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怎么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

怎么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

发布时间:2022-07-01 14:01:51

① 伊朗外长向美国提出了最终条件,伊核危机究竟该如何解决

伊朗的核危机只能伊朗自己来解决。事实上,对于伊朗的核危机来说,美国占据很大的话,以前美国多次想要和伊朗进行核谈判,但是伊朗都拒绝和美国进行谈判,在2015年的核协议中。美国规定了伊朗,在浓缩铀的限度,会在以后的协议。


对于伊朗来说,要解决伊朗核问题,必须要遵守此前和美国制定的核协议和制定新的情况下,才能解决伊朗的核问题,对于美国来说,对伊朗的制裁的措施要制定合适的措施,防止伊朗打击报复。伊朗向美国提出的条件,美国或许会满足伊朗提出条件,或许这样伊朗才能遵守核协议。

② 伊朗核问题,中国的态度

伊朗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同时也应承担相应的防扩散义务。为此中国希望伊朗加强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履行相关决议,在执行附加议定书,澄清未决问题等方面采取积极措施,以恢复国际社会对其核计划和平性质的信心。不久前伊朗与土耳其和巴西签署的核燃料交换协议,中方希望这一协议有助于推进通过对话与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的进程。中国将继续致力于劝和促谈,推动通过对话和谈判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审议朝核问题时发言,中方重申了中国政府“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反对核扩散”的一贯立场,并指出:六方会谈是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和东北亚长治久安的有效途径。在当前朝鲜半岛形势复杂敏感时期,各方更应保持冷静克制,无论形势如何变化,都应着眼大局,继续推进六方会谈进程。

③ 伊朗核问题,中国态度如何

2010年6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重申,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新决议,反映的是国际社会对通过对话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期待,并不意味着外交努力的终结。 2010年6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就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伊朗核问题新决议表示,中方始终认为,通过对话、谈判等外交手段,找到能够满足各方关切的方案,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正确途径。

④ 急求 中国对朝鲜 伊朗核问题的态度

伊朗核问题---中国政府的立场
2010年
2010年6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重申,联合国安理会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新决议,反映的是国际社会对通过对话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期待,并不意味着外交努力的终结。 2010年6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就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关于伊朗核问题新决议表示,中方始终认为,通过对话、谈判等外交手段,找到能够满足各方关切的方案,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正确途径。 2010年6月3日,对于美国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的针对伊朗核问题的决议草案,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安理会采取的任何行动都不应该惩罚伊朗人民,不应该影响伊朗人民的正常生活。 2010年6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表示,希望伊朗进一步加强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尽早解决未决问题。 2010年5月25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中方始终认为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伊核问题是最佳的途径。 2010年5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表示,中方重视并欢迎巴西、土耳其和伊朗就德黑兰研究堆燃料供应问题签署的协议。 2010年5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表示,中方一贯认为,对话与谈判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最佳途径。 2010年4月28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中方认为对话与谈判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 2010年4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中方以建设性态度参加了伊朗核问题有关讨论。 2010年4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中方始终认为对话与谈判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最佳途径。 2010年4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中方认为制裁和施压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伊朗核问题,中方支持双轨战略,始终认为对话与谈判是妥善解决伊核问题的最佳途径。 2010年4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说,美、俄、中、法、英、德六国本周将在纽约举行伊朗核问题磋商,讨论寻求外交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办法,以及各方提出的各种建议。“我们始终认为,对话和谈判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最佳途径,我们也希望各方都为达到这个目标共同做出最大努力。”姜瑜说。 2010年4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中方希望有关各方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加大外交努力,采取更加务实和积极的做法,继续寻求妥善解决伊核问题的办法。 2010年4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例行记者会上重申,中方将继续致力于伊核问题和平解决。= 2010年3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重申,在当前形势下,希望有关各方能够充分显示灵活,做出进一步实质性努力,朝着通过外交手段,妥善、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方向迈进。 2010年3月25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重申,中方认为通过外交手段,以和平谈判方式来解决伊朗核问题,效果最好。 2010年3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当前有关各方还是应该加大外交努力,为了伊朗核问题的长期、全面、妥善解决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2010年3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谈到伊朗核问题时表示,中方对此问题表示关切,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我们对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完整性、权威性,对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所面临的形势和挑战以及对当前形势进一步升级表示关切。另外一方面,我们也对由此对地区和平与稳定所带来的影响表示关切。 2010年3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希望在目前形势下,有关各方能够做出建设性努力,推动通过对话、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 2010年3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对话磋商仍然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最佳选择。 2010年3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重申,中国主张通过对话和谈判解决伊核问题,并将继续致力于劝和促谈。 2010年3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伊朗核问题依然存在外交空间,有关各方应加大外交努力。 2010年2月25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关于伊核问题,中方认为外交努力尚未穷尽,对话谈判仍有空间。 2010年2月23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希望伊朗能够就有关问题和国际原子能机构保持合作。 2010年2月11日,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表示,中国在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有效性上的立场是严肃的。中方希望关于伊朗核问题的谈判能够早日恢复,并将继续为此作出努力。 2010年2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说,中方希望并支持有关各方尽早就国际原子能机构提出的德黑兰研究用核反应堆燃料供应协议草案达成一致,这将有利于推动伊朗核问题的妥善解决。 2010年2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表示,中方希望并且支持有关各方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继续就德黑兰研究用核反应堆核燃料供应的问题保持磋商,争取尽快达成一致。 2010年2月2日,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表示,当前外交努力仍有空间,当务之急是有关各方从大局和长远出发,采取灵活、务实和主动的做法,推动对话与谈判进程取得新的进展。 2010年1月26日,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表示,伊朗核问题有关各方的外交努力仍然有空间,外交谈判是解决伊核问题的最佳途径。 2010年1月19日,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认为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当务之急,还是有关各方从大局和长远出发,加大外交努力,采取更加务实的政策,推动对话和谈判取得进展。 2010年1月15日,外交部长杨洁篪说,有关各方应加强接触,通过外交谈判寻求伊朗核问题的和平解决。 2010年1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在当前情况下,希望有关各方进一步加大外交努力,维护并且推动对话的进程,积极寻求全面、长期、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办法。 2010年1月7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中方希望伊朗核问题各方通过外交途径妥善解决有关问题。 2010年1月5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伊朗核问题目前仍有外交努力空间,希望各方加大外交努力,推动尽快复谈。
2009年
2009年12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说,中方认为在伊朗核问题上,当务之急是各方应继续加大外交努力,坚持谈判轨道,制裁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09年12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希望伊朗能够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推动对话、协商进程,使伊朗核问题能够早日妥善解决。 2009年12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呼吁有关各方继续加大外交努力,寻求伊朗核问题全面、长期和妥善的解决办法。 2009年10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已经就德黑兰研究用核反应堆燃料的供应问题提出了协议草案,我们希望有关各方能够尽快通过协商就这个问题达成一致。 2009年10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马朝旭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注意到伊朗核燃料问题磋商取得了一些进展,中方对日内瓦会晤达成的共识正在逐步得到落实表示欢迎。 2009年10月1日,参加在日内瓦举行的六国及欧盟代表同伊朗首席核谈判代表贾利利会晤的中国外交部军控司司长成竞业说,中方将一如既往致力于劝和促谈,愿与国际社会一道,继续为促进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 2009年9月29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希望伊朗核问题日内瓦会议取得积极进展。 2009年9月24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制裁施压不利于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外交努力。“希望有关各方抓住当前有利时机,加大外交努力,推动即将举行的六国及欧盟与伊朗的会晤取得积极成果。” 2009年9月15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有关各方应抓住当前有利时机,推动伊朗与六国会晤取得积极成果,重启对话与谈判进程。 2009年9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例行记者会上答问时表示,中方已收到伊朗方面提交的伊核问题一揽子建议,正在认真研究。“中方认为,当前形势下,有关各方应加大外交努力,尽快谈起来,通过谈判寻求全面、长期、妥善解决伊核问题的办法。” 2009年9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答记者问时表示,制裁和施压无助于伊朗核问题的解决,也不利于复谈的外交努力。 2009年8月11日,中国中东问题特使吴思科表示,中国反对伊朗生产和拥有核武器,积极推动通过谈判对话方式解决伊朗核问题。 2009年6月15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公使衔参赞腊翊凡在安理会会议上表示,中国主张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 2009年4月9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记者会上表示,中国乐见美伊改善关系,支持通过对话和谈判寻求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努力。 2009年2月4日,中、美、俄、英、法、德六国外交部政治总司长会议在德国威斯巴登举行,讨论伊朗核问题。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刘结一出席会议。在会议上,刘结一表示,六国应坚持通过外交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抓住当前机遇,加大外交努力,体现灵活,发挥创造性,寻求全面、长期、妥善解决伊核问题的办法。
2008年
2008年11月27日,中国常驻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唐国强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审议伊朗核问题时强调,中国主张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伊核问题。 2008年9月16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表示,中方希望有关各方能够加大外交努力,维持对话谈判的进程,寻求伊核问题全面、持久、妥善的解决。 2008年7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会上宣布:中国外交部部长助理刘结一将于7月19日与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五国政治总司长一道,参加欧盟高级代表索拉纳与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贾利利在日内瓦举行的会晤。刘建超说,中方一贯主张通过外交谈判和和平方式解决核问题,也希望有关各方抓住当前时机,加大努力,特别是要体现灵活,尽早启动对话和谈判,从而长期、全面、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 2008年6月12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说,中方希望有关各方加大外交努力,显示灵活,推动早日实现复谈,以寻求全面、长期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妥善办法。 2008年5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在伊朗核问题上,中方一贯支持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主张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以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中方认为这符合各方利益。中方也认为,伊朗作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约国,一方面享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同时也应该履行相应的国际义务。中方一贯致力于劝和促谈,并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在当前形势下,中方和有关其他方面都一致认为应进一步加大外交努力,推动尽早启动谈判,来寻找全面、长期解决伊核问题的妥善办法。 2008年4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就报道称中国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伊朗核武情报答问时说,有关报道的说法完全是无中生有,别有用心。 2008年3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此间就安理会关于伊朗核问题通过1803号决议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中方希望安理会及国际原子能机构相关决议得到认真、全面执行。 2008年3月3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表示,安理会就伊朗核问题通过新决议的目的不是惩罚伊朗,而是为了推动激活新一轮外交努力。 2008年2月25日,外交部部长助理何亚非在中、美、俄、英、法、德六国外交部政治总司长会议上表示,中方坚持通过外交谈判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有关各方应加大外交努力,运用创造性思维,寻求全面、长期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妥善办法。联合国安理会的行动应有助于实现上述目标。 2008年1月22日,外交部长杨洁篪在柏林表示,中方一贯致力于劝和促谈,愿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为妥善解决伊核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 2008年1月17日,中国外交部长杨洁篪在北京与伊朗总统特使、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秘书贾利利举行会谈。杨洁篪说,中方在伊核问题上的立场是明确的。中方一贯主张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这一问题,支持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并为此做出了不懈努力。当前,伊核问题处于关键时期,希望包括伊朗在内的有关各方共同努力,尽快重启谈判,推动全面妥善解决伊核问题。 2008年1月17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中方在伊朗核问题上的立场是一贯的。“我们的基本出发点是支持维护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维护中东地区和平稳定,主张通过外交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伊朗核问题。”姜瑜表示,希望伊方能够遵守联合国安理会有关决议,继续展现灵活,与国际社会充分合作。同时也希望国际社会能够加大外交努力,打破僵局,尽早实现复谈,共同寻求伊朗核问题全面、持久和妥善解决。 2008年1月10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对话和谈判是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最佳出路。
2007年
2007年12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愿同其他有关各方共同努力,加强沟通和磋商,为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继续做出建设性努力。 2007年12月4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说,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符合包括中美双方在内的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希望有关各方继续致力于通过外交努力,为重启谈判创造条件,保持对话进程。中方将继续与包括美方在内的其他有关各方保持沟通协调,以建设性的态度参与有关的讨论,为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2007年11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希望伊朗方面履行安理会有关决议,继续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加强合作,尽快全面解决未决问题。 他表示,中方一贯致力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一直以自己的方式努力劝和促谈,推动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伊核问题。中方积极而负责地参与安理会有关决议的磋商,并严格履行有关决议。中方为妥善解决伊核问题所作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 2007年11月13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在德黑兰总统府会见了外交部长杨洁篪。杨洁篪说,中方认为伊方拥有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赞赏伊方多次表示无意发展核武器,并开展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中方同时主张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支持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伊核问题,并希望伊方加强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与欧盟方面的接触能取得进展。中方还希望各方显示灵活,为推动伊核问题的和平解决作出努力。 2007年11月8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回答关于伊朗核问题的提问时说,我们对有关事态发展表示关注,也要求伊朗方面能够积极回应和重视国际社会的关切和呼声,能够采取克制,并且在对话和接触方面能够表现出灵活的态度。 2007年11月6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表示,美国国防部长盖茨访华期间与中方就伊朗核问题交换了意见,中方愿同有关各方保持磋商和协调,推动伊核问题朝着和平解决的方向发展。 2007年11月1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在例行记者会上说,关于伊朗的核问题,中国主张要维护现行的国际不扩散体系,主张通过外交谈判,以和平方式解决伊朗核问题。他表示,中方支持伊朗方面同国际原子能机构进一步加强沟通和磋商,中方也支持伊朗同欧盟就伊朗核问题进行接触,推动伊朗核问题朝着和平解决的方向发展。 2007年10月30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回答记者关于以色列外长利夫尼日尔爾前表示希望中国能支持对伊朗实施新制裁一事的提问时表示,中方一贯主张在国际关系中不应动辄使用制裁,通过外交谈判解决伊朗核问题是最佳选择。 2007年9月18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例行记者会上说,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是最佳选择,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她表示,中方历来主张国与国之间相互尊重,通过对话协商增进互信,缩小分歧。 2007年9月14日,外交部长杨洁篪与来访的伊朗政府特使、内政部长普尔-穆罕默迪举行会谈。杨洁篪说,中方支持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反对核武器扩散,主张通过谈判和平解决伊核问题。中方对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就解决未决问题达成谅解给予积极评价,希望伊方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全面、充分合作,尽快取得积极成果。中方愿为推动伊核问题和平解决继续作出努力。 2007年9月13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在例行记者会上说,希望有关各方保持克制、耐心,寻求全面、长期、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 2007年9月12日,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办事处及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唐国强大使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上就伊朗核问题阐述中方立场,强调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伊核问题是最佳选择,符合各方利益。 2007年6月13日,中国常驻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唐国强在出席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时就伊朗核问题阐明了中方立场。他说,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伊核问题是最佳选择。这有助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机制的权威性和有效性,有助于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符合各方的共同利益,而制裁和施压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007年5月31日,外交部发言人姜瑜:中方希望伊朗和欧盟的新一轮会晤能够取得积极成果。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是最佳选择,也符合国际社会的共同利益。中方希望伊欧会晤能取得积极成果,以便早日恢复正式谈判,通过谈判寻求全面、长期、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 2007年3月24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王光亚在安理会就伊朗核问题通过新决议后表示,中国主张继续通过政治和外交努力,以谈判方式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联合国安理会当天下午通过第1747号决议,加大了对伊朗核和导弹计划相关领域的制裁。王光亚在表决后发言说,中方尊重并承认伊朗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但也对伊方迄今未能积极回应国际原子能机构和安理会的要求感到失望。王光亚强调,制裁和施压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外交谈判仍是最佳选择,也是国际社会普遍共识。解决伊核问题需要全方位的、特别是安理会之外的外交努力。中方呼吁有关各方本着高度负责和建设性的态度,保持冷静和克制,避免采取任何可能导致局势恶化或升级的举动。 2007年3月20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表示,有关伊朗核问题的磋商和行动应该有助于配合国际上解决这一问题的外交努力。中方高度关注伊朗核问题,一贯主张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反对核武器的扩散,防止中东地区出现新的动荡。中方希望通过政治和外交努力,以谈判方式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 2007年3月7日,中国常驻维也纳联合国代表唐国强大使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上强调,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是最佳选择,国际社会应为此继续努力,当务之急是尽快恢复谈判。他认为巴拉迪不久前提出的伊暂停铀浓缩活动、安理会同时暂停对伊制裁的“双暂停”建议是个好思路,值得各方重视并认真考虑。......中方将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地区和平与稳定大局出发,继续为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伊核问题发挥建设性作用。 2007年2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重申,中方一贯主张通过外交谈判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秦刚说,制裁不是目的,安理会采取的任何举措都应有助于通过谈判和平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
2006年
2006年4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中方认为国际社会的努力包括联合国安理会的介入,应该是有助于加强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权威性和有效性的,应该是有助于通过谈判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的。 2006年3月14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在例行记者会上完整地阐述中国政府对伊朗核问题的立场。在伊朗核问题上,中国与国际社会绝大多数成员国有着共同目标,我们都支持维护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反对核武器扩散;都不希望中东地区出现新的动荡,主张通过外交和谈判方式早日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 2006年2月21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表示,中方支持俄罗斯和伊朗就伊朗核问题进行谈判,也希望伊方恢复暂停所有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为通过谈判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创造条件。
2005年
2005年11月22日,外交部发言人刘建超表示,中国支持伊朗同欧盟三国通过对话和谈判寻求长期解决伊朗核问题的方案。关于伊朗核问题,中方一贯主张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尽早妥善解决。 2005年9月27日,外交部发言人秦刚表示,中国历来主张通过外交谈判,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尽早妥善解决伊朗核问题。中国支持伊朗和欧盟通过谈判寻求长期解决方案,这有利于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有利于维护国际核不扩散机制,也符合各方根本利益。 2005年2月3日,外交部发言人孔泉在例行记者会上答记者问时说,中国政府一直主张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分歧应该通过对话来解决,应该遵守《联合国宪章》和国际关系准则。就伊朗核问题来说,中方主张该问题能够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妥善解决

⑤ 中国在伊核问题上的立场干条

1、外交人士:坚定支持在联合国框架内,对于伊朗核设施进行检查。确保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2、军事战略家:希望伊朗问题能够吸引美国亚太战略的大半精力,减轻美国为首的围堵中国和平崛起的政策。同时希望消耗美国一定的战略储备,技术储备,可以在美国打台湾牌,朝鲜牌的时候有一张伊朗牌可以抗衡。
3、外经贸人员:希望保持和稳定,中东的劳务市场和商品出口。中东和平有利于中国石油进口渠道畅通以及外贸出口的优势。
4、普通民众:受到舆论影响较大,部分人士希望美在伊朗有挫折有损失,以抵消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干涉主义。
5、知识分子:(这个暂且不说)
以上资料来源杭州图书馆,希望有助于你的问题研究。

⑥ 伊朗核问题

伊朗为啥就不能拥有核武器?

在伊朗首都德黑兰北区,紧靠ALBORZ山脉的山丘地带,巨大的悬铃木遮掩着数十座精致的小别墅。与吵闹、脏乱的市区相比,此地空气清新,静谧,是为德黑兰的高尚住宅区。 云集于此的商贾巨富们早已习惯了令他们愤恨不已的现象:管理这个国家的宗教领袖和毛拉们渐次搬到了他们的隔壁,而且看样子会一直待下去。

前最高领袖霍梅尼是最早搬进来的人之一。他曾住在离涅瓦兰宫(NIAVARAN)仅几百米远的宅子里。随后,这个伊斯兰共和国的众多高官们也相继涌入。如今,哈梅内伊的继承人们也住在这儿,四周公园众多,警卫森严,就像一副盾牌,将他们与外界的现实和压力一概挡在门外。

此地的居住结构反映了伊朗的权力架构。随着行李搬运车的来来往往,伊朗政权构成的变化和权力的此消彼长便一览无余。譬如,伊朗前总统哈塔米去年八月离职,最近就把家从靠近萨达巴德宫(SADABAD)的地方搬到了更靠南的地区。对这位失败的改革者来说,搬家意味着另一种形式的“下台”。然后,新上台的总统、苦孩子出身的内贾德便搬进来了。

内贾德上台后,对内,依靠严厉治理腐败和节约行政开支两道“交叉火力”,巩固自己的政治基础;对外,则首先用类似“将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的狠话给全世界一个下马威,然后开启由国际原子能机构贴的核封条,与美欧几个大国针尖对麦芒,腰杆挺得极硬。“我们当然有发展核武器的权利。”内贾德代表的伊朗强硬派说。

如果作一下换位思考,伊朗的确有权拥有核武器。不错,它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签字国,根据该条约,它只有权利进行旨在和平目的的铀浓缩活动。但是全世界国家是不分大小、一律平等的,凭什么你美国、以色列可以有核武器,可以用它威慑控制别人,同时又以一纸条约禁止别人拥有核武器?凭什么你美国人可以在中东核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

事实上,尽管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一再声明“无意拥有核武器”,但这个雄心勃勃的伊斯兰共和国打心眼里是想要原子弹的。一旦拥有核武器,就将有助于它实现地区霸权,并打破中东现有的地缘战略和政治格局。 强权之路 不管美国人愿不愿承认,如今的伊朗早已不是所谓的“失败国家”。实际上,这个什叶派穆斯林治下的神权国家正在地区霸权之路上春风得意,步子走的很不错。这还不算它拥有和发展核武器的能力。

首先,伊朗是伊拉克战争中的真正赢家。伊朗人喜欢抱怨以色列的核威胁,但他们在中东地位的强大程度事实上已经超过了世界其他国家的预想。它最近在周边的阿拉伯邻居中赢得了相当大的影响力。甚至在英国人控制下的伊拉克南部,德黑兰的代理人也已经控制了警察部门和当地政府机构。

阿赫迈迪-内贾德先与叙利亚签了双边防务协议,然后在大马士革相继会见了黎巴嫩真主党、哈马斯和伊斯兰圣战者组织的头头脑脑。通过它支持和资助的黎巴嫩真主党,伊朗将其影响力扩展到了地中海沿岸。真主党在黎巴嫩议会拥有多席,直接影响着黎国政局。

最近,哈马斯在巴选举中的胜利也让伊朗和内贾德尝到了多年投资的甜头。早在1990年12月,哈马斯数名高官访问德黑兰后,这个由亚辛创立的抵抗组织突然开始收取异常慷慨的经济资助。尽管德黑兰每年为此花费数百万美元,但它却在与以色列一墙之隔的地方,拥有了一个牢靠的盟友。 拥有核武器将在实际意义上保证德黑兰的地区霸权。事实上,它已经在纳坦兹(NATANZ)、伊斯法罕(ISFAHAN)和其他地方的核设施中建造了必需的部件。而且,伊朗统治者们心里也很清楚,国际社会将对此毫无办法。西方人不得不承认,伊朗人甚至比朝鲜人更善于玩自己的游戏。他们今天揭去国际原子能机构盖的封条,明天就可以玩一个调和游戏。伊朗人会说,好吧,你美国和西方不跟我谈,我可以跟提出“在俄罗斯进行核浓缩”建议的俄罗斯人谈。“为什么不呢?我们又不会有什么损失。” 还有没有选择?

与此同时,西方正在重新考虑它的选择。军事打击听起来怪吓人的,但就目前来说并没有太大的可能性。实际上,英国外交大臣杰克·斯特劳(JACK STRAW)也不止一次地说,类似对伊朗核设施的军事打击是“难以想象”的。 目前只有联合国安理会可以对其进行经济制裁,但很可能会被咱们中国否决,因为中伊未来的一揽子能源合作高达1000亿美元。 现在,西方的专家甚至不能确信伊朗能在核武器之路上走多远。国际原子能机构掌门人巴拉迪博士不情愿地承认,他自己对伊朗人的核武器努力也是一筹莫展。

“我们不是上帝,毕竟人心隔肚皮啊。” 如今,所谓的欧洲三国(英国、法国和德国)已经输掉了第一轮,伊朗重新启动了核浓缩计划,于是它们便伙同美国人试图将这一争端由原子能机构移至联合国安理会框架内解决。但是,又能怎么样呢? 伊朗人已经清楚地表明了他们要做什么,怎么做。不但要将铀浓缩到“工业等级”,还要驱逐在伊朗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者。

现在看来,要外交解决这一冲突,最好的机会或许出现在俄罗斯的提议中。根据该提议,俄罗斯将向伊朗未来的核电站提供核燃料,并负责回收废弃的燃料棒。而伊朗政府作为回报,会放弃它的核浓缩计划。 上周,伊朗的首席核问题谈判代表访问了莫斯科,据说,其对俄罗斯这一提议的态度已经比伊朗政府之前的态度“通情达理”多了。同时,我们中国也对这一建议表示欢迎,德国外长根舍也认为这一方案“有道理”、“很现实”。 BUSH和BUSHEHR 美国人的心态充满矛盾。他们也希望有个折中的解决方案,但却对特工出身的普京总统充满警觉。

事实上,小布什早就指摘过普京,说他跟伊朗领导人“穿一条裤子”。比如,正在建设的、波斯湾附近的布施赫(BUSHEHR)核反应堆就出现了俄罗斯专家、工人的影子。俄罗斯人还帮助德黑兰发展现代空防系统,援助它的导弹研发工作,并将之布防在伊朗所有的核设施周围。 现在,俄罗斯反而对调停人的角色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在俄乌天然气之争让俄罗斯形象大跌之后,它正试图借助伊朗核危机来与美国和西方重新搞好关系。 但是,普京在“BUSH和BUSHEHR”之间左右为难。一边是轻易惹不得的西方反伊联合阵线,一边是俄罗斯在伊朗的经济和地缘战略利益。

很显然,伊朗在普京的地缘政治版图中至关重要。而且,随着莫斯科与德黑兰在石油、天然气和军火贸易等方面的经济联系愈发紧密之时,两国的裤子会“越穿越多”。据预计,未来俄伊的双边贸易额将会上升到200亿美元。 不管怎么说,这场危机的到来,还是为克里姆林宫预留了一个相对舒服的角色。一方面,西方需要俄罗斯帮忙解决这一问题;另一方面,危机的持续发展势将动荡全球市场,并引发油价上涨,而俄罗斯作为世界第二大原油出口国,从中捞的好处可想而知。

如今,内贾德在对以色列和美国多次口无遮拦地“狂批痛骂”之后,似乎想喘口气了。最近,伊朗原本计划举办的一场关于“种族灭绝大屠杀”是否真的存在的国际研讨会,也暂时搁置一边。 内贾德在德黑兰北区的别墅住的很舒服,但这位被西方讥为“暴发户”的新总统却跟他周围倾向西方的商贾巨富们没多少共同语言。“我们这是怎么啦?”一个富有的地毯商的妻子说,“世上没有人再同情伊朗了。一些人嘲笑我们,而另一些人则害怕的要命。” 但是,内贾德与住在该区的特权阶层居民们——包括IT经理人、医生、画廊业主、国有企业的高级经理人等等——有一点却是相同的,他们坚持认为,和平利用核能是他们的国家权利。事实上,内贾德的许多新邻居都把伊朗拥有核武器视作理所当然。他们会说,“我们当然有权拥有核武器。我们的三个邻居都有核武器,我们为什么不能有?” 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西方诸国将不得不眼看着伊朗爆出自己的蘑菇云,就像他们无奈地纵容以色列一样。

伊朗的核计划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其核技术大部分从与当时关系密切的美国及西方国家引进。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其核能项目陷于停滞状态。90年代初,伊朗开始与俄罗斯商谈恢复修建有关核电站问题,并与俄签署《和平利用核能协议》。
1980年与伊朗断交的美国对伊俄核合作十分不满,曾多次指责伊朗以“和平利用核能”为掩护秘密发展核武器,并一直对其采取“遏制”政策。“9·11”事件之后,美国将伊朗视为支持恐怖主义的国家和“邪恶轴心”国家之一。
2003年2月,伊朗宣布发现并提炼出铀后,其核计划立即遭到美国的“严重质疑”,并引起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同年9月12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10月底前公开核计划,以澄清其全部核活动,尽快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允许国际原子能机构对其进行更为严格的突击检查,终止提炼浓缩铀试验。
在法德英三国的斡旋下,伊朗于2003年12月18日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
为充分利用核能资源,伊朗自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其核能发展计划,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建立了一个核电站、6个核研究中心和5个铀处理设施。
目前,伊朗核计划已经发展到关键阶段,即核燃料循环系统建设阶段。这个系统建成后,便可为伊朗的核电站和研究机构提供燃料,同时也可以进一步提高浓缩铀的丰度,使伊朗能够获得武器级高浓缩铀。
有资料表明,伊朗已在其中部发现铀矿资源,并正在建设基于高速离心机技术的浓缩铀设施,为建成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做准备;伊朗南部布什尔核电站在俄罗斯的帮助下已经建成;伊朗还在建设重水反应堆,这将使伊朗能够更有效地从核废料中获取金属钚。根据美国和西方国家的情报,伊朗目前已经迈进了核门槛,但还未能获得制造核武器所需的武器级浓缩铀或钚。
伊朗前总统哈塔米2003年2月9日发表电视讲话时宣布,伊朗已在雅兹德地区发现铀矿并已成功提炼出铀,伊朗将开采铀矿并将建设铀转换和铀浓缩设施,以便建立一个完整的核燃料循环系统。
伊朗方面2003年10月透露,德黑兰核研究中心曾进行钚回收试验。国际原子能机构估计伊朗已经分离出100克的钚。

2004年9月21日,伊朗副总统兼原子能组织主席拉扎·阿加扎德说,伊朗已开始将37吨“铀黄饼”(即铀矿料)的一部分用于铀转化试验。
今年1月1日,伊朗宣布已经开发出用“混合澄分”法从铀矿石中提取铀浓缩所需要的“铀黄饼”的技术。该技术使伊朗朝自主建设核燃料循环系统迈进了一步。
铀浓缩是生产核燃料的关键环节。伊朗2003年10月中止了铀浓缩活动,2004年11月中止了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外围活动。但2005年8月,伊朗又重新启动作为铀浓缩准备阶段的铀转化活动。

“报告”与“提交”

决议在措辞上,采用“报告”安理会,没有采用“提交”安理会。这两个词性质迥异。

外交人士认为,“报告”安理会这一措辞是“软的一手”,仅说明伊朗核问题升级迈出了半步,显然留有回旋余地,旨在对伊朗保持压力,底牌仍然是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解决。若是“提交”安理会讨论,则表明伊朗核问题完全升级。

但伊朗此前多次表示,把伊朗核问题向安理会“报告”和把该问题“提交”到安理会,并没有什么区别。

安理会介入

与IAEA理事会会议通过的前9个相关决议相比,这个决议首次让安理会牵涉进来。这表明,在努力寻求外交手段解决伊朗核问题的同时,开始出现了“硬的一手”:安理会有可能介入。

美国驻IAEA大使舒尔特威胁说,伊朗正面临一个重大抉择:是合作还是对抗。

伊朗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面临继续坚持现有立场还是进行妥协的两难抉择。伊朗在未来一个月的行动,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围绕伊朗核问题的外交走向。

3月的关口

IAEA理事会将于3月初再次举行会议,听取总干事巴拉迪关于伊朗核问题及其有关决议的实施情况的报告,以决定下一步行动。因此,从现在到3月初的外交斡旋,将是伊朗核问题妥善解决的一个机遇期,同时也是一个关口。

会议决议要求伊朗停止恢复包括研发在内的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并与IAEA充分合作。换言之,伊朗必须把1月10日揭掉的核封条自己再贴上去,否则安理会虽目前不采取行动,3月份IAEA理事会会议就可能要求安理会采取行动。

关于以色列的插曲

在决议草案的谈判中,埃及希望在决议中加入“解决伊朗核问题有利于建立中东无核区”的条文。

这一条文针对的显然是被怀疑拥有核武器的美国盟友以色列,因此遭到美国强烈抵制。

经过磋商,美国最终同意将条文改为“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而不是“核武器”,使条文看起来不像是仅仅针对以色列的。

■各国反应

中国投赞成票

中国在IAEA理事会的表决中,投了赞成票。

中国代表团团长、中国常驻联合国维也纳办事处和其他国际组织代表吴海龙说,通过这个决议并不意味着伊朗核问题马上会提交安理会,而且决议并没有要求安理会马上采取行动。他希望本次会议的审议结果有助于缓解当前在伊朗核问题上出现的困难局面,也有助于各方寻求和增进解决该问题的共识。

美德表态强硬

美国国务卿赖斯、英国外交大臣斯特劳和德国外长施泰因迈尔,4日分别发表声明,对IAEA决定将伊朗核问题向安理会报告表示欢迎。但英、德表示,这并不意味着外交途径的结束。态度最强硬的是美国总统布什和德国总理默克尔。

默克尔4日将伊朗核计划比作纳粹早期的威胁,说在希特勒上台时,世界各国低估了纳粹的威胁。

布什4日发表声明说,伊朗核问题被提交安理会表明“国际社会决不允许伊朗政府研制核武器”。

俄印安抚伊朗

俄罗斯和印度投赞成票后,并未忘记安抚伊朗。

俄外交部发言人卡梅宁4日说,俄对IAEA决议感到满意,俄有关在俄境内建立俄伊铀浓缩联合企业的建议仍然有效。

俄国防部长伊万诺夫5日表达了俄欲避免对伊朗制裁的态度,并说这场核危机应力争在IAEA内解决。

印度外交部也发表声明说:“我们投票赞成决议,绝不应被解读为背离了我们和伊朗传统的亲密友好关系。”

■全景观察

决议前 多瑙河畔的无烟战争

今年1月10日,伊朗宣布恢复核燃料研究活动,为此,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和德国,在伦敦先后两次举行会谈,协调立场。

有媒体认为,伦敦会议已为2月2日在维也纳召开的IAEA理事会会议定调,但在这座多瑙河畔的城市中,外交角力远比预想的激烈和复杂。

2月1日,欧盟散发了决议草案,并开始争取会议高票甚至一致通过该决议草案,从而给伊朗施加巨大的外交压力。

但理事会35个成员中,委内瑞拉等16个成员属于不结盟运动,大都站在伊朗一边,从一开始就对欧盟的决议草案提出异议,比如,将“报告”改为“告知”、不立即而是到下月报告安理会等。

4日,委内瑞拉要求对决议草案表决,达到了让欧美希望的一致通过泡汤的目的。

当日上午35个成员以27票赞成、3票反对5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决议。投反对票和弃权票的国家都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可见,表决时各方角力仍在继续。

决议后 对俄建议态度又变

俄罗斯去年12月底向伊朗建议,两国在俄境内建立铀浓缩联合企业,以在澄清国际社会疑虑的基础上,确保伊朗的合法核权益。

3日,伊朗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副秘书瓦伊迪发出警告,如果IAEA理事会把伊核问题报告安理会,伊朗将不再考虑俄罗斯提出把铀浓缩项目转移到俄境内的建议。

4日,IAEA的决议通过后,瓦伊迪在维也纳说,俄罗斯关于在俄境内建立俄伊铀浓缩联合企业的建议已不再有意义。

5日,伊朗外交部发言人阿塞菲说,尽管出现了新的形势,伊朗仍将按计划与俄就其提出的核问题妥协方案继续磋商,原定本月16日与俄的磋商仍将进行。

报告前 “谈判大门依然敞开”

伊朗外交部发言人阿塞菲5日还说,将伊朗核问题报告到安理会不会吓倒伊朗,这种举措给“另一方”带来的损害会更大。

他说,伊朗将继续坚持在《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和IAEA相关法规的框架内与该机构合作,继续坚持通过对话来解决伊朗核问题,“谈判的大门依然是敞开的”。

美联社说,这次阿塞菲转变态度是否意味着伊朗开始调整策略,以应对其核计划引发的危机,目前尚无法确定。

报告后 安理会究竟会怎么做

外交人士认为,虽然IAEA把伊核问题报告安理会,但在3月6日总干事巴拉迪向机构理事会会议报告伊核问题前,安理会不会采取行动。这也为在IAEA框架内斡旋伊核问题提供了空间。

一名了解伊核问题的欧洲资深外交官说,安理会5个常任理事国普遍同意,如果伊朗在3月6日以后态度仍然强硬,安理会将缓慢增加压力。安理会第一步可能敦促伊朗遵守决议。

其他一些外交官认为,安理会可能低调对待IAEA的报告,最多发表声明予以承认。相当一段时间内,安理会不会考虑对伊朗实施武器禁运等制裁措施

⑦ 是什么因素促成了伊朗在核问题上的妥协

伊朗14日向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了全面暂停与铀浓缩有关的活动的书面承诺。这是伊朗又一次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即将举行会议讨论伊朗核问题的关键时刻作出妥协。
去年11月10日,伊朗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举行会议的前10天向该机构递交了准备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的书面声明,今年5月21日,伊朗又在距理事会开会讨论伊朗核问题还有24天时提交了长达1000多页的核计划文件。本月25日,理事会将再次开会讨论伊朗核问题。伊朗在这次会议前作出妥协,显然是为了不使自己陷入被动。
自去年6月以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针对伊朗核问题通过了多项决议,要求伊朗与该机构合作,尽快澄清与其核计划有关的所有悬而未决的问题。但国际原子能机构迄今没有发现伊朗发展核武器计划的证据,而伊朗又始终坚持维护自己和平利用核能的权利。美国指责伊朗秘密发展核武器,执意要推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处理。欧盟则从自身利益出发,希望在欧盟提供核技术、核原料以及加强双边贸易关系的前提下,伊朗能够主动放弃铀浓缩活动,以打消美国的顾虑。有消息说,如果伊朗不接受欧盟建议,欧盟将转而支持美国。但伊朗表示担心,如果接受欧盟的条件,其核电站原料供应将会掌握在别人手中。伊朗此次提交全面放弃铀浓缩活动的声明,应该是在欧盟“胡萝卜加大棒”政策下作出的重大让步。
伊朗的举措显然是为了在国际社会努力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的进程中争取主动。伊朗核问题迟迟得不到最终解决,主要原因是美国长期坚持敌视伊朗的政策,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遂成为伊美两国外交斗争的舞台。国际原子能机构在对伊朗核查中相继发现高浓缩铀痕迹以及“进口、制造和使用”先进的第二代浓缩铀分离机的证据,这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指责伊朗发展核武器的把柄。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的多次决议对伊朗十分不利的情况下,伊朗试图以作出妥协的方式换取理事会多数成员的同情。前几次理事会会议结果证明,尽管理事会一些成员对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合作感到不尽如人意,但伊朗在关键时刻以妥协赢得理事会成员支持的外交策略取得了相对成功。
伊朗不希望其核问题扩大化、国际化。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9月18日通过决议,要求伊朗在理事会定于本月25日举行的下一次会议之前暂停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驻维也纳外交人士认为,这是理事会为伊朗规定的最后期限。如果伊朗在此日期前不履行理事会的决议,理事会有可能通过表决方式,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由安理会考虑对伊朗实施制裁。由此看来,25日将要举行的理事会会议不同寻常。所有理事会成员都明白,伊朗因其核问题受到联合国制裁,除了美国等少数西方国家高兴外,其后果对伊朗和欧盟都没有益处。前一次理事会会议结束后,伊朗与代表欧盟的德法英三国就伊核问题相继举行了多轮会谈。双方6日晚在法国巴黎结束的第三轮谈判取得了积极进展。会谈最终促使伊朗声明全面放弃铀浓缩计划。
到14日晚,国际原子能机构尚未对伊朗暂停铀浓缩活动的书面声明做出反应。伊朗是否履行承诺,还要看国际原子能机构核查人员在伊朗的实地验证结果。但分析人士认为,可以预见,一直期待伊朗与欧盟三国会谈结果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将在他15日提交理事会成员的关于伊朗核问题核查报告中提及此次会谈成果,并对伊朗的妥协姿态做出积极评价。同时,伊朗的这个适时妥协也令美国的强硬立场严重受挫。

⑧ 伊朗核问题中各国的立场分别是什么

最新动态:
4月28日是联合国安理会要求伊朗一个月内停止铀浓缩活动的大限之日,国际原子能机构将在这一天呈交伊朗核调查报告。然而伊朗方面的态度却越发强硬,先是总统表示拒绝退让,接着最高领袖表态美国若动武,伊朗就会以双倍的强度回击。如此激烈的对峙之下,美国及联合国其他各国该拿伊朗怎么办?
伊朗:美若进攻,双倍回击

26日,伊朗总统艾哈迈迪-内贾德对记者重申,发展核技术是伊朗的权利,伊朗决不会在自己的合法权利上让步。

与此同时,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表强硬讲话。伊朗国家电视台的画面显示,在一个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的会议上,哈梅内伊表示:“美国应该明白,如果他们进攻伊朗,他们在全球的利益就将遭到报复。”哈梅内伊还说:“伊朗将对任何袭击还以两倍强度的回击。”

美国:通过法案,加强制裁

据法新社报道,美国众议院26日以396票赞成的压倒多数通过一项法案,要求对伊朗采取更严厉的制裁。美国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博纳称,该法案暗示,美国强烈希望伊朗成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成员。

法案称,美国将继续对伊朗加压,直到对方放弃生产化学、生物或核武器的想法,并表明任何向伊朗出口或提供有助于其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物品或技术的个人都将受到制裁;法案要求美国联邦登记处刊登出在伊朗投资超过2000万美元的个人、公司或国家的名字,并规定在伊朗能源领域投资的国家不能得到美国的援助;法案还“授权”美国总统为针对伊朗的一系列活动(如人权组织、电台节目等)筹资。

==========有此一说==========

俄国家杜马副主席:伊朗战争年内打响!

在伊朗核问题愈演愈烈之际,一贯语出惊人的俄罗斯国家杜马副主席日里诺夫斯基4月27日突然宣称,伊朗战争将于2006年打响!

据俄新社报道,日里诺夫斯基预测,针对伊朗的军事行动将在今年以空袭开始,随后地面军事行动接踵而至。他还表示,深入伊朗山区的多国部队将比驻伊联军遭到更大的损失。

以色列高级官员:伊导弹能打到欧洲

以色列《国土报》27日报道,以军方高级官员称,伊朗购入的远程弹道导弹,能够打击到欧洲城市。

以色列情报部门负责人阿莫斯·亚德林26日在一次演讲中提到,射程达到2500公里的BM—25导弹已经运抵伊朗。

==========热点分析==========

伊朗报复美国有3招

分析人士认为,伊朗至少可以在三个方面对美国展开报复。

第一、袭击美国驻伊拉克军队。第二、伊朗可以利用霍尔木兹海峡打击美国的经济利益。霍尔木兹海峡是进入海湾地区的门户,世界2/5的石油运输都要经过这里,是美国以及整个西方国家的“能源生命线”。第三、利用激进组织袭击美国目标。

==========各界反应==========

联合国:还没想好

联合国安理会还没有进一步动作,正在等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伊朗核问题报告再作决定。

伊朗代表团已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副总干事奥利·海诺宁举行了约2个小时的会谈,但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期间,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巴拉迪也突然出现,进行了适当参与。但是会谈后,无论是伊朗还是国际原子能机构都讳莫如深,不愿透露任何信息。
另据悉,美国已建议安理会于5月3日举行会议,讨论巴拉迪的报告。

俄德:外交解决

俄罗斯总统弗拉基米尔·普京和德国总理安格拉·默克尔27日说,伊朗应该遵守国际原子能机构有关决议。他们同时表示,只有通过外交途径才能解决伊朗核问题。

阿塞拜疆:不许借境

正在美国访问的阿塞拜疆总统阿利耶夫4月26日说,他不会允许美国利用阿塞拜疆针对邻国伊朗发动任何军事行动。英法:提交草案

英国驻联合国大使埃米尔·琼斯·帕里26日透露,英国与法国最早将在5月2日向联合国提交一份有法律约束力的决议草案,要求伊朗停止铀浓缩活动。。

⑨ 关于“伊朗核问题的解决方案”(中学生的观点)

允许和平利用核能,但必须国际合作,确保伊朗不会研制只核武器,加大监都和审查

阅读全文

与怎么和平解决伊朗核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留学现钞怎么用 浏览:454
意大利周围还有什么国家 浏览:888
伊朗为什么要打枭龙 浏览:892
英国招农民有多少人 浏览:952
中国累积治愈多少人 浏览:689
印尼国全称是什么 浏览:650
cisco中国有多少人 浏览:254
去泰国再到越南怎么签证 浏览:274
印度恒河祭祀多少年了 浏览:539
伊朗人怎么看孟晚舟 浏览:884
通过什么物流把东西送到越南 浏览:857
越南当兵最怕什么 浏览:961
洪森为什么能亲越南 浏览:950
中国人如何饮印度茶饮 浏览:840
印尼巴士怎么改天气 浏览:679
越南币一千元是多少元 浏览:253
中国风俗习惯和哪些国相似 浏览:164
意大利丰添洗发水怎么样 浏览:787
印尼怎么发工资 浏览:767
印尼产的二胡多少钱 浏览: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