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伊朗两枚导弹击落乌客机,客机上人员是否无一生还
在本次事故中,飞机上的乘客确实无一生还,其实在第一枚导弹击中飞机的时候,飞机还能够正常控制。但是由于地空导弹往往是连续发射三枚以求精准度,所以飞机紧接着就被第二枚地空导弹命中。造成飞机失去控制,坠向地面,机组人员和乘客全部死亡,没有一个人生还。而导弹是伊朗革命卫队发射的地空导弹。
而第一枚导弹命中飞机的时候,根据专家分析,击中的位置在机头。所以很有可能是这枚导弹的破片击毁了飞机上的通讯系统。否则遇到攻击,仍然能够操纵飞机的飞行员肯定会挂上一个7700的代码,或者全频道进行广播自己的位置和危险情况。当然不排除第一枚导弹直接杀死了飞行员,客机由于自动驾驶的原因,没有立刻坠落。
❷ 伊朗25秒内两枚导弹击落乌客机是怎么回事
8月23日,伊朗公布了今年1月乌克兰航空一架客机在伊朗德黑兰坠毁的最新后续,称飞机在25秒内被两枚导弹击中,乘客在第一次爆炸后仍然存活了一段时间。
伊朗民航组织主席德赫甘尼表示,黑匣子记录了第一枚导弹爆炸后19秒内驾驶舱内的所有声音。当时驾驶舱内的三名飞行员和一名飞行教练意识到异常情况,并一直在努力控制飞机。
飞机的两个引擎当时仍在工作,客舱内部没有信号,机组人员的谈话和反应表明他们当时身体状况良好。由于第一枚导弹弹片对飞机造成损害,导弹爆炸19秒后黑匣子的连接被切断。第一枚导弹爆炸25秒后,第二枚导弹爆炸,因此无法从黑匣子数据中分析第二枚导弹爆炸时的情况。
德赫甘尼称,按惯例,航空事故的技术数据一般不向公众公布,但伊朗总统和交通城建部长下令,以完全透明的方式公布有关信息。据了解,乌航客机的两个黑匣子、驾驶舱语音记录器和飞行数据记录器于7月18日至25日在法国完成解读。
(2)伊朗为什么打民航扩展阅读
前期有关情况
1月8日,乌克兰国际航空公司一架波音737-800客机从伊朗首都德黑兰的霍梅尼国际机场起飞,前往乌克兰首都基辅,但起飞不久后坠毁,机上167名乘客和9名机组人员无一生还。
灾难发生后,伊朗一直在和乌克兰、加拿大以及有公民遇难的国家进行谈判,这些国家要求对这一事件进行彻查。
当时伊朗和美国的关系高度紧张,伊朗后来承认在与美国的对峙中,伊朗革命卫队用地对空导弹击落了这架客机,这是处于高度警戒状态的部队犯下的“灾难性错误”。伊朗和乌克兰双方官员就遇难者家属的赔偿问题曾举行会谈,新一轮会谈将于10月举行。
❸ 历史上武力攻击民航客机的国家都是什么下场
一、《国际民用航空公约》关于不得对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力的规定:
(1)各个缔约国均承认,武力攻击飞行中的民用客机,是每个国家都必须避免的行为。如果不得不对客机实施拦截,那么不得使客机内的乘客以及机组人员有生命的威胁,同时还需确保客机的安全。此项规定不应该被理解为,改变了《联合国宪章》对国家权力和义务的规定。设立本条规定的目的是为了保障飞行中的民用客机的飞行安全。
(2)各个缔约国均承认,如果入侵的客机不顾规定擅自飞越被入侵国领空或该国有合理的根据认为客机的飞行目的与公约的规定不符合,被入侵国家有权利要求入侵的民用航空器在指定的机场降落。当然,为了避免此类事情的发生,被入侵国也可以给与该航空器另外的指示。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本公约内规定的一切合理的措施与手段,或国际法有关规则规定的任何其他方法,缔约国都可以采取。但是,缔约国对于拦截的相关规定必须对国际社会公布。
(3)本公约第 2 条列出的全部要求所有民用航空器都必须遵守。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各个缔约国家应该将这些规定纳入国内法,以使得拥有该国国籍的航空器、或所有人的主要经营场所在该国的航空器不违反以上法律。各缔约国应加强国内立法,加大惩罚力度,以严惩违反此法律或规章的行为。
(4)各个缔约国应通过合理的方式防止拥有该国国籍的航空器、或所有人主要经营场所在该国的航空器被滥用,使其用于与公约规定相违背的用途。该规定不导致以上条款之间的相互矛盾。
二、禁止对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力原则存在两个例外:
1、基于领空主权使用武力。国际社会公认本公约所指因保护领空而使用武力需在非常时刻。同时,需注意的的是,击毁入侵的不会造成实质性威胁的客机是违反国际法的;
2、出于自卫使用武力。
《联合国宪章》规定允许国家行使自卫权,自卫权是国家的固有权利。自卫权的行使需满足宪章规定的条件,并符合必要性与比例性原则。领空保护和自卫权作为使用武力的例外,不构成国际不法行为,无需承担国际法律责任。不法对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力,如:国家工作人员失职误将民用航空器当作国家航空器使用武力、一国故意击落入侵领空的民用航空器等,违反了国际法中的禁止对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力等基本原则,构成国际法中的不法行为,使用武力国应承担国际法律责任。
三、最严重的武器攻击民航客机的事例——以色列击落利比亚定期航班
1、1973年2月21日,利比亚一架定期航班从利比亚首都前往埃及开罗,因恶劣天气迷路误入当时被以色列占领的领土之上的领空。机上108人遇难,幸存者仅5人。
2、以色列同意出于人道主义考虑赔付遇难者家属,并同意与国际调查组合作调查此事。但仍坚称以色列的空中武力行为符合国际法。与此同时,以色列国防部长Moshe Dayan认为以色列国防部可能判断失误……但是这并不是犯罪。然而,国际民用航空组织的调查结果却截然相反。
1973年6月4日,国际民用航空组织通过了一项决议称:“击落利比亚民用航空毫无根据”并“强烈给予谴责”,认为该行为是对《芝加哥公约》的严重违反……严重地威胁了国际民用航空安全。
四、至今成迷的攻击民航时间——前苏联击落大韩航空747-KA007客机
1、1983年9月1日,一架大韩航空的波音747KA007号客机因失误偏离航线500公里进入前苏联的军事战略区上空,在无视苏联战机的拦截警告后,被苏联空对空导弹击中坠入日本海。飞机上乘客与机组人员共269人全部遇难,无一幸免。
2、事后,苏联阻扰了多国的救援工作,而且单方面的对空难事件进行了调查。因此,事故原因到现在也一直是个迷。
3、苏联声称击落韩国客机是基于苏联领空自卫权,符合《联合国宪章》第51条规定的国家实践,也符合先前的对民用航空器使用武力的惯例。苏联对此次事故进行了内部调查,并得出结论:苏联使用武力自卫完全符合苏联边界法。
苏联政府对在事件中遇难的无辜者表示遗憾,但是重申:美国应完完全全为此事负责。指控美国事先有图谋的给 007 航班下达了在苏联重要军事敏感区收集情报的任务。由于在可视度非常低的深夜客机航行时没有打开航行灯,所以苏联拦截机并不知入侵的飞机是民用航空器,该客机也没有对拦截信号和警告作出任何反应。
五、民航史上,首次接受惩罚的武器攻击民航客机的事件——美国击落伊朗655号民航客机
1988年,美国驻波斯湾的“文森斯号”巡洋舰发射了两枚导弹,在伊朗领空击落了一架伊朗 655 号民航客机。客机上机组人员与乘客共290人全部遇难,无一幸免。
伊朗政府向美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谴责美国的不法行径,并请求国际法院判决美国对此事负责及赔偿。国际法院决定在1994年对案件进行实质问题审理。期间,美国与伊朗进行了多次谈判协商。
1996年伊美两国之间已达成和解协议:美国拨款1.31亿美元,解决伊朗与美国之间的求偿争端。其中,7000万美元作为对伊朗四项求偿案的赔偿,其余6100万美元作为对1988年空难事件的赔偿,以彻底解决美伊长久以来的求偿纠纷。但伊朗必须终止在国际法院的诉讼。伊朗同意了美国的建议,与美国在1996 年2月26日签订《解决国际法院美伊求偿法庭若干案件的总协议》。协议中,美国对空难事件表示歉意,同意赔偿遇难者及其家属损失。
❹ 伊朗披露民航劫机事件细节,为何结果有点让人无语
因为自杀者的背心是用木头做的,但是机组人员却没有看出来,所以让人很无语。
❺ 哪位大大比较清楚波斯湾民航事件
1988年7月3日,美国“温森斯”号巡洋舰,用导弹击落了一架飞临霍尔木兹海峡上空的伊朗航空公司的A300型大型客机,造成290名乘客机组全体人员遇难的惨案。海湾烟云越来越浓,随着时间的推移,伊朗逐步占了下风,而美国则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制造任何借口的机会。
1988年7月3日,在伊朗阿巴斯港机场,标号为A—300,编号为655的伊朗客机,已载着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由辅助跑道平缓地滑向主跑道上的起飞线。机上除了少数外国人之外,乘客大多是伊朗人。他们将直飞海峡对面的迪拜机场。整条航线的全程为:德黑兰——阿巴斯港——迪拜。
这时,美舰“温森斯”号正在霍尔木兹海峡一带执行任务。
当地时间10点10分,“温森斯”号军舰上的1架直升飞机起飞不久,突然遭到炮击。紧接着,4艘伊朗炮艇以飞快的速度朝“温森斯”号冲来,摆出一副决斗的架式。两艘美国军舰立即作出反应,用火炮击沉两艘伊朗炮艇,击伤一艘。
10点47分,“温森斯”号上的荧光屏出现了一个亮而短的光线,这是一架似乎从阿巴斯起飞的机影映现的。从各种情况判断,这架飞机是伊朗空军的F—14战斗机。
但阿巴斯是一个军民两用的机场,机影也存在着是民间飞机的可能性。为了证实这一点,必须依靠民间飞行的飞行指南。而价值高达几亿美元的尖端设备却对判明情况不起什么作用。有关负责人匆匆翻开了航行指南,查阅类似的定期航班。但出现的机影比规定时间晚17分钟,于是便认为是别的飞机。
舰长又指示用敌我识别装置进行核实。第一装置接受到民用和军用双方的信号。在第二装置,来自不明飞机的信号是民用飞机使用的传输模3。但同时,还有军用飞机使用的传输模2的回答。经分析,据说同布署在旁边的伊朗F—14飞机一样。
飞机正向西南方向飞去,对着“温森斯”号的方向。从发现机影仅用了2分钟,于10点49分,“温森斯”号就向该机发出了警告。该舰3次用紧急民用频率,4次用军用遇难频率,前后发出7次警告电报。
为“宇宙盾”护航的驱逐舰“塞蒂斯”号也发了5次电报。但不明飞机既不通报名字,也不答复改变航线的要求。
罗杰斯舰长决定请示上级,便同中东联合机动舰队司令安索尼少将通了话。从前一年的“斯塔克”号事件以后,根据新的作战准则,敌机在靠近30公里以内时,舰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判断相机行事。但当飞机接近这个范围时,谨慎的罗杰斯舰长又一次请示上级,安索尼少将批准其发射。
10点52分,飞机到达30公里的线内,舰长认定“可能是敌机”,于是便下令“宇宙盾系统”作好发射准备。
2枚“标准Ⅱ型”舰对空导弹被装上了发射台。电子计算机继而调整着导弹诸元。导弹本来是可以自动发射的,但为了等待不明飞机在最后关头退避,决定用手动发射。
“温森斯”号用军用和民用两个频率又第2次发出警告。但飞机仍没有答复,而且从3000米的高度开始下降并快速向“温森斯”号飞来。这立即被认为是一种俯冲的征候。F—14机如果俯冲下来,对“温森斯”号是一个很大的威胁。罗杰斯舰长想起1983年在黎巴嫩发生的海军陆战队兵营爆炸事件,担心对方会采取拼命的战术。
随着对方飞机的接近,“温森斯”号舰可供采取手段的范围越来越窄。因为“标准Ⅱ型”导弹在10公里以内是无法使用的。如果对方进入10公里以内,到头来,只能使用那2门只在1500米范围内有效的法兰克斯20毫米机关枪。舰长需要保护舰只,是尽快发射导弹?还是等到最后一瞬,只靠那两门法兰克斯机枪?罗杰斯犹豫起来。
10点55分,飞机已接近15公里处,舰长命令发射导弹。
共发射了2枚导弹,导弹至少击中了1架,荧光屏上的机影和航迹立时消逝,宇宙盾系统显示目标坠落。
据一些目击者后来说:“当时在霍尔木兹海峡,伊朗普什姆岛东南海域,漂浮的尸体、行李衣物以及飞机残骸碎片,足有三、四英里长。”几小时后,伊朗的营救直升机拖着照明灯,把飞机坠毁的海域照得通明。海面上漂浮着数不清的尸体,其状之惨目不忍睹。经过几小时的奋战,伊朗蛙人从大海中打捞出150具尸体,其中包括38名印度、巴基斯坦、阿联酋和南斯拉夫等外国人。
是这个么?
❻ 伊朗是不是故意打民用机
当地时间1月8日,一架乌克兰航空公司波音737型号客机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上空坠毁,机上176人全部遇难。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表示,对击落乌克兰客机事件负责。
❼ 伊朗,伊拉克都是穆斯林国家,为什么还打根源是什么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海湾战争或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
战争起因
战争的起因是由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Shatt al-Arab水道。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 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
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Shatt al Arab 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
战争进程
伊拉克在从苏联获得了很大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则提供了经济援助。 另外,美国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自1985年起,美国在出售给伊拉克武器的同时也出售给伊朗。这引发了后来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
这场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战争双方都常常使用类似于一战中的人海战术攻击。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剂在内的化学武器。尽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战争和使用化学武器, 国际社会对其并没有施加太大的压力。
1982年6月,伊朗发动的一系列反攻夺回了伊拉克在战争初期占领的土地。伊拉克鉴于可能被彻底打败,向伊朗提出休战的建议。此时,伊朗试图打垮伊拉克政权,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这样导致战争又进行了六年。
在此期间,西方海军力量介入该地区,试图保护海湾航道畅通。由此导致伊朗导弹攻击美国斯塔克号护卫舰;以及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击落伊朗民航客机,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丧生。
战后
战争使两个国家都受到惨重损失,经济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骤降,死伤人数以百万计。伊拉克因此也背负了大量的债务,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即达140亿美元。这也是后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情况。
这场战争是二战以后伤亡最大的战争之一,仅次于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具体伤亡数字有很多说法,一般认为死亡人数为一百万人左右。
伊拉克军队由战前的24万人发展到战后的120万人。
❽ 有人能给科普一下当年美国军舰在伊朗把民航飞机击落的是么
1988年7月3日 USS CG-49 Vincennes 在波斯湾击落伊朗航空 IR655 空客A300飞机一架...舰上雷达误判爬升中的A300为俯冲并准备发起攻击的伊朗空军F-14...文森斯号舰长就是这么解释的~~~不管你信不信,反正军事法庭信了~~~但是同一时间在同一水域的美国海军佩里级护卫舰Sides和另一艘意大利军舰的雷达记录都表明A300是在爬升而不是俯冲。最狗血的是发起攻击前美国海军通过无线电语音警告并要求伊朗客机改变航向,但是用的121.5MHz根本就TM不是民用空管通讯频率...
❾ 为什么,伊朗总统要在“严厉复仇”议案上签字
山雨欲来风满楼。面对欺人太甚的美国,伊朗决定出招了。自伊朗从对美军驻伊拉克阿因阿萨德基地的导弹袭击结束后,美伊就保持着井水不犯河水的局面,虽然双方进行过剧烈的斗争,但最终都没有搞个鱼死网破的结局,因为美伊双方,乃至全世界都不想看到中东再次爆发大战,而引发新的能源危机。
总之,面对复杂的乱局,伊朗没有直接跟美国宣战,而是选择了一种雷声大雨点小的复仇方式,恐怕就是想营造一种团结穆斯林世界的状态,维持住这个政教合一的国家吧。
❿ 历史上武力攻击民航客机的国家都是什么下场
武装攻击民航客机的国家大部分都活得好好的。历史上武力攻击民航客机的国家有:苏联/俄罗斯、保加利亚、中国、乌克兰、津巴布韦、法国、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美国、以色列等等。这些国家都没有因为攻击民航客机而受到特别惨烈的下场,有些国家还因此受到“招安”。
民航史上,首次接受惩罚的武器攻击民航客机的事件——美国击落伊朗655号民航客机。1988年,美国驻波斯湾的“文森斯号”巡洋舰发射了两枚导弹,在伊朗领空击落了一架伊朗 655 号民航客机。客机上机组人员与乘客共290人全部遇难,无一幸免。伊朗政府向美国政府提出严重抗议,谴责美国的不法行径,并请求国际法院判决美国对此事负责及赔偿。国际法院决定在1994年对案件进行实质问题审理。期间,美国与伊朗进行了多次谈判协商。1996年伊美两国之间已达成和解协议:美国拨款1.31亿美元,解决伊朗与美国之间的求偿争端。其中,7000万美元作为对伊朗四项求偿案的赔偿,其余6100万美元作为对1988年空难事件的赔偿,以彻底解决美伊长久以来的求偿纠纷。但伊朗必须终止在国际法院的诉讼。伊朗同意了美国的建议,与美国在1996 年2月26日签订《解决国际法院美伊求偿法庭若干案件的总协议》。协议中,美国对空难事件表示歉意,同意赔偿遇难者及其家属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