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美国要是打伊朗和叙利亚了为什么这两国国家要拿以色列当靶子
因为以色列是美国的盟友,如果被美国攻击他们根本都没能力去和美国对着干,只有去打他的盟友了。还有其它的原因,以色列和周围的阿拉伯国家又有很深的仇恨,一旦伊朗和叙利亚一打以色列,周围的国家都会落井下石,这样就会把整个中东的国家绑架在战车上,要是整个中东都乱起来那美国就没那么容易去收拾了,世界各个国家在中东的利益都会被损坏,世界各个国家都要维护自己在这地区的利益,要是再扩大战争到局势不可控制了那后果是不可想象的。
Ⅱ 伊朗获得北斗导航系统后,对导弹的打击能力提升多大
十倍百倍的提高,甚至可以说彻底摆脱了伊朗在面对美军威胁时无奈的局面。
伊朗导弹的是多,但对美军产生的威胁并不大。据说伊朗拥有数千枚各种型号的导弹,最远的导弹射程可达两三千公里,不仅能够威胁到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基地,还可以威胁到美国设在南欧地区的军事基地。
射程虽然远,伊朗导弹最大的问题是精度太低。
就拿射程达2000公里的中程弹道导弹流星三来说吧,虽然以它的射程可以打到以色列,埃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希腊等地,但是这款导弹的精度只有140米。
所以,只要和这两大国保持友好关系,伊朗不用担心没粮食吃也不用担心缺少工业品,从而让美国的经济制裁破产。
Ⅲ 美国为什么打伊郎
伊朗是其练兵的最好的靶子。除中俄之外,现在美国认为的对手没有比伊朗更大的了;而在军事上,也没有比伊朗更强大的了;并且较以往美国几次交手的对手来说,伊朗在各方面都是一个质的提高,与伊朗交战将改变以往那种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状况,将进一步接近日后与中俄交战的实际情况;在另一方面,伊朗核问题正好为美国练兵提供了借口。其次,美国要打伊朗也有两个关键问题,政治跟能源问题。而能源方面,最关键的就是伊朗把持着霍尔木兹海峡,政治方面就是推翻现有的反美政治体系,建立亲美的政治体系。当年美国跟伊朗关系可是相当暧昧的,后来关系破裂了。
Ⅳ 如果美国和伊朗开战了,谁可能会赢为什么
不是谁胜算大一点,而是伊朗根本没胜算。所谓的伊朗能赢,最多也就是和阿富汗一样,政权迅速被推翻了,塔利班打了二十年游击战,美军打了二十年治安战,国土上炮火连天二十年,最后美国冠冕堂皇的撤军了,留下个炸成废墟的国家。然后一群人就又开始狂吹“美帝国主义灰溜溜地逃走了”。
这种属于就是你开心就好了,伊朗死了几十万人,美国死了几千人,伊朗变成废墟,美国正常过日子搞霸权主义,然后这仗就是“在伊朗人民的英勇抵抗之下,美国输了,美国灰溜溜的逃走了”
这套路,美国人玩了一次又一次了,每次都一群人在那狂吹美国如何如何惨败,却丝毫不看挨揍的那一方损失多少,越南战争,越南是百万级的死亡,阿富汗战争,又是20万人丧命。这伊朗,地盘大、人口多,这损失……
咱一直就对那些战狼们挺无语的,一面嚷嚷伊朗人和美帝国主义决一死战,另一面忽视伊朗可能会有几十万人丧生,还忽视伊朗会面临二三十年的战乱,还要面临土耳其等国的分割,这些都忽视了,然后就在那嚷嚷“伊朗人民意志坚定、正义必胜”,把自己摆在一个多么正义的位置上,伊朗死的人,都忽视了。
Ⅳ . 射击场有10个靶子,每个靶子有1~10环,对每个靶子各开1枪,如果得到的总环数为2,问有多少
总环数为2,有射中两个1,或者一个2两种情况,射中两个1的搭配可以用10个取两个的计算公式,排列组合的我输入法不会打,就是10×9÷2=45种,然后一个2的可以是10个不同的靶一共10种,一共45+10=55种。望采纳
Ⅵ 射击除了速得尔还有啥靶子
还有其他的几种靶子。
1.胸环靶,这是最常见,用的场合最多的靶子,所有民兵训练,步兵射击第一练习、第三练习、第五练习都用它,靶子的大小是50厘米乘以50厘米,子弹着靶的最低环数是5环,在人头的帽子处和双肩的边缘。2.半身靶,这也是使用量最大的靶子,步兵射击第二练习,第六练习都使用他,靶子是长100厘米,宽50厘米,它的子弹着靶的最低环数有1环或是2环,在人体下部。3.侧身靶,这是步兵射击第四练习,打移动目标是用的靶子,应该也是长100厘米,宽50厘米(根据回忆判断),好象没有着靶的环数,记不清了。4.机枪靶,这是步兵射击第六练习,即特等射手射击用的,这个靶子模仿敌人的机枪正副射手正在射击,长约80厘米,高约30厘米,正射手那个位置好象更高一点,好象也没有着靶环数。5.全身靶,手枪射击的正式考核比赛都使这种靶子,应该是120厘米长,宽50厘米吧,肯定有着靶环数的标记,但因为还是手枪打的少,尤其是没有参加过手枪的正式考核比赛,只是打着玩过,对它的印象还是没有那几种靶子深。6.人头靶,靶高30厘米,宽50厘米,双肩高5厘米。7.射孔靶,好象也是高30厘米,宽50厘米,是模拟敌人的碉堡的射击孔。8.立体靶,就是侧身靶和全身靶的结合,正面和侧面都能看见两个面命中都算成绩(这最后的三种靶都是草原人老弟提供的资料)。
Ⅶ 美国为什么要搞垮伊朗现政权
-- 给反毛狂开政治扫盲课:假如今天的中国没有原子弹
近来,有一种说法在我们中华大地又开始不胫而走成为茶余饭后竞相发言的热门话题之一了——“如果我们中国至今还没原子弹的话,那么如今的中国又将是什么样?如今的中国人腰杆子还能挺的起来么?如今的中国《联大》代表还能理直气壮么?”这一系列的说法主要起因,除受近来伊朗的铀浓缩问题非但没有消静反倒更加“波澜壮阔”,以及伊朗人民与政府在核问题上与国际间分庭抗礼的强硬态度日趋白热化和彼此间态度互不让步,一再成为国际间所瞩目焦点话题外,也与我们国内近来底层民众新一波的要重新反思改革开放的思潮诱发下又把“中国有无原子弹论”再次地被我们社会大众提及并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的热门话题以至各抒己见,这与我们中国原子弹她那所走过的蹉跎坎坷艰辛磨难直至最终圆了我们炎黄子孙的梦想,在那“流离失所”环境下诞生的岁月其历史背也是景密不可分的——因为我们中国人完全掌握和灵活运用核技术是起源于“养懒汉经济时期!”“中国有无原子弹论”又再次地重上百姓话题也与伊朗的铀浓缩问题一再的倍受国际社会政要和主要传媒所“青睐”不无关系,什么叫做倍受关注?倍受关注若用另一种眼光来审视,那就是——关注其实就是:如坐针毡惶惶不可终日!中国原子弹诞生经历不就是——前车之鉴么?
稍有些基本常识的人都知道,能生产出原子弹的核心原材料就非得有铀!要产生出核聚爆——铀浓缩这一技术的掌握与制取生产就更是至关重要的重中之重了!
我们中国的核技术掌握到第一枚原子弹在一道烈焰,划破那沉寂多世的中华苍穹,腾升的灰白磨菇云顿时大地在颤抖空气在燃烧,催枯纳朽一扫而光。无孔不入的电波瞬间传遍了全世界,我们可以想象到的是:一声巨响世界顿时百象图的情景——惊愕的;垂头丧气的;尿道失禁的;喜悦的;雀跃的;顶礼摸拜的,总之就哪个时刻我们中国的确是改变了现有世界生活秩序!
中国的原子弹在一声巨响后,世界对中国的目光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原来是原子弹壮了我们中国人的腰和壮了我们中国人的阳!一声巨响,在缓过神情的瞬间,世界仿佛是时间都停顿了。
回顾我们中国原子弹的研制到那亿万民众所雀跃欢呼的诞生历程,若与目前炙手可得和剑拔弩张一触即发的伊郎所进行旨在“用于和平目的的原子能利用”的铀浓缩问题来相较,我们无论是在基础理论到应用技术设备还是原材料的获得,以我们当时条件下曾有过的“海誓山孟”加“兄弟般”的背信弃义和当时世界经济列强联盟下的众志成城目标一致下,导致我们中华民族面临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四面楚歌”“窘境”时期。当时的中国与目前的伊朗核问题简直就是天壤之别了!——中国的核技术是被外人瞄准后在不择手段扼杀在摇篮里而后快为能是的靶子;而伊朗的核问题是四大文明文化又一重新崛起。
无独有偶的是,就在伊朗铀浓缩问题上那些丢尽了脸面的国际社会一些政要们以及那些“一手端着和平鸽一手拿着橄榄枝”的山姆大叔们,在“屡屡得逞兵不厌诈的”一招又一招的勾魂秋波却在伊朗核问题上屡屡不爽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羞辱,真可谓是落入到了黔驴技穷境界而不说,在随后事态的演变过程中,就更加说明其不但是气急败坏而且到了恼羞成怒——不可理喻了!随着铀浓缩问题“一厢情愿”的指数在渐渐失去往日的光环后,其险恶用心和嘴脸也终于到了一个按捺不住怒火中烧的周期昭然若揭了。据报道:日前(2006年3月5日),美国务院正式对外宣布,为因应伊朗核问题不致于导致“一发不可收局面和为防范于未燃”将成立伊朗事务处,归属美国国务院直属机构,由现美国副总统迪克·切尼他的大女儿,如今正服务于美国国务院任职的——伊丽莎白·切尼所领导。正如新成立的旨在应付重大危机的“伊朗事务处”领导人——伊丽莎白·切尼所宣称的那样:“美国伊朗事务处,其宗旨就是要从伊朗内部搞垮伊朗现政权成为了主要目的和工作重心”。是啊,原子弹之所以产生如此大的威力不也是从原子核内的原子不断的烈变集聚从而产生出的威力嘛!
原子弹虽小,但她却能改变世界;美国人忧心忡忡我们可以理解,我们可以理解的是:科学是有国界的!美国人讲求自由我们很羡慕,是的,美国是头号自由的国度:却不允许别人拥有反倒要运用手段让别人归顺于其,是啊——归顺了我你就能自然而然享受到一片自由的蓝天了!
Ⅷ 二战间各国家使用的武器是什么
二战德军常用战车坦克:
德军 Jagdpanzer 38(t) 坦克歼击车
“追猎者”坦克歼击车是基于38(t)坦克的底盘上研制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研制的最后一种坦克歼击车。古德里安于1943年3月提出研制轻型坦克歼击车的建议,以弥补德军反坦克能力的不足。德国陆军兵器局采纳了他的建议,于1943年12月下令研制“战斗全重为13t的38(t)轻型突击炮”,由捷克的BMM公司负责研制。BMM公司仅用1个月的时间就生产出第一辆样车。1944年4月20日,有20种新型坦克歼击车参加了希特勒生日进行的兵器展示,希特勒大喜过望。同年6月19日,这种坦克歼击车被命名为“追猎者”坦克歼击车。“追猎者”坦克歼击车从1944年4月到1945年5月一共生产了2584辆。
德军 Jagdpanzer VI Jagdtiger 坦克歼击车
德国于1943年2月开始研制“猎虎”坦克歼击车,其设计的目的是远距离支援步兵和装甲战斗车辆。“猎虎”坦克歼击车由于生产数量很少,东线战场仅在德军向本土退却的战斗中发挥了作用,在西线,阻滞盟军坦克的进攻中也有一定作用。
德军 Panther II 坦克
1943年2月,德国陆军武器局武器试验部第六科第Ⅲ分科(典型的官僚主义产物)为使“豹式”和“虎式”坦克达到通用化,而希望亨舍尔公司与奥克斯布格-纽伦堡机械制造厂(以下称MAN公司)进行有关的特殊技术开发。宗旨是使坦克零配件通用而减少各军工厂产品冲突的麻烦。这两种坦克的改良型从1943年4月起被称为“豹Ⅱ”和“虎Ⅱ”。1943年底“虎Ⅱ”得到“虎B”的正式名称并开始量产,它成为着名的“虎王”,而倒霉的“豹Ⅱ”最多可能只完成了两辆试验型,有一辆搭载“豹式”G最终型炮塔的样车战后被送到美国肯塔基州的诺斯-福克斯美国坦克学校解析,现在展出于巴顿坦克博物馆。
德军 Panzerjager I 坦克
基于Pz-I坦克底盘德国开发了二战期间第一种自行反坦克车辆。它安装的是捷克制造的47mm Pak(t) 36 L/43.4(Skoda 47mm A-5 P.U.V vz.36 gun)型炮,底盘采用了PzKpfw I B型坦克的底盘,乘员三人。乘员的防护仅仅是依靠简单的火炮防盾,其顶部和后部都是开放式的。火炮的左右转角为各15度,可以携带86发炮弹。这些Pzjager-I很快便基本在德国现役部队中消失了,因为它弱小的火力,不过直至1943年仍有一些在役。Pzjager I被编组成坦克歼击营投入西线、北非以及苏联战场(比如第521和第643坦克歼击营,1940年,法国)。 虽说Pzjager I坦克歼击车性能根本不能适应战争后期的形势,不过作为二战中第一种被实用于战场上的自行反坦克车辆,它在装甲车辆史上还是有一定地位的。
德军 PzKpfw 38(t) 坦克
1938-1939年,德国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3月,生产中的150辆LT-38坦克被德国没收了,并被重新命名为PzKpfw 38(t) A型。德国控制捷克后,LT-38坦克成为德军装甲部队装备的坦克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并且一直保留生产直至1942年6月。二战期间,,PzKpfw 38(t)坦克不仅装备德军还装备了其他很多轴心国军队,比如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匈牙利等。最后在1945年5月战争结束的时候,LT-38坦克被捷克斯洛伐克陆军用做训练直至50年代。
德军 PzKpfw I 坦克
尽管PzKpfw I型坦克不具备什么真正的战斗价值,但是它是一种优秀的训练工具,它帮助德国训练了大量的高素质装甲部队成员,很多德国坦克手首次使用的坦克也是PzKpfw I型坦克,对于二战中强大的纳粹德军装甲部队来说,这种坦克的功劳是不可磨灭的。
德军 PzKpfw IV 坦克
二战期间,PzKpfw IV型坦克还输出到匈牙利(52辆)、罗马尼亚(100辆)、保加利亚(46辆)、芬兰(15辆)、西班牙(20辆)以及克罗地亚等轴心国军队。1943年,少量的PzKpfw IV/G型坦克被输出到土耳其。从1941年到1943年,苏军缴获了大量的PzKpfw III型、PzKpfw IV型坦克以及StuG III型突击炮。其中一些被红军临时使用,另一些则被改装成突击炮,比如SU-76i、SG-122A。战后,保加利亚、芬兰、埃及、西班亚、叙利亚、约旦以及土耳其等国仍在使用IV号坦克,直至1967年。
德军 PzKpfw VI“Tiger”坦克
是当参加1942年底的大规模战役时,PzKpfw VIE 虎是战场上最重也是威力最大的坦克.一时间,所有的盟军火炮对它都没有效,而他的大炮可以在最大射程内摧毁所有的盟军坦克。这使它很快获得了令人生畏的声誉.直到苏军的122毫米和152毫米炮的出现这种情况才结束.虎式坦克常常结成一队。PzKpfw VIE共生产了1354辆。
德军 Elefant 坦克歼击车
“象”式坦克歼击车火力强大,防护性能超群,但是机动性却较差,而设计思想上的大胆创新,包括成功和不成功的,使“象”式坦克歼击车确立了它在世界战车史上应有的地位。
ゅ鱼摆摆ゆ° 2006-04-08 12:18
德军 Hummel 自行榴弹炮
1941年9月,德国陆军兵器部决定,新的自行榴弹炮尽量采用T Ⅲ/T Ⅳ上的零部件,并使战斗重量控制在23.5吨之内,由啊尔凯特公司负责研制,研制名称为”Ⅲ/Ⅳ型火炮搭载车“。阿尔凯特公司于1942年初正式开始研制工作。研制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总是认为在3/4号车上搭载150mm榴弹炮是很困难的。直到1942年7月,将leFH18型105mm榴弹炮装载2型轻型坦克上之后,才重新审视150mm榴弹炮的装车问题。1942年7月15日,希特勒下令在T Ⅲ/T Ⅳ型坦克上装载150mm榴弹炮。这样。阿尔凯特公司在对地盘经过一番改造之后,终于在1942年10月制成了第一辆样车。后来,该车被命名为“野蜂”(hummel)自行榴弹炮。
德军 Marder II 坦克歼击车
在入侵苏联以前,德国人已经制造了少量的坦克歼击车,但这些产品的表现默默无闻。它们的反坦克战绩甚至比不上客串的III号突击炮。T34坦克的威胁使得德军迫切需要火力更猛的反坦克武器。在仿制T34失败后,德国人迅速找到了一个替代方法:将T34主炮或相似的长身管75mm炮装在自己的坦克底盘上,作为支援武器协同装甲部队作战。于是几种型号的Marder几乎在同时投入生产。他们共同的特点是利用现有设备拼凑而成。MarderI,II的威力可以在1000米距离上击穿80-90mm的装甲。Marder II / Sd.Kfz.132 在II型坦克底盘上加装经过改进以适应德国弹药的T34/76的76.2mm Pak 36(r) L/51 火炮。弹种与Pak40系列相同。1942年4月到1943年6月共生产了201辆。
德军 Marder III 坦克歼击车
Marder系列是二战德军最早大量装备的坦克歼击车,尽管它的产生有很大的应急的成分,而且作为过渡车型在1944年就停产,还是有近三千辆Marder系列装备了若干“装甲反坦克营”配属于坦克师和机械化师。更重要的,Marder系列确立了德国坦克歼击车的发展方向,并为建立相应的部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德军 Sdkfz251 半履带车
Sdkfz251装甲输送车是用博格瓦德(Borgward)公司3tHLKL6型半履带式运输车底盘研制的,主要用来输送人员,1939年-1945年间在德军中服役,包括各种变型车在内,其生产量共1.6万辆。该车的战斗全重8.5t,被列为中型半履带式装甲输送车。Sdkfz251系列装甲车在装备部队后,立即参加了1939年8月德军对波兰的入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它几乎参加了德军的每一次军事行动。
德军 Nashorn 坦克歼击车
1942年2月,埃克特Alkett公司在Geschutzwagen III/IV的底盘上装备了43型71倍口径的88毫米反坦克炮(88mm Pak 43 L/71),设计定名为"Hornisse" (大黄蜂)。1942年晚些时候,这种车体还被用于“野蜂Hummel”自行榴弹炮(编号Sd.Kfz.165)。 1944年早期,驾驶室前装甲板的布置在生产中有了变动,火炮也变为43/1型71倍口径的88毫米反坦克炮(88mm Pak 43/1 L/71),这样该车就有了两种不同的型号。1944年2月24日,希特勒下令将第二种型号命名为"Nashorn"(犀牛)。尽管缺少装甲防护,二者都为威力强大的88毫米反坦克炮提供了急需的机动性。“大黄蜂”和“犀牛”顶部敞开的战斗室仅依靠帆布来遮蔽风雨,而且缺乏一挺车体机枪,通常一挺MG34或MG42机枪会配备在车体内以提供近战防御。从1943年2月到1945年3月,由埃克特Alkett公司设计、德国埃森工厂Deutsche Eisenwerke制造的“大黄蜂”和“犀牛”自行反坦克炮产量很低,分别为20辆和474辆。最后它们逐渐被威力更大、防护更好的自行反坦克炮如Jagpanzer IV和Jagpanther所取代,但它们的战史一直持续到战争结束。
德军 PzKpfw III 坦克
PzKpfw III型坦克除了德军使用,还输出到其他的轴心国家军队,比如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以及斯洛伐克。在1943年之前,PzKpfw III型坦克可以说是德国最好的坦克之一,是二战初期德军装甲部队的绝对主力坦克。
德军 PzKpfw T-34 747(r) 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国防军和武装党卫队是苏制T-34坦克最大的非盟军用户。在1941年到1945年的东线战斗中,德军缴获了几百辆各种型号的T-34.据统计,到1945年3月为止,大约300辆T-34被用于战斗中。另外,退出现役的和在战场上缴获的损坏的T-34也经常作为在德军中服役的T-34, SU-85, SU-100和SU-122的零部件来源。同时直至1944年底,这些T-34也经常用于性能测试和作为射击训练的靶子。
德军 PzKpfw V “Panther”坦克
PzKpfw V 黑豹式中型坦克在二战德军坦克中名气仅次于虎式重型坦克,它和苏联的T-34中型坦克是二战中最好的中型坦克。
德军 PzKpfw VI Tiger II 坦克
PzKpfw VI“虎王”重型坦克是二战中威力最大的坦克。到二战结束,盟军始终找不到有效对付它的办法。“虎王”重型坦克将威力强大的火炮和盟军坦克与反坦克炮几乎无法射穿的装甲结合在一起,结果就是产生了这么一个战场上的可怕怪物。
德军 PzKpfw VIII Maus 超重型坦克
PzKpfw Maus鼠式坦克是在希特勒本人的命令下于1942年开始研制的.它由电动马达驱动,动力由自带的柴油发动机提供. 两辆原形鼠式坦克于1943-1944年间生产.直到1945年,该坦克仍在测试中.但在战争末期,也被用于组织苏军的猛烈攻势.有一辆被保存在莫斯科郊外的博物馆中.
ゅ鱼摆摆ゆ° 2006-04-08 12:24
德军 Stug III 自行突击炮
德军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共有大约9500辆StuG III型系列自行突击炮参战,该种突击炮结构简单,机动性较好,有一定防护力,自身车身低矮不易被击中,是德军装备的一种相当优秀的自行突击炮。
德军 Sturmpanzer IV Brummbaer突击炮
“灰熊”的车体由奥地利的斯太尔-戴姆勒-布福公司的尼伯龙根工厂制造,战斗室由杜尔斯堡市的克虏伯公司埃森兵工厂制造,火炮来自捷克的斯柯达工厂。初期生产型由四人车组操纵而不是通常的五人,装填手还负责承担无线电操作员的工作。1944年1月,IV式突击炮正式获得了“灰熊Brummbaer”的命名。
德军 Sturmtiger 重型突击炮
“突击虎”的构想源自1942年秋斯大林格勒的残酷巷战。苏军利用断壁残垣的地利给予德军重大杀伤,而普通火力很难有效杀伤其中的目标。受此教训,德国急需为参加巷战的重装步兵配置足以杀伤结构复杂建筑内敌人的火力支援车辆。起初构想为“突击虎”装备210毫米榴弹炮,但当时这种火炮并未制造出来。作为替代,德军使用了38厘米短管 Raketenwerfer 61 L/5.4 尾装填臼炮,弹药为短程(4600~6000米)高爆火箭弹。这种臼炮由莱茵钢铁-博尔西格(Rheinmetall-Borsig)从海军用380毫米反潜臼炮(火箭助推)研发而来。此外,安装在150毫米正面装甲上的一门7.92毫米MG34机枪提供“突击虎”近程防御。这种替代设计却取得了意料之外的成功。“突击虎”能用一发火箭弹摧毁任何建筑或者其它目标。它的车体内的挂架能携带13发火箭弹(每枚345~351千克),还可以额外在发射器内携带另1枚。“突击虎”装备了一个手动起重机以供乘员装卸弹药。
盟军 Comet 坦克
1945年初,Comet坦克开始装备英军第11装甲师,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该师是唯一全部换装Comet坦克的师,而英军的其他装甲师只配有少量的Comet坦克,因而Comet坦克在二战的最后阶段没有参加过大规模的坦克战。年初,该坦克被“百人队长”坦克取代。
盟军 Crusader 坦克
也称为VI型巡洋坦克,是由VI型"Covenanter"巡洋坦克发展而来。它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期的着名英军坦克,共生产了5300余辆。Crusader巡洋坦克分为I,II,III三种型号,其中以Crusader II型巡洋坦克最为出名。Crusader巡洋坦克也参加了英军在北非战场的一系列军事活动。但是它的装甲还是太薄,1943年以后被淘汰。
盟军 M3 Lee 中型坦克
M3中型坦克在二战期间,除了装备美军,还装备了很多的盟国军队,如英国,加拿大和苏联。在北非战场上,英军凭借着M3,M4坦克击败了隆美尔的非洲军团。在我国的解放战争中,我军也缴获很多美国提供给国民党军的M3中型坦克。
盟军 M3 Stuart 轻型坦克
M3 Stuart轻型坦克由于具有一定的火力,较高的行驶速度和良好的越野性能,所以在二战期间得到广泛的使用。在北非战场上,美英联军M3轻型坦克,M3中型坦克,M4中型坦克等给德军以致命的打击。在远东,M3轻型坦克和M4坦克一起,在缅甸,菲律宾的战斗中,使日军的95式轻型坦克和97式中型坦克居于下风。二战后,玻利维亚,巴西和南朝鲜等国家和地区的军队仍在使用M3轻型坦克。
盟军 M4 中型坦克
美国的M4中型坦克是二战中、后期的着名坦克,也是二战中生产数量最多的坦克,总生产量达到了49234辆,在二战后期的坦克战中,M4坦克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因而在世界战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M4是在M3坦克的基础上研制成功的,因而M4和M3,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它们的底盘总体布置和行动部分都很相似。最大的区别在炮塔上,M4坦克的炮塔为整体铸造炮塔,圆弧过渡,尺寸上比M3的炮塔要大得多。M4坦克的主要武器是一门M3式75mm火炮,可以发射穿甲弹,榴弹和烟幕弹。M4坦克的型号十分繁杂,仅美国官方公布的M4系列改进型车,变型车,和实验型车就有50多种。主要有M4,M4A1,M4A2,M4A3,M4A4,M4A6这6种型号的改进型车,主炮有75mm,76mm,105mm。
盟军 M18 Hellcat 坦克歼击车
美军在二战期间使用过的坦克歼击车除了着名的M10和M36以外,就还有这种M18 Hellcat坦克歼击车,M18的产量只有2507辆,它的优点在于速度较快。不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西线战场上,这种M18 Hellcat坦克歼击车的名气远不及前面的M10以及M36响亮,它在美军对德军装甲部队的作战中并没有发挥很大的作用。美国在1943年7月开始生产这种M18 Hellcat坦克歼击车,一直生产到1944年10月才停止生产。二战后不久M18 Hellcat就退出了美军现役。
盟军 M24 Chaffee 轻型坦克
M24坦克于1944年开始装备美国陆军,编入美军驻欧洲的先头部队,曾参加了莱茵河战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除美军外,奥地利,法国,希腊,伊朗,伊拉克,日本,菲律宾,沙特,西班牙,巴基斯坦和乌拉圭等国的军队也使用M24轻型坦克。该坦克参加了朝鲜战争,印巴冲突等。美军中的M24轻型坦克于50年代由M41轻型坦克代替。现在仍有一些国家在使用M24轻型坦克。
ゅ鱼摆摆ゆ° 2006-04-08 12:29
盟军 Matilda II 步兵坦克
英军在1940年的敦刻尔克战役中使用的Matilda I坦克由于性能较差,抵挡不住德军的PzKpfw III型坦克为主的进攻而很快被淘汰,转而开始生产Matilda II型步兵坦克。 Matilda II步兵坦克的研制代号为A12,1939-1945年间在英军中服役。它是英军自始至终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着名坦克。在阿拉曼战役之前,它是英军第8集团军装甲兵的主要装备。在阿拉曼战役之后,逐步被美制的M3和M4坦克所取代。
盟军 Sherman Firefly 坦克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提供给其盟国很多种坦克,其中给英国的最多。不过在英军中得到好评的就有M3 Grant和M4 Sherman这两种中型坦克。在英军中服役的M4 Sherman坦克被称为Sherman Firefly中型坦克,该坦克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以及其后在法国和德国本土进行的一系列作战,直至德国投降。
盟军 Valentine 步兵坦克
Valentine步兵坦克是一种轻型坦克,其特点是装甲防护较好,但行驶速度较慢,主要用于协同步兵作战。该坦克由克斯-阿姆斯特朗有限公司于1938年开始研制,1940年5月交付首批车辆。到1944年初停产时,共生产了各种型号的Valentine坦克8275辆,其中加拿大生产了1420辆。该坦克于1941年在西非沙漠首次参战,其改进型一直使用到沙漠战结束。该坦克除装备英军外,还曾装备苏联,新西兰,和埃及等国军队。其中,苏军装备的2720辆,都用苏制的76.2mm火炮替换了原来的火炮。新西兰军队装备的这种坦克参加了太平洋战争。Valentine也有10多个型号的改进型,主要区别在武器和发动机。它的变型车有自行反坦克炮,自行加榴炮和坦克架桥车等。
盟军 Char B1-bis 坦克
至1940年法国投降前一共生产了B1-bis坦克365辆,其中66辆装备第1,第2,第3,第4后备装甲师,57辆配给各独立连。德军也使用过缴获的法军B1-bis坦克,左图就是换上德军装甲部队标志的B1-bis坦克。法国人在1944年解放鲁瓦扬港时使用了少量的B1-bis坦克。
盟军 Churchill MK.VII 步兵坦克
1939年9月,为取代“马蒂尔达”Ⅱ型,代号为A20的新型步兵坦克由哈兰德和沃尔夫公司开始设计,次年6月制造出4辆A20样车。此时正值英法军队在西欧大陆全面溃败,面对德军以坦克集群为主力的闪电战,英国严重意识到了对新型坦克的迫切需求。在这种情况下,A20已难以胜任对抗德国新型坦克的任务。为此,当年7月沃尔斯豪尔公司接受了研制A22步兵坦克的合同,并被要求一年内投入生产!1941年6月,首批生产型A22坦克共14辆交付英军,随即开始大批量生产,并被命名为“丘吉尔”步兵坦克。各型丘吉尔产量共达到5640辆,是战时英国产量最大的一种坦克。
盟军 Cromwell 坦克
Cromwell巡洋坦克在英国坦克发展史上的地位可以用“承上启下”四字来加以概括。承上,说明它继承了英国巡洋坦克的特点;启下,说的是它是最后几种巡洋坦克之一。从次以后英国就不再生产巡洋坦克了。Cromwell坦克是根据英军参谋本部40年代初期制定的“重型巡洋坦克的战术技术要求”而研制的。1943年1月正式生产出第一批生产型坦克,并统一命名为Cromwell巡洋坦克。它一共有8种车型,在武器和性能上略有区别。 Cromwell巡洋坦克在二战中发挥的作用有限。主要是它装备部队的时间较晚,另一个原因是它的火炮威力相对较弱,难以和德军的Panther坦克相对抗。尽管如此,在诺曼底战役及随后的进军中,该坦克和美国的M3,M4坦克协同作战,也为战争的胜利作出过贡献。
盟军 M26 Pershing 重型坦克
M26 Pershing重型坦克共生产了2428辆,首批装备了美国陆军第 1集团军属第3和第9装甲师,在1945年3月7日攻占莱茵河雷马根大桥的战斗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时,M26是美军的标准中型坦克之一。 50年代,一些北约国家的军队也使用了该种坦克。
盟军 M36 坦克歼击车
二战中期,美军从苏联情报人员那里获悉,德国人正在研制大威力、重装甲的新式重型坦克(即“虎”式坦克)。而美军原来的M10坦克歼击车的76.2mm火炮的威力已明显不足。为了能击穿“虎”式和“黑豹”式坦克的重装甲,急需增大坦克歼击车的火炮威力。为此,美国武器开发委员会下达了改进M10坦克歼击车的指示,不久,便生产出几种型号的坦克歼击车,包括T72、T70、T71坦克歼击车。其中T72和T70样车威力不足,只能算是过渡性车。真正为M36奠定基础的,是T71坦克歼击车。
http://huiguan.com/bbs/simple/index.php?t1175.html
Ⅸ 美国为什么要打伊朗
伊朗人是波斯族,历史上和犹太人并无过节,反倒和阿拉伯人长期敌对,1980年的两伊战争也可以说是伊朗与整个阿拉伯国家的战争。在1979 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之前,由于有波斯人和犹太人之间古老的文化纽带和共同的战略利益的维系,伊朗和以色列一直是紧密盟友。
以色列犹太人的先祖与伊朗人的先祖波斯人的历史渊源可以追溯到2500多年以前。公元前11世纪古以色列王大卫统一犹太各部族,建立以色列王国,定都耶路撒冷。之后分裂为南北两国,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
1979年1月,伊朗发生伊斯兰革命,巴列维国王被迫流亡国外,宗教领袖霍梅尼回国建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共和国。由于巴列维王朝与美国的特殊关系和美国在阿以问题上对以色列的偏袒和支持,霍梅尼把反对巴列维国王的斗争总是与反美反以交织在一起,因此霍梅尼对以色列国家的理解与认识就决定了伊朗与以色列的关系与巴列维时期相比必然会发生根本性改变。
在新世纪以来的以色列和伊朗双边关系中,有两个关键性的节点,第一个节点就是“9·11事件”。“9·11事件”后美国发动全球反恐战争,把伊朗列在支持国际恐怖主义国家的黑名单之首,还把伊朗称为“邪恶轴心”。
由于阿拉伯世界一致认为美国在中东和平进程中一直偏袒以色列,伊朗也认为以色列是美国在中东的代理人。伊朗国内逐渐强势的保守派也一贯指责美国在中东的霸权行径是为了以色列的利益,可见后“9·11时代”的伊朗和以色列关系的恶化就绝非双边关系层面那么简单,复杂的地区安全格局和宗教意识形态等外部因素导致了后“9·11时代”伊以关系的持续恶化。
新世纪以来的以伊双边关系中的第二个关键节点就是“伊朗核问题”。 对伊朗可能拥有核武器的忧虑让以色列人倍感焦虑,以色列官员和军事将领多次在公开场合呼吁国际社会向伊朗施加政治和经济压力,并且暗示,如果国际社会施压无法阻止伊朗核武器计划,以色列可能将单方面动用武力,打击伊朗的核设施;而伊朗也不甘示弱,对以色列进行口诛笔伐,指责以色列的霸道和蛮横。
Ⅹ 伊朗经常被以色列轰炸,为什么伊朗不反击呢
从一些新闻中,大家总能看到一些关于以色列打击在叙利亚境内的伊朗武装,但是对此呢,伊朗方面总是给与指责但却从来没有对以色列也进行军事打击,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就是害怕以色列背后的美国。
以色列除了空袭伊朗军事基地以外,曾经还对伊朗拥有核问题上表现出了绝对的强硬态度,暗杀伊朗的核专家和网络攻击伊朗的核设施已经算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且还公开宣称不会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如果拥有执意拥核,对以色列的安全造成了影响,以色列不介意直接对伊朗本土进行空袭。
本来美国就对伊朗的拥有核武器的问题上大为反感,如果这个时候反击以色列,就给了美国制造战争的机会,这将是没有核武器的伊朗所不能承受的。再者伊朗和先进的以色列军事实力上平分秋色,一旦开战也不一定可以将以色列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