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伊朗英国曾互扣油轮,唐唐大英帝国,怎么能向伊朗服软
伊朗和英国互扣油轮的事情还向伊朗服软是因为英国自己内部的事情还很多根本就没有能力去应对伊朗。英国和伊朗两个国家,大家肯定是感觉英国的实力更要强一点,但是互扣油轮的事情中却是英国先服软这也引起了很多人的注意。
而这次的事情肯定美国会非常的失望,不过也证明了美国海上霸主的地位已经不在,现在英国只可能先处理好自己的“家事”,为美国做的事也必须得放弃才可以,如果不服软这可就是为美国送去了送去了“东风”,这才真的是损人也不利己啊!
‘贰’ 美国与伊朗正在紧张对峙,英国为什么要扣押伊朗油轮
美国与伊朗正在紧张对峙,英国之所以扣押伊朗的油轮。是因为英美是一伙一丘之貉。他们想联合打压伊朗。以达到他们想夺取伊朗石油的目的。
‘叁’ 外国油船进中国港口手续不全能靠港吗
不可以靠港卸货,必须具有完整的船东手续和船舶安全检验手续,进口原油指标和商业合同以及检化验,检疫检验手续,船上人员身份手续等,才能报关靠泊,否则不予办理。手续不全靠泊相当于走私。只能在锚地办理手续。
‘肆’ 世界最大油轮在波斯湾被击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这艘已经被打坏的穿又一次被修复好,并且改名为快乐巨人号,两年过后,这艘船又一次拥有新名字,也就是亚勒维京号,但是经过了几年的使用之后,它的性能已经逐渐退化,成为了一个浮动的储油和卸油的单位,当时他的名字叫做诺克·耐维斯号。
但是到了2009年,就算是作为储油的工具,它能发挥的作用也都很小,所以之后就被卖给了印度的拆船公司,在进行了一番拆解之后,过去的辉煌终于没有了载体,只有人么苦口相传的事迹,至于现在的油轮,在经过了严格的计算之后,只有30万吨,才是最合适的。
‘伍’ 伊朗港口
BANDAR MAHSHAHR/马赫沙尔港#
港口性质:河港#
经纬度:30°28′N,049°11′E#
位于伊朗(全称: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西南
部加扎尹(GHAZAIEH)河下游,距河口约50n mile,东南距霍梅尼港(BANDAR K-HOMEYNI)约5n mile,濒临波斯湾的北侧,是伊朗成品油输出港,由伊朗国家石油公司管理。 该港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盛行西北风。年平均气温18~30℃,最高曾达46℃,最低为1℃。全年平均降雨量约250mm。最大潮差约5.8m。
港区主要码头泊位是一个“T”形突堤码头,有6个泊位,岸线长1350m,最大水深13.6m。装卸设备有直径为152.4~406.4mm的输油管及拖船等,其中拖船功率最大为1103kW。装卸效率:柴油每小时2500吨,燃油每小时5000吨,汽油每小时2200吨,石脑油每小时2100吨。大船锚地水深达17m。该港进出口货物以成品油为主。
BANDAR KHOMEYNI/霍梅尼港#
港口性质:河港、设有转口区#
经纬度:30°25′N,049°04′E#
位于伊朗(全称: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西南
沿海加扎尹(GHAZAIEH)河下游,距河口约45n mile,濒临波斯湾的北侧,是伊
朗在1972年新建的主要外贸港口,西距伊朗主要炼油中心阿巴丹(ABADAN)80km
,南距输油港哈尔克(KHARG)80n mile。港口距机场约110km,有正规航班。
该港属温带大陆性气候,盛行西北风。年平均气温18~30℃,最高达46℃,
最低1℃。全年平均降雨量约250mm。平均潮高:高潮为5.2m,低潮为0.9m。
港区主要码头泊位如下:
码 头 类 别 泊位(个) 岸线长(m) 最大水深(m)
————————— —————— —————— ——————
GENERAL CARGO (杂货) 19 3463 10.4
BULK CARGO (散货) 15 2490 12
CONTAINER (集装箱) 5 1051 12.1
RO/RO (滚装货) 4 771
—— ———
43 7775
卸设备有各种岸吊、集装箱吊、可移式吊、装船机、吸谷机、铲车、拖船
及滚装设施等,其中岸吊最大起重达90吨,拖船功率最大为2353kW。装卸效率:
谷物每小时1400吨,矿石每小时175吨。集装箱场地达20万m∧<2>,谷仓容量为7
.5万吨。港区有铁路线可直接进行装卸。大船锚地水深达17m。该港转口区拥有1
8座过境仓库。年货物吞吐能力允1100万吨。1992年集装箱吞吐量为1.1万TEU。主要出口货物为矿石及硫磺等,进口货物以谷物及杂货为主。
港口中文名: 阿巴丹
港口英文名: ABADAN
港口代码: IRABA
港口缩写: ABD
所在国家: IRAN
经纬度: 30°22’0”N,48°13’0”E
时差: -3:30
锚地: 29-49-00N 48-47-00E
泊位吃水:
海图号: 3844
详细介绍: 伊朗阿拉伯河沿岸海港。采用东3.5区标准时。水的载重密度为1030。无盛行风向。无潮汐变化。强制引航。阿巴丹港无线电台呼叫信号EQZ。无节假日,一天24小时工作。港口服务设施有:修船、加燃料、小艇、医疗、牵引、淡水供应,无干船坞、给养、遣返和排污设施。港市有机场。港口有3个远洋船泊位,可停泊油轮和杂货船。
伊朗胡齐斯坦省港口城市。地理位置北纬30.4度,东经48.3度。位于伊朗西南端、阿拉伯河的阿巴丹岛上,距波斯湾约50公里,伊朗石油输出的集散地,伊朗国营石油公司总部所在地。人口约30万,是伊朗第五大城市。
早在阿拉伯帝国阿拔斯王朝时代,阿巴丹就是一座贸易重镇,以产盐和编席着称。14世纪,规模缩小为村落,经过与土耳其的周旋之后,于1847年归属波斯。自1909年英波石油公司在此设立管道终端炼油厂后,发展迅猛,成为现代化都市。1951年伊朗实行石油工业国有化,强行收回所有炼油设备,停止对英国输油4年。至1955年,英国政府终于同意放弃所有权。1980年两伊战争期间,位于伊朗和伊拉克边境地区的阿巴丹市遭受严重破坏,直到1990年之后方才逐渐恢复元气。
经济以石油提炼和运输为主。伊朗西南部油田地带输油管的终点,输往德黑兰、设拉子方面油管的起点。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藏和精炼基地,建有伊朗境内最大的炼油厂阿巴丹炼油厂及 石油化工厂。 阿巴丹炼油厂产量 占国内产量的60%,产品大多供出口,但两伊战争曾使产量下降。阿巴丹港在伊朗的石油输出方面占有重要地位,尤其是50年代前,为伊朗石油输出的主要港口,50年代后期改由马舒尔港输出,但阿巴丹港仍有重要地位。阿巴丹港拥有现代化设备,船只可在码头直接靠岸装载。境内设有国际机场。还设有阿巴丹技工学院
BANDAR ABBAS/阿巴斯港#
港口性质:海峡港#
经纬度:27°08′N,056°12′E#
位于伊朗(全称:伊朗伊斯兰共和国 THE ISLAMIC REPUBLIC OF IRAN)南部沿海霍尔木兹(HORMUZ)海峡北侧,是伊朗南部的主要港口,港外有格什姆(Q-ESHM)岛的霍尔木兹(HORMOZ)岛作屏障,又是一个天然良港。在两伊战争期间,由于该港远离战场而使货运逐渐繁忙。港口距机场约15km,有定期国际航班。
该港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上午多东北风,下午多南至西南风。年平均气温23~32℃,最高曾达40℃。全年平均降雨量约200mm。平均潮高:高潮3.3m,低潮0.7m。
港区主要码头泊位有11个,岸线长2020m,最大水深为12m。装卸设备有各种岸吊、可移式吊、汽车吊、浮吊、集装箱吊、叉车、牵引车、皮带输送机及拖船等,其中可移式吊最大起重能力为90吨,浮吊为70吨,集装箱吊为40吨,拖船功率最大为1839kW。油码头最大可靠4万载重吨的油船。装卸效率:矿石每天1500吨。仓库容量为3万吨,货物堆场容量达10万吨。1992年集装箱吞吐量为9.5万TEU。主要出口货物有铬矿砂、防锈漆、大理石、地毯、干果及杏仁等,进口货物主要有茶叶、糖、棉织品、谷物、火柴、化肥、毛织品及建筑机械等。
此外还有霍拉姆沙赫尔港(Khorramshahr),该港口和铁路、公路相连,交通非常便捷。经伊朗政府同意,该港和阿巴斯港(Bandar Abbas)和霍梅尼港(Bandar Khomeini)一道,用来运送钢铁等其他用于伊拉克战后重建的物资。
‘陆’ 伊朗的石油能够从陆路运到我们中国吗
对于伊朗的石油,个人觉得要实现从陆路到中国的话,难度还是很大的,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的提高,相信这一天应该会到来。
对于伊朗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在这个国家它的资源是相当的丰富,特别是对于石油来说是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和发展的资源。需求量很大,而且每年的石油出口量是非常大的。
而且从需求的角度来考虑,中国是需求量非常大的一个国家。所以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国内和伊朗之间的合作就显得相当的紧密。
毕竟在国内的这几年发展过程当中,也越来越注重周边国家的一些合作,尤其一带一路的政策也更进一步地提升了鼓励,加强了国家之间的交流,从而让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利用。
让自己的优势来弥补对方的不足,从而获得资源上的互利互补,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民享受到更大的权益。
而且中国作为伊朗石油出口的大国来说,也是希望在这一方面得到最大的改善,相信这一天会早日到来。
‘柒’ 油船漏油 为什么
漏油事件在石油生产、运输和使用过程中都会发生。其中生产和运输当中的漏油危害比较大,所以成为新闻,让人印象深刻。
油船一旦漏油,由于条件特殊,难以救援,所以危害极大!而用管道运输石油,虽然前期投入巨大,但是可控,而且比较安全,一旦发现露点、爆炸或地震等不可抗因素,可以及时关闭上游阀门,漏油量不会太大。
历史上,两艘油轮相撞的事例罕见,因为油轮一般速度都不快!一是油料经不起太大颠簸,二来油轮负重较大。油轮失事的原因主要有:
1、操作失误。比如船员擅自更改航道等。1989年,“埃克森-瓦尔迪兹”号即是船长喝酒误事,才导致触礁。
2、触礁。油轮吃水深,有专门的航道,一旦稍微有偏离,就容易触礁或搁浅。
3、救援难。海上天气恶劣,水上救援比路上难度系数大很多,救援不力。
4、爆炸。发生爆炸,一般来说,神仙也没办法!
5、翻船。油轮负重,一个巨浪把船掀翻了,没法救。海洋上的气象条件,比陆地上的天气预报还要复杂。
6、人为。比如1991年海湾战争的时候,美国(当时是老布什当总统)人为首的联合国军发起了沙漠风暴行动,伊拉克必败。为了泄愤和延阻敌人,萨达姆侯赛因命令伊拉克军队人为把科威特停在波斯湾上的油轮阀门打开,再点上大火,影响恶劣,危害极大!
附:50年13起最严重原油泄漏事故
1.“埃克森-瓦尔迪兹”号触礁事故
原油泄漏量:3.5万吨
这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1989年3月23日,超级油轮“埃克森-瓦尔迪兹”号(Exxon Valdez)船长约瑟夫-哈泽尔伍德(Joseph Hazelwood)为打发时间,同时也是为了御寒,喝了一瓶烈酒。在酒精的作用下,哈泽尔伍德的指挥出现失误,这艘1000英尺(约合304.8米)长的超级油轮偏离指定航道,在通过阿拉斯加州的威廉王子峡湾时,与水下礁石相撞,“埃克森-瓦尔迪兹”号船体裂开。超过1000万加仑的重油流入威廉王子峡湾冰冷、清澈的海水,在刺骨的天气作用下,周围数英里的海岸漂浮着像沥青一样的黑色粘稠物。
虽然按原油泄漏量计算,“埃克森-瓦尔迪兹”号触礁失事仅在史上最大原油泄漏事故中排名第53位,但它对美国的政治、流行文化和环保运动产生了重大影响,更别提对阿拉斯加州南部沿海脆弱的生态系统造成的冲击了。濒死及死亡野生动物的照片以及营救幸存动物的救援行动在美国媒体上被大肆宣扬。令人吃惊的是,“埃克森-瓦尔迪兹”号至今仍在服役,只不过它被改装成一艘矿砂船,归属香港一家航运公司所有,名称亦改为“东方海洋”号(Dong Fang Ocean)。
1989年艾克森石油公司在阿拉斯加发生油轮漏油事件,估计约1千万加仑的原油泄入海中(泄油量尚小于4万吨油轮的装载量),其对环境与生态造成极大的伤害,估计约25万只海鸟、2800头海獭、300只麻班海豹与250只白头鹰等动物死亡,及不计其数的鱼卵和其它植物的死亡.经法院于1991年裁决,针对该漏油事件之民事部份,分十年赔偿总金额9亿美金(约新台币270亿元),另刑事赔偿1亿美金,其中包含协助清理油污之费用等
2.“托利卡尼翁”号事故
原油泄漏量:12.3万吨
1967年3月18日,利比里亚籍超级油轮“托利卡尼翁”号(Torrey Canyon)触礁失事或标志着现代极其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的开始。在英国康沃尔郡锡利群岛附近海域搁浅以后,“托利卡尼翁”号泄漏了3800万加仑(约合12.3万吨)的原油,最后断为两截,沉入海底。事后调查发现,船长为了尽快到达目的地,擅自改变航道,酿成苦果。
英国政府对这个世界上第一起严重油轮漏油灾难准备不足。在决定将海面的浮油燃烧掉以后,首相哈罗德-威尔逊下令英国皇家空军将凝固汽油弹空投至事发水域,总共投放了42.1万磅(约合19万公斤)炸弹。一万多吨有毒溶剂和清洁剂被冲上受原油污染的英国和法国海岸附近沙滩,又对陆地和海上野生动物造成长期不利影响。
3.“奥德赛”号事故
原油泄漏量:13.2万吨
加拿大东部新斯科舍省附近的北大西洋海域向来不是一个平静的地方,尤其到了晚秋。1988年11月,美国籍油轮“奥德赛”号就在那里遭遇一起灾难性事故。当“奥德赛”号距离新斯科舍省700英里(约合1127公里)的时候,突然发生爆炸,船身断裂变成两截。火舌迅速吞没了船上13.2万吨的原油,回顾这起事故,原油燃烧或许是件幸事: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泄漏的原油没有被冲到新斯科舍省附近海岸。大西洋恶劣的天气条件令加拿大海岸警卫队无法到达“奥德赛”号船员最后报告他们所在的地点,等到他们最终赶到时,大部分原油已经烧掉。
4.“M/T天堂”号事故
原油泄漏量:14.5万吨
“M/T天堂”号(M/T Haven)以前名为“阿莫戈-米尔福德-天堂”号(Amoco Milford Haven),是超级油轮“阿莫戈-卡迪兹”号(Amoco Cadiz)的姐妹船。这艘23.369吨级的油轮被列为超级油轮(VLCC)的范围,爆炸发生时载有100万桶原油。爆炸使“M/T天堂”号迅速解体,6名船员遇难,14.5万吨重油泄漏到意大利热那亚港口的地中海。爆炸还点着了海面上的原油,约70%在随后的大火中被烧掉。“M/T天堂”号三天后才沉入大海,而阳光明媚的意大利和法国两国海岸花了十多年时间才恢复了当地优美的环境。调查人员后来发现,部分泄漏的原油沉入1600英尺(约合488米)深的海底,可能会在那里存在数十年甚至数百年。
5.“阿莫戈-卡迪兹”号事故
原油泄漏量:22.3万吨
“M/T天堂”号的姐妹船“阿莫戈-卡迪兹”号因1978年3月16日撞上法国布列塔尼海岸附近的波特萨尔岩礁,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而臭名昭着。当时,“阿莫戈-卡迪兹”号满载160.45万桶原油,因方向舵被一个巨浪损坏导致失控,撞上90英尺(约合27.4米)深的岩礁,使得这艘油轮断为两截,迅速沉入海底,到那时,船上全部的原油全部泄漏到海里。在盛行风和潮水的联合作用下,泄漏的原油漂到200英里(约合322公里)以外的法国海岸线,野生动物因此遭遇重创,共计有2万只海鸟、9000吨重的牡蛎以及数百万像海星和海胆这样栖息于海底的动物死亡。
6.“贝利韦尔城堡”号事故
原油泄漏量:25.2万吨
1983年,“贝利韦尔城堡”号油轮遭遇了像“奥德塞”号一样的状况,事发地区的风向和气候条件令泄漏的原油远离海滩和海岸线。与“奥德塞”号一样,“贝利韦尔城堡”号油轮因失控的大火导致爆炸,不过与前者不同的是,事发时,它距离南非开普敦海水浴场只有24英里(约合38.6公里)。
“贝利韦尔城堡”号灾难是发生在南非水域的最大原油泄漏事故。但是,除了对开普敦附近几个地区的环境造成有限的破坏以外,泄漏的绝大部分原油迅速消散,这归功于近岸风、好望角周围危险水域频繁的巨浪活动和快速的水流等因素。此外,当局将“贝利韦尔城堡”号船首部分拖入深海,使用炸药炸沉,也对抑制事故对生态造成的破坏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7.埃科菲斯克油田井喷事故
原油泄漏量:26.3万吨
33年前,位于挪威和英国之间的北海曾发生过一起原油泄漏事故,不失为“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灾难的可怕序曲。在挪威埃科菲斯克油田,菲利普斯石油公司的B-14号油井发生井喷,8天时间内共有8100万加仑的原油泄漏到大海中,直至B-14号油井被完全扑灭。井喷事故并没有破坏钻井平台,但炽热的原油、泥浆和海水混合物喷射到180英尺(约合54.86米)的高处。
据挪威国家污染控制中心介绍,“这起原油泄漏事故没有造成重大生态灾难。”美国公司Red Adair在与菲利普斯石油公司签约后,帮助扑灭了发生泄漏的B-14号油井。该公司事后认定,这起事故本来完全可以避免:在之前的一次维护中,工人将本可以预防井喷的机械设备(被称为井喷预防器)上下颠倒安装在了井口上。
8.“ABT夏日”号事故
原油泄漏量:26万吨
这是历史上最严重的海上原油泄漏事故之一,同时也是最鲜为人知的原油泄漏事故之一:伊朗籍油轮“ABT夏日”号(ABT Summer)在距安哥拉海岸以西约900英里(约合1448公里)的南大西洋水域沉没。1991年5月初,“ABT夏日”号在伊朗哈尔克岛装上了26万吨的重油,最终目的地是经由好望角,抵达荷兰港口城市鹿特丹。
在“ABT夏日”号绕行到非洲南端,开始向非洲的大西洋海岸进发时,货舱发生泄漏,并迅速引发火灾。5月28日,火灾引发了大爆炸,“ABT夏日”号被摧毁,船上的32名船员有五人死亡。到6月1日,海面浮漂的原油大部分已经燃烧掉,“ABT夏日”号残骸也沉入海底。随后寻找沉船的努力至今没有任何成果。
9.瑙鲁兹海上油田事故
原油泄漏量:26万吨
伊朗瑙鲁兹海上油田在两伊战争中多次经历战火,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却泄漏了大量原油。1983年,瑙鲁兹油田的运气尤其的糟糕:2月10日,一艘油轮与钻井平台相撞,造成油井以每天1500桶的速度漏油。在接下来的一个月,发生事故的钻井平台又遭到伊拉克直升机的袭击,引发火灾。
由于该地区当时属于战区,伊朗用了半年时间才扑灭燃烧的油井。伊拉克直升机还对附近一个钻井平台发动过袭击,造成原油泄漏,直至1985年5月才扑灭,此时距事故已经过去了两年,造成73.3万桶(相当于10万吨)的原油泄漏。这几起事故共造成瑙鲁兹油田8000万加仑(约合26万吨)的原油泄漏,20名工人在试图扑灭燃烧的油井时遇难。
10.费尔干纳盆地事故
原油泄漏量:28.5万吨
原油泄漏并不总是发生在油轮倾覆或钻井平台出现故障的时候,偶尔,也会发生在远离海洋或海岸线的内陆地区,而造成的环境破坏同样非常可怕。1992年的费尔干纳盆地(Fergana Valley)就是一个典型例证,那也是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内陆原油泄漏事故之一。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两国边境的费尔干纳盆地人口密集,从史前时期就一直是土地肥沃的农业地区,人口众多。
到了近代,技术人员在盆地下面发生了多个油田,从此被大量开采,但开采方式并一定正确。1992年3月2日,费尔干纳盆地的一个油井发生了机械故障导致井喷,最终,累计有8800万加仑(约合28.5万吨)的原油从油井喷出,流到附近盆地。
11.“大西洋女皇”号事故
原油泄漏量:28.7万吨
1979年7月19日,多巴哥岛附近的加勒比海水域遭受强热带风暴袭击。有两艘船被困在风暴中:满载原油的超级油轮“大西洋女皇”号(Atlantic Empress)和“爱琴海船长”号(Aegean Captain)。不幸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大西洋女皇”号和“爱琴海船长”号发生碰撞导致大爆炸,结果发生了迄今历史上最严重的油轮漏油事故。
大约220万桶原油外泄到多巴哥岛附近海水中,其中一部分燃烧掉落。在涉及海上原油泄漏事故上,20世纪70年代是人类历史上最糟糕的十年;如果这种事故的破坏在随后的几十年间得到了缓解,我们可以将这归功于油轮设计得到改善,例如双层船壳,能避免像“埃克森-瓦尔迪兹”号与“阿莫戈-卡迪兹”号遭受的事故。不幸的是,技术上的进步永远无法杜绝人为失误。
12.“伊克斯托克-I”油井事故
原油泄漏量:45.4万吨
这起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始于1979年6月3日,当时,墨西哥湾的“伊克斯托克-I”(Ixtoc I)油井发生爆炸,向墨西哥卡门城附近的坎佩切湾泄漏了大量原油。当局一开始对控制事态的发展很有信心,在第一次井喷以后不久,钻井平台即着火倒塌。原油继续从“伊克斯托克-I”向外流至墨西哥湾,一直到1980年3月油井才被封住,共漏出原油1.4亿加仑。
西风和一系列风暴使得部分泄漏的原油离墨西哥东部和得克萨斯州东南部海滩很远,但原油确实在1979年秋天污染了得克萨斯州的南帕德拉岛。“伊克斯托克-I”油井井喷期间及事故发生后对环境造成了严重冲击,尤其是泄漏的原油总量,使得人们希望此类灾难永远不再发生。
13.科威特漏油事故
科威特漏油事故
科威特漏油事故
原油泄漏量:136万至150万吨
迄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发生在第一次海湾战争时期的科威特南部。1991年1月晚些时候,萨达姆下令从科威特撤退的伊拉克军队打开石油管道、油井甚至停泊在港口的油轮的阀门,试图为避免军事失败做最后的挣扎。据估计,从1月23日至27日,至少有2.4亿加仑(最多可能达4.6亿加仑)的原油流入内陆和波斯湾。美国战机在1月轰炸了石油管线,试图阻止原油外泄。作为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原油泄漏事故,海湾战争漏油事故估计向波斯湾外泄了800万桶原油。浮油覆盖的最大区域达到101X42英里(约合163X68公里),厚度达5英寸(约合12.7厘米)。
附:2010年4月20日,半潜式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发生爆炸,两天后沉入墨西哥湾,造成11人死亡。爆炸冲击力撕裂了连接钻井平台和井口的长5000英尺(约合1524米)的管道,井口本身开始泄漏原油。美国当局很快便认定,每天有5000桶(约1万吨)原油泄漏到墨西哥湾,可能会引发一场破坏程度堪比30多年前“埃克森-瓦尔迪兹”号事故的环境灾难。至于最终泄漏的原油总量,恐怕同样是个天文数字,不要忘了,“伊克斯托克-I”油井被扑灭用了9个月时间。
‘捌’ 大型油船受港口限制问题如何解决
解决不了的,因为航道有限,重点是港口规划好了,后面的船才能进出,所以现在美海都是小船,
‘玖’ 格蕾丝一号驶离直布罗陀,真的就意味着伊朗在邮轮风波中大获全胜吗
今年7月4号,英国皇家海军以伊朗油轮“格蕾丝一号”违反欧盟禁令向叙利亚输送石油的理由,在直布罗陀海峡扣留这艘伊朗油轮。这样的举动导致了英国与伊朗的关系急剧恶化,在几次谈判不成之后,伊朗于7月19日在霍尔木兹海峡扣押了一艘英国油轮。
这些中东国家的抓捕充其量就是个小麻烦,真正可怕的是美国军舰也参与对伊朗油轮的抓捕。要知道美国目前为止已经在中东海域部署了四个航母战斗群,数十艘军舰。这些军舰要是抓捕伊朗油轮,那么伊朗油轮只能乖乖束手就擒。今年7月4号,英国皇家海军以伊朗油轮“格蕾丝一号”违反欧盟禁令向叙利亚输送石油的理由,在直布罗陀海峡扣留这艘伊朗油轮。这样的举动导致了英国与伊朗的关系急剧恶化,在几次谈判不成之后,伊朗于7月19日在霍尔木兹海峡扣押了一艘英国油轮。
‘拾’ 两伊战争期间,伊朗也曾封锁过霍尔木兹海峡,后来又是因何解除的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曾经发生过着名的战争,也就是两伊战争,在当时伊朗和伊拉克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那也是两个军事和经济的强国,那为什么两个国家到后来就走向了战争,这两个国家走向战争的原因就是领土争端,在伊朗和伊拉克这两个国家有着天然的分界线,那就是阿拉河,寸土必争,这两个国家都信奉宗教,民族矛盾特深,在加上两个国家的领导人也有一些私人恩冤,所以在1980年两伊战争爆发。
从1980开始打两伊战争,长达八年之久,到1988年结束,在这期间伊拉克无力在打两伊战争了,也没有能力在去轰炸伊朗的作贸易的油船,也指有保护自己的油船了,到了最后美国也指有自己跳出来拿美国自己的舰队来保护伊拉克和西方列强相关的油船,伊朗的国力经过8年消耗,也是力不从心了,也根本不是美国人的对手了。
到了最后不管美国怎么帮伊拉克伊拉克也无能无力了,后来也就是美伊的战争伊朗打不过美国伊拉克在这个时后也指有和伊朗停战,不过在美国强大的压力下,伊朗也指有为了本国的百姓能够过上幸福生活,伊朗也指有屈服美国人了,伊朗也取消了对霍尔木滋海峡的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