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我国对古伊朗的称呼
我国古代称伊朗为波斯或安息。称沙特阿拉伯为大食。
② 安息是指现在的哪里
安息,为伊朗高原古代国家,建于前247年,开国君主为阿尔撒息,汉朝取阿尔撒息王朝的汉语音译“安息”作为国名。也可以看做现在的伊朗。
③ 安息的意思
安息是汉语词汇,拼音是:ānxī,意思是1.平静地休息,2.安静地休息,对死者表示哀悼的用语④ 伊朗以前为什么叫安息国
因为伊朗古代建立了安息帝国。
安息帝国(波斯语:امپراتوری اشکانی、Emperâturi Ashkâniân;公元前247年-224年),又名阿萨息斯王朝或帕提亚帝国,是古波斯地区古典时期的一个王朝。阿萨息斯王朝一名出自帕尼部落领袖阿尔沙克一世,他趁着一名波斯总督起兵抵抗塞琉古帝国而征服了伊朗东北部的帕提亚地区,阿尔沙克一世在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建立安息帝国。全盛时期的安息帝国疆域北达小亚细亚东南的幼发拉底河,东抵阿姆河。安息帝国座落在地中海的罗马帝国与中国汉朝之间的贸易路线丝绸之路之上,使帝国成为了商贸中心。
⑤ 安息是现在的哪些地区和国家
其范围大致相当于今伊朗的呼罗珊地区。
安息,又为伊朗高原古代国家,建于前247年,开国君主为阿尔撒息,汉朝取阿尔撒息王朝的汉语音译“安息”作为国名。
安息,即“帕提亚王国”。西亚古国。帕提亚(Parthia)地处伊朗高原东北部,原为波斯帝国属地。公元前4世纪曾被马其顿亚历山大占领,后属塞琉西王国。前三世纪中期独立,阿萨息斯一世(Arsaces Ⅰ)称王,建阿萨息斯王朝(中国史籍译称“安息”)。米特拉达悌一世(Mithradates Ⅰ,前171—前138年在位)对外扩张,领有整个伊朗高原及两河流域,一跃而为西亚大国。初都尼萨,后西迁至赫卡顿比勒(Hecatompylos,在里海东南方)和忒息丰。为丝绸之路所必经;公元97年汉西域都护班超遣甘英使大秦(罗马),行抵安息西境。国势强盛时,东与贵霜、西与罗马帝国抗衡,2世纪末转衰。226年为波斯萨桑王朝所取代。
⑥ 伊朗在汉代时叫什么名称
伊朗在汉代时叫“安息”
安息,建于前247年,开国君主为阿尔撒息,汉朝取阿尔撒息王朝的汉语音译“安息”作为国名,在西方称为帕提亚帝国(Parthia)
⑦ “安息”主要是指现在的哪国丝绸之路除了该国之外,还与哪些古国有关系
安息帝国位于今天的伊朗的东北部,与罗马帝国隔幼发拉底河为界,首都泰西封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两个帝国之间连年战争。同时安息帝国与东邻贵霜王朝也是战事频传。帝国国力衰竭,各地军阀割据。①北线由长安(东汉时往东延伸至洛阳)、沿渭河至虢县(今宝鸡),过汧县(今陇县),越六盘山固原和海原,沿祖厉河,在靖远渡黄河至姑臧(今武威),路程较短,沿途供给条件差,是早期的路线。②南线由长安(东汉时由洛阳)沿渭河过陇关、上邽(今天水)、狄道(今临洮)、枹罕(今临夏),由永靖渡黄河,穿西宁,越大斗拔谷(今偏都口)至张掖。③中线与南线在上邽分道,过陇山,至金城郡(今兰州),渡黄河,溯庄浪河,翻乌鞘岭至姑臧。南线补给条件虽好,但绕道较长,因此中线后来成为主要干线。南北中三线会合后,由张掖经酒泉、瓜州至敦煌。中段。敦煌至葱岭(今帕米尔高原)或怛罗斯(今哈萨克斯坦的江布尔城)。自玉门关、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庭(今吐鲁番),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今喀什)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黑海、咸海间)。北道上有两条重要岔道:一是由焉耆西南行,穿塔克拉玛干沙漠至南道的于 阗;一是从龟兹(今库车)西行过姑墨(阿克苏)、温宿(乌什),翻拔达岭(别垒里山口),经赤谷城(乌孙首府),西行至怛罗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