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为什么禁止西方音乐

伊朗为什么禁止西方音乐

发布时间:2022-07-28 07:37:35

1. 伊朗为什么要暴发伊斯兰革命

在中国是儒教作为统治阶级统治人民的正统思想但他不是一个宗教,不能影响到政治,但在外国如英国政教是合一的,皇帝的加冕必须由教皇来完成,教皇的影响力往往大与皇室,甚至在教皇势力较大的时期必须由教皇来保护皇族的权位,在伊朗皇室与宗教领袖本来是一致为伊朗服务的。但随着美援的进入,伊朗皇室开始接受基督教义和所谓的美式民主,导致了政教的矛盾。由于矛盾无法缓和,再加上教派实力的强劲和穆斯林对美国的由衷厌恶(由十字军东征就开始延续千年的厌恶)导致了民众进而对皇室所采取政策的厌恶,最终促成了这次革命,进而形成了另一种社会模式,并由伊朗开始向外输出,既政教合一的伊斯兰神权社会。

2. 伊朗的鞭刑是一种什么刑

九次公开鞭刑

伊朗改革派总统哈塔米刚刚开始其第二任期,由保守派控制的司法部门便发动了一场空前的惩治“伤风败俗”行动,对犯有“伤风败俗”之罪的年轻人公开处以鞭刑,这在伊朗引起了很大震动,也引起人们对哈塔米改革政策前景的担忧。
8月19日,伊朗开始全国性惩治“西方化”和“伤风败俗”的年轻人的行动。在首都德黑兰,13名男青年因酗酒和与陌生女子同行等“违反公共秩序”行为而被警察揪到市中心的一个广场,剥去上衣,在众目睽睽之下处以鞭刑。上百名市民观看了这一公开鞭刑,人人露出了失望的神色,一些妇女还轻声地抽泣。一些目击者说,他们看到这些年轻人的光背上流出鲜红的血,很多人不忍继续看下去。行刑正值傍晚时分,鞭刑的场所又处于德黑兰市南北交通要道,故造成了严重的交通堵塞。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公开鞭刑了。自从哈塔米今年6月再次当选伊朗总统以来,德黑兰已经执行了9次公开鞭刑,并且多数是在哈塔米总统8月8日宣誓就职之后的事。保守的司法总监阿亚图拉·哈什米·沙赫罗迪说,所有人都应当敏感地对待“腐败”在伊朗社会中的发展,坚决打击“敌人企图腐蚀我们的年轻一代的阴谋”。

穿西装不准扎领结

根据沙赫罗迪的命令,负责“维护伊斯兰秩序”的纪律警察从8月19日开始在伊朗全国展开打击“腐朽的西方文化”在伊朗社会蔓延的活动,以铲除“腐败现象”。纪律警察勒令商店老板移走商店橱窗中仅着内衣的模特,禁止咖啡馆和饭店播放西方流行音乐,要求咖啡馆和饭店老板不要向浓妆艳抹或不遵守伊斯兰服俗规定的妇女提供服务。销售西方着名音乐和电影明星的广告更是不允许了,就连销售猫儿狗儿猴儿等宠物也被禁止,因为根据伊斯兰教义这些动物是肮脏的。在伊朗中部的圣城库姆,男人还可以穿西服,但领结却被认为是西方腐朽文化的标志而被查禁了。所有违反规定者,将被处以鞭刑。
事实上,鞭刑古已有之。翻开世界历史可以看到,不同时期的不同国家都曾使用过鞭刑,包括古代犹太人、埃及人、波斯人以及罗马人。而这种刑罚在伊斯兰国家更为流行,它主要被用来处罚那些无视伊斯兰教规的“伤风败俗”者。根据伊斯兰教什叶派的规定,酗酒者要被处以80鞭笞,其它各种诸如衣冠不整、浓妆艳抹、婚外情等“伤风败俗”者要根据不同情况被处以不同数量的鞭笞。受罚者轻则皮开肉绽,重则命归黄泉。

改革派很有意见

在伊朗,虽然鞭刑有法可依,并且很严厉,但近年来随着哈塔米总统的开放政策,伊朗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正在悄悄发生变化:尽管伊斯兰教规定妇女不能在外人面前露出自己任何可以显示美的地方,但现在更多的女性悄悄地将一缕头发露出来,头巾的颜色也不再仅仅是黑色,越来越艳丽;胭脂、唇膏已经普及,各色的指甲油非常走俏;女性的传统服装——袍子也在变化,年轻女性更喜欢类似风衣的新款式,而且尽可能收点腰;牛仔裤更是风行,尽管在袍子之下只能露出一小段儿裤管;德黑兰的商店里摆满色彩鲜艳、款式新颖的女式时装,光顾的顾客络绎不绝;公园里,大街上,年轻人更多喜欢男男女女成双成对地游逛;每逢周末,一些年轻男女会带上收录机去爬山,一面放着音乐,一面相互交谈,找到一个缺乏管制的地方还可以痛痛快快地跳会儿舞。不过,随之而来的一些丑恶现象也颇令政府头疼,伊朗近来发现妓女越来越多了,今年年初德黑兰警方一次行动便捣毁了200多家妓院。
面对这一状况,伊朗保守的官僚们坐不住了,他们惊呼必须采用严厉措施保护伊斯兰世界的纯洁性,阻止西方的“腐败”行为在伊朗泛滥,杜绝一切“腐败”现象。然而,保守派倡导的这一公开鞭刑惩罚措施遭到了改革派的非议。改革派认为,这一公开鞭刑惩罚不仅会破坏哈塔米总统1997年开始的改革进程,同时也将严重损害伊朗在国际社会中的形象。哈塔米总统本人也警告说,这种严厉的惩罚方式,不仅不能铲除腐败,而且会带来一系列严重的后果。▲

3. 伊朗为何全面禁止小学生学习英语,还称西方文化为“毒瘤

据路透社1月7日报道,伊朗国家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纳维德阿德姆(Mehdi navid - adham)在周六晚间对伊国家电视台表示,"公立和私立小学将英语课程列入正式课程的做法与现行法律和条规相悖。"

"我们的设想是,小学教育应该为学生打好伊朗文化的基础。"他还补充说,那些私自开设的非正式英语课程也可能会被禁止。

伊朗的官方语言是波斯语。依照伊朗的现行规定,学生要在进入初中之后才会接受正式的英语课程,不过在过去二十年,很多私立的小学都开设了英语课。

2016年5月3日,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曾公开谴责"向幼儿园蔓延的英语课"。他说:"这不是说要反对学习一门外语,但(这是)在向这个国家的儿童、青年和年轻人推广一种外国文化。"

"西方的思想家们一再表示,取代殖民扩张最好和最经济实惠的方式就是向其国家的年轻一代灌输思想和文化。"

看到这则新闻不禁想到国内现状,即使我们国家现在来说已经不是那么落后,甚至可以说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越西方的情况下,还是有那么多的人沉迷于西方文化,崇洋媚外!这是小编最不愿意见到的,不是说不让学习西方文化,而是我们先要了解自己,先要保住自己的文化再去学外来的文化,外来的和尚在会念经终究也是外来的

。如果我们连我们自己的立足之本都不知道又如何立足,别人的再好也是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有句话是这么说的“鞋子合不合适只有脚知道”。外来的不一定是最好的,况且我中华文明泱泱几千年文化,还没有个适合自己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中国人之所以为中国人最主要的是身上具有中华文明,这是我们中国人自带的标签,与身俱来的言传身教中华文化在我们身上延续着,不要认为这是一种不洋气,我们是中国人,为什么要有“洋"气,之前看到过有人说台湾人讲普通话洋气,我就不明白了,普通话是中国话,既然是中国话为什么要洋气呢,洋气了岂不是不正常了,洋人的话才应该有”洋“气,我们中国人应该是自带中华文明浩然之气,而不是什么洋气。我们在学习外来文化时千万不要忘了自己的文化,不要为了追求时髦追求洋气而摒弃了我们中华之浩然之气那才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否则真成邯郸学步了。

可庆的是现在好多人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了,所以现在涌现出很多国学热,各类国学综艺节目也层出不穷。真心希望这种现象一直持续下去,让我中华文明重新屹立在世界之巅,也让世人真正见识到什么是“真正的文明”。

4. 《arash-feat helena》是什么意思啊

arash-feat helena是 伊朗的Arash与法国天后Helena共同演绎的 Arash feat Helena

Arash(阿拉士)是伊朗流行音乐界的一位歌手,现在已经是炙手可热的人物,同名大碟在伊朗电台热播,其中几首曲目更是打进了欧洲音乐市场。其音乐融合了各种类型。改编自中东地区着名乐队Alabina的冠军曲Boro Boro更是一直打进了美国‘舞曲公告牌’的第7名。

因为宗教和政治的原因,伊朗拒绝西方音乐的进入,这对于一个国家音乐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同时也阻碍于伊朗文化的传播。而现在Arash用他强悍的编曲功能和磁性的声音,将无数人的心脏打动得怦怦怦的,为伊朗音乐的推广作出了不小的贡献。更听说一些金发碧眼的米国女孩因为痴迷Arash,为一睹Arash风采,竟放下安逸的生活,冒险钻到了战火纷乱的中东。最难得的是,不管是在战火纷飞的祖国,还是在花花世界的美国,Arash始终坚持自己的信仰,在自己的作品中歌颂爱与和平。凭着一颗赤诚的心和不懈的努力,Arash终于在喧嚣迷乱的娱乐界开拓出一片自己的天地。

这个伊朗乐坛炙手可热的性感男子,不仅在中东地区拥有数量可观的粉丝,连世界上最难俘获的美国歌迷,都被他的音乐折磨地神魂颠倒,不少金发碧眼的美国女孩,放着安稳的日子不过,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踏进战火连天的中东地区,就是为了见到Arash一面。Arash到底有何魅力,能让全球歌迷拜倒在他的伊斯兰短裤下呢?首先是他异常神秘的作曲和编曲功力无人能敌,其次是他充满磁性的声音可以很有效地激发人们的听觉神经,再次是他异域黑马王子的帅气形象和善良的本性。

5. 伊朗电台,开头音乐,名字。

阿拉伯世界的音乐,可以去听听新疆维吾尔族的。

6. 伊朗为什么完全禁止和抵制愚人节

愚人节也称万愚节,或称幽默节,是西方社会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4月1日。在西方国家的愚人节这一天,恶作剧是很平常的事。有时候,人们为他们的朋友或家人精心制作的恶作剧会持续一整天。

●比利时

1992年,在这一年的愚人节,《伦敦时报》用大版篇幅报道了比利时将被一分为二的消息。比利时政府认为《伦敦时报》的这个愚人节玩笑不仅侮辱了比利时还严重伤害了比利时人民的感情,因此要求比利时国民从此以后不再过愚人节。

●不丹

这里也是最难抵达的人间净土,不丹有着最质朴纯良却又有宁静高贵气质的国民,以恶作剧和作弄他人为主的愚人节文化在这里被视为“罪恶”,被佛教教法所禁止。

●朝鲜

作为仍然封锁Facebook的国家之一,来自西方的文化同样遭到自上而下的抵制。除了在朝鲜境内禁止一切西方节日,面对韩国在边境附近搭建圣诞树的行为,朝鲜人民军也叫嚣要用炮弹将圣诞树炸毁。

而在朝鲜的节日表中大部分是家族成员的各种纪念日,如太阳节(金日成生日)、光明星节(金正日生日)。仅在四月就有如金正日的父亲金日成被授予元帅称号纪念日、金正日的父亲金日成诞辰纪念日、金正日的奶奶康磐石诞辰纪念日等多个节日。

7. 伊朗为什么反美

伊朗是一个有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地理上北邻俄罗斯,南扼波斯湾通向印度洋的出海口,东连南亚次大陆,西接阿拉伯世界,并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储量122亿吨,占世界第五位)。从19世纪起,伊朗就沦为英、俄两大帝国角逐的场所。而在二战结束后的冷战时期,伊朗被纳入美国的势力范围。

20世纪70年代初,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波斯湾产油国财富陡增。巴列维王朝第二代君主冀望用石油美元买一个高速发展的工业化国家。然而,随着经济的膨胀,伊朗社会各种潜在矛盾空前激化,经济高速发展尚未走完十年的路程,伊朗就爆发了规模空前的倒巴列维群众运动。

1979年1月26日,巴列维被迫出走。首都德黑兰万人空巷,男女老少一齐涌上街头载歌载舞,马路上行驶的汽车打开大灯,不断鸣笛以示庆祝。街道、广场上大大小小的巴列维父子的塑像和画像,几小时内就被群众推倒砸碎和焚烧。这次规模空前的社会动荡后来被称为“伊斯兰革命”。

这场“伊斯兰革命”运动结束了巴列维家族对伊朗长达半个世纪的统治,取而代之的是以霍梅尼为代表的神职人员执掌政权的“伊斯兰共和国”。新政权希望借助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意识形态改造伊朗:神权统治,均衡贫富,扶持弱势群体,禁止西方文化,严格按照伊斯兰教的原教旨推行社会伊斯兰化,美国和以色列被列为伊朗的头号敌人。

“伊斯兰革命”带来的另一方面的压力与影响是,大批旧政权的高级军政官员遭到囚禁或处决,王室财产被没收,富人们纷纷出逃,象征美国文化的可口可乐、肯德基、麦当劳连同酒吧、咖啡馆、电影院、红灯区、赌场被一扫而光。伊斯兰教清规戒律渗透到社会的每一个角落。昔日一向时尚的德黑兰妇女蒙上了黑纱和长袍,街头巷尾挂满和涂满了“打倒美国”的口号。但是当人们走过市中心最繁忙的高架桥旁,却不能不想起美国。

体制的改变,再加上与美国的势不两立,伊朗一时间几乎成为国际社会的弃儿。25年来,曾经石油滚滚,梦想做世界第五大强国的伊朗,经济发展速度骤然下降,甚至有人推算,它足足倒退了有三十年。

与此同时,美国的势力范围从伊苏边界退到了波斯湾南岸,失去了对波斯湾石油运输线的咽喉霍尔木兹海峡的控制权;美国在中东波斯湾失去了一个盟友和宪兵,相反增添了一个敌人;美国的石油财团被迫退出伊朗,从此失去了一个极富潜力的大市场。这就是美国视伊朗为“邪恶”国家的深层次原因。

人质事件导致美伊交恶

直接导致美伊交恶的导火索是发生于1979年11月4日的美国驻伊使馆人质案。当天,伊朗学生冲入并占领了美国大使馆,50多名美国外交官被作为人质扣押长达444天。

人质事件被认为是美国自越战后在国际上遭遇的最大挫折。为此,当时的美国总统卡特导演了一场空中入境奇袭围困使馆的伊朗学生,并营救被扣使馆人员回国的“蓝光”行动。因行动失败,卡特付出了落选的沉重代价。最终,当52名美国人质获释返回美国,这件事在美国公众心目中至今仍是个挥之不去的梦魇。1987年,里根任总统期间发生的“伊朗门”事件,使得此后的美国历届总统对伊朗采取强硬政策时在国内极少遇到阻力。

伊朗的伊斯兰革命从一开始就是外向型的。新政权热衷于输出伊斯兰教什叶派的意识形态,并将周围一大批阿拉伯国家的政府称为“反动腐朽政权”,引起邻国的一片恐慌。

埃及、沙特、约旦、摩洛哥、突尼斯和阿尔及利亚等阿拉伯国家,先后与伊朗断绝了外交关系。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成立第二年就与邻国伊拉克开战,打了一场耗时8年的战争。这场战争耗尽了伊朗的国力,它的国际处境也十分孤立。

改革风潮的兴起

世界在变,伊朗也在变。20世纪90年代下半叶,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全球化浪潮席卷世界,伊朗作为位居要冲的产油大国已经不可能置身世外了。古老的伊朗库姆神学院用上了计算机和互联网,占伊朗人口15%的新生代成长起来,强烈要求跟上时代的步伐,改变现状。在这一背景下,温和、开明的宗教人士哈塔米在1997年的总统选举中以压倒优势当选,支持哈塔米总统的改革派议员又占据了多数席位。伊朗国内的政治气氛逐渐宽松。

伊朗与许多阿拉伯国家恢复了正常的关系。20世纪80年代,伊朗曾对创作《撒旦诗篇》的英国作家拉什迪发出追杀令。为此,欧盟冻结与伊朗关系达10年之久,20世纪90年代末期,这一关系终于解冻。

1997年12月,伊朗作为东道主成功举办了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会上哈塔米总统提出了“文明对话”的倡议,主张世界上各种不同的文明相互交流和包容。

25年前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建立的是一个神权高于一切,十分意识形态化和政治化的一元化社会。25年后,伊朗不得不在革命与发展、大炮与黄油、一元化与多元化、“输出革命”与“文明对话”之间做出抉择。

8. 伊朗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

首先,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国家。伊朗是全世界最为独特的国家之一,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什么是政教合一?就是政治领袖就是由宗教领袖担任,他就是伊朗伊斯兰教的最高领袖。 伊朗社会管理有两套规则,一套是正常社会的法律法规,另一套是宗教规则。人们的日常行为必须符合这两套规则。比如,女人要带头罩,上衣长度要盖过臀部,男士不能喝酒,坐公交男女分开,等等。 其实伊朗很多人以前并不信奉伊斯兰教,1979年伊斯兰革命以后,大部分人开始信奉伊斯兰教。他们跟阿拉伯人不一样,阿拉伯人信仰伊斯兰教是真心信仰,而他们则是政府规定必须信仰。

其次,政府反西方而民众很开放。伊朗政府一直反西方,禁止播放西方音乐尤其是美国的,可是民众私底下普遍热爱美国音乐,有时政府也是管不过来,经常听到播放美国音乐,他们听美国流行歌曲,觉得很欢乐。

第三,伊朗节日多民众爱旅游。伊朗各种节日非常多,比如诺鲁孜春节,开斋节,阿舒拉节等。每到节日,伊朗人热衷出游,旅店房间爆满,价钱飞涨,需提前预订。 时,同伊朗人还喜欢野餐。经常全家老少或朋友之间找一块草地,铺一张席子就开始野餐。伊朗女人很美,非常喜欢化妆,美容,戴墨镜,非常爱美。

第四,伊朗喜欢张贴建筑标语。伊朗建筑普遍破旧,许多是伊斯兰革命前建设的。在大街上,机场,车站等有很多政治宣传标语,伟大领袖个人图像。 反美、反以、反沙特和各种宣扬伊斯兰价值观的标语,而且还悬挂有两伊战争战死的英雄图像。

第五,伊朗人对外国人非常友好。伊朗遭受很多误解。 美国等西方国家宣传丑化伊朗为邪恶轴心国、女性受虐地区、战争狂、宗教极端分子集散地等等。但是,实事并非如此。伊朗很有文化底蕴,对外国友人超级友好。

总之,伊朗是一个神秘的国一度,具有灿烂的文化,悠久的历史,勇敢的人民,相信伊朗会越来越好

9. 文明古国都有哪些禁忌呢

如果说每个人都是一个矛盾体,似乎也没什么不对,因为我们大部分人都有过犹豫不决甚至选择综合症。但一个民族都是泾渭分明的矛盾体,那该有多不可思议?

有趣的是,伊朗人却经常以热情好客而着称,尤其是连年战乱导致伊朗旅游业几乎停滞的情况下,为数不多的背包客往往会受到伊朗人的热情接待,别说请客吃饭,家庭不错的伊朗人还会拉着陌生人来到自己家中,包吃包住非得呆上几天才让走......伊朗多年战乱与西方国家有关,因而面对俄罗斯或中国游客时,当地民众可以说十分友好,这点相信去过伊朗的中国人都深有体会,至于被当成明星轮流拍照合影的情况,只能说见怪不怪了!

10. 霍梅尼认为播放音乐就是反革命的行为,他为何如此唾弃音乐

君子和而不同,做为与伊朗不同国度的人们,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对不同于我们的文化习俗示以包容和尊重。因为我们没有置身与那个环境之中,我们所听到的一切可能都是一面之词 ,所看到的不过是管中窥豹。反观西方,他们一味沉溺于他们“自由民主”观念的优越感中,他们不了解我们“橘生淮北则为桔”的大智慧,他们不懂我们数千年来和文化的博大精深,西方一味的将自己的观念强加于人只会重蹈他们历史上维京海盗和十字军的野蛮覆辙。

阅读全文

与伊朗为什么禁止西方音乐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腾讯在越南有什么用 浏览:567
印度人的佛额是什么意思 浏览:640
越南按摩什么感觉 浏览:788
怎么祝福印尼独立日 浏览:18
印度谷螟如何预防 浏览:925
越南天鹅什么时候入境 浏览:829
中国人娶泰国女人要多少彩礼 浏览:232
印尼什么时候火山爆发 浏览:122
秋季去英国旅游穿什么衣服 浏览:462
怎么背中国地图 浏览:446
意大利酱炒饭怎么弄 浏览:585
越南一套房要多少钱 浏览:198
秦军为什么打越南 浏览:141
越南为什么撤出钻井平台 浏览:292
进入英国能带多少硬币 浏览:359
地图怎么走伊朗 浏览:148
印度的疫情七月六号怎么样 浏览:1000
中国移动国际漫游怎么选天数 浏览:210
6万印尼等于多少人民币 浏览:850
三个月的印尼虎苗吃什么 浏览: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