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第一次到伊朗,女生要怎么穿
女生进入伊朗之后,头巾必须要戴。
上衣长度盖住屁股。
不得穿短袖,短裤和裙子。
不得穿露脚趾头的凉鞋。
细高跟鞋也不要穿,因为在伊朗,只有妓女才会穿细高跟。
除了穿着要求比较严格,其他方面女性拥有特权。
比如地铁有专门的女士车厢,男士站着,女士可以坐着。
taxi有专门的女性专用。
候车厅有专门的女性等候区等等。
❷ 女人为什么要穿高跟鞋
在审美上,高跟鞋所蕴涵的内容则更为深远与丰富。高跟鞋在女人心目中成了一个完美的隐喻。漂亮得甚至看不出磨损与折痕的外表,穿上它时微妙的痛感,走起路来骄傲的节奏,这些是女人生活体验里的一个细节,更是女人向生活回馈美丽的过程。
高跟鞋除了增加高度,更重要的因素是可以增进诱惑。高跟鞋使女人步幅减小,因为重心后移,腿部就相应挺直,并造成臀部收缩、胸部前挺,袅娜的韵致应运而生。长期穿着高跟鞋,女人的小腿会逐渐变细,大腿的脂肪在长期的紧张中会转变成富有弹性的肌肉,至于腰肢,则向着性感的方向发展——这就是国外研究者们的成果。至于高跟鞋的副作用,有人指出,鞋跟与地面的硬接触,造成了脑震动,会引起女性智力的迟钝。
高跟鞋对于女人的重要性在于:一个不修边幅的女人可能会穿旅游鞋、拖鞋,但穿高跟鞋的女人绝对精神。高跟鞋和丝袜使得美丽经历了本质的转换,穿高跟鞋对女人的重要性绝不亚于在脸上抹脂粉,以前需要从头做起的事现在从脚做起,意义是极其重大的。
高跟鞋对于美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一个人要做什么光靠大脑想是不行的,得有行动。最好的强制措施就是发明一种东西,能让你自觉自愿地使用它,既符合大众的审美情趣,自己也觉得满意。高跟鞋就是这样的一种东西,它的发明基本上是男权社会的一个阴谋,除了使女人看上去更性感以外,它实际没有任何实用价值,而且使女人穿上它后不能跑,不能快步走,不能做保持平衡以外的一切事。这和中国以前的裹小脚没什么本质的区别,区别只在于东西方审美观的不同,也许多少还比裹小脚体现出一些人道。
人类需要有固有的道德束缚,但几乎人类的每一项发明都存在使道德滑坡的危险,其实道德这个观念是对人类天性的一种强制性的压抑,现代社会的时尚不过就是用看起来比较人道和科学的方式来释放原始的天性,越是现代化越是如此,比如说高跟鞋。
爱惜别人的优点是能够增加全社会的快乐的。女人都喜欢别人说自己漂亮,如果这个女人实在不漂亮,你也可以夸奖一下她的衣服、鞋子漂亮。这不失为一种权宜双方的万全之策。
❸ 为什么女人要穿高跟鞋
高跟鞋是女人装扮的一大利器,出入一些必要的会场,高跟鞋是一种基本礼仪。其实也不是说女人一定要穿高跟鞋,只是女人都习惯了穿高跟鞋,也有不少女人也穿平底鞋的哦。
高跟鞋会给人一种正式感,成熟感。不少女性外出逛街都喜欢穿高跟鞋,因为这样可以给她们增添一些魅力。有时候高跟鞋走路的声音在某些场合上还能体现出个人气场,给女性带来自信,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女性喜欢穿高跟鞋,给人一种女性一定要穿高跟鞋的错觉了。
❹ 高跟鞋是什么时代从哪里传入欧洲的,本为什么人穿的鞋子
历史由来
高跟的前辈起源于唐朝之前:李白的某篇古文中有提及,古人登山的履是一种类于高跟鞋的鞋子,高跟鞋可以让人在登山时可以更轻松。
14世纪:最早的高跟鞋可追溯到中国明朝时期,为明朝时新的女鞋,于鞋底后部装有4厘米至5厘米高的长圆底跟,以丝绸裱裹。北京定陵出土的尖足凤头高跟鞋,制作十分讲究。北京定陵曾出土尖翘凤头高底鞋,鞋长12厘米,高底长7厘米,宽5厘米,高4.5厘米。大多认为高跟鞋源于西方,中国的高跟鞋早于西方100年之久。
15世纪:法国宫廷服装师发明了高跟鞋。自那以后,鞋跟的高矮宽窄虽不时有变,但对高跟鞋的狂热却历久不衰。因为“鞋子与女人一同分享经历,不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无论身材肥胖或纤瘦,鞋子永远跟你在一起。”
16世纪:其实,在西方高跟鞋最初的出现,是为了方便人们骑马时双脚能够扣紧马镫。直到16世纪末高跟鞋才成为贵族的时尚玩意。据说身材矮小的路易十四为了令自己看来更高大、更威武、更具自信和更具权威,于是就让鞋匠为他的鞋装上4吋高的鞋跟,并把跟部漆成红色以示其尊贵身份。高跟鞋
17世纪:高跟鞋开始成为男女时装的一个重要元素。这时的高跟鞋有3寸高,鞋身相当细长,鞋跟与鞋底连成一体,若你有机会走到17世纪的街上,你会发现街上所有行人都穿着相同款式的鞋子,因为当时的造鞋技巧只能造出一款高跟鞋的样式。
18世纪:由17世纪末开始,人们开始尝试制造纤细的鞋跟,可惜支撑力不足,唯有加宽鞋跟的顶部以连接鞋底,到了18世纪后期高跟鞋的高度渐渐回落,取而代之是加上丝带及蝴蝶结的鞋子。
19世纪:可爱的MaryJane鞋款首次推出,这个款式在19世纪流行了长达50年之久,当时的造鞋技术已相当成熟,流行以不同用料如缎子、丝绸及皮革来造鞋,款式亦更加多元化。
尖头鞋即鞋头尖瘦的鞋,穿着可给人以美感。尖头鞋有着前卫新异,个性强 尖头鞋烈的特点,纤巧细致,鞋头犀利地指向前方,更显女人们雍容华贵的气质,高雅浪漫同时也流露了出来。女人们执着地迷恋上了尖头鞋,因为她能使女人的脚变得修长,脚背漂亮地弓起来,能让女人很自然地把胸部挺直,腹部内收,能把女人们的气质拔高到新的境界,拥有无限魅力。
尖头鞋源于法国。16世纪,法国有一个年轻英俊的伯爵,因长了一双畸形的脚,无论穿上什么样的鞋都要随着他的脚形而走样,他的双脚常常在舞会等交际场所成了太太、小姐们嘲笑的对象。这位伯爵曾想了很多办法来进行掩饰,但都不理想。
后来,他去找制鞋师傅,出重金请制鞋师傅按着他的特殊脚形为他设计并制做了一种尖头皮鞋。伯爵穿上这双皮鞋,不仅完全掩饰了双脚畸形,而且式样新颖,美观俊俏,竟使舞会上的青年男女赞不绝口。从此,尖头鞋很快在法国普及,后陆陆续续传入世界各国。
早在十五世纪之前,尖头鞋便已受到欧洲仕女的喜爱——即使十四世纪时这种鞋曾被批评为“既邪恶又淫荡”。追求流行不遗余力的女士们,不但比较谁的鞋最尖,为了将脚尖挤进那尖而窄小的鞋子里,当时甚至传出有女性把小脚趾切掉,好把脚尖挤进细鞋头的惨剧。
现代女性当然不至于重演这种“削足适履”的蠢事,但是既然流行界刮起尖头高跟鞋风,女性的脚尖自然舒适不到哪儿去。从20世纪80年末到90年初,女性的鞋款就一直在尖头式样上做文章,不少女性为了将脚尖挤进那有限的空间里,还真吃了一些苦头。到了2001年,市面上推出的鞋款,就以明显偏窄且尖的鞋头,还有细如长针的鞋跟为最大特色,很令人怀疑:“穿上去怎么走路?” 据说尖头鞋的流行还与“9·11”有关:“9·11”后,留在人们内心的恐慌赋予巴黎设计师新的创作灵感,他们想借服装带给人们和平的希望与快乐。因此,浪漫、颓废,随性、不拘的波希米亚风(英文为BOHEMIAN)成为2001年秋季推出的最为风行的时尚潮流。到了2002年春季,尖头鞋流行可谓达到了鼎盛,世界各个城市里满大街走动的大小女生,纷纷秀上细长的尖头鞋。在中国北京时尚商品云集的商场或卖场中,几乎所有皮鞋店的货架上都会有2/3的样品是尖头,有尖头带搭扣的高跟鞋、平底绣花的软皮尖头鞋、钉珠的尖头靴子……款式至少有二三十种。
到了2002年岁末,尖头皮鞋虽然还在大行其道,但细心的时尚人士已经从夏奈尔、瑟琳、菲拉格慕等品牌的皮鞋设计中注意到,原本尖尖的鞋头正在趋于柔和,不再是细尖型的,而是带点圆头或弧型的曲线。带一点圆润感觉的鞋给了都市女性新的时尚选择,也使原本个性十足的尖头鞋增加了女性的柔媚感。
相关故事折叠编辑本段
15世纪的一个威尼斯商人娶了一位美丽迷人的女子为妻,商人经常要出门做生意,又担心妻子会外出风流,十分苦恼。一个雨天,他走在街道上,鞋后跟沾了许多泥,因而 步履艰难。商人由此受到启发,立刻请人制做了一双后跟很高的鞋子。因为威尼斯是座水城,船是主要的交通工具,Christian Siriano 黑色高跟鞋商人认为妻子穿上高跟鞋无法在跳板上行走,这样就可以把她困在家里。岂料,他的妻子穿上这双鞋子,感到十分新奇,就由佣人陪伴,上船下船,到处游玩。高跟鞋使她更加婀娜多姿,路见之人都觉得穿上高跟鞋走路姿态太美了,讲求时髦的女士争相效仿,高跟鞋便很快盛行起来了。
另一说是法国国王路易十四,特制了高跟鞋,以抬高王者的高度。按时下的说法,他身材矮小,属于“三等残疾”。
(关于高跟鞋是路易十四发明的传说,应该是不靠谱的,路易十四生于1638年,而在凡·代克1635年完成的布上油画《查理一世行猎图》中,查理一世的脚上已经穿着高跟鞋了。)
前一说是美丽的不经意流露;后者虚荣的成分太浓,杂以政治因素,只能损伤眼球。
中国的高跟鞋可以溯源于明朝,定陵中出土的高跟鞋基本上已经有了现代的形状。而清代满族旗人所穿花盆底,高出的是中间鞋底,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高跟鞋。
不适人群折叠编辑本段
孕妇忌穿折叠
女性喜欢穿高跟鞋,因为高跟鞋能增加身高,弥补个子矮的缺点,就是身体 不矮的人,穿上高跟鞋也会显得身体更苗条。同时,穿高跟鞋还可以使人挺胸收腹,显得精神。此外,高度适宜的高跟鞋(2~3厘米为宜),鞋底的造型也正好符合正常人的足弓,这样可使脚掌受力均匀,无论是站立,还是行走都不会感到很累。有平底足的人穿高跟鞋还有矫形作用。高跟鞋但是妇女怀孕后,身体情况有了变化,肚子一天一天增大,体重增加,身体的重心前移,站立或行走时腰背部肌肉和双脚的负担加重,如果穿高跟鞋,就会使身体支立不稳,由于身体加重,脚的负担加重,走路或站立,都会使脚感到吃力。因此,孕妇不宜再穿高跟鞋。另外,因孕妇的下肢静脉回流常常受到一定影响,站立过久或行走较远时,双脚常有不同程度的浮肿,此时穿高跟鞋由于鞋底、鞋帮较硬,不利于下肢血液循环。
孕妇最好穿软底布鞋、旅游鞋,这些鞋有良好的柔韧性和易弯曲性,还有一定的弹性,可随脚的形状进行变化,所以穿着舒适,行走轻巧,可减轻孕妇的身体负担,并可防止摔倒等不安全的因素发生。
产妇不宜折叠
高跟鞋是女性非常喜欢的鞋子,但不适合产妇穿。
穿上高跟鞋后,人很自然地重心前移,保持抬头挺胸收腰的姿势,看起来非常精神,穿梭在人群中越来越自信。但由于骨盆前倾,腰部后仰,人体负重力曲线大大改变,过度的腰部后伸、背肌收缩绷紧,腰椎小关节和关节囊处于紧张状态,长期下去,关节囊和腰背肌易发生劳损,引起腰痛。腿部、会阴和下腹部的肌肉处于紧张状态,影响盆腔的血液循环,也会引起腰骶部疼痛。
产妇坐月子期间可以准备一双舒适的平底鞋,以穿布鞋或拖鞋为好。
少女不宜折叠
自从高跟鞋问世,就一直倍受爱美女子的青睐,因为穿上它,不由就会昂首、挺胸、收腹,尽显女性曲线风采。女孩进入青春期,随着生理与心理的成熟,爱美之心日趋强烈,高跟鞋开始被她们关注,许多初、高中女孩都会有自己的一两双高跟鞋。
众所周知,少女正处于青春发育期,足骨、脊柱、骨盆都未发育成熟,在外力的作用下很容易弯曲、变形。高跟鞋就会成为一种外力。不仅如此,高跟鞋还会影响将来生育。因为穿高跟鞋身体必然前倾,这样对骨盆的压力就加重了,骨盆两侧被迫内缩,必然造成骨盆入口狭窄。因而,少女如果一直穿高跟鞋的话,婚后生育就有可能出现分娩困难。妇产科临床如果遇到这种病例,就不得不采取剖腹产,这会给产妇带来更多的痛苦和麻烦。
另外,穿上高跟鞋人体重心前移,全身重量会过多的集中压在前脚掌上,趾骨会因此负担过重而变粗,这不仅影响了关节的灵活,而且有可能造成趾骨骨折。还有,少女穿高跟鞋时间长了,就可能患平足症或痉挛性足痛,甚至走不成路了。
从生物力学的角度看,女孩子最好是穿坡跟鞋。穿坡跟鞋,身体重心既不前移,也不后移,不仅能预防肌肉和关节损伤,还能免除穿平跟鞋所引起的小腿后部肌肉过度紧张。
❺ 在历史上,伊朗发生过什么样的变化
历史以来,西方国家普遍是政权和宗教的关系紧密,但一般来说神职就是神职,国王就是国王,二者基本不会有彼此之间角色的互换。
此后,霍梅尼领导下的伊朗经济逐渐倒退,再加上后来的两伊战争和欧美的经济制裁,伊朗经济就更是雪上加霜。而先前的福利政策虽然出发点是好的,却也导致了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下降,但是如果削减的话,又肯定会招来大量反对。
❻ 为什么会有高跟鞋
高跟的前辈起源于唐朝之前:李白的某篇古文中有提及,古人登山的履是一种类于高跟大的鞋子,可以让人在登上时可以更轻松。 14世纪:最早的高跟鞋可追溯到中国明朝时期,为明朝时新的女鞋,于鞋底后部装有4厘米至5厘米高的长圆底跟,以丝绸裱裹。北京定陵出土的尖足凤头高跟鞋,制作十分讲究。北京定陵曾出土尖翘凤头高底鞋,鞋长12厘米,高底长7厘米,宽5厘米,高4.5厘米。 精美绝伦的艺术品
大多认为高跟鞋源于西方,中国的高跟鞋早于西方100年之久。 15世纪:法国宫廷服装师发明了高跟鞋。自那以后,鞋跟的高矮宽窄虽不时有变,但对高跟鞋的狂热却历久不衰。因为“鞋子与女人一同分享经历,不论你处于人生的哪一个阶段,无论身材肥胖或纤瘦,鞋子永远跟你在一起。” 16世纪:其实,在西方高跟鞋最初的出现,是为了方便人们骑马时双脚能够扣紧马镫。直到16世纪末高跟鞋才成为贵族的时尚玩意。据说身材矮小的路易十四为了令自己看来更高大、更威武、更具自信和更具权威,于是就让鞋匠为他的鞋装上4吋高的鞋跟,并把跟部漆成红色以示其尊贵身份。 17世纪:高跟鞋开始成为男女时装的一个重要元素。这时的高跟鞋有3吋高,鞋身相当细长,鞋跟与鞋底连成一体,若你有机会走到17世纪的街上,你会发现街上所有行人都穿着相同款式的鞋子,因为当时的造鞋技巧只能造出一款高跟鞋的样式。 18世纪:由17世纪末开始,人们开始尝试制造纤细的鞋跟,可惜支撑力不足,唯有加宽鞋跟的顶部以连接鞋底,到了18世纪后期高跟鞋的高度渐渐回落,取而代之是加上丝带及蝴蝶结的鞋子。 19世纪:可爱的 MaryJane 鞋款首次推出,这个款式在19世纪流行了长达50年之久,当时的造鞋技术已相当成熟,流行以不同用料如缎子、丝绸及皮革来造鞋,款式亦更加多元化。
❼ 伊朗妇女为什么戴面纱
这是伊教教法的规定,其意义为:
1、不许炫耀美色。
2、维护妇女的尊严。
3、尊重妇女的权益。
4、端正社会风气。
5、保护妇女的身心健康。
1979年以后,伊朗最高精神领袖霍梅尼提出了既不要东方,也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主张。其中一个重要的举措,是在伊朗国内执行严格的宗教政策。
霍梅尼对妇女面纱十分重视,曾经说过:“伊斯兰革命最伟大的成就就是恢复了面纱——如果除此之外没有其他成就,对革命也就足够了。
”20世纪80~90年代,伊朗政府对面纱的长度与颜色,以及身体必须被遮盖的部分都有明确规定,黑色之外或者过短的面纱被称为“不完美面纱”,穿戴“不完美面纱”者要遭受舆论攻击或者被处罚。在当今世界,像伊朗这样严格执行伊斯兰教法、对妇女面纱作严格规定的国家已属少数。
❽ 女人为什么喜欢穿高跟鞋
因为穿上高跟鞋对女人外在形象的提升有非常明显的效果。在我看来有如下4点原因.
1.提升身高。
女人都希望自己身材高一点,使自己显得更加高挑和更具魅力。对于身高偏低的女性来说,高跟鞋是提升身高的最佳方式。
2.从身材比例来看。
穿上高跟鞋能增加腿部的长度,使人的身材比例接近最佳比例,也就是黄金分割比例。以肚脐为界,上半身和下半身的比例为0.618(上/下=0.618)。保持这个比例的身材,最有吸引力。
3.从身体线条来看。
穿上高跟鞋能让人的重心前移,后背向后微仰,前胸挺拔;小腿和臀部肌肉收缩,有收缩小腿肌肉,提臀收腹的效果。这就使人整个身体线条呈现出一定的曲线,增强了女性的吸引力。
4.从行走仪态来看。
因为高跟鞋稳定性差,所以女人穿上高跟鞋后,走路的步伐就会减小,走路时会小心谨慎以防跌倒,这会让行走仪态显得端庄精致。
正是由于穿着高跟鞋对女人魅力有很大的提升,所以在一些较为正式的交际场合,女人都选择穿高跟鞋。也正是这些因素,让高跟鞋在所有的鞋子中成为性感的代名词,也让高跟鞋成为女性的一个必需品。
对于每个成熟女性来说,即便是穿起来不尽舒服,却依然想拥有一双自己满意的高跟鞋。这里说的高跟鞋,主要是指细跟尖头的高跟鞋。对于一些异形高跟鞋,比如松糕鞋、厚底船鞋之类的,则有各自不同的作用。
❾ 女人为什么都要穿高跟鞋
虽说大量的医学报告都在提醒,女人穿高跟鞋会影响脊椎,骨盆,&%*&^%^的发育等等,可我实在难以抵抗其的美丽,不仅能拉长我们的小腿比例,还能让我们走路摇曳风姿,只要是女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穿上高跟鞋再配衣服,再不出彩的搭配都能散发出女性的妩媚.
这就是<sex and the city>里的carri为什么会说,"“站在高跟鞋上,我可以看到全世界”的原因.她疯狂喜欢着Manolo Blahnik,甚至为此没有钱购买房子,也心甘情愿.
但,这好象不是我的风格.
不过,只要是女人,是一定要拥有高跟鞋的,要多少双?
这个嘛?,越多越好,至少一年四季各一双,这是基础.
买高跟鞋千万别心疼钱,越贵的鞋能让你的脚疼痛时间越少,一分价钱一分货,这是恒古不变的规律.
刚刚参加工作的我没有经验,第一双高跟鞋就是在小店里购买的,结果还臭美得穿着它到工厂看货,乖乖,那一天所经历的折磨几乎是至今为止的总和,站立,走一步路都是疼痛,几乎都有想撞墙的心,现在已经想不起那天是怎么回家,估计和爬已经没有太大差别了.
从那此惨痛的经历之后,有很长时间都不敢买高跟鞋.
高跟鞋中穿着最舒服的是松糕鞋,把人足足拔高十几公分,脚还一点都不痛.
更重要的事情是,穿这样的鞋子,能满足自己对所有衣服的幻想,以前,因为不完美的体型,总会有这能不穿那不能穿的烦恼,可是一旦拥有了这双鞋,这些所有烦恼都不成问题了,想怎么打扮就怎么打扮,真是幸福极了.
当然,松糕鞋也是有问题的,越高的话重心不容易掌握.自己就曾穿着它,摔了十几跤,不过,为了美丽,付出这些代价,还是值得的.
还有一种高跟鞋是超细跟的,这绝对是给女人增加优雅的鞋子.
但,这种鞋子似乎天生高贵,只适应某些特定的场合,若是走到大街上是要吃苦头的,尤其是马路上有那种为了装饰设计的小洞洞.
前几年的夏天,我就因为这种鞋子被卡在了深圳的大马路上,动弹不得,起初为了保持淑女风范,还是一边面带微笑,一边不动声色的死命拉鞋,后来干脆把鞋脱下来,像拔萝卜一样拔了出来,说有多丢人就有多丢人.
虽说为高跟鞋没少吃苦,可用胡子小姐的话来说,在受罪的美丽和舒适的平庸上选择,我只选择前者,因为前者能让我觉得幸福.
是呀,高跟鞋是能让女人感受到幸福,所以,一定要拥有它.
文章引用自:
❿ 伊朗为什么女性地位低
伊朗女性地位低是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并不认为男女完全平等,他认为男人是维护女人的,因为真主使男人比女人更优越。妻子应当服从丈夫,妇女要降低视线,遮蔽身体,不要炫露美丽,此外还要求妻子们蒙上面纱等。
伊斯兰教法的权威性使得束缚妇女的种种习俗得以长期延续,直到现代,随着民主思想的传播,现代化运动的开展,伊朗国内领导人的更换,广大伊朗知识妇女的斗争以及伊朗的传统派与现代派力量较量的此消彼涨,伊朗妇女的地位才开始转变。
(10)伊朗女子为什么有高跟鞋扩展阅读
伊朗女性地位的转变:
1925年12月,礼萨汗夺取伊朗王位,在妇女问题上颁布了许多新的措施,妇女的地位因此也得到很大的提高。
1935年,伊朗把女子的最低结婚年龄提高到15岁。1967年,伊朗政府又颁布《家庭保护法》,限制一夫多妻,除非“有钱让几房妻子过一样的生活,证明第一个妻子不生育或有不治之症”,才允许娶第二房妻子。
1979年,始终恪守伊斯兰教义的霍梅尼,以反对巴列维国王的专制腐化、恢复伊斯兰传统为号召,推翻了巴列维王朝。霍梅尼上台后,提出要按先知的圣训和《古兰经》的原教旨,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国家。在这种形势下,伊朗妇女解放运动出现倒退。
1989年6月,霍梅尼病逝,继任者哈梅内伊和总统拉夫桑贾尼都是温和派,伊朗的对内对外政策又逐渐向开放,务实方面转化。在妇女政策方面,也开始逐渐纠正霍梅尼时期的许多保守作法。
1990年,拉夫桑贾尼又提出,妇女应该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在伊朗的艺术、教育、政治和宗教中,都迫切需要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