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评价电影《随风而逝》中演员的表现
《随风而逝》的主角是工程师巴扎,饰演他的演员很有特色,架着一副圆圆的眼镜,双肩高耸仿佛一头鹰。整部电影也可以看成都是他的观察,他是一个一直在细心观察的人,他的眼神一直在眼镜片后面闪烁,非常警觉。电影里有好几个他凝神观察的特写镜头,每次拍完这个特写,摄影机就会移到他的位置继续进行拍摄,摄影机仿佛他的双眼,拍下了他所看到的。
这样的主观镜头在这部电影里很多,每当他凝神观察时,电影画面都会有一种触动人心的感觉。
这么说我感觉有些难堪,但你甚至可能一直在考虑同样一个问题,那就是整部电影的枝节都可以被快进然后被狠狠忽略.事实上,阿巴斯直到最后也没有告诉你这个男人到底来到这个村落的目的.这听上去像是你和阿巴斯之间总有一个是傻瓜,不是吗?事情看上去一直在发生却也什么也没有发生,当然换种说法是事情看上去什么也没有发生也又一直在发生。
终于当送葬的照片被拍出来,也到了男人该离开的时候,如果硬要在最后这个环节去渗透整部电影所交待给你的,那么按照伊朗人的意思就是,没有比死亡更可怕的事情,当你闭上眼睛时,你将再也无法看到这个世界的风景,我猜他想说的是,当你放弃了目睹一个习以为常的死亡的发生,而开始去拯救另一个看上去微不足道的生命的时候,也就往往意味着你的生命总算开始有了些让人松了口气的眉目。
那根骨头是死亡的象征,当工程师带着它时,他摆脱不了,暗地里注视着病妇的他也许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人被折磨的如此,到底为了什么,只是留存最后一口气来等待病痛的折磨吗?”最后当他知道老妇人只是因为年老虚弱不停的呻吟,他也许明白了,人的一生都会伴随着挥之不去的恐惧。
B. 电影《随风而逝》有哪些有趣的细节
在《随风而逝》的故事非常简单,一群工程人员来到伊朗库尔德斯坦省的一个古老村落,在等待一位百岁老妇人的死亡。然后其中一位工程师在不断等待的过程中,尝试去“探索”这座小村庄。阿巴斯几乎省略了工程师来到村庄的目的,而只是以其中一位工程师的第一视角来展现他们等待老人去世的过程。我们很难知道工程师为何要每天通过一扇窗户来观察弥留的老人,可以说他在等着拍摄这样一位老人的葬礼,也可以说他们接到了一个命令,这点难以猜测。而这个等待的过程也没有发生任何具有戏剧性的事情。工程师每天漫步在这座古老的村庄中,由一段段并不完整的生活片段来组成这部影片。比如工程师来到村中的咖啡馆,看着摊主夫妇因为一点琐碎吵架。而因为信号原因,他每天开车到山上的墓地,给一个陌生女人汇报老人的情况。还有他和引路小男孩的友谊。这些片段虽然生活气息浓重,平凡,仿佛未经雕琢。但阿巴斯却给这些断裂却平常的画面注入强烈的诗意元素。比如工程师到一位村民家取牛奶,他随一名年轻的妇女下到黑暗的地窖挤奶。这名妇女像电影中许多人物一样,我们完全无法看到她的长相,只能看到其声音与黑暗中隐约的轮廓。于是角色就有了丰富的多义性。而在挤奶的过程中,工程师开始给女人背一位女诗人的爱情诗:黑暗的洞穴仿佛原始欲望和生命的温床。美丽的女子,哺育生命的牛奶,一位在“等待”死亡的工程师在赞美爱情。如此简单的一个场景,却有着如此立体与复杂的解读空间。阿巴斯在最生活化的场景中注入了诗意,并让片段与故事整体很好地融合。《随风而逝》主要讲述的就是工程师等待的过程,那他们为何等待,我们不得而知。但在工程师初到村庄时,他们欺骗领路的小男孩,说他们来是“寻宝”的。我们通过工程师的对话知道这是开玩笑,但或许,工程师等待的过程,也是一个“寻宝”的过程。这座古老的村庄就像是一个自然的“宝藏”。里面有着突然却又平常的生老病死,有古老的房屋与世代耕耘的土地,还有数不尽的生活琐碎。或许在阿巴斯看来,这些最平常却又被我们忽视的东西就是蕴含人生哲理的宝藏。它们在这个与世隔绝的村落被明显放大,而被现代社会浸染的工程师也在等待中逐渐感悟与发现这些生活的无常与偶然。
C. 如何评价电影《随风而逝》
看电影的过程成为突破日常生活的束缚、反系统规训的否定力量?
或许,观看阿巴斯的电影《随风而逝》就是这样一部过程。影片的情节很简单:一个工程师来到伊朗的一个村庄,在与村庄中的人物不断交谈的过程中逐渐参悟有关生死命题的人生哲思。影片中,阿巴斯不断地用具体的画面和摄影机迥异的视角提醒观众这是一个带有起承转合和明确情节的故事;同时,他又时常停住摄影机拍摄的步伐,用恰似日常生活线性循环的叙事体系进行实验性的重复和无意义消解,借此稽考出抽象的、象征性的生命态度,激发观众的无限遐思。但是,从全片看来,第二种视角无疑是更具探究意义的。
日常生活的细微之处在于其无处不可采撷的美学,通常以自然界的物质性为基础。影片中出现了大量的景致描写和生活细节的刻画,这直接使得影片每一帧的画面都蒙上了一层轻快明亮的面纱,给观众以温煦和称心之感。片中大量的景致描绘着力于从远景出发打造一幅印象主义派画作,并使得景框内的每一个细节都对其观众而言清晰可见。例如:金黄的麦田、泛白的坡路,飞驰的摩托。此外,诸如人声画外音,自然界的风声、碾压路面的吱呀声等细节的声音观念也至关重要。它与景致似乎浑然天成,成为与画面投射到银幕上的立方体的一部分。虽然对观众而言,影片中大多数场景的展现并无法推测到说话人的具体长相,但是说话人的情愫、以及他们的生命态度在不经意推出的镜头之间应运而生。日常生活中最珍贵的地方,无非关于生活在烟火中的人们。关于他们和自然的关系,关于他们流转不居的豁达,关于他们和现代性相冲突的焦虑。
阿巴斯的影像有一个很大的特点:重复。对于人而言,重复一件事情意味着习惯,意味着自我生活的管控和束缚。而这个重复也和个人经验与体系统制的对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例如,观众可以看到主角(工程师)三番五次地跑到山上的墓地里去接听电话,但是,无尽的重复中,身在其中的他却很难察觉到身边微小且独特的变化。我们只知道,代表现代社会秩序和象征地位的工程师在这个村庄已然成为独立和排斥规训的一类,虽然对周边的事物感到好奇和强烈的探索欲,但他始终怀揣着自身的“惊奇”感而无法融入这个相对意义上的充满灵韵的经验空间。这个经验空间充斥着平淡的细节,而这些细节本身制造了一种无法被改变的奇观——制造混乱,然后排斥异化。而打破这个奇观的途径,阿巴斯在这里给了一种解释:关于参悟生与死的哲思。
工程师的转变很大程度上归因于其注视对象和注视方式的改变——“一种升高而不是对抗的注视”。在这里,日常生活的琐碎和异化特性被摄影机所捕捉,成为了一种张力之源。这里的摄影机拥有者一种特殊的视域,一方面是影片的上帝视角,另一方面是工程师自己用相机捕捉的视角,但不论是哪种视角,似乎都具有着揭示私人生活神秘空间的功效。被允许的注目是建立在参悟生与死的流动之上的。当生与死的交替无常被视作这个村庄的习惯性重复后,侵入的以偷窥和揭秘为特质的摄影机式观看无疑是干扰习惯和打破现存空间道德秩序的禁忌行为。因此,才会有影片一开始咖啡馆沏茶女老板对拍摄的极力阻止。但是,随着工程师对村庄生活的进一步探寻和研究后,结尾处工程师边拍摄群像边告别的行为似乎抹掉了道德边界和社会禁忌。这种偷拍的距离感显然获得了某种意义上的消解,或者说得到了被拍摄者“朋友”关系的承认——“在于你不只是介入她们,而是在访问她们”。
阿巴斯在接受《电影旬报》访谈的时候也谈到,自己在拍摄《随风而逝》的时候其实看过的电影仅有50部,所以他制作电影的目的以及希望这部电影被制作和理解的方式并没有那么复杂,相反,他希望每一个观众都能从中领悟到自己希望领悟到的哲思。观众可以选择就乌龟、屎壳郎以及骨头等意象进行选择性的分析,也可以就影片中人物口中所谈到的生与死的人生哲思思考影片中所表达出的意识形态(如女性主义、种族主义、后殖民主义),而这一切都是每个观众在观看这些由形象序列组成的运动连续体中发掘自身主体性的一个过程——借从自己的熟悉的日常生活发掘超越平常的内涵。
随风飘逝的是时间,也是命运。或许,当每位观众开始接触阿巴斯的影片的时候都会感到诸如日常生活式的平常和重复的无聊。但是,人生其实也是这样,重复、循环,然后在每一处旧土之中发掘新的生存意义,再接着飞到下一个着陆点。
D. 有哪些推荐的伊朗电影
戈达尔说过:电影始于格里菲斯,止于阿巴斯。
阿巴斯•基阿罗斯塔米出生于伊朗首都德黑兰,这位电影大师以一己之力让伊朗电影被世界所熟知。
2017年上海国际电影节,有幸在大荧幕上看到了阿巴斯的所有作品。今天给大家推荐5部他的代表作,让大家对伊朗电影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豆瓣评分8.5分,这部电影是半剧情半纪录的形式,非常能体现阿巴斯的风格。
虚实之间,表现了一个狂热影迷的行骗历程。
当然,伊朗并不只有阿巴斯的电影,但阿巴斯对伊朗电影的影响和贡献无疑是最大的,这可以在纪录片《与阿巴斯•基亚罗斯塔米的76分15秒》中看到。
其他经典的伊朗影片还有:《一次别离》《小鞋子》《推销员》《黑板》《面纱之后》《魔毯》《生命的圆圈》等等。
E. 韩国电影《随风而逝》结尾怎么理解
《随风而逝》电影名字出自于一首诗歌,“早晚有一天,风儿将把我们带走,就像一片枯叶……”,象征着生命的流逝,死亡的必然。
影片讲述了一个很简单故事,几个工程师来到了一个小山村,计划记录一个老人的死亡时刻,但是他们到了之后老人却迟迟没有去世,在等待的过程中,引发了一系列对于生命的思考...
计划记录死亡——等待死亡过程——死亡发生,这样的故事结构保持了阿巴斯一贯的叙事风格,清晰简单,整个电影围绕一个明确的point展开,总——分——总的环形叙事,这也是我觉得很优美的形式,圆形在几何上是优美的结构,叙事上也是如此。
这种环形的结构和主题“生命-死亡”也是呼应的,生命同样是一种轮回。
关于生死的讨论除了叙事这一条明线,还有两条暗线穿插,一条是自然的隐喻,一条是诗歌的象征。
自然的隐喻线是镜头对自然的凝视,非常容易发现,分别是果实的滚落、乌龟的爬行、屎壳郎滚粪球、骨头在水上漂流,这些follow镜头让人印象深刻。第一次果实的滚动象征着生命的开始、希望,第二次乌龟爬行象征着成长,第三次屎壳郎滚粪球象征着人成熟之后日复一日的状态,这里应该借用了加缪的西西弗斯神话,第四次骨头在水上漂流象征着死亡,即生命随风而逝。
诗歌的象征主要通过对话表达,
第一次是主人公和小男孩的对话:
“当你命中注定是黑色的时候
即使是圣水也不能把你变白”
第二次是主人公和少女的对话
“我的夜晚 这么短暂 唉
风要和树叶见面了
我的夜晚这么短暂
充满了痛苦
听,你听到影子的私语吗?
这种快乐对我来说如此陌生
我习惯了失望
听,你听到影子的私语吗?
在那里
在夜里
有些事正在发生
月亮红红的
那么紧张
还有,依靠着随时会倒下的屋顶
这些云
好像是一群服丧的女人
等着雨的降临
等一会
然后什么都没了
在窗户后面
夜晚在颤抖
而地球停止了转动
在窗户后面
有个陌生人正担心着你和我
你 在你的温室里
伸开你的手
这些火热的记忆啊
在我可爱的手里
还有你的嘴唇
充满着生活的热情
为了让你吻我可爱的唇
随风而逝”
第三次是主人公和老人的对话
“他们告诉我她和天堂的美女一样美
而我说
葡萄汁更美味
我宁愿要现在
不要承诺
即使鼓声听起来很优美
我还是要现在”
这条线索也是描述了生命从始至终的过程,诗歌的内容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从对话者的身份孩子——少女——老人也大概是这个意思了
整个电影无论是叙事还是视觉,都像诗一样,没有人能够像阿巴斯这样平静的凝视着生命了,他的镜头对生命是敬畏的。
死亡是必然,但并不可怕,人活着要享受当下,死应该像诗一样随风而逝。
F. 随风而逝 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 阿巴斯
一群外地工程人员来到了一个山区小村并作短暂停留,村民们觉得很好奇,但对客人还算友好。其中一个工程师,对村里的一切都挺有兴趣,他跟随着一个小孩,饶有兴致地打听村里的情况,窥视着小村的一举一动。工程师对两件事情比较关注,一是一个生病的老妇人,一为在山上独自挖坑的村民。他每每向小孩打听老妇人的病情,并因常常到山上接收电话而与坑底下的村民聊天。直到某一天事情发生了变化:坑塌陷,把村民埋在地下;医生抢救被活埋的村民时顺便去医治病危的老妇人。 老妇人最终死去,工程师怅然若失,把以前挖坑村民送给他的一根人骨头扔到小河里顺流而下。
G. 伊朗电影《随风而逝》讲的是什么故事
讲述了一群工程人员来到伊朗库尔德斯坦省的一个小村落发生的事情。
一群工程人员来到伊朗库尔德斯坦省的一个小村落。村民不知道他们为何而来,猜疑纷纷,甚至怀疑他们是来寻宝的。每天,工程师都要用无线电话和总部联络,但每次电话响起时他都要跑到山上的墓地去接听,好让他的无线电话可以接收地更清晰。工程师的注意力似乎是在一扇窗子,透过这窗子可以看见房间里有一个老妇正在弥留之际,我们不太清楚他为何会关注老妇的生死,但当影片完结时,基阿鲁斯塔米给观众上了一堂关于生命、尊严、信任、互助和爱的课程。
H. 随风而逝电影什么随风而逝
他的电影也是类似这样的东西,我觉得还是能够给大家带来更多的选择。
I. 有哪些推荐的伊朗电影
1,《筹款风波》
《筹款风波》是莫斯塔法·塔吉扎德赫执导的伊朗影片,由Bahram Radan、萨蕾·巴亚特主演,于2017年6月17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2017年6月,该片获得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2,《德黑兰:爱之城》
《德黑兰:爱之城》是阿里·贾比尔安萨里执导的剧情电影,弗鲁格·凯哲贝格里、贝纳兹·贾法里等参演,于2018年10月14日上映。
该片讲述了三个人近中年、对生活感到幻灭的都市男女,各自渴望着能在这个从未真正接纳自己的城市中寻找到爱情的故事。
3,《出租车》
《出租车》是由Jafar Panahi Film Proctions 出品,于2015年02月06日上映的一部纪录片。由贾法·帕纳西执导并主演。
影片讲述了一辆黄色出租车行驶在德黑兰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各种各样的乘客坐上车,每人都直率坦白地回答了司机的各种问题。
4,《推销员》
《推销员》是由阿斯哈·法哈蒂执导,沙哈布·侯赛尼、塔兰涅·阿里多斯蒂主演的伊朗电影,于2016年5月21日在戛纳电影节首映。该片讲述一对年轻夫妇因故搬家到新公寓,但一场与前房客有关的事故却将他们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的故事。
5,《背马鞍的男孩》
《背马鞍的男孩》是2008年上映的伊朗剧情类电影,讲述了一个男孩花钱雇佣另一个穷男孩为他到处驼东西的故事。
J. 伊朗的电影大多都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有哪些电影看完值得我们深思
1,《筹款风波》
《筹款风波》是莫斯塔法·塔吉扎德赫执导的伊朗影片,由Bahram Radan、萨蕾·巴亚特主演,于2017年6月17日在上海国际电影节首映。2017年6月,该片获得第20届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
2,《德黑兰:爱之城》
《德黑兰:爱之城》是阿里·贾比尔安萨里执导的剧情电影,弗鲁格·凯哲贝格里、贝纳兹·贾法里等参演,于2018年10月14日上映。
该片讲述了三个人近中年、对生活感到幻灭的都市男女,各自渴望着能在这个从未真正接纳自己的城市中寻找到爱情的故事。
3,《出租车》
《出租车》是由Jafar Panahi Film Proctions 出品,于2015年02月06日上映的一部纪录片。由贾法·帕纳西执导并主演。
影片讲述了一辆黄色出租车行驶在德黑兰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各种各样的乘客坐上车,每人都直率坦白地回答了司机的各种问题。
4,《推销员》
《推销员》是由阿斯哈·法哈蒂执导,沙哈布·侯赛尼、塔兰涅·阿里多斯蒂主演的伊朗电影,于2016年5月21日在戛纳电影节首映。该片讲述一对年轻夫妇因故搬家到新公寓,但一场与前房客有关的事故却将他们的生活搅得天翻地覆的故事。
5,《背马鞍的男孩》
《背马鞍的男孩》是2008年上映的伊朗剧情类电影,讲述了一个男孩花钱雇佣另一个穷男孩为他到处驼东西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