为成为核大国而付出的代价太大了。除了受到周边国家和西方的高度警觉这一巨大的政治代价,为开发核技术与建立核设施所投入的巨额费用严重拖累了石油工业的复苏。由于战争摧残和设备老化,伊朗石油工业日渐萎缩,原油日产量从革命前的600万桶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80万桶,而国内一半以上的汽油和柴油竟然需要进口。据西方专家判断,如不及时扭转这样的局面,不出10年,伊朗将不再是一个石油输出国。考虑到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占伊朗外汇总收入的80%,政府预算的60%也来自石油收入,这样的前景是不堪设想的。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伊朗能退缩么?即便退缩,已经付出的高昂代价能都得到补偿么?即便退缩可以换来美国对伊朗体制的认同,体制安全可以得到保证,但谁能补偿数千亿美元的巨额损失和20年的发展机遇期?

根据安理会以往的3个制裁决议(第1737、1747和1803号决议),伊朗的核技术与中远程导弹开发及生产部门、相关负责人和革命卫队将领都在制裁名单之上,相关材料进口渠道和资金往来都被冻结,甚至重型常规武器的进口也被禁止,接下来的制裁又会是什么?新的制裁能保证伊朗民众的日常生活不受到影响么?

从中东的宗教和民族关系看伊朗核危机的发展前景

对于伊朗核问题的实质,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坚持维护核不扩散体系的问题,一旦伊朗拥有核威慑力,核不扩散体系势必会进一步被打破,核安全势必难保;

也有人说是伊朗同西方国家关系问题,特别是美国和伊朗的关系问题,只要美国承认伊朗现行体制,双边关系正常化,伊朗不再为国家安全担忧,自然就没有坚持发展核威慑力的必要了;而伊朗的公开言论则认为,他们是在合法行使本国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外界无权干涉伊朗的这一合法权利。实际上,对于伊朗核问题的思考,不仅要避免单一视角,也要避免冷战思维,更多的思考似乎应该集中在现行国际行为准则和中东的宗教与民族关系上。

现行国际行为准则在这一问题的体现就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必须得到尊重,同时尽量避免军事解决。可以说,这两项的前者是解决伊朗核危机应该坚持的底线,后者则在一定程度是愿望的表达。历史告诉我们,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和军事解决的选择是难以确定的。仅就冷战结束后海湾地区发生的三次战争而言,无论是1990年萨达姆入侵科威特、1991年联合国授权的多国部队解放科威特,还是2003年美国主导的联军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事先都存在政治解决的可能,但最终都是诉诸武力。因此,伊朗核危机也存在着最终以武力解决的可能。

从中东的宗教和民族关系来看,问题似乎更加沉重。中东的历史一向是各种文明交融和冲突的历史,中东的土地一向是各种宗教和民族冲突的舞台。中东主要民族关系的平衡一旦被打破,新的冲突就会席卷整个地区,直至形成新的平衡。

冷战期间,在美国和苏联的干预下,阿拉伯、波斯、突厥和犹太这中东四大主体民族各有各的后台,尽管冲突不断,但基本维持了该地区的势力平衡。

美苏冷战在中东地区最早决出胜负。1979年埃及同以色列在美国主导下实现了和平,标志着苏联的失败和美国的胜利。但与此同时,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将不仅将伊朗转变为美国的敌人,还通过什叶派的革命输出将逊尼派的阿拉伯国家赶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引发了萨达姆领导的伊拉克在阿拉伯国家和西方支持下发动对伊朗的战争。这场战争是中东势力平衡被打破的必然结果,也是逊尼派的阿拉伯人和什叶派的波斯人之间的一场新的血腥较量。

两伊战争基本上打了个平手,后果是两败俱伤。战后萨达姆的错误政策不仅导致自己亡党亡国,还给伊朗的崛起制造了绝好的机会。历史上的伊朗曾经是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大国,今天的希腊、土耳其、巴基斯坦和印度西部地区都在2500年前波斯帝国的疆域之内。伊朗的崛起,特别是拥有核威慑力的伊朗的崛起,势必会对中东新的势力均衡带来巨大的变数,引发难以遏制的核竞争。

以色列是目前中东唯一拥有核威慑力的国家,也是被伊朗视为死敌的国家。对于伊朗的“核崛起”,以色列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在同整个阿拉伯世界实现和解之前,以色列弃核与中东无核化进程是难以启动的。

对于伊朗的“核崛起”,阿拉伯国家也绝对不会接受。只有土耳其静观事态发展,因为伊朗的核突破不仅意味着波斯帝国有了复苏的希望,也意味着曾经统治了整个阿拉伯世界4个世纪之久的突厥人合理启动核突破的可能。

但今天的伊朗毕竟同2500年前的波斯帝国有着本质的不同。自从波斯帝国在1300多年前臣服于阿拉伯人并皈依了伊斯兰教之后,波斯人同阿拉伯人的冲突不仅是中东主体民族之间的生存空间冲突,也具备了伊斯兰教教派冲突的鲜明特征,阿拉伯人是绝对不会面对可能拥有核威慑力的伊朗而无动于衷的。

显然,除了国际行为准则以外,伊朗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国际行为准则未能阻止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时拥核,但在犹太国家和阿拉伯世界的共同压力面前,伊朗和平拥有核威慑力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果伊朗在多重压力面前拒不妥协,势必给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制造口实,而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完全有可能打断伊朗崛起的进程。

这就是核问题的症结所在。

从这个角度看,伊朗核问题的实质是伊朗如何确定自己的国家地位问题,解决问题的钥匙在伊朗手里。

⑷ 大家来帮帮

最早发现锌缺乏症是在1961年,当时有一名英国医生在伊朗的乡村发现一些儿童和青少年食欲很差,生长发育缓慢,身材矮小而成为株儒。有的已到性成熟年龄,但第二性征发育不全,性功能低下,女孩子没有月经。临床检查发现,这些孩子皮肤粗糙,并有色素沉着,严重贫血,肝脾肿大。由于患者有严重贫血症,起初医务人员以为由于缺铁造成,然而当给患者补充铁剂后,虽然贫血症状略有改善,但其他症状却毫无减轻。后来经营养学家研究发现,这些孩子的症状与动物实验中小白鼠缺锌的症状相似,于是就让患者口服锌制剂,果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于这种缺锌病首先在伊朗乡村发现,所以人们称之为"伊朗乡村病";又因为患者的身体短小,故又称"伊朗株儒症"或"缺锌性侏儒症"。以后,在印度、土耳其、摩洛哥、葡萄牙等国家,均发现了锌缺乏症的患者,特别是儿童的锌缺乏。

锌缺乏症的主要临床表现是:
(1)食欲不振等胃肠道症状。患者饮食下降,味觉异常,常会出现喜欢吃泥土、豆子、纸张等异常表现,医学上称之为"异嗜癖"。
(2)生长发育停滞、身材矮小,形如侏儒。锌缺乏还可引起骨骼的异常,表现为下肢关节出现炎性改变。
(3)青少年缺锌可出现性发育缓慢,性成熟延迟,性器官呈幼稚型。性功能下降,精子减少,第二性征发育不全,月经不正常或停止,没有生育能力。
(4)锌缺乏时,还可出现贫血、伤口愈合缓慢、皮肤粗糙、肢端皮炎、易患感冒等。孕妇缺锌甚止可引起胎儿畸形。
(5)锌还是生殖系统内重要的元素,锌的缺乏对男性主要会影响精子的活动能力,削弱机体的免疫功能而容易患前列腺炎、附睾炎等感染性疾病,影响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还可以抑制机体对有害金属铅的排泄。

补锌主要是通过饮食和服用硫酸锌。食物中含锌量多的是牡蛎、麦芽,其次有瘦肉、鱼类、牛奶、核桃、花生、芝麻、紫菜、动物肝脏等。只要平时多吃一点上述食物,人体就不会发生缺锌,即使已经缺锌,也会很快补上。

⑸ 伊朗问题中国会怎么处理

一、中国不希望伊朗拥有核武器。
二、中国不希望伊朗问题迅速解决,主要是让伊朗拖住美国。否则美国战略重心会顺利转移到亚太地区。
中国与伊朗现在是相互利用的关系,没有什么正义与友谊可言。各自心知肚明

⑹ 1979年伊朗人质事件怎么解决的

1980年底,美国国内政局发生了变化。在11月举行的美国大选中,里根当选为新总统。他在竞选时就严厉谴责伊朗扣押人质的行为。伊朗政府感到,里根上台后很可能采取比卡特更为强硬的政策,如果在新总统上任前解决这一问题,可能会减少一些麻烦。

在这种形势下,伊朗和卡特都渴望在卡特离开白宫之前解决人质问题。后来,美国与伊朗经多次接触,双方同意由阿尔及利亚出面调解。

美国立即派出一个秘密使团前往伊朗进行谈判,双方终于在1981年1月19日达成协议,持续一年多的人质问题最终得以解决1月20日,一架阿尔及利亚飞机载着被获释的人质离开德黑兰前往阿尔及利亚。

人质们立即飞往位于西德法兰克福的美国空军基地。前总统卡特以现总统里根特使的身份在那里接待了他们。在进行了身体健康检查和事件汇报后,他们飞回华盛顿并受到英雄般的欢迎。对于某些人而言,这个仅仅是为这个国家对里根就职典礼的庆祝增添了一丝喜庆气氛。

(6)怎么解决伊朗存在的青少年问题扩展阅读:

伊朗人质危机历史背景:

数十年来,美国一直是伊朗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的主要支持者。随着民主进程发展,1953年改革派穆罕默德·摩萨台当选上伊朗首相。在阿贾克斯行动中,美国中央情报局帮助巴列维国王和保守派发动政变推翻了摩萨台。

前后八位美国总统为巴列维国王提供了大量的军事和经济援助,用以换取伊朗的石油供应,以及在中东的战略存在。那些反对巴列维国王的人(因为他20世纪60年代早期曾许诺自由及改革,后却食言)对于美国的做法非常反感乃至愤怒。

而巴列维国王及其亲信中饱私囊,奢侈地按照西方的生活方式生活,让国内的宗教保守人士十分愤怒。社会及宗教人士的不满情绪汇合在一起,最终爆发了伊朗革命将巴列维推翻。1979年1月他流亡国外。

“伊斯兰革命”运动结束了巴列维家族对伊朗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为代表的神职人员执掌政权的“伊斯兰共和国”。

新政权希望借助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意识形态改造伊朗:神权统治,均衡贫富,扶持弱势群体,禁止西方文化,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原教旨推行社会伊斯兰化,美国和以色列被列为伊朗的头号敌人。

“伊斯兰革命”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压力与影响是,大批旧政权的高级军政官员遭到囚禁或处决,王室财产被没收,富人们纷纷出逃,象征美国文化的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连同酒吧、咖啡馆、电影院、红灯区、赌场被一扫而光。

伊斯兰教清规戒律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昔日一向时尚的德黑兰妇女蒙上了黑纱和长袍,街头巷尾挂满和涂满了“打倒美国”的口号。但是当人们走过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桥旁,却不能不想起美国。

体制的改变,再加上与美国的势不两立,伊朗一时间几乎成为国际社会的弃儿。

美国曾想减少伊斯兰革命对自身的影响,并也曾尝试与伊朗的新政权建立关系。但是1979年10月,巴列维前往美国治疗淋巴瘤,此事激怒了伊朗的革命者。

⑺ 伊朗是不是《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

联合国人权高专皮莱6月26日对对所报道的伊朗存在大量青少年死囚犯表示震惊,特别对一位青少年即将遭到处决表示关注,呼吁伊朗暂停所有处决,并最终废除死刑。

皮莱指出,对青少年埃布拉希米立即实施死刑再次突显了伊朗对青年犯使用死刑这种“令人难以接受的”行为。无论犯罪情节如何,对青少年犯人实施处决明显违法国际人权法,对18岁以下的人做出死刑判决并对这种判决加以实施显然与伊朗在《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儿童权利公约》下所尽的国际义务不相符合。

埃布拉希米在17岁因谋杀其丈夫而被判处死刑。她在14岁出嫁,15岁生子。她表示遭到了家庭暴力的侵害。

今年4月,伊朗对一名17岁的名叫米尔的阿富汗男孩在伊朗中部的伊斯法汗监狱中实施了绞刑,罪行与毒品相关。据报道,他既没有得到律师的帮助,也没有得到领馆提供的领事服务。另外还有5名阿富汗人以相同的罪名一并遭到处决。

据联合国人权办公室可靠信息来源,伊朗约有160名被判死刑的人所犯罪行均在18岁前所为。

据报道,今年以来,伊朗有至少250人被处决,大多数被处决的人所犯罪行与毒品相关。2013年该国共处决至少500人。
来源:http://10sanwen.com/feed/83744

2009年10月13日
联合国人权事务高级专员皮莱10月13日发表声明,对伊朗在11日处决了一名少年犯表示惊愕。她呼吁伊朗改革现有法律,彻底停止处决少年犯的做法。

10月11日,伊朗处决了一名在街头打斗中致人死亡的少年犯,案犯与被害者都是17岁。在此之前,联合国人权高专及其他人权专家都曾向伊朗当局提及此案,提醒伊朗其按照国际法应当履行的责任。伊朗是《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这两个公约都禁止对少年犯实施死刑。

伊朗方面表示,在此类案件中,司法机构鼓励受害者家人与犯罪者达成私下解决。司法机构此前曾暂时停止对这名少年犯的裁决,让受害者的家人决定是否按照伊斯兰法宽恕兇手。

人权高专皮莱表示,11日的处决显示出,除非伊朗改革现有法律,彻底停止处决少年犯的做法,否则无法确保少年犯得到仁慈对待。

此外,皮莱还对有消息称三名参与伊朗大选后抗议活动的人士被判处死刑表示关切。皮莱表示,国际法禁止对未导致生命损失的罪行判处死刑,而且最近对反对派活动家的审判形式也存在很大的问题。

皮莱强调,她认为无论在何种背景下都不应实施死刑,她敦促各国采取行动落实第62届联大通过的呼吁成员国暂停适用死刑的决议。
来源:http://www.un.org/chinese/News/story.asp?newsID=12380

所以,伊朗是《公民及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和《儿童权利公约》的缔约国。

⑻ 缺锌为什么叫伊朗乡村病

上个世纪,在伊朗一些落后山区,青少年经常发生一种疾病。主要症状是食欲极差,有的还有异食癖。这些患病青少年生长发育缓慢,多动、有些青年人十七、八岁时,个子只长到一米高。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当地医生苦思不得其解。后来,有一位英国医生来到这个地区,他重点研究当地人的饮食,经过几年艰苦的研究,终于找到了原因,当地水土中严重缺乏锌元素。缺锌的青少年,就会出现食欲差、生长发育缓慢、多动症及异食癖。
后来,通过在食物中加入锌元素,这些青少年的病症很快就好转了,有的青少年补锌半年,就增长了十公分。

⑼ 安理会可采取哪些措施解决伊朗核问题

安理会解决伊朗核问题采取以下措施:
根据安理会的职权,安理会可以决定采取必要的(武力或非武力)措施以实施其决议。根据安理会在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方面的作用:
1.在和平解决会员国之间的争端方面,安理会对于任何争端或可能引起国际摩擦或争端的任何情势可以进行调查,以断定其继续存在是否足以危及国际和平与安全。
2.在维持和平与制止侵略方面,安理会应断定任何对和平的威胁、和平的破坏和侵略行为是否存在。它可以促使当事国遵行安理会认为必要或适当的临时措施。
3.安理会可以决定采取必要的(武力或非武力)措施以实施其决议。根据宪章第四十一条授权安理会为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可采取武力以外的措施,包括经济制裁,断绝铁路、海运、航空等;如果安理会认为第四十一条所规定的非武力办法不足以维持或恢复国际和平时,第四十二条则进一步授权安理会可采取必要的武力行动。此项行动包括联合国会员国的“空海陆军示威、封锁及其他军事举动”。这项规定的目的在于以合法使用的集体武力对付个别国家非法使用武力的行为,以消除对于和平的威胁及制止侵略行为。这也是联合国集体安全体制最后诉诸的和平保证手段,也是最有力的威慑手段。安理会依第四十二条作出的武力制裁的决定,要求各会员国忠实地予以履行。

阅读全文

与怎么解决伊朗存在的青少年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防寒服是怎么被烧的 浏览:168
印尼西亚矿泉水多少钱一瓶 浏览:925
38越南盾多少人民币 浏览:380
印尼人在香港能做什么工作 浏览:526
为什么伊朗被制裁油价还下跌 浏览:778
意大利斜体英文是哪个字体 浏览:393
意大利软件哪个好 浏览:220
美国攻打伊朗是什么时候的 浏览:855
越南南沙驻军指挥部在哪个岛 浏览:611
印度药为什么比生命贵 浏览:432
英国建筑业什么时候复苏 浏览:529
四纹印尼虎长什么样 浏览:312
为什么要抢印度市场 浏览:901
伊朗带什么口罩 浏览:172
印尼共享单车怎么样 浏览:972
英国河流为什么这么小 浏览:24
印尼最出名的早餐是什么 浏览:181
中超和越南哪个厉害 浏览:599
越南一个包菜多少钱 浏览:926
英国的二手书市场怎么样 浏览:7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