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伊朗和伊拉克为什么发生战争伊拉克是怎样组建的共和国卫队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两国相邻,共同边界绵延1200千米,长约100公千米的阿拉伯河是两国南部的自然边界。长期来两国存在着边界争端,经常发生武装冲突。另外,宗教也是两伊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两国虽然同属信奉伊斯兰教的国家,但是,伊朗90%的居民信仰的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而伊拉克60%的居民也是伊斯兰教的什叶派。长期以来,两伊存在领土纠纷、民族和教派矛盾。伊朗和伊拉克都想称雄海湾地区,因此双方关系一直紧张,小的边界冲突不断。1971年初,双方发生边境冲突。1975年,在阿尔及利亚总统布迈丁的斡旋下,伊朗和伊拉克签订了《国界和睦邻条约》(即《阿尔及尔协定》),规定的阿拉伯河主航道中心线为界,伊朗同意将克尔曼沙赫省的约300平方公里的土地划给伊拉克。两国矛盾有所缓和,但未真正解决。伊朗一直未履行上述承诺。[1] 1978年,伊朗发生内乱,伊拉克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并将侨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驱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执政,伊朗政府强调要向所有伊斯兰国家“输出原教旨主义的伊斯兰革命”,公开号召占伊拉克人口60%的什叶派“进行伊斯兰革命”,推翻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建立“伊斯兰共和国”,伊拉克则支持伊朗境内少数民族如库尔德族的民族自决要求,两伊关系急剧恶化。1980年初,伊拉克宣称要废除边界协定,双方边境冲突逐步升级。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后政局动荡,经济恶化,军心不稳,伊(伊朗)美断交的时机,对伊朗发动了旨在收复失地、打击霍梅尼输出革命、争夺海湾霸权的战争。 萨达姆·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侯赛因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 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对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随着政治、宗教的矛盾激化和边界武装冲突的加剧,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至此两伊战争就全面爆发了。自从战争爆发后,引起了世界人民特别是阿拉伯国家的密切关注。 编辑本段发展历史共和国卫队成立于伊拉克阿拉伯复兴社会党执政后的1968年,其主要任务是保卫总统及高级领导人的安全。两伊战争前,这支部队仅有1个师的编制,下辖3个旅。1986年初发展为7个旅,两年后改编成6个师28个旅。卫队的主要装备有500多辆T-72坦克、BMP装甲战车、法制自行榴弹炮和GHN-45牵引式榴弹炮,以及苏制地对空导弹、高射炮和武装直升机等。 卫队的成员大多来自萨达姆总统的家乡提克里特,属于伊斯兰教逊尼派,绝大多数是复兴社会党党员,年龄都在30岁以下。卫队司令是萨达姆的次子库赛。 这支部队在两伊战争中经常赴前线执行紧急使命,并在保卫巴士拉等重大战役中屡建战功。1991年海湾战争爆发后,伊军遭到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狂轰滥炸,元气大伤,卫队也遭受重大损失。海湾战争后,伊拉克遭受长期的制裁和武器禁运,军队装备无法更新,但卫队的装备与其他部队相比尚属精良,目前仍是保卫萨达姆等高级领导人及巴格达安全的主要力量。 编辑本段部队构成共和国卫队是伊拉克军队中最精锐的王牌部队,总兵力约14万人。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编制装甲师2个,即汉谟拉比装甲师和麦地那装甲师;机械化步兵师5个,即塔瓦卡尔那师、尼布乍得尼扎尔师、阿德南师、巴格达师和总统警卫师;另编制1个补给师。共和国卫队的司令官先由伊拉克三军总参谋长尼扎尔·哈兹拉吉担任。这支部队驻防在以底格里斯河的总统府为中心的巴格达城内。后由萨达姆的儿子担任共和国卫队的司令官。 在共和国特别卫队内部,根据职能不同可分成安全部队、机动防护部队、特种部队和快速反应部队四大部分。根据在保卫萨达姆时离萨达姆的距离的远近又可以分成一线、二线和三线防卫部队。一线部队由萨达姆最信任的人组成,他们的保卫任务由萨达姆阿拉伯突击队(伊拉克的准军事部队)的首领穆萨希姆·萨阿卜·阿·侯赛因少将负责。在通常情况下,建筑物外围的安全防护工作由共和国特别卫队负责。特别安全局负责内部保卫工作。但也有少量极受信任的共和国特别卫队人员被允许进入总统府邸内部或萨达姆出行时担任贴身保镖,这些人都是从共和国特别卫队第1旅第1营中挑选出来的。 该卫队的官兵大部分来自萨达姆总统的老家提克里特县,全部都是逊尼派教徒和阿拉伯复兴社会党的党员,许多骨干成员是萨达姆总统的亲信或亲戚。伊拉克共和国卫队官兵的待遇比正规军高,他们享有特殊奖金和政府补贴的住房。 编辑本段部队瓦解美国在二次开战前,大量地贿赂、收买伊拉克共和国卫队的所有重要将领,包括巴格达的卫戍司令。使得早已人心涣散的伊拉克号称30万人的军队,瞬间土崩瓦解。因此美军可以说是兵不血刃的占领了伊拉克。并且共和国卫队的战斗力本来就有吹嘘的成分,伊拉克经历了8年的两伊战争,又经历了第一次海湾战争的打击,实力已经远不如前,根本没有所谓的30万精锐部队,美国实际上只用了一个营的先头部队就控制了巴格达。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可供参考。这种说法认为:在美国靠近首都巴格达以后,萨达姆宣布解散共和国卫队,采用“化整为零”的打算,把部队分散到平民间,这样以来一可以保证部队的战斗力,二可以与美国长期做斗争方便东山在起。因此美国在进入巴格达以后并没有遇到什么抵抗活动,但是在布什宣布伊拉克战争结束后,不断遭到散落的共和国卫队的攻击。但是这种说法不被大多数人采纳。
❷ 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的战争,为什么会打了八年之久
伊拉克和伊朗之间的战争之所以会打八年之久,其实就是由于两国之间存在领土上的纠纷,再加上是由于伊斯兰革命使得很多国家引起恐慌导致的。这场战争被很多人称为两伊战争,原因就是由于伊斯兰革命造成的,那个时候伊朗人民已经非常的民族了,他们认为伊朗不应该要成为西方一些人的阿穆尔偶,而且他们的文化不能被西方给同化掉,所以就爆发了革命再革命成功之后,你嘎拉伯国家都陷入了一支行恐慌之中,他们每天都坐立不安,就是由于革命成功之后对其构成了威胁,所以萨达姆就趁他们的根基不怎么稳,突袭般的发起了进攻,想要让霍梅尼下台,但是这场战役没想到一打就是八年之久,接下来就给大家好好的讲解这其中的事情。对这些事情你要是有什么好的想法,欢迎写在评论下方,我们一起讨论吧。
❸ 伊朗为什么要和美国打仗
何不了他。其实伊朗和美国本来毫无利害关系,但1979年伊朗爆发了一次大革命,赶走了亲美的巴列维国王,美伊关系慢慢恶化,发展至今成为势不两立的冤家。
弱小的伊朗为何敢抗衡强大的美国,地形是重要的原因。伊朗大部分坐落在高原上,四面群山环绕,临近海洋,从地图上看去就像一座天然的军事堡垒,易守难攻。他对外扩张很吃力,但别人也不会轻松地征服他。亚洲大陆上有一条巨大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这条山系在伊朗边疆上分叉成两个山脉,一个是厄尔布尔士山脉,一个是扎格罗斯山脉。这两个山脉又有许多小山系,层层叠叠像几道锁链一样围住了伊朗。举个例子,有点类似于我们国家的巴蜀地区,不同的是巴蜀中间是盆地,而伊朗是高原。这样的地形,用再先进的武器攻击也会很吃力吧。想想美国当年是怎么在38线以北败的,山地起了很大的作用。美国人决不允许自己再一次地深陷入朝鲜战争越南战争的泥潭。伊朗革命卫队等武装力量总人数在50万左右,依托有利地形打游击战还是绰绰有余的。
想要做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并不容易,那是需要实力的。如果没有实力,还要独立自主的话,那就会被现有的国际秩序领导者打压。国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前提是如果这个国家还想在这个地球上混的话。还有一种情况,那就是我不参加现有国际秩序,我就不听你的,那么你只能自己和自己玩。而伊朗就属于想要独立自主,但是还想在国际秩序中生存的国家,那么美国对伊朗的打压就是一件非常正常的事情。先要加入国际社会,但是美国不认可,那么只能够投靠愤怒的美国对头俄罗斯了。
俄罗斯同样是一个不被欢迎的国际参与者,俄罗斯有实力去独立自主的发展,但是他的存在让国际秩序的领导者美国及西方都有些忌惮。既然美国当领导,那么对于可能威胁到他领导地位或是威胁到他的国家,那是会毫不客气的。在美苏争霸的几十年,双方互有胜负,但是最终苏联落败了。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衣钵,一直不遗余力的对美国及西方示好,但是他没看清楚美国及西方同俄罗斯之间关系的本质。美国需要的不是平等的合作伙伴,而是不能够威胁到他的小弟或者奴才。俄罗斯会成为这两个之间的哪一个?无论哪一个俄罗斯都不会愿意,那么就只能打压你了,因为你的军事能力还在,不阉割你的军事能力,美国和西方怎么放心。
❹ 美国和伊朗对峙40年,年年说打就是不动真格,为什么这才是美国聪明之处
美国是名副其实的世界霸主,他们从二战之后,就从未停止过对外战争,就连联合国,都无法阻止美国这一行为,美国每年都会花费大量的军费,打造出一支,世界上最强的军队,有了拳头就有了话语权。
美国为了能在中东更好地获取利益,伊朗能很好地转移注意力,他们算是穆斯林的一个异类,内部之间争斗不断,说白了美国就是为了利益,不然以两国之间的矛盾,他们早就出手了。
❺ 伊朗和伊拉克矛盾由来已久,持续8年的两伊战争为何会爆发
第2次世界大战之后,当今世界一共发生过两场持续数年之久的高烈度战争,这两场战争分别是发生在东南亚的越南战争和发生在中东地区的两伊战争。而且十分有趣的是,这两场战争的直接参与者,伊拉克和越南都先后以“世界第三大军事强国”自称。
两伊战争
在这种情况和心态之下,最终愈演愈烈的两伊边境冲突演变成两国之间的全面战争。1980年9月17日,随着伊拉克总统萨达姆宣布废除两国边界划分的《阿尔及尔协议》,收回阿拉伯和全部主权,同时,命令对伊朗军事目标发动威慑性打击,挥师进入伊朗领土,两国之间的持续8年之久的战争全面爆发。
❻ 以色列 伊朗为什么打仗
虽然以色列空袭过几次伊朗在叙利亚境内的军事基地,伊朗也向以色列占领的戈兰高地发射了20枚导弹回击,但是这远谈不上两国开战。两国在历史上还是亲密的盟友,发展到如今这个地步是由多方面原因导致的第一、美国的因素。在伊朗伊斯兰革命以前,美国同以色列和伊朗都是盟友关系,以色列在当时还援助国伊朗发展导弹技术。伊斯兰革命以后,美伊交恶,以色列跟伊朗关系也同样交恶。第二、伊朗在中东地区的扩张令以色列感到恐慌。近几年,随着对伊朗制裁的取消,伊朗石油产量从被制裁时期的100多万桶/天,恢复到400万桶/天,伊朗经济实力大增。
目前,两国在叙利亚境内的冲突并不能算是战争,伊朗不想把事情搞大,所以针对以色列的数次挑衅,只是发射20枚导弹回应,表明自己的态度,伊朗也是有底线的。而以色列呢,就要通过挑衅激怒伊朗,一旦伊朗发动大规模回击,那么就有可能引发战争,美以现在就等着伊朗钻入圈套。
❼ 伊朗,伊拉克都是穆斯林国家,为什么还打根源是什么
两伊战争,又称第一次海湾战争或第一次波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直至1988年8月20日结束。
战争起因
战争的起因是由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Shatt al-Arab水道。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 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
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Shatt al Arab 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
战争进程
伊拉克在从苏联获得了很大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则提供了经济援助。 另外,美国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自1985年起,美国在出售给伊拉克武器的同时也出售给伊朗。这引发了后来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
这场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战争双方都常常使用类似于一战中的人海战术攻击。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剂在内的化学武器。尽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战争和使用化学武器, 国际社会对其并没有施加太大的压力。
1982年6月,伊朗发动的一系列反攻夺回了伊拉克在战争初期占领的土地。伊拉克鉴于可能被彻底打败,向伊朗提出休战的建议。此时,伊朗试图打垮伊拉克政权,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这样导致战争又进行了六年。
在此期间,西方海军力量介入该地区,试图保护海湾航道畅通。由此导致伊朗导弹攻击美国斯塔克号护卫舰;以及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击落伊朗民航客机,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丧生。
战后
战争使两个国家都受到惨重损失,经济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骤降,死伤人数以百万计。伊拉克因此也背负了大量的债务,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即达140亿美元。这也是后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情况。
这场战争是二战以后伤亡最大的战争之一,仅次于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具体伤亡数字有很多说法,一般认为死亡人数为一百万人左右。
伊拉克军队由战前的24万人发展到战后的120万人。
❽ 伊朗现在有核武器吗美国为什么要不断遏制连年发动战争
伊朗现在肯定是没有核武器的,至少没有过核武器的试爆,因为核武器的试爆别国的地震局可以轻易的探测到,是瞒不住的。。
但是伊朗有没有在进行核武器的研究就不知道了。。。美国说他们有,也是对伊朗进行制裁的缘由。但是伊朗自己不承认,强调核的研究是用于核电站等和平目的的。。
美国遏制伊朗,是因为伊朗现在的政府是明确的反美反以的政府,和美国的利益相违背。而且伊朗同样也是产油国,伊朗敌对的态度使得美国不可能介入伊朗石油市场。
❾ 导致伊朗战争的起因是什么
俄国——伊朗战争指俄国同伊朗争夺外高加索和里海沿岸统治权的战争。战争是由于伊朗封建主企图侵略19世纪初归属俄国的格鲁吉亚和外高加索其他地区而引起的。
外高加索诸小王国和汗国因内讧造成在政治上软弱无力,伊朗和土耳其在英法两国的唆使下,企图乘机兼并整个外高加索。外高加索人民在反对伊朗和土耳其封建军事扩张的斗争中,多次请求俄国给予援助,并不止一次地提出要归属俄国。1801年,东格鲁吉亚自愿归属俄国,明格列里亚公国、伊美列丁王国和古里亚公国也先后得到俄国的保护。
俄国——伊朗战争军事行动的起因是,俄国拒绝接受伊朗于1804年5月23日提出的要求俄军撤离外高加索的最后通牒。
1804年6月,集结在埃里温地区的伊军主力在王储阿拔斯?米尔扎统率下,为夺取梯弗里斯展开了军事行动。俄军出动迎击。6月22日,图奇科夫部队在古姆拉附近击溃伊军一部,7月2~3日,高加索俄军总司令齐齐阿诺夫将军统率的俄军主力在埃奇米阿津修道院围墙附近战胜了阿拔斯?米尔扎军队。1805年,卡拉巴赫、希尔凡和舍基等汗国,以及舒拉格利苏丹国自愿归属俄国。同年,俄军对巴库和腊什特进行了一次海上远征,但未能取得战果。1806年夏,俄军击退了入侵卡拉巴赫的2万伊军,占领了努哈、杰尔宾特、巴库和其他一些居民点。
英法两国支持伊朗。1807年5月签订了伊朗法国同盟条约,随后又签订了旨在反对俄国的英国伊朗条约。俄伊战争曾有过几次较长时间的停息,并由于在此期间俄国同土耳其战争、同瑞典战争和进行卫国战争,而使俄伊战争对俄国不利。伊朗政府得知拿破仑进攻俄国后,于1812年8月初中断与俄国政府的和平谈判。阿拔斯?米尔扎的军队侵入塔雷什汗国,8月21日侵占连科兰要塞。1812年10月,为了打击俄军,阿拔斯?米尔扎的8万军队集结在阿拉斯河的阿斯兰社兹徒涉场附近。但是,科特利亚列夫斯基上校指挥的一支俄军前出到伊军后方,出其不意地击溃了伊军,并继续扩大战果,于1813年1月13日强占了连科兰。10月24日,伊朗被迫签订古利斯坦和约。根据和约,伊朗承认塔吉斯坦、北阿塞拜疆和格鲁吉亚归属俄国。在战争中,外高加索非正规军事组织和外高加索居民积极援助了俄军。
俄国伊朗战争伊朗政府并未放弃其对外高加索的侵略企图。由于东方危机的产生,出现了对伊朗有利的国际形势,沙赫企图乘机采取报复行动。他在英国人的帮助下改编了部队,英国人向它提供武器和派遣教官。土耳其苏丹也支持沙赫,旨在分散俄国对巴尔干事件的注意力。英国企图将俄国逐出近东,因而支持伊朗与俄国交战,并把1814年11月25日签订的旨在反对俄国和阿富汗的奴役性的德黑兰条约强加给伊朗。按照英国的计划,外高加索和中高加索应由俄国转归伊朗,并置于英国的势力范围之下。俄国政府力图避免战争,当准备割让出部分领土时,开始与伊朗进行谈判。但1826年夏,在以阿拔斯?米尔扎为首的沙赫宫廷中有狂热思想的黩武集团的影响下,伊军不经宣战即侵入卡拉巴赫汗国和塔雷什汗国,其中部分伊军推进到巴库和库巴,并指望当地居民举行起义反对俄国。但是,当地居民没有支持已投靠伊朗的封建主。俄军总司令叶尔莫洛夫将军遂能用不多的兵力抗击敌人。东亚美尼亚和北阿塞拜疆的居民给俄军以援助,他们组成了各为1.2万人的骑兵民团和步兵民团,东格鲁吉亚也派出了2000人的骑兵民团。1826年7月,伊军包围舒沙要塞,俄国卫戍部队顽强坚守了48天,从而使俄军马达托夫将军的部队于9月15日在沙姆霍尔战役中击溃了伊军。1827年10月13日,俄军在已任俄军总司令的帕斯科维奇将军的统率下,迅猛地夺取了埃里温要塞。1826~1827年间,俄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占领了许多城市和要塞,如纳希切万、阿巴萨巴德、梅连德、大不里士、乌尔米亚和阿尔杰比利。沙赫政府开始求和。谈判结果,双方于2月22日在土库曼查伊镇签订土库曼查伊和约,根据和约,埃里温汗国和纳希切万汗国归属俄国。
俄国在俄伊战争中的胜利使外高加索人民和塔吉斯坦人民免遭伊朗侵略者的蹂躏和屠杀,使英法两国的侵略企图化为泡影,也使格鲁吉亚、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和塔吉斯坦各族人民得到了民族发展的机会。
在1804~1813年和1826~1828年的俄伊战争中,俄军在数量上较之伊军并不占优势,但伊军战斗素质不强,军事组织不完善,以及技术装备落后,所以尽管有英法两国的援助,仍然战败。俄军的胜利也是由于得到了外高加索人民的大力支援。在战术方面,俄军采用疏开战斗队形和纵队与射手散开队形协同行动的战法具有很大意义。战斗的胜利在很大程度上还由于俄军善于在山林地区使用炮兵和使用得到炮兵加强的独立步骑兵部队。俄军经常以防守山隘和山道的要塞为依托。在俄伊战争中,俄国非正规骑兵也起了重要作用,他们主要部署在步兵两翼和用来追击溃逃之敌。俄军在山区、山林地区和半沙漠地区展开战斗行动所积累的经验,在19世纪30~40年代的俄军条令中有所反映。
❿ 伊朗和伊拉克为什么发生战争
伊朗-伊拉克战争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宗教纠纷(伊斯兰教分什叶派和逊尼派),二是领土纠纷,三是由宗教纠纷和领土争端引起的民族矛盾,其中还夹杂着双方领导人个人的决策
1980年9月16日,萨达姆与幕僚们针对伊朗与伊拉克的边境问题举行了一次高层会议。会议上,他们决定一周后将向伊朗全面开战。
而就在此前一周,为试探伊朗的反应,萨达姆的军队占领了伊朗边境的两个小村庄。伊朗当局的沉默态度使萨达姆大吃一惊,也更坚定了其出兵伊朗的决心。因为,伊朗的“无反应”正是霍梅尼虚弱的表现。萨达姆相信,霍梅尼政权对前国王军队的“大清洗”正严重侵蚀伊朗军队的战斗力,而霍梅尼本人也正在丧失对伊朗军队的动员能力。只要在这“腐朽的门上”踹上一脚,伊朗必将崩溃,这正是复兴阿拉伯的良机。
1981年,萨达姆和伊拉克军队领导人视察两伊战争前线的伊拉克防空设施。
而此时的伊朗也没有做好准备。伊朗情报机构1980年的报告中这样记载着,“伊朗当前没有能力去进攻伊拉克,亦没有能力抵御伊拉克的大规模入侵。”尽管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区的大规模军事集结引起了伊朗方面的注意,但是伊朗仍不相信伊拉克会在这个时候发动战争。
霍梅尼相当乐观。伊斯兰革命在伊朗的成功鼓舞了他,并给了他继续“革命”的勇气。最为重要的是,伊朗军队经过巴列维国王全盘美式的训练,仅从数字上也看是海湾地区最强的军事力量。萨达姆之流不值一惧。对于萨达姆方面,两伊战争其实在1980年9月4日就已经开始了,因为伊朗先动手炮击了两伊边境中部地区的村庄。
然而,历史终将铭记1980年9月22日这一天。因为这一天,萨达姆军队从南、北、中,三个方向发动了对伊朗全方位的军事行动。
许多学者,特别是西方学者,将两伊战争归咎于伊斯兰革命后,霍梅尼输出革命的愿望,或是萨达姆的个人野心,亦或是中东宗派分歧的使然,亦或是中东地缘政治的必然。
细究极恐,这场展现在世人面前长达八年的战争,实是在为西方的殖民历史善后。西方殖民者所留下的遗毒,至今仍在中东发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