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首射卫星有什么用

伊朗首射卫星有什么用

发布时间:2022-06-30 20:58:50

1. 伊朗成功试射新型国产卫星运载火箭,为何每个国家都有航空梦

航空梦

航空,是一种是复杂而有战略意义的人类活动 。

该发言人称,在试射完成后,“佐利纳”能够用移动发射台将运转卫星送入轨道。报道称,“佐利纳”在发射的前两阶段使用固体燃料,在第三阶段使用液体燃料。

据悉,“佐利纳”可以将重约220公斤的人造卫星送入距离地球500公里的轨道。2020年4月,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成功发射该国的第一颗军事卫星“努尔一号”,实现了革命卫队战略情报能力的飞跃性突破。与此同时,由于运载火箭同弹道导弹技术相似,美国等国曾多次谴责伊朗使用“弹道导弹技术”,伊朗则表示其行为不违反国际决议。

2. 伊朗获得北斗导航系统后,对导弹的打击能力提升多大

十倍百倍的提高,甚至可以说彻底摆脱了伊朗在面对美军威胁时无奈的局面。

伊朗导弹的是多,但对美军产生的威胁并不大。

据说伊朗拥有数千枚各种型号的导弹,最远的导弹射程可达两三千公里,不仅能够威胁到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军事基地,还可以威胁到美国设在南欧地区的军事基地。

射程虽然远,伊朗导弹最大的问题是精度太低。

就拿射程达2000公里的中程弹道导弹流星三来说吧,虽然以它的射程可以打到以色列,埃及,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希腊等地,但是这款导弹的精度只有140米。

所以,只要和这两大国保持友好关系,伊朗不用担心没粮食吃也不用担心缺少工业品,从而让美国的经济制裁破产。

3. 第一个发射地球资源卫星的国家具有什么样的优势

1972年7月,美国发射世界上第一颗地球资源卫星“陆地卫星-1”,至1982年已发射到“陆地卫星-4”,成为发展地球资源卫星最有成效的国家。据估计,发射一颗地球资源卫星,平均每年费用2000万—5000万美元,但就它上述的几项应用,每年便可得益10亿美元以上。

4. 伊朗卫星发射多次失败,为何还要启动载人航天计划

当然得一直研究启动载人航天技术,这可是综合国力的象征,这是人类航天史上最难的突破,目前全世界各国都在此领域作出重大研究,而伊朗虽然在这方面处于弱势,但它依旧不曾停止前进,一次次的失利没有让这个国家失去信心,因为伊朗国家清楚的知道航天技术的重要性。

“胜利”号卫星发射失败后,伊朗贾赫罗米在社交媒体上承认事实并表示,“我们势不可挡!我们还有更多了不起的伊朗卫星。”伊朗也是依旧很坚持航天业的发展。我觉得载人航天技术在伊朗得到发展还需要一定的时间,首先科学技术水平必须得先进,按照伊朗现在的水平看,还是有一定难度的,但伊朗如此坚持不懈,相信会取得一定的成就的。

5. 伊朗的导弹没有GPS怎么制导没有GPS命中率是不是就会降低

导弹没有GPS制导,要是放在马岛战争以前,确实是个大问题,但到了三十七年后的今天,伊朗表示:各位关心伊朗的兄弟们放心,老美胆敢有过分行为,伊导弹会打的他满地找牙。

6. 发射卫星有什么意义

对于促进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东方红一号卫星

它的任务是进行卫星技术试验,探测电离层和大气密度。卫星自重173千克,采用自旋姿态稳定方式,初始轨道参数为近地点439公里,远地点2384公里,倾角68.5度,运行周期114分钟。卫星外为直径约1米的近似球体的多面体,它以20.009兆赫频率播放《东方红》乐曲。

2、东方红二号甲卫星

东方红二号甲卫星是在东方红二号卫星基础上改进研制的中国第一代实用通信卫星。它也是一颗双自旋稳定的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

该卫星1988年3月7日首次发射,现已发射3颗,分别定点于东经87.5度、东经110.5度、东经98度,覆盖个中国。此型号卫星主要用于国内通信、广播、电视、传真和数据传输。外形尺寸直径2.1米高3.68米的圆柱体卫星质量441千克,有效载荷4个C波段转发器,工作寿命4年半。

“东方红一号”解释:

“东方红一号” 卫星是中国的第一颗人造卫星,由以钱学森、潘厚仁为中心的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当时共做了五颗样星,结果第一颗卫星就发射成功。该院制定了“三星规划”:即东方红一号、返回式卫星和同步轨道通信卫星,而孙家栋则是当时“东方红一号”卫星的技术负责人。

1967年,党鸿辛等人选择了一种以铜为基础的天线干膜,成功解决在100℃至零下100℃下超短波天线信号传递困难问题。“东方红一号”卫星因工程师在其上安装一台模拟演奏《东方红》乐曲的音乐仪器,并让地球上从电波中接收到这段音乐而命名。

1956年,中国把开发火箭技术纳入国家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1957年着名科学家钱学森等积极倡议开展人造卫星的研究工作。1958年毛泽东同志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号召。根据这一战略考虑,中国科学院把研制发射人造卫星列为1958年第一次重点任务,揭开了中国向太空进军的序幕。

7. 伊朗成功试射新型国产卫星运载火箭,这项技术代表什么

伊朗最近又发射了自己国产研制的重型运载火箭,证明伊朗这个国家绝不好惹。美国拜登战胜特朗普上台之后,所有的阴招大招全部放了出来,又是对朝鲜进行制裁,又是准备对俄罗斯动手,伊朗作为美国的眼中钉肉中刺自然也是其制裁的对象。伊朗这个国家绝对是一个狠角色,面对美国的拉拢和打压,并没有说任何多余的话,而是直接开干。

面对美国新任总统拜登的上台,伊朗的外交部发言人的发言很是硬气,要求美国必须全面的、无条件的、有效地取消对伊朗的制裁,并严格遵循联合国安理会第2231号决议,美国才有可能恢复伊核协议。拜登一上台变鼓吹,要求美国伊朗进行双边谈判,这一诡计被伊朗识破,伊朗强烈要求美国必须在联合国伊核协议委员会的框架内进行谈判。伊朗表示,他们国家不会根据美国的任何声明或者口头的宣言来采取行动,而是根据美国的实际行动采取相应的动作。法国马克龙又提出把那沙特拉到伊核协议里面,也遭到了伊朗的拒绝。伊朗认为将其敌对国家沙特拉入协议,亦无非是对自己施加更大的压力。

8. 伊朗为什么要为以色列建造 地平线-9间谍卫星

这新闻肯定是笔误,有的报道就说是以色列自己建造发射的。伊朗有发射卫星技术,也曾经发射过。但给以色列造卫星肯定不可能,他们俩一向水火不容。再说以色列的技术实力,自己也可以制造发射

9. 伊朗的导弹没有GPS,那他们是如何实现制导的

利用泥石-2就采用捷联惯导技术,然后用计算机来计算,可以实现制导的。

常规的惯性制导、遥控制导、GPS制导和其他方法的组合。伊朗的远程导弹不使用全球定位系统导航。这是因为远程导弹是伊朗最后的守护圣人,不能妨碍导航,也不能被美国干涉。例如,泥石-2使用包括环形激光陀螺仪和加速度计在内的捷联惯性导航技术来控制导弹的飞行和导航,并使用火控计算机在飞行结束时对其进行快速修改,最终实现高精度。

10. 间谍卫星的用途和特点

什么是间谍卫星间谍卫星又称侦察卫星。用于获取军事情报的军用卫星。侦察卫星利用所载的光电遥感器、雷达或无线电接收机等侦察设备,从轨道上对目标实施侦察、监视或跟踪,以获取地面、海洋或空中目标辐射、反射或发射的电磁波信息,用胶片、磁带等记录器存储于返回舱内,在地面回收或通过无线电传输方式发送到地面接收站,经过光学、电子设备和计算机加工处理,从中提取有价值的军事情报。侦察卫星按任务和设备的不同分为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预警卫星和核 爆 炸探测卫星。侦察卫星具有侦察面积大、范围广,速度快、效果好,可以定期或连续监视,不受国界和地理条件限制等优点。美国和前苏联/俄罗斯等国发射了大量的侦察卫星。
搜集的情报种类可以包含军事与非军事的设施与活动,自然资源分布、运输与使用,或者是气象、海洋、水文等资料的获取。由于现在的领空尚未包含地球周遭的轨道空域,利用卫星搜集情报避免了侵犯领空的纠纷;而且因为操作高度较高,不易受到攻击。 原理</B>早期侦察卫星最主要的侦查手段是利用可见光波段的照相机。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情报种类的多样化,现在的侦察卫星使用的搜集手段可以大致上区分为主动与被动两大类。
主动手段就是由卫星发出讯号,借由接收反射回来的讯号分析其中代表的意义。譬如说利用雷达波对地面进行扫描以获得地形、地物或者是大型人工建筑等的影像。被动手段是利用被侦查的物体发射出来的某种讯号,加以搜集并且分析。这种侦查方式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包括使用可见光或者是红外线进行照相或者是连续影像录制,截收使用各类无线电波段的讯号,像是各种雷达与通讯设施等等。
目前各种光学摄影的效果的最大分辨率是各国家的机密,不过从各种公开或者是半公开的资讯当中,很多人相信目前的侦察卫星要取得地面上的车牌的数字是轻而易举,至于是否可以连报纸上的文字都能够清晰的获得,就没有足够的资料与以佐证。 发展史1959年2月28日,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里,有一枚高大的“宇宙神——阿金纳A”火箭耸入云端,它那圆锥形的顶端就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颗间谍卫星,美国谍报部门称它为:“发现者1号”。当倒数计数到零时,火箭便呼啸着把“发现者1号”送入了太空轨道。1960年10月,“宇宙神——阿金纳A”又运载着另一颗间谍卫星“萨摩斯”升上了蓝天。它在太空运行中可以进行大量的录音和录像,比如它在苏联和中国的上空轨道上飞行一圈所收集到的情报比一个最老练、最有见识的间谍花费一年时间所收集的情报还要多上几十倍。苏联也于1962年发了“宇宙号”间谍卫星,对美国和加拿大进行高空间谍侦察。截止1982年底,美国和苏联分别发射了373颗和796颗专职间谍卫星,总数达1169颗,这一千余名“超级间谍”在几百公里高的太空上,日日夜夜监视着地球的任何一个角落。现代的技术侦察主要是空间侦察,而空间侦察则又是利用各种间谍卫星来实施的。这类间谍卫星主要包括照相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海洋监视卫星、导弹预警卫星和核爆探测卫星。
间谍卫星具有侦察范围广、飞行速度快、遇到的挑衅性攻击较少等优点,苏美两国都对它格外钟情,把它当做“超级间谍”来使用。当前美、苏两家的战略情报有百分之七十以上是通过间谍卫星获得的。1973年10月中东战争期间,美、苏竞相发射卫星来侦察战况。美国间谍卫星“大鸟”拍摄下了埃及二、三军团的接合部没有军队设防的照片,并将此情报迅速通报给以色列,以军装甲部队便偷渡过苏伊士运河,一下子切断了埃军的后勤补给线,转劣势为优势。在此同时,苏联总理也带着苏联间谍卫星拍摄下来的照片,匆匆飞往开罗,劝说埃军停火。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期间,苏、美频繁地发射间谍卫星,对南大西洋海面的战局进行密切的监视,并分别向英国和阿根廷两国提供敌方军事情况的卫星照片。可以说,间谍卫星的数量和发射次数,已经成了国际政治、军事等领域内斗争的“晴雨表”了。照相侦察卫星“大鸟”间谍卫星是照相侦察卫星中主要的一种。它是由美国空军委托洛克希德公司研制并于1971年发射上天的。总长为15.24米,直径有3.05米,重达13.3吨。它所担任的间谍侦察任务繁多,身兼数职,既对地球表面做普查侦察,也对重要目标做详查侦察:既要对目标进行照相,又要对各地的电磁波进行监收,更奇妙的是,这只“大鸟”还常常驮着“小鸟”飞上太空,然后“卸下”这些“小鸟”带着他们在外层空间漫游,即由大卫星(母星)和一、两颗小卫星(卫星)组成一个“间谍卫星家族”。“大鸟”间谍卫星还长着三只明察秋毫的“大眼睛”。一只“眼睛”是一架分辨力极高的详查照相机,可以看清在地面上行走的单个行人。另一只“眼睛”是一架新型胶卷扫描普查照相机,用它来进行地上大面积普查照相。第三只“眼睛”最神秘,它是一个可以在夜间看见地下导弹发射井的多光谱红外扫描照相机。“大鸟” 间谍卫星所拍摄的照片必须在卫星飞抵夏威夷群岛地区上空时弹射出来,并由空军回收,然后再进行冲洗和认读。迄今为止,外层空间已经有16只“大鸟”在“展翅飞翔”,以它那鹰一般的锐眼虎视眈眈地注视着地球上那些令人担心的地区。1971年美国发射了一颗“KH-9”间谍卫星,也叫“大鹏”间谍卫星。1976年底,中央情报局在美国空军范登堡基地又发射了由美国伍德里奇公司研制的最先进的第五代照相侦察间谍卫星“KH—11”,俗称“锁眼”。这是太空间谍战的一个重大突破,因为“KH—11”间谍卫星属于“数字图像传输型的实时照相侦察卫星”。它不用胶卷,而是由卫星上的“成像遥感器”通过扫描方法拍摄地面场景图像,并将这些“高品位远距照相电视信号”采用数字图像的传输方式传输到地面卫星接收站,这样,华盛顿的国家图像判读中心就能立刻了解到有关国家各个领域的瞬时动态。“KH—11”间谍卫星的优点一是不受胶卷的限制,二是具有诱人的“实时性”(即卫星上的成像系统一摄制下地面的目标,则地面上卫星接收站的情报人员也就能立即同时看到了)。最初时,苏联军方及谍报部门不了解“KH—11”间谍卫星具有发射实时信号照相的能力,因此有许多军事设施都没有隐蔽起来,甚至连导弹发射井的井口也没有掩盖,让美国谍报机关得到了许多高度机密的情报照片。
1990年初,美国间谍卫星拍摄到利比亚首都的黎波里附近,正在兴建一座神秘的工厂,据专家反复分析照片认为,这是一座化学武器工厂,许多国家也纷纷予以谴责,但是利比亚否认此事,并说这是一家普通的制药厂。事隔不久,这家工厂被一场无情的大火化为灰烬,利比亚国家元首发表声明,谴责美国间谍卫星和纵火间谍的破坏活动。“KH—11”间谍卫星迄今为止已发射了5颗,是当今世界太空中间谍侦察卫星的“王牌”。80年代起,美国已着手制定一项代号为“靛蓝”(现已改称为“长曲棍球”)的新卫星系统的研制计划。它将利用最先进的雷达设备,实现全天候的昼夜侦察。利用电脑把雷达讯号提高,变成雷达造影,可能穿透云雾和黑暗,甚至还可能发展成具有穿透建筑物的能力。
苏联虽然在1961年4月12日首先发射了世界上第一般载入宇宙飞船,揭开了载人航天技术发展的序幕,但是在间谍卫星研制方面还落后于美国。1959年美国的“发现者1号”间谍卫星升空后,苏联便大大加快了研制间谍卫星的步伐。1962年3月16日,苏联第一颗间谍卫星“宇宙—1号”飞上了蓝天,在短短的9个月内,苏联一口气发射了“宇宙—1号”至“宇宙—12号”总共12颗照相侦察间谍卫星,着实使美国谍报部门大吃一惊。“宇宙号”照相侦察间谍卫星重约4~6吨,分普查和详查两种,并且都是回收型的。初期时均为卫星整体回收,1968年后才发展成为只回收胶卷舱,以延长卫星的使用寿命。回收一律是在苏联的塔什干和哈萨克地区回收,当卫星飞抵这些地区上空时,卫星的仪器舱与回收舱便自动分离,装有胶卷与信标发射机的回收舱从空中下降,到一定高度时便自动打开降落伞,进行软着陆。在降落过程中,信标发射机还会连续以四对字母TK、TG、TF、TL中的一对莫尔斯电码发射信标信号,以便使回收人员准确寻找到回收舱的降落点。
照相侦察卫星上使用的照相机有“全景照相机”;“画幅式照相机”和“多光谱照相机”。
“全景照相机”可以旋转整个相机,其旋转角度达180度,可以用来进行大面积搜索、监视、进行地面目标的“普查”。“画幅式照相机”主要用于“详查”地面目标,把某一个重要目标拍摄到一张分辨率很高的胶片上。美国“大鸟”照相侦察间谍卫星上的画幅式照相机,从160公里的高空拍摄下来的照片,竟能够分辨出地面上0.3米大小的物体,也就是说能够看清是一只狗还是一只猫。“多光谱照相机”装有不同的滤光镜,对同一目标进行拍照,得到几张不同的窄光谱的照片,由于不同的物体具有不同的光谱特性,所以,只要用“多光谱照相机”对伪装的物体进行拍照,就可以揭露它的真面目,识破敌方的诡计。 [编辑本段]电子侦察卫星电子侦察卫星具有多种功能。它能够截获敌方预警、防空和反导弹雷达的信号特征及其位置数据,能够载获敌方的战略导弹试验的遥测信号,也能有效准确地探测敌方军用间谍电台的位置。苏联从60年代中期开始发射电子侦察卫星,到1982年底共发射了134颗。苏联的电子侦察卫星一般是椭球体或圆柱体,多采用“混杂多颗组网法”使用,即在同一轨道内,发射4~8颗电子侦察卫星,一颗飞过去后,紧接着又飞过来一颗,可以接力式地连续进行通信窃听。这种卫星具有情报联络的功能,可以与世界各地的苏联间谍保持无线电联系。1977年4月,伊朗反间谍部门逮捕了一名叫拉巴尼的间谍,他就是利用“通信情报型的电子侦察卫星”在飞越当地上空时,接收这颗间谍卫星发送给他的密码电文。由于在接收密码电文时,拉巴尼没能隐蔽好他的卫星接收天线而被反间谍部门发现后,突然冲进密室将他抓获。
美国从60年代初开始发射电子侦察卫星,到1982年底共发射了78颗。分为普查型和详查型两种。普查型电子侦察卫星体积较小。如美国的“PH—11电子侦察卫星”即属此类。它高仅0.3米,直径0.9米,呈八面柱体,重量约为60公斤。往往是在发射其它较大的卫星时,把它捎带上一起发射出去,所以国外谍报部门也叫它“搭班车间谍卫星”。1962年美国发射的“侦察号”电子侦察卫星能够在很宽的频段内对无线电系统进行侦察。这种间谍卫星重约1000公斤,它在一天中可以两次飞越莫斯科上空,并能把载获到的无线电信号储存起来,当卫星运行到预定地域的上空时,又会自动将情报用无线电发回地面,或用回收舱送回地面。美国情报部门常常用它来截收苏军总部发至全球各海上舰队的秘密电波。1973年发射的“流纹岩”电子侦察卫星主要是截获窃听苏联从普列谢茨克试验发射固体洲际导弹以及从白海试验发射核潜艇导弹的电子讯号。它可以同时监听11000次电话或步话机的通话。在澳大利亚和英格兰都设有专门接收“流纹岩”电子侦察卫星传输无线电信号的地面卫星接收站。电子侦察卫星还有一种特殊的“跟踪人”本领。只要间谍把一种“显微示踪元素”或“电子药丸”加在特制的食物和饮料中让某个人吃下去,那么,当电子侦察卫星飞到这个人所在的区域时,卫星上的电子和摄影仪器便会对这个人进行跟踪,无论这个人走到哪里,躲在哪里都无法逃出卫星的跟踪。 海洋监视卫星1977年11月,苏联塔斯社发布了一条措词模糊的新闻:“苏联一颗人造卫星的压力降低,并采取计划外的飞行形式,开始下降……”接着,美国设在科罗拉多州的北美防空司令部卫星观测站,提出了一条比较露骨的新闻预测:“一颗苏联的间谍卫星将在近日内坠落到地球上。”这消息一时在世界各国引起了惊慌,担心坠落的卫星会落在自己的国土上,1978年1月24日,美国夏威夷的马维岛卫星观测站观测到天空中有一个闪着耀眼红光的物体,急速向东北方坠下,最后在空中爆成数千块碎片,纷纷落在加拿大的大奴湖地区。美国谍报技术部门立刻派出100多名航天专家去那里搜寻卫星碎片残渣。通过分析,美方认为,这是苏联的一颗重达2700公斤的雷达型“海洋监视间谍卫星”,即苏联第16颗海洋间谍卫星——“宇宙954号”。这种间谍卫星主要是用来探测、跟踪世界海洋上的各种舰艇。通过截获舰艇上的雷达、通信和其它无线电设备发出的无线电信号,对海上的军事目标进行监视。苏联研制海洋监视卫星起步较早,拥有用核反应堆提供能源的“雷达型海洋监视卫星”和用太阳能供电的“电子窃听型海洋监视卫星”。从1967年起就使用这两类卫星了。而美国则在10年以后才拥有“电子窃听型卫星”。海洋监视卫星上面装有红外辐射仪等高灵敏度的探测仪器,不仅能够发现和跟踪海上目标,而且也能够监视水下60米深的核潜艇的活动。更奇妙的是它既能够测量出核潜艇上的核发动机排出的热量与周围海水的温差,掌握潜艇在海下的位置和计算出潜艇行驶的速度,而且还能测出海底山脉、海沟、隆起部位和断裂区的高度、深度和宽度,绘制出精确的海底地图。1982年英阿马岛之战中,苏联接连发射了“宇宙—1365号”和“宇宙—1372号”海洋监视卫星,以此来侦察英阿双方的军事战况,并把所获取的英国军队的有关情报马上提供给阿根廷军队,以致阿根廷空军一举击沉了英国特遣舰队中着名的“谢菲尔德号”驱逐舰。
美国曾经提出两个雄心勃勃的计划。一个是研制“飞弓”雷达型海洋监视卫星,一个是研制“白云”电子窃听型海洋监视卫星。1978年6月27日,美国空军范登堡发射基地发射了一颗长12.2米,重2274公斤的“飞弓”间谍卫星,它装有四种微波遥感仪器和一台可见光和红外扫描辐射仪,即合成孔径侧视雷达,测高雷达,雷达散射计,微波辐射计和可见光与红外线辐射计,以此来对海洋实行大面积的监视。可惜好景不长,3个月后,这颗间谍卫星便因电源严重短路而一命呜呼了。 [编辑本段]导弹预警卫星当洲际弹道导弹从发射井呼啸而出后,对距离8000~12000公里以外的目标只要30分钟就能命中。这就要求有一种武器能够在导弹到达目标前就能够侦察到攻击导弹并发出战略预警,及早使人们进入防空洞或者发射反弹道导弹在大气层外拦截撞毁前来袭击的敌方导弹。这项任务现在主要是用“导弹预警卫星”来执行完成的。1958年美国便实施代号“米达斯”计划的导弹预警卫星研制。1966年,又重新制订了着名的“647”预警卫星计划(也叫防御支援计划卫星)。它是一个圆柱形星体,主要侦察设备是一个长3.63米,直径为0.91米的大型红外望远镜,它由2000多个硫化铅做成的红外敏感元件组成,能在零下80℃的条件下正常工作。它总长约6.64米,每分钟可自转5~7转。美国从1971年投入实际使用“647导弹预警卫星”以来,已经探测到苏联、法国和中国的1000多次导弹试验。卫星上的探测器在导弹发射90秒钟之内,便能探测到在起飞的导弹,并在3—4分钟内把探测到的各类信息传输到美国夏延山上的北美防空司令部。
苏联的导弹预警卫星是在1967年发射的。它既能够“看”到美国中西部的戴维斯——蒙森、小石城的“大力神导弹”发射基地和马姆斯特罗姆、沃化的“民兵式导弹”发射基地,又能随时与苏联保持通信联系,用这种大椭圆轨道的预警卫星每天可以进行14小时的监视,因此,只要同时使用2~3颗这种卫星就可以进行全天候的环球监视了。至1982年底,苏联共发射了33颗导弹预警卫星,在太空中与美国又开始了一轮超级侦察之战。目前国外正在研制新一代的导弹预警卫星,主要是采用一种“凝视”型红外探测器。这种探测器含有几百万个敏感元件,各自负责凝视盯住地球表面的每个地区。只要某地区有导弹发射,快速飞行的导弹尾部喷出的猛烈火舌便会被卫星上某一部位的敏感元件感测到,于是立刻就可以预先报警了。它还具有排除非导弹的自然火 光 和飞机尾部的热 辐射,降低虚警率和测算出导弹的轨迹,飞行速度及弹着点等高度敏 感 精 确的功能。 核 爆 炸 探测卫星1979年9月22日凌晨3时,一颗高于地球11万公里的间谍卫星,发现在非洲南部出现了一种神秘的 闪 光,并且在1秒钟之内,连续闪动了两次。10月底,美国发表了一项声明,宣称该地区发生了一次2000~4000吨级 的 核 爆 炸。然而,处于这一地区的南非却矢口否认与他们有关。但是,不论是怎样否认也无法排除这颗间谍卫星侦察的可靠结果。这颗间谍卫星就是美国1971年发射的“核 爆 炸 探 测卫星”——“维拉号”(拉丁语,“监督者”的意思)。卫星上有二十几个探测器,可以探测核爆炸时产生的X射线和Y射线,也可以数出核炸时产生的中子数目和记录 核 爆 炸 火 球 的闪 光及电 磁 脉 冲。它能够探测到高 空(爆 炸 高度在30公里上)、大气层(爆 炸 高度低于30公里)和近地面的任何 核 爆 炸。并且还可以运用先进的探测仪器系统侦察到地下的种种 核 爆 炸。

阅读全文

与伊朗首射卫星有什么用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伊朗人为什么认可最高领袖 浏览:144
中国国土面积相当于哪些国家 浏览:453
英国绿卡怎么领取 浏览:381
街头采访看中国多少人参军 浏览:227
印尼人怎么捕鸟 浏览:395
伊朗纸币叫什么 浏览:105
伊朗凭什么不能拥有核武 浏览:295
伊朗的国土面积有多少平方公里 浏览:761
印尼黑酸枝豪华版沙发多少钱 浏览:210
越南海防特产有哪些工艺值得买 浏览:640
二战意大利占领哪些地方 浏览:570
全球化背景下青年如何实现中国梦 浏览:39
美国为什么不和伊朗和解 浏览:339
越南战争美国损失多少元 浏览:866
中国在英国哪里设置总领事馆 浏览:964
中国身价上亿的有多少个人 浏览:347
越南语4c是什么尺寸 浏览:905
额温枪出口伊朗需要什么认证 浏览:13
印尼香烟里加的什么 浏览:696
意大利什么时候解除管控措施 浏览: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