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伊斯兰教不是很保守的吗,为何肚皮舞这种衣着暴露的舞蹈却发源于伊斯兰国家
因为
1. 肚皮舞在伊斯兰创立之前即流传以久。
2. 在中东以前的肚皮舞不是现在我们看的这个样子,穿的是又宽又大、可以遮住身体线条的民俗式外衣或长袍,唯一的装饰就是一条方巾或腰带,围在臀部以突出腰胯动作。
3. 在美国这个舞蹈先被命名成有色清意味的肚皮舞。然后在好莱坞电影中大量出现,服饰完全大改,改成露肚皮,亮片彩珠装饰的胸衣和腰饰、开叉长裙,满足西方文化中存在的那种对奥斯曼帝国后宫的那种感官刺激的臆想。。。结果成了肚皮舞的经典形象。
4. 然后这个美国版的完全变质,名字都改了的的“肚皮舞”又流传回中东。那时候西方游客到埃及土耳其旅游,看肚皮舞看到的不是他们想象中的形象。为了满足西方游客的这种心理期待,招揽客源,埃及的夜总会开始让肚皮舞娘们穿上和电影中一样的肚皮舞服装。而首开先河的就是一位名Badia Masanbi的夜总会老板,她本人也是一名舞者,1926年,她开设了埃及第一家夜总会,也正是她的夜总会,在30年代最先引进了好莱坞电影中的肚皮舞服装。从此,埃及舞者们便接受了这种专门的肚皮舞服装。这种肚皮舞服装样式一直沿用至今。
一句话,伊斯兰国家被冤枉大了。
下面是更详细的说明
伊斯兰教的创立,是西元七世纪的事,在此之前,从上古社会,肚皮舞即开始流传于民间,即使是宗教,也无法全面的控制民众,民间的传统习俗往往是非关宗教的;且肚皮舞一直都是女性之间聚会时的舞蹈,并非表演性质。所以宗教更是不需干涉。
其实不只伊斯兰,在古代社会,无论什麽宗教,在中国、在欧洲、在世界许多地区都觉得女性不该抛头露面,也一直轻视所谓的女性艺人(歌手、舞者、演员等)。而肚皮舞,是直到19世纪西方殖民者来到中东以后才首次见到的。据说是埃及当地的吉普赛人(或称Gawazee),这些民族一向游走在社会边缘,不受主流社会的规范,因此当西方驻军在埃及时,这些吉普赛人向他们卖艺(注二)赚钱。
而后到了资本主义的世界:美国。20世纪初在芝加哥世界博览会,在一堆科技展览中,一位商人独具慧眼,弄来了一个埃及舞者,并大张旗鼓的宣传:来喔~来看古怪东方的Belly
Dance!这就是在中东原本被称做的Oriental的舞怎麽变成了belly dance。该位商人为求耸动,特意将这个舞蹈以身体部位为名。在保守的20世纪初,直呼女性身上的部位是非常不礼貌的,其实对该位商人来说,本想叫HipDance (屁股舞)的,但Hip在当时更是冒犯之词,所以找个比较中性的belly。
这就是为什麽很多人隐约觉得肚皮舞这个名称不雅。其实没有什麽舞蹈是直接用身体运动部位做名称的。芭蕾舞不称做脚尖舞;佛朗明哥不称做踏脚舞;森巴舞不叫臀部舞;国标舞不叫扭腰舞;连踢踏舞都是取其特征,而不叫leg或feetdance。
说回芝加哥博览会,即使叫BellyDance,当时表演的舞者也是身穿全身的长袍,髋部系一条带子而已,并未露出肚皮。所以就产生了这样的结论:肚皮舞的衣着,并非从头到尾都这麽暴露。
也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肚皮舞的衣着,是怎样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呢?
其实肚皮舞正式成为表演的专业,是在美国,在电影发明之后。早期好莱坞引进了许多中东舞者,拍了许多有肚皮舞的电影。许多后来的大师级舞者都有在当时的电影中演出。为求电影的效果,肚皮舞的服装渐渐"定装",胸罩式的上衣加上飘逸的裙子等。而肚皮舞首次的"编舞",也是发生在当时的美国。很有趣的,许多人看到好莱坞早期的肚皮舞电影时会发现舞群里有几个赫赫有名的中东肚皮舞者。但是怎麽跳的如此笨拙不堪呢?
其实因为之前在中东,舞者一向都是即兴跳舞,从来没有编过舞,因此到在电影里演出制式的舞码反而不习惯呢。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起,越来越多的西方游客来到埃及旅游,除了瞻仰金字塔、人面狮身像,更想要一睹肚皮舞娘的芳容。但在那个时候,埃及并没有特定的肚皮舞服装,事实上,就是在表演场合,舞者也是穿着又宽又大、可以遮住身体线条的民俗式外衣或长袍,唯一的装饰就是一条方巾或腰带,围在臀部以突出腰胯动作。但显然,这样的保守形象与好莱坞电影中美艳迷人的肚皮舞娘形象相去甚远,是远远满足不了西方游客对肚皮舞的审美期待的。为了满足西方游客的这种心理期待,招揽客源,埃及的夜总会开始让肚皮舞娘们穿上和电影中一样的肚皮舞服装。而首开先河的就是一位名叫Badia Masanbi的夜总会老板,她本人也是一名舞者,1926年,她开设了埃及第一家夜总会,也正是她的夜总会,在30年代最先引进了好莱坞电影中的肚皮舞服装。从此,埃及舞者们便接受了这种专门的肚皮舞服装。这种肚皮舞服装样式一直沿用至今,即我们今天所见到的卡巴莱肚皮舞服装,性感、华美而闪耀。
肚皮舞在当时的美国掀起了一鼓热潮。中东接着也掀起了电影热。埃及即是当时的电影重镇。出产了许多许多肚皮舞电影,许多肚皮舞者发展至登峰造极。土耳其也发展了许多肚皮舞电影,产生肚皮舞明星。俱乐部、夜总会夜夜笙歌,许多现在和当时知名的肚皮舞巨星当初都是在这些场所的表演成名的。
但是,肚皮舞后来在埃及却渐渐没落。有一阵子埃及是开放的,但是当欧美国家与中东国家关系越趋紧张,伊斯兰复兴派就会在社会上取得较大势力。伊斯兰原教旨主义(注三),也是媒体常称的基本教义派,后来在埃及势力扩大,打压肚皮舞,许多肚皮舞夜总会歇业或转型,靠肚皮舞为生的舞者渐渐退出,或转至欧美发展,很多知名的舞者则退休了,因为受够了基本教义派的攻击及污辱;现在留在埃及知名的肚皮舞舞者,出入总是要一层层保镳保护。
所以其实肚皮舞在现在的中东的发展,要看该国的政治社会情势。并非中东所有国家都是很保守的。并非只要是穆斯林为主的国家都只有一个样貌。
土耳其一直采取政教分离、黎巴嫩有各半的基督徒和穆斯林,有兼容并蓄的传统;叙利亚由什叶派的Alevi主政,Alevi是伊斯兰中十分开明的教派、埃及自古即是阿拉伯文化及艺术、娱乐中心,也曾经十分开放、伊朗在革命之前也十分开放、伊拉克的侯赛因不以宗教治国,女性不被约束,也算开放;巴林也是较为开放的地方,有海湾夜总会之称。
这些国家,都比较有肚皮舞者在当地发展(现在伊朗则没有了)。但伊朗跟伊拉克现在肚皮舞者几乎绝迹了,伊拉克在美国入侵之后,教派暴力冲突,女性的人身安全变的非常危险,且因美国对当地的侵略,基本教义派开始高涨。
但是因为西方与中东国家关系越来越紧张,当有外力的侵略时,当地很容易会倾向排外及回归传统、自我认同、民族主义,如果有心人加以操作,就变成基本教义派的掌控。这也是中东地区所努力面对的问题;也是中东的肚皮舞者面对这个潮流所会遇到的困境。
B. 肚皮舞是哪里的舞蹈
肚皮舞(阿拉伯语:قص شرقي 或 رقص بلدي),是一种带有阿拉伯风情的舞蹈形式,起源于中东地区,并在中东和巴基斯坦、印度、伊朗等其他受阿拉伯文化影响的地区取得长足发展,19世纪末传入欧美地区,至今已遍布世界各地,成为一种较为知名的国际性舞蹈。肚皮舞是较为女性的舞蹈,其特色是舞者随着变化万千的快速节奏摆动臀部和腹部,舞姿优美,变化多端,而且多张显阿拉伯风情,以神秘着称。近些年,肚皮舞也作为一种深受女士喜爱的减肥方式在世界各地广为流行。
详情请参阅:http://ke..com/view/17138.htm
好了!有问题再提吧!
C. 肚皮舞最早是哪个国家的
肚皮舞是中东、中亚、埃及的古老的传统舞蹈,具体哪个国家,史学界还没统一,埃及说起源于他们国家,伊朗又说是他们先跳的,说不清啊!
但明确的是,大致地域在中东、中亚、埃及!应该知道这些就够了吧!
D. 肚皮舞起源于哪个国家
肚皮舞是源自于埃及,“肚皮舞”是源于古埃及人对生育女神的崇拜。肚皮舞阿拉伯原名为 raks sharki 意指东方之舞,因此又称“东方舞蹈”。一般地认为肚皮舞是中东、中亚、埃及的古老的传统舞蹈。 这种舞蹈形式逐渐发展为一种民间艺术,并最终成为广泛流行于中东地区各国的一种独特的娱乐和表演形式,是神秘的阿拉伯文化艺苑里的一朵奇葩。
E. 肚皮舞是哪个国家的
一般的印象肚皮舞是源自于埃及 它是一种带有阿拉伯风情的舞蹈形式,起源于中东地区,并在中东和巴基斯坦、印度、伊朗等其他受阿拉伯文化影响的地区取得长足发展,19世纪末传入欧美地区,至今已遍布世界各地,成为一种较为知名的国际性舞蹈。肚皮舞阿拉伯原名为 "Raks Sharki" 意指东方之舞,因此又称“东方舞蹈”。一般地认为肚皮舞是中丁、中亚、埃及的古老的传统舞蹈。
F. 维吾尔族诺如孜节的来历
来历:
“诺茹孜节”起源于中亚地区,距今至少已有三千年的历史。以往过着游牧和半游牧生活的人们在冰雪消融、草木返青、牲畜产仔的时节,都会以这一传统佳节欢庆新生活的开始。在这一天,过节的人们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预祝在新的一年里平安幸福,人丁兴旺,五谷丰登。
“诺鲁孜节”节仪式在节日的黎明后开始。节日当天,各家的家长首先起床,在房屋正中燃烧起一堆松柏树枝,将冒烟的树枝在每人头上转一圈,预祝他们平安快乐。然后,家长把冒烟的松枝带到牲畜圈门口,让畜群在烟上通过,祈求牲畜膘肥体壮,迅速繁殖。
维吾尔族简介:
维吾尔族(维吾尔语:ئۇيغۇر,英语:Uygur),民族语言为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分为中心、和田、罗布三个方言。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主要分布于天山以南,塔里木盆地周围的绿洲是维吾尔族的聚居中心,其中尤以喀什噶尔绿洲、和田绿洲以及阿克苏河和塔里木河流域最为集中。
天山东端的吐鲁番盆地,也是维吾尔族较为集中的区域。天山以北的伊犁谷地和吉木萨尔、奇台一带,有为数不多的维吾尔族定居。此外,在湖南省桃源县和河南省渑池县,也有少量维吾尔族分布。
(6)古伊朗的传统舞蹈叫什么扩展阅读:
节日活动:
新疆各地还将举办盛大的活动迎接春天的到来,身着节日民族服装的柯尔克孜族人弹着库姆孜(三弦琴),跳起模仿猎鹰飞翔动作的传统舞蹈。
活动中还有许多柯尔克孜族人传统的体育竞技游戏,例如斯力钦切克(柯尔克孜族的荡秋千游戏)、吾帕依(羊拐游戏)、别提哈力(扑克牌游戏)、别什塔什(五颗石子游戏)等民族特有节目。
传承保护:
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塔城地区申报的“诺茹孜节”入选,列入民俗项目类别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G. 什么是东方舞
东方舞,是一种带有阿拉伯风情的舞蹈形式,起源于中东地区,并在中东和巴基斯坦 印度 伊朗等其他受阿拉伯文化影响的地区取得长足发展,19世纪末传入欧美地区,至今已遍布世界各地,成为一种较为知名的国际性舞蹈。
东方舞又称(肚皮舞)原名为 raks sharki ,一般地认为东方舞是中东 中亚 埃及的古老的传统舞蹈
H. 肚皮舞是印度舞蹈吗
不是!
肚皮舞源于中东地区,是最古老的舞蹈之一。最早是作为一种宗教仪式,叙述有关大自然和人类繁衍的循环不息,庆祝妇女多产以及颂扬生命的神秘。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肚皮舞是以腹部的摇摆为主要动作,并且要求光着脚,这是为了保持和土地的联系。这种舞蹈形式逐渐发展为一种民间艺术,并最终成为广泛流行于中东地区各国的一种独特的娱乐和表演形式,是神秘的阿拉伯文化艺苑里的一朵奇葩。
埃及为肚皮舞的发源地,肚皮舞至今已经有3500年的历史
而印度舞只有1500年历史
I. 电影里古代波斯男人穿着类似大裙摆长裙一样的服装跳着一种原地不停旋转的舞蹈,能介绍一下这种舞蹈吗
土耳其托钵僧旋转舞
土耳其中部的Konya,是该国着名的宗教圣地,是伊斯兰教神秘教派的始创地,创教者名Mevlana。他是十五世纪时的一位伟大诗人及哲学家,此宗教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是其旋转舞蹈。顺理成章,Konya也是旋转舞的发源地,外国旅客却绝少前往。
现在到Konya,仍可看到纪念Mevlana的庙宇、其埋葬的墓地及衣冠冢,在旁边还有其它圣贤的腊像,可惜没有外文解释。
旋转舞的哲理是:他们相信万物无时无刻都在旋转,人的构成分子也与宇宙中的地球和星球一起旋转,人出生至逝世,从年轻、长大、老去,都是一个循环,是生生不息的,犹如旋转不停。他们便利用自己的旋转达到与神的沟通及接触。可能你对此旋转舞也有印象,跳舞者穿着白长袍及戴上啡色高帽子,他们转身时,白袍转成圆桌子般,十分漂亮。他们进行的仪式称之为Semaz,但并不易看到。
一般先由一位长老带领一群舞者入场,敬礼后脱去外袍,便开始旋转,右手向上,表示接受神的赐福及接收从他而来的能量;头向右侧,表示没有了自我,及完全接受神的安排;左手向下半垂,手掌向下,表示将神所赐的能量传于大地及其它人民,广播于世间。他们不停地转,直至转至头晕脑胀,他们认为在自己半昏迷时,便是与神最接近的时间。许多前往此城的人,必想欣赏当地的特色舞蹈,看全男班的舞蹈员在台上转呀转的。
在伊斯坦布尔也有一博物馆有此仪式公开让人参观,但每月仅几次,所以要看能否刚好在适当时间前往。前数年成龙的一出电影便有土耳其旋转舞的画面。
J. 伊朗文化的艺术
考古发现,波斯人在公元前4000年已进入铜器时代。据称,伊朗艺术的历史可追溯到8000年以前。聪慧的波斯人在石块、木材、陶土、金属、骨头上绘出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和复杂的花卉图案。波斯绘画(细密画)在世界享有盛名,以其精致和细腻着称于世,使用的画笔有时是用一根毛发制作而成,15至16世纪曾盛极一时,至今仍经久不衰。
波斯地毯编织的历史与其民族的历史一样悠久,其对原料的选择、色泽的搭配、图案的设计和编织技艺都要求极严,因此波斯地毯堪称世界上最精细、最富装饰性、最有价值和质地最优的地毯之一。现存最古老且保存最完好的波斯地毯是在西伯利亚发现的属于波斯帝国时期的地毯。
波斯优良的地理位置自古以来使其在东西方文化交流中起着桥梁作用。波斯民族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也是不同文明的传播者。波斯商人的足迹遍及亚、非、欧,他们不仅从事大量的贸易活动,而且为人类文明与文化的传播与交融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伊朗的艺术经过了几次演变,古代的审美观念可以从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波斯波利斯的考古发现中看到,到了伊斯兰教统治时期,审美观念有很大的变化,每一个王朝都有自己的特点,卡扎尔王朝是古代波斯文化的最后阶段,然后艺术进入了现代,现代主义被引进并影响了伊朗的艺术圈。 详:伊朗音乐
古代波斯的音乐于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公元前559—公元前330年)就已相当发达,主要歌唱的是宗教圣歌和英雄赞歌。公元后的萨珊王朝时代(226-651年),是伊朗音乐史上的重要时代,尤其在巴赫拉姆古尔王(590-628年在位)的宫廷,出现了许多着名的诗人、音乐家,其中的巴尔巴德(Balbad)确立了各种音阶、旋法、旋律构成的音乐理论,对阿拉伯音乐体系的建立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
伊斯兰时期,约8世纪中叶,在波斯的巴格达诞生了阿巴斯王朝。在这一王朝的宫廷里,音乐、舞蹈特别盛行,以此为活动舞台,以音乐家为首,使旋法、乐器、调弦法等波斯系的音乐遗产进入了阿拉伯各国,在当时的音乐家中,穆斯里父子和萨菲丁的贡献尤为重要。后者所撰写的《调式论》至今仍被视为伊朗乐律体系的理论基础。
13世纪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统治期间,波斯文化给予土耳其和印度以巨大影响。伊朗、阿拉伯、土耳其的音乐之间,有着近亲关系。 古代波斯建筑风格一直影响从印度北部到非洲桑给巴尔的出广大地区,一般用黏土做建筑材料,大型建筑用石材和砖,波斯建筑的基本特点包括:
درون گرایی: 内向性
نیارش: 结构复杂
پیمون同类均衡
مردم واری拟人性
جفت و پادجفت: 对称和不对称
پرهیز از بیهودگی: 最小消耗
传统茶馆
在伊朗各地有不计其数的传统茶馆(chai khane),每个省的茶馆都有起与众不同的特点,但其共同的特点是每个茶馆的茶(chai)都很浓,都供应水烟(ghaluyn)和煮蚕豆(baqle),有盐和醋,同时供应各种小吃、糕点。有的茶馆还供应正餐,像羊肉串等烧烤或当地特色食品。 伊朗传统舞蹈重视手、躯干的动作和面部表情,但和阿拉伯舞蹈的区别是很少有臀部的扭动,也吸收了印度北方的舞蹈动作,常用波斯鼓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