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伊朗资讯 > 伊朗阿塞拜疆人住的地方叫什么

伊朗阿塞拜疆人住的地方叫什么

发布时间:2022-06-20 18:21:47

Ⅰ “阿塞拜疆”是什么意思

阿塞拜疆共和国,位于亚洲西部外高加索的东南部,东临里海,南邻伊朗,北靠俄罗斯,西接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面积8.66万平方千米。海岸线长800千米。其西南部的纳希切万隔亚美尼亚与本土不相毗连。

Ⅱ 阿塞拜疆人的起源

很多参考文献中都把阿塞拜疆人定义为突厥民族的一支,理由是他们说突厥语。然而,现今的阿塞拜疆人被认为是在突厥化之前居住在高加索的高加索阿尔巴尼亚人和居住在伊朗北部的伊朗人的后裔。包括弗拉基米尔·米诺斯基在内的多名历史学家解释了大部分伊朗人和高加索地区人口是如何开始使用突厥语的。
“公元5世纪或11世纪初,一支被称为乌古斯人的,由塞尔柱家族领导的突厥游牧部族——起初规模不大,后来不断发展壮大并于公元11世纪建立了塞尔柱帝国——占领了阿塞拜疆地区。因此,居住那里的伊朗人和与之相邻的部分外高加索地区的人口开始使用突厥语。阿塞拜疆地区的突厥语的显着特征是具有波斯语的语调,不考虑元音和谐等,这反映出了突厥化的人口的非突厥血统特点。”
突厥人向阿塞拜疆地区长达数个世纪的人口迁移以及该地区的突厥化最终形成了现今的阿塞拜疆民族。 2003年的研究发现:“Y染色体单倍体表明 说印欧语的亚美尼亚人和说土耳其语的阿塞拜疆人(阿塞拜疆共和国的)的遗传基因在高加索的地域邻居比在其他地区使用他们语言的邻居更相似。” 这项研究的作者表示它表明本地的高加索人语种的替代。来自于亚洲中部的一项关于有限的遗传掺合物的证据(特别是单倍体H12),特别是土耳其人,他们比他们的邻居――格鲁吉尼亚人和亚美尼亚人,更高 线粒体DNA分析表明和伊朗人的主要关系是通过一个更大的仅次于高加索区的西欧人口群体,根据一项不包括阿塞人的研究,但包括在其他研究中那些和阿塞人群居的格鲁吉亚人。 这个来自于检测的结论表明高加索籍阿塞人拥有一个复杂的人口关系,为了更大地相似性,包括高加索人,伊朗和附件的东方人,欧洲人和土耳其人。其他的线粒体DNA和Y染色体的遗传分析显示高加索人口是欧洲人和附近的东方人之间的遗传媒介物,但是总的来说他们和附近的东方人更接近。 另一项由俄罗斯遗传学杂志的研究,把阿塞拜疆籍伊朗人(讲塔里什语和塔特语的人)跟土耳其籍阿塞拜疆人联系到一起:
“人口的遗传结构检测了其他说伊朗语的人(波斯人和来自伊朗,奥塞特,塔吉克斯坦斯坦的库德人)和阿塞拜疆人,结果表明来自阿塞拜疆讲伊朗语的人比居住在其他区域讲伊朗语的人更接近与阿塞拜疆人。 历史上伊朗籍阿塞拜疆人和高加索人中讲土耳其语的人称他们自己或被他人提及的为穆斯林,土耳其人或阿贾姆人(被库德人称作), 并且宗教身份盛行超过了种族身份。在19世纪当南部的高加索属于俄罗斯帝国的版图时,俄罗斯当局,提及到所有的土耳其人例如塔特人,把阿塞人定义为阿塞拜疆人或(Trans)高加索籍塔特人,来区别于其他土耳其人。 俄国的布罗克豪斯和艾芙隆网络字典,在19世纪90年代发表,也把阿塞拜疆人指代为Aderbeijans (адербейджаны) . 依据上述网络全书里的土耳其塔特人的标题:
一些学者(亚德林采夫,哈鲁津,尚特)表示要改变某些土耳其籍塔特人的用语,他们和土耳其人没有共同点,比如,把阿塞拜疆籍塔特人(伊朗族)叫作阿塞拜疆人(адербайджаны)。”
人种学也被约瑟夫·德尼克称作:
“ 纯粹的语言组织和人体组织不一样:因此讲一口土耳其语在高加索和波斯的阿塞拜疆人,已经跟讲伊朗语的Hadjemi-波斯人拥有同样的体型。

Ⅲ 阿塞拜疆族的社会团体

阿塞拜疆人在世界上的总人口数大概在两千四百万到三千三百万之间,但具体的数目很难核实。他们大多居住在阿塞拜疆共和国和伊朗的阿塞拜疆区。伊朗境内的阿塞拜疆人大多生活在西北省份,总人口在一千六百万到二千三百万之间。阿塞拜疆共和国大概有七百六十万的阿塞拜疆人。此外,还有数百万的阿塞拜疆人则漂泊在邻国乃至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土耳其、格鲁吉亚、俄罗斯、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中都存在着数目可观的阿塞拜疆人团体。
尽管阿塞拜疆定期的进行人口普查,所得出的人口统计数字应该是可靠的,但生活在伊朗的阿塞拜疆人口数目依然成谜。从上世纪早期开始,历届的伊朗政府一直在公布多民族的人口总数的问题上进行回避。非官方的统计数字中阿塞拜疆人占伊朗总人口数的20–24%。但许多的伊朗学者坚称阿塞拜疆人可能占到伊朗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这些学者包括尼奇·凯迪(Nikki Keddie)、帕特里夏·希金斯(Patricia J. Higgins)、沙赫鲁格·阿哈维(Shahrough Akhavi)、阿里·里扎·谢霍勒艾斯拉米(Ali Reza Sheikholeslami)等等。
阿塞拜疆和伊朗之外兴起了一个规模很大的阿塞拜疆人国外团体。依照Ethnologue网络全书上关于阿塞拜疆人的1993年统计资料,当时有大概一百万的操阿国北部方言的阿塞拜疆人分布在南达吉斯坦、亚美尼亚、爱沙尼亚、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俄罗斯、土克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之中。从其他的资料来源 ,例如人口普查等,可以确认阿塞拜疆人当时遍布了前苏联。Ethnologue网络全书中关于阿塞拜疆人在亚美尼亚的统计数字是过时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反政府武装发起的独立战争使得当地的阿塞拜疆人口无法统计。Ethnologue后来又报道说有另外的一百万阿塞拜疆人生活在伊朗之外,但这些数字并不能说明情况。就好像是生活在伊拉克的那些突厥人,尽管和阿塞拜疆人是同一民族,意识形态已大相径庭。
阿塞拜疆共和国内
阿塞拜疆人绝对是阿塞拜疆人口最多的民族(超过九成),他们普遍的代表了阿国绝大部分的意识形态。而他们生活在伊朗的同胞情况则不同,这些人大多数已被数十年前苏联宣扬的无神论所同化。苏联人同时还降低了他们的文盲率,识字的人占到了大约98.8%。但尽管城市教育普及度高,农村的教育工作相对还很差。另一个类似的城乡差异则体现在卫生保健上。
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在纳戈尔诺·卡拉巴赫地区的战争,对其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造成近百万的国民流失,国家财政也赤字不断。阿塞拜疆通过石油工业获得利润,但其政府的高度腐败使得繁荣富强成为泡影。许多阿塞拜疆人对本国的政治进程感到心灰意冷。阿塞拜疆的现任总统伊尔哈姆·阿里耶夫(Ilham Aliyev)曾经被描述为“纵容腐败,暴力镇压政见不同者,正是祸根”。尽管有这么多的问题存在,阿塞拜疆的经济还是出现了复苏的迹象,同时出现一个活跃的反对党,坚定的为提高普通阿塞拜疆人的生活品质而努力。
伊朗境内
阿塞拜疆人大多出现在伊朗的西北省份中:东阿塞拜疆省、阿尔达比勒、赞詹、哈马丹的部分地区、加兹温(Qazivn)、东阿塞拜疆省和马卡兹。其余的人则居住在德黑兰省、法尔斯省等其他的地区。一般来说,由于先前伊朗学术界倡导的伊朗伊斯兰教改革,阿塞拜疆人在伊朗被当作一个“意识相通,语言不同的少数民族”。尽管冲突仍然存在,阿塞拜疆人在伊朗还在社会的各个阶层中都有自己的代表,这些阶层有“政客、军人、知识分子三个等级,而宗教中的等级划分也是如此。”
统一使用伊朗语的政策《巴拉维条款》曾让阿塞拜疆人满怀怨恨,该条款禁止在政府机关、学校和报刊中使用阿塞拜疆语。但随着1979年的伊朗革命的到来,新政府不再将重点放在民族对立,而是将宗教意识形态的统一视为一体化的主要因素。一个由阿亚图拉·卡泽姆·希瑞曼德瑞所率领的阿塞拜疆民族主义团体,在伊斯兰教革命政府执政时期出现了。他们呼吁更高的区域自治权,以及修改宪法,让无神论者和反对党合法化;但遭到政府拒绝。在2006年5月,一副触怒了许多阿塞拜疆人的漫画的发表,激起了在伊朗的阿塞拜疆人的骚动。该漫画由马纳·耐耶斯塔尼所绘,这场争议由漫画的作者和编辑均被解职而告终。
伊朗的民族多样性
尽管有一些偶尔的摩擦,但阿塞拜疆人和伊朗本其实本为同根生。现在伊朗籍阿塞拜疆人的生活条件就和波斯人的几乎一摸一样。“居住在城市的阿塞拜疆人和波斯人的生活方式无异,并且在一些两民族兼有的城市,上流社会存在相当多的通婚现象。同样,一些阿塞拜疆族村民和波斯族村民的风俗也无很大差异。”
安德鲁·伯克这样描述阿塞拜疆人: “阿塞拜疆人以在商业和集市方面活跃而出名,在伊朗全国都可以听见他们喋喋不休的吆喝声。年老的阿塞拜疆人戴上传统羊毛毡帽,伴着音乐起舞,这已经成为主流文化的一部分。阿塞拜疆人都多才多艺,很多伊朗籍阿塞拜疆人都成为文学、政治和宗教方面的名仕。”
此外,许多伊朗籍阿塞拜疆人都位高权重,阿里·哈梅内伊现在就是伊朗的最高领导人。与居于本国的阿塞拜疆人相比,在伊朗的阿塞拜疆人非常保守。不过,自1991年阿塞拜疆独立以来,两国的阿塞拜疆人之间的利益来往一直持续不断。

Ⅳ 跪求阿塞拜疆行政区划

阿塞拜疆有一个自治共和国——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1个自治州——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简称纳卡)自治州,65个区,69个城市,13个市级区,130个镇和4354个村[2]。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由于纳卡地区的归属发生冲突,部分阿塞拜疆领土被亚美尼亚占领。[3]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位于外高加索南部中阿拉斯盆地,被亚美尼亚、土耳其和伊朗环绕,而与阿塞拜疆本土隔开,是阿塞拜疆的一块“飞地”。它成立于1924年2月9日,在苏联时期并入阿塞拜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1991年阿塞拜疆共和国独立后,纳希切万随即成为阿塞拜疆的自治共和国。其面积约为5200平方公里[4],人口近40万人(2000年) ,大部分居民为阿塞拜疆人[5]。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位于小高加索山脉的东南部。面积4400平方公里,占阿塞拜疆总面积的5.1%。它成立于1923年7月7日,苏联时期为阿塞拜疆共和国的自治州。它由五个行政区组成,首府为斯捷潘纳克特(Степанакерт)。大部分阿塞拜疆的亚美尼亚族聚居于该自治州,亚美尼亚族人占该地区人口总数的80%以上。自1988年起,纳戈尔诺—卡拉巴赫自治州的亚美尼亚人开始要求脱离阿塞拜疆,引发了武装冲突。1994年停火后纳卡地区宣布成立“共和国”,目前处于分立状态。首都及其他重要城市巴库 阿塞拜疆首都,全国第一大城市,也是外高加索的最大城市。位于阿普歇隆半岛,面积为2192平方公里,人口187.9万(2002年1月)[6]。它划分为11个区,分别是阿吉兹别科、比纳卡金、卡拉达克、纳里马诺夫、纳西明、尼兹明、萨巴伊尔、萨布钦、哈塔因、苏拉汗、雅萨马尔[7]。此外,它还包含46个卫星城和居民点,人称大巴库。巴库也是阿塞拜疆的政治、科学和文化中心。这里设有阿塞拜疆科学院和100多所科研机构。现在有10所高等院校。始建于1919年9月的巴库大学是阿塞拜疆第一所国立大学。巴库盛产石油,是阿塞拜疆最大的工业城市,又名“石油城”。巴库炼油厂居原苏联之首,工业以石油采炼及石油设备制造为主,还有电力、化学、机械、冶金、建筑材料生产、轻工和食品加工等工业。不过,近些年来,巴库石油开采趋于枯竭状况。巴库交通发达,高加索各铁路干线汇集于此,可通往罗斯托夫、第比利斯、埃里温等地。城郊铁路连接着采油区、工厂区和疗养区。市区交通有电车、汽车和地铁。地铁于1967年通车,全长18.5公里,有19个站。巴库与独联体国家的许多城市都有航班往来。巴库是里海西岸的大港口。海运是货运的主要方式,大宗货物由此输往伊朗等地的港口。 占贾 阿塞拜疆的第二大城市,位于阿塞拜疆西部,距格鲁吉亚边境约60公里。该城市常住人口30余万人。建于公元前15世纪,是阿塞拜疆一座古老的城市。这里曾诞生了阿塞拜疆伟大的诗人和哲学家尼扎米以及阿塞拜疆第一位女诗人梅赛提·哈努姆(Mehseti Khanum,12世纪)。这里有许多古迹:阿尔巴尼亚清真寺、占贾大门(10—11世纪)、达尔—乌斯—索尔坦(Dar-us-Soltan)王宫(12世纪)、城堡、浴室、驿站、阿訇伊马目—扎德(Imam-zade)建筑群(16世纪)、琼玛(Djuma)清真寺(1606年)等。基洛瓦巴德 位于小高加索山脉的东北脚下,是巴库—第比利斯铁路线的一站,公路交通枢纽。人口20多万。同时也是座古城,建于公元5世纪,到12—13世纪已成为阿塞拜疆大型商贸和文化中心。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已经发展成为国内仅次于巴库的第二大工业和文化中心。城内古迹很多:有12世纪初—13世纪的古城堡、塔、桥的遗址,还保留着17—18世纪的圆顶居民住宅。市内有诗人尼扎米纪念碑和墓地。苏姆盖特 位于巴库西北30公里。是阿塞拜疆主要工业基地,工业以化工为主。人口约30万,是阿塞拜疆第三大城市。阿格达姆 建于1741年,是铁路线的一站,有3 .92万居民。当地金属加工和织毯工艺很有名。葡萄酒酿造业是重要的经济部门。当地生产的“阿格达姆”波尔多葡萄酒在原苏联非常受欢迎。市内有一座剧院。朱利法 建于1948年,属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位于阿拉克斯河岸,同伊朗相邻。因其处于通往格鲁吉亚和伊朗的商路上而成为商业和文化中心。居民有8 300人。市内有食品企业、沥青制造厂等。这里保留了久利斯坦(13世纪初)的陵墓,中世纪亚美尼亚人的教堂和驿站。城市东北部有矿泉,泉水中含有砷、碘和多种矿物盐。连科兰 里海港口。是一座古城。建城时间不详。古时属于高加索阿尔巴尼亚。18世纪是塔雷什汗国的中心。1804—1813年俄国与波斯战争期间遭到波斯人毁坏。波斯人在这里建造了堡垒。1813年,这里成为俄罗斯帝国的属地。现在,城市有4.54万居民。是铁路线一站,亚热带文化区的中心。市内有渔产品和蔬菜水果罐头加工厂、茶叶加工厂。海边有矿泉泥疗养院。离城市不远的低地有克济拉格奇斯保护区,其中包括里海的一片水域。明盖恰乌尔 1948年建城,位于库拉河畔。有9. 09万居民。有针织联合企业、食品工业企业等。库拉河上有明盖恰乌尔水电站。市内有一座剧院、一座地方志历史博物馆和一座边疆历史陈列馆。明盖恰乌尔区有公元前3000年到17世纪的古建筑群。这里有居民点遗迹、古墓、罐葬、陶窑、东正教堂等。纳希切万 是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的首都,阿塞拜疆最大古城之一。位于纳希切万河畔,同伊朗相邻,是俄罗斯和伊朗转口贸易的重要中心。古城出现于公元前6世纪,是高加索阿尔巴尼亚的城市之一。11世纪是塞尔柱人国家的中心,12—13世纪是伊利杰吉济王朝(1136—1225年南阿塞拜疆的执政王朝)的首都,从1828年开始属于俄罗斯帝国,1923年起属于阿塞拜疆。有6.17万居民。是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最大的工业中心,主要工业是电子技术、无线电技术、轻工业和食品工业。市内有许多生产黄油、奶酪、砖、沥青、混凝土、皮革、大理石及其产品、家具和服装的工厂。城市西部有丰富的岩盐矿床,岩盐不仅对食品工业非常重要,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化工原料。市内有阿塞拜疆科学院科研中心和一所大学,另外还有1座剧院、1座文学历史博物馆和1座绘画陈列馆。这里保留了中世纪的建筑:尤苏法·伊本·库谢因(Юсуфа ибн Кусейир) 和马米涅哈顿( Моминехатун)的陵墓(12世纪)。奥尔杜巴德 从12世纪起就闻名世界。有居民9 500人,是纳希切万自治共和国的第二大城市。市内有国家历史建筑保护区。最着名的古建筑是:珠玛(Джума)墓(建于12世纪,17史记重建)、吉里别尔(Дильбер)墓(18世纪)。除此之外,还有М. С. 奥尔杜巴德(М. С.Ордубад)(苏联时期阿塞拜疆作家,出生于此,他的作品描写了高加索革命和国内战争。)故居博物馆。最着名的工业企业是丝绸联合企业。舍马哈 距离铁路线丘尔达米尔站72公里。公元前5—4世纪开始有人定居于此。9—16世纪时是希尔万王国的首都,希尔万沙霍夫官邸所在处。18世纪中期开始成为舍马哈汗国的中心,1805—1917年处于俄罗斯帝国的统治下。有1.9万居民。是葡萄酒酿造业和织毯业的中心。市内有讽刺诗人萨比拉(А. Т. Сабира 1862 — 1911)故居博物馆。他出生并葬在这里。这里保存有10—17世纪的建筑遗迹。

Ⅳ 阿塞拜疆族总人口是多少

阿塞拜疆人在世界上的总人口数大概在两千四百万到三千三百万之间,但具体的数目很难核实。他们大多居住在阿塞拜疆共和国和伊朗的阿塞拜疆区。伊朗境内的阿塞拜疆人大多生活在西北省份,总人口在一千六百万到二千三百万之间。阿塞拜疆共和国大概有七百六十万的阿塞拜疆人。此外,还有数百万的阿塞拜疆人则漂泊在邻国乃至世界的各个角落。在土耳其、格鲁吉亚、俄罗斯、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等国家中都存在着数目可观的阿塞拜疆人团体。

Ⅵ 阿塞拜疆是个怎样的国家

阿塞拜疆地处战略要地,与俄罗斯、格鲁吉亚、亚美尼亚和伊朗接壤,并有一段里海海岸线(里海不是海,是个内陆湖)。

里海 海岸线

阿塞拜疆的气候非常好。夏天会持续3-4个月,没有太热的天气。冬天的温度会保持在-5摄氏度左右。这里的夏天很长,直到晚上9点,这里仍可以看到阳光。城市的夜生活很棒。酒吧到处都是,但是24小时营业的餐馆却很少。

阿塞拜疆的重大的犯罪事件很少发生,但是轻微犯罪的比率很高,比如扒窃和抢包。建议不要去首都巴库市中心没有路灯的地方,因为那里漆黑一片,很适合歹徒和小偷们进行抢劫和偷包。

外国人在巴库中心或西部偏远的村庄散步时,应该采取额外的预防措施,少带现金或贵重物品。尤其是女性应避免在晚上独自出门行走,因为外籍女性可能会有被骚扰的风险。

2010年以前的巴库是那里没有电影院的。可以想象艺术和电影文化在这个国家并不是很受重视。外国人跟阿塞拜疆人在管理沟通方面会有点困难,因为阿塞拜疆人大都不会说英语,甚至包括数字在内的基本英语也不会。

Ⅶ 阿塞拜疆在哪里

阿塞拜疆位于外高加索的东南部,东临里海,南邻伊朗,北靠俄罗斯,东部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隔里海相,西接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湖岸线长456千米。其西南部的纳希切万隔亚美尼亚与本土不相毗连。

(7)伊朗阿塞拜疆人住的地方叫什么扩展阅读:

阿塞拜疆气候呈多样化特征,中部和东部为干燥型气候,东南部降雨较为充沛。首都巴库紧邻里海,冬季温暖,1月平均气温为4℃,7月为27.3℃。北部与西部山区气温较低,夏季平均气温为12℃,冬季为-9℃。境内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500毫米左右,但少数地区,如高加索山脉的高海拔区,以及东南部的连科兰平原全年降雨量可达1000毫米左右。

大部分地区夏天为旱季,干燥少雨;秋末至次年春季为雨季,部分地区有降雪。阿普歇伦半岛全年多风,传说首都的名称—巴库意为“风城”。

Ⅷ 阿塞拜疆地理位置

阿塞拜疆位于外高加索的东南部,东临里海,南邻伊朗,北靠俄罗斯,东部与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隔里海相望 ,西接格鲁吉亚和亚美尼亚。湖岸线长456千米。其西南部的纳希切万隔亚美尼亚与本土不相毗连。

阿塞拜疆共和国(阿塞拜疆语:Azərbaycan Respublikası),简称阿塞拜疆(阿塞拜疆语:Azərbaycan),国名意为“火的国家”,是东欧和西亚的“十字路口”。阿塞拜疆政府以发展石油产业为重点,重振国家经济的战略卓有成就。里海油气的成功开发促进了阿塞拜疆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

(8)伊朗阿塞拜疆人住的地方叫什么扩展阅读:

阿塞拜疆的自然资源:

石油和天然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在阿普歇伦半岛和里海大陆架。属于阿塞拜疆里海区域的石油探明储量20亿吨,地质储量约40亿吨,石油具有埋藏浅、杂质少的特征。

天然气探明储量2.55万亿立方米,远景储量6万亿立方米。此外,境内还有铁、钼、铜、黄金等金属矿藏,以及丰富的非金属和矿泉水资源。

阿塞拜疆拥有丰富的动物资源。东高加索野山羊、小亚细亚盘羊、高加索岩羚羊和狍子等珍贵动物多生活在高加索山地带。

阿塞拜疆共有约4000种植物,其中很多可入药。主要树种有橡树,山毛榉、鹅耳枥以及各种灌木,其南部与伊朗接壤的塔雷什山坡不乏珍贵树种,如黄杨、合欢,以及被称为“永久树”的紫衫。

Ⅸ 伊朗的阿塞拜疆在地图上的什么位置

是位于伊朗西北边陲的一个省。北邻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首府大不里士。最近发生了地震。

Ⅹ 阿塞拜疆属于什么人种

阿塞拜疆人是讲突厥语的民族,居住在外高加索地区以及西亚的伊朗。“阿塞拜疆”在阿拉伯语中意为火的国家。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伊朗大约有1500万阿塞拜疆人,而阿塞拜疆本身只有大约800万人口。而且,根据一些消息,伊朗的阿塞拜疆人数量实际上还要高得多,在全球共有多达3500万的阿塞拜疆人。

阅读全文

与伊朗阿塞拜疆人住的地方叫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哪些事是到了印度才知道 浏览:590
伊朗有什么着名的石油公司 浏览:407
巴基斯坦怎么鉴定中国游客 浏览:887
印度一年有多少人死于自拍 浏览:651
英国人的头发怎么剪 浏览:18
英国快餐有多少种 浏览:813
伊朗的国名为什么和铁如此相似 浏览:589
林芝印度占了多少 浏览:976
越南哪些地方发洪水 浏览:301
印尼人养什么宠物 浏览:75
英国四年的签证多少钱 浏览:915
博尔顿为什么要打伊朗 浏览:8
澳洲发中国清关在哪里 浏览:351
印尼飞中国的飞机什么时候恢复 浏览:107
枕头用越南语怎么 浏览:57
伊朗伊拉克局势怎么样 浏览:573
意大利语的e怎么打出来 浏览:692
越南一年的花费多少 浏览:844
印度尼西亚的多巴火山是什么 浏览:775
中国哪里产大芒果 浏览: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