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世界历史上说的蒙古帝国是怎么一回事
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是蒙古人的民族英雄,‘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建立的。
成吉思汗及其后继者在50多年的时间里,以总数不到40万人的军队,先后灭亡40多个国家,征服720多个民族,消灭各国军队人数超过千万,征服各民族人口数目达六亿,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蒙古帝国。其稳定时期版图面积超过3500万平方千米,版图最大时期面积超过4500万平方千米,占当时整个人类世界的五分之四还多.而现在整个亚洲的陆地面积(包括所有岛屿)不过4400万。
蒙古族古已有之,唐朝之后,蒙古各部移居到蒙古高原。公元10世纪到12世纪,蒙古高原先后臣服于辽朝和金朝。至公元1200年左右,随着金朝的逐渐衰落,蒙古不再向金朝进贡。公元1206年,首领铁木真率蒙古乞颜色统一了原本分裂、互相攻伐的蒙古各部,在斡难河(今鄂嫩河)源头召开大会,即蒙古大汗位,号“成吉思汗”,国号“大蒙古国”。
公元1205年起,成吉思汗率蒙古军三次征讨西夏。公元1211年蒙古军征讨金朝,公元1234年占领金朝首都中都,金朝灭亡。公元1218年,蒙古军灭亡西辽政权,并在此处建立窝阔台汗国。
公元1219年至1222年,成吉思汗为报复蒙古商队500人被枉杀,率军队征讨花剌子模(今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一带),攻占多个主要城池。花喇子模统治者摩诃末苏丹逃至里海孤岛病死。公元1223年成吉思汗派速不台继续西征,在现乌克兰战胜基辅大公,后撤军。公元1226年成吉思汗再次征讨西夏,次年西夏国王投降。
公元1227年成吉思汗在贺兰山病死。当时的蒙古帝国包括蒙古高原,中国西北、东北、和华北的一部分,和中亚、西亚大部。后此处建立察合台汗国。
忽必烈迁都大都(现北京)之后,支持阿里布哥的窝阔台汗国拒绝归附忽必烈而独立。察合台汗国被忽必烈、阿里布哥等势力多次争夺。这两个汗国位于新疆、中亚一带。钦察汗国为拔都所创,位于现在的保加利亚、俄罗斯联邦的欧洲部分、北高加索、和花剌子模的一部分,罗斯诸公国为其藩属国。伊利汗国为旭烈兀所创,包括现在的高加索、伊朗、伊拉克等地。钦察汗国在忽必烈与阿里布哥争夺汗位时已事实上独立,而伊利汗国在忽必烈去世后也独立,蒙古帝国分裂,“大蒙古国”不复存在。这四大汗国虽然是原属于大蒙古帝国,但已互不隶属、各自为政,也不属于忽必烈的大元帝国,即元朝。
蒙古帝国与元朝,是容易被许多中国人混淆的、既相互联系、又有所区别的两个概念。元朝是中国的疆域,不包括蒙古帝国其它的四大汗国。
⑵ 应该怎样正确的看待蒙古帝国的扩张
一。蒙古帝国不等于元朝。
1。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那个时候没有统一宋朝,只是灭了金朝,不算中国的
2。元朝是忽必烈创造的,灭了南宋,定都北京,继承和发扬了中国的文化,比如元
曲等等,因此元朝是中国的一部份。忽必烈没有象日本那样让中国的东北学习日语,
没有试图灭绝中国的文化,而是自己学习和采用了汉文化,这是和日本侵略的本质
不同。
3。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后来攻占了俄国,但是成吉思汗的子孙没有用俄国的文化统
治俄国,成吉思汗的子孙没有接受和发展俄国的文化,因此,俄国不把他们当作俄
国历史的一部份。也就是说,关键是看文化继承。
4。1963年10月22日,人民日报和红旗杂志联合发表的《新殖民主义的辩护士——四
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以下称公开信)中有一段很清晰的论述。文中写道:"我们不
准备评论成吉思汗的历史作用,也不准备评论蒙古、俄罗斯、中国等民族发展和国
家形成的过程。我们只提醒苏共领导一下,当你们造这种谣言的时候,温习一下历
史还是必要的。成吉思汗是当时蒙古的汗,中国和俄国,都是遭受侵略的。成吉思
汗在一二一五年侵入中国的西北和北方的一部分,一二二三年侵入俄罗斯。成吉思
汗死了以后,他的继承者在一二四?年征服了俄罗斯,过了三十几年以后,一二七九
年征服了全中国。"(注2)
对四评苏共中央的公开信,说的没错,但是不要误解,开始是侵略,但后来学习,
继承和发扬了汉文化,所以元朝成为了中国历史的一部份。
5。公开信中又写道:中国着名的文学家鲁迅,在一九三四年写的一篇文章中,讲过
一段关于成吉思汗的话,对你们可能有些用处。我们顺手抄下,供给你们参考。 他
说:他在二十岁的时候,"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欧洲,是‘我们'最阔气的时
代。到二十五岁,才知道所谓这‘我们'最阔气的时代,其实是蒙古人征服了中国,
我们做了奴才。直到今年八月里,因为要查一点故事,翻了三部蒙古史,这才明白
蒙古人的征服‘斡罗思',侵入匈奥,还在征服全中国之前,那时的成吉思汗还不是
我们的汗,倒是俄人被奴的资格比我们老,应该他们说‘我们的成吉思汗征服中国,
是我们最阔气的时代'的。"(《鲁迅全集》第六卷,第一百零九页。)(注3)
鲁迅并非完人,个人觉得他被捧的太高了。这里鲁迅的话没有错,成吉思汗时期不
属于中国,见我的第一点。不过,我还看到鲁迅说满族清朝也不是中国的,这就有
点汉奸言论了,因为西方为了七分中国而鼓吹满族西藏等不是中国的,鲁迅竟然和
这些人一个调子,一叹。 中国是多民族的大家庭,现在是公认的,而鲁迅竟然有
这样的论调。所以,不要迷信所谓的名人。
二。成吉思汗的伟大是把东方的文明传给了西方,西方后来的文艺复兴很大程度上
是成吉思汗的功劳。而他儿子在中国的元朝,也吸收了西方的文化,元朝是中国文
化科技最好的朝代.遗憾的是,元朝退回蒙古成为“北元”之后。明朝却又玩起独尊
儒术了,所谓的郑和七下西洋,不是去经商,而是转播伊斯兰教,因为明朝的皇帝
是回回。不只如此,日本的浪人,明朝都收拾不了,开始锁国了。而元朝呢?元朝
两次打倒日本的本土。和明朝比,元朝强的太多了。让人痛心的是,在明朝锁国的
时候,西方部份因为成吉思汗,出现了文艺复兴。因此,中国的近代落后责任是明朝
的独尊儒术。有趣的是,现在某些人又开始妄自尊大,又要大兴儒术,有的甚至歧
视妇女,说什么女人站起来撒尿才是男女平等之类的。中国现在少有的优势是妇女
的地位高。这和明朝的时候有什么差别呢?
三。十论:元朝是中国的正统朝代
http://post..com/f?kz=88706928
一。文化论:
与日本侵略的差别,日本在占领区搞日语教育,这是在文字上消灭中国,而文化上的消灭才是灭绝一个民族的办法。 而元朝不是这样的 。孔子作《春秋》曰:“夷狄入中国,则中国之,中国入夷狄,则夷狄之”,意思是, 夷狄到了中原,习用了华夏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了华夏族,而华夏族如果进入了边远地区,习用了夷狄的文化习俗,他们就成为了夷狄,是夷狄还是华夏不在于血统,而在于所习用的文化,就是说华夷之辩不是血统上的区别而是文化上的差异。
1.因为忽必烈汗本身尊崇汉族文化致使四大汗国与元朝本身脱离宗主国关系
请看:
"1252年,蒙哥命旭烈兀西征波斯等地。忽必烈即位后,命旭烈兀统领阿母河以西直至密昔儿(埃及)之境,建立汗国。其领土东起阿母河和印度河,西面包括小亚细亚大部分地区,南抵波斯湾,北至高加索山。旭烈兀以蔑剌哈(今伊朗阿塞拜疆马腊格)为都城,设宰相掌管全国政务,任命了各省长官。
1265年,旭烈兀子阿八哈继立,元朝赐他"辅国安民之宝"方印。阿八哈即位后,始定都于桃里寺(今伊朗阿塞拜疆大不里土),以蔑剌哈为陪都。1284年,忽必烈遣孛罗丞相等出使伊利汗国,阿鲁浑汗将他留在汗庭参议政事。
第七代伊利汗合赞统治时期,改奉伊斯兰教为国教,国势颇盛。1298年,合赞遣使入元朝,贡珠宝等物。"
权争影响显然亦未波及伊儿汗国. 更徨论因为忽必烈汗本身尊崇汉族文化致使其与元朝本身脱离宗主国关系
2.元朝为什么定名为"元"?为什么要以易经中“大哉乾元”的文义命名?为什么不去用可兰经某经中某文义命名? 灭了宋朝也可以建立华夏汗国, 为什么要取名自易经?
直书的文字格式、授时历,,在显示元朝是中国历史上其中一个朝代,元朝失败的地方是统治手法的低劣,不及满族精明。
3.等级制度大体是根据归附蒙古征服者的时间先后建立的,先归附者其政治、法律地位较高,后归附者则较低。第3等级的汉人是指蒙古灭金以后获得的人口,包括生活在这一区域里的汉人和普通的契丹与女真等人,第4等级的南人,主要指南宋灭亡以后生活在原南宋疆域内的汉人和其他民族的人民。事实上,4个等级中是存在着不同的集团的。例如,汉人地主同蒙古统治者的根本阶级利益是一致的,而普通汉人同蒙古平民则共同处于同被统治的境地。
蒙古统治阶级出身于游牧民族,自身对于中原的农耕文化,以及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并非在行。这就决定了蒙古统治阶级在发展国家经济与科学技术、文化艺术诸方面必须要完全依靠其它民族的智慧与劳动,而等级制度毫无疑问是与之不相适应的政治制度,按今天的话说就是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等级制度在元朝末期激起普通中国人的极大反抗。也许这是元朝最终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4.仁宗的"汉法"政治
武宗海山即位不满四年,即在至大四年(1311)正月病死。三月,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即皇帝位,是为仁宗,蒙古号普颜笃汗。
仁宗曾随李孟学习儒学,倚重汉人文臣。即位后,革除武宗旧政,力行"汉法"。武宗死后,仁宗不待正式即位,即在正月间废尚书省,并以"变乱旧章,流毒百姓"的罪名,拘捕脱虎脱、三宝奴、乐实等处死。各地行尚书省仍恢复为行中书省。
仁宗即位不久,即下诏罢废至大银钞及铜钱。民间行使者至行用库倒换。依旧印造中统钞及至元钞。凡官司出纳,一准中统钞数。同时派官焚毁至大钞。 仁宗通过对孔孟的崇奉,表明以儒家的纲常之道作为统治思想。汉人儒士被任用,儒学在元朝得到重视。
1313年(皇庆二年)下诏正式实行科举。自1314年八月,各州县推举年在二十五岁以上的举人(参加考试的文士)经乡试后,次年二月在礼部会试,然后御试。以后,科场每三年开试一次。蒙古、色目人与汉人、南人分别考试出榜。科举实行后,在政治上多少满足汉人地主要求广开仕途的愿望,也使汉文化在蒙古、色目人中进一步传播。
二。基因论
从遗传学和人类学的角度来看,汉族、蒙古族、藏族,甚至包括北美印第安人,他们的祖先都是一个,蒙古利亚人!这个蒙古利亚人的名词是西方人类学上的专业术语,它并不就是现先在的蒙古人。这个蒙古利亚人的祖先到底是北京的周口店猿人还是远在西伯利亚的还未发现的蒙古猿人,目前无从考证。
三。血统论
汉代,华夏族与南蛮融合成汉族,汉族形成。如果汉族人是以此为标准,那么后来的隋朝,唐朝,明朝(回回族创立),清朝都是异族?显然不是的。实际上是汉族不
断有新鲜的血液加入。隋朝时,鲜卑族融入了汉族,形成新汉族。新汉族与汉代汉族文化上、血缘上一脉相承,没有太大差别,但差别还是有的,你可以看一下汉赋与唐诗的差别。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种的民族,只有相对纯种的民族。相对纯种的民族有汉族、藏族、大和族、满族、蒙古族、朝鲜族、傣族和德意志族。而典型的杂种有印度斯坦族、英格兰族、法兰西族、鞑靼族、土耳其族、保加利亚族等。
四。地域论
当《尚书》上出现“中国”时,仅仅是西周人们对自己所居关中、河洛地区的称呼。如果以哪个时候的地域为标准,中国除了被元朝灭亡外,还被秦,隋,唐等等灭亡很多次了。这样的结论显然是错的。“中国”一词所指范围,随着时代的推移而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的扩展过程。到东周时,周的附属地区也可以称为“中国”了,“中国”的涵义扩展到包括各大小诸侯国在内的黄河中下游地区。而随着各诸侯国疆域的膨胀,“中国”成了列国全境的称号。秦汉以来,又把不属黄河流域但在中原王朝政权统辖范围之内的地区都称为“中国”,“中国”一名终于成为我国的通用名号。19世纪中叶以来,“中国”则成了专指我们国家全部领土的专用名词。
五。道德论
首先纠正一个概念,元朝是包括蒙古和中原,面积约1200 ,少于清朝的最大面积1300-1400. 元朝不同于蒙古帝国,蒙古帝国有四大汉,元朝是其中之一,四大汉相互战争,激烈而残酷的内斗是元朝短命(~100年)的主要原因.元朝属于中国的一个朝代,中国人当然可以自豪. 战争没有正义和道德这一说,如今的美国的伊拉克战争是正义的?中国不允许英国贩卖鸦片搞慢性种族灭绝,导致鸦片战争,这么无耻的战争,你见过英国人忏悔了么?香港回归的时候,英国人是心甘情愿的么? 战争就是战争,把道德这类因素参和在里面,是不适当的。
六。首都论:元朝为什么用中国的地方做首都?大可继续在和林,撒马尔罕在地理上更加是帝国的中心。日本敢放弃东京来北京定都吗? 元朝的首都定在大都(现在的北京)所以元朝是中国的元朝,因为看朝代的主要标志是其首都的位置,而不是民族,再说,蒙古族也是我国的一个民族之一,所以元朝是我国的元朝.美国如果按民族来说那它应该的算是英,法,西班牙等国的一部分了,因为美利坚民族的主要的统治者是那些国家的移民,而不是本土的印地安人,但因为其首都在北美的美国土地上,所以才称为独立的美国.
七. 祖先论:蒙古族和汉族其实有共同的祖先. 蒙古是东胡人有一支,东胡来源于九夷,九夷来源于东夷,东夷与炎黄同祖--同是古羌人!
夷: 中国古族名。东夷族的自称为“人”,夷从人从弓,“弓”古意为穹。夷即天底下的人或天底下的大人,本与炎黄同祖,战败后,与华夏族融合,被歧视所以成为古代华夏族对住在东方和东北方以鸟为图腾的各少数民族的贬称,为夷。广义的东夷还包括住在东北方的肃慎系诸部。(徐夷)、莱夷、玄兔、乐浪、高骊、满饰、凫夷、索家、束屠、倭人等。九夷又分为畎夷、于夷、阳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风夷等。“九”是言其多,实为许多东方族类相近的民族的统称。商代时的人方为商所灭,后来大部分淮夷小国均被鲁所灭。莱夷为齐所并。太昊就是远古东方地区夷族的一个大酋长。是伏羲第四代居陈(今河南睢阳县)。其后裔分支最着者,有任(今山东济宁市),宿(今山东东平市),须句(在今东平县境),颛臾(在今山东费县)等,均在洛水流域。少昊、舜、皋陶出自东夷,少昊的后裔着名的有郯氏、莒氏、莱夷等,以上均在今山东,商的远祖也是东夷。以后的淮夷、南夷、徐夷均为东夷南迁后之别称或其支系。传说蚩尤亦属东夷族远古时之首领,战败后,一部分被迫退居南方,留北方的曾建立过黎国,后亦被炎、黄两族消灭,被俘之民在两周时称“黎民”。汉时,又把西南各少数民族统称西南夷。
东胡: 古族名。其先为玄夷、奚夷。又称山戎、北戎,因居匈奴以东而名。相传最早实名鲜卑,曾建无终国于屠何(徒河)城(今辽宁锦西西北)在燕赵之北,为燕之劲敌。春秋战国以来常常侵扰燕地,后为燕将秦开所破,活动在今西辽河上游老哈河西喇木伦河流域。秦末东胡日渐强盛,曾向匈奴要马,向阏氏要土地,后为匈奴冒(音mo)顿单于击败,退居乌桓山(在今内蒙阿鲁科尔沁旗)一带的称鸟桓,退居鲜卑山(在今内蒙古呼伦败尔盟大兴安岭东北或洮儿河之南)一带的称鲜卑。当时在东胡之侧还有林胡、楼烦、肸(音西),貊等族。赵武灵王和赵将李牧曾大破林胡、楼烦、灭烦、褴破东胡,东胡退却千余里、燕筑长城以御之。当时北方的匈奴尚未强盛起来,寇边之事尚不多见。
八。朱元璋论:朱元璋说:“昔胡汉一家,胡君主宰”,“迩来胡汉一家,大明主宰”。这说明,明朝取代元朝是通常意义上的改朝换代,“胡汉一家”的局面没有改变。 朱元璋还下令编写《元史》,从成吉思汗开始,就承认其正统地位,编写了《本纪》,并且沿用中国传统,进行“避讳”。《元史,本纪第一,太祖》开篇云:“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铁木真。” 谁见过给日本天皇写过本纪?洪武元年(公元1373年),朱元璋祭祀从伏羲到忽必烈的16个中国帝王,自称继承了他们的大统;洪武21年(1288年),又祭祀中国历代名臣37人,包括关羽、岳飞等汉族名将,也包括木黎华、博尔忽、博尔术、赤佬温、伯颜等蒙古族将领。嘉靖11年(1532年)又在北京建立历代帝王庙,同样包括元朝的忽必烈。朱元璋始终把大漠和东北看作中国的版图,六次北伐,意图统一,而不是对外国的侵略。最后终于控制了东北。 以上都说明,朱元璋是承认元朝是中国的一个正统朝代的。
九。正统论: 孟子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文化民族区别观念,进一步提出“中国圣王无种说”,认为中国的任何一个民族只要他有志气有才能,都可以统治中华成为圣王正统,他说:“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人也,文王生于歧周,卒于郢,西夷人也。”
十。屠杀论:
明朝对少数民族的杀戮以及满族是明朝人的证据
有人对元朝的残暴不满,指责元朝杀戮太过。可哪个封建王朝不沾血腥的? 就连高喊三民主义的孙中山,在武昌起义时对满族百姓进行屠杀。我到要问一问对那些纠缠元朝残暴的人,难道汉族杀人也有特权么?下面是明朝对少数民族的杀戮.
洪武五年征三十六洞散毛。景泰六年,征湖广苗蒙能,围攻龙里,怀化、铜鼓诸地,天顺五年,大军深入苗疆,攻破几百余寨 ,焚毁三千家,斩首三千三百余人。天顺三年(公元1459年)黔中苗族于把珠等起义失败后,有四千四百九十人被杀,五千五百个妇女被俘往他乡,万历年间明朝用兵平定播州土司扬应龙之乱时,许多苗族、仡佬族横遭屠杀,被迫逃走,战后幸存者仅“十之二”。为了“开边”,明王朝在黔东和贵阳、安顺等地大量安屯设堡,强使许多苗族人民迁居。(《邱北县志》第二册)
贵州军务右副都御史白圭的折子,左一个“斩首一万”,右一个“斩首3000”很是洋洋得意啊。
据《凤凰厅志》和《泸溪县志》载:苗区人口“大经草剃,存不满百”,“几经绝种”。“经过挞伐征剿,村寨十室九空,人迹灭绝”
明辽东总兵李成梁军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的引导下,攻克了阿台的古埒城,屠城。还把人家努尔哈赤的祖父觉常刚和父亲塔石误杀了。
国内的某个"历史专家"说元朝北方人口大量的减少,有人说哪个是蒙古人屠杀造成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哪个时期(~1350)发生了横扫欧亚大陆的黑死病。 从中国历史的记载来看,14世纪的第两个二十五年出现了异乎寻常的气候变化。自然灾害摧毁了(鼠疫自然疫源地)中那些啮齿动物生活区的屏障,食物的短缺迫使它们与家鼠和人类接触,因而把动物流行病传给了人类。至1346年底,在地中海的主要港口城市中,人们都知道一种从未有过的传染病正在席卷东方。东方空气污浊,瘴气迷漫,生灵被毒死。
阿拉伯作家Ibn al-wardi亲历了Aleppo的黑死病并死于1349年。他叙述这场疾病是从“黑土地”上开始的。这一区域是中亚或蒙古,但不是中国。这场传染病在那里肆虐了15年。
Al-Maqrizi是Mamluk帝国时代着名的埃及作家,写了许多重要的关于中东黑死病的着作。尽管他并不是那个时代的人,但在他关于这场传染病起源的一些断断续续的描述中,他告诉我们在疾病传到埃及之前,已在大汗的土地上肆虐。这一区域大概就是蒙古或北中国。按照Al-Maqrizi的说法,这些异教徒约有300多个部落,在夏天和冬天的放牧中,他们不明原因地死去:马匹、野兽和人皆死去。Khitai地区大雨滂沱,淹死动物和牲畜。Khitai这块地方,处于燕京(Yenking)和高丽(Korea)之间,变成了沙漠。三个月中,16个皇子死去了,大汗蒙古的战士也大量死去。直到国王(文宗?,顺三年八月己酉,文宗崩于上都)本自和他的儿子们也死于疾病。中国的人口在传染病侵袭下大量减少,印度也死亡了不少人口。
Michael W.Dols(1977): The Black Death In the Middle Eas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New Jersey,pp39-41..
总之,蒙古是否为和日本一样的侵略,主要看文化上继承。从这个角度上看,元朝不过是中国历史上又一次少数民族执政而已,中国的文化并没有在元朝消亡,相反,元朝时代有了发展。
另: 纠正一个常见的错误观点。 元朝不同于蒙古,蒙古有四大汉,元朝只是其中之一,因此元朝的版图不是中国最大的,为1200,少于清代的1300~1400
驳斥:中国历史上最黑暗朝代(大元朝的罪过 )
⑶ 怎样看待元朝版图里的蒙古国
首先,要纠正一下的是不是元朝版图里的蒙古国,而是蒙古帝国版图里的元王朝。
其次,简单介绍一下蒙古帝国。蒙古帝国是在3世纪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与四大汗国联合组成的大帝国 ,是西方史学家对蒙古政权的统称,与内部统一的大蒙古国定义不同。
公元1206年,孛儿只斤·铁木真在斡难河上游的大忽里勒台被推举为大可汗,标志着大蒙古国的诞生。铁木真及其子孙在对外征战中,开拓了东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亚、南至波斯湾的辽阔疆域,国土横跨亚欧大陆,极盛国土面积达三千多万平方公里(含西伯利亚北部),仅次于大英帝国的3367万平方公里。
蒙古西征后,在被征服地区建立了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和伊儿汗国。四大汗国的统治者在血统上出自“黄金家族”,同奉大蒙古国为宗主。1259年孛儿只斤·蒙哥去世之后,四大汗国实质上都获得了独立。
在蒙古黄金家族的后裔中先后在西亚、中亚、南亚等地建立了32个国家或王朝,其中最有名的印度的莫卧儿王朝。
所以,蒙古帝国其实是最早的殖民统治。
⑷ 大蒙古国的评价
成吉思汗曾梦想“让青天之下皆成蒙古人之牧场”。无数古代文献都记载,在蒙古帝国的扩张过程中,无数的古代文明遭到彻底毁灭,无数个城池被夷为平地,根据R.J.Rummel估计,在蒙古帝国的入侵下有3000万人被杀。在蒙古帝国对西方的扩张过程中有2000万人被屠杀;整个亚洲的人口分布亦发生重大变化。DavidNicole在TheMongolWarlords中说,“恐怖和大规模灭绝反对者是蒙古人屡试不爽的战术”。
伊斯兰世界的东半部经历了恐怖的死亡与毁灭。从1219年到1260年,由于大屠杀和饥荒,波斯的总人口从1200万下降到110万。在中亚河中地区和大呼罗珊,自希腊—巴克特利亚王国时期建立的水利灌溉系统被彻底毁灭,同时也伴随着无数良田成为荒芜和沙漠化;在西亚,自阿卡德帝国和古巴比伦时期建立的水利灌溉系统被彻底毁坏,大量良田成为荒芜。在花剌子模沙朝的城市:讹答剌、塔什干、塞格纳克、真德、别纳客忒、忽毡、不花剌城(今布哈拉)、撒马尔罕、玉龙杰赤、巴里黑(巴尔克赫)、尼沙普尔(内沙布尔)、可疾云(今伊朗德黑兰省加兹温)、图斯(今伊朗霍腊散省马什哈德北)、达蔑干(今伊朗马赞德兰省达姆甘〕、西模娘(今伊朗德黑兰省塞姆南)、剌夷(今德黑兰之南)、哈马丹(今伊朗西部哈马丹)、赞詹、哈仑、莫夫(马里)、也里(赫拉特)、塔里寒城(今阿富汗木尔加布河上游以北)、范延(巴米安)、加兹尼城、八鲁湾(今阿富汗查里卡东北)、内萨(土库曼阿什哈巴德东)、库木、梯弗里斯(今第比利斯)、蔑剌合(今伊朗东阿塞拜疆省马腊格)、阿尔达比勒、沙马哈(今阿塞拜疆舍马合)城、克里米亚苏达克城(今乌克兰克里米亚苏达克)、奥可斯、、木鹿、苏萨、纳西切万、比特利斯、阿尔吉斯、蔑剌合、迪亚巴克尔、埃尔比勒地区、刚加、尼西比斯地区、阿尼、卡尔斯城、锡瓦斯、额尔哲鲁木城、埃尔津詹、托卡特、开塞利城、起剌特、阿米德、保加尔人的卡马突厥国、蔑怯思城、里亚赞、科罗姆纳、莫斯科、苏兹达尔、弗拉基米尔城、雅罗斯拉夫城、特维尔城、切尔尼戈夫、乞瓦(基辅)、加利奇国、赫梅尔尼克、桑多梅日城、克拉科夫城、摩拉维亚、奥拉迪亚、琼纳德、佩斯城、斯普利特、科托尔、巴格达、佩斯、阿勒颇等七十多个城市,都被蒙古军大规模屠杀和摧毁村庄,故意大量杀死当地百姓,有的城市甚至被多次屠杀,给当地造成巨大灾难和痛苦记忆。
历史学家估计匈牙利王国(1241年—1242年)当时200万人口中的一半在拔都进攻下都死于蒙古入侵。基辅罗斯几乎所有的城市均被摧毁,投降者作为奴隶,大部分因繁重的劳役很快死去,战俘则加入蒙古军队继续西征。大约一半的俄国人死于蒙古入侵。但是,ColinMcEvedy的《世界人口史地图集》(1978)估计俄国欧洲部分的人口从入侵前的750万下降到700万。中国人口在蒙古入侵的七十年间因战争和包括因战争造成的各种原因锐减过半,在蒙古入侵以前,中国地区(包括金国、南宋、西辽、西夏、大理等国)人口约有一亿四千多万,甚至更多,而到1279年(1279年完全占领)仅剩七千余万人。
⑸ 伊朗承认伊利汗国是他们历史吗
伊朗承认这个是他们的历史的。
⑹ 蒙古帝国如何崩溃的
不团结
⑺ 蒙古帝国的成败得失
1000年至1500年的500年中,最显着最惊人的发展是,突厥人和蒙古人从广阔的原居住地中亚向四处扩张。这些游牧民几乎占领了除遥远的边缘地区现在的日本、东南亚、印度南部和西欧等地区以外的整个欧亚大陆和非洲北部地区。
在这几个世纪中,游牧民的扩张明显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000—1200年)突厥人兴起。突厥人先是作为阿拔斯王朝的雇佣军,随后便统治了这个王朝。他们赋予行将灭亡的伊斯兰教世界以活力和侵略能力,并击败拜占廷和印度斯坦,将其疆土扩张到小亚细亚和印度北部。第二阶段(1200-13O0年)蒙古人入侵。蒙古帝国当时不仅统治着今天中亚、东亚和罗斯,而且统治着今天穆斯林西亚、北非、南欧等“中东”地区,差一点灭亡了穆斯林突厥人,但是由于稍后内部争权夺利急剧加大,放弃了该地区,使得穆斯林新的扩张。最后一个阶段(13O0-150O年)蒙古帝国崩溃。蒙古帝国的崩溃为突厥人的新的崛起,为伊斯兰教突厥人再度进入欧洲东正教和印度莫卧儿帝国扫清了道路。
本章将—一叙述这三个阶段,以及它们在整个世界历史中的意义。
一、成吉思汗
在突厥人成为穆斯林世界的统治者的同时,遥远的蒙古,有位不引人注目的首领正在开始他的征服生涯;这一征服最终导致了历史上最大的帝国的形成。成吉思汗(也可拼成Chinggis,Chingis,Jenz等),原名铁木真,生于1167年,是一个较小部落首领的儿子。铁木真12岁时父亲中毒身亡,结果,这位未来大汗的童年生活非常悲惨。铁木真精通部落政治这门复杂的艺术,它需要将忠诚、狡猾、无情的背叛及自身的勇猛等各种因素创造性地混合在一起。正是由于这一点,他能战胜早年的地位低下,在转而反对他的首领,并消灭所有对手之后,最后完成了蒙古各部落的统一。120s年,在“库里尔台”,即蒙古各部落酋长会议上,他被推举为全蒙古大汗,得尊号成吉思汗,意为“世界的统治者”。
现在,他能满足野蛮的游牧民族的征服和掠夺欲望。据说他曾说过:“人类最大的幸福在胜利之中:征服你的敌人,追逐他们,夺取他们的财产,使他们的爱人流泪,骑他们的马,拥抱他们的妻子和女儿。”在这方面,成吉思汗与在他之前的草原征服者们没任何区别。那么,为什么只有他注定成为欧亚大陆绝大部分地区的统治者呢?这个问题颇为吸引人,因为,作为一个蒙古人,成吉思汗没有其他游收征服者——主要是突厥人——所拥有的人力资源。蒙古各部落男女老少加在一起不过100万人,这最多只能为他提供12500O名军人。以如此有限的兵力,他怎能成为近乎名副其实的“世界的统治者”呢?
成吉思汗从各游牧武士所具有的内在优势入手。其实,他们的日常生活就是作战演习的不断训练。这些武士身穿毛皮衣服,外备新马作为补充,能在极少休息、吃饭的情况下骑马连续行军几天几夜,他们将“闪电战”引入13世纪的世界。据说,他们在匈牙利平原作战时,三天走了270英里。他们用皮袋装水;皮袋没有水时,又能充气在游泳渡河时使用。他们通常靠农村居民生活,然而,如有必要,也喝马血、马奶。从小学到的打猎技术,使他们能控制长距离飞奔的马群。蒙古人最喜欢的战术是假装溃逃,这时,敌人很可能会一连好几天追逐他们;结果只能是受骗中计,遭到伏击、全军覆没。其他战略战术还有:将树枝拴在马尾巴上,扬起灰尘,以及让假人骑在多余的马上,给人以大部队在行军的假象。
蒙古人最基本的武器是大型混合弓,这种弓比英国人的长弓更具杀伤力,其穿甲箭能在60O呎内杀死敌人。这是蒙古骑兵使用的一种可怕的武器;他们能在骑马飞奔时射出所配备的30支箭。其他装备包括钢盔、轻便兽皮盔甲、马刀,有时还有一支带挂钓的长予和一把钉头锤。蒙古马仅在空旷的牧区牧放,漫长的严冬里没有避寒之地,没有干草或谷物作为补充饲科。这虽使得它们体格不很高大,但却非常能吃苦,且适应性强。“即使今天”,一位权威人士说:“在牧区用套索捕捉一匹蒙古马,装上马鞍,不需要再喂食,能连续骑100多英里,这是常见的事。但第二天就不能再骑这么远了,得将它放牧好几天才行。”这对蒙古人来说不是什么问题,因为他们战时备有大批新马,能按需要连续不断地换着骑。
成吉思汗为游牧民族传统的技术增添了新的技能和装备。这些技能和装备,绝大多数是从中国人那里学来的,其中包括强有力的石弩、攻城槌和坑道工兵;坑道工兵能将地道挖到城墙底下,然后用火药把城墙炸掉。这样,成吉思汗为无与伦比的骑兵射手增加了攻城武器;这种武器在攻占带有防御工事的城市时,是必不可少的。
蒙古人还是从事间谍活动和心理战的能手。战前,他们尽量收集有关敌人的道路、河流、防御工事、政治和经济状况等方面的情报。他们还派间谍散布蒙古势力强大,任何抵抗都无济于事的谣言,使敌人士气低落。战斗中,他们采用残酷的恐怖战术,以削弱敌人的土气。战俘被迫站在队伍前列向自己人进攻;而攻城时稍遇抵抗,便将全城居民屠杀殆尽。
最后,成吉思汗的伟大战略独具一格:他在进攻强大的帝国之前,十分注意征服他的游牧邻邦.他非常熟悉中国传统的分而治之的战略,或如中国人所说的,“以夷制夷。”过去,许多游牧部落的酋长,因同时遭到帝国军队和敌对部落的进攻而被消灭。因此,成吉思汗的战略是,首先联合“所有住在毡制围墙的帐蓬里的人们”。
二、早期征服
即使具有军事天才和精良的武器,如果不是恰好出现在适当的历史关头,成吉思汗也不可能成为世界的征服者。若在汉朝或唐朝,团结强大的中国能轻而易举地制止他;最强盛时期的穆斯林阿拉伯人也能阻止他。然而13世纪初期,欧亚大陆的力量对比却完全不同了。中国这时已分成三个小国:统治北方的金朝、控制南方的宋朝和西藏党项人建立在西北的西夏王朝。中国的西面,是建立在绿洲城市如布哈拉和撒马尔罕的基础上的喀拉开国;喀拉汗国西边,奥克苏斯河畔,是穆斯林王国花刺子模,再往西就是巴格达的阿巴斯王朝。但是,花刺子模和阿披斯王朝这时均处于衰落时期。
1205至1209年,成吉思汗首先征服了西夏,迫使它成为附属国。1211年进攻中国的北方,占领了长城以北地区,然后于1213年,突破长城防线,进入黄河平原。到1215年,他已劫掠占领了北京,而且得到了那些知道如何围攻城市的中国人和知道怎样开发和管理农业社会的外国人的帮助。按照他的总战略,这时,成吉思汗转而进攻周围游牧部落的领土。1216年满洲沦陷,1218年朝鲜失守,次年喀拉汗灭亡。
完成上述地区的征服后,他已接近花刺子模边境,并于1219至1221年,占领了这个国家。富饶且古老的城市如布哈拉、撒马尔罕和巴尔赫均惨遭抢劫,居民们被大批屠杀,只有熟练工匠幸免于死,被送往蒙古。中国一位道士当时旅经此地,这样记载道:“我们经过伟大的城市巴尔赫,这里的居民前不久因反抗成吉思汗而惨遭屠杀,不过在街上,我们仍能听到狗叫声。”其实,巴尔赫已变成一座鬼城,而且是遭到如此厄运的许多的城市中的第一个。花刺子模的受侵害的统治者躲到里海的一座小岛上避难,并死于那里,而他的儿子则向东逃到印度。但在印度河上游沿岸,他又被无情的蒙古军打败,于是逃亡德里;这里的突厥人苏丹因被残杀吓呆,准许他在此避难。
蒙古人并不满足在中东和印度取得的这些惊人的胜利。他们转而向北进攻高加索,在那里打败了格鲁吉亚人。随后,继续向乌克兰挺进,1223年,打垮了数量上占绝对优势的80O00罗斯军队。与此同时,成吉思汗因西夏反对他的统治而返回蒙古高原,再次指挥对西夏王朝的战役,并获得胜利。这是他的最后一次功绩,不久以后,即1227年,他去世了。遵照遗嘱,他被埋葬在家乡,他生前选择的一棵大树下。为了确保坟墓的位置不被发现,护送尸体到现场的人全被杀。
三、蒙古帝国
王位空缺两年后,成吉思汗的儿子窝阔台继位为大汗。在位期间(1229-1241年),他继续对欧亚大陆两端约相距5000英里的中国和欧洲征战。在中国,1234年蒙古人歼灭了北方金朝的残兵,随即进攻南宋。宋兵顽强抵抗,战争持续了45年,最终被彻底消灭。与此同时,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率兵15万,被派往欧洲西部。1237年秋,他越过今天叫做伏尔加河的中游,进攻罗斯等国家,占领了一个又一个城镇,其中包括当时不太重要的城市莫斯科。到1238年3月,他已逼近波罗的海沿岸城市诺夫哥罗德,但他担心春雪可能将骑兵困在泥泞中,因而突然撤兵南下。
两年以后,1240年夏,中华民族的蒙古族军队从高加索基地再次进攻俄罗斯南部,到12月,占领了罗斯公国首都基辅。蒙古人对当地居民极为残暴,当时一位僧侣记载说,幸存者寥寥无几,他们“非常羡慕死者。”第二年,蒙古人继续西侵,进入波兰和匈牙利,在西里西亚的利格尼兹,大败德意志军3万人。然后,穿过冰封的多瑙河,占领萨格勒布,最后到达亚得里亚海岸。至此,蒙古军队控制了从亚得利亚海到日本海的欧亚大陆广大地区。1242春,蒙古传来窝阔台大污去世的消息,于是,拔都穿过巴尔干地区,撤回伏尔加河下游,在此建立汗国;因其帐殿金色,故名为金帐汗国。
这些来自东方的陌生的骑手影响甚大,以致在遥远的、伦敦附近的圣奥尔本斯,马修·帕里斯修立在其编年史中这样记叙道:
象成群的煌虫扑向地面,他们彻底劫掠了欧洲东部;焚烧与屠杀使这里变成一片废墟。经过萨拉森人的国度后,他们铲平城市、伐光林木、推倒堡垒、拔掉蔓藤、捣毁公园、屠杀市民和农民。如果他们偶尔饶恕了某些哀求者,还要强迫这些沦为最低层的奴隶站在队伍的前列,去同自己的邻邦作战。那些假装打仗或幻想逃跑的人,被鞑靼人追回后统统杀个掉;而〔为他们”勇敢征战的人,却也得不到任何酬谢。可见,他象对待牲口一样虐待俘虏。他们野蛮残忍,与其说是人,不如说是鬼;他们酷爱喝血,撕吞狗肉人肉,身穿牛皮,手持铁盾;他们身材矮胖,体格健壮,不屈不挠,战无不胜;他们的背后毫无遮盖,胸前披挂铠甲;他们非常喜欢喝纯羊血,骑高大健壮的马;这些马吃树枝树叶;他们由于腿短,只有借助于三级阶梯才能骑上这些马。他们没有人类的法律,不懂得任何安慰,比狮子熊罴还要凶猛;他们拥有牛皮船,一般10至12人一条;他们会游泳,又会驾船,因此,他们能无阻碍地渡过最宽、最急的河流;他们在没有血〔作饮料”时,就喝浊水、泥水。他们配有单刃剑和匕首,是出色的弓箭手,当遇到敌人时,不论男女老幼、地位高低,一概不予饶恕。他们除本族语言外,不懂得其他任何语言,而他们的语言也无人知道。因为时至今日,没有任何途径可接近他们,他们也未曾离开过自己的国家,所以,无法通过人类的普通交往,了解他们的习俗或人们。他们同妻子一起,带着羊群到处游牧;妻子们也象男人一样学习打仗。因此,他们闪电般地攻入基督教世界,烧杀抢掠,使每个人胆战心惊,无比恐惧。
这些令人惧怕、带来灾难的人是否会撤退是欧洲人所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蒙古的政治发展过程回答了这个问题。窝阔台去世五年后,其子贵由才继位为大汗。在这一动荡时期不可能有较大的远征,而在嗜酒如命的贵由统治的短短两年间。远征也不可能。贵由之后,王位又空缺了三年,最后,成吉思汗的有才能的孙子蒙哥(1251—1259年)继位。鲁伯鲁克的威廉曾谈到这位新大汗打算继续入侵欧洲。他说蒙哥的大臣曾问过他“法兰西王国的情况,那里是否有许多羊、牛和马,他们是否最好立即进攻那里,并完全占领它。”最后的决定是,完成对中国南部的征服和攻占巴格达的阿拔斯王朝。蒙哥把这两项非常艰巨的任务交给他的两个弟弟忽必烈和旭烈兀;前者被派往中国,后者派往中东。
蒙古人迅猛地扫荡了中亚、中东和东欧,可是,在中国则陷入困境:同中国人的大规模战斗打打停停地持续了数十年。按照中国人的标准,宋朝是一个软弱无能的王朝,但对蒙古人来说,征服宋朝却比征服中东的穆斯林统治者要艰难得多,尽管后者离蒙古权力中心更远。在对中国的征战中,蒙古人再度显示了他们从事大规模战略包围战的完善战术。除沿长江推进并攻取宋朝首府杭州外,忽必烈还从西、南两翼包围宋朝。经过大规模战役,他侵占了四川、云南、安南和东京,从四面八方将来王朝团团围住。1277年,占领南方大港广州,三年后,在海南岛沿海消灭宋朝海军,从而完成了对中国的征服。
1259年,在进攻四川期间蒙哥去世,忽必烈当选为继承人。作为大汗,他将帝国首都从蒙古的哈拉和林迁到华北的北京。他忠实于成吉思汗最初提出的征服世界的计划,在战胜宋朝后,又发动了新的战争,从陆路侵略印度爱猫扑.爱生活和缅甸,经水路进攻爪哇和日本。难怪侍奉忽必烈17年的马可·波罗这样写道:忽必烈是“从我们的祖先亚当到现在,人世间前所未有的最强大的统治者,他拥有的臣民最多,土地最广阔,财富最充裕。”
与此同时,旭烈兀已渡过奥克苏斯河;横扫波斯、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1258年,阿拔斯首都巴格达沦陷,据说除少数技艺高超的工匠外,该城的80万居民被屠杀殆尽。按照成吉思汗的禁令,为了不让皇族的血沾污战刀,不幸的哈里发被裹在一张地毯里被马活活踩死。在以同样的方式攻克阿勒颇和大马士革以后,似乎没有任何力量能阻挡蒙古人继续向埃及和北非进击,从而完成对整个穆斯林世界的征服。
但是,在巴勒斯坦的阿因扎鲁特(政利亚发源地),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重大转折。1260年,埃及马木鲁克军队在那里大败蒙古人。失败的一个原因是,1259年,蒙哥大污的去世使团结的蒙古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裂。旭烈兀支持他的哥哥忽必烈继承空缺的王位,但却遭到堂弟,俄罗斯金帐汗国大歼别尔克的反对。实际上,别尔克已皈依伊斯兰教,对旭烈兀消灭哈里发政权极为愤慨,以致两人渐渐开始公开对战。作为防御措施,旭烈兀再次渡过幼发拉底河,进入波斯,而在巴勒斯坦只留下一支精疲力尽的部队,其中绝大多数是非蒙古人。这支军队的失败挽救了伊斯兰教世界,标志着蒙古帝国衰亡的开端。
四、蒙古帝国的衰落
尽管在巴勒斯坦吃了败仗,但这时的蒙古帝国仍是一座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庞大建筑,除成吉思汗最初征服的地区外,它还占有俄罗斯、中东和中国南方。蒙古陆军在从波罗的海沿岸到缅甸一带活动,而海军则在进攻日本和爪哇。不过,这个庞大的帝国这时确已开始崩溃,实际上仅几十年后,它便不复存在。
当然,其原因并不仅在于败给了马木鲁克军队。卷入那场战斗的蒙古军队很少,蒙古人仍在期望能迅速前去报复;这种报复,是以往少数赢得个别战斗胜利的对手所逃脱不了的。然而,这种情况这次却未再发生,其原因是帝国的崩溃过程已经开始。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崩溃与过分的扩张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扩张到欧亚大陆两端之后,即使是具有高度机动性的蒙古人,这时也发现他们正陷入困境。除在歌利亚发源地的失败之外,1285年至1303年,蒙古人对印度的进攻也被德里的突厥人苏丹所击退。在缅甸和越南,蒙古人还发现森林作战完全不同于平原上的骑兵袭击。蒙古海军的海外征服也未能奏效。1291年,派去进攻琉球群岛的舰队甚至连这些岛屿都没有找到;一支派往爪哇的远征部队,两年后,损失惨重地撤了回来。最大的海外征服是进攻日本,1274年和1281年,蒙古人向日本派遣了大批远征军。日本人顽强抵抗,最后被一股西南台风所营救;这股台风吹毁了敌人的船只,日本人感激地称它为“神风”。这样,在海上如同在森林里一样,蒙古人的扩张受到了限制。
然而,不仅仅是欧亚大陆两端和海上诸岛难以征服,对蒙古人来说,更严重的是他们发现无法保住已经征服的地区。首要的问题是:同属国人民相比,他们人数太少,太不开化。正如普希金所说的那样,蒙古人是“没有亚里士多德和代数学的阿拉伯人。”因此,他们一旦从马上下来,在征服的地区居住,就很容易被同化。在这方面,蒙古人与阿拉伯人迥然不同:阿拉伯人拥有自己的语言和宗教信仰,这一语言和信你为属国人民所乐于采用,并成为帝国统一的强有力的纽带。蒙古人没有阿拉伯人先进,丝毫不具备这种优势。恰恰相反,蒙古人采用了比他们更先进的属国的语言、宗教信仰和文化,从而丧失了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其帝国创立后不久即崩溃的根本原因。
忽必烈将首都从哈拉和林迁至北京的决定,恰好表示了这一同化过程。他在中国人设计的宫殿里进行统治,举行复杂的儒教仪式,建立新的孔庙,因此必将成为中国式的皇帝。作为大汗,忽必烈只是蒙古各汗国名义上的君主,其实地的权力仅限于中国。最初,他的弟弟阿里不哥曾与他争夺大汗王位,经过四年的斗争,忽必烈才取得胜利。后来,他的堂弟,控制着突厥斯坦的海都也与他争位,于是,爆发了长达40年的内战,最后以双方相持不下而告终。因此,蒙古帝国的毁灭,不仅是由于文化上受到同化,而且还由于王朝内部的争斗。
忽必烈成为中国皇帝的同时,旭烈兀也变成了波斯的统治者。他以大不里士为都,建立了所谓的伊儿汗国(伊儿汗一词意为“附属汗”,即指波斯的蒙古统治者从属于大汗)。1295年,旭烈兀的继承者着伊斯兰教为国教,这反映并促进了伊朗-伊斯兰教环境对蒙古人的同化。同样,高加索山另一边的金帐汗国也自行其事,接受了当地东正教文化和正式的伊斯兰教教义的影响。不久以后,只有蒙古本上的那些蒙古人仍保持着纯蒙古血统;在那里,他们受到佛教的影响,从此变得湮没无闻。
⑻ 为什么曾经不可一世的蒙古帝国现在变的这么衰败了
你好:
因为当忽必烈做为蒙古帝国大汗的继承人准备继位时他的弟弟旭烈兀已经渡过奥克苏斯河,横扫波斯.美索不达米亚和叙利亚.1258年,阿拉伯阿拨斯王朝首都巴格达沦陷,据说除少数技艺高超的工匠外,该城的60万居民被屠杀殆尽,按照成吉思汗的禁令,为了不让皇族的血玷污战刀,不幸的哈里发被裹在一张地毯里被马活活踩死.在一同样的方式攻克阿勒颇和大马士革以后,似乎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蒙古人继续向埃及和北非进击,从而完成对整个穆斯林世界的政府.
但是,在巴勒斯坦的阿因扎鲁特,出现了意想不到的重大转折;1260年,埃及马木鲁克军队在那里打败了蒙古人.失败的一个原因是,1259年,蒙哥大汗的去世使团结的蒙古统治集团内部发生分裂.旭烈兀支持他的哥哥忽必烈继承空缺的王位,但却遭到堂弟,俄罗斯金帐汗国大汗别儿克的反对.实际上,别儿克已皈依了伊斯兰教,对旭烈兀消灭哈里发政权极为愤慨,以至两人渐渐开始公开对战.作为防御措施,旭烈兀再次度过幼发拉底河,进入波斯,而在巴勒斯坦只留下了一支筋疲力尽的部队,其中绝大部分是非蒙古人.这支军队的失败挽救了伊斯兰教世界,标志着蒙古帝国衰亡的开始.
尽管在巴勒斯坦吃了败仗,但这时的蒙古帝国仍是一座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庞大建筑,除成吉思汗最初征服的地区外,它还占有俄罗斯、中东和中国南方。蒙古陆军在从波罗的海沿岸到缅甸一带活动,而海军则在进攻日本和爪哇。不过,这个庞大的帝国这时确已开始崩溃,实际上仅几十年后,它便不复存在。
当然,其原因并不仅在于败给了马木鲁克军队。卷入那场战斗的蒙古军队很少,蒙古人仍在期望能迅速前去报复;这种报复,是以往少数赢得个别战斗胜利的对手所逃脱不了的。然而,这种情况这次却未再发生,其原因是帝国的崩溃过程已经开始。
从某种程度上说,这种崩溃与过分的扩张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扩张到欧亚大陆两端之后,即使是具有高度机动性的蒙古人,这时也发现他们正陷入困境。除在歌利亚发源地的失败之外,1285年至1303年,蒙古人对印度的进攻也被德里的突厥人苏丹所击退。在缅甸和越南,蒙古人还发现森林作战完全不同于平原上的骑兵袭击。蒙古海军的海外征服也未能奏效。1291年,派去进攻琉球群岛的舰队甚至连这些岛屿都没有找到;一支派往爪哇的远征部队,两年后,损失惨重地撤了回来。最大的海外征服是进攻日本,1274年和1281年,蒙古人向日本派遣了大批远征军。日本人顽强抵抗,最后被一股西南台风所营救;这股台风吹毁了敌人的船只,日本人感激地称它为"神风"。这样,在海上如同在森林里一样,蒙古人的扩张受到了限制。
然而,不仅仅是欧亚大陆两端和海上诸岛难以征服,对蒙古人来说,更严重的是他们发现无法保住已经征服的地区。首要的问题是:同属国人民相比,他们人数太少,太不开化。正如普希金所说的那样,蒙古人是"没有亚里士多德和代数学的阿拉伯人。"因此,他们一旦从马上下来,在征服的地区居住,就很容易被同化。在这方面,蒙古人与阿拉伯人迥然不同:阿拉伯人拥有自己的语言和宗教信仰,这一语言和信你为属国人民所乐于采用,并成为帝国统一的强有力的纽带。蒙古人没有阿拉伯人先进,丝毫不具备这种优势。恰恰相反,蒙古人采用了比他们更先进的属国的语言、宗教信仰和文化,从而丧失了自己的特点。这就是其帝国创立后不久即崩溃的根本原因。
忽必烈将首都从哈拉和林迁至北京的决定,恰好表示了这一同化过程。他在中国人设计的宫殿里进行统治,举行复杂的儒教仪式,建立新的孔庙,因此必将成为中国式的皇帝。作为大汗,忽必烈只是蒙古各汗国名义上的君主,其实地的权力仅限于中国。最初,他的弟弟阿里不哥曾与他争夺大汗王位,经过四年的斗争,忽必烈才取得胜利。后来,他的堂弟,控制着突厥斯坦的海都也与他争位,于是,爆发了长达40年的内战,最后以双方相持不下而告终。因此,蒙古帝国的毁灭,不仅是由于文化上受到同化,而且还由于王朝内部的争斗。
忽必烈成为中国皇帝的同时,旭烈兀也变成了波斯的统治者。他以大不里士为都,建立了所谓的伊儿汗国(伊儿汗一词意为"附属汗",即指波斯的蒙古统治者从属于大汗)。1295年,旭烈兀的继承者着伊斯兰教为国教,这反映并促进了伊朗-伊斯兰教环境对蒙古人的同化。同样,高加索山另一边的金帐汗国也自行其事,接受了当地东正教文化和正式的伊斯兰教教义的影响。不久以后,只有蒙古本上的那些蒙古人仍保持着纯蒙古血统;在那里,他们受到佛教的影响,从此变得湮没无闻。
⑼ 当时蒙古帝国雄霸欧亚大陆,别得被打垮得国家如波斯、伊朗等有像大天朝一样可爱得把屈辱史当做本国史吗
你说得对,是哪个专家称道的?历史书在哪?明明就是被虐,被虐还那么开心。
不过,看问题要往大了看。我们现在是中华民族。当时蒙古帝国用的是什么称霸的呢?用的都是铁器啊,火药等。这些东西是谁发明的呢?当然是汉民族了。蒙古族已然汉化了。现在已经融合在中华民族当中了。毕竟蒙古的中心在中国么(元朝),他的主力也在中国。马可波罗去的元朝的首都,也是在中国境内么。所以说都是中国,只不过换了民族来统治罢了。
⑽ 伊朗在蒙古帝国时期,为何刮起中国风
蒙古帝国时期的伊朗之所以刮起中国风,这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伊朗是亚洲西部地区的织制品发源地。2、伊朗为当时蒙古国向西扩张的必经之地。3、伊朗特产的纳石失深受蒙古帝国贵族的喜爱。
早在公元前六百年,伊朗就出现了有关于制作织制品的记载,而波斯人于三世纪初远赴中国学习了养蚕育丝的技术,并且大肆发展养蚕业,向中亚等地区大量的出口自己产的织制品,由于伊朗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其丝织品贸易越发发达,甚至还影响了中国的纺织品市场。
伊朗身处作为两河流域的交汇点,历史文化渊源都极其地悠久,因此其文化的兼容性十分的强大。追其伊朗与中国文化的沟通交流,最早可溯源到西汉。而进一步发展则是唐朝时期,唐朝唐玄宗对西域人话十分喜爱,曾鼓励伊朗与国内的丝织品文化进行交流,所以使伊朗文化吸收到了中国文化的艺术特点,于此产生了浓厚的中国风。
以上便是蒙古帝国时期伊朗盛行中国风的原因。