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最怕什么战争

伊朗最怕什么战争

发布时间:2022-06-21 08:08:37

1. 伊朗战争

两伊战争,在伊朗被称为伊拉克入侵战争,又称第一次海湾战争或第一次波 两伊战争--物资调配
斯湾战争,是发生在伊朗和伊拉克之间的一场长达8年的边境战争。伊朗和伊拉克在地理位置上都属于西亚。历史上,两国为边境交界处的夏特阿拉伯河的主权而产生争议。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为这块有争议的河流,借口为抵御“伊斯兰革命”,悍然向伊朗发动军事进攻,从而引发了旷日持久的两伊战争,战争长达8年,成为继越南战争后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战争。整个战争进程可分为:第一阶段,伊拉克进攻,伊朗防御;第二阶段伊朗由战略相持转为战略反攻,伊拉克丧失战场主动权;第三阶段伊朗进攻,伊拉克防御。 两伊战争实际上是一场“马拉松”式的消耗战。8年中,两国军费开支和经济损失总计达6000亿美元,交战双方人员伤亡148万人,被俘8万人。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军队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同时,非交战国也蒙受巨大损失,被击沉击毁船只90艘,击伤546艘,另有90艘被困于阿拉伯河,大部损坏。[1]
编辑本段起因
战争的起因是由于伊拉克总统萨达姆·侯赛因试图完全控制位于波斯湾西北部的阿拉伯河,该水道是两个国家重要石油出口通道。美国为萨达姆提供武装并支持其向这一有争议的地区发动进攻,试图以此遏制刚刚通过革命上台并强烈反美的伊朗政权。 而在1975年,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对当时在伊拉克控制下的水道发动进攻。伊拉克和其他阿拉伯国家还担心伊朗1979年二月革命产生的武装政权向周边地区扩散。 导致两伊战争的另一因素是两国领导人的野心。伊朗宗教领袖霍梅尼试图将他领导 两伊战争
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运动推广到整个中东地区。不过由于伊朗革命才成功不久,这方面的尝试还十分有限。 对萨达姆而言,他掌权时间不长,正试图使伊拉克获得地区霸权地位。对伊朗战争的成功可以使得伊拉克成为海湾地区的霸主并控制石油贸易。军队内部清洗和美制装备零件严重缺乏都很大地影响了伊朗曾经强大的军力。另外,阿拉伯河地区的伊朗防御也很薄弱。1980年9月22日,伊拉克利用伊朗支持的对当时伊拉克外长阿齐兹的刺杀企图为借口,抓住机会发动进攻。 伊拉克与伊朗之间的领土纠纷已有百余年的历史,加上两国长期存在着民族矛盾、宗教分歧,又都想称雄海湾地区,因此双方关系一直紧张,小的边界冲突不断。1978年伊朗发生内乱,伊拉克支持伊朗国王巴列维,并将侨居在伊拉克的霍梅尼驱逐出境。1979年2月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霍梅尼上台执政,煽动伊拉克的什叶派穆斯林推翻萨达姆政权。1980年9月下旬,伊拉克趁伊朗在霍梅尼上台后政局动荡,经济恶化,军心不稳,伊(伊朗)美断交的时机,对伊朗发动了旨在收复失地、打击霍梅尼输出革命、争夺海湾霸权的战争。
编辑本段爆发
伊拉克在从苏联获得了很大外交和军事上的支持。阿拉伯国家主要是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则提供了经济援助。另外,美国也偏向伊拉克,向其提供武器和经济援助。自1985年起,美国在出售给伊拉克武器的同时也出售给伊朗。这引发了后来里根政府的伊朗门事件。 这场战争进行得十分惨烈。战争中伊朗常常使用类似于一战中的人海战术攻击。伊拉克使用了包括塔崩毒剂在内的化学武器。尽管伊拉克率先挑起战争和使用化学武器,国际社会对其并没有施加太大的压力。 1982年6月,伊朗发动的一系列反攻夺回了伊拉克在战争初期占领的土地。伊拉克鉴于可能被彻底打败,向伊朗提出休战的建议。此时,伊朗试图打垮伊拉克政权,因此拒绝了这一建议。这样导致战争又进行了六年。 在此期间,西方海军力量介入该地区,试图保护海湾航道畅通。由此导致伊朗导弹攻击美国斯塔克号护卫舰;以及美国文森斯号巡洋舰击落伊朗民航客机,290名乘客和机组人员丧生。
编辑本段进程
第一时期,战争在伊朗境内进行。1980年9月22日晨,伊拉克调集大量飞机对伊朗首都德黑兰等15座城市和空军基地进行空袭。23日凌晨2时,出动地面部队5个师又2个旅,1200余辆坦克,分北、中、南三路向伊朗发起进攻。到10月底,伊朗挡住了伊拉克军队的全面进攻。从1982年3月起,伊朗军队转入反攻。1982年6月29日,伊拉克宣布已将其军队撤出所占伊朗领土,两国边界又恢复战前状态。 面对伊拉克的强大攻势,伊朗军队仓促应战。其空军袭击了伊拉克境内的16个目标。地面部队调整部署,向边境机动。在前线集结了7个师又2个旅的兵力,此外还有大批的革命卫队。伊朗设防的重点在北线,以扼守主要通道,迟滞伊拉克军队的进攻。伊朗阻滞了伊拉克的进攻势头后,渐渐 两伊战争
夺取并把握了战争的主动权。1981年9月,伊朗开始大举反攻。9月底,伊朗集中10余万兵力,发动大规模的阿巴丹反击战,解除了伊拉克对阿巴丹的包围。1982年3月下旬,经过周密部署,伊朗又发动了“胜利行动”攻势,全歼伊拉克2个旅,重创2个师,共毙伤伊拉克士兵2.5万人,俘虏1.5万人,击毁坦克360辆,击落飞机20余架,缴获了上百辆坦克和装甲车。4月20日,伊朗又集中近3个师的兵力和大批革命卫队约10万余人,发起以收复霍拉姆沙赫尔市为目标的“耶路撒冷圣城行动”攻势。经过25天激战,终于收复了南部重要港口城市霍拉姆沙赫尔。6月10日,伊拉克提出全线停火建议,并单方面实施停火,宣布承认两国于1975年签订的《阿尔及尔协议》继续有效,并准备在伊拉克根本权利得以承认的基础上同伊朗谈判。6月20日,又宣布10天内从伊朗境内撤回全部军队。6月29日,其军队已基本撤出伊朗。 第二时期,战争在伊拉克境内进行。1982年7月13日,伊朗集中10万军队,向伊拉克南部巴士拉地区发动猛烈进攻。经过多次拉锯战,至9月底伊朗军队控制了伊拉克境内面积约200多平方千米的狭长地带。从10月开始,伊朗又出动5万军队向伊拉克北部曼达利地区发起进攻,深入伊拉克境内,对巴格达造成威胁。伊拉克军队前后组织7次反击,将伊朗军队阻挡在边界一带。1983年2月以后,伊朗在中线和北线再次发动了一系列攻势。伊拉克基本守住了防线。至1984年3月底,伊朗的攻势基本停止。 为了进一步迫使伊朗罢兵言和,自1984年4月起,伊拉克采取“以战迫和”方针,在地面和海上连续向伊朗发起主动出击。在局部地区对伊朗军队发动一系列的小规模袭击,并在战斗中多次使用化学武器。与此同时,伊拉克还利用其空中优势,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袭船战”。 1986年,两伊战争再度激烈。伊朗一反过去打消耗战的方针,力争速战速决。1986年2月初,伊朗出动9万余人的兵力,发动了规模较大的代号为“曙光—8号”的攻势,攻克了伊拉克南部重要的港口城市——法奥。与地面战场相呼应,1986年,两伊“袭船战”一再升级,遭到袭击的船只达106艘,其中有28艘进出科威特港口的船只遭到袭击。由于两伊“袭船战”影响到非交战国的利益,科威特于1986年11月和12月,先后向联合国的5个常任理事国美国、苏联、中国、法国和英国提出租船和护航要求。苏美相继同意为科威特油轮护航,并以此为由不断向海湾派遣军舰,从而使原来就很紧张的海湾局势增添了更大的危险。为避免战争进一步升级,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一致通过了第598号决议,要求两伊双方立即停火 战场上戴着防毒面具的伊朗士兵
。598号决议通过后,由于两伊积怨已久,在停火问题上立场各异,分歧较大,谁也不愿主动作出让步,因而联合国598号决议迟迟得不到贯彻落实。 第三时期,1988年,是两伊战争出现重大转折的一年。2—4月,双方使用了数百枚导弹袭击对方的城镇,掀起了一场空前规模的“袭城战”。此后,在相持中,伊拉克渐渐占了上风,4月17日,伊拉克军队对法奥地区的伊朗守军发动了代号为“斋月”的攻势,经过两天激战,于18日下午全部收复被伊朗占领两年之久的法奥地区。外国军事专家评论,这是“两伊战争的转折点”,它“打开了结束两伊战争的大门”,“为两伊通向和平开辟了道路”。伊朗在欲战不能,欲罢不忍的境况下,被迫于1988年7月18日宣布,同意接受联合国安理会598号决议。8月20日,两伊双方实现停火,长达8年的两伊战争终于落下了帷幕。从1984年4月开始的4年多时间里,双方在边境地区互有攻守,战争转入长期消耗战。至1988年7月,伊拉克所占伊朗领土几乎全部丧失。
编辑本段停战
为使两伊战争尽快结束,联合国安理会于1987年7月20日通过了要求两伊立即停火的第598号决议。次日,伊拉克表示欢迎联合国决议,并决定暂停袭击伊朗海上目标,以示诚意。但 两伊战争
伊朗没有表态,直到1988年7月18日才宣布接受第598号决议。从两伊战争停火后的第5天即8月25日开始,在联合国秘书长主持下,两伊外长举行了多次会谈,但谈判毫无结果。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海湾危机爆发后,伊朗利用危机逼使伊拉克最终接受了伊朗的和平条件,承认伊朗对阿拉伯河的一半主权,并从伊朗领土撤出了军队。 历时8年的两伊战争,结果两败俱伤。伊拉克伤亡和被俘48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多辆,火炮1500门,伊朗损失作战飞机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两国军费开支近2000亿美元,经济损失达5400亿美元,双方的综合国力因此受到很大的削弱。
编辑本段战后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 残酷的8年,两伊战争
战争结束时,它的外债是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贷款。战争中,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18万、伤25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500亿美元。伊朗也欠外债450亿美元,死亡70万、伤110多万,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000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 战争使两个国家都受到惨重损失,经济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骤降,死伤人数以百万计。伊拉克因此也背负了大量的债务,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即达140亿美元。这也是后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战争结束时,两国的分界线恢复到了战前的情况。 这场战争是二战以后伤亡最大的战争之一,仅次于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具体伤亡数字有很多说法,一般认为死亡人数为一百万人左右。 伊拉克军队由战前的24万人发展到战后的120万人。
编辑本段启示影响
(一)巨额资金能够买到现代化武器装备,但买不到军队的现代化水平。因此,引进外国先进的武器装备,一定要与本国实际相结合。两伊是中东地区富有的石油输出国,自1973年以来,两国耗资 伊朗士兵在首都德黑兰参加阅兵式
数千亿美元,从国外竞相引进大量先进的武器装备。但两伊的工业基础薄弱,许多先进武器的零配件本国无力修配,弹药主要靠国外供给;两国士兵的文化程度很低,要掌握诸如苏制“萨姆”和英制“轻剑”、“霍克”型地空导弹,驾驶T—72坦克和米格—23战斗机等先进武器,是相当困难的。 (二)现代条件下的局部战争,固然应当重视速战速决,但同时还应当有长期作战的准备。战争初期,伊拉克采取突然袭击的闪电行动,旨在实现速战速决的战略企图,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由于其把战争赌注完全押在这一点上,在思想上和物资上缺乏长期作战的准备,因此,一旦速战速决企图被对方粉碎,便力不能支,逐渐由主动转为被动。伊朗依仗自身国大人多的优长,采取了“持久战”的战略。 (三)现代局部战争中,仍应以歼敌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而不应过分纠缠于一城一地的得失。两伊战争中,几乎所有的战役战斗都是以城市(镇)为目标的攻防战,双方满足于攻城掠地的表面“胜利”,忽视大量歼灭敌有生力量。(四)现代局部战争,武器装备和物资损耗大,给后勤补给提出了新课题。两伊战争虽然称不上是高水平的现代化战争,但战争消耗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局部战争史上绝无仅有的。如战争初期,伊拉克仅对席林堡这样一个1000户的小镇就发射了几万发炮弹。两伊陆军主要是装甲和机械化部队,油料消耗多,据估算,伊拉克军队每天消耗的油料达2000至3000吨。伊朗顶住了伊拉克军队的进攻后,也因补给困难而拖长了反攻的时间。转入反攻后,伊朗多次向伊拉克发动地面攻势,但两次战役之间的间隔比较长,有时竟长达5个月以上。其主要原因是后勤系统混乱,武器装备等作战物资供应跟不上,因而续战能力不强。
编辑本段后世评价
两伊战争,这个被世界军界评论为‘先进武器打低水平战争”最典型 死伤的士兵
范例,当时自吹的世界军事强国,动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所有先进武器(化学武器都用上了),F14,F4,幻影战斗机,飞毛腿导弹,打了8年,死伤百万人,最后掐得筋疲力尽,民不聊生,谁也奈何不得,差点经济崩溃亡国,最后停战了事。[2]
编辑本段战争影响
两伊战争前后历时7年又11个月,是20世纪最长的战争之一。它是一场名副其实的、“马拉松”式的消耗战,是一场对双方来说都得不偿失、没有胜利者的战争。双方经济损失惨重,发展停滞,石油出口骤降,战争中的军费支出和战争导致的经济破坏共计到达6000多亿美元,战争使两国经济发展计划至少推迟20至30年。这场战争前,伊拉克的外汇盈余近400亿美元,战争结束时,它的外债是800亿美元,其中400多亿是欠西方国家和苏联的军火债、300多亿是欠其他阿拉伯国家的贷款,仅欠科威特的债务即达140亿美元。这也是后来萨达姆入侵科威特的原因之一。 这场战争是二战以后伤亡最大的战争之一,仅次于越南战争和朝鲜战争。两伊伤亡人数约270万,其中,死亡约100万,受伤约170万。伤亡人数约占两国总人口的4.5%,相当于4次中东战争伤亡人数的17倍。伊拉克的死亡人数是30万、伤60万,直接损失(包括军费、战争破坏和经济损失)是3 500亿美元。伊朗也欠外债450亿美元,死亡70万、伤110多万,仅德黑兰就有20万妇女失去丈夫;直接损失3 000亿美元。 交战双方人员伤亡148万人,被俘8万人。其中伊朗军队死亡35万人,受伤70万人,被俘3万人,损失作战飞机约150架,坦克1500辆,火炮1200门,舰艇16艘;伊拉克军队死亡18万人,受伤25万人,被俘5万人,损失作战飞机250架,坦克2000辆,火炮1500门,舰艇15艘。同时,非交战国也蒙受巨大损失,被击沉击毁船只90艘,击伤546艘,另有90艘被困于阿拉伯河,大部损坏。

2. 第四次中东战争,伊拉克对伊朗的攻击采取什么样的应对方式

伊拉克守中有攻,先后在中线和南线多次组织进攻战役,并利用伊朗反政府武装配合作战。为改变战场态势,阻止伊朗进攻并削弱其战争潜力,伊拉克除在地面战斗中使用化学武器外,还先后于1984年2月和1985年3月率先进行”袭船战”和”袭城战”,攻击对方石油输出终端和军事、经济目标。伊朗针锋相对予以还击,在空军力量不足情况下率先使用地地弹道导弹,引起双方”导弹战”。

3. 叙利亚战争中,为何伊朗成了除叙利亚之外,最惨的国家

伊朗陷入危机的原因除了因为自身核问题导致的美国的制裁,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伊朗是一个传统的反美国家,遭到了美国和北约国家的围追堵截。最后一个问题就是伊朗对叙利亚援助了大量的兵力和资金。这几个因素,让伊朗的局势变得岌岌可危。

这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让伊朗的社会局势开始变得动荡不堪,目前各种示威游行仍在继续,如果这样的情况再持续下去,很难说会不会有反对派产生,一旦有反对派产生,美国是肯定不会放过这个好机会的。到时候伊朗恐怕会成为下一个叙利亚。

4. 伊朗的什么武器,是美国最担心的,最害怕的为什么

2015年,伊朗终于无法忍受国际社会的制裁,签署了《伊核协议》,公开承认不再研制核武器,为何要提这件事?因为想通过这件事解释一个事情:伊朗没有核武器,如果伊朗拥有了核武器,也就不存在什么《伊核协议》,伊朗对抗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底气就会很足,美国等西方国家只能被动接受伊朗拥有核武器的事实,木已成舟,和伊朗进行谈判才是主流,所以伊朗并没有研制出核武器,这是基本的事实,那么伊朗有什么常规武器让美国担心和害怕的?

1.覆盖整个中东的武器:弹道导弹

首先是弹道导弹,并且这点美国已经领教过一次了,在1年之前,也就是2020年1月,伊朗就使用弹道导弹攻击了美军基地,当时伊朗发射了超过15枚弹道导弹,分为两个型号,对美军基地的机库和营地等目标造成了不少损失,如果不是伊朗通过伊拉克提前通知了美军,如果不是伊朗刻意控制了导弹战斗部的威力,美军出现数百人伤亡不可避免。

不只是武器方面,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也在逐渐扩大,这可比武器产生的效果更大,比如伊朗利用叙利亚和也门等几个中东国家的内战,培养了自己的势力,威胁到中东美军和以色列等国的安全。

5. 美国打伊拉克肆无忌惮,为何对伊朗却只是制裁

美伊之间的敌对关系已经持续几十年了,最新一轮的制裁,也已经过去了14年。受制裁的影响,伊朗的民生一直处于濒临崩溃的边缘,去年更是因民生问题引发了不小的骚乱,差一点把现政权撸下了台。


战争只是博弈的一种手段,如果还有其他途径可以解决问题的话,战争显然是最不经济、风险最高的选择。所以美国以前没有,现在不会,未来也不太可能动用军事手段来对付伊朗,只有等到哪一天国际风云突变了,美国攻打伊朗的大戏才有可能上演。

6. 911事件后美国发动了伊拉克阿富汗战争,为何对伊朗却只敢制裁

美国之所以只敢对伊朗制裁,是因为伊朗拥有着核武器。核武器拥有着巨大的破坏力,美国怕伊朗狗急跳墙对美国本土进行袭击。

2、国际的监督

现在世界局势是一超多强的局面,并不是由美国一家说了算,如果美国想要强行发动战争的话,那么其他几个国家也不会同意。这个世界并不是美国的一言堂,现在的世界秩序是由多个国家共同监督的。

综上所述,美国之所以只敢对伊朗进行制裁,一方面是因为伊朗具有着核武器,另外一方面是因为国际对美国的监督。

7. 伊朗到底怕不怕美国

不怕美国的。

伊朗手里到底有什么底牌?为何从来不怕美国?

伊朗的综合国力在中东地区能排进前三,仅次于以色列和土耳其,跟美国叫板是有点底气的

伊朗是目前美国在中东地区最大的死对头,自从1979年伊斯兰革命之后,美伊关系是针尖对麦芒。

毫不夸张的讲,伊朗就是美国人心中的“尔晴”。

有人说伊朗是宁可站着死,也不跪着生,纯粹一派胡言。

伊朗是不愿意跪着生,但也不愿意站着死,伊朗人想站在活!

如今,伊朗的周边环境是相当的“恶劣”。除了北边以外,东部的阿富汗、巴基斯坦是美国的盟友,西边的伊拉克是美国的盟友,南边的海湾阿拉伯诸国都是美国的盟友。

以上这些地区都有美国的驻军,对伊朗是呈现三面包围之势。

(伊朗周围的美军军事基地)

但时至今日,这么多年过去了,伊朗竟依旧安然无恙,仍旧是毫无忌惮的跟美国打着嘴仗,甚至还在敢波斯湾抓捕美军士兵,其实力和胆量确实不容小觑。

平心而论,伊朗的军力跟美国比起来绝对是差远啦。

无论是空军、海军还是陆军,伊军跟美军都存在着代差。但相比之下,伊军的战斗力在中东还算是比较强悍的,至少不是伊拉克和沙特之流可比的。

环顾本地区所有的国家,伊朗的国家体量应该算是最大的了,其土面积有165万平方公里,排名西亚地区第二,仅次于沙特。(虽然沙特国土面积大,但是沙漠面积也大,能住人的地方真是没多少。相比之下,伊朗国土的质量就高多了)

而伊朗人口更是超过8000万,其人口数量在中东地区仅次于埃及,与土耳其旗鼓相当,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区域大国。

(伊朗幅员辽阔,境内多山多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一般在900-1500米之间,复杂的地理环境限制了机械化部队的作战,若是大规模派出地面部队入侵伊朗,很容易让波斯人关门打狗)

并且伊朗本国也拥有较为完善的工业基础,其基础性武器装备都可以自造。

这也是为什么同样是遭受制裁,伊朗多年来依旧可以保持战斗力,而萨达姆政权却不堪一击的原因。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除了以色列、土耳其外,伊朗是本地区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

虽然美国一直看伊朗不顺眼,但由于伊朗体量实在是太大,且伊朗扼守着国际石油命脉——霍尔木兹海峡,所以华府也不愿意轻易跟德黑兰动粗。毕竟要跟这么大一个国家开战,美国不动用个六七十万兵力是根本别想拿下来。

也许有人会说:美国之所以不敢东伊朗,是因为德黑兰有俄罗斯人的支持。

不过我不认同这句话。你想想: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哪个不是有俄罗斯在身后做支持,美国还不是照打不误,一点面子都不给。

所以,伊朗不怕美国主要原因还是自身实力过硬。否者,就算有超级赛亚人支持也是白搭啊。

8. 伊朗靠什么和美国抗衡求高手解答

一个国家两支军队

伊朗现行宪法规定实行政教统一,宗教领袖为武装部队总司令。最高国防委员会是领袖领导下的军事决策机构,成员有总统、国防部长、武装部队总参谋长、伊斯兰革命卫队总司令以及领袖指定的两名顾问。

武装力量主要由正规军和革命卫队组成。正规军分陆、海、空三个军种。革命卫队由地面部队、海上部队、陆战队和航空部队组成。一个国家有两支武装力量,这在当代世界各国并不多见。

伊朗的正规军是在巴列维王朝的旧军队基础上建立的。长期遭受巴列维王朝迫害的霍梅尼对旧军队始终不信任,他大权在握后,除了清洗旧军队的高级军官外,还在军队中成立政治和意识形态部,由教士担任政委,以伊斯兰思想改造旧军队。此外,霍梅尼在最高国防委员会和海陆空三军、宪兵和警察中都派代表,这些代表如钦差大臣,事无巨细,都要插手过问。

革命卫队是在伊斯兰革命中诞生的。1979年5月5日,伊斯兰革命委员会决定,在反对巴列维政权的各种准军事武装基础上成立一支治安队伍——“伊斯兰革命卫队”。伊斯兰革命卫队的使命是保护伊朗领土完整和政治独立,保卫伊朗革命和维护伊斯兰教义,此外还负责维持国内秩序,监控国内的敌对势力,并建立了庞大的情报网络。革命卫队一直控制在原教旨主义者手中,成为新政权的坚强支柱。1985年9月,为了加强伊斯兰革命卫队,霍梅尼下令建立革命卫队的陆海空三军。这支新军队在两伊战争中冲锋陷阵,视死如归。在国内斗争中唯命是从、雷厉风行。1986年革命卫队总人数达到35万。1996年,革命卫队正规军整编为陆军lO万,海军2万人。革命卫队装备精良,其高级官员在国家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两伊战争结束后,伊朗政府大力加强军队正规化、一体化建设。1992年成立单一的联合指挥部,加速了正规军和革命卫队的一体化管理。

实力可进全球十强

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由于新政权对军队的清洗和大批军人开小差,军队曾减员近60%。在两伊战争中,伊朗曾因军备荒废和指挥不当而一度被伊拉克军队长驱直入,但最终凭借人众地广顶住了伊拉克闪电进攻,以两败俱伤结束了战争。战争期间,伊朗的武器装备损失达60%,战争损失和军费开支达3600亿美元。

两伊战争后,伊朗政府汲取教训,高度重视国防建设。拉夫桑贾尼政府在第一个五年计划中分配的军费达100亿美元,平均每年20亿美元。国防和安全方面的外汇分配指数占总数7.6%。实际军费开支远超过上述数目。这对当时刚刚结束战争、经济凋敝、百废待兴的伊朗来说实属不易。

巴列维在位时,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伊朗利用石油美元从欧美引进先进设备和人才,兴办现代军事工业,打下不错的基础。两伊战争进一步推动了伊朗的国防工业发展,80年代后期伊朗大约有240个武器生产厂,还有1.2万个私有工厂从事与国防相关的研究和生产。经过多年发展,目前伊朗的国防工业已能生产导弹、雷达、大炮、机枪、军舰、微型潜艇,维修外国制造的航空发动机、航空电子设备和飞行设备。伊朗已具备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的生产能力,储备了大量的化学制剂,能够大量生产芥子气、光气、血液毒剂、神经毒剂,并正在研制炭疽杆菌、有毒生物素。

巴列维统治期间伊朗的军事装备主要来自美国,两伊战争期间,伊朗曾从包括以色列在内的近20个国家进口武器。进入90年代,伊朗主要从俄罗斯、朝鲜、印度、巴西等国进口武器,同时还通过英国、法国、巴基斯坦、土耳其、韩国等国的中间商购买西方武器。武器来源的多样化使伊朗掌握了先进的国防技术。

目前,伊朗有现役军人约54万。陆军是伊朗武装力量的主体,总兵力约35万人,装备有主战坦克约1500辆,其中不乏先进的T-72型和“酋长”主战坦克。伊朗地面部队的机械化程度比较高,除了坦克,伊朗陆军拥有近百辆装甲侦察车、1200辆装甲运兵车、2000门牵引火炮、300门自行火炮,以及数量庞大的火箭炮。此外,陆军还拥有一定数量的“陶”式、“耐火箱”式反坦克导弹和地地、地空导弹以及各型直升机和运输机约200架。

伊朗海军现有兵力约1.8万人。主要作战舰艇包括俄制“基洛”级潜艇三艘、护卫舰三艘、轻型护卫舰两艘、导弹快艇20艘、海岸巡逻艇26艘、扫雷舰艇七艘、登陆舰艇11艘,其他支援舰只25艘。海军航空兵约2000人,装备各类飞机70多架。

伊朗空军现有兵力约5.2万人,拥有各型飞机900余架,其中各类作战飞机300余架,包括先进的F一14和米格-29等第三代战斗机。此外,空军拥有“小牛”、“响尾蛇图集”、“麻雀图集”、“霍克”改进型等各式导弹若干。

除了正规军和革命卫队外,伊朗还拥有庞大的预备役力量。伊朗常设预备役部队有35万人,其中准军事部队“民众动员军”约20万人,多为青年志愿人员,战时可达100万人。伊朗的准军事部队在两伊战争中曾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采取的自杀式“人海战术”,至今仍让人谈之色变。

伊朗的军事战略日益依赖精密的中远程导弹。经过这些年经营,伊朗已拥有中东地区最强大的导弹库,这是最令以色列和美国不安的。如“流星一3”和“法塔赫一1 10'”导弹,两者都可以击中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的任何目标。“流星一3”导弹的射程可以达到1300公里,弹头重1600磅。伊朗国防部长新近称,伊朗正在发展射程2000公里以上的“流星一3”改进型导弹。这些导弹虽然打不到美国本土,但是要打击美国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基地以及以色列的战略目标已不在话下。此外,伊朗现行装备的“飞毛腿”B型导弹(射程为325公里)达300多枚,“飞毛腿”C型导弹(射程为550公里)达60多枚,可打击美军驻阿富汗基地。伊朗的“征服者”型导弹(射程约200公里)是使用固体燃料的新型中短程导弹,伊朗军方人士称它是世界上“打击精度最高的导弹之一”。伊朗的这些导弹无疑是其抗衡美国军事威胁的“撒手锏”。

伊朗有人口7200多万,正规军、革命卫队、预备役部队的兵力加起来近90万。伊朗政府声称,伊朗可以组织2000万大军抵御外来侵略。根据美国国防部的评估,“波斯铁骑”的实力在全球可排进前十位。这支铁骑是伊朗保持在海湾地区举足轻重地位、令美国不敢轻举妄动的资本。

9. 伊朗经常被以色列轰炸,为什么不反击

伊朗不想彻底激怒以色列,那会将伊朗置于更加危险的境地。目前美国和伊朗正在就核问题、油轮袭击问题和美国的无人机被伊朗击落等问题进行博弈。美伊之间的博弈虽然剑拔弩张,但是双方都没有彻底要动手的意思。美国担心对伊动武消耗国力,让美国在以后和中俄的大国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伊朗担心政府被颠覆,政权安全是伊朗最担心的,美伊一旦开战美国有能力颠覆伊朗的现政府,然后扶植一个新的政府。至于被灭国是完全不存在的,二战之后鲜有吞并他国领土的例子。

伊朗没有对以色列发动攻击,来自于其它大国的制衡。美国和俄罗斯都不希望现在的伊朗冒头挑事。美国和俄罗斯现在都没有精力放在中东问题上,中东一旦失控,美国和俄罗斯必将焦头烂额,这是美俄都不想看到的。

10. 伊朗经常被以色列轰炸,为什么伊朗不反击呢

从一些新闻中,大家总能看到一些关于以色列打击在叙利亚境内的伊朗武装,但是对此呢,伊朗方面总是给与指责但却从来没有对以色列也进行军事打击,这是为什么呢?主要原因就是害怕以色列背后的美国。

以色列除了空袭伊朗军事基地以外,曾经还对伊朗拥有核问题上表现出了绝对的强硬态度,暗杀伊朗的核专家和网络攻击伊朗的核设施已经算是公开的秘密了,而且还公开宣称不会允许伊朗拥有核武器,如果拥有执意拥核,对以色列的安全造成了影响,以色列不介意直接对伊朗本土进行空袭。



本来美国就对伊朗的拥有核武器的问题上大为反感,如果这个时候反击以色列,就给了美国制造战争的机会,这将是没有核武器的伊朗所不能承受的。再者伊朗和先进的以色列军事实力上平分秋色,一旦开战也不一定可以将以色列灭国。

阅读全文

与伊朗最怕什么战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英国快递箱怎么装 浏览:42
伊朗什么生意最火 浏览:369
中国哪些电视剧具有美剧的影子 浏览:396
哪里可以买到到越南的火车票 浏览:350
伊朗40年发生了什么变化 浏览:677
伊朗文字是什么 浏览:350
越南改革前景如何 浏览:453
中国年龄最大的人多少岁 浏览:851
拨一下印度丽琴怎么样 浏览:657
华人在越南地位怎么样 浏览:340
英国中学教育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浏览:774
去越南旅游如何收费 浏览:273
如何看待中国隐藏病人 浏览:212
英国人如何评价梁朝伟 浏览:99
印尼唐格朗工业区在哪里 浏览:831
英国学签体检多少钱 浏览:219
越南版的歌曲亲爱的你在哪里 浏览:401
中国多少旗帜 浏览:333
古代中国吃什么肉 浏览:169
越南为什么都用摩托 浏览: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