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女神在哪个朝代

伊朗女神在哪个朝代

发布时间:2022-07-16 00:07:00

❶ 伊朗被称作文明古国,其代表性的朝代是哪个或哪些

波斯帝国史
在波斯,历史上有多个帝国先后建立、兴盛、和衰亡。
1、阿契美尼德王朝(前550年-前330年)
阿契美尼德帝国,又称波斯“第一帝国”。公元前559年居鲁士二世统一波斯,建立阿契美尼德王朝。居鲁士二世击败了当时统治波斯的米底人(Median),使波斯成为一个强盛的帝国。前539年,居鲁士占领巴比伦。 到了大流士一世,帝国疆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向东大流士进军印度河流域,在西线对希腊的进攻则由于马拉松战役(前490年)的失败而功败垂成。其子薛西斯一世后来(前480年)再度对希腊用兵遭受失败。 阿契美尼德帝国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帝国之一。
2、希腊时期(前330年-前170年)
前334年马其顿人亚历山大大帝的希腊大军击败大流士三世,波斯成为马其顿帝国的一部分。亚历山大的帝国很快就分崩离析。亚历山大手下大将塞琉西一世自立塞琉西王朝,以叙利亚为中心,统治波斯地区。 这一时期波斯成为东西方的交流的一个枢纽:丝绸之路由此连接中国,佛教从印度传来,琐罗亚斯德教则西去影响了犹太教。 塞琉西王朝的后期在前238年东部的安息(帕提亚)和大夏(巴克特里亚)独立之后,东部被贵霜王朝所扰,西面又面临罗马帝国的扩张,最终被罗马帝国和安息帝国瓜分。
3、安息帝国(前170年-226年)
安息帝国发源于今天的伊朗的东北部,鼎盛时包括今天伊朗全境和一些周边地区,与罗马帝国隔幼发拉底河为界,首都泰西封位于今天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附近。两个帝国之间连年战争。同时安息帝国与东邻贵霜王朝也是战事频传。帝国国力衰竭,各地军阀割据。
4、萨珊王朝(226年-650年)
亚兹德的琐罗亚斯德教神庙224年安息帝国的一个地方总督的儿子阿尔达希尔一世由于扩张地方势力而和帝国开始战争。经过两年的战争,推翻安息帝国,于226年建立萨珊王朝,首都泰西封。萨珊王朝因阿达希尔的祖父而命名。波斯自阿契美尼德帝国之后第一次统一,被认为是第二个波斯帝国。萨珊帝国多次与罗马帝国开战,曾俘虏过一个罗马的皇帝。 萨珊帝国是一个高度中央集权的帝国,以琐罗亚斯德教为国教,全体人民分为教士、军人、文人、和平民四等。基督教中天主教被迫害,景教则得以发展。 由于对东罗马帝国的连年征战,萨珊帝国对臣民横征暴敛,同时加强对宗教的控制,造成暴乱迭起,在629年和642年,两任皇帝遇刺,又受到崛起中的阿拉伯帝国的攻击,帝国终于崩溃。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和波斯间的友好往来较频繁,《魏书》记载,波斯使臣来中国交聘达数十次之多,给北魏皇帝带来的各种礼品,有珍物、训象等。1970年,在甘肃张掖大佛寺出土了六枚波斯萨珊王朝银币。帝国崩溃后,萨珊王朝末代皇帝的儿子俾路斯曾逃到中国,向唐王朝请求救兵抗击阿拉伯入侵,唐朝护送其返回今阿富汗一带建立波斯督护府,但不久终为阿拉伯所灭。
5、伊斯兰教时期(650年-1290年)
786年-809年哈伦·拉希德统治时期的阿拔斯王朝诸行省混乱的萨珊帝国迅速被新兴的伊斯兰教指引下的阿拉伯帝国击溃。波斯成为阿拉伯帝国的一部分。阿拉伯语成了通行的语言,伊斯兰教迅速取代了琐罗亚斯德教,各地大量兴建清真寺。 750年阿拔斯王朝统治阿拉伯帝国,而波斯人则在政府中取得了支配地位。在这期间波斯的文化得到巨大的发展。 9世纪后,阿拔斯王朝因内部叛乱不治而国势日衰,割据局面形成。1037年从东北方来的塞尔柱人占领波斯,建立了强大的塞尔柱帝国。塞尔柱人在伊斯法罕城兴建了令人难以置信的Friday Mosque。着名的波斯数学家及诗人欧玛尔·海亚姆(Omar Khayyam)在塞尔柱时期写下了他的诗集《鲁拜集》(Ruyat)。 塞尔柱人在十三世纪早期失去波斯的控制权,并由来自咸海附近另一突厥民族的花剌子模所取代。1205年花剌子模征服波斯。
6、蒙古人的统治(1219年-1500年)
1219年成吉思汗率大军灭花剌子模,之后他的孙子旭烈兀征服波斯和阿拉伯,建立伊儿汗国。1295年伊儿汗国大汗入伊斯兰教。1370年到1405年,波斯成为帖木尔帝国的一部分。帖木尔死后波斯陷入混乱和割据。 伊儿汗国时期,是中国和波斯文化交流得到空前发展的时期。不少精通中国天文、历法、医药的学者随旭烈兀来到波斯进行交流。 1405年到1433年,中国明朝的太监郑和组织船队下西洋,多次到达波斯。郑和在斯里兰卡立的石碑用中文、泰米尔语、波斯语三种文字写成。阿拉伯语和波斯语在明朝的经堂教育中广被使用。
7、萨非王朝(1500年-1722年)
萨非王朝(又译萨法维王朝)是一个突厥人建立的帝国,其建国的英主伊斯迈尔一世统一波斯,并把疆土扩展到今天的阿塞拜疆、伊拉克、和阿富汗的一部分,以什叶派的“十二伊玛目”教义为国教。萨非王朝与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战争不断。1588年阿拔斯大帝继位,迁都伊斯法罕,与土耳其讲和,赶走乌兹别克人,从葡萄牙人手中夺得波斯湾中的小岛巴林,使波斯成为伊斯兰世界的最重要的文化中心。
8、欧洲人的“大博弈”(1722年-1914年)
1907年英俄协议之后的波斯1722年俄国的彼得大帝联合鄂图曼土耳其帝国入侵波斯,之后波斯国内又爆发了逊尼派教徒为抵抗被迫强制信奉什叶派的暴动,萨非王朝灭亡。 1779年至1925年,波斯在卡扎尔王朝的统治下,被北面的俄国和东面以印度为基地的英国所蚕食,其领土中分出了英国势力的巴林、阿富汗的一部分,和俄国势力的阿塞拜疆、土库曼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英在此的战略竞争被称为“大博弈”。
9、第一次世界大战及之后(1914年-1935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参战的俄国、土耳其、英国(经阿富汗)和德国(经土耳其)均向波斯派出军队以控制波斯的油田。战后波斯北部被英国驻军控制。1925年12月礼萨·汗推翻卡扎尔王朝建立巴列维王朝,而直到冷战期间,英国及苏联还一直对波斯保持影响力。 1935年,礼萨·汗将波斯在国际上更名为伊朗。

❷ 伊朗北部的帕提亚人占领犍陀罗地区之后引起了哪里的文化艺术

公元25年伊朗北部的帕提亚人(中国史籍称安息人)赶走塞族人占领了犍陀罗。帕提亚人喜欢希腊文化,从西亚引进大量的希腊文化艺术,在帕提亚统治时期的出土文物中有:“希腊酒神狄俄尼索斯的银质模压头像、古埃及童子神哈尔波克拉提斯的青铜小像、希腊爱与美的女神阿芙洛狄忒的金片模压像等。约建于公元40年的西尔卡普的半圆形佛寺宰堵波废墟中出土的灰泥塑像,竟塑有纯希腊风格的森林之神萨蒂尔头像,表明希腊神像已开始融入印度佛塔。”

❸ 苏美女神的详情

苏美,亦称“苏美尔”,是美索不达米亚文化中产生最早的文明,苏美女神是古巴比伦很重要的一个神。苏美尔文明主要位于美索不达米亚的南部,通过放射性碳十四的断代测试,表明苏美尔文明的开端可以追溯至公元前4000年。约结束在公元前2000年,被闪族人建立的巴比伦所代替。楔形文字是苏美尔人首创,但现在已经很难被翻译。所谓的“苏美女神”的名字是“伊什塔尔”,是苏美尔文化中象征爱情与战争的女神。“苏美”或“苏美尔”不是女神的名字,是这个部落的名字。伊什塔是巴比伦神话中一位非常重要的女神。她是光芒照人有性爱女神、宇宙的女王。她的标志是维纳斯和晨星。苏美尔文化中有专门保护女性权益的法律,但社会仍然由男性主导。
苏美女神又叫伊什塔尔,又叫爱神伊什塔尔: 巴比伦的自然与丰收女神伊什塔尔(Ishtar,又译作“伊师塔”),名字的意思是“星辰”,在古代巴比伦和亚述宗教中象征金星,同时也是司爱情、生育及战争的女神,伊什塔尔的偶像脚下踩着狮子,手中持有谷物。传说伊什塔尔杀死自己的儿子兼丈夫坦姆斯(Tammuz,“唯一的儿子”),然而由于坦姆斯是植物之神,所以他死了导致地上长不出东西、闹自然灾害;于是伊什塔尔独闯冥界经历七重考验,战胜自己的姐姐Ereshkigal(邪恶的冥界女王)并且带回了丈夫,将富饶和活力重新赐给人间。巴比伦人相信每年的冬季没有收获,是因为伊什塔尔和坦姆斯这几个月正在冥界;所以在收割之后,他们懂得为土地施肥,肥料代表坦姆斯残碎的尸体,施肥代表坦姆斯用自己的血肉(牺牲)滋养土地,在施肥的时候女人要大声号哭、表达对坦姆斯之死的哀悼;而每年的春天代表伊什塔尔和坦姆斯的归来,归根到底还是自然崇拜的产物。 在另外的一些传说里他被形容得邪恶、无情,并通常毁灭自己的丈夫或情人。她最重要的一场爱情是和农神Tammuz的感情,他类似于希腊英俊的阿多尼斯(爱与美的女神,一说Aphrodite所爱恋的美少年) 。他死后,Ishtar试图去阴间找回他,但是无济于事。于是独自生活。之后,根据伟大的《Gilgamesh(吉尔伽美什)史诗》记载,她曾经向传说中的苏美尔国王Gilgamesh(吉尔伽美什)求爱,但是被拒绝。 Gilgamesh列举了被她残忍杀害或伤害的她以前的爱人。她把这事告诉了她的父亲Anu,父亲赐给她了一个天上的神秘公牛,为她复仇。Gilgamesh和他的朋友Enki阻止并杀死了这个神秘的怪物,并把它的无首之尸,抛在了她的面前。他们又一次侮辱了她。她于是给Gilgamesh的好友Enki制造疾病以至其身亡。Ishtar 的传说几乎是希腊神Aphrodite的翻版

❹ 波斯帝国的历史

一, 波斯的起源

且说在我们这个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出现于古埃及,然后,两河流域也出现了国家。两河流域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大致相当于今天的伊拉克。在世界范围来说,主要的两河流域有三个,其一是黄河长江流域,还有中亚的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再就是西亚的两河流域,在古希腊语中,将西亚的两河流域称为“美索不达米亚”,这“美索不达米亚”,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两河流域。周董的《爱在西元前》,将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与天长地久的爱情联系在一起,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爱在西元前
词:方文山
曲:周杰伦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摩拉比法典
刻在黑色的玄武岩
距今已经三千七百多年
你在橱窗前
凝视碑文的字眼
我却在旁静静欣赏你那张我深爱的脸
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
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于我的那画面
经过苏美女神身边
我以女神之名许愿
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
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
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
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
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
一切又重演
祭司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
喜欢在人潮中你只属于我的那画面
经过苏美女神身边
我以女神之名许愿
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
当古文明只剩下难解的语言
传说就成了永垂不朽的诗篇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
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
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
一切又重演
我感到很疲倦离家乡还是很远
害怕再也不能回到你身边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几十个世纪后出土发现
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
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
那已风化千年的誓言
爱在西元前
爱在西元前

实在很有味道。在转贴这些歌词的时候,其旋律犹在耳畔回响,令人回味。

在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分为三部分,北部为亚述,中部为阿卡德,南部为苏美尔。中部和南部后来又称为“巴比伦尼亚”。苏美尔人创造了两河流域最早的文明。他们于公元前4000年左右从东方来到这里,被称为苏美尔人,意即“来自东方的人”,他们的长相具有黄种人的特征。

苏美尔人从事粗陋的农业生产。公元前3500年,苏美尔人发明了楔形文字。在这一时期,大小不等的居民点开始形成。公元前2800年,在巴比伦尼亚,出现了几十个城邦。

而后,北方兴起了强大的阿卡德王国(前2371-前2191年),先后近两个世纪。阿卡德人是闪米特人的一支,长相与来自东方的苏美尔人迥然不同,多须,鹰勾鼻,今天的犹太人和阿拉伯人都是闪米特人的后裔。

阿卡德王国的开国之主萨尔贡,经多年征战,统一了巴比伦尼亚。公元前2191年,阿卡德王国被库尔德人所灭,苏美尔人又赶走库尔德人,巴比伦尼亚再度统一,而苏美尔人与阿卡德人也逐渐融合。

公元前2006年,来自西方的阿摩利人,闯进苏美尔,建立了一些小邦,其中的一个邦国名巴比伦,于前1894年建国于幼发拉底河,古巴比伦王国最着名的国王是汉谟拉比,他于前1791年至前1750年在位,他统一了巴比伦尼亚,建立了庞大的古巴比伦王国。他制定了着名的《汉谟拉比法典》。

公元前1595年,古巴比伦王国被来自小亚的赫梯人灭掉。两河流域遂遭遇延续八个世纪的混乱期。

几乎与两河流域文明同时,比两河流域文明还要早一些,亚非两洲交界地,形成了古埃及文明,这是最早的人类文明。

其他地区,如在安纳托利亚,即今土耳其境,或称为小亚的地方,出现了古赫梯国,赫梯人悍勇善战,最终成为西亚一大霸权国家。此后,到了公元前十世纪,美索不达米亚的北部,底格里斯河的上中游流域出现了亚述帝国,它灭掉了赫梯。公元前626年,来自东方的米底人联合迦勒底人人灭掉了亚述。迦勒底人建立了新巴比伦王国。

说起米底人,我们终于说到了我们的主题,伊朗人。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伊朗西南部出现了埃兰国家,公元前七世纪,埃兰被亚述帝国所灭,几乎同时,伊朗高原西北部出现了米底王国。公元前550年左右,米底王国被新兴的波斯国家所灭。波斯人和米底人是同族,都是雅利安人。波斯人本是米底人的附属部落。波斯人中最强大的是阿黑门尼德部落,他们领导了推翻米底人的斗争。

公元前4000年代,以黑海北岸为中心,在东欧至中亚的大草原上,生活着大批雅利安人,他们大多是游牧部落。到了约前3000年代末期,雅利安人开始向四面八方迁徙,向西,他们是向中欧进发,即向今天的德国地区进发,向东,他们进军中亚,前2000年代初,雅利安人已经生活在中亚两河流域(阿姆河与锡尔河)的广大地区。他们中的一部分,则继续向南迁徙,向今天的印度和伊朗地区进发,分别形成伊朗雅利安人和印度雅利安人。

有时侯也把相当部分的雅利安人称为伊朗雅利安人,比如,仍然留在黑海北岸的,称为北伊朗人,包括西徐亚人,塞人,马萨革泰人;而中亚的伊朗人及南迁至今阿富汗地区的称为南伊朗人,包括花拉子模人,粟特人;约前1000年代中期,进入天山地区塔里木盆地一带的,为东伊朗人,主要是塞人的焉耆和龟兹部落;而最着名的则为西伊朗人,包括波斯人,米底人和安息人。

长达一千多年的雅利安人向四方迁徙的浪潮,是世界历史上北方游牧民族对南方农耕社会的第一次大冲击,是雅利安人与闪米特人的长期斗争的开始。

波斯人有六个游牧部落,四个农耕部落。公元前700年,波斯人在首领阿黑门尼斯(前700年-前650年)的率领下,以安善为中心建立了波斯国家。波斯国家起先是位于伊朗高原西南部的强国埃兰的附属国。埃兰后来被另一西亚强国亚述帝国摧垮,而亚述又被新兴强国米底王国和新巴比伦王国灭掉,波斯国家遂又成为米底王国的附属国。

米底公主曼达妮下嫁波斯王,生下一个伟大的儿子居鲁士,他就是后来着名的波斯国王居鲁士二世(前559年-前529年),他是波斯人阿黑门尼德家族的领袖,他领导波斯人,于前550年,推翻了压迫他们的米底国家,波斯国家独立,开始强大起来,后来发展成为地跨三大洲,统治世界大部的波斯帝国,波斯帝国存在了近四个世纪,其中有两个世纪称霸三洲,威震四方。

据希罗多德的《历史》记载,米底王阿斯提阿该斯,曾做了一个梦,梦见他的外孙,他女儿曼达妮的孩子,将夺取他的江山。于是,他把已经怀孕的女儿曼达妮从波斯召回到米底,打算孩子一出生就将他杀死。居鲁士出生后,米底王命他的总管负责将小孩杀死,这位总管让放羊人将孩子扔到山谷里喂狼。这个牧羊人却将孩子留了下来,后来米底王知道了真相,便将居鲁士召进宫来,老王一见这孩子,聪明伶俐,很喜欢他,于是没有再杀他,而是把他送回了波斯。那位违命的总管则受到了惩罚,米底王杀死了总管的儿子以示惩罚。

居鲁士长大成人后,登上了波斯王位,是为居鲁士二世,随后,他立即开始了对外的征服战争。他首先把矛头指向了他的外祖父米底王。两国的战争一直打了三年,米底贵族们受不了没完没了地打仗,于是把老王阿司提阿该司绑了起来,送到波斯军营,米底王国就这么灭亡了,两个伊朗国家从此合为一国,更为强大了。

此后,公元前549年,居鲁士二世又把矛头对准了另一个西亚强国吕底亚王国。前546年,居鲁士二世击败吕底亚,俘获其王,并进一步征服了小亚的诸希腊邦。

公元前539年,居鲁士二世又进军另一西亚强国新巴比伦王国,攻破巴比伦城,俘获其王。被新巴比伦王囚禁的犹太人,着名的“巴比伦之囚”,因而得到解放,得以回归故乡巴勒斯坦。

就这样,居鲁士二世一举攻灭三个西亚强国,波斯一举成为西亚最强大的国家。

与此同时,居鲁士还左右开弓,举兵东方,征服了中亚大部,波斯帝国的疆域,十分广大。

前530年,居鲁士对中亚北部的马萨革泰人作战,杀死其王,其王的母亲托米丽丝女王,与儿子有极深的感情,于是起兵与居鲁士大战,一举将波斯军击败,居鲁士二世败死。

居鲁士二世死后,其子即波斯王位,是为冈比西斯二世(前530-前522年)。他的主要作战方向是西方的埃及。

冈比西斯二世首先依靠腓尼基人,建立了强大的波斯海军,与埃及海军对抗。公元前526年,冈比西斯率领波斯军队攻入埃及,一路势如破竹,不到一年时间,就占领了埃及全境。埃及成为波斯帝国的一部分。在埃及历史上,在其并入波斯帝国版图之后,这一时期称为第二十七王朝时期——波斯王朝(公元前525年-公元前404年)。大国埃及被吞并,此时的波斯帝国,空前强大。

正当冈比西斯二世挥兵征战非洲之际,却不料后方起火,出了乱子。一位名叫高墨达的僧侣,趁冈比西斯二世后方空虚,起兵造反,夺得政权。冈比西斯二世急忙回兵,却在回国途中,在西奈半岛遭遇风暴,其军队大部被沙暴风掩埋,他虽逃得活命,却染上重病,不治身亡。征服埃及的一代英雄国王,就此陨灭。

高墨达篡位期间,帝国各地,巴比伦,埃兰,亚述等地,纷纷闹起了独立,,搞起了叛乱,刚征服的埃及,也乱了起来,一时间,帝国摇摇欲坠,眼看就要分崩离析。

就在这紧要关头,阿黑门尼德家族的一支,出了一位大英雄,名为大流士,大流士等七位大贵族,发动政变,一举推翻了篡位的高墨达,大流士成为新的波斯王,是为大流士一世(公元前522年-公元前486年)。

精明强干的大流士一世,即位后,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将帝国各地的叛乱平息,恢复了帝国的稳定。波斯帝国,重新恢复了强大。他把获得王位和推翻高墨达的经过,刻在贝希斯敦山崖上,此即着名的《贝希斯顿铭文》。

稳定局势后,雄才大略的大流士一世,立即于公元前517年开始了对外攻势,兵锋直指东方,波斯军队直扑印度河流域,征服了印度河流域之后,波斯军队又掉转方向,向西方展开进攻,于公元前513年,征服了欧洲的马其顿和色雷斯,至此,波斯成为地跨三大洲的大帝国,面积达五百余万平方公里,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帝国的疆域,西至多瑙河,南至尼罗河,东至印度河,北至锡尔河,极为广大。如果将其西方的诸希腊小邦合在一起论,同时也将其东方的诸华夏小邦合在一起论,与波斯帝国相比,也都要小得多。当时,东方的东周王朝,其较强的诸侯国郑国,也不过一万余平方公里,其他小邦,就更小了。诸华夏小邦加在一起,诸希腊小邦加在一起,都比波斯帝国小得多。强大的波斯帝国,在它东西两侧的两群小邦中间,实在是太庞大了

❺ 在历史上伊朗有多少个朝代

埃兰王国(公元前3千纪上半期至公元前639年)
米底王国(公元前639年至公元前550年)
波斯帝国(公元前550年至公元前330年)
亚历山大帝国和塞琉西王国的统治(公元前330年至公元前247年)
安息王朝(公元前247年至公元224年)
萨珊王朝(224年至651年)
阿拉伯帝国统治下的伊朗(651年至11世纪初)
塞尔柱突厥人的统治(11世纪初至12世纪末)
蒙古人帖木儿的侵略(1380年至1405年)
萨法维王朝(1502年至1722年)
阿夫沙尔王朝和赞德王朝(1736年至1796年)
恺加王朝(1779年至1921年)
巴列维王朝(1921年至1979年)
伊朗伊斯兰共和国(1979年至今)

❻ 古波斯对应中国哪个朝代

埃兰(青铜时代)
阿契美尼德波斯(战国)
塞琉古王朝波斯(秦末至汉初)
安息王朝波斯(汉)
萨珊波斯:224-650(对应中国三国中期《227年诸葛亮北伐》至唐),这是波斯最辉煌的时代。
――――绿毛的奴隶时代(终大唐一朝,波斯人都在给阿拉比亚绿毛龟当奴隶,着名的怛罗斯之战就是这个时代的事)或称亡国奴时代――――――以下是都绿毛时代
萨曼波斯(五代)
伽色尼波斯(北宋初)
花剌子模(南宋)
伊尔汗国(元)
帖木儿波斯(明)
萨法维波斯(晚明、鞑清)1588-1700+具体忘了。
阿夫沙尔波斯――短命王朝,纳迪尔的称霸时间40年(鞑清),但也是波斯战功最辉煌的时代。
巴列维波斯(中华民国)
缠头波斯(当下)
各中间若干被占领期不提,地方性没啥特色的割据小邦也不提,总之波斯是个容易产生超级小强的地方,波斯人的智慧和武勇比起周边各种部族不知道高到哪里去了,我跟他们谭笑疯森

❼ 古代安息(伊朗高原和两河流域)的人烟情况

在《汉书·西域传》里,我们看到不少关于古代中东和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各国――大夏,大月氏、安息、乌弋山离、罽宾、条支等――的记载。自汉武帝派遣张骞西使以后,直到东汉晚期,中国和这些国家曾不断互派使节,进行着密切的商业来往和文化交流。在那样早的时代,中国便和那样遥远的国家建立起通使和贸易的关系,不能不说是古代史上一件大事。近年来考古学家的大量发掘发现,更具体地说明了在古代横贯东西的这条灿烂的“丝绸之路”,确是这种光辉友谊的见证。

为了把中国古代文献中有关这些国家的记载搞清楚,我们须稍稍温习一下中东和南亚次大陆的古史,才能有助于我们对这些记载进行正确的诠释。再者,中东和南亚次大陆西北部古代历史文献比较零散、贫乏,因此,如果把中国古代文献记载诠释清楚些,便对这些地区的古史也可提供一部分重要的史料。多年来,研究中西关系史的中外史学家们,也曾利用过这些中国古代文献,但在诠释方面往往异说纷纭,不少谬误曲解之处,有些至今仍流传于史学界中,应该分辨清除。这两段读书札记,是笔者自己想初步试着拿中东与印度次大陆西北部的古史,和《汉书·西域传》中有关安息与乌弋山离等国的记载,相互参证,对以往他人考订基本正确的,仍然采纳;有争议的,分析商榷,择定取舍;谬误曲解的,分别驳辨,求还本真。这样做,期望对中国这部分古代文献能获得较近实际的理解。错误之处,切望读者指正。

(一) 安 息

中国古代关于安息的记载,首见于《史记·大宛传》,其次复见于《汉书·西域传》,兹并录于下。《史记·大宛传》说:

安息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俗土着,耕田,田稻麦,蒲陶酒。城邑如大宛。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临妫水。有市。民商贾用车及船行旁国,或数千里。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书革旁行以为书记。其西则条枝;北有奄蔡、犁轩[1]。

又说:

初,汉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将二万骑迎于东界。东界去王都数千里。行比至,过数十城,人民相属甚多。汉使还,而后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犁轩善眩人献于汉。及宛西小国欢潜、大益,宛东姑师、扜罙、苏薤之属,皆随汉使献见天子。天子大悦。

《汉书·西域传》说(为叙述方便,兹将考证大致能确定的西方地名,用括号把英语惯用拼法标在中文古地名的后面):

安息国(Parthia),王治番兜城(Hekatompylos),去长安万一千六百里。不属都护。北与康居、东与乌弋山离(Seistan之Alexandria-Prophthasia)、西与条支(Antiochia,即Charax-Spasinu)接。土地、风气、物类所有、民俗与乌弋、罽宾(Kabul)同。亦以银为钱,文独为王面,幕为夫人面;王死,辄更铸钱。有大马爵。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大国也。临妫水(Oxus R.)。商贾车船行旁国。书革旁行为书记。

武帝始遣使至安息,王令将将二万骑迎于东界。东界去王都数千里。行比至,过数十城,人民相属。因发使随汉使者来观汉地,以大鸟卵及犁轩(埃及之Alexandria)眩人献于汉,天子大说。安息东则大月氏。

《史记》、《汉书》中的安息即中东古史上的帕提亚(Parthia),久为中外史家所公认。清代学者徐松和李光廷早有考订[2]。在欧洲,最早德经(de Guignes)曾如此主张。[3]有些人认为是亚叙利亚,显系错误。[4]金斯密(Kingsmill)初步论及《史记》、《汉书》中的安息是安息王室阿尔沙克(Arsak)一字之对音。[5]嗣后夏德(Hirth)进一步论证,认为中国古音中没有r,因此每遇到外语中的r,中国古籍中常以n的结尾字音译,于是,Ar便音译为“安”;而“息”字中国古音大约读为sak。所以“安息”是Arsak一字的音译。[6]丁谦也认为“巴提亚国,其王世世以阿赛西(Arsaces,即Arsak)第几为号,汉人误王名为国名,称为安息;安息者,阿赛西转音也”。[7]丁、夏二氏论断皆是。

按公元前三世纪中叶,占有两河流域及伊朗高原的希腊人塞流息王朝(Seleucids)已呈衰弱。公元前255年,坐落在其东北边陲的巴克特里亚郡(Bactria)的郡守希腊人狄奥多特斯(Diodotus)首先宣告独立,汉代中国称之曰“大夏”。数年后,公元前250-248/7年,位于大夏以西、里海东南的帕提亚郡(Parthia),在帕提亚人阿赛西及其弟提里达特(Tiridates)的率领下,举行了反对塞流息王朝统治的起义,汉代中国称之曰“安息国”。[8]安息的阿赛西王朝从此统治安息约四百年。

安息建国后,最初八十年的历史,记录十分贫乏。我们只知道他所统治的疆域,仅限于安息人原来居住的地区,即古波斯的帕提亚郡。那时安息经常受着来自西边的塞流息王朝和来自东边的大夏王国的威胁。大夏在公元前约230至160年时武力曾很强横。直到安息王密司立对提一世(Mithridates I,公元前171-138/37年)当政时期,安息才大大强盛起来。乘塞流息王朝内部的纷争和战乱,他率大军西征,先占据了米底亚(Media),又占领了波西斯(Persis)和富饶的巴比伦尼亚(Babylonia)诸郡;并且从公元前144年以后,巴比伦尼亚,包括其东南端的条支,遂成为安息最重要的属邦。向东方,他又两度攻入了已衰微的大夏,并更向东南推进,囊括了原在大夏统治下的德兰癸亚那(Drangiana)、阿拉科细亚(Arachosia)、和格德洛西亚(Gedrosia)诸郡。于是,在短短的几年中,经密司立对提一世的东征西讨,击垮了希腊人的殖民势力,建成了一个当时在中东最强大的以奴隶制为基础的安息帝国,疆域东自大夏、身毒,西到幼发拉底河,北自里海,南至波斯湾。他当政的晚期,和他的继承者弗拉特二世(Fraates II,公元前138/37—128/27年)统治期间,是安息十分繁荣强盛的时期。张骞西使到达中亚细亚的时候,正当弗拉特二世的末年。张骞在公元前129至128年亲身到过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没有到过安息。但他“传闻其旁大国五六”,回到长安后曾“具为天子(武帝)言之”。[9]他所传闻的安息,如上引《大宛传》所说:“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以及安息的物产风俗等,都是十分正确的描述。

然而,安息就在这繁荣鼎盛的时候,其北边边疆却面临着塞人(Saka)游牧部落入侵的威胁。大约在张骞从大月氏动身回国后不久,居住在中亚细亚草原上的塞人和马萨革泰人(Massagetae)等,便从里海以东地带侵入了安息东北边,于公元前128或127年杀害了安息王弗拉特二世,大举南下,占据了德兰癸亚那和阿拉科细亚两郡。直到安息王密司立对提二世(Mithridates II,公元前124-87年)即位后,派遣贵族苏林(Suren)[10]率领大军东讨,费了十年工夫(约公元前124/23—115/14年)才把侵入的塞人诸部落镇压使之降服。这次东讨,安息收复了东边诸郡,包括自赫拉特(Heart)至木鹿(Merv)的东北滨临妫水的地区。东方讨平后,密司立对提二世复引兵而西,占领了阿尔明尼亚一个短时期。公元前92年,他和罗马的苏拉将军订立了盟约,这是安息与罗马的首次交涉。密司立对提二世的统治时期,是安息再度强盛的时期。[11]

就在这密司立对提二世的强盛时期,汉武帝的使臣第一次到达了安息。上引《大宛传》第二段文字就是这次使节往还的记载。汉使初次到达安息,应系在汉武帝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换言之,伊朗和中国从这年起便绽开了友谊之花。根据《大宛传》,张骞第一次西使回到长安是在元朔三年(公元前126年)。其后他拟通西南夷道往大夏,未成功。他封为博望侯在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他因攻匈奴失利夺爵后数年,汉武帝再命他去出使乌孙,应在元鼎元、二年(公元前116/115年)。这次出使,“天子……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牛羊以万数,赉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多持节副使,道可使,使遣之他旁国。”张骞约结乌孙虽未成功,但他“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身毒、于阗、扜罙及诸旁国”,进行了广泛的外交活动。回国时,“乌孙发导译送骞还。骞与乌孙遣使数十人,马数十匹,报谢,因令窥汉,知其广大。”张骞归后“拜为大行,列于九卿,岁馀卒”,卒年应是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其后岁馀,骞所遣使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12]据《大宛传》记载的这些情况,可以确定第一次到达安息的汉使,即是张骞出使乌孙时顺路“分遣”到“他旁国”的“持节副使”之一,其到达安息应在元鼎二年;而“汉使还,而后发使随汉使来观汉广大,以大鸟卵及犁轩善眩人献于汉”,则应在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也就是说,汉与安息使节首次往还,正当安息盛世,密司立对提二世即位后约八至十二年。汉使到时,恰好是在密司立对提二世派贵族苏林东讨塞人的末年,当时安息的大军正云集于东边。既如此,则“汉使至安息,安息王令将二万骑迎于东界”,正反映了当时安息国内的政治局势。而汉使在当时一路上所见到的情况:“东界去王都数千里,行比至,过数十城,人民相属甚多”,便更是如实的描述了。

汉与安息首次通使成功后,两国便展开贸易与文化交流,嗣后在公元前一世纪双方使臣、商贾大约即不断往来,《汉书》中虽然没有提供很详的记载,但从汉代遗留的有关西域各方面的其他记录和遗存看来,我们可以相信汉与安息的通商关系一定相当密切。中国的锦绣丝绸等特产日益增多地运送到西方,通过安息商人之手而远达近东和罗马,“丝绸之路”从此畅通。同时西方各国的产品珠玑、琉璃、象牙、犀角、诸珍奇异物,直到红兰、葡萄、苜蓿种子等也源源输入中国。也许就由于汉与安息的贸易二百余年间日益密切,加以甘英亲身出使到达过安息条支(公元97年),所以《后汉书·西域传》对安息的记载便大大加详了。

《大宛传》文中提到,安息使臣第一次来中国时,同来的还有几个“小国”的使臣。姑师即车师,扜罙即扜弥,这两地后来都隶属于汉西域都护。苏薤是康居五小王之一,《大宛传》说它在大宛以东,恐系错误。欢潜是花刺子模(Khwarizm)之译音,他们居住在安息希尔加尼亚(Hyrcania)及帕提亚两郡以北,妫水下游的西岸。大益即达伊人(Dahae),他们在花刺子模西南,过着半游牧的生活。[13]欢潜、大益派使臣随汉使来中国,可能由于他们居住的地区正当古代交通要道。按在公元前285年,塞流息王朝的塞流古一世(Seleucus I)曾派遣巴特罗克立(Patrocles)在里海探路。他从里海东南之奇瓦湾(Khiva Bay)循着巴尔干山岭(Balkan)南麓的古河道东航,运河道沿着乌斯钵水(Uzboi Channal)穿过黑沙漠(Kara Kum)而把他引入了妫水。他在该地还遇到了印度商人沿妫水顺流而下赴咸海,因此他报告说妫水与药杀水(Jaxartes)都“流入里海”。[14]如果这个记录可靠,则古代妫水确通里海,而欢潜、大益则正当此交通孔道;所以在中亚细亚许多游牧部落中,这两个“小国”,便首先随汉使到长安来了。

关于安息东北的边疆,《史记》、《汉书》都提到“临妫水”。妫水即今阿姆河(Amu Darya)。阿姆河河名系突厥语,古代希腊人称之为阿克苏斯河(Oxus),唐代中国音译为乌浒水或缚刍河。它发源于帕米尔高原,曲折西北流入咸海;咸海,《大宛传》中称作西海[15]。然而汉代中国称之为妫水,则别有原因。按此水,古代亚利安语名为Vakhshu或Wakshu。今阿姆河上游的一个支流,突厥语名叫色尔克阿布(Surkh-ab)者,有时仍用其古名称作Wakhsh;这个支流在古代被认为是阿姆河的河源。同时,Wakhsh一字又是当地古代神话中“众水之女神”的名字。据中古花刺子模史家卑露尼(Biruni),直到十一世纪Wakhsh还是该地众水――尤其是阿姆河――的保护神的神名。[16]再者,Wakhsu又是大夏人所崇奉的女神阿那伊多(Anahita,意为纯洁)的别名。古代大夏的神话说这个女神有一千只膀臂,象征大夏的一千条溪流,自东面丛山上泻下来,会合而成为妫水流入咸海[17]。按“妫”字古音大约读作Kwia,因此妫水之“妫”实是Vakhshu或Wakshu的第一音节的译音。至于“水”),则仍是汉语“河川”之意。

塔恩(Tarn)在其论述大夏、安息的诸着作中,[18]曾认为由上引《大宛传》第一毁的“临妫水”及“北有奄蔡”的话看来,该段文字说的不象是公元前129至128年张骞亲身在大月氏时的情况,而象是十馀年后密司立对提二世东讨塞人以后的情况。他认为张骞停留在大月氏时,塞人已在大举入侵安息,木鹿已落入塞人之手,因而安息当时不可能滨临妫水。他又说奄蔡原住地既然在咸海东北,安息只有到了密司立对提二世东讨成功后,才占领了妫水下游马萨革泰诸部落地区,从而才能和奄蔡接境;同时收复了木鹿,安息国境才再临妫水。据此,塔恩竟认为司马迁曾把日后的传闻“羼入了”张骞的报告之中,这就大大贬低了《大宛传》的史料价值。

其实,这样论证是不正确的。我们认为安息国境滨临妫水正是张骞停留在大月氏时的真实情况。关于安息王弗拉特二世统治时期的史料确很贫乏,但我们知道他的前一朝,即密司立对提一世统治时期,曾两次攻入衰微的大夏。第一次他不仅越过了阿利厄斯河(Arius),而且在大夏屯据了一个短时期。第二次他又把大夏王黑黎欧克里(Heliocles)打了个惨败,此役之后,安息曾将木鹿占领并控制了一个长的时期,这就使安息的东北边境正“临妫水”。当张骞在公元前129至128年旅游在大月氏、大夏的时候,木鹿大约正在安息人手中,并以之为抵御北方塞人保卫边疆的重镇。再者,仅根据西方的零散史料,实在很难断定塞入侵入安息的确实年月。[19]根据《大宛传》,张骞西使时对于塞入侵入安息并杀害弗拉特二世这件大事显系毫无所知。对此点只有两种可能的解释。一是张骞在大月氏、大夏时只“传闻”得安息一些情况,因此他对安息的事知道得很少。二是塞人侵入安息一事,实发生在张骞自大月氏动身回国以后。我们考虑当时全面情况,认为后者较近事实。如果这个推断不错的话,这就又一次证明中国古代文献史料对于搞清楚中东、中亚各国古史有重要价值。至于“北有奄蔡”一句,塔恩的解释过于呆滞。细读《史记》、《汉书》有关西域各国疆域地望的记载,就知道“东为某国”、或“某方与某国接”等语,有时固然指的是毗邻接境的国家,但有时则指的只是方向。此段文字中的“北有奄蔡”实是后者。属于塞人之一支的奄蔡(Aorsi)部落联盟居住在咸海东北的草原地带,其南是马萨革泰人、萨卡拉瓦克人(Sacaraucae)及达伊人等游牧部落,介在于奄蔡与安息之间。不过从汉人看来,这些都是“小国”,所以张骞说安息“北有奄蔡”,只是由于奄蔡当时是这一带草原上比较强盛的“大国”。我们不应象塔恩把这几个字解释得那样呆板。

对于“临妫水”这一点,白鸟库吉的解说则更不确。[20]他认为由此三字即可证明花刺子模和达伊当时都在安息版图之内。这种说法不仅没有任何史料足资凭证,而且和后来塞人入侵安息的全部史实相矛盾。其实,安息的木鹿地区所滨临的妫水只是妫水的中段,而妫水下游西岸奇瓦地区则是花刺子模人的住地,安息人与马萨革泰人正是在妫水西岸一带边境上互相对垒。认为“临妫水”便必然意味着拓境已至咸海,那样论证就过于简单了。

我们既已确知安息东境滨临妫水的情况,那么《大宛传》中所说的“东界去王都数千里”,就容易解释了。

《汉书·西域传》说“安息国,王治番兜城”,《后汉书》说“安息国居和椟城”。番兜、和椟同指安息初期的都城,希腊人名之为黑卡同卑罗斯(Hekatompylos)。黑卡同卑罗斯本不是该城安息的原名,而只是希腊人给它起的别名,意为“百门之城”,是说该城处在安息国的中心,很多条大道从这儿通往各地;至于安息的原名则已不可考。[21]夏德认为番兜系古波斯帕尔图发(Parthuva)一字的译音,亦即喜罗多德(Herodotus)所说的Parthoi;《后汉书》中的和椟可能相当于Vologesia,则全系臆测,不足凭信。[22]白鸟库吉认为番兜、和椟均相当于希腊人伊西达尔(Isidor)所撰《安息驿路志》中所说的Parthau,[23]亦属可疑。顾失密(Gutschmid)认为和椟恐是斯特拉伯(Strabo)所说的Karta,或即是阿利盎(Arrien)所说的希尔加尼亚的首府Zadrakarta,这说法更显然是臆测。[24]关于番兜、和椟二字的对音,目前中外史家还没有妥善的解释,但比较诸说,似把它看做相当于黑卡同卑罗斯较为妥当。此城今日已不存在,考古学家推测应在今伊朗的丹凡(Damghan)或沙鲁德(Shahrud)附近。

《史记》、《汉书》都没有明确指明距王都二千里的“东界”的所在。《后汉书·西域传》则说:“其东界木鹿城,号为小安息,去洛阳二万里”。木鹿城即Zend-Avesta中所说的Mouru,希腊人的Alexandria Margiana,塞流息王朝时代曾改名为Antiochia,中古以降称为Merv,中外史家均无异议。上文已说过,安息在密司立对提二世时东讨塞人,收复木鹿,东北边疆复临妫水而与大月氏为邻。从此以后,木鹿便成为安息的东北边防重镇和重要的商业城市。到安息来的汉使首先必须经过木鹿城,所以《后汉书》中把“东界木鹿城”看得很重要。这情况在西汉时代应亦相同。《史记》、《汉书》都说“东界去王都数千里”;《后汉书》又说“和椟城去洛阳二万五千里”,“木鹿城去洛阳二万里”,则王都和椟与木鹿之间为五千里,与《史记》、《汉书》说相近。《后汉书》接着又说,“自安息(指王都和椟)西行三千四百里至阿蛮国(Ecbatana),从阿蛮西行三千六百里至斯宾国(Ktesjphon)”,以这样的里程来衡量和椟与木鹿之间的距离为“五千里”,或“数千里”,正是如实的记载。

上文已将本节开头所引《史记》、《汉书》三段文字中有关安息历史,地理的一些疑难之处,试作了初步解释。关于引文中涉及物产风俗诸事,不拟详谈,其中只有两点应在此略提一下。《史记》说安息“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汉书》说“亦以银为钱,文独为王面,幕为夫人面;王死,辄更铸钱”。按多年来中东一带考古发掘所获得的古安息钱币很多,足以充分证明《史记》,《汉书》记载的正确。安息王弗拉特二世统治时期所铸钱币,正面是王面,背面是摩萨(Musa)的面,只是摩萨是王的母亲而非夫人。[25] “王死辄更铸钱”,是古代中东与印度次大陆西北部诸国――安息、大夏、贵霜、以及塞种诸小国的普遍风俗,已久为该地区的古史与古钱币学所证实。《史记》、《汉书》又提到“书革旁行为书记”。革指羊皮。但据劳林生(Rawlingson)的研究,安息普通是以麻布作书写材料;至其晚期,才从西方学得使用纸草(papyrus)。[26]

❽ 尼布甲尼撒二世和他的女神有哪些爱情故事

关于尼布甲尼撒二世和他的女神的爱情故事,应该就是最着名的空中花园吧,说是这尼布甲尼撒二世为了讨女神的欢心,便在宫廷里造了豪华美丽的花园,在花园中种满了奇花异草,我觉得此举可以概括为他们之间最美好的爱情故事了吧。

而这个故事情节让我想起了烽火戏诸侯的褒姒,这周幽王也是为了博美人一笑费劲心机,难怪说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或者说爱情总是相似的,自古到今,纵使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变化,但是大抵上的爱情观是没有多大变化的,而男人为了博心爱的女人一笑,可谓是煞费苦心,不管是古代还是现代。

阅读全文

与伊朗女神在哪个朝代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越南语微信怎么注册 浏览:102
哪个国收到中国口罩了 浏览:842
印度人为什么叫西天 浏览:679
男人去越南为什么不想回来 浏览:536
去英国上大学要带什么东西 浏览:186
华友钴业印尼前景怎么样 浏览:297
印尼螃蟹怎么杀 浏览:151
伊朗钱叫什么意思 浏览:580
越南哪里可以免费玩 浏览:872
越南和意大利哪个大 浏览:374
英国保证金需要多少钱 浏览:819
越南开挂车多少工资 浏览:494
越南绿豆饼特产一个多少钱 浏览:890
印度半岛南临什么海 浏览:581
英国二战起了什么作用 浏览:931
印尼宽带中国联通版什么梗 浏览:361
晴用意大利语怎么说 浏览:786
伊朗地名猫叫什么 浏览:576
越南平原占多少山区占多少 浏览:585
中国电信宽带网速怎么样 浏览: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