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为什么不修一座桥

伊朗为什么不修一座桥

发布时间:2022-09-05 10:02:22

Ⅰ 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桥梁

桥梁的最大跨度的增长,代表了时代的进步。下文是我收集的关于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桥梁,欢迎阅读!

世界上跨度最大的桥梁

公元98年(古罗马),西班牙阿尔坎塔拉(Alcantara)桥,中间两孔跨度各约28米,6孔石拱桥;

公元618年(隋朝),中国河北赵州桥,跨径37.02米,单孔敞肩型石拱桥;

公元990年(宋朝),四川灌县安澜桥,8孔竹索桥,最大跨度61米;

公元1706年(清朝),中国四川泸定桥,跨大渡河,铁索桥,净跨100米;

1815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萨斯奎汉纳河麦考尔渡口桥,跨度110米,有屋盖的大木桥;

1826年,英国梅奈海峡公路桥,跨度177米,锻铁链杆柔式悬索桥;英国着名结构大师托马斯·特尔福德(Thomas Telford)主持建造。

1855年,美国尼亚加拉河公铁两用桥,跨度为250米,用平行锻铁丝缆索建造;在缆索之外,还用若干斜拉索将加劲桁梁同塔顶及设在岩壁的锚固点紧连(具有斜张桥式构造)。此桥开通时,总重368吨的列车(机车重量为28吨)稳稳驶过。美国J.A.罗布林设计建造;

1883年,美国纽约布鲁克林大桥,主跨486米,美国J.A.罗布林设计。日落的时候,从布鲁克林沿着木道而行,可以观赏曼哈顿的高层建筑及美丽的街景,可说是纽约旅游的最亮点。每年7月4号美国独立纪念日在此放烟火;

1890年,英国爱丁堡福斯铁路桥,主跨521米,它不仅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座全钢结构大桥,也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程项目。它的设计者Sir John Fowler和Benjamin Baker曾通过直观的人体悬臂模型向人们介绍这座大桥的基本力学特性。他们清晰的力学概念和优雅的桥梁审美令晚辈惭愧。

在1878年,THOMAS BOUCH 建成了当时世界上最长的大桥,它横跨敦提的泰河海湾。BOUCH采用了铸铁河熟铁,使用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法,这座大桥被认为是一个工程奇迹。建成不到两年,在1879年12月28日的夜里,大桥在一场暴风雪中倒塌了,当时正好有一列承载着75人的列车经过,列车上所有的人都遇难了。这在当时是一场巨大的工程灾难,所以,1882年当设计FORTH海湾大桥的时候,设计者使用了更多的钢铁,这样做不仅使得大桥更安全,而且使公众看起来也觉的安全,并且是公认的铁路桥梁史上的里程碑之一。这是一座弦杆用管形杆件的双伸臂梁铁路桥,设计人承认,这座桥的结构系统是从中国的木伸臂梁(鹊巢桥)演变而来的。

1918年,加拿大魁北克铁路桥,主跨548.6米,悬臂桁架梁;

这座大桥本该是着名设计师特奥多罗·库帕的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不朽杰作。库帕曾称他的设计是“最佳、最省的”。可惜,它没有架成。库帕自我陶醉于他的设计,而忘乎所以地把大桥的长度由原来的500米加到600米,以成为世界上最长的桥。桥的建设速度很快,施工也很完善。1907年8月28日,正当投资修建这座大桥的人士开始考虑如何为大桥剪彩时,人们忽然听到一阵震耳欲聋的巨响——大桥的整个金属结构垮了:19000吨钢材和86名建桥工人落入水中,只有11人生还。由于库帕的过分自信而忽略了对桥梁重量的精确计算,导致了一场事故。倒塌共持续十秒钟,为重建这个工程,人们又花费了十年时间。

1931年,美国纽约乔治华盛顿桥,主跨1066.8米,悬索桥;

1937年,美国旧金山金门大桥,主跨1280米,悬索桥;金门大桥是世界着名大桥之一,被誉为近代桥梁工程的一项奇迹。大桥雄峙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宽1900多米的金门海峡之上。金门海峡为旧金山海湾入口处,两岸陡峻,航道水深,为1579年英国探险家弗朗西斯·德雷克发现,并由他命名。早在1872年就讨论过要在金门海峡修建一座大桥的想法,但是直到1937年才在海峡上修了一座悬索桥。

斯特劳斯作为该的首席工程师长期以来被封为金门大桥之父,享有二十世纪最伟大工程师之一的荣誉。金门大桥尾端有一座雕像,是一九三八年他逝世后为纪念他而设立的。

但是金门大桥的设计和上千笔建桥所需要的重要数学计算,其实是由名为艾里斯的工程师完成的。艾里斯却在金门大桥开工前被解雇,斯特劳斯抢了所有的功劳。艾里斯回到大学教书,于1949年逝世。七十年后,建桥的功臣得到了迟来的肯定。

神秘的传奇并不影响每天十万通勤族,跨桥往来旧金山与北边半岛。金门大桥的形象成为旧金山最佳的代言,根据统计,每个月约有一百万游客来到此地。现有两百个人“伺候”金门大桥,包括收过桥费、维修和油漆钢索等工作。金门大桥的颜色并不是正红,而是红、黄和黑混合的“国际橘”。

1964年,美国纽约维拉扎诺桥,主跨1298米,悬索桥;位于美国纽约港的入口处,该桥以发现纽约湾的意大利航海家乔瓦尼-维拉扎诺(Giovanni da Verrazano)的名字命名。

1981年,英国亨伯尔桥,主跨1410米,悬索桥;

1996年,丹麦大带桥,主跨1624米,悬索桥;

1998年,日本明石海峡大桥,主跨1991米,悬索桥。明石海峡大桥,从1955年的地质调查开始,历经了43年的岁月,终于建成于1998年。是世界上最长的吊式大桥,全长3,911米。气势宏伟壮观,俨如一架飞虹,跨越神户和淡路岛之间的明石海峡,连通了本州与四国之间的第3条通路。由于大桥的建成实现了人们多年的愿望,日本人还把它称为“架向梦想的大桥”。如今它已成为神户地区有名的观光胜地。

1995年1月17日,日本坂神发生里氏7.2级大地震(震中距桥址才4公里),大桥附近的神户市内5000人丧失,10万幢房屋夷为平地。地震发生时,该桥刚刚完成桥塔与主缆施工工作,开始架设加劲梁。但该桥经受住了大自然的无情考验,在阪神地震中仅有微小损坏,由于地面运动。两塔基础之间的距离增加了80 cm,桥塔顶倾斜了10 cm,使主跨增加了近80cm,从而接近于l991m(原设计为1990米!),主缆垂度因此减少了130 cm。

世界上十大惊险桥梁

1、我国东海大桥

我国东海大桥于2005年5月建成,起始于上海南汇区芦潮港,北与沪芦高速公路相连,南跨杭州湾北部海域,直达浙江嵊泗县小洋山岛,全长32.5公里,是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之一。

佛州的七英里修建于1982年,大桥的一端是马拉松市(Marathon)的骑士岛(Knight Key),另一端是低群岛(Lower Keys)中的小鸭岛(Little Duck Key),连接墨西哥湾和佛州海峡。虽然全长只有6.79英里,但当时可是世界最长的大桥之一。每年4月此大桥关闭几小时以进行的所谓的“募捐长跑”,来纪念此大桥的重建工程。

3、法国米约大桥

如果你恐高的话,就不要去米约(Millau)大桥。此大桥跨越马希福中央山脉的上方,桥面高出地面270米。如果加上斜拉索的高度,则大桥高出地面343米,最高点比埃菲尔铁塔还要高23米,堪称世界最高的大桥。

4、马格德堡水桥

大桥不只是提供陆地居民使用,德国船只也利用马格德堡水桥在易北河和米特尔兰运河之间通行。此桥用6年时间建造完成,耗资5亿欧元,于2003年开放。

5、广西程阳风雨桥

广西程阳风雨桥就是典型的侗族建筑。这座横跨林溪河的木石结构大桥建于1916年,河中有五个石砌大墩,桥面架杉木,铺木板。桥长64.4米,宽3.4米,高10.6米。其惊人之处在于整座桥梁不用一钉一铆,大小条木,凿木相吻,以榫衔接,不得不佩服侗族人巧夺天工的技艺。

圣地亚哥-科罗娜多大桥是由电视秀建造的最着名的几座大桥之一。此3.2公里长的大桥连接美国南加州的圣地亚哥和科罗娜多二个城市,于1969年开始运营。

7、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北起嘉兴市海盐、止于宁波市慈溪,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它全长36公里,超过东海大3公里多,是目前世界上已建和在建的最长的跨海大桥。

8、上海卢浦大桥

卢浦大桥于2000年10月开工兴建,2003年6月建成通车。卢浦大桥主桥长750米,主跨550米,堪称“世界第一钢结构拱桥”。同时,卢浦大桥还是目前世界上首座采用除合龙段之外,完全采用焊接工艺连接的一座跨江的特大型拱桥,现场焊接焊缝总长度达4万多米。

9、Khaju大桥

这座桥建在伊朗的伊斯法罕,由Shah Abbas II(伊朗王二世)建成于17世纪。它既是一座桥,也是一座坝。当桥洞封闭时,桥两侧的水位便会产生变化。桥有两层拱隆,采用不同颜色的地砖区分开。在桥中央,还有两个很大的亭子,叫做国王会客厅。这座宏伟壮观的靓桥横跨在Zayandeh河上,是伊朗最有名的大桥之一。

10、盖茨亥德千禧桥

英国盖茨亥德千禧桥(Gateshead Millennium Bridge)是一座倾斜桥,专为行人和骑自行车的人们通行。它横跨英国泰恩河,并通过压力扬吸机来进行旋转,以便让船只通过。

Ⅱ 据说有3个原因让欧洲国家要力保伊朗,到底是哪三个原因

首先就是难民问题,叙利亚战争造成的大量难民已经开始涌入欧洲了,欧洲各国对此头疼不已,毕竟处于人道主义,欧洲各国选择了收留这些难民。可是这些难民的学历和文化水平不高,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技术,导致其在欧洲没有任何工作和收入。也无法享受欧洲优良的福利待遇。所以在欧洲滋生了各种治安,社会等问题。

所以欧洲各国对伊朗进行帮助和援助就不难理解了。

Ⅲ 霍尔木兹海峡的水深可以架桥吗

目前的水平差不多了,但投资成本和利益差距大,所以没人修

Ⅳ 世界历史上桥梁的发展历史

桥梁是道路的组成部分。从工程技术的角度来看,桥梁发展可分为古代、近代和现代三个时期。

人类在原始时代,跨越水道和峡谷,是利用自然倒下来的树木,自然形成的石梁或石拱,溪涧突出的石块,谷岸生长的藤萝等。人类有目的地伐木为桥或堆石、架石为桥始于何时,已难以考证。古巴比伦王国在公元前1800年(公元前19世纪)就建造了多跨的木桥。

据史料记载,中国在周代(公元前11世纪~前256年)已建有梁桥和木浮桥,如公元前1134年左右,西周在渭水架有浮桥。,桥长达183米。古罗马在公元前621年建造了跨越台伯河的木桥,在公元前 481年架起了跨越赫勒斯旁海峡的浮船桥。

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在公元前 4世纪时建起挑出石拱桥(拱腹为台阶式)。

古代桥梁在17世纪以前,一般是用木、石材料建造的,并按建桥材料把桥分为石桥和木桥。

石桥的主要形式是石拱桥。据考证,中国在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就出现石拱桥,如出土的东汉画像砖,刻有拱桥图形。

赵州桥(又名安济桥),建于公元605~617年,净跨径为37米,首创在主拱圈上加小腹拱的空腹式(敞肩式)拱。中国古代石拱桥拱圈和墩一般都比较薄,比较轻巧,如建于公元816~819年的宝带桥,全长317米,薄墩扁拱,结构精巧。

罗马时代,欧洲建造拱桥较多,早在公元前200~公元200年间就在罗马台伯河建造了8座石拱桥,其中建于公元前62年的法布里西奥石拱桥,桥有2孔,各孔跨径为24.4米。

公元98年西班牙建造了阿尔桥,高达52米。此外,出现了许多石拱水道桥,如现存于法国的加尔德引水桥,建于公元前1世纪,桥分为3层,最下层为7孔,跨径为16~24米。罗马时代拱桥多为半圆拱,跨径小于25米,墩很宽,约为拱跨的三分之一。

罗马帝国灭亡后数百年,欧洲桥梁建筑进展不大。11世纪以后,尖拱技术由中东和埃及传到欧洲,欧洲开始出现尖拱桥,如法国在公元1178~1188年建成的阿维尼翁桥,为20孔跨径达34米尖拱桥。英国在公元1176~1209年建成的泰晤士河桥为19孔跨径约 7米尖拱桥。

西班牙在13世纪建了不少拱桥,如托莱多的圣玛丁桥。拱桥除圆拱、割圆拱外,还有椭圆拱和坦拱。公元1542~1632年法国建造的皮埃尔桥为七孔不等跨椭圆拱,最大跨径约32米。当时椭圆拱曾盛行一时。

1567~1569在佛罗伦萨的圣特里尼塔建了三跨坦拱桥,其矢高同跨度比为1∶7。11~17世纪建造的桥,有的在桥面两侧设商店,如意大利威尼斯的里亚尔托桥。

石梁桥是石桥的又一形式。中国陕西省西安附近的灞桥原为石梁桥,建于汉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公元11~12世纪南宋泉州地区先后建造了几十座较大型石梁桥,其中有洛阳桥、安平桥。安平桥(五里桥)原长2500米,362孔,现长2070米,332孔。英国达特穆尔现存的石板桥,有的已有2000多年。

木桥早期木桥多为梁桥,如秦代在渭水上建的渭桥,即为多跨梁式桥。木梁桥跨径不大,伸臂木桥可以加大跨径。中国 3世纪在甘肃安西与新疆吐鲁番交界处建有伸臂木桥,“长一百五十步”。公元405~418年在甘肃临夏附近河宽达40丈处建悬臂木桥,桥高达50丈。

八字撑木桥和拱式撑架木桥亦可以加大跨径。16世纪意大利的巴萨诺桥为八字撑木桥。

木拱桥出现较早,公元104年在匈牙利多瑙河建成的特拉杨木拱桥,共有21孔,每孔跨径为36米。中国在河南开封修建的虹桥,净跨约为20米,亦为木拱桥,建于公元1032年。日本在岩国锦川河修建的锦带桥为五孔木拱桥,建于公元300年左右,是中国僧戴曼公独立禅师帮助修建的。

中国西南地区有用竹篾缆造的竹索桥。着名的竹索桥是四川灌县珠浦桥,桥为8孔,最大跨径约60米,总长330余米,建于宋代以前。

古代桥梁基础,在罗马时代开始采用围堰法施工,即打木板桩成围堰,抽水后在其中修筑桥梁基础和桥墩。1209年建成的英国泰晤士河拱桥,其基础就是用围堰法修筑,但是,那时只能用人工打桩和抽水,基础较浅。中国11世纪初,着名的洛阳桥在桥址江中先遍抛石块,其上养殖牡蛎二三年后胶固而成筏形基础,是一个创举。

(4)伊朗为什么不修一座桥扩展阅读:

我国的桥梁,大致经历了四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以西周、春秋为主,包括此前的历史时代,这是古代桥梁的创始时期。此时的桥梁除原始的独木桥和汀步桥外,主要有梁桥和浮桥两种形式。

当时由于生产力水平落后,多数只能建在地势平坦,河身不宽、水流平缓的地段,桥梁也只能是写木梁式小桥,技术问题较易解决。而在水面较宽、水流较急的河道上,则多采用浮桥。

第二阶段以秦、汉为主,包括战国和三国,是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璨夺目的发展阶段,这时不仅发明了人造建筑材料的砖,而且还创造了以砖石结构体系为主题的拱券结构,从而为后来拱桥的出现创造了先决条件。

战国时铁器的出现,也促进了建筑方面对石料的多方面利用,从而使桥梁在原木构梁桥的基础上,增添了石柱、石梁、石桥面等新构件。不仅如此,它的重大意义,还在于由此而使石拱桥应运而生。

因此,秦汉建筑石料的使用和拱券技术的出现,实际上是桥梁建筑史上的一次重大革命。故从一些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约莫在东汉时,梁桥、浮桥、索桥和拱桥这四大基本桥型已全部形成。

第三阶段是以唐宋为主,两晋、南北朝和隋、五代为辅的时期,这是古代桥梁发展的鼎盛时期。隋唐国力较之秦汉更为强盛,唐宋两代又取得了较长时间的安定统一,工商业、运输交通业以及科学技术水平等十分发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

这些桥在世界桥梁史上都享有盛誉,尤其是赵州桥,类似的桥在世界别的国家中,晚了七个世纪方才出现。纵观中国桥梁史,几乎所有的重大发明和成就,以及能争世界第一的桥梁,都是此时创建的。

第四阶段为元、明、清三朝,这是桥梁发展的饱和期,几乎没有什么大的创造和技术突破。这时的主要成就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并留下了许多修建桥梁的施工说明文献,为后人提供了大量文字资料。

此外,也建造完成了一些像明代江西南城的万年桥、贵州的盘江桥等艰巨工程。同时,在川滇地区兴建了不少索桥,索桥建造技术也有所提高。 到清末,即1881年,随着我国第一条铁路的通车,迎来了我国桥梁史上的又一次技术大革命。

历史和现状上看,绝大多数桥梁均架设在水面上,只有阁道桥和现代城市的行人天桥和行车天桥,是架设于高楼崇阁之间或通衢大道之上。

从对天生桥的利用到人工造桥,这是一个历史的飞跃过程。从简单的独木桥到今天的钢铁大桥;从单一的梁桥到浮桥、索桥、拱桥、园林桥、栈道桥、纤道桥等;建桥的材料从以木料为主,到以石料为主,再到以钢铁和钢筋混凝土为主,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发展过程。然而,中国桥梁建筑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着名的科学技术史学家、英国剑桥大学李约瑟博士( J. Needham )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说,中国桥梁“在宋代有一个惊人的发展,造了一系列巨大的板梁桥”。到了当代中国,所建造的武汉、南京长江大桥等,更受到世人称赞。

可见,中国的桥梁,经过了一个从童年、少年、青年到壮年的发展过程,愈趋成熟。中国在发展桥梁方面于 14 世纪以前处于领先地位,今天,她依然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桥梁大国。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桥梁

Ⅳ 伊朗被这国拖延症惹毛,投资也不要了,后来怎么样了啊

近年来,中国的军工技术不断发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然而早在几十年前,中国远不是现在这样,那个时候我们的军工技术发展缓慢,主要是因为资金缺乏,再加上人才技术都处于落后状态,想要赶英超美短时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再加上美国联合一众西方国家对我们实行制裁,不管是在科技领域还是军事领域,都对我们实行了禁运令。

早在2003年的时候,伊朗对外宣称要建设恰巴哈尔港,当时印度对于这件事情表示出了极大的兴趣,随后他们承诺将拿出5亿多美元,对该港进行建设,那方面已表示希望能够促成此次的合作,但是没有想到印度拖延症着实让伊朗炸毛,过了很久,他们都没有对当时的承诺做出实现,所以伊朗决定放弃与印度合作,转而邀请中国。

他们选择中国的理由很简单,中国有着基建狂魔的外号,不仅建设速度快,而且建造经验丰富,尤其是近些年来,中国建设的种种项目,例如港珠澳大桥,在全世界各地建的高铁都表现出中国在基建方面确实有着令人难以企及的地方,就拿中国的海军舰艇为例,现如今那些舰艇的下水就像下饺子一样快,但是反观印度,其唯一的自制航母维克兰特号已经建设了十多年,还是没有服役。

而中国在从乌克兰购买回瓦良格号之后,经过了几年的改造,变成了现如今服役于我国海军的辽宁舰,有了那次的经验之后,中国在制造航母方面有了很多心得,正因如此,我们才能掌握制造航母的技术,可以说中国走过来的每一步都是踏踏实实,脚踏实地的。伊朗选择我们绝对没有错,因为我们将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惊喜。

Ⅵ 伊朗城市基础建设有哪些

说起中东,你想起了战火、宗教;说起中东旅游,你想起了埃及、迪拜。很多人往往会忽略了伊朗,其实伊朗的历史文化和综合实力在国际上都享有重要的地位。不知你们第一次对伊朗有印象是从哪里开始的,是从电影《A Separation》(一次别离)还是新闻报道。那真实的伊朗是什么样子呢?为什么说走遍中东,不如走遍伊朗的这6坐城市,到底是哪6座城市,接着往下看。

格什姆岛夜景

看完伊朗这6坐城市,你是不是也认同了小编的想法呢,这6座城市几乎涵盖的中东的所有风情,当然,最主要的不是这个,而是这6座城市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能令人怦然心动,你是不是对伊朗也产生了兴趣呢?那就赶紧出发吧!

Ⅶ 评价伊朗问题(政治方面)

伊朗核问题的实质是伊朗的国家地位问题。
简介:
自美国总统克林顿1997年5月为惩罚伊朗核计划而签署单方面制裁的行政命令以来,“伊朗核问题”已经存在了13年。13年以来,伊朗在发展核技术上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联合国安理会从2006年起已相继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1个警告决议和3个制裁决议,新的决议也在酝酿之中。但在安理会的压力面前,伊朗不仅没有屈服,反而争取到了4年的发展时间,伊朗核技术水平已经在制裁年代里有了明显的提高,有关伊朗“研制核弹头”的传闻和“军事解决”的推测也出现于各国媒体,“核问题”在逐渐向“核危机”演变。

伊朗的核计划到底是怎么回事儿,伊朗核危机到底会如何收场,需要从多方面展开探讨,而探讨的结果只能是更多的担忧。

核武器的持有者与核不扩散体系的无奈

一般来讲,在国际事务中,大小国家的地位是平等的。但在核武器问题上,各国的地位是不相等的,存在着“双重标准”,甚至“多重标准”。自《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联合国大会获得通过并于1970年3月生效后,这种不平等就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已拥有核武器的国家可以保留核武器,但不得输出核武器及其制造技术,而其他国家则不可以发展和拥有核武器。中国是1992年3月正式递交条约加入书的,因此中国对该条约也承担相应义务。

需要指出的是,合法拥有核武器的5个国家,恰好是联合国安理会的5个常任理事国,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5个主要战胜国和当今国际体系的缔造国,对世界和平负有特殊的责任,在核武器问题上与其他国家的地位是不平等的。他们拥有的核武器属于“大国核武器”。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不仅是“大国一致”的宣言,也大体表达了188个签约国的共同愿望。但在条约生效后,印度和巴基斯坦不顾国际压力,于1998年5月以11次核爆炸的竞赛方式同时挤进了核武器拥有国的行列。世界在震惊之余意识到,这两个多次交战的宿敌同时拥有核武器,或许会避免新的战争,于是就采取了默认态度,一些制裁也只是程序性的,无碍大局。他们拥有的核武器属于“定向核武器”,尽管违法,但被容忍。

不过,如果伊朗也拥有核武器,局面就不一样了。如同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宿敌在南亚的核竞赛,伊朗和伊拉克这对宿敌在中东的核竞赛也曾经紧锣密鼓。两个国家的核计划都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伊拉克核计划的哺育者是苏联,伊朗核计划的哺育者是美国;伊拉克的首座应用性核反应堆的提供者是法国,伊朗的首座应用型核反应堆的提供者是德国。20世纪70年代的竞赛高峰期,伊拉克领袖萨达姆说:“你要问这世界上的任何人是否想拥有核武器,他都会告诉你说,他想拥有”;伊朗国王巴列维说:伊朗“毫无疑问会以世人想不到的速度拥有核武器”。

但1979年的伊朗伊斯兰革命扭转了两伊核竞赛暨阿拉伯人与波斯人核竞赛的进程。革命后的伊朗以西方为敌,自然失去了西方的支持。在1980年爆发的两伊战争中,萨达姆空军的8次轰炸严重毁坏了伊朗未完工的德国反应堆,以色列的空军则彻底摧毁了伊拉克即将投入运行的法国反应堆,两国间的核竞赛不得不中场停歇。

战后,萨达姆错误地入侵科威特,引发了联合国授权、美国主导、有40多个国家参加的解放科威特的战争,萨达姆不仅“被打回了老家”,还接连承受了13年的制裁,莫要说恢复核计划,最后连政权都丢掉了。萨达姆的错误导致伊拉克核计划的彻底破灭,意味着阿拉伯人输掉了同波斯人的核竞赛,同时也意味着伊朗的核计划从此成为西方国家和阿拉伯世界的眼中钉,不可能不受到严控和高压。恰似印度和巴基斯坦中的任何一方弃核,另一方也必须弃核。《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在这里被认真地派上了用场。

简而言之,无论是根据《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还是根据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的基本认识,国际社会对伊朗核计划都会“严防死守”。也就是说,当今的国际环境不允许伊朗拥有核武装。

伊朗坚持不懈的努力与难以补偿的高昂代价

早在1957年,美国就同伊朗签订了和平利用核能协议,那时候的伊朗是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坚定盟友。两年后,美国帮助伊朗在德黑兰大学建立了核研究中心,向伊朗提供了实验型核反应堆。1974年3月,巴列维公布了他的宏远规划:在1994年建成总能量为2300万千瓦的核电站(相当于23个目前俄罗斯帮助伊朗建设的布什尔核电站)。

一个石油输出国竟然制定了如此庞大的核计划,不能不引起世界关注。刚刚以盛大的波斯帝国2500周年庆典让世界刮目相看的巴列维国王,丝毫不掩饰伊朗核计划的真实目标,于1974年6月在巴黎对媒体公开表示伊朗的目的就是要制造核武器。当年年底,伊朗同西德联合电力公司签署了在布什尔建设两座总价值为50亿美元的核反应堆协议,伊朗核项目年度预算也从3000万美元增加到10亿美元。1977年5月,法国也同意为伊朗建设两座90万千瓦的核反应堆。

1979年4月伊朗新体制建立之时,布什尔的两座核反应堆已完成过半,其中一座完成了85%。1980年9月,两伊战争爆发,布什尔工程被迫中断,但伊朗的努力从未停止。尽管伊朗总理曾在1981年2月表示“核电站在经济上是不合算的,核开发应该限制在研究领域”。但从1984年起,伊朗核计划的恢复步伐加快,大量留学生被派出学习,并在伊斯法罕建立了新的核设施。由于德国坚持在两伊战争结束后方能继续执行协议,有关伊朗开始向中国、巴基斯坦、阿根廷和瑞士等国寻求技术援助的报道随之频繁出现。据西方媒体最新披露的消息,早在两伊战争最艰苦的鏖战阶段,即1986年,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的专机就从巴基斯坦秘密运来了用于铀浓缩的离心机样机与制造核弹头和运载导弹的设计图纸。显而易见,战争使得伊朗更深层次地意识到了建立核威慑的必要。

1992年9月,伊朗同中国签署了《和平利用核能合作协定》。中国领导人表示:如果伊朗能够“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有关核查和监督的规定,接受中方有关原则,中国愿意考虑向伊朗提供核电站设备”。次年2月,双方达成了建设两座30万千瓦核电站的意向合同。孰料来自中国的核技术显然不能满足伊朗的全部需求,未及中国同伊朗的核电站建设商业谈判取得实质性进展,伊朗便于1995年1月同俄罗斯签署了100万千瓦核电站的建设合同,紧接着又在同年4月同俄罗斯签署了开发铀矿资源和建造铀浓缩设施的协议。

处于战后经济恢复期的伊朗在发展核能力方面如此投入,引起了美国的警觉。1995年5月1日 ,美国国务卿克里斯托弗发表声明说:“我们知道,自80年代中期以来,伊朗已建立了组织机构,负责获取和发展核武器”,“从其组织、计划、采购和隐蔽活动来看,伊朗正按照目前正在谋求核能力的几乎所有国家所采取的典型路线发展核武器”。一周后,克林顿总统正式签署了断绝美伊贸易和投资的行政命令,严禁美国石油公司同伊朗进行任何石油贸易,以迫使伊朗放弃拥核尝试。

新形势下,俄罗斯取消了为伊朗建设铀浓缩设施的计划,中国则停止了同伊朗的核技术合作。而伊朗在得到俄罗斯继续建设核电站承诺的同时,抓紧自行发展铀浓缩技术,秘密建造相关的核燃料循环设施,并取得了显着进展。

美国认为伊朗开发铀浓缩技术是伊朗核武器计划的组成部分,因为伊朗一旦建成了铀浓缩设施,就能在任何时间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并迅速生产出武器级浓缩铀,而伊朗在巨大的压力和一连串制裁决议面前,丝毫没有表现出放弃既定核计划的意图,对抗在所难免。

对于自己的核计划,伊朗政府一贯否认有制造核武器的意图,再三重申是为了发电和满足医疗与农业所需。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报告并不支持伊朗的表白,2009年11月伊朗秘密建立新的铀浓缩设施的消息传出后,伊朗的处境进一步孤立。2010年2月19日,西方媒体广泛报道了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即将提交的一份报告中指责伊朗正在秘密研发核弹头的消息。该机构新任总干事明白相告,“我们获取的情报显示,伊朗过去或眼下都在秘密研发用于导弹的核爆炸装置”,他还证实了关于伊朗生产纯度为20%浓缩铀的说法。

从伊朗的角度来看,放弃和退缩意味着彻底失败。因为以往半个世纪,这个国家为成为核大国而付出的代价太大了。除了受到周边国家和西方的高度警觉这一巨大的政治代价,为开发核技术与建立核设施所投入的巨额费用严重拖累了石油工业的复苏。由于战争摧残和设备老化,伊朗石油工业日渐萎缩,原油日产量从革命前的600万桶下降到目前的不足380万桶,而国内一半以上的汽油和柴油竟然需要进口。据西方专家判断,如不及时扭转这样的局面,不出10年,伊朗将不再是一个石油输出国。考虑到伊朗的石油出口收入占伊朗外汇总收入的80%,政府预算的60%也来自石油收入,这样的前景是不堪设想的。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伊朗能退缩么?即便退缩,已经付出的高昂代价能都得到补偿么?即便退缩可以换来美国对伊朗体制的认同,体制安全可以得到保证,但谁能补偿数千亿美元的巨额损失和20年的发展机遇期?

根据安理会以往的3个制裁决议(第1737、1747和1803号决议),伊朗的核技术与中远程导弹开发及生产部门、相关负责人和革命卫队将领都在制裁名单之上,相关材料进口渠道和资金往来都被冻结,甚至重型常规武器的进口也被禁止,接下来的制裁又会是什么?新的制裁能保证伊朗民众的日常生活不受到影响么?

从中东的宗教和民族关系看伊朗核危机的发展前景

对于伊朗核问题的实质,众说纷纭。有人说是坚持维护核不扩散体系的问题,一旦伊朗拥有核威慑力,核不扩散体系势必会进一步被打破,核安全势必难保;

也有人说是伊朗同西方国家关系问题,特别是美国和伊朗的关系问题,只要美国承认伊朗现行体制,双边关系正常化,伊朗不再为国家安全担忧,自然就没有坚持发展核威慑力的必要了;而伊朗的公开言论则认为,他们是在合法行使本国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外界无权干涉伊朗的这一合法权利。实际上,对于伊朗核问题的思考,不仅要避免单一视角,也要避免冷战思维,更多的思考似乎应该集中在现行国际行为准则和中东的宗教与民族关系上。

现行国际行为准则在这一问题的体现就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必须得到尊重,同时尽量避免军事解决。可以说,这两项的前者是解决伊朗核危机应该坚持的底线,后者则在一定程度是愿望的表达。历史告诉我们,国际争端的政治解决和军事解决的选择是难以确定的。仅就冷战结束后海湾地区发生的三次战争而言,无论是1990年萨达姆入侵科威特、1991年联合国授权的多国部队解放科威特,还是2003年美国主导的联军发动的伊拉克战争,事先都存在政治解决的可能,但最终都是诉诸武力。因此,伊朗核危机也存在着最终以武力解决的可能。

从中东的宗教和民族关系来看,问题似乎更加沉重。中东的历史一向是各种文明交融和冲突的历史,中东的土地一向是各种宗教和民族冲突的舞台。中东主要民族关系的平衡一旦被打破,新的冲突就会席卷整个地区,直至形成新的平衡。

冷战期间,在美国和苏联的干预下,阿拉伯、波斯、突厥和犹太这中东四大主体民族各有各的后台,尽管冲突不断,但基本维持了该地区的势力平衡。

美苏冷战在中东地区最早决出胜负。1979年埃及同以色列在美国主导下实现了和平,标志着苏联的失败和美国的胜利。但与此同时,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将不仅将伊朗转变为美国的敌人,还通过什叶派的革命输出将逊尼派的阿拉伯国家赶到了自己的对立面,引发了萨达姆领导的伊拉克在阿拉伯国家和西方支持下发动对伊朗的战争。这场战争是中东势力平衡被打破的必然结果,也是逊尼派的阿拉伯人和什叶派的波斯人之间的一场新的血腥较量。

两伊战争基本上打了个平手,后果是两败俱伤。战后萨达姆的错误政策不仅导致自己亡党亡国,还给伊朗的崛起制造了绝好的机会。历史上的伊朗曾经是世界上第一个超级大国,今天的希腊、土耳其、巴基斯坦和印度西部地区都在2500年前波斯帝国的疆域之内。伊朗的崛起,特别是拥有核威慑力的伊朗的崛起,势必会对中东新的势力均衡带来巨大的变数,引发难以遏制的核竞争。

以色列是目前中东唯一拥有核威慑力的国家,也是被伊朗视为死敌的国家。对于伊朗的“核崛起”,以色列是无论如何不能接受的。在同整个阿拉伯世界实现和解之前,以色列弃核与中东无核化进程是难以启动的。

对于伊朗的“核崛起”,阿拉伯国家也绝对不会接受。只有土耳其静观事态发展,因为伊朗的核突破不仅意味着波斯帝国有了复苏的希望,也意味着曾经统治了整个阿拉伯世界4个世纪之久的突厥人合理启动核突破的可能。

但今天的伊朗毕竟同2500年前的波斯帝国有着本质的不同。自从波斯帝国在1300多年前臣服于阿拉伯人并皈依了伊斯兰教之后,波斯人同阿拉伯人的冲突不仅是中东主体民族之间的生存空间冲突,也具备了伊斯兰教教派冲突的鲜明特征,阿拉伯人是绝对不会面对可能拥有核威慑力的伊朗而无动于衷的。

显然,除了国际行为准则以外,伊朗面临的压力是多方面的。国际行为准则未能阻止印度和巴基斯坦同时拥核,但在犹太国家和阿拉伯世界的共同压力面前,伊朗和平拥有核威慑力的可能性几乎为零。如果伊朗在多重压力面前拒不妥协,势必给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制造口实,而外部势力的军事介入完全有可能打断伊朗崛起的进程。

这就是核问题的症结所在。

从这个角度看,伊朗核问题的实质是伊朗如何确定自己的国家地位问题,解决问题的钥匙在伊朗手里。

Ⅷ 伊朗接受伊拉克的斡旋,愿意和沙特谈判,伊拉克为何能起到桥梁作用

伊朗和沙特之间,因为领土争夺的问题,战争连年不断,也丝毫得不到缓解,情况也是一步一步的恶劣,伊拉克作为中东地区的强国,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利益,所以才会让伊朗和和沙特谈判。

因为在也门的内战中,也门的几股势力相互争夺,也是沙特和伊朗在也门地区的下手,但是如果伊朗和沙特之间的问题得不到改善,那么双方必定会开战,局面就会不受控制。

Ⅸ 伊朗的问题

关于这个问题,我给你设计了3条最清晰的线索来把握!
首先你要了解伊朗-----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这个被美国视为“邪恶轴心”、“无赖国家”、“流氓国家”的伊斯兰教国家。远的不讲,最重要的一个划分阶段就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这也是现代大国关系的始端。必须要了解现代伊朗的历史,要不然想搞清楚伊朗核问题仍是迷糊,我简单总结了一下。
1、巴列维王朝统治(1941年至1979年)。此时,伊朗实行的是亲西方政策,跟美国、英国关系非常好。全国开放,向西方世界学习,在首都德黑兰大街小巷都能见到西式生活广泛,比如酒吧,女子穿超短裙,烫着卷发。这种社会风尚冲击着伊朗固有的伊斯兰文化传统和生活方式,引起穆斯林的普遍不满。此阶段是亲西方政策,跟西方后面走。
2、霍梅尼领导“伊斯兰革命”。1979年推翻巴列维统治,在国内推行“全盘伊斯兰化”的政策。最重要把是,霍梅尼完全扭转巴列维的亲西方政策,提出“不要西方,也不要东方,只要伊斯兰”,“输出伊斯兰革命”的口号。伊朗伊斯兰革命的胜利和伊斯兰政治体制的确立,对伊斯兰世界产生了广泛深远影响。这就是现代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由来(简单讲述)。这个人非常重要,是伊朗革命中的伟大领袖!!!从他后,伊朗与西方关系恶劣一直闹得很僵硬!!!
3、核问题由来。美国等西方国家可以在面对这个问题上可以讲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上世纪50年代还是在巴列维统治时(他是亲西方的),美国等西方世界支持伊朗搞核研究。1980年美伊断交后(霍梅尼革命打击了美国),美国曾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对其采取“遏制”政策。前后的大转变,关键是美国的国家利益!!当年,伊朗是从黑市向号称“核弹之父”的巴基斯坦的卡迪尔·汗手中购买获得了核研发的技术(朝鲜也是!)。从2003年开始到今天,伊朗核问题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具体的什么会议哇,文件啊,你自己看。
比较简单的总结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Ⅹ 亚马逊河那么美,人类为什么不在上面建大桥呢

亚马逊河之“大”

流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大、支流最多。亚马逊雨林面积最大,森林面积最大,物种最多。亚马逊雨林是地球之肺,亚马逊河是世界第二长河,难怪拉丁美洲的谚语中说:“安第斯山是我们的矛,亚马逊河是我们的盾”。

阅读全文

与伊朗为什么不修一座桥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孟买物流怎么样 浏览:436
印度女人头发多怎么梳 浏览:659
宾利gt在英国多少钱 浏览:125
中国人怎么才能进哈佛大学读书 浏览:486
伊朗的拜火教形成是中国什么朝代 浏览:947
英国海运中国多少公里 浏览:760
怎么交到英国女朋友 浏览:598
英国捐赠口罩多少 浏览:222
148意大利语数字怎么说 浏览:953
意大利原石瓷砖怎么样 浏览:66
印尼巴厘岛用什么导航 浏览:846
印尼花梨木手串配什么珠子 浏览:921
印度圣石是怎么来的 浏览:728
印尼煤4000卡5000卡什么价格 浏览:771
伊朗主要是什么颜色的人种 浏览:101
印尼币在什么地方能换人民币 浏览:449
印尼发咖怎么样 浏览:228
现在去伊朗要穿什么衣服 浏览:54
印度防寒服是怎么被烧的 浏览:175
印尼西亚矿泉水多少钱一瓶 浏览: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