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剧是什么意思

伊朗剧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2-08-29 00:11:51

❶ 为什么南朝鲜人暗中要求中国电视台不得引进播放伊朗电视剧

中国电视台播放不播放伊朗电视剧,它韩国有权利管吗?真是吃饱了没事干的棒子。

伊朗和朝鲜关系密切,韩国人当然坐不住了啊。

❷ funny in farsi 主要内容

funny in farsi 主要内容:

玛赞·莎塔碧用黑白漫画的形式讲述了自己在伊朗长大的经历。用时髦的词汇来说,这是“小人物的大历史”,漫画的形式拒绝了沉重的历史叙事,它轻松幽默、含泪微笑;它也拒绝了任何意识形态的强行介入,玛赞永远是她自己,看她所看,说她所说,感她所感。正是她的复杂性,渐渐将我们心目中遥远的伊朗轻轻拂去,代之以一个真切的有血有肉的伊朗。作者擅长黑白分明的木刻版画风格,寥寥几笔,便描摹出人物的各种性格细节,没有任何雕饰,在剥夺了读者视觉享受的同时,却令读者自然而然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书中人物的遭遇和感受上。

画面虽然黑白分明,莎塔碧笔下的世界却是多彩复杂的。她写到自己因为化了浓妆害怕被革命卫士逮捕而陷害了一个路人,遭到外婆的鄙弃;也写到了一个正直的毛拉,相信诚实的人,当大部分学生敷衍政治考试、附和宗教政府时,这位毛拉并没有因为她持不同政见而拒绝她,反而接受她入学。“当然如果所有毛拉都是坏蛋,表述就要简单得多,好像小布什说伊朗是邪恶轴心国一样;但现实从来不简单,而且比想象的还要复杂得多。毛拉里也有好人,好人也有恶的一面。”

ABC电视台初步将该剧定名为《好笑的波斯语》(Funny in Farsi),该剧根据移民自伊朗的杜马斯(Dumas)成长经历改编,时代背景定于20世纪70年代。据悉,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新港滩(Newport Beach),目前领衔该剧的演员是谁还没有定论。试播集剧本将由迪拜(Di)和霍兹(Hodes)将亲自操刀撰写。现阶段,该剧的试播集的启动日期仍未敲定。

❸ 中国中央电视台为什么不引进播放伊朗电视剧

因为:收视率没有保证,上级也没有明令。

❹ 伊朗电影 别离 剧情解析

Termeh和Razieh的女儿一起玩桌上足球,生活在一个用童话与课本堆砌出的世界里。当她们的父母不约而同地选择用说谎来应对时。

她们被迫承担起了不该由她们承担的重负,保守着一个昏暗浑浊的秘密,她们成了各自父母沉默的同谋。而后,Termeh迫不得已在法官面前不动声色地帮着父亲圆谎,转眼又在汽车后座上泪流满面。她的童年时代从此崩塌,而在它的废墟之上隐约出现了一个不可捉摸的成人世界。

(4)伊朗剧是什么意思扩展阅读

《别离》演员表

1、蕾拉·哈塔米饰演西敏

1972年10月1日出生于伊朗,伊朗电影演员,代表作《纳德和西敏:一次别离》,并因此荣获第6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银熊奖)最佳女演员。

蕾拉·哈塔米是伊朗导演阿里·哈塔米(1944-1996)和演员Zari Khoshkam的女儿。她的丈夫是演员 Ali Mosaffa。

2、佩曼·莫阿迪饰演纳德

在2000年后期初涉剧本创作,由此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他曾担任多部伊朗电影的编剧。2009年,在阿斯哈·法哈蒂的电影《关于伊丽》(2009)中莫阿迪开启了他的演艺生涯。两年后,他凭借电影《一次别离》(2011)中的主要角色纳德一角的精彩表演。

❺ 伊朗电影《分居风暴》的结局到底是什么意思男主角的官司怎样了女儿后来跟谁了

结局是什么,正是影片丢给观众的思考。不用明说,你大概也可以想象的到一个辛酸答案。
个人觉得女儿后来可能是跟了母亲,整件事情毁掉了男主角Nader在女儿心目中的形象和地位。

整部影片主要是从看似简单的生活小事影射出当代伊朗的社会人情,所以结局到底是怎样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这也是影片过人之处。不像传统的电影剧本,好人坏人分的清清楚楚,故事开场,高潮,结局一目了然。

从一个普通小事上挖掘出了无限的可能性与秘密。无论是相信法律和现代道德的人,还是那些虔诚信仰伊斯兰教的人,都在现实面前,在压力面前说了谎。家庭中妇女地位的低下,尤其观念较为保守的伊斯兰教家庭。两个家庭之间的对立,也可以看做是伊朗不同阶层之间的分化和板结,接受了西式熏陶的伊朗精英阶层与传统的伊斯兰教家庭之间的互相看不起与严重的心理冲突。
人们亦善亦邪的处事方式同样体现出了人性的复杂面。

❻ 伊朗的巴扎是什么意思

巴扎(Bazaar)是百货集市,农贸市场的意思。

度娘的解释有错误,巴扎一词并不是来自维吾尔语,而是来自波斯语,确切点说是东伊朗语系,跟维语没半毛钱关系。

❼ 伊朗电视剧如何通过中国国内广电部门的审查

给你一些电视剧审查的资料:

一、 国产电视剧报审要求�
必须由持证单位报审。自2002年7月15日起,各地、各单位向总局总编室报审国产电视剧必须完整清晰地填写《国产电视剧报审表》,加盖公章,并提交齐全的送审材料。本《通知》附有《国产电视剧报审表》样本,请接到后即印制备用。随《报审表》提交的各项必备材料,包括制作资格证明、着作权人授权书、题材规划批复、总局外事司批准聘请境外演职员的批件、主创人员协议书、合作制作协议书、分集梗概、符合审查要求的完整样带、与样带字幕相同的片头片尾完整字幕等。请报审单位认真整理、分类清点、逐项填写,确保表中内容和数量与所附各项送审材料相统一,完整无误。《国产电视剧报审表》中《主创人员》至少应包括编剧、导演、主要演员,协议书应以持证单位名义与受聘方签署;剧组与受聘方签约的,需补盖持证单位公章。持证单位应参与以本单位名义制作的电视剧的主创工作,至少应派员出任该剧的制片人或制片主任,以掌握该剧的修改决策权,确保送审剧目按照总局的审查意见修改到位。�
二、 合拍剧报审要求�
境内电视剧制作机构与境外(含港澳台)机构合作制作电视剧,由境内制作机构向总局外事司提出立项申请,并按有关规定提供必备材料,包括立项申请书、合拍中文剧本(或每集不少于1500字的大纲)、境内外主创人员名单和履历及与制作单位签订的合约、拍摄计划(含拍摄景点及详细日程)、合作协议或意向书(需有资金投入情况及版权分成内容)、境内制作机构资格证明、境外制作机构资格证明等。�
合拍剧摄制完成后,由境内制作机构向总局外事司报送审查。报审时需提交送审报告、经批准的故事梗概及分集大纲、题材规划批文、合拍立项批复、与样带字幕相同的片头片尾字幕、主创人员简历、主创人员合约、符合审查要求的完整样带、有关宣传品等。�
三、引进剧(含动画片)报审要求�
由有引进资格的单位向总局外事司报送审查,报审时需提交完整清晰的《引进电视剧报审表》,签字并加盖公章。本《通知》附有《引进电视剧报审表》样本,请接到后即印制备用。报审时还需提交省级电视剧管理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初审意见、合约(中外文)、版权证明及授权书(中外文)、剧情介绍和分集梗概、符合审查要求的完整样带(如需预审,则需表明样带语种情况);与样带字幕相一致的片头片尾中外文字幕等。�
对报总局审查的引进剧(含动画片),引进单位的上级主管部门必须认真初审,切实把关,有效制止导向错误、质量低劣、格调低下、胡编乱造的文化垃圾流入,不能不负责任地将未经审查或把关不严的引进剧报总局审查。�
引进剧目(含动画片)在审查通过之前,只可签署有关意向书;其内容经总局审查通过后,引进单位才能与供片方签定付款协议。在总局得出审查结论之前,引进单位已与供片方签约付款,而所引进剧目最终未获准通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由引进单位自负。�
四、对各类电视剧送审文字资料的要求�
各项报审必备资料中,有关证明、批文和协议书等,需提供文字、印章、签字等清晰、页面完整的复印件。必要时需出示合约、授权书等原件。各类送审电视剧《剧情简介》和《分集梗概》表达必须完整,不得以省略号或设悬念代替。凡简介、梗概表述不清、不明确者,将予以退回,要求重新填写。《省级审查机构或业务主管部门初审意见》应该明确具体,包括对送审剧目在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等方面的基本评价,指出不足之处并附主要修改意见,不能只笼统填写“同意送审”一类用语。《片头、片尾完整字幕》中,涉及境外(含港、澳、台)演职人员的,必须注明其所属国家或地区,不得遗漏。�
五、对各类电视剧送审样带的要求�
除特殊情况外,连续剧需一次完整送审,不得中断分送。送审样带应该录制成播出版形式,如何播出就如何送审。样带必须完整规范,画面清晰、语音清楚、音乐和谐;样带需铺时码,时码在画面上部边角处显示,不与字幕重叠,不影响审看;连续剧每集片头片尾字幕齐全,不能有的集有,有的集没有;“样片”字样(防盗版标志)不能遮盖字幕,影响审看;送审样带中如果留有一些已准备在正式播出时删改的内容,必须注明。经修改后报送第二次以上审查样带,需附修改说明,明确指出删减、修改内容及所处位置(何集何时间点),并加盖制作单位(即持证单位)公章。修改说明中,所列内容必须与实际修改情况相符。送审样带均需粘贴片名标签,倒带至开始位置。�
各类电视剧可根据需要打字幕,字幕(除书法题写片名等)必须是简体中文形式,并在送审样带上完整体现。送审样带上没有的字幕,不得在播出时添加。合拍剧、引进剧(含动画片)的片头、片尾字幕必须加配中文,片中与故事情节有关的外文对白、主题歌及插曲歌词大意,背景画面中与剧情有关的各种标牌内容,动画片分集故事小标题等,都应打简体中文字幕。送审电视剧样带字幕应有专人负责校对,杜绝错别字。�
各省级电视剧审查部门和委托审查部门,应按照总局通知精神,调整和加强各自的电视剧审查工作,健全报审制度,规范审查程序。凡不符合报审要求的电视剧,如《国产电视剧报审表》和《引进电视剧报审表》填写不完整、送审材料不齐全或不符合要求,样带质量不符合审查标准,粗制滥造、错别字过多等,总局将退回送审单位,不予审查。

❽ 关于《我在伊朗长大》

何处是我家:文化流浪之惑——《我在伊朗长大》
我第一次知道《我在伊朗长大》,是因为今年法国选择了这部电影而不是大获好评的《潜水钟与蝴蝶》去角逐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我承认我跟赵子翰同志一样,是一个奥斯卡中毒者,汗。)不过直到提名名单出来以后,我才知道原来这竟是一部动画长片,不免有些诧异。在我的概念里,动画片一直停留在迪斯尼的童真和史莱克的恶搞上,象“我在伊朗长大”这样敏感的争议性题材怎样用动画来表达,是一个令我既困惑又颇感兴趣的问题。

影片改编于旅居法国的伊朗女插画家玛赞·莎塔碧的同名连环漫画。很遗憾,我还没有看过漫画书,通过一些背景简介,我对影片有了一些模糊的概念。这使我联想到另外一本也是“在伊朗长大”的女作家阿扎尔·纳飞滋的书《在德黑兰读洛丽塔》,描写了上世纪80年代,作者和自己的女伴们在宗教政权的背景下,如何秘密阅读《洛丽塔》、《了不起的盖茨比》等被禁的西方名着。纳飞滋的生活经历与本片的作者玛赞颇有相似之处:她们都因为家庭的缘故从小受到西方教育,玛赞的父亲是高级知识分子,母亲出身贵族家庭;一场轰轰烈烈的宗教革命,忽然将她们的生活带回了严厉教条下的“中古时代”,在这类教条下——宗教老师教育玛赞们“纯洁的女人就是为男人服务的女人”——受制最深的当然就玛赞和纳飞滋这样受过西式教育的女性。

由于这种背景,《在伊朗长大》果然也不乏此类描画:小女孩玛赞面对推翻巴列维政权的那场革命,先是兴趣盎然,继而困惑疑问,然后因为叔叔的死亡而愤怒,最后则是无奈,她将一切不满无奈地发泄到疯狂的摇滚乐、秘密舞会、酒和写着“朋克永远不死”的罩衫上。应该说这一切是沉重的,但是漫画和影片却并选择了一种黑色幽默、犀利嘲讽的风格,活灵活现的玛赞感觉真的很亲切,很可爱,在这个10岁女孩的眼里,荒谬的成人世界也许很是好笑吧,所以对我来说,这一段的观感其实是很轻松且有些搞笑的。甚至那些反抗也充满了普世共有的青年时代的叛逆,例如小玛赞在黑市买打口带的情节,相信可以引起很多中国青年的会心一笑。

某种程度上说,所有的阅读和观影都是私己的。复杂的革命(宗教革命,或者共产主义革命)与战争这样的宏大主题,虽然是本片不可或缺的背景,但电影并没有局限在意识形态和宗教压迫的创伤上,甚至我觉得这些并不是本片的重点。真正使我感受到沉重和无奈的,是14岁的玛赞独自一人在奥地利的生活。如果说在伊朗的玛赞是聪明、勇敢、生机勃勃的,那么到了开放自由的西方,长成了大女孩的玛赞却遇到了文化失根的困惑,她参加了更疯狂的摇滚舞会,与艺术家朋友们一起吸大麻,她谎称自己是法国人,谈了几场失败的恋爱,她不断地搬家,疯狂地吸烟,流浪街头......这时的玛赞迷茫、彷徨,过程令观者心酸。于是她又回到了伊朗。但是在自己的国家,她不但不能找到归宿感,甚至更加格格不入,最后解除了一场失败的短暂婚姻,她不得不再次出走异国,投奔了法国。

可以说玛赞的前半生都是精神上的流离失所。幼年时既受过西方教育,又因为家庭原因醉心于共产主义,在家中扎头巾喊口号,在梦中斗志旺盛地与笛卡尔和马克思辩论(有趣的女孩!),成长过程中受制于原教旨主义的清规戒律,与宗教老师辩论抗争,继而又亲身见识了西方物质文化、后现代主义文化以及颓废主义文化,在东西方、在开放与封闭的两极间游走、反复,在哪里都与环境发生冲突,在哪里都是“非我族类”、格格不入的外来者,“对过去无法释怀,对现在和未来满怀悲苦”。时代的巨大突变就这样无情折磨着转折时刻的人们,使他们无措。俄罗斯女诗人茨维塔耶娃在十月革命后流亡法国,因为难耐去国离乡的苦楚而冒生命之危返回苏联,(几年后她和她的家人们果然......)是什么促使她即使明知危险也要返国?就是因为“流亡是最悲惨的命运之一”(爱德华·W·萨义德-美籍巴勒斯坦学者)。而身份的缺失是流亡者们共同的话题,本片的开头和结尾也符合这样的述说,在机场这个世界的连接点,玛赞和萨义德一样,被习惯性问到了他们难以释怀的护照和国籍问题,他们沉默了。

但流亡也并非毫无裨益,同样也是萨义德说:在哪里都不要有太多“家”的感觉。因此“格格不入”成为他的主动选择,这也是萨义德回忆录的书名。而如今旅居巴黎的玛赞·莎塔碧也说“法国就像是我的妻子而伊朗则像是我的母亲。我的母亲,哪怕她是失常的或者是发疯的,并不会改变她是我母亲的事实。我当然可以选择自己的妻子但是我可能会选错或者离婚......”错置的生活境遇使他们身份迷茫的同时,也使他们获得一般人很难拥有的批判距离感和此地与彼方的双重视角。今天的玛赞在法国安居乐业,为什么选择巴黎,反对强权的玛赞说,因为巴黎不禁烟,而且巴黎人不平则鸣,经常罢工、偶尔没车可搭的巴黎是她所爱。

本片为什么没有选择真人拍摄?我也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当然即使是动画片,伊朗政府也已大加批判。动画(漫画)的形式也许更具有某种自嘲和嘲讽的力量吧,而且本片选择了简约质朴的黑白手绘风格,很亲切,还有一种回归本源的力量感,特别是大量黑色块的巧妙运用,凸显了黑色幽默的氛围,在3D风行的今天,感觉似乎也只有这种风格才配合得上这样成人化的体例和题材了。

❾ 伊朗人的风俗习惯是什么

伊朗风俗习惯为:

1.在斋月来临前,即在伊历8月下旬,伊朗家家户户都要清扫庭院、房间,彻底打扫卫生,有的自动到清真寺和公共场所打扫卫生,以清洁明亮的环境迎接尊贵的斋月的到来。

2.伊朗幸运的数字“7”对伊朗人来说是吉利的象征:伊朗春节之际要在餐桌上摆上7种由字母s开头的食物,妇女化妆品有7种颜色,结婚时给新娘腰带上打7个。

3.如果无意中将5只茶杯或5只茶碟放成一排,这表明今有客人来访。家里人要为出门3天的人做面条,以求平安

阅读全文

与伊朗剧是什么意思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什么手机能带到印尼 浏览:490
印尼核潜是怎么失踪的 浏览:139
印尼海啸为什么中国没事 浏览:860
狮虎为什么没进入印度 浏览:758
正宗越南菜板哪里有卖 浏览:8
伊朗被围困这么久为什么还没自乱 浏览:764
英国女王是什么时候没有权力的 浏览:260
意大利面15号是什么意思 浏览:185
印度药怎么带回 浏览:717
印尼名片多少钱一盒 浏览:678
去意大利哪个旅行社 浏览:325
中国夺金点有哪些 浏览:581
伊朗旅游有什么礼品 浏览:635
为什么越南打不过韩军 浏览:53
印尼早期叫什么 浏览:440
意大利电影什么天堂 浏览:739
泰北虎鱼印尼虎有什么区别 浏览:976
中国在英国抢购什么最好 浏览:167
长沙飞伊朗要多少个小时 浏览:124
印尼BCA银行怎么转账到国内 浏览: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