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猪肉出口全世界,世界第一“养猪”大国是什么
丹麦被公认为世界上美丽的童话般的国度,也是一个充满异国风情的国家。但是,当谈到丹麦的另一种身份-世界上最大的养猪国时,许多人会表达怀疑。
每个人都有最多时间登记入住的地方自然是首都哥本哈根。哥本哈根是丹麦的文化中心。有各种各样的古典建筑和浓厚的历史文化氛围。当您来到哥本哈根时,最值得推荐的景点是美人鱼雕像,阿美琳堡宫和弗雷德里克教堂,所有这些都具有强烈的艺术气息。
❷ 进口猪肉来自哪些国家
要来自美国、加拿大、巴西等国家。
2019年年1月至8月,宁波口岸共进口猪肉产品5.1万吨,同比增长26.67%。
在保障猪肉产品快速通关的同时,为保证进口猪肉产品的质量安全,宁波海关建立了对猪肉产品“单证审核—查验监管—抽样送检”三位一体的监管模式,首先在接单与查验环节就对猪肉产品的注册企业等信息严格审查,实现“双保险”。
(2)伊朗能进口多少猪肉扩展阅读
2019年6月以来,我国生猪价格持续上涨,进入8月份后上涨较快。据农业农村部对500个县定点监测,8月份第3周全国活猪平均价格每公斤22.72元,比前一周上涨8.6%,同比上涨67.6%;猪肉价格每公斤35.12元,比前一周上涨8.3%,同比上涨57.3%。
据农业农村部对400个县定点监测,7月份生猪存栏环比下降9.4%,同比下降32.2%;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8.9%,同比下降31.9%。猪周期、非洲猪瘟疫情、禁养限养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造成了生猪产能下降。
❸ 2019年中国可以从哪些国家进口猪肉
2018年,中国进口猪肉的全球购买总额为20.7亿美元。以下是2018年中国进口猪肉价值最高的前15个供应商。括号中的是自2014年以来每个供应国的价值变化百分比。
1,德国:3.92亿美元
2,
西班牙:3.85亿美元
3.
巴西:3.173亿美元
4.
加拿大:2.493亿美元
5
荷兰:1.454亿美元
6.
丹麦:1.404亿美元
7.
美国:1.294亿美元
8.法国:1.053亿美元
9.
英国:6900万美元
10.
智利:5860万美元
11.
爱尔兰:5560万美元
12.
匈牙利:1,190万美元
13.
比利时:770万美
14.
芬兰:290万美元
15.墨西哥:260万美元
列出的15个国家/地区在2018年出口了中国猪肉进口量的99.9%。
在上述国家/地区中,自2014年以来对中国猪肉增长最快的供应商是:巴西(增长15,223%),荷兰(增长763.8%),匈牙利(增长419.9) %)和加拿大(增长175.3%)。
提供给中国进口商的猪肉价格下降了两个国家:美国(下降了-45.1%)和丹麦(下降了-1.9%)。
❹ 在伊朗能买到猪肉吗
不能,但不排除中国人在哪里卖,如果你喜欢美食的话建议饭店里菜的种类比较少,可以数出来。烤肉串是伊朗名菜,肉串一般是用竹签子串着。餐桌上一般都会有烤鸡块、烤鸡腿、烤巴巴,还有就是薯仔、牛肉加上番茄汁煮制成的菜。烤巴巴是用碎羊肉,加上调料,再用手捏成条状串在竹签上烤熟,味道很特别。
一顿讲究点的正餐是一份烤肉,配一些生洋葱、整个或半个烤番茄,一些馕,另外加上一瓶伊朗生产的可乐类饮料。在德黑兰宾馆里,正餐还有米饭,那种米饭用藏红花水腌制过,黄黄的,里面还放了像茴香苗一样的东西。
伊朗人喜欢上茶馆,泡上一壶红茶,摆上冰糖块或榛子果仁、巴旦杏仁、阿月浑子和葡萄干等。烤巴巴是用碎羊肉,加上调料,再用手捏成条状串在竹签上烤熟,味道很特别。一顿讲究点的正餐是:一份烤肉,配一些生洋葱、整个或半个烤番茄,一些馕,另外加上一瓶伊朗生产的可乐类饮料。在德黑兰宾馆里,正餐还有米饭,那种米饭用藏红花水腌制过,黄黄的,里面还放了像茴香苗一样的东西。我公司在伊朗08年的时候过来上过几个月的管线
❺ 生猪出口
2006年前10名的国家和地区从中国进口猪肉的情况如下图所示。这10个国家和地区从中国进口猪肉金额占总计的95.86%。与2005年比较,同比猪肉进口额和进口数量增加的国家和地区有越南、吉尔吉斯斯坦、澳门、朝鲜、韩国和香港。阿尔巴尼亚猪肉进口额降低,进口数量增加,单价降低最大。哈萨克斯坦、新加坡和俄罗斯联邦猪肉进口额和进口数量双双降低。
与2005年比较,香港和朝鲜猪肉进口额仍位居第1和第2名。2006年越南和吉尔吉斯斯坦从中国进口猪肉有大幅度增加,越南猪肉进口额从第10名跃居到第3名,吉尔吉斯斯坦猪肉进口额从第9名跃居到第4名。俄罗斯联邦从中国进口猪肉有大幅度减少,猪肉进口额从第3名退居到第7名。
在10个主要猪肉进口国家和地区中,吉尔吉斯斯坦、越南、新加坡和澳门4个国家和地区的猪肉单价有所提高,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联邦、朝鲜、韩国、香港和阿尔巴尼亚6个国家和地区的猪肉单价有所降低。2006年中国猪肉出口单价同比降低8.0%。(作者:刘瑞)
❻ 全世界吃猪肉最多的是哪个国家
应该是中国,转引一篇: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近几年,中国的猪肉出口量开始下降,进口量逐渐上升。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猪肉的出口以活猪为主,鲜、冷、冻猪肉次之,再次为猪肉制品和猪杂碎;同时,鲜、冷、冻猪肉和猪杂碎是主要的进口产品。经测算,90年代以来,中国猪肉的比较优势基本上呈逐年下降趋势,加入WTO后,中国目前的猪肉生产所具有的成本相对低廉的比较优势很可能难以继续维持下去,针对这一情况,本文提出一些建议。
一、我国猪肉的生产和消费现状
近年来,我国的猪肉生产取得了长足的发展。1998年我国生猪年末存栏42256万头,肉猪年出栏50215万头,猪肉产量达到了3884万吨(占肉类总产量的67.8%),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16.6%、62.0%和70.3%。中国是世界上的第一猪肉生产大国。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统计,1990年中国生猪存栏数约占世界总存栏量的42.3%,肉猪出栏数约占世界总出栏数的33.6%,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32.6%;到1998年,中国生活存栏数达到了世界总存栏量的44.3%,肉猪出栏数达到了世界总出栏数的46.2%,猪肉产量达到了世界总产量的46.1%,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2.0、12.6和13.5个百分点。中国猪肉生产在世界上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
我国不但是世界上猪肉(生猪)的生产大国,而且是猪肉的消费大国。我国生产猪肉的绝大部分(98%左右)用于居民消费。我国猪肉的消费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城镇居民消费和农村居民消费。由于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全年购买的猪肉数量不能真实反映城镇居民的猪肉消费量,我们对城镇居民的猪肉消费量进行了推算,结果显示:一方面,1990-1998年我国猪肉消费量占生产量的比重有逐渐增大的趋势;另一方面,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大大高于农村居民的人均消费水平,而且猪肉消费量占生产量比重的增加主要来源于城镇居民人均消费量的增加。
二、我国猪肉的贸易现状及结构分析
90年代以来,我国猪肉的出口总量基本保持在35-50万吨之间,但出口量占产量的比重却呈现出逐渐递减的趋势。1990年,我国猪肉出口量占国内生产总量的比重为2.1%,到1998年,这一比例下降到不足1%(0.9%),下降了1.2个百分点;与此同时,猪肉的进口量从1990年到1998年基本上是递增的态势,尤其是1998年进口量急剧增加,达到了2.72万吨,而我国其它年份的猪肉进口量从来没有超过1万吨。总体上看,我国的猪肉出口量远远大于进口量,进口量相对于出口量来说,数量不大。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对中国猪肉的贸易实物结构进行具体分析。
(一)活猪 据国家海关统汁,90年代以来,我国每年出口活猪(不含种猪,下同)约220-300万头,如折算成胴体猪肉,其数量约占我国猪肉出口总量的50%。可见,活猪出口在我国猪肉出口总量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可算得上二分天下有其一;与出口量相比,我国进口活猪头数非常少,最高年份进口量仅1.14万头。但是,我国出口活猪头数呈逐年递减趋势,1998年,我国食用活猪的出口头数为220万头,比1990年的300万头下降了26.67%。再从我国出口食用活猪的个体活重结构来看:我国出口食用活猪的个体活重在50公斤以上的约占75%-80%左右,个体活重在10公斤以上、50公斤以下的约占15%-20%,个体活重在10公斤以下的仅占5%左右。
(二)鲜、冷、冻猪肉 90年代以来,除1992、1993年外,我国鲜、冷、冻猪肉的出口量基本保持在10-15万吨,折算成胴体猪肉后,则占我国猪肉出口总量的30%左右;同时,鲜、冷、冻猪肉的进口量目前还没有突破2万吨,但其占我国猪肉进口总量的比重却在飞速增长,由1990年的1%,猛增到1998年的68.1%,超过了猪肉进口总量的2/3,成为我国猪肉进口的主要构成部分;除去1992、1993和1998年以外,我国鲜、冷、冻猪肉的净出口量都维持在10万吨以上,但是自1995年以来,我国鲜、冷、冻猪肉的净出口量及其折算成胴体猪肉后占我国猪肉净出口总量的比重都在不断下降。
(三)猪肉制品(香肠、罐头以及干、熏猪肉等) 从出口数量来看,近三年我国猪肉制品的出口量都是6万吨以上,出口的猪肉制品折算成胴体猪肉占猪肉出口总量的比重在20%左右; 进口猪肉制品的数量自90年代以来一直在0.2万吨以下,但其折算成胴体猪肉后占猪肉进口总量的比重由1994年的72.4%,锐减到1998年的6.7%,也就是说,1995年以前猪肉制品是我国猪肉类产品进口的最主要构成,而近三年在我国猪肉类产品进口构成中,猪肉制品已处于次要地位;由于猪肉制品的进口数量与出口量相比很小,因此,净出口量及其在猪肉净出口总量所占比重与出口量相差不大。
此外,从猪肉制品的出口结构来看,猪肉及其杂碎罐头占的比重最大,一直在50%以上,但这一比值自90年代以后开始逐渐递减,由1990年的94.4%下降到1998年的53.5%,下降了40多个百分点;而香肠和干、熏猪肉所占比重却有所上升。
(四)猪杂碎 与活猪、鲜冷冻猪肉和猪肉制品相比较而言,猪杂碎在我国猪肉的出口总量中所占比重很小,自1990年以来始终在1%以下; 由于我国居民对猪杂碎消费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偏好,其进口量在猪肉的进口总量中所占比重较大,90年代初这一比重曾达到了50%以上,近三年也高达25%以上,由此导致我国猪杂碎由1995年以前的净出口国变为目前的净进口国。
从整体来看,我国猪肉的出口量远大于进口量,具有强劲的出口态势。从我国猪肉的出口结 构来看,活猪的出口量最大,约占出口总量的50%;其次为鲜、冷、冻猪肉,约占出口总量的30%;再次为猪肉制品,约占出口总量的20%; 猪杂碎出口量非常小。从我国猪肉的进口结构来看,鲜、冷、冻猪肉和猪杂碎是主要的进口产品。
三、我国猪肉的比较优势与生产成本分析
我们采用显示比较优势法(RCA)对中国猪肉生产的比较优势进行测算。RCA法的测算结果 表明:1991-1997年间,中国猪肉生产均具有比较优势(RCA值均大于1),但比较优势值却表现出下降的趋势,1991年,我国猪肉生产的显示比较优势值为4.0,1992年这一值迅速下降到2.4,之后虽有所回升,但始终无法恢复到1991年的水平。1997年,我国猪肉生产的显示比较优势值进一步又下降到1.8。
进一步分析发现,我国猪肉显示比较优势值的下降主要是由我国猪肉出口量的减少造成的。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我国猪肉出口量的下降呢?
近年来,我国生猪的生产成本在不断上升。受新的粮改政策的影响,我国的饲料价格上升,养猪的饲料成本因而提高。比如,在我国南方的四川、湖南、湖北、江西、江苏、广西等原生猪的主产区,玉米一直靠调入,新的粮食购销政策就使这些地区养猪专业户、生猪规模养殖场实际用粮成本有所增加。另据山东省的调查表明,1999年三月份饲料粮(主要是玉米)顺价销售价格比市场价格平均每公斤高0.10-0.16元,每头肥猪饲养成本增加20元以上。
但是,与世界上其它主要养猪国相比,我国的猪肉生产仍具有成本相对低廉的比较优势(见表1)。1998年,中国生产每公斤生猪的平均生产成本约为7.05元人民币,而美国生猪生产成本平均为每公斤7.17元,日本的每公斤猪肉生产成本则高达20.49元,是中国相应值的3倍。进一步分析生猪生产成本的主要组成部分饲料费用和劳动力费用可以发现,每公斤猪肉生产成本中的劳动力费用分别为:日本3.44元,美国1.01元,而中国仅仅为0.76元; ;从每公斤猪肉的饲料费用来看,美国为5.13元,日本为12.52元,而中国的饲料费用只有4元。这意味着目前中国在饲料成本方面也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中国的农户家庭养猪常常以生活废料代替部分精料,因而成本较低,有些甚至根本不计入成本。从我国生猪的饲养方式来看,虽然农户散养和专业户养猪的生产成本低于美国和日本,但是国营集体养猪生产成本已高于美国,而我国出口猪肉的大部分来自国营集体养猪,因此,考虑到这一点,我国出口猪肉的成本优势将会大打折扣。
❼ 中国每年从国外进口多少肉类
《2017-2022年中国进口肉类行业竞争格局分析与投资风险预测报告》分析显示,近年来,我国肉类进口量持续快速增长,质检总局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肉类进口总量已达304.6万t,2014年我国肉类进口总量已达279.2万t ,2015年我国肉类进口总量已达281.5万t ,2016年进口肉类达460.4万吨,同比增长达63.1%,占国内肉类供应量的5.1%。进口肉类来自32个国家(地区),其中贸易额列前3位的分别为欧盟、巴西和美国。其中,猪肉及制品进口量最大,达271.8万吨,占国内供应量的4.7%;牛肉及制品进口量为59.5万吨,占国内供应量的7.8%;羊肉及制品进口量为22.9万吨,占国内供应量的4.9%;禽肉及制品进口量为58.7万吨,占国内供应量的2.9%。
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口肉类属于特种商品。肉类属于带有一定检疫风险的产品,我国对此类产品的进口实施指定口岸制度,只有具备资质的指定口岸才允许进口肉类产品。进口肉类原集装箱、原铅封、原证书直接运输到内陆地区指定口岸/查验场实施检验检疫,有助于提升和扩大内陆地区口岸功能,节约成本,便利通关。截至2016年底,已累计建成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查验场56个、进口冰鲜水产品指定口岸62个。截至目前进口肉类指定口岸/查验场增至65个,
中国是世界人口第一大国,同时目前中国人均肉类年拥有量仅为63.6公斤,其中猪肉为41.5公斤、牛肉为5.03公斤、羊肉为3.12公斤、禽肉为12.8公斤。与国际平水准的差距加大了对进口肉的需求。未来5年,中国肉类市场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预测显示,到2020年我国人口总数约为14.5亿,按年人均肉类消费达到69公斤计算,肉类产量应达到1亿吨,比2014年要增产1293万吨,增幅为14.8%.受我国资源和环境因素的制约,实现这一目标的难度较大。到2020年,我国肉类年总产量预计只能达到9000万-9200万吨,将有800万-1000万吨的供求缺口,要靠进口来弥补,这也意味着与中国肉类行业商贸合作发展潜力巨大。
❽ 中国猪肉主要出口哪些国家
中国猪肉主要出口墨西哥、日本、加拿大和韩国等国家。
因为中国在2015年,出口至墨西哥、日本、加拿大和韩国的猪肉数量分别为70.53万吨、54.85万吨、23.95万吨和22.35万吨,分别占总出口量的31.5%、24.5%、10.7%和10.0%。
出口至中国的猪肉数量从2012年的30.33万吨连续4年下降,降至2015年的11.42万吨,占比也从12.9%降至5.1%。
中国猪肉出口进口案例:
近年来随着中国居民消费水平不断上升,芬兰、丹麦和瑞典等北欧国家纷纷将目光聚焦中国市场,希望将本国的农副产品特别是猪肉等出口中国。
尤其在乌克兰危机后俄罗斯停止进口欧洲农产品,北欧国家希望中国成为猪肉的主要出口市场之一。芬兰农林部长奥尔波2015年宣布,芬兰已得到获准向中国出口猪肉的许可,将向中国出口适合中国消费者口味的肉类产品。
养猪大国丹麦也积极向中国出口猪蹄、猪头等产品。瑞典猪肉生产商认为,由于瑞典猪肉在抗生素和生长环境方面都远优于欧盟平均水平,对吸引中国高端消费者有足够吸引力。现在正是进军中国市场的最好时候。
于是瑞典农业大臣斯万耶瑞克·布克特前不久率商务代表团到访北京,向中国推销瑞典猪肉等农副产品。他在“瑞典肉类跟中国饮食的未来”研讨会上说,瑞典的猪肉非常注意质量和安全,
瑞典的猪肉中不含抗生素、激素以及其他一些有害物质,同时瑞典也有世界上最完善的养殖业法规,动物得到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也得到体现。
虽然欧盟内部有统一的关于养殖业的健康标准,但各国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千差万别。而瑞典在养殖业中实行的卫生标准和健康标准都是欧盟国家中最高的。
“瑞典农户饲养的猪百分之百都有猪尾巴,而丹麦和德国等90%的猪生下来就被割掉了尾巴,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瑞典伊西亚食品安全系统(E-sia System) 高级顾问、农业专家尼可拉斯·埃克曼接受人民网记者专访时首先问道。看着记者一脸茫然,
他解释道,对瑞典畜牧业来说,除遵守欧盟统一法律法规外,最为独特而先进的是关注动物健康,“健康的动物才是健康的食品”。上世纪80年代,消费者对市场上的猪肉质量提出疑问,媒体对“紧张猪肉”的报道引发瑞典民众的高度关注。
所谓“紧张猪肉”就是那些生长环境拥挤、恶劣,长期处于紧张状态的猪,其肉质干燥、缺乏弹性,相对营养价值低。辨别一头猪是否紧张,有一个很明显的标志,就是看它的尾巴。如果空间密闭狭小,紧张的猪会互相撕咬其他同类的尾巴。
如果尾巴生长健康有光泽,表明农场主为生猪提供足够宽绰的活动空间,生存环境良好。经过学者研究和民众讨论,反对“紧张猪肉”成为瑞典社会共识。只有那些有尾巴的猪才会进入食物链条。
❾ 1000万公斤,国家存的猪肉即将投放,那这肉到底存了多久
据悉,国家储备肉实行常年储备、定期轮换制度。冻猪肉原则上每年储备3轮,每轮储存4个月左右。冻牛、羊肉原则上不轮换,每轮储存8个月左右。活畜原则上每年储备3轮,每轮储存4个月左右。
即是说,国家储备肉随时都在进行轮换,你吃到的肉最长时间也只冻了4个月左右。
官网资料显示,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成立于1998年,下设八个处室,专门从事国家储备糖、国家储备肉类管理、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财务关系隶属于中央财政。
国家储备糖、国家储备肉是国家应对突发性灾害和稳定市场,实施宏观调控的重要战略物资,其调度使用权属国务院。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作为具体操作单位,受政府有关部门的委托,在国家计委、经贸委、财政部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华孚集团的指导和监管下开展工作。
在此次交易的冻猪肉中,均为国外进口的猪肉,来自丹麦、德国、法国、荷兰、美国等。
❿ 那个国家的猪肉出口量占世界第一!!另有"欧洲食品库"之称!!
1.欧盟欧盟是世界上第二大猪肉生产地区、第一大猪肉出口国和进口地。因此,欧盟在世界猪肉贸易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1980年起成为猪肉净出口地。丹麦、荷兰、比利时是欧盟内部三个主要猪肉出口国,猪肉自给率分别占500%、250%和200%以上。但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欧盟内部疯牛病和口蹄疫等动物疾病的暴发,对猪肉出口造成很大负面影响,欧盟在世界猪肉出口中所占比重下降近10%左右,目前欧盟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不足30%。欧盟猪肉出口市场主要集中在俄罗斯、日本、美国和一些东欧国家以及韩国。其中俄罗斯市场和日本市场出口量占欧盟猪肉总出口量的40%以上。美国也是欧盟重要的出口市场,占总出口量的7%~8%。近年来,欧盟的猪肉出口市场也趋向多元化,亚洲市场在欧盟的猪肉出口导向中占据战略地位,尤其对日本、韩国、中国内地、中国香港的出口更是如此。就出口猪肉结构而言,欧盟的猪肉出口由四部分组成:即鲜肉和冷却肉、冻猪肉、加工品和下水。就鲜猪肉而言,欧盟的出口市场主要在东欧,仅出口到欧盟10个新成员国(2004年5月1日前)的猪肉就占总出口量的一半左右,2002年匈牙利、波兰和罗马尼亚三国的鲜猪肉进口占欧盟鲜猪肉总出口量的62%。冻猪肉市场的出口则集中在日本、俄罗斯、韩国和美国等。2002年对日、俄、韩、美四国的冻猪肉出口量占总出口量的66%,猪肉加工品的出口主要集中在美国和俄罗斯,2002年以来出口到这两个市场的份额从1998年的54%降到30%左右,可见欧盟猪肉出口市场逐渐走向多元化,猪下水的出口市场没有数据资料来源,但中国内地、中国香港地区、新加坡等华人聚集地是欧盟猪下水出口的主要市场。欧盟出口市场的多元化得益于欧盟猪肉安全标准一般高于国际标准,且有严格的执行和保障系统,这也是欧盟的优势所在。
2.美国美国是世界上第三大猪肉生产和消费国,第二大猪肉出口国。40年来,尽管美国在世界猪肉生产中的地位在下降,从1962年占20%的比重降至目前占不到10%,但其猪肉外贸的作用却在不断增强,猪肉外贸在生产中所占比重从1962年的3%左右上升到目前近15%。40年来,美国的猪肉进出口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猪肉净进口国转变为猪肉净出口国,1995年是转折点。1995年后,美国猪肉进口份额不断下降,而猪肉出口在世界的地位不断突出。2006年,美国猪肉出口量占世界的25%,主要出口到日本、中国香港、墨西哥、俄罗斯和中国内地市场。美国成为猪肉净出口国主要得益于国内严格的生猪卫生监控和猪肉安全控制正好迎合了国际市场上对安全优质猪肉的需求。同时,美国人对猪肉的消费基本趋于稳定和饱和,而国内优质的饲料资源为大量剩余猪肉的出口提供保证。
3.加拿大就生产而言,加拿大是猪肉生产小国,只占世界总生产量的2%左右,猪肉产量几乎与世界猪肉产量同步增长;而猪肉外贸在生产中所占比重不断上升,从20世纪60年代猪肉出口量占国内生产量的10%攀升到目前的45%左右。加拿大是一个猪肉净出口国,其猪肉出口从1962年只占世界的3%上升到占世界20%以上的份额,是世界第三大猪肉出口国。加拿大猪肉出口市场主要是美国,美国市场占加拿大猪肉总出口量的55%~60%。日本市场占加拿大出口总量的20%左右,另外,澳大利亚、墨西哥和其他国家占加拿大猪肉总出口量的20%,今后一段时间,这种出口格局变化不大。
4.巴西巴西也是一个猪肉出口国,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巴西在世界猪肉出口中的地位不断上升,2002年巴西的猪肉出口量已占世界猪肉总出口量(不包括欧盟内部贸易)近16%。巴西猪肉的传统市场是中国香港和阿根廷,而2000年以来,巴西在保证猪肉质量和安全的前提下利用猪肉的低价格,成功地开拓了俄罗斯市场,2002年以来,巴西对俄罗斯的猪肉出口量已占巴西猪肉总出口量的绝大部分。巴西的猪肉出口虽采取低价格策略,但由于口蹄疫的困扰,巴西猪肉无法出口到欧美和日本市场,只能出口到第二类市场或第三类市场。
5.中国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猪肉生产国和消费国,猪肉生产量和消费量占世界的近一半,猪肉是传统出口创汇商品,出口地比较集中。活猪出口主要在中国香港和澳门地区,冻猪肉的市场主要是俄罗斯和中国香港等地,猪肉加工品主要出口到日本和东盟国家。主要出口品种是冻猪肉和猪肉加工品,鲜猪肉出口很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