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什么时候命名的

伊朗什么时候命名的

发布时间:2022-07-20 21:04:24

Ⅰ 伊朗为什么成了伊斯兰国家

萨珊王朝(224年-651年)

224年安息帝国的一个地方总督的儿子阿尔达希尔一世由于扩张地方势力而和帝国开始战争。经过两年的战争,推翻安息帝国并杀死国王,于226年正式建立萨珊王朝,首都泰西封。萨珊王朝因阿达希尔的祖父而命名。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国之后再次统一,被认为是第二个波斯帝国。萨珊帝国多次与罗马帝国开战,曾俘虏过一个罗马的皇帝。

萨珊帝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全体人民分为教士、军人、文人、和平民四等。基督教中天主教被迫害,景教则得以发展。

由于对东罗马帝国的连年征战,萨珊帝国对臣民横征暴敛,同时加强对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乱迭起,在629年和642年,两任皇帝遇刺,又受到崛起中的阿拉伯帝国的攻击,帝国终于崩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和波斯间的友好往来较频繁,《魏书》记载,波斯使臣来中国交聘达数十次之多,给北魏皇帝带来的各种礼品,有珍物、驯象等。1970年,在甘肃张掖大佛寺出土了六枚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帝国在632年起始被阿拉伯军队攻击,在651年灭亡后,萨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俾路斯曾逃到唐朝中国,请求唐高宗救兵抗击阿拉伯入侵,唐朝护送其返回今阿富汗锡斯坦一带于661年建立波斯督护府,但到663年终为阿拉伯所灭

637年,阿拉伯帝国的穆斯林军在卡迪西亚战役打败波斯萨珊王朝的军队,攻占其首都泰西封,开始了伊斯兰对波斯的征服,同时也终结了波斯地区的琐罗亚斯德教文化。

Ⅱ 伊朗的概况

武装力量主要由正规军和革命卫队组成。正规军分陆、海、空三个军种。革命卫队由地面部队、海上部队、陆战队和航空部队组成。一个国家有两支武装力量,这在当代世界各国并不多见。
伊朗地面武装力量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除了坦克,伊朗陆军还拥有近百辆装甲侦察车、上千辆步兵战斗车和装甲输送车。其拥有的近600架直升机更非伊拉克、阿富汗可比。此外,伊朗还拥有牵引火炮约2000门、自行火炮约300门,以及数量庞大的火箭炮,尤其是伊朗的导弹更是其威慑美以的“撒手锏”武器。

伊朗军方公开表示,如果美国和以色列袭击伊朗核设施,伊朗将用导弹进行还击。如果美国对伊朗实施“斩首”行动,发动大规模军事攻击,伊朗将采取诱敌深入战术,利用伊朗领土广阔和地形复杂的特点阻击入侵者。同时,火力封锁霍尔木兹海峡,切断海上石油通道,将战火烧到整个地区,使美国在军事和外交上陷于被动。伊朗人的种种表现说明,面对美国他们很自信,除了强大的武装力量外,这种自信是建立在伊朗的“撒手铜”之上的。

伊朗现在装备部队的“流星”、“飞毛腿”和“征服者”系列导弹以及正在研制的隐形导弹,射程分别为200公里到1300公里以上。首先是中远程导弹。用伊朗外长的话说,伊朗的军事战略日益依赖精密的远程导弹,如“流星-3”和“法塔赫-110”导弹,两者都可以击中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的任何目标。“流星-3”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1300公里,弹头重1600磅,如果将该型导弹部署在伊朗西部地区的话,几乎整个中东和海湾地区都将在打击范围之内。有消息称,升级后的“流星-3”射程可以达到2000公里,能够打到欧洲中部。

这些导弹虽然打不到美国本土,但是要打击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打击以色列的战略目标已经不在话下。此外,伊朗现行装备的“飞毛腿”B型导弹(射程为325公里)达300多枚,“飞毛腿”C型导弹(射程为550公里)达60多枚,可打击美军驻阿富汗基地。虽然“飞毛腿”导弹的精确度不高,但数量如此庞大的导弹群打出去谁也受不了。
伊朗的“征服者”型导弹(射程约200公里)是使用固体燃料的新型中短程导弹,伊朗军方人士称它是全面解读伊朗军事实力“世界上打击精度最高的导弹之一”。伊朗的这些导弹的确使美军深感头疼,也是其能够抗衡美国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可以说,各类导弹是伊朗实施抗美计划最有力的“本钱”。

目前,伊朗海军拥有兵员2万人左右(包括约2000人的海军航空兵和海军陆战队)。主要海军基地有5个,其中在波斯湾有阿巴斯港、布什尔和霍梅尼港,在印度洋有恰赫巴哈尔(潜艇基地),在里海沿岸有恩利泽。主要作战舰艇包括俄制“基洛”级潜艇3艘、驱逐舰3艘、护卫舰3艘和轻型护卫舰12艘。

潜艇俄制“基洛”级3艘,被分别命名为“塔列克”号(901)、“诺尔”号(902)和“尤尼斯”号(903),1988年签约订购,为877EKM型,1992年开始加入伊朗海军战斗序列。潜艇全长73.8米,水下排水量达到3000吨,最大下潜深度300米。主要攻击武器是鱼雷,艇艏装有6具533毫米鱼雷发射管,外加12枚备用鱼雷,满装共18枚鱼雷,并可携带24枚水雷。“基洛”级潜艇使伊朗海军战力得到大幅提升,可说是伊朗最具威慑力的“王牌战舰”。

另外,还有4艘袖珍潜艇。其中3艘水下排水量90吨,艇长19米,宽2.8米。1艘为2000年建成的国产货。这些袖珍潜艇可执行布雷、运送蛙人、水下突击及侦察等任务。

驱逐舰“巴布尔”级3艘,原为上世纪40年代建成服役的美舰,伊朗巴列维国王时期购入。舰长114.8米,满载排水量3250吨,双轴,最大航速34节。主要武器有4座“标准”SM-1MR箱式舰空导弹发射架,备弹8枚;双管127毫米炮和23毫米炮各2座。舰上装有各种雷达和1架AB204AS直升机。

护卫舰“阿勒万德”级3艘,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服役。舰长94.5米,满载排水量1350吨,最大航速39节。主要武备有1座5联装“海杀手”Ⅱ型舰舰导弹发射架、1座114毫米炮、2座双管35毫米炮、3座20毫米炮、2挺12.7毫米机枪和1座3管火箭发射装置。

轻型护卫舰“巴延多”级2艘,20世纪60年代开始服役,满载排水量1135吨。主要武备有2座Mk34 76毫米炮、2座双管“博福斯”40毫米炮、2座20毫米炮和2挺12.7毫米机枪。

导弹艇“沪东”级10艘,中国造,1994年开始服役。艇长33.6米,满载排水量205吨。武备有4枚C802(亦说C801)反舰导弹、1座双管30毫米炮,安装有SR-47A对海搜索雷达、FMl070导航雷达、“谷灯”341火控雷达。

“卡门”级10艘,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服役,满载排水量275吨,航速37.5节。武备有4枚“鱼*”或C801反舰导弹、1座“奥托·梅莱拉”76毫米炮、1座“博福斯”40毫米炮。另有原苏制“奥萨”Ⅱ级导弹艇1艘。

除上述外,伊朗海军还拥有炮艇3艘、大型巡逻艇3艘、近岸巡逻艇90艘、后勤登陆舰6艘、坦克登陆舰5艘、气垫艇10艘、近岸扫雷艇3艘、近海扫雷艇2艘、补给船1艘、供给船2艘、支援船7艘、淡水船4艘、供给艇13艘,另有数十艘小艇。海军航空兵约2000人,装备各类飞机20多架。海军陆战队有两个旅。
伊朗空军现有兵力约3万人。编有9个对地攻击战斗机中队、7个战斗机中队,装备各类作战飞机300余架,包括先进的F-14和米格-29等第三代战斗机。1个侦察机中队、1个加油兼运输机中队、5个运输机中队、12个地空导弹中队。

伊朗所有的24架“幻影”飞机(2000年统计)分属于不同的子机型,包括F.1EQ单座、F.11BQgg座、F.1EQ2型和F.1EQ4型(各装备有空中加油探头和激光制导武器),但主要还是更加先进的F.1EQ5型,它装备有改进的西诺拉IV(Cyrano、iV)型雷达,该机还可携带AM-39飞鱼反舰导弹。1991年海湾战争期间。为了躲避“沙漠风暴”行动中的多国部队打击,伊拉克空军一些飞行员驾驶着这些飞机逃亡到了过去的夙敌一伊朗。除了这些“幻影”飞机,这些伊拉克人还给伊朗带来了3架伊尔-76MD型运输机,每架都载满了零配件和武器,其中包括法国生产的ATLIS-2型激光标定器、AS-30L型空对地导弹、R一550型空空导弹以及COR-2型侦察吊舱。

侦察与运输机方面,伊朗军方还打算将安-140作为运输和侦察飞机引进到伊朗军队,以补充其老迈的机群。因为安-140对飞机跑道要求低,只需要1350米长就足够了,而且在不太平整的跑道上也可以起飞,所以伊朗军方准备让其担当军内非常急需的轻型战术运输任务。另外由于伊朗是一个地形多样化的国家,需要为低空空中目标的探测和跟踪提供有效的覆盖率,因此伊朗军方也非常希望安-140能够成为空中早期预警雷达的一个平台。 安-140在伊朗被命名为“伊朗-140”,在海军任务中可以用来进行海上巡逻和其它相关的军事任务,包括早期预警、指挥和控制以及目标指示等。为了利用该机的这一性能,伊朗海军已经表示愿意在进攻性任务和巡逻任务中运用安-140,在任务中该机将装备360度水面搜索雷达。

让多用途的安-140作为部队的轻型运输机来用是伊朗方面的另一个设想。目前伊朗国防和武装部队后勤部的三个部门的工作就是评估将安-140引进到伊朗军队的必备条件。伊朗另外还将专门成立一个独立的委员会来确立安一l加具体的参数和任务。按照设计,安-140是上一代安-24、安-26、安-30和安-32双涡轮螺旋桨运输机和测绘飞机的继任机。安-140满载6000公斤时的最大航程为2100公里,在18000英尺高空的巡航速度为每小时575公里。该机的最大起飞重量为19150公斤。

此外,在亲美政权时代,伊朗空军还从美国获得了数目可观的“霍克”改进型地空导弹、“麻雀”、“响尾蛇”、“不死鸟”空空导弹和“小牛”型空地导弹等。

Ⅲ 世界上多少个伊斯兰国家

世界上有五十多个伊斯兰国家,他们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北非南亚东南亚以及原苏联解体的亚洲国家。他们分别是:阿富汗, 阿尔及利亚, 巴林, 孟加拉国, 贝宁, 文莱, 布基纳法索, 喀麦隆, 乍得,科摩罗, 塞浦路斯, 吉布提,埃及, 加蓬,冈比亚, 几内亚, 几内亚比绍, 印尼,
伊朗, 伊拉克, 约旦, 科威特, 黎巴嫩, 利比亚,马来西亚, 马尔代夫, 马里, 毛里塔尼亚,摩洛哥, 尼日尔爾尔, 尼日尔爾利亚, 阿曼, 巴基斯坦,卡塔尔, 沙特阿拉伯, 塞内加尔, 塞拉利昂,索马里, 苏丹, 叙利亚, 突尼斯, 土耳其, 乌干达, 阿联酋, 也门.等

Ⅳ 世界各国古代都叫什么

中国:中央之邦;
日本:古称“倭”“大和”,分别为“山峡”与“多山之地”之意;最早使用“日本”一词,为在孝德天皇大化元年前后。
朝鲜:古称“高丽”,系山高水丽之意,14世纪末,李成桂建立李氏王朝,改国号为“朝鲜”,意为“早晨清新的国家”;
泰国:古称“暹罗”,指称皮肤较黑的部族;1939年改国名为“泰国”,意为“自由之国”;

缅甸:宋以缅甸山区遥远,道路阻隔,应而称之为“缅”(遥远之意);

柬埔寨:汉称“扶南”,为“山地之王”意,后称真腊,明开始称“柬埔寨”;

老挝:以国内主要民族“寮”族得称;

越南:~~~

马来西亚:在梵文中意为“黄金之国’;

新加坡:“狮子城”之意;

菲律宾:西班牙殖民者以菲利普二世的名字命名;

印度尼西亚:以希腊文“水”和‘岛“组成,,表示其既为海国,,又为岛国;

文莱:马来语中意为“水果”,专指芒果;

东帝汶:在帝汶东部。帝汶在印尼语中意为“东方”,因其位于努沙登加拉群岛最东边得名;

印度:因信得河而来,古时印度人以信度表示河流;

巴基斯坦:意为“清真之国”;

孟加拉国:因主要民族得称;

尼泊尔:藏语中意为“木头房子”;

不丹:出自梵文,意为“吐鲁番的边疆”;

锡金:尼泊尔语中意为“新地方”;

斯里兰卡:僧加罗语意为“光明,灿烂,富裕的土地”;

马尔代夫:梵文“岛屿”;

阿富汗:因国内主要民族“阿富汗族”得称;

伊朗:从“雅利安人”衍生而来,波斯语中意为“贵人”;

伊拉克:阿拉伯语中意为“血管”,,指流经伊拉克的两河;

黎巴嫩:在古腓尼基语中意为“白色的山岭”,指山顶积雪;

约旦:因“约旦河”得名,在希伯来语中,“约旦”意为“咆哮”之意;

土耳其:突厥;

塞浦路斯:希腊文中“铜’之意;

沙特阿拉伯:从统治家族“沙特”得名,“沙特”意为“幸福”;

科威特:阿拉伯语中“小城堡”之意;

阿曼:“宁静的土地”;

也门:右边之意,,即:站在麦加,面向东方,也门即在其右;

巴林:巴林岛;

阿联酋:。。。。。

澳大利亚:拉丁文中意为“南方的大陆”,古时,托勒密推想,北方既有陆地,南方也必有一块陆地;

新西兰:来源于荷兰语,意为“新的海中陆地”;

巴布亚新几内亚:“巴布亚”一词源于马来文,意为“卷头发”,“新几内亚”为殖民者荷兰人所起,因当时初登上岛,见当地居民皮肤黝黑,很像西非几内亚人;

所罗门群岛:源于圣经故事所罗门王藏宝之地;

斐济:得名于其主岛“维提岛”;

汤加:当地土着名称,意为“圣地”;

基里巴斯:原称吉儿伯特,为发现本岛之殖民探险家名字;

埃及:埃及人读作:迷死儿,阿拉伯语意为“辽阔的土地”;

利比亚:历史悠久,不可考,希腊时代泛指埃及以西所有非洲大陆;

突尼斯:得名自其首都突尼斯城,,乃阿拉伯人扩张时,为攻打柏柏尔人之加太基而建立的要塞“塔尔欣”之误称;

阿尔及利亚:阿拉伯语“群岛”之意,指被沙漠包围的绿洲;

毛里塔尼亚:“摩尔人之国家”;

塞内加尔:得名于塞内加尔河;

冈比亚:因河得名;

几内亚:在土着苏苏人语中意为“魔鬼”,西方殖民者初登上陆,土着人以为是魔鬼,大叫“几内亚”,西方人以为此即为当地地名,,顾命名为“几内亚”;

塞拉利昂:葡萄牙语中意为“狮子山”,;

利比里亚:取义拉丁文“自由的土地”,为美国殖民协会安置释放黑奴向当地酋长购买的土地;

科特迪瓦:科特迪瓦;

加纳:古代加纳王国;

多哥:泻湖之滨,因其海岸多泻湖;

尼日尔爾利亚:得名于尼日尔爾尔河,“尼日尔爾尔”在柏柏尔语中即为“河”之意;

尼日尔爾尔:~~~~

佛得角:得名于非洲西角,佛得角;

乍得:得名于乍得湖,当地语“一片汪洋”之意;

刚果:刚果河;

中非:~~~

喀麦隆:葡萄牙语“大龙虾”之意,为当时葡萄牙殖民者在河口捕鱼时捕到大量龙虾得名;

加蓬:当地河口形状似当时葡萄牙殖民者衣服的名称“卡膀”;

安哥拉:得名于班图国家姆本杜王国的恩哥拉国王;

埃塞俄比亚:“黝黑的面容”,古埃及人误以为当地人的皮肤是由于太阳烤炙所致;

吉布提:当地语意为“我的锅”,传说西方人来到后问一位正在煮饭的老人此地如何称呼,老人误以为问他,这是什么东西,,回答:我的锅~~

索马里:当地人以为是一位古代富人的名字;

肯尼亚:班图语“鸵鸟”之意,因肯尼亚山被当地人比喻为鸵鸟;

坦桑尼亚:坦嶱尼碦与桑几巴尔人的国家。“坦嶱尼碦”意为水的交汇处,指坦嶱尼碦湖,“桑几巴尔”为波斯语“黑人土地”之意;

赞比亚:要求独立的民族主义者政党的名称,以赞比西河得名;

津巴布韦:“石头城”之意,国内有古代遗址“大津巴布韦遗址”;

莫桑比克:原为一古代城堡的名称;

马达加斯加:葡萄牙殖民者误以为此地为摩加迪沙王国,错误的拼音和错误的读法所致;

科摩罗:阿拉伯语“月亮”之意;

挪威:北方航道之意,指沿海岸线的航道;

芬兰:得名于主要民族芬兰人;

瑞典:由中世纪一古国名演化而来;

丹麦:丹人的国家;

冰岛:当地居民不愿再有移民过来,顾给此地取了个吓人的名字“冰岛”~~

英国:不列颠,古不列当人居住于此,初被称为布列顿尼亚。

爱尔兰:“绿色”之意;

荷兰:“森林之国家”;

比利时:来源于古贝尔基人,意为“勇敢”之意;

卢森堡:古萨克森语“小城镇”之意;

法国:源自“法兰克人”,意为“自由人”;

罗马尼亚:“罗马人的国家”;

保加利亚:来与于突厥人保加尔族;

阿尔巴尼亚:积雪的山岳;

意大利:~~~~~,小牛生长的地方??

圣马力诺:圣徒马力诺;

马耳他:腓尼基语“庇护所”之意;

摩纳哥:据称为古希腊英雄海格力斯所建,意为“隐士”;

安道尔:·古代查理曼大帝建立的一个小缓冲国;

西班牙:来自于希腊语“兔子”因当时腓尼基人来到时,发现当地兔子很多;

葡萄牙:“温暖的港湾”,波尔图,,后来泛指全国;

匈牙利:匈人的国家;

奥地利:“东方地区”,查理曼时代此地为查理曼帝国的东部边境;

瑞士:来自其一个州的名字,意为焚烧,原来,这里为森林,焚烧后适合人居;

德国:人民的国家??

俄罗斯:源于罗斯,指由斯堪的纳维亚南下的瓦兰几亚人;

加拿大:易洛魁语“棚户”之意,,初法国探险家来此,问当地居民此为何处,答曰:棚户~;

美国:~~~~~~不讲~

墨西哥:来源于阿兹特克人战神名;

危地马拉:当地印第安语“森林之国”;

伯利兹:一个海盗名;

洪都拉斯:西语“无底深渊”;

哥斯达黎加:富裕的海岸;

巴拿马:当地印第安人称呼,意为“鱼乡”;

巴哈马:“浅滩”之意,得名于当地地势;

古巴:一个土着部族名称;

海地:当地印第安语“高山”之意;

格林纳达:“石榴”,形似石榴;

巴巴多斯:“长胡子”,当地一种无花果很像胡子;

巴西:红木;

厄瓜多爾尔尔:古人称,“太阳之路”;

哥伦比亚:~~~~~不讲;

委内瑞拉:小威尼斯,殖民者初到此地发现当地居民住在湖边的吊楼里,,似威尼斯;

苏里南:部族名;

秘鲁:玉米之仓;

智利:世界边缘;

玻利维亚:玻利瓦尔;

巴拉圭:一条彩色的河流;

乌拉圭:贝壳之河;

阿根廷:银;

Ⅳ 波斯是千年古国,近代为何放弃这个国名,改名叫伊朗

这是因为波斯帝国被别人推翻,所以波斯这个名字就不能够再被使用,所以才会选择把这个国家的名字命名为伊朗。而推翻波斯帝国的人叫做礼萨·汗,这个人其实从小生活非常的贫苦,再加上很小的年纪就加入了军队,但是也磨练了他的性格,甚至最后还得到了英国的支持,所以他才会选择发动政变,最后成功地登上了首相的宝座。所以他才会把国家的名字命名为伊朗。

现在伊朗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恢复以前波斯帝国的影响力,但是这也遭到了一些地区大国的打压,因为一旦伊朗恢复到以前波斯帝国的影响力的话,会使得一些国家的利益受到损害。

Ⅵ 以古伊朗地名命名的猫叫什么

Ⅶ 现在的伊朗这个国家是什么时候建立的政权

1979年2月伊朗发生了伊斯兰革命,国王巴列维被迫流亡海外,而宗教领袖霍梅尼则从法国巴黎赶回国领导深化这场革命。

Ⅷ 七大洲名称的来历,简答,

欧洲
欧洲的全称是“欧罗巴洲”,意译则为“西方日落之地”。关于其名的由来,有一些传说。在希腊神话中,德米特(Demeter)是专管农事活动的女神,她保佑人间五谷丰登、人畜两旺 。在有关这位女神的画像中,人们总是把她画成坐在公牛背上。这位女神的另一个名字叫欧罗巴,人们出于对女神的敬意,就把欧罗巴作为大洲的名字。此外,还有一个广泛流传的传 说:“万神之王”宙斯看中了腓尼基国王的漂亮女儿欧罗巴,想娶她作为妻子,但又怕她不 同意。一天,欧罗巴在一群姑娘的陪伴下在大海边游玩。宙斯认为机会难得,连忙变成一匹 雄健、温顺的公牛,混入腓尼基国王的牛群中。变成公牛的宙斯来到欧罗巴的身边蹲下来, 脉脉含情地望着她。欧罗巴看到这匹可爱的公牛伏在自己身边,便身不由主地跨上牛背。宙 斯一看欧罗巴中计,马上起立前行,躲开了人群,然后腾空而起,接着又跳入海中破浪前进 ,带欧罗巴来到远方的一块陆地共同生活。这块陆地以后也就以这位美丽的公主的名字命名 ,叫做欧罗巴了。
亚洲
在世界七大洲中亚洲面积最大、人口最多,它的名字也最为古老。亚洲是“亚细亚洲”的简称,意思是“东方日出之地”。相传亚细亚的名字是由古代腓尼基人所起。公元前2000年中期,腓尼基人在地中海东岸(今叙利亚一带)兴起,建立起强大的腓尼基王国。他们具有精湛的航海技术,活跃于整个地中海,甚至能穿越直布罗陀海峡驶入茫茫的大洋中。他们发展了自己的文化,创造了腓尼基字母,为世界许多民族的文字发展做出了贡献。频繁的海上活动 ,要求腓尼基人必须确定方位。所以,他们把地中海以东的陆地一律称之为“Asu”,英语“Asia”是由腓尼基语“Asu”演化而来,音译为“亚细亚洲”。 到了公元4世纪初,人们便把乌拉尔山脉等作为两洲的界限,分界线以东南的地区称为亚细亚洲,简称亚洲;以西北的地区则称为欧罗巴洲,简称欧洲。
美洲
北美洲和南美洲合称美洲,美洲是“亚美利加洲”的简称。 美洲的得名,普遍的说法是为纪念意大利佛罗伦萨的一位名叫亚美利哥·维斯普奇的着名航海家。尽管哥伦布早在1492年就已发现了美洲,然而他却始终认为这块大陆是亚洲的一部分 。7年之后的1499年,亚美利哥随同葡萄牙人奥赫达率领的船从海上驶往印度,他们沿着哥伦布所走过的航路向前航行,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美洲大陆。亚美利哥经过对南美洲东北部沿岸详细考察,确信这块大陆是世界上另一个大洲,并编制了最新地图。1507年,他的《海上旅行故事集》一书问世,引起了全世界的轰动。在这本书中,引人入胜的叙述了发现新大陆的经过,并对大陆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和渲染。亚美利哥向世界宣布了新大陆的概念,一下子冲垮了中世纪西方地理学的绝对权威普多列米制定的地球结构体系。于是,法国几个学者便修改和补充了普多利米的名着《宇宙学》,并以亚美利哥的名字为新大陆命名,以纪念他对人类认识世界所作的杰出贡献。新《宇宙学》一书出版后,根据书中的材料,在地图上也加上了新大陆——亚美利哥洲。后来,仿照其他大洲的名称词尾形式,“亚美利哥” 又改成“亚美利加”。起初,这一名字仅指南美洲,到1541年麦卡托的地图上,北美洲也算美洲的一部分了。
[拉丁美洲名称的由来:拉丁美洲是美国以南,包括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地区的通称。从15世纪末,这个地区的绝大部分国家先后沦为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大批移民蜂拥而入。19世纪以后,这些国家才陆续获得独立。由于殖民统治长达300年之久,因此它们深受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社会制度、风俗习惯、 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的影响,而且当地的印第安语逐渐被属于拉丁语系的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所取代,这两种语言成为该地区许多国家的国语,所以人们便把这个地区称为“拉丁美洲”。](注:美洲约有三种分类方法:①北美洲-南美洲②北美地区-拉丁美洲③北美地区-中美洲-南美洲)
非洲
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 对于阿非利加一词的由来。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一种传说是,古时也门有位名叫Africus的酋长,于公元前2000年侵入北非,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名叫Afrikyah的城市,后来人们便 把这大片地方叫做阿非利加。另一种传说是,“阿非利加”是居住在北非的柏柏尔人崇信的一位女神的名字。这位女神是位守护神,据说早在公元前1世纪,柏柏尔人曾在一座庙里发现了这位女神的塑像,她是个身披象皮的年轻女子。此后,人们便以女神的名字“阿非利加”作为非洲大陆的名称。还有一种传说,侵入迦太基地区(今突尼斯)的罗马征服者西皮翁的别名叫“西皮翁·阿非利干”,为了纪念这位征服者,罗马统治者就把这片地区叫做“阿非利干”。以后,罗马人又不断扩张,建立了新阿非利加省。当时,这个名称只限于非洲大陆的北部地区。到了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的疆域扩大到从直布罗陀海峡到埃及的整个东北部的广大地区,人们把居住在这里的罗马人或是本地人统统叫做阿非利干(Africain),意即阿非利加人,这片地方也被叫做阿非利加。之后,该名称又泛指非洲大陆。
大洋洲[1]
大洋洲,意即“大洋中的陆地”。一般指太平洋的多数岛屿,狭义上指澳大利亚、新西兰、太平洋东部的波利尼西亚群岛、中部的密克罗尼西亚群岛和西部的美拉尼西亚群岛。 过去 ,大洋洲也曾被称为“澳大利亚洲”,简称澳洲,因为澳大利亚的面积占了大洋洲陆地面积的85% 。而大洋洲的名称最早出现于1812年前后,由丹麦地理学家马尔特布龙命名。
南极洲
南极洲,因该大陆处在地球的最南端南极点的周围,由此而得名。其英文名为Antarctica,源出希腊文anti(相反)加上Arctic(北极),意为北极的对面,即南极。 南极洲在1738~1739年由法国人布维发现,他航海时发现了南极大陆附近的一个岛(今布维岛)。英国人库克曾于1772~1775年到达过南极大陆周围许多岛屿。但是,一般认为南极大陆是19世纪被发现的。据说,美国人于1820年首次看见南极大陆。
共7张
七大洲地图
按照面积巧记:“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即: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各洲人口土地面积概况
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9.4%,是世界第一大洲。共有48个国家和地区。人口41.643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60%,居世界第一位。非洲:面积约3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是世界第二大洲。共有56个国家和地区。人口10.325亿,占世界总人口的12.3%,居世界第二位。北美洲: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6.2%,是世界第三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5.287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8.1%,居世界第四位。南美洲: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2%,是世界第四大洲。共有13个国家和地区。人口3.02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5.6%,居世界第五位。南极洲:面积14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总面积的9.4%,是世界第五大洲。南极洲仅有一些来自其它大陆的科学考察人员和捕鲸队,无定居居民。
共5张
七大洲
欧洲: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8%,仅大于大洋洲,是世界第六大洲。共有37个国家和地区。人口7.4亿,约占世界总人口的10.4%,居世界第三位。大洋洲: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一个洲。共有24个国家和地区。人口2900万,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5%,是除南极洲外,人口最少的大洲。
亚洲
定义
亚洲的全名为亚细亚洲(Asia),占全球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地理分区
①东亚:中华人民共和国、蒙古、朝鲜、韩国、日本
②南亚:孟加拉国、不丹、印度、马尔代夫、尼泊尔、巴基斯坦、斯里兰卡
③西亚: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联酋、也门、塞浦路斯、伊拉克、以色列、约旦、黎巴嫩、巴勒斯坦、叙利亚、阿富汗、亚美尼亚、阿塞拜疆、格鲁吉亚、伊朗、土耳其
④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斯坦、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⑤东南亚:文莱、柬埔寨、东帝汶、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新加坡、泰国、越南
共4张
七大洲
⑥北亚:西伯利亚地区(即俄罗斯的亚洲部分)
西方的理解
欧美国家通常将小亚细亚、地中海东岸及外高加索等地称为近东(Near East);将西亚东南部等地称为中东(Middle East);将东亚、东南亚及北亚等地称为远东(Far East)。
大洋洲
定义
大洋洲的范围有狭义和广义两种说法,狭义仅指太平洋三大岛群,即波利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三大岛群。广义的除三大岛群外,还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新几内亚岛,共约1万多个岛屿。陆地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6%,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一个洲。大洋洲又称为澳洲。澳洲是澳大利亚洲的简称。“澳大利亚”一词来源于西班牙文,意思是“南方的陆地”。人们在南半球发现这块大陆时,以为这是一块一直通到南极洲的陆地,便取名“澳大利亚”。后来才知道,澳大利亚和南极洲之间还隔着辽阔的海洋。
人口
居民:居民约占世界总人口的0. 5%。除南极洲外,是世界上人口最少的一个洲。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60%以上,是各洲中城市人口比重最大的一洲。70%以上的居民是欧洲移民的后裔;当地居民约占总人口的20%,主要是美拉尼西亚人、密克罗尼西亚人、巴布亚人、波利尼西亚人;印度人约占总人口的1%;此外还有混血种人、华裔、华侨以及日本人等。绝大部分居民信基督教,少数信天主教,印度人多信印度教。绝大部分居民通用英语,太平洋三大岛群上的当地居民,分别用美拉尼西亚语、密克罗尼西亚语和波利尼西亚语。
环境
自然环境:大陆海岸线长约19000千米。岛屿面积约为133万平方千米,其中新几内亚岛为最大,是世界第二大岛。地形分为大陆和岛屿两部分:澳大利亚大陆西部为高原,海拔200-500米,也有一些海拔1000-1200米的横断山脉,大部分为沙漠和半沙漠;大陆中部为平原,海拔在200米以下,北艾尔湖湖面在海平面以下16米,为大洋洲的最低点;大陆东部为山地,一般海拔800-1000米,东坡较陡,西坡缓斜。新几内亚岛、新西兰的北岛和南岛是大陆岛,岛上多高山,平原狭小,山脉多在海拔2000米以上。新几内亚岛最高点查亚峰,海拔5030米,是大洋洲的最高点。澳大利亚东部和北部沿海岛屿是太平洋西岸火山带的组成部分。大洋洲有活火山60多座(不包括海底火山)。夏威夷岛上有几座独特而世界闻名的火山,其中冒纳罗亚火山海拔4170米,是大洋洲中最高的活火山。多火山的这一地带也是世界上地震频繁和多强烈地震的地带。外流区域约占大洋洲总面积的48%。墨累河是外流区域中最长和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内流区域(包括无流区)约占大洋洲总面积的52%,均分布在澳大利亚中部及西部地区,主要的内流河都注入北艾尔湖。大洋洲的瀑布和湖泊均较少,最大的湖泊北艾尔湖,面积约8200平方千米;最深的湖泊是新西兰南岛西南端的蒂阿瑙湖,深达276米。
大洋洲大部分处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绝大部分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除澳大利亚的内陆地区属大陆性气候外,其余地区属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克朗克里极端最高气温达摄氏53度,为大洋洲最热的地点。澳大利亚中部和西部沙漠地区气候干旱,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50毫米,是大洋洲降水最少的地区。夏威夷的考爱岛东北部年平均降水量高达12000多毫米,是世界上降水量最多的地区之一。新几内亚岛北部及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波利尼西亚三大岛群属全年多雨的热带降水区,迎风坡平均降水量多在2000毫米以上,美拉尼西亚北部、新几内亚岛北部及马绍尔群岛南部年平均降水量可达3000-5000毫米,背风坡仅1000毫米左右;澳大利亚北部和新几内亚岛东南沿海属暖季降水区,年平均降水量750-2000毫米,暖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80%;澳大利亚东南部及新西兰属各月降水较均匀但以冬季稍多的温带降水区,年平均降水量大多在500-1000毫米;澳大利亚南部和西南沿海属地中海式冬季降水区,冬季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40-60%。澳大利亚东部和新西兰1-4月受台风影响,波利尼西亚的中部和密克罗尼西亚的加罗林群岛附近是台风的源地,在澳大利亚东南部,冬季受极地吹来的“南寒风”的影响,气温降低至摄氏10度以下。
资源与经济
自然资源:除澳大利亚外,主要矿物是镍、铝土矿、金、铬、磷酸盐、铁、银、铅、锌、煤、石油、天然气、铀、钛等,镍储量约4600万吨,居各洲首位。各岛上的鸟粪也很丰富。大洋洲的森林面积约7600万公顷,占其总面积的9%。占世界森林面积的2%。
经济:经济以农矿业为主,盛产供出口的椰子、甘蔗、菠萝、天然橡胶等。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薯类、玉米、稻子等,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粮食生产,不能自给。畜牧业发达,以养羊为主。绵羊头数占世界绵羊总头数的20%左右,羊毛产量占世界羊毛总产量的40%左右。工业以采矿、农畜产品加工为主。重工业较发达的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新喀里多尼亚镍产量居世界第二位,斐济的金和瑙鲁的磷酸盐开采较发达。
地理区域
地理区域:分为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几内亚、美拉尼西亚、密克罗尼西亚和波利尼西亚。
澳大利亚:以动植物的珍异闻名,是蓝桉、大叶桉、柠檬桉、檀香、南洋杉、木麻黄、蜡菊等载培植物的原产地。
新西兰:是新西兰麻及考力代绵羊的原产地。
新几内亚:面积约81万多平方千米,其中新几内亚(亦称伊里安岛或巴布亚岛)的面积为78. 5万平方千米。居民多美拉尼西亚人和巴布亚人。东部居民讲美拉尼西亚语和皮钦语,西部居民通用马来语。约一半居民信基督教。毛克山脉和马勒山脉横贯全岛,海拔达4000米以上。南部的里古-弗莱平原为该岛最大的平原,沿海多沼泽和红树林。东南部沿海地区属热带草原气候,海拔1 000米以上地区属山地气候,其余地区属热带雨林气候。高山地区终年积雪。北半部年平均降水量在3000毫米以上,南部1000-2000多毫米。1-4月受热带飓风影响。矿物以金、石油较重要。主要产椰子、可可、咖啡、天然橡胶等。
美拉尼西亚:意为“黑人群岛”。位于西太平洋,赤道同南回归线之间。陆地总面积约155000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美拉尼西亚人。当地居民通用美拉尼西亚语,英语为官方语言。主要有俾斯麦群岛、所罗门群岛、圣克鲁斯群岛、新赫布里底群岛、新喀里多尼亚岛、斐济群岛。
密克罗尼西亚:意为“小岛群岛”。位于中太平洋,绝大部分位于赤道以北。陆地总面积2584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密克罗尼西亚人。主要有马里亚纳群岛、加罗林群岛、马绍尔群岛、瑙鲁岛、吉尔伯特群岛等。群岛分列为两弧,中隔马里亚纳海沟。群岛以珊瑚礁为主,有许多大环礁和礁湖,也有火山岛。属热带雨林气候,高温多雨。加罗林群岛附近是台风源地之一。主产香蕉、甘蔗、椰子和磷酸盐等。
(1)瑙鲁共和国位于太平洋中西部。面积22平方千米。居民多瑙鲁人。瑙鲁为一珊瑚岛,属热带雨林气候。瑙鲁行政管理中心为亚伦。
(2)基里巴斯共和国位于瑙鲁东部,面积684平方千米。产椰干、磷酸盐、水果、鱼翅等。首都塔拉瓦。1980年6月25日同我国建交。
(3)密克罗尼西亚联邦由600多个岛屿组成,面积722平方千米。首都科洛尼亚。198 9年9月11日同我国建交。
(4)马绍尔群岛共和国面积181平方千米。首都马朱罗。1990年11月16日与我国建交。
(5)帕劳共和国面积488平方千米。首都科罗尔。
波利尼西亚:意为“多岛群岛”。位于太平洋中部。陆地总面积约20000平方千米。居民主要是波利尼西亚人,主要有夏威夷群岛、中途岛、威克岛、图瓦卢群岛、汤加群岛、社会群岛、土布艾群岛、土阿莫土群岛、马克萨斯群岛、纽埃岛、萨摩亚群岛、托克劳群岛、库克群岛、莱恩群岛、菲尼克斯群岛、约翰斯顿岛、瓦利斯群岛、富图纳群岛、皮特凯恩群岛等。由火山岛和珊瑚礁组成。赤道附近各岛属热带草原气候,其它各岛属热带雨林气候。波利尼西亚中部是台风源地之一。矿物有磷酸盐、镍、铬等。沿海产珍珠。盛产并出口椰干,还产可可、甘蔗、天然橡胶等。
(1)汤加王国位于波利尼西亚的西南部。由约170个岛屿组成。面积697平方千米。1970年6月4日宣布独立。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并出口椰干和香蕉。首都努库阿洛法。
(2)法属波利尼西亚,位于太平洋中南部,主要包括社会群岛、土布艾群岛、土阿莫土群岛、马克萨斯群岛、甘比尔群岛、刀罗蒂里群岛(巴斯群岛)和拉帕岛等。陆地面积4000平方千米。首府帕皮提。
(3)纽埃(新),位于南太平洋中部。陆地面积2 58平方千米。首府阿洛菲。
(4)萨摩亚群岛,位于斐济东北,为南太平洋海、空交通的枢纽。主要由乌波卢岛、萨瓦伊岛及土土伊拉岛等13 个岛屿和珊瑚礁组成,陆地总面积3144平方千米。群岛分东、西两部分,西萨摩亚已经独立,东萨摩亚仍为美国占领。东萨摩亚陆地面积197平方千米,产并出口椰干、香蕉、水果、鱼罐头,首府帕果帕果。
(5)托克劳群岛(新),又称尤宁群岛,位于萨摩亚群岛以北。陆地面积12平方千米,人口2000。主产椰子、可可、香蕉。
(6)图瓦卢,位于萨摩亚群岛西北。陆地总面积为26平方千米,主要为波利尼西亚人,1978年10月1日独立。居民多从事椰子种植和捕鱼。首都富纳富提。
(7)库克群岛(新),位于萨摩亚群岛东面,分南、北两部分。陆地总面积240平方千米。盛产并出口柑橘、椰干、蕃茄及珍珠贝,还产香蕉、咖啡、木薯、菠萝等。首府阿瓦鲁阿。
(8)瓦利斯群岛和富图纳群岛(法),位斐济和萨摩亚群岛间。陆地总面积153 平方千米 。产椰子、薯类、芋头、香蕉。首府马塔乌图。
(9)皮特凯恩群岛(英),位于土阿莫土群岛东南面。面积5. 2平方千米 。主产水果、鱼类,首府亚当斯敦。
非洲
定义
非洲全称阿非利加洲 Africa,赤道横穿大陆。面积约3020万平方公里,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是世界第二大洲。总人口约为十亿(2009年)。
非洲现有54个独立国。西撒哈拉地位未定。留尼汪为法国的“海外省”。圣海伦娜为英国的“直属殖民地”。
①北非:埃及、利比亚、突尼斯、阿尔及利亚、摩洛哥。
②撒哈拉以南非洲:苏丹、南苏丹、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吉布提、肯尼亚、坦桑尼亚、乌干达、卢旺达、布隆迪、塞舌尔、毛里塔尼亚、塞内加尔、冈比亚、马里、布基纳法索、几内亚、几内亚比绍、佛得角、塞拉利昂、利比里亚、科特迪瓦、加纳、多哥、贝宁、尼日尔爾尔、尼日尔爾利亚、乍得、中非、喀麦隆、赤道几内亚、加蓬、刚果、民主刚果、圣多美和普林西比、赞比亚、安哥拉、津巴布韦、马拉维、莫桑比克、博茨瓦纳、纳米比亚、南非、斯威士兰、莱索托、马达加斯加、科摩罗、毛里求斯。
非洲被称为热带大陆,大部分地区气候高温、少雨、干燥。少数地区,如地中海沿岸、高原地区等,气候凉爽,四季如春。
环境与地理资源
非洲海岸线平直(其海岸线不及欧洲的海岸线长),半岛及海湾极少。
地势较为平坦,为高原大陆。埃塞俄比亚高原被称为“非洲屋脊”,海拔在1000米以上。乞力马扎罗山是非洲最高峰,海拔5895米,被称为“赤道雪山”。
非洲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横盘整个非洲大陆北部,面积920万平方公里,占非洲总面积的三分之一。西南部还有纳米比亚沙漠和卡拉哈力沙漠。
东非大裂谷是世界最长的裂谷,东支南起希雷河河口,向北越过红海至死海北部,全长约6400公里。河流多峡谷、急流和瀑布,水力资源丰富,但不利于航行。
主要河流:注入大西洋的有尼罗河、刚果河、尼日尔爾尔河、塞内加尔河、沃尔特河等;注入印度洋的有赞比西河、林波波河、朱巴河等。非洲的湖泊多集中于东非高原,大湖又是大裂谷的一部分:马拉维湖、坦噶尼喀湖、基伍湖、爱德华湖、区伯特湖、维多利亚湖、图尔卡纳湖等。维多利亚湖是非洲最大的湖泊,也是世界第二大淡水湖。坦噶尼喀湖是世界第二深湖。此外,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的塔纳湖海拔1830米,是非洲海拔最高的湖。乍得湖则是内陆盆地的最大湖泊。
非洲的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石油、天然气、铁、锰、铬、钴、镍、钒、铜、铝、锌、锡、铀和磷酸盐都有可观的储量,黄金和钻石更是久负盛名。
非洲的植物达40000种以上,有不少是稀有或特有的。非洲的森林面积占总面积的21%,红木、黑檀木、花梨木、柯巴木、乌木、樟木、栲木、胡桃木、黄漆木、栓枝栎等贵重木材应有尽有,而且储量丰富。非洲草原辽阔,占总面积的27%,畜牧潜力巨大。非洲的渔业资源也是十分丰富的。有许多地区已被开辟为动物保卫区。
经济与文明
非洲经济还相对落后,是世界经济发展水平最低的大洲。农业是非洲经济的支柱,工业基础薄弱,管理和技术落后。交通运输也处于落后状态。
非洲是人类发源地之一,曾有不少辉煌的古代文明。近代开始,非洲国家一个个被欧洲殖民者征服;大多数国家都是1960年之后独立的。
非洲大部分民族处于部族状态,部族数量极多,部分相互间矛盾根源很深,时常引起流血冲突爆发战争。
欧洲
定义
欧洲是欧罗巴洲(Europe)的简称,位于东半球,亚欧大陆的西面。面积1016万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洲。人口超过7亿,是人口最密集的大洲。
欧洲有44个独立国家,另有多处属地。
①欧洲西部: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安道尔 、摩纳哥、爱尔兰、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瑞士、列支敦士登、圣马力诺、梵蒂冈、斯洛伐克、匈牙利、捷克、奥地利、波兰、阿尔巴尼亚、波黑、克罗地亚、斯洛文尼亚 、塞尔维亚、黑山、马其顿、希腊 、罗马尼亚、保加利亚 、马耳他、冰岛 、丹麦 、芬兰 、挪威、瑞典
②欧洲东部:白俄罗斯、保加利亚、捷克、匈牙利、波兰、摩尔多瓦、罗马尼亚、俄罗斯、斯洛伐克、乌克兰
地理与环境
欧洲多半岛、多岛屿和多海湾,海岸线长达3.8万平方公里,是世界海岸线最曲折的一个洲。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次为海拔200米以上的高原、丘陵和山地。欧洲平原西起大西洋,东至乌拉尔山脉(Ural Mountains,欧亚分界之一),北临北冰洋,南至地中海,横贯欧洲大陆,绵延数千里。
阿尔卑斯山脉(Alps)横亘南部,是欧洲最大的山脉。东南部有高加索山脉(Caucasus),其主峰厄尔布鲁士山海拔5642米,是欧洲最高峰。
欧洲河流网稠密。主要河流有伏尔加河(世界上最大的内流河)、多瑙河(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流)、乌拉尔河(Ural River,亚欧分界之一)、第聂伯河、顿河、莱茵河、罗纳河和泰晤士河等。湖泊众多,多小湖群。
欧洲大部分地区的气候湿润温,自然资源丰富。
欧洲气候特征形成的元素是,.纬度位置:大部分地区位于北纬35度至60度之间,为北温带,常年盛行西风,深受大西洋影响。
海陆分布:西临大西洋,大陆轮廓支离破碎,各地距海较近,使暖湿气流影响深入内陆。
地形状况: 中部为平原,北部和南部为山地,阿尔卑斯山呈东西走向,利于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深入内陆。
洋流影响: 北大西洋暖流经过,在西风的吹拂下,对沿岸地区起到增温增湿的作用。
美洲
北美-南美
美洲包括国家:
①北美洲:美国、加拿大、墨西哥、危地马拉、伯利兹、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巴拿马、巴哈马、古巴、牙买加、海地、多米尼加、哥斯达黎加、圣基茨和尼维斯、安提瓜和巴布达、多米尼加国、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巴巴多斯、格林纳达、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尼加拉瓜
②南美洲:哥伦比亚、委内瑞拉、圭亚那、法属圭亚那、苏里南、厄瓜多爾尔尔、秘鲁、玻利维亚、巴西、智利、阿根廷、乌拉圭、巴拉圭
以意大利探险家亚马利哥·维斯普奇的名字而得名。亦称新大陆。在西半球。位于大西洋与太平洋之间,北濒北冰洋,南与南极洲隔德雷克海峡相望。由北美和南美两个大陆及其附近许多岛屿组成。巴拿马运河一般作为南北美洲的分界线;在政治地理上则把墨西哥、中美洲、西印度群岛和南美洲统称为拉丁美洲,北美洲仅指加拿大、美国、格陵兰岛、圣皮埃尔和密克隆岛、百慕大群岛。面积4,200余万平方公里。人口6.47亿(1983)。欧洲移民后代、印欧混血种人、黑白混血种人占多数,还有黑人、日本人、华人和原居民印第安人、因纽特(爱斯基摩)人等。大陆从东向西分为三个南北纵列带:东部是久经侵蚀的山地和高原,巴西高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高原;西部为年轻的高峻山地,属美洲科迪勒拉山系,汉科乌马山海拔7,010米,是全洲最高点。山脉逼近海岸,沿海平原狭窄

Ⅸ 伊朗被称作文明古国,其代表性的朝代是哪个或哪些

波斯帝国史
在波斯,历史上有多个帝国先后建立、兴盛、和衰亡。
1、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年-前330年)
阿契美尼德帝国,又称波斯“第一帝国”。公元前559年居鲁士二世统一波斯,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鲁士二世击败了当时统治波斯的米底人(Median),使波斯成为一个强盛的帝国。前539年,居鲁士占领巴比伦。 到了大流士一世,帝国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向东大流士进军印度河流域,在西线对希腊的进攻则由于马拉松战役(前490年)的失败而功败垂成。其子薛西斯一世后来(前480年)再度对希腊用兵遭受失败。 阿契美尼德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2、希腊时期(前330年-前170年)
前334年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大帝的希腊大军击败大流士三世,波斯成为马其顿帝国的一部分。亚历山大的帝国很快就分崩离析。亚历山大手下大将塞琉西一世自立塞琉西王朝,以叙利亚为中心,统治波斯地区。 这一时期波斯成为东西方的交流的一个枢纽:丝绸之路由此连接中国,佛教从印度传来,琐罗亚斯德教则西去影响了犹太教。 塞琉西王朝的后期在前238年东部的安息(帕提亚)和大夏(巴克特里亚)独立之后,东部被贵霜王朝所扰,西面又面临罗马帝国的扩张,最终被罗马帝国和安息帝国瓜分。
3、安息帝国(前170年-226年)
安息帝国发源于今天的伊朗的东北部,鼎盛时包括今天伊朗全境和一些周边地区,与罗马帝国隔幼发拉底河为界,首都泰西封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两个帝国之间连年战争。同时安息帝国与东邻贵霜王朝也是战事频传。帝国国力衰竭,各地军阀割据。
4、萨珊王朝(226年-650年)
亚兹德的琐罗亚斯德教神庙224年安息帝国的一个地方总督的儿子阿尔达希尔一世由于扩张地方势力而和帝国开始战争。经过两年的战争,推翻安息帝国,于226年建立萨珊王朝,首都泰西封。萨珊王朝因阿达希尔的祖父而命名。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国之后第一次统一,被认为是第二个波斯帝国。萨珊帝国多次与罗马帝国开战,曾俘虏过一个罗马的皇帝。 萨珊帝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全体人民分为教士、军人、文人、和平民四等。基督教中天主教被迫害,景教则得以发展。 由于对东罗马帝国的连年征战,萨珊帝国对臣民横征暴敛,同时加强对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乱迭起,在629年和642年,两任皇帝遇刺,又受到崛起中的阿拉伯帝国的攻击,帝国终于崩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和波斯间的友好往来较频繁,《魏书》记载,波斯使臣来中国交聘达数十次之多,给北魏皇帝带来的各种礼品,有珍物、训象等。1970年,在甘肃张掖大佛寺出土了六枚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帝国崩溃后,萨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俾路斯曾逃到中国,向唐王朝请求救兵抗击阿拉伯入侵,唐朝护送其返回今阿富汗一带建立波斯督护府,但不久终为阿拉伯所灭。
5、伊斯兰教时期(650年-1290年)
786年-809年哈伦·拉希德统治时期的阿拔斯王朝诸行省混乱的萨珊帝国迅速被新兴的伊斯兰教指引下的阿拉伯帝国击溃。波斯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语成了通行的语言,伊斯兰教迅速取代了琐罗亚斯德教,各地大量兴建清真寺。 750年阿拔斯王朝统治阿拉伯帝国,而波斯人则在政府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在这期间波斯的文化得到巨大的发展。 9世纪后,阿拔斯王朝因内部叛乱不治而国势日衰,割据局面形成。1037年从东北方来的塞尔柱人占领波斯,建立了强大的塞尔柱帝国。塞尔柱人在伊斯法罕城兴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Friday Mosque。着名的波斯数学家及诗人欧玛尔·海亚姆(Omar Khayyam)在塞尔柱时期写下了他的诗集《鲁拜集》(Ruyat)。 塞尔柱人在十三世纪早期失去波斯的控制权,并由来自咸海附近另一突厥民族的花剌子模所取代。1205年花剌子模征服波斯。
6、蒙古人的统治(1219年-1500年)
1219年成吉思汗率大军灭花剌子模,之后他的孙子旭烈兀征服波斯和阿拉伯,建立伊儿汗国。1295年伊儿汗国大汗入伊斯兰教。1370年到1405年,波斯成为帖木尔帝国的一部分。帖木尔死后波斯陷入混乱和割据。 伊儿汗国时期,是中国和波斯文化交流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不少精通中国天文、历法、医药的学者随旭烈兀来到波斯进行交流。 1405年到1433年,中国明朝的太监郑和组织船队下西洋,多次到达波斯。郑和在斯里兰卡立的石碑用中文、泰米尔语、波斯语三种文字写成。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在明朝的经堂教育中广被使用。
7、萨非王朝(1500年-1722年)
萨非王朝(又译萨法维王朝)是一个突厥人建立的帝国,其建国的英主伊斯迈尔一世统一波斯,并把疆土扩展到今天的阿塞拜疆、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一部分,以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教义为国教。萨非王朝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争不断。1588年阿拔斯大帝继位,迁都伊斯法罕,与土耳其讲和,赶走乌兹别克人,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得波斯湾中的小岛巴林,使波斯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最重要的文化中心。
8、欧洲人的“大博弈”(1722年-1914年)
1907年英俄协议之后的波斯1722年俄国的彼得大帝联合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入侵波斯,之后波斯国内又爆发了逊尼派教徒为抵抗被迫强制信奉什叶派的暴动,萨非王朝灭亡。 1779年至1925年,波斯在卡扎尔王朝的统治下,被北面的俄国和东面以印度为基地的英国所蚕食,其领土中分出了英国势力的巴林、阿富汗的一部分,和俄国势力的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英在此的战略竞争被称为“大博弈”。
9、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之后(1914年-193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的俄国、土耳其、英国(经阿富汗)和德国(经土耳其)均向波斯派出军队以控制波斯的油田。战后波斯北部被英国驻军控制。1925年12月礼萨·汗推翻卡扎尔王朝建立巴列维王朝,而直到冷战期间,英国及苏联还一直对波斯保持影响力。 1935年,礼萨·汗将波斯在国际上更名为伊朗。

Ⅹ 波斯帝国历史

公元前7世纪,波斯人被亚述帝国统治。公元前7世纪末,米底王国、吕底亚王国、新巴比伦王国灭掉亚述帝国,瓜分了其全部领土,米底王国获得了波斯高原。公元前558年,居鲁士二世领导波斯人发动起义,反对米底王国的统治。

公元前553年,居鲁士二世建立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居鲁士二世灭掉米底王国,波斯帝国统一波斯高原,波斯帝国综合国力迅速增强,波斯帝国崛起。

这一时期,两河流域的新巴比伦王国仍然强盛。居鲁士二世并未直接进攻新巴比伦王国,而是进攻小亚细亚的吕底亚王国。

公元前546年,居鲁士二世征服了吕底亚王国。公元前546年—公元前540年,居鲁士二世东征,波斯帝国东部疆界到达印度河流域、中亚细亚,成为亚细亚洲大帝国。

公元前539年,居鲁士二世灭掉新巴比伦王国。公元前530年,居鲁士二世在进攻中亚细亚的马萨革泰人时战死,子冈比西斯二世上台统治。

冈比西斯二世统治时期,波斯帝国开始进攻尼罗河流域的埃及王国。公元前525年,冈比西斯二世征服埃及王国,俘获其国王普萨美提克三世。

波斯帝国疆域扩展至阿非利加洲。公元前522年,冈比西斯二世在进攻利比亚人时失利,其弟巴尔迪亚在波斯高原发动起义,夺取政权。冈比西斯二世在返回波斯高原途中去世。大流士一世杀死巴尔迪亚,成为波斯帝国国王。

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波斯帝国疆域继续扩展。公元前517年,大流士一世攻占印度河平原。公元前513年,大流士一世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击败欧罗巴洲的马其顿王国,攻占色雷斯,波斯帝国最终成为世界历史上第一个横跨亚细亚洲、阿非利加洲、欧罗巴洲三大洲的大帝国。

公元前465年,薛西斯一世被阿尔达班谋杀,阿尔达班支持薛西斯一世之子阿尔塔薛西斯一世成为国王,之后阿尔塔薛西斯一世杀死阿尔达班。

公元前449年,阿尔塔薛西斯一世与希腊城邦签署了《卡里阿斯和约》,结束了波希战争。公元前424年,阿尔塔薛西斯一世去世,子薛西斯二世上台统治。薛西斯二世之弟苏格达努斯谋杀薛西斯二世,成为国王。

公元前423年,大流士二世杀死苏格达努斯,夺取政权。大流士二世统治时期,波斯帝国支持斯巴达赢得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胜利。公元前404年,大流士二世去世,子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和居鲁士三世为夺得统治权爆发了内战,斯巴达支持居鲁士三世。

普萨美提克五世在塞易斯发动起义,重建埃及王国。公元前401年,阿尔塔薛西斯二世击败居鲁士三世。公元前400年,波斯帝国和斯巴达爆发战争。

公元前394年,波斯帝国获胜。公元前385年和公元前374年,阿尔塔薛西斯二世两次远征埃及王国均失败。公元前343年,阿尔塔薛西斯三世征服埃及王国。公元前334年,欧罗巴洲的马其顿王国国王亚历山大三世渡过博斯普鲁斯海峡,进攻波斯帝国。

公元前333年,伊苏斯之战,波斯帝国国王大流士三世失败。公元前331年,高加米拉之战,大流士三世再次失败,亚历山大三世不断追击大流士三世。公元前330年,大流士三世在巴克特里亚被杀,波斯帝国终结。

(10)伊朗什么时候命名的扩展阅读

疆域状况

公元前553年,波斯帝国建立时,疆域仅限于波斯高原西南部。随着居鲁士二世、冈比西斯二世东征西讨,波斯帝国疆域不断扩大。

到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波斯帝国疆域西起色雷斯、小亚细亚和尼罗河流域,东到帕米尔高原和印度河平原,北抵黑海、高加索山脉、里海、咸海和锡尔河。

是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版图地跨亚细亚洲、阿非利加洲和欧罗巴洲三大洲的大帝国。波斯帝国建立时,首都在帕萨尔加德,后增设埃克巴坦那、苏萨和巴比伦。公元前522年,大流士一世上台统治后,建造了新首都波斯波利斯。



阅读全文

与伊朗什么时候命名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注册越南工厂有什么好处 浏览:412
印度人怎么去虱子 浏览:756
伊朗跟沙特为什么打仗 浏览:372
伊朗做了什么反击 浏览:154
英国硕士有多少 浏览:37
中国如何改革 浏览:430
中国少年先锋队党徽怎么画 浏览:102
不会越南话要怎么生活 浏览:467
越南葡萄什么意思 浏览:587
我国中国是什么 浏览:851
一个人去伊朗注意什么 浏览:640
cs意大利房顶怎么上去 浏览:724
螺旋型意大利面怎么做煮 浏览:110
越南发生什么大动作 浏览:505
越南人爱吃什么零食 浏览:125
意大利的名表有哪些 浏览:595
在芽庄如何兑换越南盾 浏览:42
泰虎和印尼三纹虎区别在哪里 浏览:529
伊朗商业怎么样 浏览:838
鸡你太美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