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美国对伊朗禁运的商品是什么

美国对伊朗禁运的商品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08-31 06:43:49

① 迄今为止,美国都在哪些方面对伊朗实行了制裁

美国对伊朗的制裁很全面,包括军事,经济,民用物质等各个方面,最主要的就是对伊朗的石油、军事武器制裁。

② 美国e类禁运国家有哪些

美国e类禁运国家有古巴,伊朗,叙利亚,北朝鲜,苏丹。

美国出口管制条例(EAR)将世界上的国家分为了五组:

A组:美国的盟国,包括欧盟、日本、韩国等。

B组:世界上大部分国家。

C组:暂时没添加国家进来,为空白。

D组:美国认为对自己有潜在威胁的国家,如中国、俄罗斯、委内瑞拉等。

E组:朝鲜、伊朗、古巴、苏丹、叙利亚五国。

EAR:

EAR是Export Administration Regulation的缩写,意为出口管制。凡是在美国国内生产或途经美国的产品都受制于美国的EAR出口管制。EAR不仅对出口管制,并对已出口的产品在美国外转卖(再出口)同样进行管制。

除了对美国产品管制之外,只要美国外的产品使用了一定比例的受控美国产品或受控技术,美国依据EAR同样有管辖权,这就是所谓的长臂管辖。

③ 一滴油都不让卖,美国封杀伊朗石油的背后到底是何目的

为了让伊朗屈服在美国的中东霸权下,所以美国才会封杀伊朗石油。

伊朗的经济发展70%是靠石油出口,如果美国封杀伊朗石油,那么伊朗的经济发展肯定会大幅度下降,而伊朗做了什么事让老美做的这么绝。

因此如果美国想要通过石油封杀令来完成对伊朗的制裁,那是不太可能的。美国真想让伊朗屈服,还不如打一顿来得快。

④ 伊朗被制裁是怎么回事

美国因为伊朗核问题制裁伊朗。

伊朗核问题于2006年被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由于伊朗拒绝停止其铀浓缩活动,安理会在2006年至2010年间先后通过了4份制裁决议,不断加大针对伊朗核计划的制裁力度。

美国于1980年与伊朗断交后一直对伊实施经济制裁。1995年,美国以伊朗支持国际恐怖主义及致力于发展核武器为由宣布对伊朗实施贸易禁运。

但是,伊朗被美国制裁,影响到了中国。因为美国主导的全面制裁空前严厉,更由于伊朗官方为应对外汇短缺的严峻形势,于2018年6月下旬出台覆盖10大类、1339种商品的禁止进口清单,理由是在列商品“非必需且有国内竞争者”。

这些产品大到机器设备,中到纺织轻工,小到瓜子零食,几乎无所不包。位于霍尔木兹海峡沿岸的伊朗主要港口阿巴斯港滞留约14万吨货物等待清关,其中的大多数在上述清单之列,只有被伊朗工业部门认定为“必需且不妨碍国内竞争者”后,才可被海关放行,这影响到数以千计的中国中小企业。

(4)美国对伊朗禁运的商品是什么扩展阅读:

一、美国制裁伊朗对中国企业的影响

作为伊朗伊斯兰共和国航运公司在中国最大合作代理,融商物流伊朗办事处负责人郭雍表示,现在的国际形势下,中国大型跨国船运企业由于需要平衡全球市场这个大盘子,不可能因伊朗一家而丢掉西方市场。但它们留下的市场空白总需要被填补,这对融商物流一类民企来说是不可多得的机会。

郭雍说:“或者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我们现在撤了,而不久之后伊朗局势真的好转了,届时大型国企和跨国公司因其体量和运营管理经验,依旧会是伊朗市场的座上宾,我们民企只能再度白手起家。与其这样,倒不如选择坚守,至少这意味着局势再度好转后的先发优势。”

二、美国制裁伊朗包括:

1、对伊朗多家国有和私营银行实施制裁,冻结这些银行在美国的账户和其他金融资产,禁止美国企业和个人同这些银行进行商务往来;

2、任何为伊朗提供汽油或者帮助伊朗炼油和发展炼油能力的企业或个人将受到制裁,与伊朗革命卫队或某些伊朗银行有往来的外国银行也将受到制裁;

3、对在伊朗石油或天然气部门工作的任何个人或实体实施制裁;

4、对参与伊朗铀矿开采、向伊朗出售油轮或向伊朗国家油轮公司提供保险服务的任何个人或实体实施制裁;

废止伊朗在美国境内的资金流转许可,禁止美国金融机构处理同伊朗有关的资金流转业务

⑤ 美国对伊朗的石油禁运,现在怎么样了

从四月底美国就已经开始宣布全面结束对伊朗石油出口的和免税,而且从5月2日之后就开启了对伊朗石油全球制裁措施,到现如今已经过去好几个月的时间了,那么现如今状况又是如何呢?

我们知道伊朗本身并不是一个发达的国家,主要靠的就是他们石油的出口来获取庞大的资金量,然而现如今美国对他们实行的制裁之后,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当然也带来了无比大的负担。不仅仅是国家的经济体制受到了冲击,就连个人的经济同样也是受到了冲击,所以现如今伊朗面对的困难还是比较大的。

⑥ 伊朗武器禁运解除在即,为何美国没有主导再次实施禁运

因为美国已经没明确的知道这次已经不可能再通过联合国制裁伊朗了,伊朗背后的兔子和俄罗斯已经准备好支援了,而伊朗通过了这次疫情之后,也会有所准备。美国当年制定了联合国的规则,大家无可厚非通过制度行事,然而美国现在想打破这些规则强行通过联合国法案延期伊朗的武器禁运协定已经不现实了,毕竟兔子和俄罗斯还拥有着一票否决权,只要伊朗准备好了,美国已经没有权利限制他了。


所以,为了防止伊朗以卵击石,给支持他的国家一点支援的时间,也为了能让他调整好自己国内的政权,所以上一次的联合国制裁才能通过,而这次万事俱备,只等美国发起挑战,所以不管美国是不是要再次提出限制伊朗,兔子和俄罗斯都不会同意,所以美国也只不过是装装样子,背后要么做好战争的准备,要么准备和伊朗在核武器研发的问题展开和谈。

⑦ 伊朗禁运的物品有哪些

去年,伊朗政府禁止进口清单为1339种商品。这些禁止进口产品被归为“第四类”产品,属于“非必需品”并且是可以“自主生产”。
10大类禁止进口商品包括
1、服装,纺织品。
2、厨房用品。
3、劳工用品。
4、房地产用品。
5、汽车。
6、鞋,箱包及皮制品。
7、化妆品。
8、部分内部生产机械设备。
9、奶制品和食品。
10、家私,木制品。

⑧ 美国为什么向伊朗禁运

美国对伊朗执行高科技产品出口禁运是美国对伊朗一系列制裁的一部分,美国对伊朗制裁的原因分析如下:
自从1979年伊朗发生重大变化之后,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就从原来亲密盟友成为深仇大恨的仇人。美国不仅支持仇视伊朗的阿拉伯国家对伊朗进行打击,比如就想方设法支持萨达姆打击伊朗势力。与此同时还对伊朗执行一系列的制裁。数十年来,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基本没有改善。特别是21世纪以来,伊朗为了民用以及防卫发展核武器的时候,美国率领西方国家对伊朗进行一步步的制裁。高科技产品禁运属于制裁的一部分。
关于为什么要执行高科技产品的禁运,主要是因为高科技会大大促进伊朗民用技术的发展和军事技术的变革。民用技术的发展可以促进伊朗的经济,如果封杀了伊朗的高科技产业,可以让伊朗的工业水平被先进国家来开代差,从而对经济发展更加不利。而军用技术就更明显了,可以让伊朗军队战斗力倍增的技术当然要想尽一些办法封锁了。
至于美国对于伊朗的制裁,比如美国和西方国家近期和伊朗签署了协议。伊朗放弃发展核技术,采取一些实际手段,比如接受国际原子能委员会的监督,拆除部分离心机。而美国和西方国家放松对伊朗的制裁。但是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并没有就此改变,美国解除部分制裁之后不久,又以伊朗发展远程导弹为由重新制裁伊朗。所以伊朗的制裁问题很可能会在相当长的历史时间内持续下去。

⑨ 伊朗暗地里多次袭击各国油轮,原因是什么

主要原因是由于美国制裁伊朗的石油出口。而且美国和其他的国家采取了联合制裁的方式。这让伊朗非常愤怒。所以他才会选择攻击很多国家的油轮这种报复性的手段。而且他多数攻击的都是和美国非常要好或者是美国盟友身份的国家的油轮,因为这样会给美国以及他的盟友提出了非常严厉的警告。因为美国的制裁使得伊朗它的经济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所以伊朗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提醒美国不要做得太绝。

当然伊朗多次攻击其他国家的油轮并不会造成更猛烈的冲突。因为现在双方都在尽力保持克制,而且谁也承受不了战争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压力。所以到最后可能会重新回到谈判桌上解决。但是无法得到一个根本的解决,因为这属于地缘政治问题可以说是一个无解的答案。

⑩ 马克·里奇的其它

里奇门徒经营的公司遍布世界各地。他们的做法可能咄咄逼人,但却完全合法。他们做生意的方法之一是:利用东欧或第三世界国家急需资金的机会。里奇教他的学生们把钱借给资金困难的公司,换取购买他们矿产品的权利。还不时会利用“幌子”公司来为交易打掩护。
里奇及其门徒们如今生意兴隆的原因之一,是他们生在一个油价高昂、储备稀缺的时代。美国大型石油公司急需原油,却又怕脏了自己的手,不想从有问题的地区获取。事实上,石油换食品项目中靠回扣取得的原油最后有一半流入到了美国大型石油公司。
马克·里奇—美国司法部通缉了17年的十大通缉犯之一,却一直在瑞士Lucerne湖边的Rosa别墅过着悠哉游哉的奢侈生活,心安理得地运作他的商业帝国。置身于公众视线之外,时光荏苒,许多人甚至忘记了他当年为什么要潜逃海外。
赚取了将近100亿美元,逃税90亿,从白宫到克里姆林宫的国际阴谋中都晃动着他的身影;拥有瑞士、西班牙、玻利维亚、以色列国籍,惟独不想要原来的美国国籍……在美国国家安全局的档案中存放着有关他的几百页纸的记录,不过公众知道得最多的,还是克林顿临下台前签署的那份特赦。
2001年1月,克林顿卸任前签署的最后一份文件是对140人的特赦令,其中包括美国司法部通缉了17年的十大首犯之一—马克·里奇(Marc Rich)。这个亦正亦邪的人物引起众多猜测,哈佛商学院也以他为案例分析财富与社会责任感的关系。
他创造了美国历史上最高的逃税记录,被控罪名达51项,可判处监禁325年;17年神仙般的逃亡生活,传说与各国的特工、黑社会、洗黑钱等有密切关联,是俄罗斯玛菲雅组织(Mafiya)的“教父”,在前苏联解体事件中扮演重要角色……
他曾帮助过成千上万的犹太人,捐赠过几十亿美元用于修建以色列的学校、孤儿院、医院、博物馆。马克·里奇说:“在我个人赢利中,大概三分之一给了山姆大叔(纳税),三分之一放入账户扩大生意规模,还有三分之一用于捐助各种扶贫项目。” 即使一个曾经非常出色的骗子也可能就此消失于公众视野,但包括法官、税务官员等专门保留那些骗子档案的部门,至少有上百万份文件、档案、稀有材料、影片、声带、录像带等,以及更多的资料。可能有人觉得旧档案是一种累赘,无论是否以原始文件形式保存,都会占用很多空间,而且只有那些老资格的前辈才知道各个归档文件之间的不同。但是,当那些大盗不知何时浮出水面时,那些旧资料就凸显珍贵价值了。
问题是保存的老资料可能会由于岁月变迁而被错误地描述为“夸大的故事”。17年是一段不短的时间,逃亡的亿万富翁马克·里奇一直在瑞士Lucerne湖边的Rosa别墅过着悠哉游哉的奢侈生活,心安理得地运作他的商业帝国。置身于公众视线之外,许多人渐渐忘记了他当年为什么潜逃海外。被美国司法部私下称为美国最腐败的商业执行官的里奇,非常擅长使用一些正常或非正常的手段进行金属类、谷物、石油等初级产品贸易,以及如何在赚钱后利用中立国或税务漏洞进行逃税。1979至1980年美国因为人质事件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的石油禁运令,对里奇也毫无作用。1983年,马克·里奇被政府指控包括电信和邮政欺诈、诈骗、逃税4800多万美元、与“国家敌人”伊朗进行石油贸易等共达51项罪名,若罪名成立他将被判处325年监禁,同时创造了美国历史上个人逃税的最高记录。然而在指控前,里奇就和他的合伙人格林(Pincus Green)逃往瑞士。尽管一年后他的公司服罪并被处以罚款,但这并不能使里奇脱罪。更让美国司法部难堪的是,对于里奇,逃亡并不意味着艰辛和惩罚。“他的哲学似乎就是,我有钱并且还会更有钱,而似乎任何法律问题都不能阻碍他财富的增长。”
做投机生意多年的里奇,从1970年代至今,运作了一个价值数十亿美金的帝国,据说2000年他的公司赢利70亿美元。他的朋友包括前国务卿亨利·基辛格和歌唱家普拉西多·多明戈,前妻丹妮丝是鞋业大亨富乐绅(Florsheim)的女继承人;在瑞士圣莫里茨(Moritz)大街的斜坡上坐落着他豪华的滑雪别墅,在西班牙马贝拉(Marbella)的布拉瓦海岸(Costa Brava)拥有价值950万的豪华别致的家,在以色列供养着同等奢侈的豪宅;公寓里到处摆满一流的艺术珍品,尤其是毕加索的藏画;生意涉及范围从伦敦到香港、再到纽约的交易所,从俄罗斯的镍矿到马来群岛的锡矿;拥有一个船队的油轮,投资范围从好莱坞的二十世纪福克斯公司到曼哈顿的Rhodes prep学校。
尽管里奇的个人财富是个秘密,但例行公事地评估一番,净资产也该超过100亿美元。他的朋友和同事开玩笑说,那些做世界富豪排行榜的人之所以没有将里奇列入名单,是因为他们根本无法计算出他精确的财富价值。 1934年12月18日,一个比利时安特卫普的贫穷犹太家庭诞生了一个男婴,取名为马克·瑞奇(Marc Reich)。1940年5月,当希特勒的军队席卷整个比利时,瑞奇一家移民到美国的堪萨斯州,开起一间小小的人造珠宝店,并将姓氏改为里奇(Rich,英语“富有”之意;原姓Reich为德语中“帝国”之意, 但同时也是德语富有之意)。新姓颇有几分自我预言的意思。这样环境下成长的里奇会说五种语言——德语、西班牙语、希伯来语、英语、法语,但学校记录表明,他最多只能算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学生。1950年全家移居纽约后,里奇进入纽约大学,但不久他就退了学。1954年,里奇前往顶级的全球日用品经纪—菲利普兄弟公司(Philipp Brothers)面试。老板耶西森(Jesselson)测试应聘者是否可以不用铅笔就快速进行计数,结果里奇被毫不犹豫地雇佣了,他成为四处奔波、周薪60美元的日用品商人。一个当年与里奇一起在兄弟公司工作的贸易商赫特回忆说:“里奇是公司里记忆力最好的人,是一个天生的、一生决不会轻易失败的赌徒。他的每一项冒险都经过深思熟虑。”
里奇的第一笔大生意是水银。1950年到1953年朝鲜战争期间,水银有很高的市场需求,为了未来的军事需要,各国政府都抢着购买和储存。里奇设法获得了世界最大两家公司的产品经销权,让菲利普兄弟公司能够低价购进高价卖出。耶西森开始亲自带里奇入行,并像对待亲生儿子一般地器重他。
1958年,与耶西森有生意往来的古巴巴提斯塔政府垮台,里奇被派往进行善后工作,同时尝试建立与新政府卡斯特罗政权的交易。里奇顺利解决了公司船运过去的镍矿石,曾在古巴危机时与里奇一起共事的同事说他“一直将古巴看成一个没有规则的地方,并带着从那里学到的东西回到纽约”。
从哈瓦那,经过公司驻玻利维亚首都拉巴斯的办事处,再回到美国,里奇每年都这样在世界各地的城市间穿梭。有一年返回纽约总部时,他遇到了丹尼丝·乔伊·艾森伯格(Denise Joy Eisenberg)—富乐绅企业的继承人。1966年,两人结了婚。1967年,兄弟公司将里奇调往西班牙马德里,与一个传统的犹太商人格林拍档。格林肮脏的衬衣和运动鞋,与里奇合体的套装和名牌领带形成了鲜明对比,不过这丝毫不影响两人的默契配合。里奇和格林合伙发明了现货原油贸易,让兄弟公司能够绕过石油公司七姊妹 (世界七大石油公司)获利。
石油贸易利润巨大,然而当里奇和格林准备从公司领取每人100万美元的红利时,却遭到耶西森的拒绝,这直接导致了后来被称为“兵变”的结局。1973年11月,里奇和格林自立门户在瑞士成立了马克·里奇AG公司,奠定了未来里奇帝国的基石。里奇的父亲从玻利维亚银行筹措了200万美元贷款,另一个从兄弟公司“叛变”的商人雅克(Jacques Hacheu)投资了100万美元现金,而公司的启动更多依赖于里奇建立的关系—伊朗议员阿里(Ali Rezai)承诺,帮助公司在伊朗建立一系列的石油贸易渠道。“这是我第一次听说马克·里奇。”
尽管有丰富的海外石油市场经验,但里奇还是通过与他一起投资二十世纪福特公司的合伙人马文·戴维斯(Marvin Davis)在丹佛的一家合资石油公司与美国国内的石油商进行交易。在伦敦和瑞士Zug的办公室里,兄弟公司的顾客名单帮助里奇迅速从竞争对手手中抢过石油、谷物、金属和其它日用品生意,这无疑让兄弟公司陷入前所未有的困境。同时,里奇的成功也引起了美国政府的注意,尤其在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之后。油价暴涨,一桶6美元进价的石油可以卖到25~40美元,套利交易的机会明显到来。阿拉伯石油危机前,美国一共只有12家石油转售商,到1978年,全美共有500家公司从事该项贸易,其中之一就是和里奇有业务往来的WTM公司(West Texas Marketing),老板就是后来被判有罪的大卫·雷特立弗(David Ratliff)和约翰·特诺兰德(John Troland)。1979年,里奇同大卫和约翰首次会面。据1983年起诉时的证据表明,里奇AG公司通过WTM公司运作着整个石油业务链。 WTM公司接受法国银行的贷款,同时将1800万桶原油卖给一家叫Listo的空壳石油公司。接下来里奇把高质石油贴上低质石油的标签,以市价卖给WTM,WTM再将石油亏本卖给里奇秘密的巴拿马公司,亏本部分自然在巴拿马公司完全的市场化运作中补回来。这样的交易在数量的得失之间转来转去,到石油不再被转移时,钱已经聚集在美国之外的地方了。1980年,WTM一年内就在石油倒手生意中赚取了超过20亿美元,平均每天经手的石油超过30万桶,而马克·里奇公司就占了WTM业务总量的10%甚至更多。1983年美国司法局起诉了包括里奇在内的国内不法石油商人,大卫和约翰被判处在德克萨斯的大斯布瑞监狱(Big Spring)服刑14个月。两人后来转为污点证人出面指认里奇和格林,时任联邦检察官的韦恩伯格(Weinberg)说:“这是我第一次听说马克·里奇。”
与此同时,另一个案件露头。从1974年开始,里奇的公司通过以物换物方式,用武器和其它货物从伊朗换取了大量石油;伊朗人质危机期间,美国政府禁止公民与伊朗进行贸易往来,但里奇的生意仍然在继续。而里奇瑞士公司的人则辩称,禁令对里奇AG无效,因为公司属于瑞士。每工作日5万美元的滞延罚金,最后累积到了1900万美元。
1982年,美国联邦法院对里奇AG公司在美国的里奇国际分公司的18位经理人发出传票。在大陪审团调查中,联邦检察官韦恩伯格传唤了50名证人,其中包括美孚、埃克和荷兰壳牌公司的总裁。但在瑞士Zug州的里奇对一切无动于衷,依然保持着每日的运营,并拒绝接受美国陪审团的传唤。1982年9月,联邦法庭以蔑视法庭罪指令里奇限期递送陈述文件;或者选择支付每工作日5万美元的滞延罚金,直至文件送达法庭为止。罚金最后累积到了1900万美元。里奇将里奇国际卖给了克雷伦敦(Clarendon)有限公司—一家雇员、地址、董事会都与里奇国际一样、银行信用由里奇亲自担保的新注册公司。这只是为了说明里奇国际公司已不存在。不久瑞士参与到事件中。瑞士驻美国大使安东·海格纳(Anton Hegner)向美国国务院递交了抗议书,声称美国政府的诉讼是对瑞士经济的威胁。尽管里奇不是瑞士公民,但Zug州的主要检举人说美国法院是在“收集经济情报”,并谴责美国是在“勒索”里奇,瑞士政府甚至还派出两名律师前往美国交涉,以表示当局对该案件的关注。然后涉足进来的是里奇最大的客户—前苏联。在1983年8月15日的前苏联《消息报》上,刊登出大字标题文章“公开的勒索”。文中写道:“对里奇先生的指控,是一种公开的勒索行为,一种企图通过经济制裁来威胁和干涉欧洲国家国际事务的行为。”
起诉由此已经演变成一件大张旗鼓的国际事件。1983年9月,韦恩伯格提交了一份51项罪名的控告,指控里奇和格林犯有诈骗、邮件和电信欺骗、逃税等罪。瑞士始终不认为该引渡里奇和格林,并且里奇很快得到西班牙政府批准,成为西班牙和玻利维亚的公民。1984年10月10日,属于里奇帝国的里奇AG、里奇国际和克雷伦敦有限公司承认犯有38项逃税案、1980年和1981年涉及违法石油利润5000万美元、欺骗美国政府等多项罪名,三家实体必须支付的罚金达到1.33亿美元。里奇和格林仍然在逃,尽管法庭对公司的诉讼已经结束,但两人依然必须面对诈骗、欺诈、逃税、通敌贸易等指控。接下来的17年是一场赌博,里奇和格林在瑞士等待时机。害怕在监狱里待上哪怕一分钟,但无论是权力还是财富,17年中有一件事是里奇始终不能做的—踏足美国国土,直到克林顿签下特赦令那一刻。里奇一直引以为傲的是自己的头脑,包括重返美国的这场权力“生意”。谈判早从1987年就开始,里奇表达出想返回美国的愿望,声称愿意以悔过书形式替代坐牢。但韦恩伯格和继任者对他的提议嗤之以鼻。一名前司法部官员说:“我们1992年曾经私下与里奇会面。但里奇甚至害怕在监狱里待上哪怕一分钟时间,而我们所能做的最大妥协是三年囚禁。”
克林顿声称赦免行为与众位以色列高级官员和犹太社团领袖的介入有密切关系—里奇曾对以色列的福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并捐助过加沙地区和约旦河西岸的教育和卫生事业。有一点毋庸置疑,特赦令与里奇对克林顿的捐赠有或多或少的联系。据说里奇的前妻丹妮丝及其家人在1992年至2000年间,对民主党的捐款超过100万美元,其中32万美元捐给希拉里竞选参议员;克林顿离任前,丹妮丝赠送了一套价值7375美元的家具,她的名字被克林顿图书馆刻在捐赠者牌上。(但当里奇大摇大摆回美国时,却是带着新任妻子吉斯拉,而全力拯救他的前妻丹尼丝得到的是200万美元的分手费。) 里奇一直坚称自己是以色列和西班牙公民,1991年联邦法庭已经裁定里奇不是美国公民,所以他无须依从美国法律。但事实上,如果里奇仍然是一个美国公民,他就应该对税务负责,无论他居住在哪里都好。所以美国税务局希望知道里奇在国外的17年是否报税,以及克林顿和希拉里夫妇是否牵涉受贿,因为非公民是不允许进行政治捐赠的。
将快速致富、政治、犯罪合而为一
里奇从事着遍及全球的黄金走私生意、伪装成日用品贸易的石油运输、表面是金属生意的秘密导弹交换、私底下贿赂美国的腐败官员,此外,他还从事核弹销售和交换或实物对换,以及恐怖分子们的黑市交易或者其它初级产品提取生意。有传闻说里奇多次通过伪装的金属和谷物交易安排和提供资金给美国和外国的杀手,据说他本人也是以色列的间谍代理。里奇和合伙人格林操纵着世界最大的金属贸易(例如中国的钨)市场,大部分交易通过乔治·布什的弟弟普雷斯科特(Prescott Bush)运行,甚至有报导说普雷斯科特的生意也涉及到日本黑手党。为了钨贸易,里奇在支付“佣金”或贿赂给克林顿竞选总统的同时,也大手笔地捐款给希拉里竞选纽约参议员。资金通过安提瓜岛、安道尔共和国这样的税务天堂和类似的避税黑洞点点漏入。在里奇违反美国对伊朗的石油禁令期间,他也是通过属于布什家族、国防部长切尼(Richard Cheney)及其同盟公司赚取到数亿美元。大部分交易都伪装成大豆和通货贸易,在芝加哥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所完成。布什总统就职的时候,对里奇经以色列运往伊朗的武器换石油交易未进行任何处置,里奇也是通过布什达成了与伊朗数百万美元交易中的一部分—其基金是经由证券业官员布莱恩(Earl Brian)转出的(此人后来借由与此案无关的另一起案件入狱)。
1990年代,在由美国CIA和世界银行主导的、攻击前苏联货币流通并最终导致莫斯科政府垮台的卢布事件中,里奇通过他最擅长的地区矿石开采和投机生意扮演了一个关键性的角色;另一个关键角色则是乔治·布什。“外界听到巨大的前苏联卢布危机,一方面可以用那些表面看起来令人难以置信的资料来解释,另一方面也涉及西方世界最敏锐的、不愿被碰触的政治神经。”当苏联一些银行倒闭的时候,一部分卢布被黑社会挪走,一部分消失无踪。而布什家族通过联邦储备系统的格林斯潘,用内幕交易、武器走私等方式成功地从前苏联转移了过万亿的卢布,并在家族世界各地的25个账号内洗这笔黑钱,其中甚至还包括英女王的私人账号。“里奇已经超越规则,他买下的是整个棒球场”在瑞士那个安全的天堂,里奇逃避了美国政府对他的一切控告。17年来,他在Zug成立了33间外国公司,始终受到瑞士官方的保护。
里奇为Zug创造了巨额税收。在瑞士的一份官方文件中,Zug的首席检察官(也是里奇一间公司的董事)声称,里奇对瑞士的经济发展起着非同小可的作用。Zug的市长Othmar Kamer 说:“我们不想失去里奇或其他类似他这样的人,他们对瑞士的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的六大税务贡献人包括里奇在内。”首席检察官的主要助理坐在里奇26家公司的董事席上,Zug的警察局长则是另外10名董事会成员之一。包括美国政府也从未放弃与里奇的商业往来。1985年,美国国会发现里奇通过帮助外国购买美国大麦和小麦的农业补助计划,与农业部进行了起码获利1亿美元的生意往来;1988年和1989年,调查人发现克雷伦敦有限公司向美国造币厂出售了价值3000万美元的镍、铜和锌;不久,内政部的请求被美国政府批准,允许里奇投资4500万在新开发的维尔克群岛设立氧化铝工厂。
尽管当局声称是由于疏忽达成了这些交易,但事实上在里奇多年来从未停止过的全球投资、金融、贸易和房地产生意中,至少有六家公司用的是他本人的名字。显然,他为了保护自己的秘密从未解雇过手下,据说即使公司运作不良也会照旧支付雇员的薪资,而里奇逃亡的日子里也是安排员工们走私或偷运金条给他。
马克·里奇集团(Marc Rich Group)的克里斯汀·科尼格(Christian König)在一份声明中称:“马克·里奇因脑中风在瑞士卢塞恩的一家医院去世。”预计他将于周四被安葬在以色列的特拉维夫。享年78岁。

阅读全文

与美国对伊朗禁运的商品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去意大利哪个旅行社 浏览:320
中国夺金点有哪些 浏览:576
伊朗旅游有什么礼品 浏览:632
为什么越南打不过韩军 浏览:49
印尼早期叫什么 浏览:436
意大利电影什么天堂 浏览:735
泰北虎鱼印尼虎有什么区别 浏览:971
中国在英国抢购什么最好 浏览:162
长沙飞伊朗要多少个小时 浏览:119
印尼BCA银行怎么转账到国内 浏览:843
印度首富都住哪里 浏览:42
巴西货轮到中国要多久 浏览:368
印度拳手如何练习 浏览:808
意大利语有哪些歌曲 浏览:454
印尼洗澡盆种什么花好 浏览:376
中国哪个国家的蔬菜最好 浏览:347
伊朗在中国之间位置是哪个地方 浏览:285
印尼人用的什么洗衣服 浏览:664
越南租界多少年 浏览:654
印尼片怎么这么真实 浏览: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