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为什么能有两只军队

伊朗为什么能有两只军队

发布时间:2022-06-27 17:57:13

❶ 伊朗是一个主权国家,为何会有两支军队呢

有两支军队是因为伊朗在特定时期应对特殊情况下的产物,它的形成与当年的伊斯兰革命有很重要的关系。

在伊朗伊斯兰革命运动之前,伊朗同样就只有一支军队,在伊朗前最高精神领袖霍梅尼领导的伊斯兰革命运动成功之后,随即接收了巴列维王朝王朝的旧军队组建了伊朗政府军,但因这支军队是在之前被推翻的巴列维王朝王朝旧军队基础上建立的,霍梅尼个人因为其长期深受巴列维王朝打压,因此始终对接收的对这支旧队伍不信任,在其独掌大权之后,就迫不及待想用自已的思想来改造这支队伍。

伊朗现有的两支军队虽然说在等级是相同的,但是相比之下,伊斯兰革命卫队的实力与影响力要比伊朗政府军要高出许多,谁让他是伊朗最高精神领袖亲生的呢?

❷ 伊朗军队的总司令和革命卫队总司令,相比较而言到底谁更历害一些

伊斯兰共和国军总司令和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是平级,并列关系,都是少将,军令上统归共和国武装力量总司令(最高领袖兼任),两位司令上面还有个共和国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总参谋长负责协调关系,他也是辅佐最高领袖管理武装力量。总参谋长是伊朗最高军衔少将,但不具体管理部队。

❸ 伊朗有两只军队,哪个军队的总司令更厉害一些呢

其实两个军队的实力是差不了多少的,同一个国家的军队能有多大的差别呢。伊朗的政府军军队和革命卫队是同一个等级、同一个级别的单位,双方的实力是差不多的,双方的实权是一样的。

伊朗的军队是比较复杂的,因为伊朗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虽然说两个军队的级别是一样的,但是实际上因为革命卫队的权力更大一点点。伊朗的武装部队的总司令,也就是伊朗的最高领袖,他更加重视对革命卫队的培养。


所以说,不管一个国家有多少的军队,这些军队都有些什么样的色彩,他们的主要目的都是要保护国家的安全,要保护他们国家的人民,军队的力量都是很强大的。

❹ 伊朗军队

伊朗军事实力

伊朗武装力量由正规军、革命卫队和准军事部队组成。正规军分陆、海、空三个军种。革命军卫队由地面部队、海上部队、陆战队和航空部队组成。1989年7月正规军和革命卫队合并,组成松散的联合。
现役部队约51.8万人。
革命卫队:约12万人。
地面卫队:约10万人。编有13个步兵师、2个装甲师及15~20个独立旅。装备有少量的坦克、装甲输送车和火炮。
海上卫队:约2万人。以5个岛屿为基地,装备有45艘武装小艇。岸防部队编有炮兵和地地导弹连。现统一由海军指挥。
海上陆战卫队:1个旅。
预备役部队:陆军35万人。
准军事部队:“民众动员军”约20万人,多为青年志愿人员,战时可达100万人,仅有少量武器装备。宪兵15万人(包括边防部队),装备有“色斯纳” 185/310型飞机、AB-205/206型直升机及小艇约130艘。
驻外兵力:革命卫队驻黎巴嫩约150人;在苏丹驻有军事顾问。

伊朗陆军兵力约35万人。编有4个军部、4个装甲师、6个步兵师、1个空降旅、2个特种作战师、若干独立装甲旅和步兵旅、5个炮兵群。
主战坦克:1190辆(T-54/-55型110辆、T-59型220辆、T-62型100辆、T-72型200辆、“酋长”250辆、M-47/-48型150辆、M-60A1型160辆、T-69型200辆)。
轻型坦克:“蝎子”80辆。
装甲侦察车:EE-9型35辆。
步兵战车:БМП-1型300辆、БМП-2型100辆。
装甲输送车:550辆(БTP-50、БTP-60、M-113型)。
牵引炮:1995门(105毫米130门、122毫米650门、130毫米1000门、152毫米30门、155毫米165门、203毫米20门)。
自行炮:289门(122毫米60门、155毫米160门、170毫米9门、175毫米30门、203毫米30门)。
火箭炮:107毫米500门、122毫米155门、240毫米9门、320毫米若干门、333毫米若干门、355毫米若干门。
迫击炮:6500门(60毫米、81毫米、82毫米、107毫米和120毫米)。
地地导弹:“飞毛腿”-B/-C型约10部(导弹210枚)、CSS-8型约25部(导弹200枚)。
反坦克导弹:“陶”式、“耐火箱”式若干具。
无坐力炮:75毫米、82毫米、106毫米、107毫米若干门。
高炮:1700门(14.5毫米、23毫米、35毫米、37毫米和57毫米)。
地空导弹:SA-7若干部。
飞机:77架。
直升机:共556架,其中AH-1J攻击型100架。

伊朗海军兵力1.8万人(含海军陆战队和海军航空兵)。
主要作战舰艇:苏制潜艇3艘、驱逐舰 1艘、护卫舰3艘、轻型护卫舰2艘、导弹快艇20艘、海岸巡逻艇26艘、扫雷舰艇7艘。
登陆舰艇:11艘。
支援及其他舰只:25艘。
海军航空兵:2000人。装备飞机9架;直升机10余架,其中武装直升机9架。
海军陆战队:2个旅。

伊朗空军兵力3万人(含1.2万名防空部队)。编有9个对地攻击战斗机中队、7个战斗机中队、1个侦察机中队、1个加油兼运输机中队、5个运输机中队、12个地空导弹中队。作战飞机约302架。
攻击战斗机:F-4D/E型约60架、F-5E/F型约60架、苏-24型约30架。
战斗机:F-14型60架、F-7型24架、米格-29型30架。
海上侦察机:P-3F型5架、RC-130型1架。
侦察机:RF-4E型约8架(具有作战能力)。
加油兼运输机:波音707型4架、波音747型1架。
运输机:波音747F型9架、波音707型11架、波音727型1架、C-130E/H型18架、“空中指挥官” 690型3架、F-27型15架、“猎鹰”5架、PC-6B型10架。
直升机:AB-206A型2架、贝尔214C型39架、CH-47型5架。
教练机:共 130架,其中米格-29B型5架、FT-7型5架、F-5B型20架具有作战能力。
空地导弹:“小牛”、AS-10、AS-11、AS-14、C-801型若干枚。
空空导弹:“麻雀”、“响尾蛇”、“不死鸟”若干枚。
地空导弹:“霍克”改进型150部、“轻剑”30部、“山猫”15部、HQ-2J型45部、SA-5和FM-80型若干部。

❺ 伊朗到底是什么制度,为什么有两个军队,相互是什么关系

伊朗的内政比较复杂,他们是采取政教合一的统治,他们的武装力量包括由国民军队和伊斯兰革命卫队组成,国民军队是国家的正统军队,包括了海陆空三军,而革命卫队带有很强烈的宗教色彩在里面,是以前宗教发动革命后就一直存在的,从那时候开始伊朗的国家最高领导就是宗教最高领袖出任的,这支军队也就独立成军保留了,不过早在89年伊朗政府就让他们和国民军合并了,但是还是以两个部分存在着,一般情况下革命卫队是不会出动的,战时他们一般和陆军协同作战,如果是国内爆发叛乱等问题他们就和地方民兵武装,所谓的民众动员军配合平乱,伊朗军队包括国民军和伊斯兰革命卫队都受宗教最高领袖领导,宗教最高领袖同时出任国家最高领导人。

❻ 伊朗为何有两支军队,哪一支军队战斗力更强呢而伊朗总统和最高领袖的权力哪个更大

军队的规模超过革命卫队,单是战斗力和装备精良程度远逊于革命卫队。革命卫队一直以勇猛彪悍,敢打敢冲闻名于世。被美国定义“恐怕组织”予以优先打击。两只部队之间矛盾颇多。
以前伊朗军队属于国王指挥领导。革命卫队则属于最高领袖。不过现在应该都归最高领袖指挥了。

战时,我认为在指挥官不投敌的情况下。军队和革命卫队肯定会联手抗击美国打击的。

伊朗怎么有两支军队,他打仗到底用哪支

中东最强大、最有影响力的国家之一,伊朗拥有大量地面部队,主要由伊朗陆军和革命卫队(IRGC)2部分组成。这种双轨军制在中东地区相当普遍,比如叙利亚和当年的伊拉克萨达姆政权,就同时建有精锐的共和国卫队和普通常备军,而沙特则在皇家军队(国防军)之外,又设立了一支兼具王室近卫军、内务安全部队和监军(监督对象就是国防军)等多种职责于一身的国民警卫队(SANG)。

单来说陆军虽然是正规部队,承担保家卫国的重任的同时也被高层所不信任!装备都是过时落后的!打起仗就是炮灰的命!所谓的革命卫队!虽然不是正规军,但装备精良,是高层恐怖分子的贴身保镖!被高层恐怖分子所信任!也是恐怖分子的大本营!

❽ 很喜欢伊朗的革命卫队!!!为什么伊朗这个国家能有2只军队呢

要知道,伊朗是目前为数不多的依然保留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国民卫队是直接效忠这个国家的真正独裁者,最高精神领袖的。

❾ 伊朗有7000多万人口为何军队只有50来万,朝鲜2000多万人口军队都比伊朗多很多呢

因为伊朗不如北韩集权,国内还能说说反对意见。是众反美势力中较为民主的一个国家,人民升高或物质水平也还不错。但是本质还是神权国家,宗教领袖为全国最高意指。北韩是打着C旗号的奴隶制王朝。实行着金家独大的政策,人民稍有不满,哪怕是一个眼神 都有可能面临着监禁或者处决(几乎还要连坐家人和朋友),金家是世界上的一个地痞,当然也就囤积大量的军队 防着周边国家,特别市南韩。

❿ 为什么伊朗军队在两伊战争后期表现远远不如第一年耀

阿富汗对两伊战争的态度
两伊战争,这个被世界军界评论为‘先进武器打低水平战争地最典型范例,当时自吹的世界军事强国,动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先进武器(化学武器都用上了),F14,F4,幻影战斗机,飞毛腿导弹,打了8年,死伤百万人,最后掐得筋疲力尽,民不聊生,谁也奈何不得,差点经济崩溃亡国,最后停战了事。

两伊战争(Iran-Iraq War),在伊朗被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从1980年至1988年,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属于西亚。又称为第一次波斯湾战争,在伊朗被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神圣抗战、或伊朗革命战争,伊拉克方面称为萨达姆的卡迪西亚,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战争于1980年9月22日爆发,1987年7月23日和1988年7月18日,伊拉克和伊朗各自接受了联合国的停火决议,但双方直至1988年8月20日才正式停止战斗。
2015年9月22日,伊朗举办纪念两伊战争爆发35周年伊朗举行盛大阅兵式。
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
两伊战争--物资调配
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逗伊斯兰革命地,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不久,战局发生转变,1982年之后,伊朗侵占了伊拉克的领土,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成为继越南战争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整个战争进程可分为:第一阶段,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第二阶段伊朗由战略相持转为战略反攻,伊拉克丧失战场主动权;第三阶段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第四阶段伊拉克实施短暂的反攻,夺回大部分失地。
两伊战争的起因纷繁复杂,既有长期积累的历史原因,也有愈演愈烈的边境纠纷;既有两伊之间的内部矛盾,也有国际影响的推动作用;既有两国人民之间的民族仇恨,也和两国领导人之间的个人问题有关。但总的来说最重要的三个因素是:边境纠纷、宗教矛盾、民族仇恨。其中,最主要和直接的原因为边境纠纷。

边境纠纷
两伊战争
两伊边界长1200多千米,领土争端是两国由来已久的历史问题。两伊战争爆发前的阿拉伯河界线问题是战争的主要导火索。 阿拉伯河由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在伊拉克境内汇合而成,下游约100千米长的一段为伊朗伊拉克两国界河。1847年,当时统治伊拉克的鄂图曼帝国和当时的波斯王国签订的协议中,阿拉伯河以波斯一侧的浅水区域为界,也就是鄂图曼帝国掌握着大部分的水域。1913年,双方计划重新划分国界,但因一次世界大战而取消。至1937年,已脱离鄂图曼帝国独立的伊拉克与伊朗签订的协议,又将国界画到了河面上主要航线的中间位置,也就是两国各分一半。 1975年3月15日,在阿尔及利亚总统的斡旋之下,双方签订了阿尔及尔协议,协议将国界确定为阿拉伯河的中央。 由于阿拉伯河是伊拉克唯一进出波斯湾的出海通道,对伊拉克十分重要,伊拉克认为要将阿拉伯河水道与伊朗平分是对伊拉克大大不利,更认为阿尔及尔条约为不平等条约,并于开战前的9月17日撕毁条约。此外,波斯湾上的阿布穆萨岛、大通布岛和小通布岛也是两国争执的对象。这些岛屿原本归英国所有,60年代之后英国将其控制权交给沙迦,但沙迦与其他国家组成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尚未独立,不能在这些区域建立实际的控制。1971年11月英军撤走后伊朗便出兵占领了这些地区。 这些岛屿靠近霍尔木兹海峡,伊朗占领这些岛屿后扩大了其在海峡地区的控制能力,引发了伊拉克的担忧。伊拉克认为伊朗应将这些岛屿归还给阿联酋。

宗教矛盾
伊朗和伊拉克都为伊斯兰国家,信奉伊斯兰教。伊朗的伊斯兰教徒以什叶派为主,伊拉克虽然也是什叶派穆斯林占多数,但掌握国家政权的却是逊尼派。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后,其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号召伊拉克民众推翻萨达姆的政权。由于霍梅尼曾被流放在伊拉克,在当地什叶派穆斯林中有不小威望,他的号召对萨达姆的统治构成了一些麻烦。什叶派穆斯林聚集的伊拉克南部爆发了一些反政府武装骚乱的事件。这也增添了萨达姆对他的个人仇恨。而历史上,伊拉克为什叶派发源地,掌握了国家政权的伊朗什叶派不满于伊拉克逊尼派大权在握的现状,同样令他们不满意的还有伊拉克并非一个政教合一的国家,伊斯兰教在国家事务中的地位并不像伊朗那样重要。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暗中支持伊拉克,间接加强了萨达姆入侵伊朗的信心。

民族仇恨
伊朗人口主要由波斯人组成,而伊拉克及大多数阿拉伯国家为阿拉伯人占多数。两族人民在历史上有过多次大大小小的冲突,积累了不小的宿怨。而两个民族在对方国内则互为少数民族,利益得不到足够保障。例如伊朗西部的胡齐斯坦省,是伊朗境内阿拉伯人的主要聚集区。历史上,该省曾归属于鄂图曼帝国的伊拉克行省。这一地区的阿拉伯人也曾多次反抗伊朗统治,追求民族独立。 而这一地区也是伊朗主要的石油和粮食产地,具有重要战略地位。此外,伊朗和伊拉克国内均存在作为少数民族的库尔德人,两国也都支持着对方的库尔德人取得民族独立以造成国家分裂。
另一方面,伊朗的伊斯兰革命后,许多原先效忠王室的优秀军官被清洗,军队整体素质大幅下降。军队内部整肃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 而伊斯兰革命的去西方化也使得西方世界对新兴的伊朗政权没有好感。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如果能够占领阿拉伯河下游地区,进而打击尚不稳定的伊朗政权便可能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 于是在1980年9月22日,与伊朗存在诸多历史矛盾的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后政局动荡,经济恶化,军心不稳,与美国断交的时机,选择了阿拉伯居民聚集、具有重要经济地位的胡齐斯坦省,对伊朗发动了旨在收复失地、打击霍梅尼输出革命、争夺海湾霸权的战争。

战争爆发

伊拉克在从苏联获得了很大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则提供了经济援助。另外,美国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自1985年起,美国在出售给伊拉克武器的同时也出售给伊朗。这引发了后来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
发动者萨达姆
这场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战争中伊朗常常使用类似于一战中的人海战术攻击。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剂在内的化学武器。尽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战争和使用化学武器,国际社会对其并没有施加太大的压力。
1982年6月,伊朗发动的一系列反攻夺回了伊拉克在战争初期占领的土地。伊拉克鉴于可能被彻底打败,向伊朗提出休战的建议。此时,伊朗试图打垮伊拉克政权,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这样导致战争又进行了六年。
在此期间,西方海军力量介入该地区,试图保护海湾航道畅通。由此导致伊拉克导弹攻击美国斯塔克号护卫舰;以及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击落伊朗民航客机,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丧生。

战争进程

第一时期,战争在伊朗境内进行。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等15座城市和
战争场景
空军基地进行空袭。23日凌晨2时,出动地面部队5个师又2个旅,1200余辆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起进攻。到10月底,伊朗挡住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从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转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将其军队撤出所占伊朗领土,两国边界又恢复战前状态。
面对伊拉克的强大攻势,伊朗军队仓促应战。其空军袭击了伊拉克境内的16个目标。地面部队调整部署,向边境机动。在前线集结了7个师又2个旅的兵力,此外还有大批的革命卫队。伊朗设防的重点在北线,以扼守主要通道,迟滞伊拉克军队的进攻。伊朗阻滞了伊拉克的进攻势头后,渐渐
两伊战争
夺取并把握了战争的主动权。1981年9月,伊朗开始大举反攻。9月底,伊朗集中10余万兵力,发动大规模的阿巴丹反击战,解除了伊拉克对阿巴丹的包围。1982年3月下旬,经过周密部署,伊朗又发动了逗胜利行动地攻势,全歼伊拉克2个旅,重创2个师,共毙伤伊拉克士兵2.5万人,俘虏1.5万人,击毁坦克360辆,击落飞机20余架,缴获了上百辆坦克和装甲车。4月20日,伊朗又集中近3个师的兵力和大批革命卫队约10万余人,发起以收复霍拉姆沙赫尔市为目标的逗耶路撒冷圣城行动地攻势。经过25天激战,终于收复了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尔。6月10日,伊拉克提出全线停火建议,并单方面实施停火,宣布承认两国于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继续有效,并准备在伊拉克根本权利得以承认的基础上同伊朗谈判。6月20日,又宣布10天内从伊朗境内撤回全部军队。6月29日,其军队已基本撤出伊朗。
死伤的士兵
第二时期,战争在伊拉克境内进行。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2万军队,发动了第一次巴士拉战役。经过多次拉锯战,至9月底伊朗军队控制了伊拉克境内面积约200多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从10月开始,伊朗又出动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前后组织7次反击,将伊朗军队阻挡在边界一带。1983年2月以后,伊朗在中线和北线再次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线。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势基本停止。
为了进一步迫使伊朗罢兵言和,自1984年4月起,伊拉克采取逗以战迫和地方针,在地面和海上连续向伊朗发起主动出击。在局部地区对伊朗军队发动一系列的小规模袭击,并在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与此同时,伊拉克还利用其空中优势,发动了举世震惊的逗袭船战地。
1986年,两伊战争再度激烈,战争进入第三时期。伊朗一反过去打消耗战的方针,力争速战速决。1986年2月初,伊朗出动9万余人的兵力,发动了规模较大的代号为逗曙光—8号地的攻势,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奥。与地面战场相呼应,1986年,两伊逗袭船战地一再升级,遭到袭击的船只达106艘,其中有28艘进出科威特港口的船只遭到袭击。由于两伊逗袭船战地影响到非交战国的利益,科威特于1986年11月和12月,先后向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苏联、中国、法国和英国提出租船和护航要求。苏美相继同意为科威特油轮护航,并以此为由不断向海湾派遣军舰,从而使原来就很紧张的海湾局势增添了更大的危险。为避免战争进一步升级,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过了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双方立即停火
战场上戴着防毒面具的伊朗士兵
。598号决议通过后,由于两伊积怨已久,在停火问题上立场各异,分歧较大,谁也不愿主动作出让步,因而联合国598号决议迟迟得不到贯彻落实。
第四时期,1988年,是两伊战争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2—4月,双方使用了数百枚导弹袭击对方的城镇,掀起了一场空前规模的逗袭城战地。此后,在相持中,伊拉克渐渐占了上风,4月17日,伊拉克军队对法奥地区的伊朗守军发动了代号为逗斋月地的攻势,经过两天激战,于18日下午全部收复被伊朗占领两年之久的法奥地区。外国军事专家评论,这是逗两伊战争的转折点地,它逗打开了结束两伊战争的大门地,逗为两伊通向和平开辟了道路地。伊朗在欲战不能,欲罢不忍的境况下,被迫于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8月20日,两伊双方实现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从1984年4月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双方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至1988年7月,伊拉克所占伊朗领土几乎全部丧失。

停战协商

为使两伊战争尽快结束,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通过了要求两伊立即停火的第598号决议。次日,伊拉克表示欢迎联合国决议,并决定暂停袭击伊朗海上目标,以示诚意。但
两伊战争
伊朗没有表态,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号决议。从两伊战争停火后的第5天即8月25日开始,在联合国秘书长主持下,两伊外长举行了多次会谈,但谈判毫无结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后,伊朗利用危机逼使伊拉克最终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条件,承认伊朗对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权,并从伊朗领土撤出了军队。
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果两败俱伤。伊拉克伤亡和被俘4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伊朗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5400亿美元,双方的综合国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

战后结果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
残酷的8年,两伊战争
战争结束时,它的外债是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战争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18万、伤25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500亿美元。伊朗也欠外债450亿美元,死亡70万、伤110多万,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战争使两个国家都受到惨重损失,经济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骤降,死伤人数以百万计。伊拉克因此也背负了大量的债务,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即达140亿美元。这也是后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情况。
这场战争是二战以后伤亡最大的战争之一,仅次于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具体伤亡数字有很多说法,一般认为死亡人数为一百万人左右。
伊拉克军队由战前的24万人发展到战后的120万人。
两伊战争实际上是一场逗马拉松地式的消耗战。8年中,两国军费开支和经济损失总计达6000亿美元,交战双方人员伤亡148万人,被俘8万人。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军队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同时,非交战国也蒙受巨大损失,被击沉击毁船只90艘,击伤546艘,另有90艘被困于阿拉伯河,大部分损坏。[2]
伊拉克和伊朗均在战争中受到严重损失,除常规战争外,在战争过程中采取了袭城战、袭船战、袭击油田等破坏敌方后勤、经济设施的手段。伊拉克还对伊朗军队、平民动用了化学武器。作为军事实力相对发达的发展中国家,两国在战争中曾使用诸如苏式米格-25战机、美式F-14战机、法式飞鱼导弹等当时较为先进的武器,但同发达国家主导的战争相比,这场战争的形式仍然有不少差别。例如,在战争中鲜有集群化坦克长距离突击作战,而一战中的壕沟战、人海攻击却颇为常见,甚至还出现了没有武装的平民在狂热的宗教信仰支撑下集体冲锋,踩爆地雷的场面。这与士兵在紧急征召之下入伍,缺乏操作现代化设备的训练、领导人指挥不当以及武器装备配件不足,难以维修、保养有一定关系。不过另一方面,在战争中也出现了用直升飞机打直升飞机、用防空导弹打小艇的新战术,在袭船中和袭城战中双方大量使用了先进的反舰导弹与地对地导弹,这场战争也揭示了战争动员在现代战争中的重要性。

启示影响

伊朗士兵在首都德黑兰参加阅兵式
(一)巨额资金能够买到现代化武器装备,但买不到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引进外国先进的武器装备,一定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两伊是中东地区富有的石油输出国,自1973年以来,两国耗资数千亿美元,从国外竞相引进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但两伊的工业基础薄弱,许多先进武器的零配件本国无力修配,弹药主要靠国外供给;两国士兵的文化程度很低,要掌握诸如苏制逗萨姆地和英制逗轻剑地、逗霍克地型地空导弹,驾驶T—72坦克和米格—23战斗机等先进武器,是相当困难的。
(二)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固然应当重视速战速决,但同时还应当有长期作战的准备。战争初期,伊拉克采取突然袭击的闪电行动,旨在实现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其把战争赌注完全押在这一点上,在思想上和物资上缺乏长期作战的准备,因此,一旦速战速决企图被对方粉碎,便力不能支,逐渐由主动转为被动。伊朗依仗自身国大人多的优长,采取了逗持久战地的战略。
(三)现代局部战争中,仍应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应过分纠缠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两伊战争中,几乎所有的战役战斗都是以城市(镇)为目标的攻防战,双方满足于攻城掠地的表面逗胜利地,忽视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
(四)现代局部战争,武器装备和物资损耗大,给后勤补给提出了新课题。两伊战争虽然称不上是高水平的现代化战争,但战争消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局部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如战争初期,伊拉克仅对席林堡这样一个1000户的小镇就发射了几万发炮弹。两伊陆军主要是装甲和机械化部队,油料消耗多,据估算,伊拉克军队每天消耗的油料达2000至3000吨。伊朗顶住了伊拉克军队的进攻后,也因补给困难而拖长了反攻的时间。转入反攻后,伊朗多次向伊拉克发动地面攻势,但两次战役之间的间隔比较长,有时竟长达5个月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后勤系统混乱,武器装备等作战物资供应跟不上,因而续战能力不强。

战争影响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逗马拉松地式的消耗

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双方经济损失惨重,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骤降,战争中的军费支出和战争导致的经济破坏共计到达6000多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
两伊伤亡人数约270万,其中,死亡约100万,受伤约170万。伤亡人数约占两国总人口的4.5%,相当于4次中东战争伤亡人数的17倍。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30万、伤60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 500亿美元。直接损失3 000亿美元。
交战双方人员伤亡148万人,被俘8万人。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军队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同时,非交战国也蒙受巨大损失,被击沉击毁船只90艘,击伤546艘,另有90艘被困于阿拉伯河,大部损坏。

后世评价

两伊战争,这个被世界军界评论为‘先进武器打低水平战争地最典型范例,当时自吹的世界军事强国,动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先进武器(化学武器都用上了),F14,F4,幻影战斗机,飞毛腿导弹,打了8年,死伤百万人,最后掐得筋疲力尽,民不聊生,谁也奈何不得,差点经济崩溃亡国,最后停战了事。

阅读全文

与伊朗为什么能有两只军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印度作战方式有哪些 浏览:57
一百元在越南能换多少盾 浏览:903
中国邮政银行补办银行卡要多久 浏览:338
印度车险怎么样 浏览:689
在英国用什么app 浏览:811
伊朗官员为什么在巴格达 浏览:519
越南米纸200g多少张 浏览:675
伊朗属于哪个国家和哪个洲 浏览:195
西印度洋指什么 浏览:316
中国哪些方面排名第一 浏览:396
伊朗面积与人口是多少 浏览:909
伊朗玉石雕刻的小山多少钱 浏览:916
越南小费一个月多少钱 浏览:292
伊朗的波斯人能占到多少 浏览:825
越南龙虾拖鞋怎么做 浏览:717
印度国内如何看中印实力 浏览:961
越南金999什么意思 浏览:681
意大利面污渍怎么洗 浏览:125
英国党派之争叫什么 浏览:989
美国怎么关闭伊朗网站的 浏览: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