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再度炮轰伊朗,为何会说他是“借伊”免于牢狱之灾
因为他想要通过炮轰伊朗来转移民众的视线,降低自己的热度。内塔尼亚胡大肆抹黑伊朗,宣传伊朗是“好战分子”,伊朗正在向以色列伸出魔爪等等,引起以色列民众的恐慌,让他们意识到他们需要内塔尼亚胡来稳定当前局势。
关于伊朗在叙利亚一直巩固军事设备这件事情,内塔尼亚胡也警告伊朗“改善民众生活水平才是伊朗现在的第一重任,不要在继续伤害以色列民众”。以色列也表示如果伊朗在叙利亚对以色列动什么歪脑筋,以色列都不会害怕,会全力反击。但是事实上,伊朗根本没有管以色列的事情,在专心对抗美国,所以内塔尼亚胡叫的这么嚣张就是想把以色列民众的目光转移到伊朗上面去,为自己开脱找理由。
㈡ 两伊战争美国支持伊拉克,为何以色列暗中支持伊朗
几年前,我在某次饭局上认识了一位在美国经商的台湾人。觥筹交错中大家聊起美国,那位在美国居住二十多年的台商说了一番话,我记忆犹新。他说美国这个国家不懂得敬畏,为了利益什么肮脏事都敢干,颇有鄙夷之色。事后大家一致认为,这是个有独立思想的台湾人。
两伊战争旧照
原因是伊拉克当时在发展核武器。早年萨达姆讨好法国,花了数亿美元以及降低石油价格,从法国购买核武器的生产原料钚239,要自己造原子弹。伊拉克称之为“塔穆兹-1号”计划。不过这计划很快就传了几条街,几乎全世界都知道了。霍梅尼很生气,心说你个傻大木好不歹毒,竟然想造大杀器。于是两伊战争开战后,伊朗出动空军袭击了伊拉克的核设施,但没能彻底炸毁。
以色列对傻大木的核武计划也很担忧,本来就打算派飞机轰炸,一看伊朗先动了手,大为高兴。很快以色列与伊朗接洽,暗地里派志愿者帮助伊朗空军修理飞机。战争初期伊朗的空军很厉害,一度打得伊拉克空军不敢起飞。后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大力援助伊拉克空军,伊朗落了下风。如果没有以色列的支持,伊朗的空军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以色列与伊朗在伊拉克核问题上态度一致,这是两国合作的主因,也顾不上美国高不高兴了。
以色列与伊朗不知道如何协商的,第二次轰炸伊拉克的核设施,是以色列自己动的手。1981年,以色列轰炸机精准投弹,摧毁了伊拉克的大杀器梦想。都说国与国的关系利益第一,但以色列更害怕伊拉克发展核武,比起利益,老命更重要。因此以色列帮助伊朗并不奇怪。后来伊拉克不听话,被美国以擅自制造大杀器的理由灭国,处死萨达姆,另当别论。
㈢ 以色列最新表态没参与“暗杀”伊朗将军,想说明什么
苏莱曼尼的死,能让哈梅内伊老泪纵横,确实让以色列背后直冒冷汗,对于伊朗的愤怒,这次以色列真的是怕了!
而这次以色列罕见的撇清与美国的关系,就是看到伊朗这次不像在打嘴炮,而是要动真格的,那么如果伊朗发起对美国的报复,那以色列就绝不可能独善其身,因为伊朗在誓言报复美国的同时,也称将打击以色列的特拉维夫和海法等城市,这怎能不让以色列格外紧张?
写到这里,我真挺佩服犹太人的“先见之明”,就在内塔尼亚胡称清除苏莱曼尼与以色列无关后,伊朗就对美国驻伊拉克的军事目标发起了导弹袭击,美国官员也证实了此事,虽然目前还没有损失和美军的伤亡报告,但让人疑惑的是,对伊朗高度戒备的美国并没有声称,自己先进的导弹防御系统,拦截了多少枚伊朗导弹,因此说,现在的犹太人,通过伊朗对美军的导弹袭击,完全有理由“后怕”,如果在这个时候再去激怒伊朗,面对伊朗的“导弹雨”,弹丸之地的以色列是无法承受的…
㈣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声称:“俄罗斯最大的敌人是伊朗”,怎样看待他的说法
。“最近几个月,我们看到伊朗突然试图利用叙利亚领土攻击我们或部署导弹,这将对我们构成威胁。我们不会容忍的。随便嫁祸给别人已让自己从中获利。
内塔尼亚胡此前声称将西岸的所有犹太定居点都纳入以色列领土,伊朗认为这是为了选举目的。然而,普京批评这一言论是不可接受的。克里姆林宫要求以色列在巴勒斯坦问题上保持克制。伊朗的“战略弧线”让以色列越来越紧张。以色列可以在其认为适当的任何时候发动类似伊拉克战争的冲突。以便让超级大国参与进来,为自己消除“老敌人”。俄罗斯和伊朗之间的联盟实际上巩固了伊朗挑战美国的资格。这使以色列感到前所未有的威胁,并且不可预测将来是否会对伊朗发动袭击。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以色列绝对不会放弃其在叙利亚的有效力量。
㈤ 以色列为什么要攻打伊朗
以色列要打伊朗的原因我自己觉得有这么几点:
一、历史原因,也是立根问题。(1)当以色列刚建国时,就引起了伊朗和阿拉伯国家的反对,并且不惜与他一战,由此双方的敌对就开始了。(2)犹太人天生就很聪明,危机意识很强,尤其是经历过纳粹对他们的大屠杀,让他们时刻感到威胁的存在,从此他们的危机意识就更加的强烈,达到了历史高峰。
二、发展权的争抢,由于以色列国家的发展在政治、经历、科技、外交上对整个地区产生了很大影响,以色列正是利用这些优势处处与伊朗较量,以色列势力逐渐增强,这让部分阿拉伯国家间接的承认了以色列的存在。但作为该地区的大国-伊朗自始至终都不承认以色列国家的存在,认为他们是非法的。
三、外部势力的接入。这主要是欧洲、美国。因为该地区是世界石油主要供应地,发达国家对石油的控制是他们的天性,于是他们开始用强权去争抢。由于伊朗是该地区的大国,不会轻易让他们得成。美国感到了压力,最终美国利用以色列与伊朗的不和,大力支持以色列,并提供军事保护,以色列也非常配合美国,以美国为后盾。由此伊朗与以色列的斗争其实已经变成了与美国的斗争。
四、伊朗核问题。由于受外部势力的介入,以色列变得很强大,这让伊朗感到不安,最终积极准备武力防护,大力发展军事力量,于是伊朗选择了发展核武器。这让美国、以色列深感到不安。以色列人受到 非常大的刺激,希望尽快解决问题,而美国因为没有受到直接威胁,所以动作稍微比以色列慢,,美国希望谈判解决,而以色列一直想用武力解决。迫于美国的压力,以色列勉强同意谈判解决,但随着时间的验证,谈判更本不能解决 问题,所以以色列想撇开美国,独自武力攻打伊朗。
手机打字实在太难了,就啰嗦到这里吧!想要全方位的答案,请另请高人吧!
㈥ 伊朗跟以色列有仇
原因是多样的,内容很长,你慢慢看,得从古代说起两国的渊源。
犹太人的“解放者”——波斯帝国与犹太民族
以色列与伊朗的渊源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以色列的犹太民族和伊朗的波斯民族很早就生活在中东地区,也都曾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公元前11世纪犹太人建立了统一的希伯莱王国,所罗门王时期达到鼎盛。后来,希伯莱王国分裂为北部的以色列王国和南部的犹太王国。分裂造成国势衰落,也直接造成了犹太民族的苦难。公元前772年,以色列王国被亚述王国所灭,民众被驱离故土,湮没于历史之中。犹太王国虽逃过亚述一劫,但厄运难免。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王国国王尼布贾尼撒攻克犹太王国都城耶路撒冷,城中财富被洗劫一空,圣殿被付之一炬,全城荡然无存。尼布贾尼撒将耶路撒冷全城的居民,包括贫民、工匠、贵族和被挖去双眼的犹太王押往巴比伦为奴,史称“巴比伦之囚”。成为亡国奴的犹太人,在异乡历经50余年的磨难,念念不忘故国,思乡之心越来越重。他们渴望耶和华派救世主降临来拯救他们,让他们重返家园,复兴国家。
波斯人属于中亚雅利安人的一支,在公元前2000年进入了今天的伊朗境内。公元前550年波斯部族首领居鲁士建立了波斯帝国。居鲁士志向远大,终生东征西讨,灭国无数。公元前538年居鲁士兵不血刃攻占了千年名城巴比伦。犹太人的命运出现了转机。开明的居鲁士大帝比较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他发布文告,释放“巴比伦之囚”,让他们回归故国并在耶路撒冷重建圣殿。据说当时共有42000多犹太人扶老携幼返回耶路撒冷。更让犹太人感激涕零的是,居鲁士还把尼布贾尼撒掠夺的5400余件耶和华圣殿圣物交给了犹太人。居鲁士对犹太人的“解放”正好与犹太人的救世主传说巧合,这一事件促进了犹太教的形成。居鲁士大帝因而被犹太人尊称为“涂圣油的王”。返回巴勒斯坦的犹太人在第一圣殿的废墟上重建了圣殿,恢复了国家,并持续了400余年的自治。可以说波斯帝国是“巴比伦之囚”的解放者,也甚至可以说没有居鲁士可能就没有后来的犹太人,也就没有今天的以色列。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公元前330年,盛极一时的波斯帝国被亚历山大大帝所灭,伊朗先后遭到希腊人、阿拉伯人、突厥人、蒙古人、阿富汗人的入侵和统治。近代伊朗又沦为英国和沙俄的半殖民地。1921年2月,军官礼萨汗·巴列维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建立巴列维王朝。第一次复国后的犹太国家也历经亚历山大大帝的入侵、托勒密王朝的管辖和塞硫古王朝的统治。公元前65年巴勒斯坦地区被罗马帝国占领,犹太人的国家不复存在。公元1至2世纪,犹太人不堪罗马帝国奴役,先后两次大规模起义反抗,但惨遭镇压,数十万人被杀,耶路撒冷城被彻底破坏,遗址翻耕成田。杀戮之后残存的人民多被掳掠为奴,整个巴勒斯坦田园荒芜,庐舍为墟,于是犹太人开始了背井离乡、流浪异地的长期民族飘泊史。
亲密的准同盟——巴列维王朝与以色列
历史再次使两个民族的命运两千年后相连。流散到欧洲的犹太人备受歧视与迫害,虽然犹太人在经济、教育与科技领域成绩斐然,但欧洲反犹思想根深蒂固,政治上一有风吹草动犹太人便往往首当其冲,成为替罪羊。19世纪末,作为一种犹太民族解放的思潮,犹太复国主义兴起,号召犹太人返回以色列故土,在祖先的家园复兴犹太民族。在犹太复国主义思想的感召下,成千上万的犹太人开始移居曾经的故土——巴勒斯坦。纳粹兴起后大肆迫害犹太人,二战期间有600万欧洲犹太人惨遭屠杀。民族的悲惨命运使犹太人渴望建立自己的国家。但是犹太人曾经的故土已成为阿拉伯人的家园,阿拉伯人反对犹太人进入自己的家园。犹太移民与当地的阿拉伯人矛盾激化,双方冲突不断。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者”——英国面对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压力左右为难,干脆把这个难题丢给刚成立不久的联合国。1947年联合国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人和犹太人的两个国家。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布建国。
以色列建国后,阿拉伯国家拒绝承认这个犹太国家,在本·古里安宣布建国的次日,阿拉伯联军就发动军事进攻要把这个国家扼杀在摇篮中。以色列军民浴血奋战终于站稳脚跟。伊朗作为中东的非阿拉伯伊斯兰国家则对以色列抱有一定程度的同情。伊朗虽然出于同阿拉伯国家搞好关系的考虑,在联合国投票反对以色列进入联合国,但同时也表示不愿介入阿以冲突。摩萨台政府甚至一度宣布承认以色列。摩萨台倒台后,巴列维国王逐渐掌握了伊朗的实权。巴列维想实现伊朗的现代化,梦想恢复波斯帝国的光荣。以色列在逆境中的辉煌成就吸引了国王,认为以色列的军事、经济和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他实现“白色革命”。美国犹太社团对国会决策有着巨大的影响。伊朗与以色列搞好关系,可以借助美国强大的犹太社团的力量敲开美国国会的大门,帮助伊朗实现自身的利益,而且也可以借助以色列的力量去遏制纳赛尔革命后兴起的阿拉伯民族主义,维护伊朗的利益。以色列也想与伊朗搞好关系,摆脱在中东的政治孤立,从伊朗获得必需的石油。这一时期以色列与伊朗关系密切,双方人员来往络绎不绝,以色列领导人本·古里安、梅厄、贝京、达扬、佩雷斯和拉宾等都曾访问过伊朗。双方的合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作也开花结果。政治上,双方共同致力于遏制纳赛尔的泛阿拉伯民族主义,共同在也门对抗纳赛尔,共同遏制伊拉克,支持伊拉克的库尔德游击队,并通过伊朗把伊拉克境内的犹太人转往以色列。在军事上,以色列帮助伊朗建立和训练特务机构“萨瓦克”,并进行军事和情报合作。有趣的是,20世纪70年代,以色列曾提议与伊朗联合研究核武器计划,但是伊朗国王巴列维认为伊朗没有必要开发核武器,甚至认为拥有核武器对伊朗来说是很危险的,因此拒绝了以色列的提议,并批评以色列在核武器问题上的立场,提倡建立“中东无核区”。两国虽在核武器问题上观点不一,但却签署了代号为“鲜花工程”的联合开发可以携带核弹头导弹的秘密计划,该计划因伊朗发生革命而中止。在经济方面,以色列帮助伊朗在农业、军工等方面进行建设,而伊朗则在阿拉伯对以色列实行严格的经济贸易禁运时向以色列提供石油。1959年到1971年以色列80%-90%的原油是从伊朗进口,到1976年伊朗则提供了大约以色列75%的石油需求。伊朗石油对以色列在中东战争中帮了大忙。面对阿拉伯国家对伊朗与以色列关系的指责,伊朗声称“我们是穆斯林,但不是阿拉伯人”。在以色列与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伊朗巴列维政府都基本上保持中立,甚至对以色列军队在“六·五战争”中的成就表示钦佩。在十月战争后,埃以和平进程中,巴列维也尽了绵薄之力。
冰河时代——以色列与伊斯兰共和国
1979年1月,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巴列维流亡国外,宗教领袖霍梅尼回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霍梅尼对以色列国家的理解与认识决定了以色列与伊朗关系必然发生逆转。早在1960年霍梅尼就在一次演讲中,呼吁伊斯兰世界和世界穆斯林团结一致,共同反对以色列的巴勒斯坦政策。霍梅尼把以色列看作西方殖民主义在中东的工具,反对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建国,不承认以色列的合法性。他认为“殖民主义无论是左翼还是右翼都企图消灭伊斯兰民族和伊斯兰国家,殖民主义和犹太复国主义正在包围伊斯兰各民族,掠夺他们的财产和自然资源。以色列是西方殖民主义的产物,西方殖民主义建立以色列政权的目的是镇压和殖民伊斯兰各民族。”因此,霍梅尼反对伊朗国王与以色列政权建立友好关系。在巴列维时期,霍梅尼通过演讲、发表声明和撰写文章向穆斯林阐述以色列政权对伊斯兰世界构成的威胁,认为以色列政权是伊斯兰世界心脏的毒瘤,如果不铲除,其后患无穷。
伊朗伊斯兰革命使两国的蜜月戛然而止,以色列驻伊朗的机构、专家全部撤出,伊朗驻以色列的机构也关门闭市,许多合作项目半途而废,其中包括“鲜花工程”。革命后的伊朗奉行“不要东方,不要西方,只要伊斯兰”的政策,号召伊斯兰世界铲除以色列这个“毒瘤”,把每年的斋月最后一个周五主麻日定为“古都斯日”,旨在唤醒穆斯林,支持巴勒斯坦人民消灭以色列政权。自此后,每年的“古都斯日”,世界穆斯林都要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活动,声援巴勒斯坦人民,反对以色列政权。但需要注意的是,霍梅尼反对犹太复国主义,但他不是个反犹主义者。在伊斯兰革命时期,他曾许诺保护伊朗的犹太社团,不许伤害生活在伊朗的犹太人。在80年代,霍梅尼允许愿意离开伊朗的犹太人取道巴基斯坦前往以色列、澳大利亚、美国等国家。目前,在伊朗还生活着数万犹太人。伊朗宪法保护他们的宗教习惯和风俗,并在议会留有一个席位。
革命后的伊朗虽然激烈反对以色列,但是两国也不是老死不相往来。两伊战争期间,伊朗在国际上极其孤立,武器弹药缺乏。这时,被伊朗视为“小撒旦”的以色列雪中送炭,主动拉了死对头伊朗一把,向伊朗输送了大量军火。一来,以色列认为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不希望伊拉克在中东做大,希望伊朗能平衡一下伊拉克。二来,“风物长宜放眼量”,以色列希望伊朗的极端主义是暂时的现象,会很快退烧,两国可以重温旧好。1987年,时任以色列国防部长的前总理伊扎克·拉宾总结以色列政府对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政策时说,“伊朗现在从其奉行的哲学上来说是以色列的危险的敌人。……但同时,伊朗28年或者37年后将会是以色列的朋友。”两伊战争时期,以色列不仅自己卖军火给伊朗,而且还在美伊之间穿针搭线,帮助伊朗借助在黎巴嫩的美国人质获得美国军火。霍梅尼时期,伊朗虽然购买以色列的军火,但其反以思想并未软化,积极支持巴解组织、黎巴嫩真主党的反以行动,并与叙利亚在反以问题上互相支持。以色列也强烈谴责伊朗的反以言论和行为。
以色列经过多年的奋战,终于基本摆平了阿拉伯国家,老对头巴解组织也逐渐软化。到20世纪90年代,以色列改善了建国以来所处的艰险环境。面对现实,一种新的和平主义之风吹拂阿以政坛。1993年以色列与巴解组织签署《奥斯陆和平协议》,开始了巴以和平进程。但是伊朗却依然故我,伊朗不相信当时的和平进程是公正的,认为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之间的谈判不会实现真正的和平。旗帜鲜明地要求“公正”——解决1948年以来的巴勒斯坦难民权利、以色列对耶路撒冷的占领、以色列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扩建犹太人定居点,以及以色列对黎巴嫩南部的占领问题。伊朗表示原则上接受巴以和平进程,但是不接受《奥斯陆协议》,因为这个协议是“不公正的、傲慢的,归根结底是荒谬的”。在人们对巴以和谈寄予厚望,憧憬中东和平美景之际,伊朗的特立独行显得与主流格格不入。以色列对伊朗的态度十分恼怒,认为伊朗是“最危险的敌人”,但对伊朗也无可奈何。
继巴以和谈之后,伊朗核计划又成为以色列和伊朗之间的严重问题。两伊战争后,伊朗重新启动巴列维时期的核计划。这时的以色列一反以前对巴列维核计划的支持,强烈反对伊朗重启核计划,指责伊朗寻求核武器,并力促美国、欧盟等国家向伊朗施压,迫使伊朗放弃核计划。伊朗核问题成为核危机,以色列与伊朗的敌对也进一步加深。2005年伊朗强硬保守派内贾德当选总统。内贾德上台不久就语出惊人,声称要把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以色列也以牙还牙要求联合国开除伊朗。内贾德还对二战期间对犹太人的大屠杀表示置疑,以色列则指责内贾德犯了反人类罪,双方你来我往,口水战不休。但我们也可以看出,内贾德的言论无非是要转移阿拉伯对伊朗的核计划的担心,并借反以言论,凝聚国内共识,获得政治支持。内贾德严辞反以但他并不是反犹太主义者,2006年12月,他本人还向德黑兰一犹太医院捐款。伊朗的犹太人的生活也没有受到内贾德言论的影响。
总起来看,以色列与伊朗之争并非出于直接的国家利益之争,而是出于意识形态原因。伊朗反以无非是把以色列视为西方代理人,认为以色列建国是西方对伊斯兰世界的阴谋。可以说反以色列是伊朗反西方影响,维护伊斯兰利益的表象,其实质是反以色列后面的西方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其实,以色列也不愿与伊朗为敌,希望伊朗有一天能回心转意重修旧好。
㈦ 以色列为何攻打伊朗
目前,以色列并没有攻打伊朗,只是言论上有这种倾向。也不排除这种可能。
以色列心腹之患
伊朗是目前中东地区惟一对以色列构成直接军事威胁的国家,成为以色列心腹之患。但对内贾德的讲话,以色列基本上保持冷静的立场。迄今为止,以总理一直不公开发表评论,而其他以色列官员在公开讲话中并没有对伊朗发出军事威胁。以色列显然希望欧盟能发挥对伊朗影响力,劝阻伊朗核武计划。
惟一发出军事威胁的是现任利库德集团主席、前总理内塔尼亚胡。他在2005年12月5日发表文章称,以色列应支持美国对伊朗核设施发动先发制人的打击,以消除伊朗对以色列存在构成的“真正威胁”。他表示如果他当选总理,将仿效前总理贝京,发动类似1981年摧毁伊拉克核反应堆的空袭。
不过,以色列国防部长莫法兹反对这个立场。他说,这种“煽动性的讲话会损害以色列的国家安全”。以外长沙洛姆则呼吁将伊朗核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安理会讨论。以色列的低调并非是示弱,而是一种策略。
以色列为何低调
其实,在核武问题上,以色列本身也违反有关国际准则,暗中发展了核武器,并在美国袒护下拒绝联合国的核查。显然,以色列不想因为伊朗核武问题而把世界注意力引到自己的核武计划上。
以色列是中东最大的军事强国,完全有能力对伊朗发动外科手术式的空袭行动。1981年,以色列就成功进行了这么一次秘密而大胆的空袭行动,摧毁了伊拉克的核反应堆。但军事专家认为,伊朗不同于伊拉克,伊朗核设施不止一处,而是有10多处,且散布在全国各地。以色列在美国支持下发动空袭,虽然能够摧毁一些设施,但不可能取得完全成功。而且,伊朗拥有射程覆盖以色列的中程导弹,届时以色列如果招致伊朗的亡命报复,后果难料。
伊朗核问题高级谈判专家拉里贾尼1月3日警告以色列不要蠢蠢欲动。他说,如果以色列发动对伊朗攻击,那么必将遭受“巨大损失”,因为“以色列是一个处于我们射程内的小国,我们防御准备的目的就是为了威慑”。
因此,以色列和美国即使准备对伊朗采取军事行动,也要进行大规模的周密部署才行。显然,在欧盟和伊朗的核谈判没有关上大门之前,以色列会采取观望和等待立场。不会轻易冒险的。
㈧ 以色列为什么袭击伊朗
以色列伊朗根本风马牛不相及的国家,他们成为死敌,完全是以色列的问题。
以色列有一个奇葩至极的理论——世界上所有的问题都是别人的错,以色列是不会犯错的。最初,中东——以色列的所有问题都是伊拉克的错,伊拉克老萨完蛋后;中东——以色列的问题都是阿拉法特的错,都是亚新的错,他们都完蛋后。以色列安全局势依然没有改善,甚至更差了,但是以色列是不会犯错的,以色列安全的问题都是别人的错,这个敌人就是伊朗。
所有的问题都是伊朗的错。
但是,伊朗距离以色列隔着若干个国家,伊朗是波斯人,跟阿拉伯人有世仇;而且伊朗是什叶派,阿拉伯绝大多数国家都是逊尼派。这个与阿拉伯世界迥然不同的国家,被以色列逼成了敌对国家。
现在以色列经济不好,国内问题非常多(物价高、贫富差距大、贫困人口多,很多人不工作、高科技企业无法吸纳就业)。以色列为什么要把伊朗竖成敌人,因为只要有敌人,以色列强大的军队就可以发挥作用,就可以转移国 内 矛 盾 !这就是为什么以色列要逼美国撕毁伊核协议、耶路撒冷迁馆、打击在叙利亚伊朗军队,以及加剧中东局势恶化的原因。
但是国 内 矛 盾不解决,总是压着,总有一天,国 内 矛 盾 会总爆 发 的。
㈨ 以总理再次声称伊朗必须撤出在叙驻军,伊朗该如何应对
叙利亚内战逐渐缓和,局势逐渐稳定,但是在叙利亚境内仍有各方势力因为各自的利益依旧在“奋斗着”。以色列总统再一次强调伊朗必须从叙利亚撤军,但是从伊朗自身考虑,等待了这么久,好不容易有机会在中东扩大影响,而且搭上俄罗斯的车,目前来看是不会撤军的。
而伊朗目前的局势十分严峻,以色列和美国摆明了架子,对俄罗斯进行妥协,使得俄罗斯不会为了伊朗而放弃在叙利亚取得的优势局面并得罪美国,至于伊朗,我想选择靠向俄罗斯之后的路毕竟有所依靠,还是一步步来为好。目前来看切勿搞大动作为好。
㈩ 以色列为什么要打伊朗
伊朗人是波斯族,历史上和犹太人并无过节,反倒和阿拉伯人长期敌对,1980年的两伊战争也可以说是伊朗与整个阿拉伯国家的战争。在1979 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之前,由于有波斯人和犹太人之间古老的文化纽带和共同的战略利益的维系,伊朗和以色列一直是紧密盟友。
以色列犹太人的先祖与伊朗人的先祖波斯人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公元前11世纪古以色列王大卫统一犹太各部族,建立以色列王国,定都耶路撒冷。之后分裂为南北两国,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
1979年1月,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巴列维国王被迫流亡国外,宗教领袖霍梅尼回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由于巴列维王朝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和美国在阿以问题上对以色列的偏袒和支持,霍梅尼把反对巴列维国王的斗争总是与反美反以交织在一起,因此霍梅尼对以色列国家的理解与认识就决定了伊朗与以色列的关系与巴列维时期相比必然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在新世纪以来的以色列和伊朗双边关系中,有两个关键性的节点,第一个节点就是“9·11事件”。“9·11事件”后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把伊朗列在支持国际恐怖主义国家的黑名单之首,还把伊朗称为“邪恶轴心”。
由于阿拉伯世界一致认为美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中一直偏袒以色列,伊朗也认为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的代理人。伊朗国内逐渐强势的保守派也一贯指责美国在中东的霸权行径是为了以色列的利益,可见后“9·11时代”的伊朗和以色列关系的恶化就绝非双边关系层面那么简单,复杂的地区安全格局和宗教意识形态等外部因素导致了后“9·11时代”伊以关系的持续恶化。
新世纪以来的以伊双边关系中的第二个关键节点就是“伊朗核问题”。 对伊朗可能拥有核武器的忧虑让以色列人倍感焦虑,以色列官员和军事将领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国际社会向伊朗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并且暗示,如果国际社会施压无法阻止伊朗核武器计划,以色列可能将单方面动用武力,打击伊朗的核设施;而伊朗也不甘示弱,对以色列进行口诛笔伐,指责以色列的霸道和蛮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