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两次世界大战,伊斯兰国家是否参战,在战争中扮演怎样的角色
第一,伊斯兰国家有参战的。主要是三大部分
1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在高加索地区和俄国人对抗,在巴勒斯坦地区和英国人对抗,在博斯普鲁斯海峡进行了反登陆作战,对手是英国-法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在高加索地区,由于地形限制,战役规模不是特别大,但对俄国人的南线有较大牵制作用,后期在德国人帮助下一度威胁巴库,给俄国经济造成了不小的影响
在巴勒斯坦地区,和英国远征军对抗,一度迫使一支英-印部队投降
在博斯普鲁斯海峡海峡,更是获得不小的战果,此战之后,力主本次作战的英国海军大臣丘吉尔黯然下课
2摩洛哥和阿尔及利亚,他们是法国的殖民地,是法国兵员的主要提供者,尤其是阿尔及利亚士兵,以勇猛着称。但在1917年,一度险些兵变,结果就是法国陆军不得不替换总司令,贝当上台
3沙特阿拉伯地区(当时叫汉志),在劳伦斯的鼓动下,起兵对抗土耳其,牵制了土耳其的部分力量。结果汉志家族成员分别成了沙特阿拉伯、伊拉克的国王
第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的伊斯兰国家
1、阿尔巴尼亚,这里信仰绿教的占国民的70%,抵抗意大利和德国,但总体作用不是特别大
2、阿尔及利亚,法国沦陷后,阿尔及利亚成了法国海外驻军云集的地方,在达尔郎海军上将遇刺后,戴高乐获得了相应指挥权,阿尔及利亚成了他的兵员基地,后期法国军队基本以这里的兵员为主
3、埃及,站在英国一边,但暗地里还和德国人做交易,影响不大
4、伊拉克,英国控制,但内部一度倒向德国,还进攻了英国的军事基地,后被英国人镇压下去了
5、伊朗,成为了最主要的向俄国运输物资的中转基地之一,为了确保这里的安全,英国人入侵了伊朗,放逐了国王
6、土耳其,一开始亲德国,但保持中立,德国也想以这里为出发基地进攻巴库,毛子为此在这里放置重兵,后来看德国不行了,就对德宣战了
第三,对中立国的影响
简单地说,中立国都发财了
有工业的如瑞典,SKF轴承发展最快的时候就是二战时期
还有瑞士的银行业
就算是缺乏工业的西班牙和葡萄牙,靠着转手也赚了不少
❷ 20多万苏联军队占领了伊朗,为何最后不得不全面撤军
在这个问题上,苏联方面做出了让步。从苏联的角度来说,这次吃亏了。在此之后,苏联一方面加紧研究自己的原子弹,另一方面加强自己的陆军建设。为何要发展陆军呢?因为苏联暂时没有原子弹,也就只能用陆军装甲部队的优势来抵消对付的优势。美国固然拥有原子弹,但美国陆军装甲部队的数量有限,面对强大的苏联陆军,美国也没有底气。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平衡点,在伊朗问题上的较量已经是美苏之间矛盾的体现。随着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和马歇尔计划的开始,美苏之间的冷战逐步展开。1949年秋天,苏联的原子弹试爆成功,美国一家独大的局面结束。
1946年,世界上发生了这样的事情。美国和苏联在1945年似乎关系密切,但在1946年已经发生了冲突。在伊朗问题上,美苏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为了迫使苏联撤军,美国甚至使用了核威胁。那么,苏联军队是怎么在伊朗搞到的?他们为什么退出?
2、 为了迫使苏联撤军,美国首次使用核威慑力量
当然,依靠伊朗自己的力量无法赶走苏联军队,因此伊朗国王巴列维向美国总统杜鲁门求助。杜鲁门自然理解伊朗的重要性,并建议将此事提交联合国处理。因此,联合国设立的第一件事就是对付伊朗和苏联。然而,苏联并不打算撤军。最后,杜鲁门做到了。1946年2月,杜鲁门要求驻扎在伊朗的苏联军队在1946年5月1日前从伊朗撤军,否则后果自负。当时,一些美国媒体开始吹嘘“300颗原子弹压平了……”。事实上,美国根本不会有那么多原子弹。这只是一种核威慑。当时,全世界只有美国拥有原子弹。因此,在美国的要求下,苏联最终从伊朗撤军。不过,为了挽回面子,苏联并没有在5月1日撤军,而是在6月才撤军。
❸ 二战时德国英国苏联争霸,是如何殃及伊朗的
1943年,美英苏三巨头在伊朗首都德黑兰举行会议,期间的一个主要议题就是肯定了伊朗“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战争中所作出的贡献”,仅凭这一点就可以断定伊朗肯定不是德国所在的轴心国。而就在两年前的1941年,英国和苏联联合出兵伊朗,沙阿(“国王”的意思)被逮捕,大批在伊朗工作的德国人被流放,此外伊朗的通讯和铁路也被全面控制。这些行为显然已经与对待敌国没有太大分别,那么作为反法西斯同盟的中坚力量,英国和苏联为什么要入侵伊朗呢?
伊朗大部分领土位于伊朗高原,面积约164.5万平方公里,对波斯湾其他国家有居高临下的优势。约在公元前2000年前后,雅利安人不断渗入波斯高原,与当地民族融合,形成波斯族。
严格来说,“伊朗”这个名字问世于1924年,此前这个国家一直称为“波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英国对波斯的渗透程度日益加重,这使得当时波斯的精英阶层对英国极度反感。1924年礼萨·汗通成为波斯新一代沙阿,同时将国名从“波斯”改为“伊朗”。礼萨·汗上台之后大刀阔斧地进行世俗化改革,短短十年之后便将伊朗从一个军力一般的国家变为极具影响的中东大国。对礼萨·汗而言,最大的威胁仍旧来自外部,而且确切地说是来自英国和苏联。
此前在英国的压力之下,英国享有伊朗在军事、关税和财政方面的控制权,不过礼萨·汗始终对该协议置若罔闻。苏联则是因为双方在 历史 和领土问题上存在太大分歧,苏联对高加索的蚕食和渗透使伊朗不得不担心自己西北部领土的安全。在这种情况下,伊朗决心引入德国的势力来平衡英苏的威胁,很快德国航空公司取得伊朗全国邮政运输特许权,德国公司承包了伊朗北方铁路修建工程,甚至伊朗国家银行经理也由德国人充任。
当时二战已经迫在眉睫,伊朗的举动自然引起英国和苏联的警惕,不过这些并没有挡住德国和伊朗继续走向亲近。后来伊朗的军工制造也由德国人插手,数千德国专家夜以继日地帮助伊朗开发火炮、步枪和手枪,德国成为伊朗学生留学的首选对象。二战爆发后,德军直逼高加索,苏联危在旦夕,而就在此时伊朗宣布限制苏联使用己方境内的铁路运送来自英美的军援,如此一来英国和苏联愤怒了。
结果就是英国和苏联联合出兵,双方从南北两个方向攻入伊朗。他们将大量的德国人抓捕并流放,西伯利亚和澳大利亚成为这些俘虏的最终归宿,礼萨·汗则被迫宣布退位。所幸当时德国的战争威胁迫在眉睫,英苏没有多余的精力直接管控伊朗,于是在英国、苏联和美国的首肯下,礼萨·汗之子巴列维成为新一代沙阿。此后伊朗与英苏签订条约,两国保证在对德作战胜利之后半年内从伊朗撤兵,不过事态的发展显然没有预想的顺利。
图-伊朗风景
二战结束之后,英国如约撤出伊朗,但苏联却迟迟不肯动身,超过17个师的20万苏军就这样长期驻扎在伊朗西北部。在此期间,苏联人在当地扶植出一个“伊朗人民党”,妄图将伊朗西北独立出来,但这样必然会招致美国的反对。后来杜鲁门直接施压,如果苏联人再不走,美国就将采取敌对行动。眼见美国人占据着世界GDP的一半以上,手中又有原子弹,于是在1946年5月苏军正式撤出伊朗。
❹ 在二战时期,伊朗在做什么
1939年二战爆发后,伊朗虽然宣布中立,但是伊朗巴列维王朝开国皇帝礼萨汗其人非常亲德。为了避免后患,1941年7月12日,苏联和英国大臣共同占领伊朗的协议。8月5日苏军进入伊朗北部,同时英国,澳大利亚,印度混合部队在阿拉伯河登陆,占领伊朗南部。礼萨汗被迫在9月15日宣布退位,传位给长子巴列维。17日,苏英两国完全控制伊朗。
1942年1月29日,伊朗被迫和苏英两国签署三国同盟条约,伊朗同意盟军驻扎伊朗,并盟军运输提供方便。而英苏则宣布尊重伊朗主权和领土完整,并承诺在战争结束6个月内从伊朗撤军。
1943年1月,美军也在伊朗登陆,美国宣布也将遵守三国同盟条约。
1943年12月,美英苏三国首脑德黑兰会议再一次宣布尊重伊朗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1945年6月,美英军队开始从伊朗南部撤军。苏军却拒不撤军。9月26日,苏军扶持阿萨拜疆民主党“起义”,成立以赛尔德贾法尔皮谢瓦里为总统的阿萨拜疆民族政府。12月15日,在苏军支持下,库尔德民主党在马哈巴德宣布成立以加吉穆罕穆德为总统的库尔德斯坦共和国。
在伊朗求援下,美英军停止撤军,后开始大举增兵,中东美英军队进入临战状态。
在美英军队压力下,1946年3月25日,苏联被迫宣布将在2个月内从伊朗撤军。5月25日,苏军从伊朗撤出。12月,伊朗军队攻入大不里士,阿塞拜疆民族自治政府垮台,领导人逃入苏联。
1947年2月,伊朗军队进入库尔德斯坦,库尔德斯坦民主党退入苏联。
伊朗重新获得独立和统一。
❺ 二战期间,20多万苏联军队已经占领了伊朗,为何最后全面撤军
因为当时美国支持伊朗,而苏联当时也只是勉强可以抗衡美国,所以不得不撤军。
❻ 二战时期的伊朗是不是也亲近纳粹德国当时的巴列维王
我想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1.在二战时期的伊朗与英美和苏联的关系都不错,要知道伊朗的前身波斯是英国和沙俄的事理范围。2.我记得应该是斯大林的要求吧,伊朗离苏联比较近,比较安全。3.伊朗远离二战战场,在这里举行会议比较安全。4.在二战时期举办会议多数是在第三国或者是第四国举行会议。
❼ 二战伊朗不是中立国吗
伊朗巴列维王朝在1939年欧战爆发后宣布“中立”,但是国王礼萨·汗亲德,和德国过从甚密。1941年苏联和英国联合出兵伊朗,对伊朗实施了南北分区占领(苏军占北,英军占南,1942年美军也在伊朗登陆参与对伊朗的占领。)礼萨汗被迫退位流亡海外,被英国押往毛里求斯,后又转往南非的约翰内斯堡监视居住,最后死于南非。礼萨汗下台后,传位给巴列维。伊朗放弃中立,加入同盟国。
❽ 二战期间,为何苏联和英国要瓜分伊朗
伊朗的战略位置极其重要,在传统上是英俄大博弈的主要角逐地,在1907年英俄协议后也被两国视为禁脔,不容第三国染指。 二战爆发后,礼萨汗宣布伊朗中立,但并未限制德国在伊朗的活动。即使苏德战争爆发后,仍不接受一些有远见的臣属关于要伊朗宣布站到反法西斯同盟一边的意见。苏联政府多次向伊朗要求取缔德国特务的活动,而礼萨汗也并未采取必要的措施 。英国想要伊朗的石油资源,苏联想要伊朗的出海口,因为苏联的出海口都在北冰洋和北太平洋,南方没有出海口。
二战结束之后,1946年3月2日,当初英苏和伊朗三国同盟条约规定的占领时限到来。英国军队按照协议撤出了伊朗。在二战结束之后,英帝国已经自在崩溃边缘,占领伊朗对英国确实没有太多的价值了。但苏联这时已经看到了冷战即将来临,而自己撤出之后,巴列维政权肯定会被美国控制。所以苏联尽管在3月3日也撤出了自己控制的最大城市大不里士,但却显得非常不情愿。他们以伊朗境内存在对苏联的安全威胁为由,撤军行动进行的非常缓慢。而伊朗这时当然也得理不让人,在美国的支持下,向联合国安理会提出抗议。但很明显联合国安理会是没法对苏联这个常任理事国采取任何惩罚措施的,不过苏联还是感到了压力,在3月24日答复会尽快撤出。当年4月,苏联和伊朗达成协议,伊朗许诺将其北部油田的开采权长期租借给苏联,5月苏军完全撤出了伊朗领土。
❾ 在二战中,20万苏军曾武装占领伊朗,可为何最后却不得不全面撤军
引言:虽然我们现在处于和平的时代,但是这和平来之不易。无论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还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人们都遭受了非常大的伤害。虽然这些世界大战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伤痛,但是也给后人带来了很多启示。关注二战的网友们可能注意到了这样一则信息,在二战后期,20万苏军曾武装占领伊朗,最后却不得不全面撤车。这则信息一经爆出,就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和对苏军撤退的讨论。
虽然这份合约有利于伊朗的发展,但是这个合约并没有很好的保护伊朗。 虽然苏联迫于其他国家的威胁而撤退,但是苏联做了两件事情之后才走。第一个事情就是要伊朗北部的油田利益。众所周知,伊朗的油田是非常多的。第二个事情就是苏联借助傀儡政府去分裂伊朗。第三个方面就是苏联需要休养生息。由于战争的破坏,苏联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如果这么多军队在外面的话,那么国内就可能会面临一些问题。
❿ 二战中的伊朗,为何会被苏联与英国联合夹击
因为伊朗的地理位置太特殊了,谁都想要。
为了推翻里礼萨·汗的统治,英军选择不宣战而突然发动进攻。 8月25日零时,苏联开始入侵伊朗。由诺维科夫将军指挥的一支可容纳2000人的苏联机动部队越过阿塞拜疆南部纳希切万地区的边界河阿拉斯,进入伊朗领土。他们迅速占领了马库和霍伊,然后一路向东进攻。面对苏维埃的突然进攻,大多数没有准备的伊朗部队在营房中解除了武装。为了威吓伊朗军队和平民并放弃抵抗,苏联飞机在入侵伊朗的那天轰炸了大不里士,拉什特,第二天轰炸了德黑兰郊区,为期两天的空袭共杀死了83名伊朗平民和12名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