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微博是中国人发明的吗
微博不是中国人发明的,最早也是最着名的微博是美国twitter,2006年3月,博客技术先驱blogger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大微博服务。在最初阶段,这项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
Twitter是一个广受欢迎的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的网站,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以移动电话中的短信息形式(推文)发布(发推),可绑定IM即时通讯软件。
所有的Twitter消息都被限制在140个字符之内。2006年,博客技术先驱创始人埃文·威廉姆斯(Evan Williams)创建的新兴公司Obvious推出了大微博服务。在最初阶段,这项服务只是用于向好友的手机发送文本信息。
(1)中国人在伊朗发的什么微博扩展阅读:
微博平台特点:
1、便捷性
微博提供了这样一个平台,你既可以作为观众,在微博上浏览你感兴趣的信息;也可以作为发布者,在微博上发布内容供别人浏览。
2、传播性
微博草根性强,且广泛分布在桌面、浏览器和移动终端等多个平台上。传统媒体拥有较大的经济规模和“巨大、傲慢的组织机构”。而微博这种“草根媒体”则没有任何“门槛”,任何享有公民权的人都可以加入。
3、原创性
在微博客上,140字的限制将平民和莎士比亚拉到了同一水平线上,这一点导致大量原创内容爆发性地被生产出来。李松博士认为,微型博客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真正标志着个人互联网时代的到来。
‘贰’ 伊朗使馆发微博祝贺中国,为什么网友直呼用心
伊朗大使馆在发微博祝贺中国的时候,配图用的是中国非常火的电视剧《山海清》的照片,也让网友们觉得非常的用心。伊朗大使馆并不是只走了个台面,非常表面的给中国进行祝贺,而是记得用中国非常出圈的电视剧,所从照片可以看出要大使馆对于中国也是非常了解的,所以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网友觉得伊朗非常用心的原因之一,《山海清》在中国有着非常高的热度。
现在中国也让所有的贫困人口脱贫,可以看出中国真的非常的厉害,这在世界其他国家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世界其他民众如果知道中国为了让民众们摆脱贫困,做了这么大的努力,真的会非常的感动。而且中国能够做到现在这样的成绩,可以看出我们的政策和方针问题大方向整体是正确的,虽然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偏差,但是我们有足够的信心相信我们会发展得越来越好,而中国也一定会在未来实现大腾飞。
‘叁’ 伊朗人常用什么社交软件(例如中国的微博),公开性的。
my space , facebook
‘肆’ 中国是一夫一妻制,而伊朗是一夫四妻制,请问一个中国人在保留中国国籍的情况下娶了两个伊朗女人,在伊朗
兄弟你想多了 所谓重婚罪 只要女方或男方不追究 国家也就懒得管 政府不会主动去查你是否重婚的 当然 在中国你也只能和一个伊朗老婆领结婚证 或者不要在同一个地方的民政局领 就是一个在安徽办理 一个到河北办理 当然 这种办法其实就是擦边球 有一定的风险 就是 你老婆告你重婚 但是只要你能协商好 这种罪也不会把人关起来 除非重婚是带有诈骗为目的的 这就构成刑事犯罪了
‘伍’ 伊朗十记是哪个出版社出版的
这本书没有出版过,是在网上发表的。
(一)在去德黑兰途中的反思
刚才走进这架伊朗航空公司的飞机机舱时,同行者S与我几乎同时惊叹,"飞机还挺大的嘛。"其实,这架飞机也够不上A380的级别,是属于3-4-3座位的正常的国际航班大小。感叹伊朗的飞机大,主要是因为半个小时前我们在候机时都一致认为,这可能是一架"小飞机"。
顿时,我发觉,对伊朗这样受争议的中东、发展中国家的轻视与不了解,可能是浸透在中国人的骨子里,以至于我们看到的东西很多时候会超出我们的想象。
行前在家准备行李时,我与家人说:"我挺紧张的。"
"你可一定要小心啊。我们都盼着你平安回来呢!"
"我指的紧张不是那种害怕不安全的紧张,而是行程没有准备充分的紧张"。我答道。
虽然这几天我恶补了一些伊朗知识,但是对伊朗陌生感的慌张仍是明显的。这与我去欧洲、美国和日本那些发达地区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像我这样的国际新闻人,报道欧美日就像是吃饭一样,而评论伊朗就像是嗑药。这个药只适合于特定情况下才"嗑",比如战争、冲突、恐怖主义事件。但报道美国、日本、欧洲时的新闻却很宽泛,从娱乐体育到政治经济,从社会文化到军事地理,在这些信息偏好下,中国人对美国日本的了解,许多时候甚至强过对新疆、西藏的了解。
行前我搜了《环球时报》过去10年的报道资料,发觉大约90%关于伊朗的新闻都与对美博弈、战争、以色列、恐怖主义、危机、威胁等负面关键词有关,关于文化、经济、社会的少之又少。我相信,这不是特殊的《环球时报》现象,而是出于中国读者偏好而出现的中国媒体"争议国家偏执症候群"。这些国家还包括伊拉克、古巴、朝鲜、利比亚、委内瑞拉等。在许多中国人看来,"脏、乱、差"基本上就是争议国家的主题。而这些国家的争议又基本上来自于对美冲突,以及欧美媒体对它们的报道。换句话说,我们的国际信息潜意识与美国的逻辑是相似的。
我在行前的几个小时发了一条"要去伊朗采访"的微博,一小时内就得到了上百条的评论,但几乎一半以上都在祝福我要平安。我非常感激这些微友的关心,但这个现象不正说明,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伊朗是一个不安全的动荡国家吗?
到机场前的两小时,我在办公室。小T送来样子,我说不用给我了,我准备出发去机场了。她的送别词提醒了我:"我许多去过的朋友都说,伊朗比想象得好得多"。此前,一些中东问题专家也这么告诉我。这也唤起了我五年前采访一位阿拉伯人时的记忆,他向我抱怨,你们中国记者老喜欢用……
‘陆’ 中国人为什么支持伊朗
中东的浑水,我国是不趟也得趟了。这不是跟钱过不过去的问题,一来是我国如今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二来是中东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与我国可说是唇亡齿寒,这么看来就算不为那几个钱,我国真能独善其身吗?1楼的朋友,你眼光太浅了。
‘柒’ 中东国家,包括伊朗,伊拉克,还有非洲,他们使用什么微博,用的最广泛的
这些国家,尤其是流氓政权独裁的国家,对于网络管制都是很严的。
‘捌’ 紧de爷的微博中国历史上的战争,从没有哪一场是为自由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1200公里,长约100公里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长期来两国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另外,宗教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两国虽然同属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
编辑本段起因
长期以来,两伊存在领土纠纷、民族和教派矛盾。1971年初,双方发生边境冲突。1975年在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的斡旋下,两伊签订《国界和睦邻条约》(即《阿尔及尔协定》),规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伊朗同意将克尔曼沙赫省的约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伊拉克。两国矛盾有所缓和,但未真正解决。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诺。1979 年2月,霍梅尼在伊朗执政后,两伊关系急剧恶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称要废除边界协定,双方边境冲突逐步升级。
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伊朗政府强调要向所有伊斯兰国家“输出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革命”,公开号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叶派“进行伊斯兰革命”,推翻伊拉克现政权建立“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则支持伊朗境内少数民族如库尔德族的民族自决要求。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 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随着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边界武装冲突的加剧,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至此两伊战争就全面爆发了。自从战争爆发后,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密切关注。
编辑本段战争爆发
伊拉克在从苏联获得了很大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则提供了经济援助。 另外,美国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自1985年起,美国在出售给伊拉克武器的同时也出售给伊朗。这引发了后来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
这场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战争双方都常常使用类似于一战中的人海战术攻击。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剂在内的化学武器。尽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战争和使用化学武器, 国际社会对其并没有施加太大的压力。
1982年6月,伊朗发动的一系列反攻夺回了伊拉克在战争初期占领的土地。伊拉克鉴于可能被彻底打败,向伊朗提出休战的建议。此时,伊朗试图打垮伊拉克政权,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这样导致战争又进行了六年。
在此期间,西方海军力量介入该地区,试图保护海湾航道畅通。由此导致伊朗导弹攻击美国斯塔克号护卫舰;以及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击落伊朗民航客机,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丧生。
编辑本段停战
1987年7月20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立即无条件停战,引起全世界人民的积极响应,同年7月23日伊拉克宣布接受这项决议,1988年7月18日伊朗宣布正式接受这项决议。在联合国秘书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及其助手的多次奔走后,两伊同意从1988年8月20日起全面停战。这是两伊从战争走向和平的重要转折。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情况。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战争结束时,它的外债是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贷款。战争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30万、伤60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 500亿美元。伊朗也欠外债450亿美元,死亡70万、伤110多万,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 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海湾战争,1991年1月17日~2月28日,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盟在联合国安理会授权下,为恢复科威特领土完整而对伊拉克进行的战争。
海湾,即波斯湾简称,位于西亚中部。海湾周边国家是世界石油主产区,战略地位突出。1990年8月,这一地区爆发了战后世界最大的一场局部战争——海湾战争。这场战争对冷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产生了深刻影响,同时,它所展示的现代高技术条件下作战的新情况和新特点,对军事战略、战役战术和军队建设等问题带来了众多启示。
编辑本段起因
海湾战争是由伊拉克对科威特的入侵而引发的。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伊、科两国围绕主权和边界问题存有争端。80年代末,随着两伊战争的结束和世界两极体系的瓦解,伊、科争端又突出起来。从伊拉克方面来说,主要原因是,它希望在新的国际形势 下,迅速实现国家的发展,具体说就是解决长期困扰它的出海口问题,免除两伊战争中欠下的巨额债务,成为海湾的地区性强国。1990年7月中旬,由于石油政策、领土纠纷、债务等问题,伊拉克与科威特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之间的争端突然公开化。1990年7月,伊拉克在向科威特提出一系列 要求遭到拒绝后,定下了以武力吞并科威特的决心。
编辑本段伊拉克入侵科威特
1990年8月2日凌晨1时(科威特时间),在经过周密准备之后,伊拉克共和国卫队三个师越过伊科边界,向科威特发起突然进攻。与此同时,一支特种作战部队从海上对 科威特市实施直升机突击。拂晓时分,东西对进的两支部队开始攻打市内目标。科威特埃米尔贾比尔•萨巴赫仓促中携部分王室成员逃到附近美国军舰上。埃米尔的胞弟法赫德亲王在保卫王宫的战斗中阵亡。上午9时,伊军基本控制科威特市。 下午4时,伊军占领了科威特全境。 并将科威特划归其第19个省。
编辑本段联合国制裁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事件引起了全世界极大震惊。联合国先后多次通过反对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并对伊实施制裁的决议。反应最为强烈的当属在海湾地区具有巨大经济利益的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8月2日和3日,美国总统布什主持召开国家安全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对策。会议最终决定,采取大规模军事部署行动,以迫使伊拉克撤军,并为必要时采取军事打击行动做好准备。根据这一精神,负责中东地区防务的美军中央总部拟定了“沙漠盾牌”行动计划。8月7日凌晨2时(美国东部时间),布什总统正式批准了该计划。
“沙漠盾牌”行动计划拟分两个阶段向海湾地区部署部队。第一阶段用3至4个月时 间(17周)部署24万人的部队及其建制装备,以使该地区美军和其他出兵国家部队兵力 达到同伊军大致相抗衡的水平。第二阶段将视形势发展继续增兵,以使兵力达到足以将 伊军赶出科威特的水平。第一阶段部署,又将根据伊军有可能在短期内向沙特发动进攻的形势,首先在沙特的朱拜勒和宰赫兰一线部署快速反应部队和空中打击力量,建立机动防御,采取“以空间换时间”战略,挡住伊军可能的进攻,保证后续部队陆续抵达和部署。
计划确定后,美军制定了具体部署方案,最大限度出动了运输司令部所辖战略运输 工具,动员了后备和民用运输力量,同时,进行了后备役征召和编组。其他出兵国家也 展开了各自的部署行动。经过紧张行动,分别于11月8日和11月底完成了两个阶段的部署。是时,美军在海湾地区的总兵力达到43万人,其中陆军26万人,海军5万人,空军4万人,海军陆战队8万人。主要武器装备有:坦克1200辆,装甲车2000辆,作战飞机 1300架,直升机1500架,军舰100余艘。
连同其他国家出动的总兵力达50万人。部分未出兵国家提供了武器装备、舰船、飞机和 医疗队。 随着各国部队的部署,建立统一、协调的指挥机构的必要性日益突出。8月中旬, 经协商在多国部队最高层成立了协调性作战指挥机构。原则是,战区内所有部队均接受 沙特阿拉伯武装部队司令哈立德中将和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上将的统一指挥, 但各国部队又分别接受本国最高当局的命令和指示。
因为面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出兵行动,以及国际社会的经济制裁,伊拉克采取了相应对策。总的战略指导思想是,拖延战争爆发,使海湾冲突长期化、复杂化,进而分化以美国为首的军事阵营,打破对伊拉克的各项制裁,保住既得利益,同时,做好军事上防御作战的准备。为此,它在外交上打出了“圣战”的旗号,并将撤军问题同以色列从阿拉伯被占领土撤军联系在一起,以转移阿拉伯国家的矛头指向;在经济上采取了内部紧缩, 对外寻求突破口的政策;在军事上则加紧了扩军备战,恢复和新建24个师,使军队总兵 力达到77个师、120万人。同时加强了科战区的兵力部署,按三道防线共部署43个师, 约54万人,坦克4280辆、火炮2800门、装甲输送车2800辆。
美军在开始执行“沙漠盾牌”计划时,即已估计到伊拉克拒不撤军的情况,拟定了 代号为“沙漠风暴”的军事打击行动计划。12月20日,美国国防部长切尼和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鲍威尔批准了这一计划。该计划的要点是,实施进攻作战,以达到:1.瘫痪伊拉克国家指挥当局;2.将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3.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4. 尽量摧毁伊拉克的弹道导弹和核生化武器;5.帮助恢复科威特合法政府。
根据这一决心拟定了以下作战方案:实施协调一致的多国、多方向、空中、海上和地面攻击,首先以空中战局摧毁伊拉克重要军事目标,尔后逐步转移空中作战的重点, 在科威特战区实施地面作战,消灭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用阿拉伯部队解放科威特市。整 个作战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即1.战略空袭; 2.夺取制空权;3.空袭地面部队;4.地面进攻作战。
11月29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678号决议,规定1991年1月15日为伊拉克撤军的最后期限。1991年1月9日,美国国务卿贝克和伊拉克外长阿齐兹在日内瓦举行战前最后一 次会晤,但是,双方都认为没有妥协余地,会谈没有取得结果。1月16日美国东部时间 上午10时30分,布什总统签署了给美军中央总部司令施瓦茨科普夫的国家安全指令文件, 命令美军向伊拉克开战。
‘玖’ 外派去伊朗安全吗请知情人士告知,万分感谢!
中国人在伊朗享受礼遇
当地公司为中国雇员租房配车工资翻倍 从未发生过针对华商的暴力活动 核心设施多数是由中方承建
当地百姓对待中国人就像自家人一样亲切 留学生学费住宿费全免 副总统承诺 对中国记者大开方便之门——
伊朗核问题使得全世界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这个中东石油大国身上,对伊朗国内的安全局势,人们不禁添了几分担忧。
那么,目前伊朗国内的真实情况究竟如何?当地华人华侨目前的安全状况到底怎么样?他们的生活、工作、学习是否因伊朗核问题而受到影响?带着这些问题,本报日前对在伊朗工作的中国侨胞及我驻伊朗使馆官员进行了深入的采访。
据介绍,按照穆斯林传统习俗,女性在公共场合需要戴上头巾,但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只能戴黑色的,从头到脚裹得严严实实,只露出两只眼睛”。女性可以穿牛仔裤和颜色鲜艳的风衣、化时尚妆等,头巾也可以戴各种颜色的。
调查说明:中国人在伊朗概况 (据中国驻伊朗大使馆)
总人数:约三四千人留学生:150人左右,大部分来自国内一些老少边穷地区,包括青海、新疆、云南、甘肃,共涉及15个省市。
个体经商者:数十人,一般都经营服装、鞋帽等生意。
其他人主要在中国公司、中资企业和伊朗的公司任职。
中资公司:四五十家左右,业务范围涵盖通讯、电信、公路、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汽车、石油开采等重要领域。
采访对象
任维夫:中国驻伊朗大使馆文化参赞
付国武:深圳中兴通讯驻伊朗总代表
里强:2000年-2003年任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伊朗总代表,2003年-2006年5月任深圳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中东区域总经理,同时担任伊朗中资企业协会副会长,目前在深圳中兴集讯有限公司担任高级副总裁。
边柏功:伊朗第一座中国商贸城的投资建设者。
范先生:在当地规模最大的财团———“穷人基金集团”旗下的公司工作。已在伊朗生活多年。
马生贵:伊朗华语广播台的主任,已在当地工作十多年。
生活环境:普通居住小区里 几乎家家都有车
据已在伊朗生活多年的范先生介绍,伊朗国内的消费水平和中国是差不多的,生活环境也不像西方媒体描述的那样“闭塞”。
在范先生居住的普通小区里,几乎每家每户都拥有家庭轿车,人民生活较为富足。
中兴通讯驻伊朗代表处总代表付国武说,除了工作时间和中国不一样外,在伊朗生活的中国人并没有遇到什么困难和不便。据介绍,在伊朗,周四、周五是休息时间,其他时间是工作时间。
当地人在公共场合 常主动问候中国人
一提起和伊朗的同事、朋友、邻居的关系,接受采访的几位中国同胞就赞不绝口。
范先生说,他在伊朗生活了这么多年,从没有发生过与当地人不和的情况。平常在公共场合,见到中国人,伊朗人大多会主动打招呼,很多人还会说一两句“你好”之类的中文问候语。
里强表示,伊朗民众非常随和,特别是对中国人,就像对待自家人一样亲切。
付国武也告诉记者,因为两国相似的历史文化渊源和长期友好的传统关系,伊朗人总是对中国人特别友好,中国人在伊朗办事,总是能得到“一路开绿灯”的礼遇。
当地民众生活 没受核问题影响
里强说,虽然核问题这段时间一直颇受关注,但伊朗老百姓的生活并没有因此发生任何变化,也没有出现任何“紧张、不安全”的因素和局面。中资企业的经营与运作也没有受到什么影响。
在伊朗华语广播台工作的马生贵也向记者证实,目前伊朗国内的局势非常稳定,老百姓和平常一样正常地工作、生活,并没有出现西方媒体所报道的“人心惶惶、动荡不安”的局面。
留学环境:大部分中国学生 可以免费就读
中国驻伊朗大使馆的任维夫参赞说,国内学生赴伊朗留学,不需要参加入学考试,只要高中毕业,就可以到伊朗上学。
中国留学生在伊朗学习,生活、安全等方面都优于国内。比如学生的住房由学校提供,还可以带家属一起生活,子女入托、上学的费用全免,同时爱人也可以接受同等的教育。
现在就读的中国留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免费就读的。不过,现在有的学校也开始收一些学费了。
新闻环境:副总统承诺 全面支持中国媒体
伊朗华语广播台的马生贵说,伊朗的新闻报道环境并不像西方媒体所说的那样“紧张”,女性记者也不会遇到传说中的种种不便,而是和男记者一样,可以自由出入各种新闻场合。
据介绍,由于中伊之间长期以来保持着友好的传统关系,伊朗政府对中国记者更是敞开大门,持欢迎态度。
马生贵说,伊朗副总统、旅游局局长马里克曾许下承诺:“凡是到伊朗进行采访的中国媒体,伊朗方面一定给予全面支持。”
治安环境:近20年校园没有出现一起安全问题
任维夫参赞、付国武、里强、马生贵、范先生等接受采访的人均表示,在伊朗偷摸盗抢的情况几乎没有,淫秽赌博等现象更是罕见。
任维夫参赞说,在伊朗上学,安全条件非常好,由于穆斯林学校的管理体制严格,从1987年至今没有发生过一起校园安全案件。
里强说,这主要得益于深厚的穆斯林宗教底蕴,使当地长期以来形成了良好的社会风气。另外,社会治安管理体系严格,也是当地治安状况良好的原因。
工作环境:当地公司给中国雇员租房配车工资也翻倍
在伊朗公司工作的中国雇员,都能获得较高的工资待遇。
比如在当地旅游公司工作的范先生,公司为其租下一室一厅、60多平方米的住房,工资是当地人的两倍多。范先生说,如果是已婚的中国雇员,则能得到两居室以上的住房。对于那些需要用车的中国雇员,伊朗公司也会给配车。
马生贵说,不论在新闻单位还是商业企业,中国雇员比当地雇员能拿到更多的工资,有时甚至是翻倍。除此之外,用人单位还会负责为他们租房,同时给予生活津贴。
经商环境:中国商品极受欢迎中国货从未被抵制
据任维夫参赞介绍,在伊朗的个体华商不多,一般都经营服装、鞋帽等。
伊朗市场上销售的衣服、家用品等,有很多是中国制造。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很受当地人的欢迎。
范先生强调,伊朗当地的同行并不像欧美国家的商家那样不满华商甚至抵制中国货。伊朗当地从来就没有发生过抵制中国货、针对中国商人的暴力活动,相反,当地的商家非常愿意与华商合作,不少人已成为中国产品的经销商。
投资环境:核心基础设施建设多由中国公司承建
据任维夫参赞介绍,由于中伊之间长期友好的传统关系,伊朗一直为前来投资、承建项目的中国公司和中资企业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
在伊朗的中资企业多达四五十家,中国各行业的领军企业,如中石化、华为、中国北方工业公司、中信等,都在伊朗投资并开展各种业务,范围涵盖通讯、电信、公路、铁路等大型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汽车、五金、石油开采等重要领域。
伊朗的铁路、公路、桥梁、地铁等核心基础设施的建设,多数都是由中国公司承建的。
投资7500万美元华商建首座中国城
伊朗与伊拉克交界的城市霍拉姆沙赫尔,准备建起第一座中国商贸城。
中国商贸城的投资者边柏功先生告诉记者,之所以选择在伊朗建中国商贸城,主要是看好伊朗得天独厚的投资环境和经营前景,为华商提供一个集中经营的场所。
在伊朗市场,高达70%以上的产品都是中国制造,这说明中国产品受到了伊朗人的高度认可;而是另一方面,在伊朗经商的中国个体经营者却少得可怜。
据了解,中国商贸城于今年6月动工建设,12月完工,并与明年1月开始正式营业,总投资7500万美元。
新闻链接:伊朗简介
伊朗全称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总人口约7000万。
伊朗石油储量为1000亿桶,占世界储量的10%,居世界第四位。天然气储量26万亿立方米,约占世界总储量的16%,居世界第二位。
中伊关系
中伊交往可追溯到公元前2世纪,张骞的副使甘英曾到过伊朗,并打通了中国经伊朗通往罗马的交通线,即“丝绸之路”。自此以后,两国间的往来连绵不断。
由于两国文化的相似,伊朗人对中国人非常友好。
中资公司在伊朗
2005年,中伊双边贸易额突破100亿美元。中资公司积极投身伊朗的基础建设。如中兴通讯自2000年进入伊朗市场后,目前成为伊朗电信市场最知名的设备供应商。在GSMWLL领域,ZTE是伊朗业界公认的第一品牌,市场占有率超过65%。
‘拾’ 加入isis的中国人的微博名叫什么
赵日天
李杀神
刘斩仙
王诛魔
曹大地
叶良辰
张插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