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安装接通天然气管道
一、天然气管道安装流程:
首先是安装户外燃气管道及立管。
用户在准备入住对厨房进行装修前,应携带身份证、房产证(或购房合同)原件及复印件,物管(或房产开发商)证明,到住地所属的天然气公司营业所,完善室内燃气安装手续。
用户在进行室内装修时,天然气公司会派人安装室内管道。
室内装修完成,燃气安装经天然气公司验收合格后,便可启封通气。
二、天然气管道安装规范:
煤气管道和附件的连接可采用法兰、螺纹、其他部位应尽量采用焊接
煤气管道的垂直焊缝距支座边端应不小于300mm,水平焊缝应位于支座的上方。
煤气管道应采取消除静电和防雷的措施。
高炉煤气、转炉煤气等一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煤气管道不应埋地敷设
架空煤气管道与其他管道共架敷设时,煤气管道与下水管道、燃油管和不燃气体在同一支柱或栈桥上敷设时,其上下敷设的垂直净距不宜小于250mm。与煤气管道共架敷设的其他管道的操作装置,应避开煤气管道法兰、闸阀、翻板等易泄漏煤气的部位。煤气管道和支架上不应敷设动力电缆、电线,但供煤气管道使用的电缆除外。
架空煤气管道与建筑物最小水平净距一般情况下5m,特殊情况下3m。
煤气输送主管管低距地面不宜低于6m,煤气分配主管不宜低于4.5m;新建、改建的高炉脏煤气、半净煤气、净煤气总管一般架设高度,管底至地面净距不低于8m,小型高炉可低于6m。
管道视具体情况考虑是否设置排水器,如设置排水器,则排出的冷凝水应集中处理。
应定期测定煤气管道管壁厚度,建立管道防腐档案。
三、天然气管道:
天然气管道是指将天然气(包括油田生产的伴生气)从开采地或处理厂输送到城市配气中心或工业企业用户的管道,又称输气管道。利用天然气管道输送天然气,是陆地上大量输送天然气的唯一方式。在世界管道总长中,天然气管道约占一半。
结构特点:
(1)管道结构:输气管道是由单根管子逐根连接组装起来的。现代的集气管道和输气管道是由钢管经电焊连接而成。钢管有无缝管、螺旋缝管、直缝管多种,无缝管适用于管径为529毫米以下的管道,螺旋缝管和直缝管适用于大口径管道。集输管道的管子横断面结构,复杂的为内涂层-钢管-外绝缘层-保温(保冷)层;简单的则只有钢管和外绝缘层,而内壁涂层及保温(保冷)层均视输气工艺再加确定。
(3)管道材料:钢管是管道的主要材料。天然气输送钢管是板(带)经过深加工而形成的较特殊的冶金产品。管道钢的组织形态,由于工艺技术的差别,各厂商生产的管道钢存在一定的差异。20世纪60年代,一般采用X52钢级,70年代采用X60、X65钢级,80-90年代以X70钢为主。外国一些国家输气管道已开始采用X80钢。随着管道钢研究的不断发展,加拿大等国已铺设了X100和X120管道钢的试验段。我国在冀宁联络线管道工程中,首次把X80级管道钢用于7.71km的试验段。长达4843km的西气东输二线干线管道全部采用了直径为1219mm的X80钢级管道钢,将输气压力提高到12Mpa。一般来说,X80钢为铁素体和贝氏体双相组织,X100管道钢为贝氏体组织,X120管道钢为超低碳贝氏体和马氏体。对于天然气管道的管材来说,强度、韧性和可焊性是三项最基本的质量控制指标。
(3)管道特点:
(i)输气管道系统是个连续密闭输送系统。
(ii)从输送、储存到用户使用,天然气均处于带压状态。
(ii)由于输送的天然气比重小,静压头影响远小于液体,设计时高差小于200米时,静压头可忽略不计,线路几乎不受纵向地形限制。
(iv)不存在液体管道水击危害。
(v)发生事故时危害性大,波及范围广。管道一旦破裂,释放能量大,撕裂长度较长,排出的天然气遇有明火,还易酿成火灾。
② 伊朗的石油能够从陆路运到我们中国吗
对于伊朗的石油,个人觉得要实现从陆路到中国的话,难度还是很大的,当然随着科技的进步,技术的提高,相信这一天应该会到来。
对于伊朗可能很多人都会觉得在这个国家它的资源是相当的丰富,特别是对于石油来说是作为一个重要的产业和发展的资源。需求量很大,而且每年的石油出口量是非常大的。
而且从需求的角度来考虑,中国是需求量非常大的一个国家。所以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国内和伊朗之间的合作就显得相当的紧密。
毕竟在国内的这几年发展过程当中,也越来越注重周边国家的一些合作,尤其一带一路的政策也更进一步地提升了鼓励,加强了国家之间的交流,从而让资源得到了最大限度地利用。
让自己的优势来弥补对方的不足,从而获得资源上的互利互补,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民享受到更大的权益。
而且中国作为伊朗石油出口的大国来说,也是希望在这一方面得到最大的改善,相信这一天会早日到来。
③ 世界油气运输通道
世界石油的主要消费国是西方和泛太平洋的工业化国家,而产油区主要集中在中东、里海、南美和西非这几个欠发达的地区,这种格局必然导致石油贸易的国际化。国际石油贸易涉及的地区范围广泛,它由数十万千米的管道、数百个口岸、数千艘油轮和庞大的航线网构成海陆联运系统。石油运输可以采取海运、陆运、空运、联运、管道运输等多种形式。由于主要的石油进口国和主要的石油出口国之间远隔重洋,而且进口数量庞大,所以,目前石油运输主要是海上船运。海上船运具有运量大、运费低、不受道路和铁路限制等优点。而天然气则由于其多以气态的形式存在,因而天然气的运输比石油更复杂,它还涉及气态天然气液化的问题。
海上航线 目前,海上运输线主要有:波斯湾—好望角—西欧、北美航线,波斯湾—龙目海峡—望加锡海峡(马六甲海峡、新加坡海峡)—日本线,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西欧、北美线等。随着国际石油贸易的蓬勃发展,各大运输通道发挥的作用和重要性都大大提高了。作为这些航线的起点或是中继站的海峡与运河,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更成为保障石油航运顺畅无阻的“咽喉”。
海上运输线
(1)曼德海峡。
曼德海峡位于阿拉伯半岛西南端与非洲大陆之间,周边国家有吉布提、厄立特里亚和也门,该海峡呈西北—东南走向,连接红海南端与阿拉伯海亚丁湾,被世人称为连接欧、亚、非三大洲的“水上走廊”。曼德海峡长18千米,宽25~32千米,在入口处有几个小岛,其中较大的是丕林岛,面积为13平方千米。目前石油日通过量为320万~330万桶。石油出口主要目的地是欧洲、美国和亚洲。
(2)霍尔木兹海峡。
霍尔木兹海峡位于伊朗和阿拉伯半岛之间,连接波斯湾和阿曼湾,东西长约150千米,南北宽64~97千米。目前石油日通过量为1300万桶。石油出口主要目的地是欧洲、北美、东南亚和大洋洲。
霍尔木兹海峡是波斯湾的出口,川流不息的巨型油轮通过该海峡后,分三条航道将石油源源不断地送到消费国家和地区:一条经波斯湾—好望角—北大西洋,到欧洲国家;一条经波斯湾—苏伊士运河—地中海,也到欧洲国家;另一条经波斯湾—马六甲海峡—太平洋,到日本、北美和大洋洲国家。因此,霍尔木兹海峡可谓西方国家的石油“大动脉”。在波斯语中,“霍尔木兹”意为“光明之神”,一旦它被封锁或受到影响,西方世界将陷入黑暗之中。
(3)博斯普鲁斯海峡。
博斯普鲁斯海峡又称伊斯坦布尔海峡,它北连黑海,南通马尔马拉海和地中海,把土耳其分隔成亚洲和欧洲两部分。海峡全长30.4千米,最宽处为3.4千米,最窄处708米,最深处为120米,最浅处只有27.5米。目前石油日通过量为200万桶,几乎全部为南向运输,主要是原油,外加每日数十万桶的成品油。石油运输主要目的地是西欧和南欧。
博斯普鲁斯海峡是沟通欧亚两洲的交通要道,也是黑海沿岸国家出外海的第一道关口,地理位置尤具战略意义。
该海峡虽然最狭窄之处仅有708米,但却是世界上最为繁忙的海峡之一,每年大约有5万艘船只通过,包括5500艘左右的油轮,从而使其成为世界上最难航行的“咽喉”水道。海湾石油的众多出口线路中,有许多是向西经过黑海和博斯普鲁斯海峡到达地中海和世界石油市场上的。
(4)巴拿马运河/穿越巴拿马的石油管线。
巴拿马运河位于美洲巴拿马共和国的中部,连接位于太平洋的巴拿马城和位于加勒比海的科隆市(巴拿马港),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航运要道。巴拿马运河全长81.3千米,水深13~15米不等,河宽150~304米,整个运河的水位高出两大洋26米,设有6座船闸。目前石油日通过量为61.3万桶。石油运输主要目的地是北美。
2002年,在所有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船载物资总量(以吨位统计)中,石油和成品油的运输量最大,占16%。油轮中有64%的船只是南向行使,通过运河从大西洋进入太平洋,且以运输成品油为主。
(5)苏伊士运河/萨米德石油管线。
苏伊士运河位于埃及境内,扼欧、亚、非三洲交通要道,沟通红海与地中海,将大西洋、地中海与印度洋联结起来。运河全长175千米,河面平均宽度为135米,深度为22.5米。苏伊士运河/萨米德(Sumed)石油管线目前石油日通过量为380万桶,其中萨米德管线的日输量(石油全部来自沙特阿拉伯)为250万桶,剩余130万桶通过运河运输。石油出口目的地绝大部分运往欧洲,也有一小部分运往美国。
苏伊士运河大大缩短了东西方航程。与绕道非洲好望角相比,从欧洲大西洋沿岸各国到印度洋缩短5500~8009千米;从地中海各国到印度洋缩短8000~10000千米;对黑海沿岸来说,则缩短了12000千米,它是一条在国际航运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水道。如果苏伊士运河和萨米德管线因故遭封锁而中断石油运输,那所有的油轮不得不绕道好望角,这将导致运输时间和成本大大增加。
(6)马六甲海峡。
马六甲海峡是连接印度洋和南中国海及太平洋的一条狭窄水道,全长约1080千米,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重要海运通道,号称“东方直布罗陀”。海峡的东南出口处就是新加坡。目前石油日通过量为1030万桶。石油出口目的地包括中国、日本、韩国和其他环太平洋国家。
(7)俄罗斯油气出口管线/港口。
俄罗斯石油储量居世界第六位,石油产量和出口量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天然气储量和出口量均居世界第一。俄罗斯的油气出口港主要是位于黑海的新罗西斯克港和位于波罗的海的普里莫尔斯克港(列宁格勒州北部、芬兰湾沿岸)。油气出口管线主要经过乌克兰、白俄罗斯、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和波兰等东欧国家。2002年,俄罗斯石油日出口量超过450万桶;天然气年出口量超过67000亿立方英尺(合1896亿立方米)。油气出口目的地包括东欧、荷兰、意大利、德国、法国以及其他西欧国家。
管道运输 采用管道运输石油具有运量大、安全、方便和运费低等优点,因而成为各国油田与油港、炼油厂之间的纽带,在石油进出口贸易中,也是与油轮相辅的运输方式。世界油气管道发展有两个特点,一是形成了远距离、大口径的管道系统,二是管道分布广,但主要集中在北美、西欧和原苏联地区,那里的天然气管道星罗棋布并已实现了国际联网。例如,天然气干线密度在美国为185米/平方千米,在荷兰为265米/平方千米,法国48米/平方千米。美国在天然气管输基础设施的规模和复杂性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截至1999年末,美国有天然气长输管道40825公里,100余个州际天然气管输公司,管网遍及本土48个州。此外,美国与加拿大和墨西哥还分别有6条和4条国际供气管道。
西欧天然气供应最初是区域性的,但从荷兰发现格宁根气田后,西欧开始了天然气管网系统的建设。东欧也在积极扩建其输气管道。就参与国的数量而言,欧洲的天然气市场是全世界最复杂的天然气管网,天然气用户有两亿。
近几年,随着天然气需求的增长,输气管道的建设稳定增长。欧洲对情节燃料需求的增长,正推动着由原苏联地区、北非以及北海外输天然气管道建设项目的实施。欧洲目前在建和计划建设的项目中,有起自北海和阿尔及利亚的Zeepipe II管线、“欧洲管线”、霍尔滕管线以及欧洲—马格里布管线。在东欧输气、配气管线的修复与新建计划正在进行。北非输气管线长度的增长与欧洲天然气扩建项目密切相关。阿尔及利亚和摩洛哥正在开始建设欧洲—马格里布管道系统在其本国的系统。在亚太地区,天然气和管道建设发展前景巨大。由俄罗斯远东地区向韩国和日本输送天然气项目正成为远东地区最大的管道项目。
就世界各国(地区)的管道建设与发展来看,有如下特点:
第一,油气管道建设与经济和资源的关系密切。世界油气运输,特别是天然气运输业最发达的北美、西欧和原苏联地区,前两者是全球经济最发达的地区,后者是世界天然气蕴藏量最大的地区。他们都有强烈的油气消费欲望。
第二,油气消费量是管道建设的主要推动力量。北美、西欧、原苏联地区和中东地区是天然气和石油管道最发达的地区,同时前三者也是世界天然气最大的消费区。
第三,油气产区远离消费区是油气管道发展的前提。从世界储量分布分析,这种产、需区域严重分隔的现象将不断推动油气管道的发展。
液化天然气船运 液化天然气是将气态的天然气进行液化处理,以便于运输,这种运输主要是指海上船运。亚太地区是液化天然气贸易量最大的地区,其次是欧洲。出口液化天然气的国家主要有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阿尔及利亚、卡塔尔、文莱等国。其中亚太地区除马来西亚有少量液化天然气向欧洲出口到西班牙外,印度尼西亚、文莱等国的液化天然气全部出口到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另外,中东地区的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阿曼等国的液化天然气除少量出口到欧美地区外,很大数量的液化天然气出口到日、韩两国。中国可以从印度尼西亚等国进口液化天然气,确保中国能源供应的多元化。从以上液化天然气的进出口国别来看,与石油进出口方向基本一致,因此,其运输特点也基本一致。要保证国家油气供应必须兼顾所有这些运输渠道的安全。
④ 我国跨境油气进口管网初见端倪,解困马六甲尚需时日
泰纳石油管线(泰舍特—纳霍德卡)驶入快车道。相比于迟迟未破土的中缅管道和中巴管道,中国“能源突围”的北方管线铺设,已经驶入了“快车道”。2007年9月俄罗斯总统普京宣布,泰舍特至纳霍德卡石油管道(泰纳石油管线)将先通向中国(图3.6)。泰纳石油管线一期工程全长2800km,预计于2008年底如期完工并投入使用,年输油能力3000万t,原油供应由西西伯利亚地区油田保障。而二期工程预计在2015年完成,年输油能力5000万t,原油供应由东西伯利亚地区油田保障。理论上,泰纳石油管线投入使用后,将极大地缓解中国目前原油进口的压力和风险。日本介入竞争和俄方开价过高的风险趋于消除,中国也将摆脱泰纳石油管线建设初期的被动态势。值得注意的是,这个乐观预期在近日也蒙上了一层阴影:俄罗斯自然资源部2008年4月10日宣布,泰纳石油管线面临原油供应短缺问题,主要原因是各大石油公司不愿投入更多资金开发新油田。从现行开发力度来看,今后10~15年内使泰纳石油管线输油能力由3000万t增至8000万t的目标难以实现。不过,该部门也表示会敦促各石油企业加大勘探力度,并且可能会在2009年将对欧洲供应的部分石油调到泰纳石油管线,以保障每年对华出口3000万t原油的计划。
图3.6 世界主要油气运输管道
(据国新图库)
中哈油气管线(阿塔苏—阿拉山口)成功贯通,但运力有限。我国西部已投入使用的第一条跨境油气补给线——中哈石油管线,西起哈萨克斯坦的阿塔苏、东至中国新疆阿拉山口,全长962km(见图3.6)。中哈石油管道向我国输送的原油中,50%来自哈萨克斯坦的扎纳诺尔油田和阿克纠宾油田,50%来自里海地区的俄罗斯油田。但这条管道目前的输送能力仅为1000万t,即使在2010年二期工程竣工后,其输油能力也仅达到2000万t,远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目前中国原油供应体系大部分依靠海运的局面。
哈萨克斯坦境内已经建成的石油运输管道有:萨马拉(俄)—阿特劳(哈)—黑海新罗西斯克(俄)输油线;奥尔斯克(俄)—阿特劳(哈)—黑海新罗西斯克(俄)输油线;阿斯塔纳—库尔泰输油线;鄂木斯克(俄)—巴甫洛达尔(哈)—阿塔苏(哈)—希姆肯特输油线。“中哈线”建成后,将使上述4条输油管线交织在一起。一旦实现对接,那么哈萨克斯坦、俄罗斯、中国3国的石油管道将构成一个整体。这使建立大中亚及里海石油管道网络,促进中—哈—俄在石油领域进一步合作成为可能。“中哈线”使里海石油和西伯利亚石油从西部流入中国市场变成了现实。
中巴石油管线(瓜达尔港—红其拉甫山口)悬而未决。近年来,有关修建中巴石油管线的争议不断,焦点主要集中在:耗费巨资修建中巴石油管线,能在多大程度上增加中国的石油进口多元化指数,降低石油进口运输风险。设计中的“中巴石油管线”的具体路径是,在巴基斯坦西南部的瓜达尔港至新疆的红其拉甫山口之间修建一条石油管线。瓜达尔港距离石油输出大国伊朗边境只有72km。如果“中巴石油管线”计划实现,来自中亚的石油,将从这里直接输送至中国境内。从经济成本方面看,如果按中哈石油管线的建设成本推算,中巴石油管线的总里程为7000km,总投资将起码需要60多亿美元。而通过海运将波斯湾石油运往广州、上海等港口,每吨运价大约10美元,一年2000万吨运量的运费也仅需2亿美元,相比之下,修建中巴石油管线经济上极不划算;从技术角度看,中巴之间横亘着终年地势险恶的喀喇昆仑山脉和帕米尔山脉,在这样的地方铺设管道,而且要常年维护,中国还未有这方面的经验;最为重要的是,中巴石油管线并不能促使中国与沙特等中东国家签署长期稳定的石油供应协议,而巴基斯坦有限的原油产量并不足以支付中巴石油管线的高昂建设费用。
2008年3月20日,举行了中国援建瓜达尔港工程的竣工仪式,一期工程中方提供了1.99亿美元的融资;二期工程,中方的援助预计将高达5亿美元,这也是中国迄今最大的援外工程。尽管决策层目前对巴方修建中巴石油管线的提议不置可否,但援建瓜达尔港的能源战略布局意图应该是不言自明的。事实上,修建中巴石油管线,短期内并不可行。但中长期来看,也不失为一个破解马六甲困局的办法。因此,从石油运输方式多元化的角度来看,开辟其他跨境输油管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缅输气管道(实兑—瑞丽—昆明)项目正式启动,输油管道项目呼之欲出。2008年6月26日,中石油宣布与缅甸联邦政府、大宇联合体签署《缅甸海上A 1,A3区块天然气销售和运输谅解备忘录》、《中缅韩印六家公司联合开展天然气陆上管道可研的合作协议》和《中缅韩印六家公司委托中石油规划总院开展天然气陆上管道可研的委托协议》。该谅解备忘录的签署是中缅天然气合作项目的重要里程碑,这标志着中缅跨境输气管道项目转入正式实施阶段。
缅甸政府同意通过跨境管道向昆明输送天然气,中缅跨境输气管道项目正式启动实施(见图3.6)。按中缅双方达成的共识,缅甸每年可向昆明输送65亿立方英尺 1英尺=0.3048m。
随着中缅天然气项目的展开,运送原油的中缅石油管道到底何时启动,再次提上议事日程。中石油、中石化的有关中缅石油管道具体项目的实施方案和投资计划,已上报国家发改委能源局。这标志着讨论数年的“中缅输油管道”设想终于迈出了实质性步伐。中缅石油管道主要是把来自中东和非洲的石油,经远洋油轮从印度洋运至缅甸实兑港输送上岸,再通过长达900km的输油管线经过缅甸曼德勒、云南瑞丽,直达昆明,可能还会延伸至重庆。
在过去几年里,关于投资成本和经济回报的权衡,一直是中缅输油管道迟迟不能敲定的最主要因素。如果从能源供应安全的角度来看,修建中缅输油管道,再多的钱也值得,因为中缅石油管道是中国摆脱马六甲海峡油运困局的最好解决方案。因此,近年来,中国学术界有关降低进口石油海运风险、开辟陆路运输管道的呼声此起彼伏。
中缅输油管道的作用就是分散中国进口石油渠道过于单一的风险。它开辟了中国油运“印度洋线路”,即中国从中东和非洲买来的石油可以直接从印度洋经缅甸过境,进入中国。与之前通过马六甲海峡运抵广东的“太平洋线路”相比,要近1820海里,而且相对安全得多。中缅输油管道建成后,通往中国的油轮可以分流走印度洋路线,这不仅对中国有利,对很多东南亚国家也很有益。
通过对我国石油进口现状的系统分析,不难发现我国石油进口无论是进口来源的多元化还是运输方式的多样化,都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未来我国石油进口战略布局任重而道远。因此,开展中国油气进口运输风险评价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⑤ 为什么伊朗不用管道运输运送石油到中国呢
伊朗若建造输油、输气管道到中国,首先必须要通过巴基斯坦西部的某解放阵线的控制区,也是也是塔利班和宗教极端分子最活跃最不安全的地区,他们少数民族的解放阵线也是在巴基斯坦和印度搞恐怖爆炸活动最频繁的地区,在这一地区搞输油输气管道首先最头疼的不是伊朗而是巴基斯坦政府。除非从伊朗直接把输油输气管道直接修到瓜达尔港,然后再直接沿着瓜达尔港的铁路贯穿整个巴基斯坦全境直接修到新疆喀什。从伊朗产油气的源头一直到贯通整个巴基斯坦全境再到中国的喀什,管道的总长度超过了四千六百多公里,里面处处布满了被暴恐分子随时破坏和截断的危险。
⑥ 我们中国和伊朗石油贸易是油管路送到国内吗
油轮运输,出霍尔木兹海峡。俄罗斯,土库曼斯坦的天然气和油用管道运进中国
⑦ 请问中俄天然气管道,和中国西气东输的管道对接,那。。。
都是天然气,混合也是天然气,还能变成别的么?天然气不像石油,不同地方开采出来的石油成分是有区别的,而天然气的成分比较单一,基本就是甲烷,其他气体很少,而且也是一些烷烃,所以混合不会造成什么影响。
⑧ 现在中国进口伊朗天然气吗伊朗有天然气,要有什么手续才能从伊朗运回天然气
他们是燃气公司,直接管道运输的,不是所谓的用车运输的相中,如果用车运运输的话,相对于来说是要办理向那些运输危险物品的相关证件的,这个证件是比较麻烦的,个人基本上办不下来的
⑨ LNG卫星站
LNG卫星站相当于小型的LNG接收气化站,适用于输气管线不易到达的中小城镇和需要使用清洁能源的特殊制造厂家等。LNG卫星站相同也是由LNG运输供应、卸货、LNG储存与气相处理、LNG输送与再气化、天然气输送与分配等环节组成。 二、 LNG运输供应主要运输供应方式分为槽车、铁路槽车和小型内河运输船三种,其对比见下表 运输比较 槽车 铁路槽车 小型内河运输船运输途径 公路运输 铁路运输 沿海和内河航运运输能力。
三、 LNG卫星接收站运输方式的不同,决定了LNG卫星接收站的规模和工艺流程。国外小型运输船LNG卫星接收站系统中卸货、储存和再气化外输过程与大型的LNG接收站完全一致,也是在LNG船靠泊后,码头卸料臂和回气臂与船上相应管道相接,用船上潜没式输送泵将LNG输送到接收站的储罐内,部分蒸发气回流以维持船上储罐压力。LNG经装于储罐内的潜液泵增压或再经高压输送泵加压,进入开架式气化器气或潜没燃烧式气化器气化,气化气经计量后经过输气管线向各用户供气。唯一不同的是气相处理不需要使用在冷凝器液化,而是直接由压缩机增压后送到外输系统。国内槽车LNG卫星气化站设计为无动设备系统。LNG卸车时,槽车LNG通过卸料软管,靠槽车上的升压器(气化器)升压,形成LNG槽车与LNG储罐之间的压差,将LNG卸入LNG储罐,储罐内的LNG同样依靠罐内气相压力流到空浴气化器,LNG在其内发生相变并升温气化。气化后的NG经缓冲罐和加臭系统进入城市用气管网。
四、 国内槽车LNG卫星站 1、 槽车国内槽车最大容积40m3,有效容积37m3,额定压力1MPa,操作压力0.8 MPa,装卸车均用低温软管,槽车后部两侧各一根,罐底下配备2台增压器(卸车时给槽车罐内增压)。车尾配有控制箱,内设软管接头、压力表、液位计、紧急切断阀,车头驾驶室除正副司机座位外还设一单独卧铺,远途配三名司机,为安全,中途不停留,司机三倒班。
详细情况见:http://club.gasshow.com/bbs/Desc.asp?ID=3235
因为标题是LNG卫星站 ,不知道您究竟要大型的LNG接卸终端还是卫星站的气化站。目前国内投产卫星站差不多有200座,很难统计的。
⑩ 天然气管道堵塞疏通怎么疏通
1、先取下天然气炉的火环,2、再用牙刷清洁炉盘表面上的灰尘。3、再把炉子拿下来,仔细检查炉子上面的洞。4、然后再用牙签戳堵塞的洞还,把疏通好的炉子放回原位后打开炉火试一下,只要见到火焰呈蓝色,那就说明已经疏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