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funny in farsi 主要内容
funny in farsi 主要内容:
玛赞·莎塔碧用黑白漫画的形式讲述了自己在伊朗长大的经历。用时髦的词汇来说,这是“小人物的大历史”,漫画的形式拒绝了沉重的历史叙事,它轻松幽默、含泪微笑;它也拒绝了任何意识形态的强行介入,玛赞永远是她自己,看她所看,说她所说,感她所感。正是她的复杂性,渐渐将我们心目中遥远的伊朗轻轻拂去,代之以一个真切的有血有肉的伊朗。作者擅长黑白分明的木刻版画风格,寥寥几笔,便描摹出人物的各种性格细节,没有任何雕饰,在剥夺了读者视觉享受的同时,却令读者自然而然将注意力集中到了书中人物的遭遇和感受上。
画面虽然黑白分明,莎塔碧笔下的世界却是多彩复杂的。她写到自己因为化了浓妆害怕被革命卫士逮捕而陷害了一个路人,遭到外婆的鄙弃;也写到了一个正直的毛拉,相信诚实的人,当大部分学生敷衍政治考试、附和宗教政府时,这位毛拉并没有因为她持不同政见而拒绝她,反而接受她入学。“当然如果所有毛拉都是坏蛋,表述就要简单得多,好像小布什说伊朗是邪恶轴心国一样;但现实从来不简单,而且比想象的还要复杂得多。毛拉里也有好人,好人也有恶的一面。”
ABC电视台初步将该剧定名为《好笑的波斯语》(Funny in Farsi),该剧根据移民自伊朗的杜马斯(Dumas)成长经历改编,时代背景定于20世纪70年代。据悉,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加利福尼亚州的新港滩(Newport Beach),目前领衔该剧的演员是谁还没有定论。试播集剧本将由迪拜(Di)和霍兹(Hodes)将亲自操刀撰写。现阶段,该剧的试播集的启动日期仍未敲定。
㈡ 伊朗有核武器吗
技术绝对是有的,但是原材料铀235或钚239不好弄,下面的材料网络可以自行补脑,原理不是什么高科技。
40年前,美国人的核垄断之梦还没尝到滋味,苏英法中相继成功实验了原子弹。美国人发愁了,照此以往,一定会有N个国家拥有原子弹!一个问题让美国坐立不安:一个没有任何核经验的国家制造一颗原子弹的难度究竟有多大?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促使五角大楼推出了一项绝密的计划——“第N国计划”。
6月24日,英国《卫报》刊出了该报记者对“第N国计划”参与者的独家采访。制造一颗原子弹到底有多难?得到的答案是:头脑灵光的两名大学生,一张规模稍大图书馆的阅览卡,几本笔记本,外加两年时间,足以设计出一颗真正能用的原子弹!
三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被选中
美军当年相中了三个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鲍博·谢尔顿、戴维·派普诺姆和戴维·多普逊来进行实验。美军相中他们的原因是,他们完全符合“第N国计划”参予者的条件——掌握物理学知识,没有任何的核经验,更不可能接触到真正的秘密,另外还得年轻。戴维·派普诺姆因私人原因很快就脱离了“第N国计划”,因此,在整个“N国计划”中,也就鲍博·谢尔顿和戴维·多普逊两人参加。当年28岁的谢尔顿回忆那时的情景恍如昨日:“毕业后,我突然得到一条消息:美国的氢弹之父、美军核计划最高领导人爱德华·泰勒要见我!我立即赶到华盛顿,与他呆了一个晚上。氢弹之父开始考问我设计制造原子弹的详细事宜。这我哪知道呀,真可谓是一无所知。随着他考问越来越专业,我所知道的也就越来越少,因此也越来越觉得失望。
然而,两天后,一个电话打到我这里告诉我说:命令你立即赶到利弗莫尔。”利弗莫尔其实是利弗莫尔辐射研究实验室,这是美军设在加利福尼亚的一处绝密军事科研设施。和谢尔顿一样被莫名其妙带到利弗莫尔的还有第二个年青人,他就是戴维·多普逊。
实验室下达设计出原子弹的绝密任务
实验室的负责人最终给他们交待任务了:他们得在没有任何人帮助的情况下设计出原子弹来!他们设计原子弹的条件是:利弗莫尔实验室负责为他们提供一个办公室,但他们不允许进入实验室其它任何地方,严禁向任何有原子弹研发知识的人请教。另一方面,他们俩经手的任何东西——画有图表的笔记本,写在信封背后的小便条全都是“最高机密”!
颇有讽刺意味的是,这两个年轻的核武器门外汉不费吹灰之力就找到了一个免费的引路人,它就是艾森豪威尔总统的“核和平利用计划”公开出版物中的内容。这些公开出版物让两位年轻人如同阿里巴巴进了四十大盗的宝库,他们大量引用公开的信息,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设计计划。
他们制造了可以再炸广岛的原子弹
他们所做的每一步设计都会被移交给原子弹研发机构的专家们评定。如果设计得到专家们的一致首肯,就说明他们的设计通过了。每隔一段时间,两位年轻人就把他们的设计通过一个实验室专门指定的人送往核武器研发专家那里。几天后,他们的设计成果是否有效便反馈回来。1966年底,也就是两位年轻人参加这一绝密行动两年半之后,他们终于完成的任务就是一份简明但绝对可操纵性的报告,以十分专业的语言详细说明制造原子弹要用哪些东西,将如何进行。整份报告如此之详尽,美国的原子弹军工厂完全可以拿着它照单抓药,直接进行原子弹的生产!
在报告递上去之后的两个星期里,实验室的高级研究员吉姆·弗兰克把两位年轻人拉到一边,神秘地告诉他们说:“如果按你们的方案制造原子弹的话,爆炸的强度跟当年投掷到广岛的没有什么两样!”
今天,当全世界都面临着恐怖威胁的时候,五角大楼40年前展开的“第N国计划”又有了现实意义,因为“基地”随时可能对它相中的目标发动核生化恐怖袭击,部分“流氓国家”正在加紧研发核武器。因此,尽管有许多人相信个人根本不可能设计制造出真正的原子弹,可40年前“第N国计划”得到的结论却实实在在证明,个人或者团体制造原子弹并非不可能。
㈢ 葡萄酒什么时候产生
这是关于葡萄酒的起源的一些介绍,希望能帮到你的忙……
关于葡萄酒的起源,众说纷纭。但我们可以确切地说,至少在7000多年前,人类就已经饮用葡萄酒了。
据考古资料,最早栽培葡萄的地区是小亚细亚里海和黑海之间及其南岸地区。大约在7000年以前,南高加索、中亚细亚、叙利亚、伊拉克等地区也开始了葡萄的栽培。在这些地区,葡萄栽培经历了三个阶段,即采集野生葡萄果实阶段,野生葡萄的驯化阶段,以及葡萄栽培随着旅行者和移民传人埃及等其它地区阶段。
多数历史学家认为波斯(即今日伊朗)是最早酿造葡萄酒的国家。最近的考古发现有力地支持了这一观点。新华社1996年6月6日报导:考古学家在伊朗北部扎格罗斯山脉的一个石器时代晚期的村庄里,挖掘出的一个罐子证明,人类在距今7000多年前就已饮用葡萄酒,比以前的考古发现提前了两千年。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立大学的麦戈文在给英国的《自然》杂志的文章中说,这个罐子产于公元前5415年,其中有残余的葡萄酒和防止葡萄酒变成醋的树脂。在埃及的古墓中所发现的大量珍贵文物(特别是浮滩)清楚地描绘了当时古埃及人栽培、采收葡萄和酿造葡萄酒的情景。最着名的是 Phtah-Hotep墓址,据今已有6O00年的历史。西方学者认为,这是葡萄酒业的开始。
欧洲最早开始种植葡萄并进行葡萄酒酿造的国家是希腊。一些旅行者和新的疆土征服者把葡萄栽培和酿造技术,从小亚细亚和埃及带到希腊的克里特岛,逐渐遍及希腊及其诸海岛。3OO0年前,希腊的葡萄种植己极为兴盛。公元前6世纪,希腊人把小亚细亚原产的葡萄酒通过马赛港传人高卢(即现在的法国),并将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给了高卢人。罗马人从希腊人那里学会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后,很快在意大利半岛全面推广。古罗马时代,葡萄种植已非常普遍,“罗马法”(十二木表法 Twelve Tables ,颁布于公元前450年)规定:若行窃于葡萄园中,将施以严厉惩罚。随着罗马帝国的扩张,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迅速传遍法国、西班牙、北非以及德国莱菌河流域地区,并形成很大的规模。直至今天,这些地区仍是重要的葡萄和葡萄酒产区. 15至16世纪,葡萄栽培和葡萄酒酿造技术传人南非、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朝鲜和美洲等地。 19世纪中叶,是美国葡萄和葡萄酒生产的大发展时期。1861年从欧洲引入葡萄苗木20万株,在加利福尼亚建立了葡萄园,但由于根瘤蚜的危害,几乎全部被摧毁。后来,用美洲原生葡萄作为砧木嫁接欧洲种葡萄,防治了根瘤蚜,萄萄酒生产才又逐渐发展起来。现在,南北美洲均有葡萄酒生产。阿根廷、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以及墨西哥均为世界闻名的葡萄酒产区。
事实上,葡萄酒的历史几乎是和人类文化史一道开始的,世界古老的文明民族的神话传说中都流传着葡萄酒的故事。葡萄酒文化是全人类文化。
综观上述史话,不难理解葡萄酒是人类文明的结晶,它为全人类提供了一种神奇而浪漫的饮料,也为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幸福的源泉。至于葡萄酒的起源,这是个留待史学家们继续去挖掘和研究的学术问题。对于葡萄酒消费者、对于现代人来说,最重要的是,饮用葡萄酒是一种美好的享受。
㈣ 世界未解之谜
一、泰坦尼克号沉没之谜
1912年4月12日是个悲惨的日子——这一天,英国豪华客轮泰坦尼克号在驶往北美洲的处女航行中不幸沉没。这次沉船事件致使1 523人葬身鱼腹,是人类航海史上最大的灾难,震惊世界。这么多年来,泰坦尼克号沉没的真正原因,一直是人们探索的焦点。
1985年,人们在纽芬兰附近海域发现了沉没的泰坦尼克号残骸。紧接着,探索者们利用各种先进技术,甚至潜入冰冷黑暗的深海,企图揭示泰坦尼克号沉没的原因。然而,潜入水中的人只能看到泰坦尼克号的外观,却无法探查由于冰山撞击造成的“创伤”,因为轮船的裂缝已被厚厚的泥沙深深掩埋起来了。这个状况一直到1996年才得以改变。该年8月,一支由几个国家潜水专家、造船专家及海洋学家组成的国际考察队深入实地进行了探测。不探则已,一探惊人。一个全新的说法打破了着名电影《泰坦尼克号》广为人们所接受的剧情。在这部电影里,这艘近275米的豪华客轮,被迎面漂来的冰山撞开了约92米长的裂缝后,船舱进水,很快沉没在纽芬兰附近海域。然而这次探测的结果表明,泰坦尼克号并不是被迎面漂来的大冰山撞开一个大裂口而沉没的。他们的声波探测仪找到了船的“伤口”。“伤口”并不是92米那么长,而是有6处小“伤口”,总的损坏面积仅有3.7米—4米。研究人员为了增强这种说法的可信度,利用那些数据在计算机上模拟了灾难发生的过程,结论是肯定的:当时进水的6个舱室并不是平均进水的,有的进水量大,有的进水量小,这说明撞开的洞口有大有小。其实,在当时该船的设计师爱德华·威尔丁已经提出了这个情况,可是这个非常重要的证言被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因为当时的人们很难接受这样一个事实:一艘如此精良的巨轮只撞了6个小洞就沉没了!
该船的“受伤”与船体钢板也有很大关系。1992年,俄罗斯科学家约瑟夫麦克尼斯博士在文章中写道:“敲击声很脆的船体钢板,或许使人感到它可以在撞击下被分解成一块块,——实际上是从船的侧面被打开的口子。”美国科学家对船体钢板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上面的看法,当时的钢板有许多降低钢板硬度的硫磺夹杂物,这是船体钢板非常脆的原因。因此,专家们普遍认为,冰山撞击可能并不是致命原因;冰山撞击来得太突然,加上轮船的速度稍快,再加上钢板较脆,是这一悲剧发生的真正原因。
一切听上去都是那么有理有据,然而和所有未明真相的事件一样,泰坦尼克号之谜也远远未曾结束。2004年,一个耸人听闻的言论跳到全世界公众的面前,吸引了所有关心和不关心泰坦尼克号事件的人们的注意力:英国的罗宾·加迪诺和安德鲁·牛顿在接受英国电视台采访时,披露了泰坦尼克号沉船阴谋论——泰坦尼克号沉没事件中遇难的1 523名乘客和船员并不是死于天灾,而是人祸!他们称,在泰坦尼克号开始它的处女航的6个月前,即1911年9月11日,泰坦尼克号的姊妹船——奥林匹克号在离开南安普顿出海试航时,船舷被严重撞毁,勉强回航并停靠到了贝尔法斯特港。不幸的是,保险公司以碰撞事件的责任方是奥林匹克号为由拒绝赔偿,而奥林匹克号的修理费用异常昂贵,当时的白星轮船公司陷入了严重的经济困境。更糟糕的是,如果6个月后泰坦尼克号不能按时起航,那么白星轮船公司将面临破产。于是白星轮船公司决定把已经损坏的奥林匹克号伪装成泰坦尼克号,并安排了那场海难来骗取一笔巨额的保险金。原先白星轮船公司安排了一艘加利福尼亚号停靠在大西洋的冰山出没区,准备在事故发生时及时救上泰坦尼克号上的所有人。导致灾难成为事实的最关键处是,加利福尼亚号竟然搞错了泰坦尼克号的位置和求救信号,没有及时赶到沉船地点进行抢救。加迪诺、牛顿和其他阴谋论者都认为白星轮船公司的主人——美国超级富翁JP.摩根是这起保险诈骗阴谋的幕后策划者。
言之凿凿,石破天惊。但是许多英国人对阴谋论嗤之以鼻,其中包括“英国泰坦尼克协会”的专家。“英国泰坦尼克协会”发言人斯蒂夫·里格比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毫不怀疑,躺在北大西洋海底的船只正是泰坦尼克号。”
但是,“船只保险诈骗阴谋”论者指出一件件异常情况来证实他们的说法。第一,泰坦尼克号曾经突然改变航线,可能是为了与加利福尼亚号进行会合;第二,遭遇冰山后,有人看见大副默多克跑到高高的船桥上去,可能是为了寻找加利福尼亚号的踪迹;第三,后来的调查报告显示,在船员船舱里竟然没有一个双筒望远镜,这意味着监望员很难及时发现冰山;第四,白星轮船公司的总裁JP.摩根本来也计划乘坐泰坦尼克号,但在起航前两天,他以身体不适为由取消了旅行,可是轮船沉没后两天,有人发现他正和法国情妇幽会,与他一起取消行程的有55人,这些取消行程的人应该都是知晓内幕者;第五,在临时把奥林匹克号伪装成泰坦尼克号的过程中存在偷工减料,有人发现沉船上的一些救生艇像筛子一样漏水;第六,也是最令人匪夷所思的一点,从泰坦尼克号遗骸处打捞上来的3 600多件物品中,竟然没有一样东西上面刻着泰坦尼克的标记;第七,当时出现在大西洋上的加利福尼亚号除了工作人员和 3 000件羊毛衫和毯子外,没有搭载一名乘客的事实让人不解。
二、尼斯湖水怪之谜
尼斯湖水怪,是地球上最神秘也最吸引人的谜之一。
尼斯湖位于英国苏格兰高原北部的大峡谷中,湖长39公里,宽2.4公里。面积并不大,却深。平均深度达200米,最深处有293米。该湖终年不冻,两岸陡峭,树林茂密。湖北端有河流与北海相通。
关于水怪的最早记载可追溯到公元565年,爱尔兰传教士圣哥伦伯和他的仆人在湖中游泳,水怪突然向仆人袭来,多亏教士及时相救,仆人才游回岸上,保住性命,自此以后,十多个世纪里,有关水怪出现的消息多达一万多宗。但当时的们对此并不想念,认为不过是古代的传说或无稽之谈。
直到1934年4月,伦敦医生威尔逊途经尼斯湖,正好发现水怪在湖中游动。威尔逊连忙用相机拍下了水怪的照片,照片虽不十分清晰,但还是明确的显出了水怪的特征:长长的脖子和扁小的头部,看上去完全不像任何一种的水生动物,而很像早七千多万年前灭绝的巨大爬行动物枣蛇颈龙。
蛇颈龙,是生活在一亿多年前到七千多万年前的一种巨大的水生爬行动物,也是恐龙的远亲。它有一个细长的脖子、椭圆形的身体和长长的尾巴,嘴里长着利齿,以鱼类为食,是中生代海上的霸王。如果尼斯湖水怪真是蛇的话,那它无疑是极为珍贵的残存下来的史前动物,这一发现也将在动物学上占有重要地位。
因此这张照片刊出后,很快就引起了举世轰动,伴随着二十世纪的“恐龙热”,人们开始把水怪与蛇颈龙可能仍然生存着联系起来,对此给予极大关注。1960年4月二3日,英国航空工程师丁斯德在尼斯湖拍了五十多英尺的影片,影片虽较粗糙,但放映时仍可明显地个黑色长颈的巨形生物游过尼斯湖。有些原来对此持否定态度的科学家,看了影片后改变了看法。皇家空军联合空中侦察情报中心分析了丁斯德的影片,结论是“那东西大概是生物。”
进入七十年代,科学家们开始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大举搜索水怪。1972年8月,美国波士顿应用一些利用水下摄影机和声纳仪,在尼斯湖中拍下了一些照片,其中一幅显示有一个两米长的菱形鳍状肢,附在附加一巨大的生物体上。同时,声纳仪也寻得了巨大物体在湖中移动的情况。
1975年6月,该院再派考察队到尼斯湖,拍下了更多的照片。其中有两幅特别令人感兴趣:一幅显示有一个长着长脖子的巨大身躯,还可以显示该物体的两个粗短的鳍状肢。从照片上估计,该生物长6.5米,其中头额长2.7米,确实像一只蛇颈龙。 另一幅照片拍到了水怪的头部,经过电脑放大,可以看到水怪头上短短的触角和张大的嘴。诮用结论是“尼斯湖中确有一种大型的未知水生动物。”
1972年和1975年的发现曾轰动一时,使人感到揭开水怪之谜或者说捕获活的蛇颈龙已迫在眉睫了。此后英、美联合组织了大型考察队,派24艘考察船排成一字长蛇阵,在尼斯湖上拉网式地驶过,企图将水怪一举捕获。但遗憾的是,除了又录下一些声纳资料之外,一无所获。
由于追捕水怪的失败,持否定的观点又流行起来。一位退休的电子工程师在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上撰文称:尼斯湖水怪并不是动物,而是古代的松树。他说,一万多年前,尼斯湖附近长着许多松树。冰期结束时“湖水上涨,许多松树沉入湖底。由于水的压力,使树干内的树脂排到表面,而由此产生的气体排不出来。于是这些松树有时就会浮上水面,但在水面上释放出一些气体后又会沉入水底。这在远处的人看来,就像是水怪的头颈和身体。”
但这种观点无法使那些声称亲眼目睹了水怪的人们信服。而且在七十年代后期,又有人几次拍下了水怪的照片。
那么,为什么人们至今还不能捕获水怪呢?
这要从尼斯特殊的地质构造谈起。原来尼斯湖水中含有大量泥炭,这使湖水非常混 浊,水中能见底不足三、四尺。而且湖底地形复杂,到处是曲折如迷宫般的深谷沟壑。即使是体形巨大的水生动物也很容易静静地其间,避过电子仪器的侦察。湖中鱼类繁多,水怪不必外出觅食,而该湖又与海相通,水怪出入方便,因此,想要捕获水怪,谈何容易。
但只要没有真正找到水怪,这个谜就没有揭开。直到现在,人们对于水怪是否存在的不休,谁也不能妄下结论。对此,英国作家齐斯特说道:“许多嫌疑犯的犯罪证据,比尼斯湖水怪存在的证据还少,也就绞死了。”这倒不失为古今对水怪之谜的一个幽默而又巧妙的评价。
三、肯尼迪之死谜团
自1865年林肯总统被人暗杀以来,美国总统不断遭人暗算,他们头上的权力光环几乎成了一些“狂人”眼中的靶标。然而,肯尼迪枪击案的背景却显得格外扑朔迷离。美国公众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兇手李·哈维·奥斯瓦尔德竟在联邦特工的眼皮底下,当着摄影记者的面被人一枪“灭口”,而开枪杀人的杰克·鲁比不久之后又神秘死去。
围绕这一案件,美国舆论提出了各种假设。有人认为,这是一起美国中情局和军界中“鹰派”共同策划的政变阴谋;另一些人认为暗杀行动是“黑手党”所为。更有甚者,还有人将肯尼迪的死与玛丽莲·梦露的自杀搅到了一起。为了查明案件真相,美国政府专门成立了一个调查委员会,负责调查这一案件的始末。但是,调查委员会经过数年调查却最后认定,枪击肯尼迪是奥斯瓦尔德的个人行为,没有任何更深的政治背景。
结论一经公布,舆论哗然。一些民间机构发誓一定要把案件查个水落石出,但时至今日这一案件仍然是“公说婆也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许多当事人已经先后去世,而剩下的也已近垂暮之年,看来他们要把谜底带入坟墓。
达拉斯街头的枪声,也许将成为美国政治史上一个永远的谜。
事件经过:1963年11月22日上午,美国总统约翰·F·肯尼迪夫妇抵达得克萨斯州府达拉斯市,并同乘一辆敞篷轿车前往市区。兴致颇高的肯尼迪夫妇(坐后排)向路边的欢迎人群微笑致意。对于死神的降临,他们浑然不知。
中午1点30分,总统车队在经过市中心一处路口时枪击发生,总统保镖还没来得及作出反应,肯尼迪就已经一头歪在了夫人身上,而州长康纳利也身负重伤。
肯尼迪遇刺身亡的消息公布后,约翰逊立刻护送肯尼迪灵柩返回华盛顿。下午3点38分,约翰逊在回航华盛顿的“空军一号”总统专机上宣誓接任美国总统,惊魂未定的肯尼迪夫人站在他身旁。
11月23日清晨,肯尼迪遗体从贝塞斯达海军医院移送白宫。11月25日,美国政府为肯尼迪举行葬礼。
肯尼迪遇刺后数小时,达拉斯警方在一家电影院里抓获了兇手李·哈维·奥斯瓦尔德。11月24日,达拉斯夜总会老板杰克·鲁比在奥斯瓦尔德转监过程中,当着数十名联邦特工和警察的面,拔枪打死了奥斯瓦尔德,而鲁比本人最后也死于监狱之中。
四、秦始皇兵马俑之谜
1994年3月1日,举世闻名的“世界第八大奇迹”——秦始皇兵马俑二号俑坑正式开始挖掘。这是本世纪以来巨大的考古发现之一。
在二号俑坑内已出土有铜矛、铜弩机、铜镞、残剑等,其中还发现了一批青铜剑,长度为86厘米,剑身上共有八个棱面。考古学家用游标卡尺测量,发现这八个棱面的误差不足一根头发丝,已经出土的19把青铜剑,剑剑如此。这批青铜剑内部组织致密,剑身光亮平滑,刃部磨纹细腻,纹理来去无交错,它们在黄土下沉睡了2000多年,出土时然光亮如新,锋利无比。科研人员测试后发现,剑的表面有一层10微米厚的铬盐化合物。这一发现立刻轰动了世界,因为这种铬盐氧化处理方法,只是近代才出现的先进工艺,德国在1937年,美国在1950年先后发明并申请了专利。
在清理一号坑的第一过洞时,考古工作者发现一把青铜剑被一尊重达150千克的陶俑压弯了,其弯曲的程度超过45度,当人们移开陶俑之后,令人惊诧的奇迹出现了:那又窄又薄的青铜剑,竟在一瞬间反弹平直,自然恢复。当代冶金学家梦想的“形态记忆合金”,竟然出现在2000多年前的古代墓葬里。
事实上,关于铬盐氧化处理的方法,绝不是秦始皇时代的发明,早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人就掌握了这一先进的工艺。
春秋五霸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一举击败了吴王夫差,演出了历史上春秋争霸的最后一幕。岁月的流逝,使这场惊心动魄的战争静静沉睡在历史的长卷里,忙忙碌碌的后人几乎把它遗忘了。
然而,一支考古队在挖掘春秋古墓时,却意外发现了一把沾满泥土的长剑,剑身上一行古篆———“越王勾践自用剑”跃入人们眼帘。这一重大的考古发现立即轰动了全国,但是,更加轰动的消息却来自对古剑的科学研究报告。最先引起研究人员注意的是:这柄古剑在地下埋藏了两千多年为什么没有生锈呢?为什么依然寒光四射、锋利无比呢?通过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越王勾践剑”千年不锈的原因在于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大家知道,铬是一种极耐腐蚀的稀有金属,地球岩石中含铬量很低,提取十分不易。再者,铬还是一种耐高温的金属,它的溶点大约在4000℃。
中华文明中曾有过太多的秘密,谁能想象,本世纪50年代的科学发明,竟然会出现在公元前二百多年以前?又有谁能想象,秦始皇的士兵手里挥舞的长剑,竟然是现代科学尚未发明的杰作?问题是在发现以后,我们用什么态度来解释这种超常规的科技早熟现象?我们真不希望看到有些人用“偶然”来解释,它应该有一个更加具体的说明。假如以上的事实是真实的话(至少铬盐氧化处理不是假的),那么我们就会问:他们的技术源渊是什么呢?
五、UFO之谜
国防情报处是美国五角大楼内部的一个秘密情报机构,它负责协调全美陆海空三军的情报活动。国防情报处不仅仅为五角大楼,而且也为中央情报局工作。70年代末,美国的不明飞行物研究组织——“公民反对掩盖不明飞行物真相”曾给国防情报处依照“消息自由法”递交了查阅档案的申请。他们希望能从国防情报处那里得到它所拥有的有关不明飞行物事件的档案。起初,如同其他的美国政府机构一样,国防情报处对它与不明飞行物研究的任何关系都矢口否认。然而最后,它还是不得不公开了3份引人注目的不明飞行物档案。
那3份被国防情报处首先公开了的秘密档案内容,是美国典型的史苔芬·施皮伯格电影的蓝本。3个档案其中之一所涉及的,是1976年9月19日伊朗空军发现不明飞行物的情况的汇报。
1)1976年9月19日晚上12点半左右,伊朗国家空军总指挥部接到首都德黑兰附近米舍兰地区居民的4次电话。那几位居民在电话中说,他们在当地的天空中发现了非常奇怪的飞行物。有的人说那些不明飞行物的形状类似于鸟。有的人却把它们描述为闪着强光的直升机。他(指伊朗国家空军基地起草报告的人)给那些居民解释,所谓的奇异飞行物有可能是星星。在与位于梅拉巴德的空军机场通过电话之后,他于是决定,立刻亲自去看看那些东西。
2)本月19日凌晨1点30分左右,这架F?截击机位于德黑兰以北大约40海里的空中。由于这个不明飞行物所闪出的光非常强烈,所以,在70海里以外,它便能被看得一清二楚。当这架飞机向这个不明飞行物靠近到20海里时,该飞机上的报话系统和监控设备突然失灵。这时,飞行员不得不返回沙罗奇基地。当飞行员刚刚把飞机的头掉过,飞机舱内的监控设备和信号系统的功能不但一下子恢复了,而且刚才那种发动机突然熄火的危险都消失了。1点40分,第二架战斗机升空。当这架飞机位于德黑兰以北27海里、高度为150海里的空中时,飞机的雷达屏上开始出现了这架不明飞行物的踪迹。
3)这一不明飞行物的体积,大约同一架波音707(加油机)的规模相等。由于这架不明飞行物发出的光线非常强烈,因此,难以对它的体积做出准确判断。这架不明飞行物在朝地面作垂直飞行时发出蓝、绿、红、橙次第变化着的强烈光柱。由于这些光柱的波频看上去非常高,所以它们都能被人在同一时刻观察得到。当这两架F?截击机把这一不明飞行物追踪到德黑兰以南的空中时,它的体内突然一下子飞出另外一个光闪闪的飞行体。这个刚飞出来的飞行体大约有天空中圆月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大小。接着,这个刚刚分离出母体的小的不明飞行物以极高的速度朝两架F?截击机冲了过来。其中的一位飞行员企图对它发射9-型空中截击火箭,但是这时机舱内火箭发射的控制系统失灵,报话机也没有信号了。就在这时,这位飞行员迅速仰身把飞机拉了一个高弧,试图甩掉那个不明飞行物。他紧接着再作了一个俯冲。然而原先的那个不明飞行物却跟了上来,与它在一段时间里保持着三四海里的距离。就在这位飞行员仰升俯冲企图摆脱跟踪时,那个从母体不明飞行物中分离出来的第二架小的不明飞行物,它一直处在该架飞机在空中划出的弧圈之内。过了一会儿,那架小的不明飞行物朝母体飞去,并且合二为一了。
4)就在那个小的不明飞行物与母体合并没有多久,突然从原先的母体不明飞行物的另外一边又飞来了另一个不明飞行物,而且它垂直地朝地面飞了下去。
5)第二天天刚亮,一架直升机便载着那两位截击机飞行员,把他们带到昨天夜里那架小的不明飞行物极可能降落的所在地。在那里,除了发现一段被怀疑有可能是那个不明飞行物着陆点的枯水河床外,他们再没有发现其他与之有关的东西。当这一行人来到该地带的西边时,他们偶然得到了很有价值的情况。那里居住着一户人家。这个家里的人说,他们昨天半夜时听到了外面很大的响声,并且伴随着这种响声,房子的外面还发出闪电一般的强光。于是,人们便开始对这一地带和那两架飞机进行测试,看它们是否有核辐射现象。以后如有结果出来,我们(这里指国防情报处)将迅速呈报。
这份档案在它的开头所列出的一大串美国政府和军事机构的名单,不难使人看出,发生在伊朗的这起不明飞行物事件,曾经引起了美国政府最高领导层的高度关注。
六、鬼魂之谜
2004年5月,一群城市探险爱好者潜入英国南普利茅斯的一个废弃海军船坞,船舱里一个古老的灯罩,一个肮脏的床垫,一台倾倒的电视机,甚至几块倒塌的木质横梁都是他们探险的成果。突然有人发现了意外收获:他听到船舱深处传来女人的啜泣声……
从“木乃伊咒语”开始
1923~1930年之间,英国有22个人的死亡让杂志报章分外激动,他们的死因都共同指向一件事——木乃伊咒语。头一个倒下的是卡那封勋爵(George Edward Herbert),他在1914年获得了埃及“国王谷”的挖掘权。1922年11月,他带着30名专家随从在谷里的幕陵内发现了“尽是奇妙的东西”:黄金铸造的雕像、动物以及木乃伊,这成为考古历史上最重要的发现之一。但紧跟着这“奇妙”,4个月后,卡那封勋爵病倒在开罗,病因不明,有医生说是被一只蚊子叮了左脸引起感染。撑到4月5日,卡那封念叨着:“完了,我已经听到召唤,我准备好了。”一命呜呼。他死的时候还有两件奇怪的事:开罗突然全城断电;在勋爵的老家英格兰,勋爵的爱狗也同时死去。
卡那封的死引起人们的猜测,据说当把勋爵发现的木乃伊打开后,里面的尸体左脸颊上有一个创口,与卡那封被蚊子叮的部位一致。“木乃伊咒语”开始不胫而走,传说墓陵中的碑文翻译出来包括:“任何怀有不纯之心进这坟墓的,我要像扼一只鸟儿似的扼住他的脖子。”“谁要毁坏这铭文,他会回不了家,抱不了孩子,看不到希望。”之后进入墓陵的科学家纷纷死于怪病。1929年,勋爵的妻子也倒下,死因据称也是左脸颊被蚊虫叮蜇。那些年里,“木乃伊咒语”成了一宗极大的新闻,共有22名涉足发掘工作的人非正常死亡。
“木乃伊咒语”引起恐慌之外,还刺激了一些科学家和超自然现象爱好者。与以往祭典安抚死神,足不出户以防惊扰恶灵的做法不同,他们将“鬼”拿到台面上研究。到上世纪60年代,英国爱丁堡大学、布鲁内尔大学、利物浦大学等许多学校开设了神秘学专业,出现了所谓的“灵魂学家”。更多民间“捉鬼队”成立,在英伦三岛奔走,鬼似乎在一夜之间占领了这个岛国:伦敦汉普顿宫发现英王亨利八世的第五任老婆的鬼魂;爱丁堡南桥桥拱下居住着恶鬼一家老小;约克从大教堂到酒吧女厕都在闹鬼,被称为“鬼城”……
但各路正式非正式的研究之下,“鬼”的事情始终未有定论。有与没有,分成两大阵营,以赫特福德大学的Richard Wiseman博士为代表,坚信“鬼”不过是个心理学现象,只存在于人们的想象中。而另一阵营相信“鬼”存在于世上,但观点又不相同:一说为,鬼是死者的灵魂。“灵魂存在于我们的肉体内,死亡后灵魂会进入另一度空间,但灵魂本身可能对自身状况并不自知。”另一说法是鬼是对过去影像的记录。证据有“二战”遗址反复出现的伤兵,或者一个夭折的孩子出现在他常去的公园;“鬼”又被看作是“信使”,骚扰的多是亲近的人,类似中国古代的“托梦”;还有一种认为“鬼”不过是强烈磁场的放射物。
而“木乃伊咒语”在上世纪90年代开始被揭穿。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一个作家约翰·沃恩霍特指出传言中的纰漏,比如卡那封勋爵去世凌晨,并非全开罗停电,而只是勋爵所在的宾馆停电一瞬间。所谓勋爵在英格兰的爱狗也在同时死去,也是谣言,英格兰与开罗还有时差呢。1999年,开罗大学的一名教授查看了“木乃伊咒语”相关人员的健康档案,发现大多数接触过一种曲霉菌,这种病菌能够在坟墓中存活数千年,会致人高热、死亡。生物学对“木乃伊咒语”的解释,也对“鬼”研究者的打击不少。许多科学组织将各种超自然现象研究组织斥为“充满了愚昧的迷信”。虽然理论依据不足,却不影响英国民间“捉鬼队”的兴致,一个名叫Ghost Club的组织成员说:“我们首先是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其次才是研究者。”
㈤ 消失的国家有哪些
有罗马帝国、楼兰古国、古巴比伦王国、萨非王朝、印加帝国等。
1、罗马帝国
罗马帝国(公元前27年~公元1453年,西罗马帝国于476年灭亡,东罗马帝国于1453年灭亡),是以地中海为中心,跨越欧、亚、非三大洲的大帝国,正式名称为元老院与罗马人民,中国史书称为大秦、拂菻。罗马帝国是古罗马文明的一个阶段。
罗马共和国的扩张使罗马超出了一个城邦的概念,成为一个环地中海的多民族、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大国。公元前27年,元老院授予盖乌斯·屋大维“奥古斯都”称号,罗马共和国由此进入帝国时代。
图拉真在位时(98年-117年),罗马帝国达到极盛,经济空前繁荣,疆域也达到最大:西起西班牙、高卢与不列颠,东到幼发拉底河上游,南至非洲北部,北达莱茵河与多瑙河一带。
地中海成为帝国的内海,全盛时期控制了大约50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是世界古代史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君主制国家之一。
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将帝国分给两个儿子,从此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实行永久分治。410年,日耳曼的西哥特人在领袖阿拉里克率领下,进入意大利,围攻罗马城,在城内奴隶的配合下打开城门,掠夺而去,此后在西罗马帝国境内建立西哥特王国。
476年,罗马雇佣兵领袖日耳曼人奥多亚克废黜西罗马最后一个皇帝,西罗马遂告灭亡。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了近一千年的中世纪。
4、萨非王朝
伊朗萨非王朝(阿拉伯语:سلسلهٔ صفويان,英语:Safavid dynasty;1501—1736年),又称萨法维王朝、沙法维王朝、波斯第四帝国,是由波斯人建立统治伊朗的王朝,是继阿契美尼德,帕提亚,萨珊以来第四个完全统一伊朗东西部的王朝。
1502年,伊斯玛仪在伊朗建立萨非王朝,伊斯玛仪自立为伊朗王,建都大不里士,为了巩固新的政权,萨非王朝宣布什叶派伊斯兰教为国教,并且开始了什叶派教义的宣传活动。
阿巴斯大帝时期王朝达到全盛。苏莱曼一世时期(1666—1694 年),萨非王朝开始衰落。1747年纳迪尔沙阿被刺杀后萨非王朝王室后裔又被立为伊朗沙阿,但是这个短时间统治的目的只不过是为了为桑德王朝提供一个合法的过渡借口。
1760年伊斯迈尔三世短暂的傀儡统治就结束了,卡里姆汗觉得他的力量已经足够巩固,他正式登基,结束了萨非王朝。
5、印加帝国
印加帝国(克丘亚语:Tawantin Suyu或Tahuantinsuyo)是11世纪至16世纪时位于美洲的古老帝国,帝国的政治、军事和文化中心位于今日秘鲁的库斯科。
印加帝国的中心区域分布在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上,其版图大约是今日南美洲的秘鲁、厄瓜多爾尔尔、哥伦比亚、玻利维亚、智利、阿根廷一带。其主体民族印加人也是美洲三大文明之一——印加文明的缔造者。
印加人的祖先生活在秘鲁的高原地区,后来他们迁徙到库斯科,建立了库斯科王国,这个国家在1438年发展为印加帝国。
印加帝国在1438年到1533年间,运用了从武力征服到和平同化等各种方法,使得印加帝国的版图几乎涵盖了整个南美洲西部。帝国的国力在君主瓦伊纳·卡帕克统治期间达到顶峰。
㈥ 加州闹独立,都发生了什么事
简介:
加州独立要来真的了。1月27日加州州务卿已经允许加州独立组织收集选民签名,只要在今年7月25日之前收集约60万份有效签名,便触动公投条款,进入第一轮(共两轮)公投程序。
根据路透社上周的最新民调显示,支持加州独立建国的加利福尼亚人的比例上升到32%,比2014年上升了12个百分点。在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后,这一比例出现明显的上升。美国“华盛顿时报”27日报道称,支持加州独立建国的人虽然只是少数,但是这一想法正在选民中间获得影响力。
包括福克斯新闻在内的一些美国媒体都认为,英国脱欧和特朗普当选总统助长了加州独立的倾向。据“国会山报”27日报道称,特朗普在大选中,在加州输了超过400万票,这激起了加州独立人士的热情,而英国脱欧公投成功使得这些人看到了通过投票让加州脱离美国的可能。
同时,加州追求独立,并非毫无底气。加州是美国西太平洋沿岸的一个州,面积423970平方公里,位列美国第三。人口约3925万(2015年数据),美国第一。
小结:
根据2016年的统计数据,加州GDP占全美的13.9%,达25140亿美元,为全美最高。若将其算成一个国家,则位列全球第六,仅次于美国,中国,日本,德国,英国。
但是,伊朗PressTV对于加州独立保持比较冷静的看法,报道称,分离主义想法在美国的一些边缘的州比较盛行,尤其是得克萨斯州。但是,这些州从美国独立出去是非常不现实的,面临着政治,法律甚至军事上的障碍。从1861年到1865年,南方11个州试图脱离联邦之后,美国进行了残酷的内战维护国家统一。
㈦ 古代安息(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人烟情况
在《汉书·西域传》里,我们看到不少关于古代中东和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各国――大夏,大月氏、安息、乌弋山离、罽宾、条支等――的记载。自汉武帝派遣张骞西使以后,直到东汉晚期,中国和这些国家曾不断互派使节,进行着密切的商业来往和文化交流。在那样早的时代,中国便和那样遥远的国家建立起通使和贸易的关系,不能不说是古代史上一件大事。近年来考古学家的大量发掘发现,更具体地说明了在古代横贯东西的这条灿烂的“丝绸之路”,确是这种光辉友谊的见证。
为了把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这些国家的记载搞清楚,我们须稍稍温习一下中东和南亚次大陆的古史,才能有助于我们对这些记载进行正确的诠释。再者,中东和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古代历史文献比较零散、贫乏,因此,如果把中国古代文献记载诠释清楚些,便对这些地区的古史也可提供一部分重要的史料。多年来,研究中西关系史的中外史学家们,也曾利用过这些中国古代文献,但在诠释方面往往异说纷纭,不少谬误曲解之处,有些至今仍流传于史学界中,应该分辨清除。这两段读书札记,是笔者自己想初步试着拿中东与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古史,和《汉书·西域传》中有关安息与乌弋山离等国的记载,相互参证,对以往他人考订基本正确的,仍然采纳;有争议的,分析商榷,择定取舍;谬误曲解的,分别驳辨,求还本真。这样做,期望对中国这部分古代文献能获得较近实际的理解。错误之处,切望读者指正。
(一) 安 息
中国古代关于安息的记载,首见于《史记·大宛传》,其次复见于《汉书·西域传》,兹并录于下。《史记·大宛传》说:
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俗土着,耕田,田稻麦,蒲陶酒。城邑如大宛。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临妫水。有市。民商贾用车及船行旁国,或数千里。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书革旁行以为书记。其西则条枝;北有奄蔡、犁轩[1]。
又说:
初,汉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将二万骑迎于东界。东界去王都数千里。行比至,过数十城,人民相属甚多。汉使还,而后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犁轩善眩人献于汉。及宛西小国欢潜、大益,宛东姑师、扜罙、苏薤之属,皆随汉使献见天子。天子大悦。
《汉书·西域传》说(为叙述方便,兹将考证大致能确定的西方地名,用括号把英语惯用拼法标在中文古地名的后面):
安息国(Parthia),王治番兜城(Hekatompylos),去长安万一千六百里。不属都护。北与康居、东与乌弋山离(Seistan之Alexandria-Prophthasia)、西与条支(Antiochia,即Charax-Spasinu)接。土地、风气、物类所有、民俗与乌弋、罽宾(Kabul)同。亦以银为钱,文独为王面,幕为夫人面;王死,辄更铸钱。有大马爵。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大国也。临妫水(Oxus R.)。商贾车船行旁国。书革旁行为书记。
武帝始遣使至安息,王令将将二万骑迎于东界。东界去王都数千里。行比至,过数十城,人民相属。因发使随汉使者来观汉地,以大鸟卵及犁轩(埃及之Alexandria)眩人献于汉,天子大说。安息东则大月氏。
《史记》、《汉书》中的安息即中东古史上的帕提亚(Parthia),久为中外史家所公认。清代学者徐松和李光廷早有考订[2]。在欧洲,最早德经(de Guignes)曾如此主张。[3]有些人认为是亚叙利亚,显系错误。[4]金斯密(Kingsmill)初步论及《史记》、《汉书》中的安息是安息王室阿尔沙克(Arsak)一字之对音。[5]嗣后夏德(Hirth)进一步论证,认为中国古音中没有r,因此每遇到外语中的r,中国古籍中常以n的结尾字音译,于是,Ar便音译为“安”;而“息”字中国古音大约读为sak。所以“安息”是Arsak一字的音译。[6]丁谦也认为“巴提亚国,其王世世以阿赛西(Arsaces,即Arsak)第几为号,汉人误王名为国名,称为安息;安息者,阿赛西转音也”。[7]丁、夏二氏论断皆是。
按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占有两河流域及伊朗高原的希腊人塞流息王朝(Seleucids)已呈衰弱。公元前255年,坐落在其东北边陲的巴克特里亚郡(Bactria)的郡守希腊人狄奥多特斯(Diodotus)首先宣告独立,汉代中国称之曰“大夏”。数年后,公元前250-248/7年,位于大夏以西、里海东南的帕提亚郡(Parthia),在帕提亚人阿赛西及其弟提里达特(Tiridates)的率领下,举行了反对塞流息王朝统治的起义,汉代中国称之曰“安息国”。[8]安息的阿赛西王朝从此统治安息约四百年。
安息建国后,最初八十年的历史,记录十分贫乏。我们只知道他所统治的疆域,仅限于安息人原来居住的地区,即古波斯的帕提亚郡。那时安息经常受着来自西边的塞流息王朝和来自东边的大夏王国的威胁。大夏在公元前约230至160年时武力曾很强横。直到安息王密司立对提一世(Mithridates I,公元前171-138/37年)当政时期,安息才大大强盛起来。乘塞流息王朝内部的纷争和战乱,他率大军西征,先占据了米底亚(Media),又占领了波西斯(Persis)和富饶的巴比伦尼亚(Babylonia)诸郡;并且从公元前144年以后,巴比伦尼亚,包括其东南端的条支,遂成为安息最重要的属邦。向东方,他又两度攻入了已衰微的大夏,并更向东南推进,囊括了原在大夏统治下的德兰癸亚那(Drangiana)、阿拉科细亚(Arachosia)、和格德洛西亚(Gedrosia)诸郡。于是,在短短的几年中,经密司立对提一世的东征西讨,击垮了希腊人的殖民势力,建成了一个当时在中东最强大的以奴隶制为基础的安息帝国,疆域东自大夏、身毒,西到幼发拉底河,北自里海,南至波斯湾。他当政的晚期,和他的继承者弗拉特二世(Fraates II,公元前138/37—128/27年)统治期间,是安息十分繁荣强盛的时期。张骞西使到达中亚细亚的时候,正当弗拉特二世的末年。张骞在公元前129至128年亲身到过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没有到过安息。但他“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回到长安后曾“具为天子(武帝)言之”。[9]他所传闻的安息,如上引《大宛传》所说:“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以及安息的物产风俗等,都是十分正确的描述。
然而,安息就在这繁荣鼎盛的时候,其北边边疆却面临着塞人(Saka)游牧部落入侵的威胁。大约在张骞从大月氏动身回国后不久,居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塞人和马萨革泰人(Massagetae)等,便从里海以东地带侵入了安息东北边,于公元前128或127年杀害了安息王弗拉特二世,大举南下,占据了德兰癸亚那和阿拉科细亚两郡。直到安息王密司立对提二世(Mithridates II,公元前124-87年)即位后,派遣贵族苏林(Suren)[10]率领大军东讨,费了十年工夫(约公元前124/23—115/14年)才把侵入的塞人诸部落镇压使之降服。这次东讨,安息收复了东边诸郡,包括自赫拉特(Heart)至木鹿(Merv)的东北滨临妫水的地区。东方讨平后,密司立对提二世复引兵而西,占领了阿尔明尼亚一个短时期。公元前92年,他和罗马的苏拉将军订立了盟约,这是安息与罗马的首次交涉。密司立对提二世的统治时期,是安息再度强盛的时期。[11]
就在这密司立对提二世的强盛时期,汉武帝的使臣第一次到达了安息。上引《大宛传》第二段文字就是这次使节往还的记载。汉使初次到达安息,应系在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换言之,伊朗和中国从这年起便绽开了友谊之花。根据《大宛传》,张骞第一次西使回到长安是在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其后他拟通西南夷道往大夏,未成功。他封为博望侯在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他因攻匈奴失利夺爵后数年,汉武帝再命他去出使乌孙,应在元鼎元、二年(公元前116/115年)。这次出使,“天子……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牛羊以万数,赉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使遣之他旁国。”张骞约结乌孙虽未成功,但他“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扜罙及诸旁国”,进行了广泛的外交活动。回国时,“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张骞归后“拜为大行,列于九卿,岁馀卒”,卒年应是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其后岁馀,骞所遣使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12]据《大宛传》记载的这些情况,可以确定第一次到达安息的汉使,即是张骞出使乌孙时顺路“分遣”到“他旁国”的“持节副使”之一,其到达安息应在元鼎二年;而“汉使还,而后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犁轩善眩人献于汉”,则应在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也就是说,汉与安息使节首次往还,正当安息盛世,密司立对提二世即位后约八至十二年。汉使到时,恰好是在密司立对提二世派贵族苏林东讨塞人的末年,当时安息的大军正云集于东边。既如此,则“汉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将二万骑迎于东界”,正反映了当时安息国内的政治局势。而汉使在当时一路上所见到的情况:“东界去王都数千里,行比至,过数十城,人民相属甚多”,便更是如实的描述了。
汉与安息首次通使成功后,两国便展开贸易与文化交流,嗣后在公元前一世纪双方使臣、商贾大约即不断往来,《汉书》中虽然没有提供很详的记载,但从汉代遗留的有关西域各方面的其他记录和遗存看来,我们可以相信汉与安息的通商关系一定相当密切。中国的锦绣丝绸等特产日益增多地运送到西方,通过安息商人之手而远达近东和罗马,“丝绸之路”从此畅通。同时西方各国的产品珠玑、琉璃、象牙、犀角、诸珍奇异物,直到红兰、葡萄、苜蓿种子等也源源输入中国。也许就由于汉与安息的贸易二百余年间日益密切,加以甘英亲身出使到达过安息条支(公元97年),所以《后汉书·西域传》对安息的记载便大大加详了。
《大宛传》文中提到,安息使臣第一次来中国时,同来的还有几个“小国”的使臣。姑师即车师,扜罙即扜弥,这两地后来都隶属于汉西域都护。苏薤是康居五小王之一,《大宛传》说它在大宛以东,恐系错误。欢潜是花刺子模(Khwarizm)之译音,他们居住在安息希尔加尼亚(Hyrcania)及帕提亚两郡以北,妫水下游的西岸。大益即达伊人(Dahae),他们在花刺子模西南,过着半游牧的生活。[13]欢潜、大益派使臣随汉使来中国,可能由于他们居住的地区正当古代交通要道。按在公元前285年,塞流息王朝的塞流古一世(Seleucus I)曾派遣巴特罗克立(Patrocles)在里海探路。他从里海东南之奇瓦湾(Khiva Bay)循着巴尔干山岭(Balkan)南麓的古河道东航,运河道沿着乌斯钵水(Uzboi Channal)穿过黑沙漠(Kara Kum)而把他引入了妫水。他在该地还遇到了印度商人沿妫水顺流而下赴咸海,因此他报告说妫水与药杀水(Jaxartes)都“流入里海”。[14]如果这个记录可靠,则古代妫水确通里海,而欢潜、大益则正当此交通孔道;所以在中亚细亚许多游牧部落中,这两个“小国”,便首先随汉使到长安来了。
关于安息东北的边疆,《史记》、《汉书》都提到“临妫水”。妫水即今阿姆河(Amu Darya)。阿姆河河名系突厥语,古代希腊人称之为阿克苏斯河(Oxus),唐代中国音译为乌浒水或缚刍河。它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曲折西北流入咸海;咸海,《大宛传》中称作西海[15]。然而汉代中国称之为妫水,则别有原因。按此水,古代亚利安语名为Vakhshu或Wakshu。今阿姆河上游的一个支流,突厥语名叫色尔克阿布(Surkh-ab)者,有时仍用其古名称作Wakhsh;这个支流在古代被认为是阿姆河的河源。同时,Wakhsh一字又是当地古代神话中“众水之女神”的名字。据中古花刺子模史家卑露尼(Biruni),直到十一世纪Wakhsh还是该地众水――尤其是阿姆河――的保护神的神名。[16]再者,Wakhsu又是大夏人所崇奉的女神阿那伊多(Anahita,意为纯洁)的别名。古代大夏的神话说这个女神有一千只膀臂,象征大夏的一千条溪流,自东面丛山上泻下来,会合而成为妫水流入咸海[17]。按“妫”字古音大约读作Kwia,因此妫水之“妫”实是Vakhshu或Wakshu的第一音节的译音。至于“水”),则仍是汉语“河川”之意。
塔恩(Tarn)在其论述大夏、安息的诸着作中,[18]曾认为由上引《大宛传》第一毁的“临妫水”及“北有奄蔡”的话看来,该段文字说的不象是公元前129至128年张骞亲身在大月氏时的情况,而象是十馀年后密司立对提二世东讨塞人以后的情况。他认为张骞停留在大月氏时,塞人已在大举入侵安息,木鹿已落入塞人之手,因而安息当时不可能滨临妫水。他又说奄蔡原住地既然在咸海东北,安息只有到了密司立对提二世东讨成功后,才占领了妫水下游马萨革泰诸部落地区,从而才能和奄蔡接境;同时收复了木鹿,安息国境才再临妫水。据此,塔恩竟认为司马迁曾把日后的传闻“羼入了”张骞的报告之中,这就大大贬低了《大宛传》的史料价值。
其实,这样论证是不正确的。我们认为安息国境滨临妫水正是张骞停留在大月氏时的真实情况。关于安息王弗拉特二世统治时期的史料确很贫乏,但我们知道他的前一朝,即密司立对提一世统治时期,曾两次攻入衰微的大夏。第一次他不仅越过了阿利厄斯河(Arius),而且在大夏屯据了一个短时期。第二次他又把大夏王黑黎欧克里(Heliocles)打了个惨败,此役之后,安息曾将木鹿占领并控制了一个长的时期,这就使安息的东北边境正“临妫水”。当张骞在公元前129至128年旅游在大月氏、大夏的时候,木鹿大约正在安息人手中,并以之为抵御北方塞人保卫边疆的重镇。再者,仅根据西方的零散史料,实在很难断定塞入侵入安息的确实年月。[19]根据《大宛传》,张骞西使时对于塞入侵入安息并杀害弗拉特二世这件大事显系毫无所知。对此点只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张骞在大月氏、大夏时只“传闻”得安息一些情况,因此他对安息的事知道得很少。二是塞人侵入安息一事,实发生在张骞自大月氏动身回国以后。我们考虑当时全面情况,认为后者较近事实。如果这个推断不错的话,这就又一次证明中国古代文献史料对于搞清楚中东、中亚各国古史有重要价值。至于“北有奄蔡”一句,塔恩的解释过于呆滞。细读《史记》、《汉书》有关西域各国疆域地望的记载,就知道“东为某国”、或“某方与某国接”等语,有时固然指的是毗邻接境的国家,但有时则指的只是方向。此段文字中的“北有奄蔡”实是后者。属于塞人之一支的奄蔡(Aorsi)部落联盟居住在咸海东北的草原地带,其南是马萨革泰人、萨卡拉瓦克人(Sacaraucae)及达伊人等游牧部落,介在于奄蔡与安息之间。不过从汉人看来,这些都是“小国”,所以张骞说安息“北有奄蔡”,只是由于奄蔡当时是这一带草原上比较强盛的“大国”。我们不应象塔恩把这几个字解释得那样呆板。
对于“临妫水”这一点,白鸟库吉的解说则更不确。[20]他认为由此三字即可证明花刺子模和达伊当时都在安息版图之内。这种说法不仅没有任何史料足资凭证,而且和后来塞人入侵安息的全部史实相矛盾。其实,安息的木鹿地区所滨临的妫水只是妫水的中段,而妫水下游西岸奇瓦地区则是花刺子模人的住地,安息人与马萨革泰人正是在妫水西岸一带边境上互相对垒。认为“临妫水”便必然意味着拓境已至咸海,那样论证就过于简单了。
我们既已确知安息东境滨临妫水的情况,那么《大宛传》中所说的“东界去王都数千里”,就容易解释了。
《汉书·西域传》说“安息国,王治番兜城”,《后汉书》说“安息国居和椟城”。番兜、和椟同指安息初期的都城,希腊人名之为黑卡同卑罗斯(Hekatompylos)。黑卡同卑罗斯本不是该城安息的原名,而只是希腊人给它起的别名,意为“百门之城”,是说该城处在安息国的中心,很多条大道从这儿通往各地;至于安息的原名则已不可考。[21]夏德认为番兜系古波斯帕尔图发(Parthuva)一字的译音,亦即喜罗多德(Herodotus)所说的Parthoi;《后汉书》中的和椟可能相当于Vologesia,则全系臆测,不足凭信。[22]白鸟库吉认为番兜、和椟均相当于希腊人伊西达尔(Isidor)所撰《安息驿路志》中所说的Parthau,[23]亦属可疑。顾失密(Gutschmid)认为和椟恐是斯特拉伯(Strabo)所说的Karta,或即是阿利盎(Arrien)所说的希尔加尼亚的首府Zadrakarta,这说法更显然是臆测。[24]关于番兜、和椟二字的对音,目前中外史家还没有妥善的解释,但比较诸说,似把它看做相当于黑卡同卑罗斯较为妥当。此城今日已不存在,考古学家推测应在今伊朗的丹凡(Damghan)或沙鲁德(Shahrud)附近。
《史记》、《汉书》都没有明确指明距王都二千里的“东界”的所在。《后汉书·西域传》则说:“其东界木鹿城,号为小安息,去洛阳二万里”。木鹿城即Zend-Avesta中所说的Mouru,希腊人的Alexandria Margiana,塞流息王朝时代曾改名为Antiochia,中古以降称为Merv,中外史家均无异议。上文已说过,安息在密司立对提二世时东讨塞人,收复木鹿,东北边疆复临妫水而与大月氏为邻。从此以后,木鹿便成为安息的东北边防重镇和重要的商业城市。到安息来的汉使首先必须经过木鹿城,所以《后汉书》中把“东界木鹿城”看得很重要。这情况在西汉时代应亦相同。《史记》、《汉书》都说“东界去王都数千里”;《后汉书》又说“和椟城去洛阳二万五千里”,“木鹿城去洛阳二万里”,则王都和椟与木鹿之间为五千里,与《史记》、《汉书》说相近。《后汉书》接着又说,“自安息(指王都和椟)西行三千四百里至阿蛮国(Ecbatana),从阿蛮西行三千六百里至斯宾国(Ktesjphon)”,以这样的里程来衡量和椟与木鹿之间的距离为“五千里”,或“数千里”,正是如实的记载。
上文已将本节开头所引《史记》、《汉书》三段文字中有关安息历史,地理的一些疑难之处,试作了初步解释。关于引文中涉及物产风俗诸事,不拟详谈,其中只有两点应在此略提一下。《史记》说安息“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汉书》说“亦以银为钱,文独为王面,幕为夫人面;王死,辄更铸钱”。按多年来中东一带考古发掘所获得的古安息钱币很多,足以充分证明《史记》,《汉书》记载的正确。安息王弗拉特二世统治时期所铸钱币,正面是王面,背面是摩萨(Musa)的面,只是摩萨是王的母亲而非夫人。[25] “王死辄更铸钱”,是古代中东与印度次大陆西北部诸国――安息、大夏、贵霜、以及塞种诸小国的普遍风俗,已久为该地区的古史与古钱币学所证实。《史记》、《汉书》又提到“书革旁行为书记”。革指羊皮。但据劳林生(Rawlingson)的研究,安息普通是以麻布作书写材料;至其晚期,才从西方学得使用纸草(papyrus)。[26]
㈧ 从爱到恨,移民大国的美国和文明古国的伊朗,有着怎样的历史
美国和伊朗的关系,备受全球关注。今天,不说政治,只谈谈历史文化。美国和伊朗,确实是移民国家和文明古国的比照,这两国的历史相差甚远。
一、伊朗
伊朗,一个人口低于1亿,国土面积为164.5万平方公里的伊斯兰国家,和大国相比,其数据听起来不算太响亮,但却是实实在在的文明古国。
美国,一个典型的移民国家;伊朗,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两个国家,两种意识形态,不能相提并论。
【若有不同看法,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读书文史。】
㈨ 以色列 伊朗为什么在叙境内
以色列和伊朗的关系很难说清楚他俩是又爱又恨再加上美国、俄罗斯、中东各国的关系以色列不可能发动对伊朗本土的大规模战争而伊朗也根本就没那么强大的实力(只是这几年美国在中东的行动把伊朗彰显出来了而俄罗斯对伊朗的态度是会变的不希望伊朗的势力在叙利亚持续扩张的)我感觉以色列和伊朗在演戏给美国和中东国家看他俩近些年根本就没有发生过大规模直接交锋
以色列为何不打击伊朗本土,而是去打击在叙伊朗基地呢?以色列虽然霸道,但是伊朗也不太好惹。伊朗进军叙利亚本身是将阵地前移在先,打破了中东原有的格局,对以色列的地缘政治安全造成巨大威胁。以前伊朗、以色列隔空交手,打嘴炮多于实际。但是伊朗大军进军叙利亚,形势就完全变了,变成了伊朗将刀锋抵到了以色列咽喉,对于只有两万多平方公里土地,800多万人口的以色列来说,面对如此强敌靠近,岂能不紧张?
至于,以色列空袭叙利亚,打死伊朗驻叙利亚的军人,这也是在告诉伊朗不要利用叙利亚的基地来“骚扰”以色列,否则以色列将会用数倍去奉还!这些都是两国交恶过程中的小打小闹,战场都在叙利亚并没有涉及对方的领土,既然伊朗利用叙利亚的基地“挑衅”,那么以色列也只能是跨境打击驻叙的伊朗军队!这是必然也是正常的!目前,双方都是“嗓门”很高!但是都在极力的控制局势的发展,还都不愿意去直接交战,政治可以解决的事情,没必要使用武力!
㈩ 世界十大未解之谜都是什么,,,具体事例也打出来。。谢谢啦 我全部的金币都在这里
链接:
世界未解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