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什么时候加入不结盟运动组织

伊朗什么时候加入不结盟运动组织

发布时间:2022-09-08 02:54:57

① 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为什么却没有加入不结盟成员国呢

因为中国奉行的不结盟外交政策核心本质是不加入任何大国集团,不结盟、奉行独立、自主和非集团的宗旨和原则。

不结盟运动(Non-Aligned Movement),是一个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的1961年9月,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和10个观察员组织。

它包括了近三分之二的联合国会员国,绝大部分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发展中国家,人口总和占世界人口的55%左右,在国际社会具有广泛的代表性。

中国于1992年9月成为其观察员国。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

(1)伊朗什么时候加入不结盟运动组织扩展阅读:

不结盟运动同中国的关系:

中国重视发展和加强与不结盟运动的关系。

1992年9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部长钱其琛应邀率团出席了在雅加达举行的第10次首脑会议。会上,中国正式成为观察员国,同不结盟运动的关系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中国派团出席了此后历次首脑会议及协调局部长级会议,并同不结盟运动成员在联合国保持着经常磋商与合作。

2006年9月,外交部副部长杨洁篪率团出席在古巴哈瓦那举行的第14次首脑会议。

2009年7月,外交部副部长何亚非率团出席在埃及沙姆沙伊赫举行的第15次首脑会议。

2011年5月,外交部副部长翟隽率团出席在印尼巴厘岛举行的第16届部长级会议暨不结盟运动成立50周年纪念会议。

2012年8月,外交部部长助理马朝旭率团出席在伊朗德黑兰举行的第16次首脑会议。

2016年9月17至18日,不结盟运动第17次首脑会议在委内瑞拉玛格丽塔岛举行。中国作为不结盟运动观察员国,由中国政府拉美事务特别代表殷恒民大使为团长、驻委内瑞拉大使赵本堂为副团长率团参会。

② 不结盟运动的历史

“不结盟”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斯里兰卡发表的一场演说中。尼赫鲁将一年前中国总理周恩来为处理中印两国政治分歧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础。之后在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向世界表明自己不愿意卷入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万隆会议是不结盟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56年7月,印度总理尼赫鲁、埃及总统纳赛尔和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在南斯拉夫举行会议,三国领袖共同宣言反对把“世界分成强有力的国家集团”。在四年后的第15届联合国大会期间,这三位领袖又与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加诺和加纳总统恩克鲁玛在纽约会晤磋商建立美苏之外的第三股政治势力。
1961年9月,在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五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终于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共有25个国家的首脑参与了会议并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反对任何形式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会议签订了国际性的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同时宣言还明确表态支持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突尼斯、古巴等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以及争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第二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于1964年10月在埃及开罗举行,此时的成员国已经增加到47个,大部分是来自亚洲和非洲新取得独立的民族国家。这次会议除了重申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立场外,将焦点放在了以巴冲突以及印巴冲突之上。
第三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是于1970年9月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的,这次会议发表的宣言与前两次不同,着重批评美国和苏联(而不再是英国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霸权主义,尽管受到了来自苏联的强大压力,会议最终还是通过了《卢萨卡宣言》,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并指责两个超级大国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甚至采取武力颠覆别国政府等手段。
第四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于1973年9月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由于正逢世界石油危机,经济问题成为会议焦点。但是这时的不结盟运动其实已经开始被边缘化,一些出产石油的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已经挤身前次会议所称的“富国”行列。
到第六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举行时,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激化,许多国家虽然依然表示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实际上却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政治的考虑:例如古巴始终是苏联忠实的盟友、越南战争中一些中东、东南亚的国家倒向美国;甚至连运动的创始国之一的印度,也开始倒向苏联。在古巴举行的这次会议上,因柬埔寨(当时被越南占领)的地位问题发生了争执,导致缅甸最终决定退出不结盟运动。
冷战结束之后,不结盟运动其实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各国的重心都纷纷从冷战时期的政治领域,转移到了经济领域,后冷战时期的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组织,例如22国集团等,已经在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方面,发挥着比不结盟运动更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巴西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正式会员;但他们在22国集团中都担当着重要的领导角色。
第13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是于2003年2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这次会议的焦点是伊拉克问题。即将下台的马来西亚首相马哈蒂尔、南非总统姆贝基等人都发言表示反对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会议最后还通过了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决议。
2012年8月29日至31日于伊朗德黑兰举行的第16次不结盟运动峰会受到欧美国家的阻扰,但是伊朗依然成功召开,120国代表团抵达参与,10天后,9月7日加拿大以伊朗人权纪录不佳与发展核武为由宣布断交。

③ 伊朗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伊斯兰革命后第一部宪法于1979年12月颁布,规定伊实行政教合一制度,神权统治高于一切。

1989年4月对宪法进行部分修改,突出强调伊斯兰信仰、体制、教规、共和制及最高领袖的绝对权力不容更改。同年7月,哈梅内伊正式批准经全民投票通过的新宪法。伊朗伊斯兰议会是最高国家立法机构,实行一院制。议会通过的法律须经宪法监护委员会批准方可生效。

伊朗的军事制度:

伊朗实行义务兵役制,士兵服役期2年。

武装力量由军队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组成。领袖为武装力量总司令。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是最高军事领导和国防政策的制定机构,由总统、两名领袖代表、司法总监、议长、军队总司令、卫队总司令、国家计划和预算组织主席及外交、内务、国防和情报部长组成。实行义务兵役制,服役期二年。

伊朗宪法规定政教统一,宗教领袖为武装部队总司令。最高国防委员会是领袖领导下的军事决策机构,成员有总统、国防部长、武装部队总参谋长、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以及领袖指定的两名顾问。武装力量由正规军、革命卫队和准军事部队组成。

④ 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的历届首脑会议

在铁托、纳赛尔、尼赫鲁、苏加诺和恩克鲁玛等人努力下,1961年6月在开罗召开由20个国家发起的不结盟国家会议筹备会议,规定了与会国的五项标准:奉行在和平共处和不结盟基础上的独立政策,至少应采取符合这种政策的态度;支持民族解放运动;不参加大国军事集团;不同大国缔结双边军事联盟,不向外国提供军事基地。1961年9月第一次会议上,与会国一致要求立即无条件地、彻底地和最后废除殖民主义,同意奉行和平、中立和不结盟的宗旨,支持为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而斗争的各国,要求撤除设在别国领土上的军事基地,主张用和平共处代替把世界划分为集团和冷战的政策。
自1970年起,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会期制度化,每三年举行一次。
1961年9月1日至6日,第一届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发表了《不结盟国家政府首脑会议宣言》,不结盟运动正式形成。
1964年10月5日至10日,第二届首脑会议在开罗举行。会议通过了《和平和国际合作纲领》。
1970年9月8日至10日,第三届首脑会议在卢萨卡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和平、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卢萨卡宣言》和《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等。
1973年9月5日至9日,第四届首脑会议在阿尔及尔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和《经济合作行动纲领》等,并决定成立协调局作为常设机构。
1976年8月16日至19日,第五届首脑会议在科伦坡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和《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行动纲领》等。
1979年9月3日至9日,第六届首脑会议在哈瓦那举行。会议发表了《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宣言》。
1983年3月7日至12日,第七届首脑会议在新德里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新德里文件》和《集体自力更生宣言》等文件。
1986年9月1日至7日,第八届首脑会议在哈拉雷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关于南部非洲特别宣言》和《哈拉雷裁军呼吁书》等文件。
1989年9月4日至8日,第九届首脑会议在贝尔格莱德举行。会议通过了一项宣言和40个专题性政治和经济文件。
1992年9月1日至6日,第十届首脑会议在雅加达举行。会议通过了《雅加达文告》、《最后文件》以及关于索马里、外债、人口、非洲基金、粮食安全、国际合作和联合国改革等7个决议。
1995年10月18日至20日,第十一届首脑会议在卡塔赫纳举行。会议通过了《最后文件》,要求建立一个以和平、公正、平等、民主、完全尊重国际法则为基础的新国际秩序。
1998年9月2日至3日,第十二届首脑会议在德班举行。会议发表了《德班宣言》。
不结盟运动13届首脑会议在吉隆坡举行
2003年2月24日25日,第十三届首脑会议在吉隆坡举行。会议通过了《最后文件》《吉隆坡宣言》和关于伊拉克问题以及巴勒斯坦问题的两项声明。
2006年9月,第十四届首脑会议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会议通过了《关于当前国际形势下不结盟运动的目的、原则和作用的宣言》等5个文件。
2009年7月11日至16日,第十五届首脑会议将在埃及红海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举行。会议的主题是“世界团结、和平发展”。来自140多个国家的代表,包括近百位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将在这里聚首。在新形势下,不结盟运动如何焕发新活力,如何应对国际热点和难点问题,如何保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成为本届峰会的三大看点。
2012年8月30日至31日,第十六届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各国领导人和代表分别就不结盟运动面临的挑战、联合国改革、巴勒斯坦问题、伊朗核问题以及叙利亚危机等热点议题发表意见,展开讨论。会议通过了《德黑兰声明》以及支持巴勒斯坦的声明等系列文件。

⑤ 不结盟运动怎么回事

不结盟运动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拥有115个成员国的松散的国际组织,它成立于冷战时期,其成员国奉行独立自主、不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中的任何一个结盟的外交政策。联合国中三分之二的会员是该组织的成员国,全球人口的55%也生活在不结盟运动国家。不结盟运动定期举行首脑会议,到目前为止已经在南斯拉夫、埃及、赞比亚、阿尔及利亚、斯里兰卡、古巴、印度、津巴布韦、印度尼西亚、哥伦比亚、南非和马来西亚举行了13次会议。

“不结盟”一词最早可追溯到1954年印度总理尼赫鲁在斯里兰卡发表的一场演说中。尼赫鲁将一年前中国总理周恩来为处理中印两国政治分歧所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作为“不结盟运动”的基础。之后在1955年举行的万隆会议上,与会的29个第三世界国家的领导人向世界表明自己不愿意卷入美国和苏联之间的冷战,而将反对殖民主义、争取民族独立自主、消除贫穷和经济发展作为自己的目标。万隆会议是不结盟运动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1961年9月,在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努力之下,由埃及、南斯拉夫、印度、印度尼西亚、阿富汗五国发起的第一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终于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召开,共有25个国家的首脑参与了会议并通过了《不结盟国家的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反对任何形势的“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和新殖民主义”,要求签订国际性的裁军条约,消除经济不平衡,废除国际贸易中心的不等价交换。同时宣言还明确表态支持阿尔及利亚、安哥拉、突尼斯、古巴等国的民族解放斗争,以及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席位。

第二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于1964年10月在埃及开罗举行,此时的成员国已经增加到47个,大部分是来自亚洲和非洲新取得独立的民族国家。这次会议除了重申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立场外,将焦点放在了以巴冲突以及印巴冲突之上。

第三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是于1970年9月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的,这次会议发表的宣言与前两次不同,着重批评美国和苏联(而不再是英国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的霸权主义,尽管受到了来自苏联的强大压力,会议最终还是通过了《卢萨卡宣言》,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并指责两个超级大国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甚至采取武力颠覆别国政府等手段。

第四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于1973年9月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由于正逢世界石油危机,经济问题成为会议焦点。但是这时的不结盟运动其实已经开始被边缘化,一些出产石油的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已经挤身前次会议所称的“富国”行列。

到第六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举行时,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激化,许多国家虽然依然表示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实际上却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政治的考虑:例如古巴始终是苏联忠实的盟友、越南战争中一些中东、东南亚的国家倒向美国;甚至连运动的创始国之一的印度,也一直被质疑与苏联的关系暧昧。在古巴举行的这次会议上,因柬埔寨(当时被越南占领)的地位问题发生了争执,导致缅甸最终决定退出不结盟运动。

最近一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是于2003年2月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这次会议的焦点是伊拉克问题。即将下台的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南非总统姆贝基等人都发言表示反对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会议最后还通过了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决议。

冷战结束之后,不结盟运动其实也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各国的重心都纷纷从冷战时期的政治领域,转移到了经济领域,后冷战时期的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组织,例如22国集团等,已经在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方面,发挥着比不结盟运动更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巴西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正式会员;但他们在22国集团中都担当着重要的领导角色)。

成员国

不结盟运动是一个十分松散的国际组织,它不设总部及常设机构,起初甚至没有定期的会议机制,直到后来才规定每3年举行一次首脑会议,并由会议举办国担任主席国,任期也是3年。目前不结盟运动共有116个成员国、15个观察员国;非洲联盟、阿拉伯国家联盟和联合国是观察员组织。

附:成员国,观察员国,观察员组织名单

成员国: 阿富汗 | 阿尔及利亚 | 安哥拉 | 巴哈马 | 巴林 | 孟加拉国 | 巴巴多斯 | 白俄罗斯 | 伯利兹 | 贝宁 | 不丹 | 玻利维亚 | 博茨瓦纳 | 文莱 | 布基纳法索 | 布隆迪 | 柬埔寨 | 喀麦隆 | 佛得角 | 中非共和国 | 乍得 | 智利 | 哥伦比亚 | 科摩罗 | 刚果 | 科特迪瓦 | 古巴 | 刚果民主共和国 | 吉布提 | 多米尼加共和国 | 厄瓜多爾尔 | 埃及 | 赤道几内亚 | 厄立特里亚 | 埃塞俄比亚 | 加蓬 | 冈比亚 | 加纳 | 格林纳达 | 危地马拉 | 几内亚 | 几内亚比绍 | 圭亚那 | 洪都拉斯 | 印度 | 印度尼西亚 | 伊朗 | 牙买加 | 约旦 | 肯尼亚 | 科威特 | 老挝 | 黎巴嫩 | 莱索托 | 利比里亚 | 利比亚 | 马达加斯加 | 马拉维 | 马来西亚 | 马尔代夫 | 马里 | 毛里塔尼亚 | 毛里求斯 | 蒙古 | 摩洛哥 | 莫桑比克 | 缅甸 | 纳米比亚 | 尼泊尔 | 尼加拉瓜 | 尼日尔爾尔 | 尼日尔爾利亚 | 朝鲜 | 阿曼 | 巴基斯坦 | 巴勒斯坦 | 巴拿马 | 巴布亚新几内亚 | 秘鲁 | 菲律宾 | 卡塔尔 | 卢旺达 | 圣卢西亚 | 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 | 圣多美和普林西比 | 沙特阿拉伯 | 塞内加尔 | 塞舌尔 | 塞拉利昂 | 新加坡 | 索马里 | 南非 | 斯里兰卡 | 苏丹 | 苏里南 | 斯威士兰 | 叙利亚 | 坦桑尼亚 | 泰国 | 东帝汶 | 多哥 |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 突尼斯 | 土库曼斯坦 | 乌干达 | 阿拉伯联合酋长国 | 乌兹别克斯坦 | 瓦努阿图 | 委内瑞拉 | 越南 | 也门 | 赞比亚 | 津巴布韦

(2004年5月19日,塞浦路斯退出不结盟运动;2006年5月接纳其观察员国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加两国为新成员。),都为发展中国家。)

观察员国: 亚美尼亚 | 阿塞拜疆 | 巴西 | 中华人民共和国 | 哥斯达黎加 | 克罗地亚 | 萨尔瓦多 | 哈萨克斯坦 | 吉尔吉斯斯坦 | 墨西哥 | 塞尔维亚和黑山 | 乌克兰 | 乌拉圭

观察员组织: 非洲联盟 | 阿拉伯国家联盟 | 联合国

⑥ 过去的强国,古代的伊朗叫什么

叫波斯。

波斯是伊朗在欧洲的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旧称译音,也就是说波斯是伊朗的古名。历史上在西亚、中亚、南亚地区曾建立过多个的帝国,如阿契美尼德王朝、萨珊王朝、萨法维帝国等。极盛疆域东起印度河及葱岭,西临巴尔干半岛与地中海,南抵亚丁湾和红海,北达高加索山脉跟咸海,波斯帝国是第一个地跨亚欧非三洲的大帝国。

波斯兴起于伊朗高原的西南部,自从公元前600年开始,希腊人把这一地区叫做“波斯”。直到1935年,欧洲人一直使用波斯来称呼这个地区和位于这一地区的古代君主制国家。而波斯人则从萨珊王朝(波斯第二帝国)时期起开始称呼自己的古代君主制国家为埃兰沙赫尔,意为“雅利安人的帝国”。

(6)伊朗什么时候加入不结盟运动组织扩展阅读:

伊朗 :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英语:Islamic Republic of Iran,波斯语:جمهوری اسلامی ایران),简称伊朗。位于西亚,属中东国家。东邻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与土库曼斯坦接壤,西北与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为邻,西接土耳其和伊拉克。中北部紧靠里海、南靠波斯湾和阿拉伯海。国土面积约1648195平方公里,世界排名第十八。

伊朗是文明古国。公元前550年,建立了世界历史上第一个领土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波斯帝国。公元前247年建立安息帝国,7世纪后遭不同异族先后入侵。18世纪前期,纳迪尔沙推翻外族统治建立阿夫沙尔王朝。19世纪后期起,英国和俄罗斯势力不断侵入。1925年建立巴列维王朝。1979年成立共和国。实行政教合一制度。

伊朗是联合国的创始成员之一,也是不结盟运动(OIC)和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员。

⑦ 不结盟运动的历次首脑会议

第一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1961年9月1日至6日,在原南斯拉夫、埃及、印度和印度尼西亚的倡议下,第一次首脑会议在原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了,25 个国家的政府首脑齐聚一堂,正式宣告了不结盟运动的诞生。不结盟运动现有120个成员国、17个观察员国,都为发展中国家。
第二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1964年10月5日至10日在埃及开罗举行,此时的成员国已经增加到47个,大部分是来自亚洲和非洲新取得独立的民族国家。这次会议除了重申反对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的立场外,将焦点放在了巴以冲突以及印巴冲突之上。会议通过了《和平和国际合作纲领》。
第三次的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1970年9月8日至10日在赞比亚首都卢萨卡举行的,这次会议发表的宣言与前两次不同,着重批评美国和苏联的霸权主义,尽管受到了来自苏联的强大压力,会议最终还是通过了《关于和平、独立、发展、合作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卢萨卡宣言》(简称《卢萨卡宣言》),宣称“超级大国之间的恐怖均势没有给世界其他地区带来和平与安全”,并指责两个超级大国粗暴干涉别国内政,甚至采取武力颠覆别国政府等手段。宣言强烈呼吁实现国际关系民主化。会议另外还通过了《关于不结盟和经济发展宣言》。卢萨卡会议的另一项重大成果是促进了不结盟运动的进一步组织化、制度化。会议决定建立常设的部长级协调局和不结盟国家驻联合国代表协调局,规定此后每三年召开一次首脑会议,东道国首脑会议主席和不结盟运动的发言人,负责在联合国大会等国际论坛上阐述不结盟国家的观点等。
第四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1973年9月5日至9日在阿尔及利亚首都阿尔及尔举行,由于正逢世界石油危机,经济问题成为会议焦点。但是这时的不结盟运动其实已经开始被边缘化,一些出产石油的不结盟运动的成员国已经跻身前次会议所称的“富国”行列。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和《经济合作行动纲领》等,并决定在纽约成立协调局作为常设机构,以协调各成员国在联合国内的立场。
第五次首脑会议:1976年8月16日至19日在斯里兰卡首都科伦坡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和《不结盟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合作行动纲领》等。
第六次首脑会议:1979年9月3日至9日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会议发表了《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宣言》。到第六次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举行时,成员国之间的矛盾已经开始激化,许多国家虽然依然表示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但实际上却不得不屈服于现实政治的考虑:例如古巴始终是苏联忠实的盟友、越南战争中一些中东、东南亚的国家倒向美国;甚至连运动的创始国之一的印度,也一直被质疑与苏联的关系暧昧。在古巴举行的这次会议上,因柬埔寨(当时被越南占领)的地位问题发生了争执,导致缅甸最终决定退出不结盟运动。
第七次首脑会议:1983年3月7日至12日在印度首都新德里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新德里文件》和《集体自力更生宣言》等文件。
第八次首脑会议:1986年9月1日至7日在哈拉雷举行。会议通过了《政治宣言》《经济宣言》《关于南部非洲特别宣言》和《哈拉雷裁军呼吁书》等文件。
第九次首脑会议:1989年9月4日至8日再次在贝尔格莱德举行。经济问题成为此次会议关注的焦点。与会各国提出了开启南北对话以改善发展中国家地位及加强南南合作等主张。会议通过了一项宣言和40个专题性政治和经济文件。
第十次首脑会议:1992年9月1日至6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举行。会议通过了《雅加达文告》《最后文件》以及关于索马里、外债、人口、非洲基金、粮食安全、国际合作和联合国改革等7个决议。
第十一次首脑会议:1995年10月18日至20日在哥伦比亚海滨城市卡塔赫纳举行。会议通过了《最后文件》,要求建立一个以和平、公正、平等、民主、完全尊重国际法则为基础的新国际秩序。
第十二次首脑会议:1998年9月2日至3日在德班举行。会议发表了《德班宣言》。
第十三次首脑会议:2003年2月24日至25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召开的,这次会议的焦点是伊拉克问题。即将下台的原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原南非总统姆贝基等人都发言表示反对美国发动对伊拉克的战争;会议最后还通过了反对伊拉克战争的决议。会议通过了《最后文件》《吉隆坡宣言》和关于伊拉克问题以及巴勒斯坦问题的两项声明。
冷战结束之后,不结盟运动其实也已经失去了继续存在的价值,各国的重心都纷纷从冷战时期的政治领域,转移到了经济领域,后冷战时期的多个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组织,例如二十二国集团等,已经在为发展中国家争取利益方面,发挥着比不结盟运动更大的作用(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和巴西两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都不是不结盟运动的正式会员;但他们在22国集团中都担当着重要的领导角色)。
第十四次首脑会议:2006年9月在古巴首都哈瓦那举行。与会各国就如何使不结盟运动重现生机,在国际社会中发挥更重要作用,以及联合国改革、中东形势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会议通过了《关于当前国际形势下不结盟运动的目的、原则和作用的宣言》等5个文件。
第十五届首脑会议: 2009年7月15日在埃及红海海滨城市沙姆沙伊赫召开。 中国作为观察员国参加会议。会议的主题是“世界团结、和平发展”。通过了会议最终文件和行动纲领《沙姆沙伊赫宣言》,阐述了不结盟运动对国际政治和经济问题的立场和看法。
第十六届首脑会议:2012年8月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主题是“联合全球治理,促进世界和平”。来自100多个国家的与会代表成员国家分别就不结盟运动面临的挑战、联合国改革、巴勒斯坦问题、伊朗核问题以及叙利亚危机等热点议题展开讨论,并通过了指导不结盟运动未来3年发展方向的最后文件。
2015年在委内瑞拉举行第17届不结盟运动峰会。

阅读全文

与伊朗什么时候加入不结盟运动组织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尼西亚矿泉水多少钱一瓶 浏览:925
38越南盾多少人民币 浏览:380
印尼人在香港能做什么工作 浏览:526
为什么伊朗被制裁油价还下跌 浏览:778
意大利斜体英文是哪个字体 浏览:393
意大利软件哪个好 浏览:220
美国攻打伊朗是什么时候的 浏览:854
越南南沙驻军指挥部在哪个岛 浏览:611
印度药为什么比生命贵 浏览:432
英国建筑业什么时候复苏 浏览:528
四纹印尼虎长什么样 浏览:312
为什么要抢印度市场 浏览:901
伊朗带什么口罩 浏览:172
印尼共享单车怎么样 浏览:972
英国河流为什么这么小 浏览:24
印尼最出名的早餐是什么 浏览:181
中超和越南哪个厉害 浏览:599
越南一个包菜多少钱 浏览:926
英国的二手书市场怎么样 浏览:745
意大利劳力士手表怎么样 浏览: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